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7|回复: 5
|
菩萨道的教理从何下手?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0-5-2025 09:44 PM 编辑
什么是菩萨道?
俗话说的菩萨道就是成之佛道。凡夫从发愿开始,历经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最终圆成无上的佛果。
如何理解菩萨道整体思想?
菩萨道整个修行过程,从理论到实践自成一格,不需要依据《四圣谛》为基础。在没有声闻和缘觉的世界,诸佛为菩萨弟子们演说菩萨道,诸弟子甚至对声闻道和缘觉道闻所未闻。
菩萨道的整体思想,从范围来说,就是两大不可思议。
一,智慧无量不可思议。
二,慈悲无量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无法思议和估量。
佛菩萨智慧不可思议,所以佛菩萨的知见,知道三界六道十方世界之事,以及所能行的境界不是诸天和二乘所能知道。
佛菩萨慈悲不可思议,所以佛菩萨所行,时劫之久,愿力之大,范围之广,不是凡夫和二乘所能想象。
这两大不可思议就是菩萨道的教理和实践范围。现今流传于人间的大乘佛教全部经论,在此两大不可思议的范畴里面只是皮毛,仅仅是简单介绍罢了。
能够如此理解菩萨道,才能实实在在的折服於佛菩萨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能够融会贯通大乘佛教经论的人,不需要全盘理解,只需要个别理解。然而只要对经论认知涉及得广,那么他就可以想象出以上两大不思议。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智慧和慈悲跟佛菩萨比,如同大海中的一个气泡大小罢了。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就是整个大海水。
所以菩萨道的整体思想就是大智慧和大慈悲。实践菩萨道就是在无数劫极长时间修行,从小小的智慧,一步步迈向不思议的大智慧,从小小的慈悲,一步步迈向不思议大慈悲。
比较阿罗汉和菩萨,两者的境界差距非常巨大。比较菩萨和佛,两者的境界差距也非常巨大。不可思议这词就是形容算数比喻所不能及的事。阿罗汉无法想象菩萨的境界。菩萨无法想象佛的境界。
如是理解菩萨道的范围,不可思议的大智慧和不可思议大慈悲,才能真正的折服于佛菩萨的大智慧和大慈悲。这样理解菩萨道就是理解了大乘的意思。
菩萨道的教理从何下手?
个别大乘经论,譬如《妙法莲华经》,《金刚经》,《大般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等经论,个别的经论并不能讲述整个菩萨道境界。
如同前面所说,现今流传于人间的大乘佛教全部经论,在不可思议的范畴里面只是皮毛。大藏经论点内容仅仅是简单介绍罢了。然而假如能够融会贯通以上个别经论,那么就可以窥探出整个菩萨道的范围实则是无量无边。如是学习大藏经就会虚心受教,不会陷入增上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5-2025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0-5-2025 10:02 PM 编辑
我开本楼解说菩萨道两大不可思议:智慧和慈悲,是为了区分《北传菩萨道》和《南传菩萨道》。
《北传菩萨道》就是本楼所说的不可思议和想像的智慧和慈悲。行者从发愿开始,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方能圆证无上正等正觉。
至於《南传菩萨道》行者则不需要经历如此久远的时间修行。《南传菩萨道》定义的佛,即人间佛陀。虽然佛的智慧神通超越二乘圣者却是人类身体。佛和二乘圣人差距也不会非常巨大,毕竟都是人类身体。佛陀入灭后也没有乘愿再来的说法。
可是《北传菩萨道》定义的佛,却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人间佛陀,也不过是百千万亿佛化身的其中一尊示现罢了。
想要理解《北传菩萨道》,那么其入门就是两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智慧和慈悲。先知道『法门无量誓愿学』然后才懂得入门。
|
|
|
|
|
|
|
|
发表于 21-5-2025 06: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天下太平了 lalakia 终于没有出来 cari pasal 了,可能他得到报应了,在倒霉着。。。 |
|
|
|
|
|
|
|
发表于 21-5-2025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5-2025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還沒失業嗎?
還是你又失業了?
這算不算報應?

|
|
|
|
|
|
|
|
发表于 21-5-2025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出來給點樂趣!
這些日子有點沉悶!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