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30|回复: 21

怪物海溝深海搜查 海底生物千奇百怪 (加了一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4-2006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圖為:深海怪物──“獠牙”


如果蝦會做夢,那么這種名叫“獠牙”的魚絕對是它們的噩夢。這種魚有巨大的眼睛,可以讓它們在300米深的海水下看清周圍一切動靜。半透明的身子和巨大的下頜及牙齒也是典型的對深海環境的適應。“獠牙”魚主要的食物是蝦,偶爾也吃比自己小的魚,它們的實際長度一般是10厘米到12厘米。




圖為:深海怪物──藎


藎在怪物海溝里發現的水蝸牛。總體來說,它和陸地上的蝸牛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不過因為見不到陽光的緣故,它的身體已經完全透明。因為生活在深海中,要應付強大的洋流,水蝸牛要保証有足夠浮力,因此那沉重的蝸牛殼已經完全退化了。另外,為了適應游水,它的腳進化成了肌肉發達的鰭,那其實是連成一片的小觸須。水蝸牛和陸地蝸牛最大的區別在于眼睛,因為沒有陽光,水蝸牛的眼睛特別發達,和體形相比,那兩只“巨大”的眼睛突出在身體外,捕捉一切細微光線,觀察所有經過的獵食對象。




圖為:深海怪物──“嘴鶴鰻魚”


怪物海溝里發現的鰻魚也是千奇百怪。雖然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鰻魚
是一類,但是怪物海溝里的鰻魚已經發生嚴重“變異”。為了適應
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鰻魚”(上)的嘴越來越大,巨大的下頜保
証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體積一樣大的魚,然后再慢慢消化。可以
說,它們成了深海世界里的蟒蛇。而“嘴鶴鰻魚”(下)則像仙鶴一
樣有長脖子和長嘴。在嘴里面,有密集的細小的牙齒,它們的主要
捕食對象是小蝦,長脖子和長嘴保証了捕食的靈活和准確。




在美國加州蒙特雷外海,有一座藏在海底的峽谷,最深處超過3000米。那里陽光永遠無法到達,那里游弋的海洋生物全部奇形怪狀,那里就是怪物海溝!為了了解深海生態,海洋生物學家靠遙控潛航器深入這片幽暗的水世界,發現了仿若來自外太空的生物:它們會偽裝、會發光,還會給自己“蓋房子”。

“西方飛行者號”科考船搭載著“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前往怪物海溝所在的海域,隨船攜帶的是遙控潛航器“鯊魚號”。“鯊魚號”可以隨時放下母艦,它上面攜帶有特殊浮標,還有高科技、敏銳的攝像頭,能悄無聲息地“游”在所有海洋生物身邊,捕捉它們在水里最真實生動的一面。所有畫面將通過光纖傳遞到“西方飛行者號”上的監控屏幕。于是,一群科學家成天待在黑暗的控制室里,盯著屏幕看“鯊魚號”傳送回來的影像。那是一場迷人的展示,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怪物海溝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海域是如此不同,在那里,終年沒有陽光、氧氣非常稀薄、水壓巨大、沒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條件相當惡劣,生物對此做出各種適應,最終的結果是,這里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們,從形狀到習性,其奇特性遠遠超出了所有科學家的想像。

怪物海溝就像海底的“熱帶雨林”。在這里,各種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有魚類、貝殼類、軟體動物、蠕虫、珊瑚,還有無數種類的細菌從海溝最底部的海水里滲透出來。

雖然生存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實際的情況可能和很多人設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們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種類最繁雜的地方,而這里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地方。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由羅賓遜教授帶領的“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已經用了4年時間在怪物海溝進行科學考察,但是直到今天,他們仍舊能經常目睹從未見過的生物瀟洒游過。每次來到怪物海溝,他們都感覺自己像19世紀的新大陸探險者───肯定能有新發現。

當然,“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們不是來這里獵奇的,他們的根本目的是了解這片深海海域的生態系統,同時試圖分析這里生物的發展歷史,也就是它們的進化和變異過程。偶爾,附近漁民也能看到這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但那都是被他們的拖網捕到海面上的,雖然覺得奇特異常,但是漁民不懂它們的研究價值,有的人甚至將其高價出售。以前有個漁民曾經打撈到一只全身透明的魷魚,它就生活在怪物海溝,因為見不到陽光,身體全部白化,最后變成了透明的。它的觸須有好几米長,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還纖細。整條魷魚精美得像個藝朮品,可漁民最后將它以高價出售給當地的一個富豪。那富人將這透明魷魚做成了標本。但是標本永遠不可能告訴我們,這條魷魚在水里有多優雅,它是怎樣運動、怎樣捕食、怎樣交配、同時怎樣繁殖的?實際上,類似的透明魷魚在怪物海溝也是相當罕見的。羅賓遜教授回憶說,在他考察怪物海溝4年的時間里,只見過8次,像那條那么大的就更少了。

人類早在1872年就展開了對深海的研究。當時大英帝國派出了“HMS挑戰者號”,進行了第一次研究全球海洋的航行,航行時間超過3年,在360個觀測站測量水深、水壓、氣象、海流的運動方向和流速,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和生物標本,采集海床上的岩石標本。航程結束后,科學家出版了50集的研究報告。在出發時,几乎所有科學家一致認為,深海就是海洋中的“沙漠”,不會有太多生物存在,甚至可能沒有生物。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隨著他們的拖網一次次放下并拉上,最后,在那次航程中,科學家們共發現超過4000種新的海洋生物。有形狀怪異的海星、各種難以描述其准確形狀的蠕虫、螃蟹和魚類。也正是在那次航行中,科學家們首次
看到能發出熒光的海洋生物。該次航行首次証實了在深海也有生物存在,并且探測到了當時最深的海底,超過了8000米。為了紀念“HMS挑戰者號”的成就,目前已經測得的地球上最深的海溝───11034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就被命名為“挑戰者深淵”。被“HMS挑戰者號”的成績所振奮,從那以后,人們開始不斷向深海探索,搜索異域奇珍。

現在的探測手段比1872年時不知道要先進多少。像“鯊魚號”這樣的遙控潛航器無疑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代表。它的大小和一輛SUV差不多,每天被放下水兩次。它不僅可以拍照、拍攝錄像,它還具備相當“原始”的打撈功能───羅賓遜教授的很多珍貴標本就是“鯊魚號”的貢獻。“鯊魚號”上裝備了巨大的水底探照燈,燈光
100%模擬太陽光,這樣可以保証科學家們在屏幕上看到的生物和他們在自然光下看到的完全一樣。另外,它還是可以載人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人運載到海床上。這絕對是令科學家們血流加速的事情!遺憾的是,在“西方飛行者號”上,羅賓遜教授是除了船長以外的絕對權威,沒有他的允許,所有科學家都不能擅自下海。更多的時候,這項科學考察任務是靜態的,科學家們就是坐在各自的監視屏幕前,平心靜氣地觀察,偶然發出贊嘆和感慨。

在這迷人的深海生物展示上,每個人都有他的最愛。在第一天航程結束時,羅賓遜教授的最愛就是一只櫛水母。它和所有的水母一樣是捕食性動物,但是它的本身卻像肥皂泡一樣脆弱,若隱若現地游在海里,像個幽靈一樣。在它的外皮上有很多閃亮的小點,使它看上去像12月夜晚的聖誕樹一樣美麗。有些種類的櫛水母身后飄逸著長而拖曳的觸角,仿佛是鳥尾上的羽毛,又好像是厥草剛剛舒展的絨毛,雖然比蝴蝶還要纖細脆弱,但精致程度決不亞于Tiffany最新設計的珠寶。櫛水母帶給所有科學家的感受代表著深層海水給人的一切感受:極盡美麗,也極盡奇異。

因為沒有陽光,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氧氣,在怪物海溝沒有任何海底植物生長,因此所有生物都是捕食性的。這絕對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很多生物的捕食技巧和效率高得讓陸地上那些飛奔的獵豹也汗顏。同捕食技巧相對應的是,這里的生物的偽裝技巧也讓人嘆為觀止。因為海洋是個沒有邊界或者任何形式的限制的家園,類似太空,因此這里的生物體積往往大得驚人。科學家們偶爾能看到徹底利用了這片廣大棲息地的動物,例如仿佛繩索的管水母。管水母也是透明無色的,看上去不過是鐘狀的頭連著一串胃和觸角。每個胃會利用觸角自行覓食。在強勁的海流中,繩索狀的管水母想要定位似乎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它在這方面有突出天賦。無論海流的強度和方向怎樣,管水母總像一根長長的釣魚線一樣垂直“立”在水中。觸角看不出有什么大動作,就已經捉住不幸游過的小魚小蝦,然后直接送進某個相連的胃里。它非常長,看不到頂端,因此羅賓遜教授讓“鯊魚號”隨著它的身體前進,屏幕上不斷顯示的是它的胃和觸角,一個接一個,似乎沒有盡頭,似乎又有點邪惡。最后,教授統計出,這只管水母的長度超過50米,“鯊魚號”花了5分鐘的時間才游經它的整個身體───它完美地利用了這無止境的水世界。

也有坐地捕食的生物。有一種橘色的海葵就是守株待兔的高手。這種海葵居住在海面以下大約1600米的地方,平時一動不動,就在暗處等待著食物自動游進它那大大張開的胃室里。而更多的是勤勞經營的捕食者。在怪物海溝里有一種“巨大”的蠕虫,名字是BathochordaeusCharon,盡管名字很長,其實它的體形就和一只蝌蚪差不多。它的腺體能分泌出膠質的絲狀物質,它將膠絲織成一個網,自己坐在網的中間充當肥美誘餌。如此可以黏住游過的微生物,其原理就和陸地上的蜘蛛織網誘捕昆虫一樣。“鯊魚號”曾經觀察到這樣一個“網”,在海底,網的直徑超過了2米。在巨大的網的中間,蠕虫還用更細的絲編制了一個過濾器。過濾器可以張合,就像蛾子的翅膀。蠕虫用自己的尾巴不斷打水,水經過過濾器以后,能將可以充當食物的內容“截留”。看,一條蠕虫竟然有兩個捕食辦法,這樣的效率真要讓蜘蛛“甘拜下風”了。有趣的是,蠕虫分泌的膠絲用久了會失去黏性,每當這個時候,它就拋棄已經失效的網,重新“吐絲結網”。羅賓遜教授曾試圖捕捉這樣的蠕虫,在實驗室里培養,做進一步研究。遺憾的是,它們是那樣脆弱,只要離開海洋,很快就死了。

很多生物逃避捕食的技巧也相當突出,最經典的恐怕就是“吸血鬼魷魚”了。這種奇特的魷魚和我們餐桌上的魷魚不一樣,能耍很多戲法,“嫁禍于人”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吸血鬼魷魚”有3個會發光的器官,分布在鰭的底部、眼睛的后方和皮膚上的各處。不過,在怪物海溝的探索過程中,科學家們有新的發現:他們在“吸血鬼魷魚”身上又找到了兩個發光源,其中一個位于觸角的尖端,8個觸角都有。受到輕微刺激時,觸角就會發出藍色熒光。當受到強烈刺激時,“吸血鬼魷魚”就擺出防御姿態,將所有觸角卷曲在頭頂。此時,科學家們又發現了新的生物光源:“吸血鬼魷魚”的觸角尖端會噴出含有發光小粒子的黏液。就像章魚噴出墨汁混淆捕食者一樣,“吸血鬼魷魚”在逃避危難時噴出這種發光黏液,如果捕食者接觸到這種黏液,就會成為潛伏在附近的其他捕食者的明顯目標,自己反而可能喪命。

“鯊魚號”下潛到怪物海溝的海底大約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主要原因是科學家在中途總要停下來欣賞進入視野的奇妙生物。這表示大家必須在控制室里待很久,擔心怕錯過什么,從頭到尾,沒有人敢離開。當“鯊魚號”最終沉到海底時,科學家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漫步海底了,這讓所有人感到沮喪。他們借著“鯊魚號”的燈光可以看到遠方的海床,也能看見旁邊比較小的海溝。所有人都希望能探索這些地方,或者能看到更遠的海床,但是時間總不夠。當羅賓遜教授宣布:“時間到了,該開回水面了。”所有科學家像發瘋似地收集海水樣本,一到船上,他們又發瘋似地帶著樣本往實驗室里跑,希望海水中的生物能多生存几分鐘、几個小時、甚至几個月。這樣人類對深海海溝的有限了解又能多一些了。

原作:VIRGINIAMORELL

[ 本帖最后由 火焰的眼泪 于 28-4-2006 05:33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50912cmea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4-2006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4-2006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鱼是因为海水的压力变成酱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6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压力,是因为没有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4-2006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焰的眼泪 于 27-4-2006 13:00 发表

圖為:深海怪物──“獠牙”


如果蝦會做夢,那么這種名叫“獠牙”的魚絕對是它們的噩夢。這種魚有巨大的眼睛,可以讓它們在 ...


我喜欢这个。。 好有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点图片就好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doris2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8-4-2006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哗!!  好奥妙噢!!!我觉得会有这样的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海底还有很多生物我们都没看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4-2006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6: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真的有这些生物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了些知识。。。。。楼主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的广阔,充满了无限神秘。

谢谢楼主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6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你的文章,你讓我學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6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科學家發現深海怪物 不倫不類種屬難定

來源:國際在線

2006年3月10日



法國科學家們發現的深海怪物Kiwa hirsuta




Kiwa hirsuta長滿體毛的螯



國際在線報道:俄羅斯新聞網3月8日消息,法國海洋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水生貝殼類動物。這個不倫不類的深海怪物是科學家們在太平洋南部2300米的深海中發現的。這個怪物的螯上面上滿著毛髮,而且完全沒有眼睛及視覺功能。

據法國科學家們表示,這個深海怪物是2005年4月在太平洋南部距離復活節島900英里的海中發現的。科學家們之所以直到現在才向外界通報了這一新發現,是因為他們在此之前一直在考慮如何為這個怪物命名。如今,這個即像蝦又像蟹且身生長毛的怪物被命名為Kiwa hirsuta。由於它外貌和習性都非常獨特,因此科學家們暫時
將其列入一個全新的動物種屬Kiwaida。

科學家們稱,這種水生貝殼類動物目前在動物分類系統中尚難以找到典型代表,因為它是科學家們剛剛發現的動物種類。科學家們已經專門為它開創了一個新的科屬。Kiwa hirsuta的命名也有著其特殊的含義:其前半部分Kiwa是波利尼西亞(太平洋中部各群島的總稱)女神的名字,她是水生貝殼類動物的庇護神,而後半部分hirsuta 的含義則是“多毛的”、“有須的”。

Kiwa hirsuta長約15釐米,長年生活在深海熱水中。最令科學家們吃驚的是,生活在深海熱水中的動物甲殼和螯上面竟然還生長著如此明亮且厚重的體毛。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深海動物新種類的發現對世界各國的動物學家們來說都稱得上是轟動性發現,因為自19世紀末以來這樣的發現還未曾有過。此外,由於Kiwa hirsuta是科學家們發現的唯一一隻新種類的代表,所以它將被陳列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供人們參觀。

(久亮) 來源:新浪科技 編輯:  於希   稿源: 國際在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甜.檸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9-4-2006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良多
謝謝大大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4-2006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4-2006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还真的是深不可测,什么生物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ngn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5-2006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哗!!  好奥妙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0912cmea 于 31-10-2013 08:2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r-ET-THE-EXTRA-TERRESTRIAL-30TH-ANNIVERSARY-large5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0-2025 05:51 PM , Processed in 0.14688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