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82|回复: 19

東初老人為什麼認為《心經》是般若思想密教化的表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4-2012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認為心經是密教經典的,不只是日本密教高僧空海一人,近代中國的東初老人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提出兩個論點基礎:第一是般若思想的說法者的演變過程,第二是心經經文最後增添了咒語,兩者讓心經密教化。
歷代有諸多心經研究,而近代東初老人的心經研究也頗值得參究。東初老人一生致力於佛教史學之研究,《心經思想史》是重要著作之一,文章內容來自於他對《大般若經》龐大資料的細膩分析,完整呈現般若思想的發展過程,並由此進一步推斷《心經》與密教有緊密關係。其推論過程:
1.
參覽典籍,全面而仔細的比對心經和般若思想。
2.
發現般若思想的說法者不斷在更換角色,最早是須菩提、舍利弗,再來是文殊菩薩,最後是觀自在菩薩。
3.
密教家在經文最後加上了咒語,讓心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密教經典。

東初老人分析《心經》所參覽的典籍
東初老人1950年起深入《大般若經》的分析與研究,當時發現《心經》並不被列入第七世紀玄奘所譯的《大般若經》的600卷之內,後幾經蒐尋在第五世紀鳩
摩羅什的《大品般若》找到了《心經》每一句經的可能來處。他又參覽唐代窺基大師的《心經幽贊》,窺基是玄奘大師得意學生,與玄奘同為中國「唯識宗」的創始
者,曾留下很多重要的佛學著作。此外在撰寫般若思想的閉關期間,東初老人還分析唐代慧淨、靖邁的《心經疏》,其中慧淨所著的是一卷發現在敦煌的重要註疏。
最後,他在其著作《心經思想史》列入近代日本學者保坂玉泉引用空海大師〈心經秘鍵〉所完成的組織分析圖。

提出般若思想說法者的演變過程
東初老人對心經和般若思想全面而仔細的比對研究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演變:六百卷《大般若經》中,做為般若思想代言人(說法者)的角色,曾經歷五次換角,他們分別是須菩提、舍利弗、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最後是觀自在菩薩。東初老人的分析是這樣的:
第一,《小品般若》的說法者:須菩提
《小品般若》是般若經之中較早的經,這時以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為空性的說法者,他代表原始的禪學派的思想,以破壞與分析空的思想為中心,但是未能積極開顯般
若的真空,因為須菩提的空不夠完善,於是接著才會發展出以舍利弗為說法者的《大品般若》。須菩提屬聲聞乘眾,以其為中心的空性思想仍含有小乘色彩。
第二,《大品般若》的說法者之一:舍利弗
《大品般若》的說法者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代表後來興起的智慧派。這是因為須菩提的空不究竟,不具體,至多只能分析破壞諸法的現象,實質上並無法達到認
識諸法本體的真空。所以才會改由舍利弗來宣說般若思想。舍利弗的空跟須菩提的空有何差異呢?舍利弗的空是相對的智慧,偏於真偽善惡、長短大小的比較,能達
到判斷相對的因果律。由於他和須菩提同屬聲聞乘眾,所以舍利弗的空性思想仍含有小乘色彩。
第三,《大品般若》的說法者之二:文殊菩薩
東初老人分析另一位《大品般若》的說法者是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祂與須菩提、舍利弗不同,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祂以絕對平等智宣說本體空觀的般若,這種智慧是直觀現前,也就是宇宙本體如實相的顯現。
文殊菩薩之所以成為說法者是因為舍利佛的空仍然不夠究竟,舍利弗所代表的是差別的相對智慧,屬於分析物理界或現象界事物的智慧,不是超經驗界或本體界的智
慧。因此無論是須菩提或是舍利弗都沒有足夠的條件來說明廣大無邊甚深的般若思想,於是《大品般若》持續發展改為以文殊菩薩的絕對平等性智說法,透由直觀的
智慧來超越舍利弗差別相對的智慧。由《小品般若》到《大品般若》,講說空性的說法主由須菩提、舍利弗一直到文殊菩薩,其變化與發展說明小乘般若進步到大乘
般若的不同階段。
第四,《大品般若》的說法者之三: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者,這位歷史上偉大的智者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了正覺。在他真實的一生之中,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圓寂為止,自然《大品般若》的說法者一定有他,而且重要。
第五,《心經》的說法:觀自在菩薩
東初老人進一步分析《心經》是出於《大品般若》,這時正值大乘轉型期,也就是密教即將興盛時期的般若思想,這時般若思想的說法者改由當時備受崇拜的觀自在菩薩來擔綱。
觀自在菩薩在當時的印度是神蹟靈驗的大菩薩,被佛教各宗派所崇拜,其中最為尊崇的是大乘密教。在這時期,許多經典也時常以觀自在菩薩為說法主,並不僅僅止
於心經。例如在《大品般若》的經典中,原本是「菩薩摩訶薩」的地方被改成「觀自在菩薩」,但內容思想與原經相同維持不變;此外,也有將說法者由「釋迦牟尼
佛」改成「觀自在菩薩」的情形。

添加咒語讓心經密教化
除此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改變是《心經》的流通分添增了密教持明院般若菩薩的咒語,這在般若思想的經典是非常罕見的情形。觀自在菩薩地位的提昇與咒語添增
這兩項特質,讓東初老人深信《心經》是般若思想密教化的說法。東初老人在《心經思想史》這樣寫著:「《心經》,除去此咒語真言,完全為經的體材。即「三世
諸佛,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完全結束經文的文句。因為密教家想把此部當為自己的經典,所以把般若密教化,附上密咒真言,同時奉請
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东初老人(1908~1977)江苏泰县人, 依本籍姜堰鎮觀音庵靜禪老和尚披剃,法名鐙朗,法號東初,以號行。年22( 1929 ),於寶華山受具足戒,先後就讀鎮江竹林佛學院、安徽九華山佛學院、廈門閩南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繼而參禪於常州天寧寺。1935年,於鎮江焦山定慧 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1946年,繼席該寺方丈。其間,與法兄雪煩協助智老共創佛學院,並發行《中流》月刊。三十八年抵台湾,翌年掩关于台北北投法藏寺,次年于关中创办人生月刊。四十五年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先后影印大正大藏经,并创办佛教文化季刊。六 十六年十二月,结跏趺坐,安然示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七,法腊四十二。其弟子圣严法师,为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等文教事业;另一弟子圣开法师宏扬人乘佛教,一生致力推行幸福人化,提倡净化世道人心,用功甚勤

法鼓山-書名就叫《心經思想史》,作者:東初老人
或者佛光文化叢書的《般若心經》,作者:程恭讓與東初長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12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
諸佛,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觉得这句是咒语真言


观自在菩萨  -指得不就是我们(在修行的菩萨)吗?不是指观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
諸佛,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觉得这句是咒语真言


观自在菩萨  -指得不就是我们(在修行的菩萨)吗?不是指观音菩萨


我想你误解了。文中是说到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应该结束了。其后的字句是加入的。还有文中以为“观自在普萨”的字句也是加入的(不管它的加入有什么特定的功用或目的,那是另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误解了。文中是说到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应该结束了。其后的字句是加入的。还有文中以为 ...
Guy998 发表于 16-4-2012 09:09 AM



   是皆提,皆提 波罗皆提那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y998 于 16-4-2012 05:01 PM 编辑
是皆提,皆提 波罗皆提那句吗?
江南烟雨 发表于 16-4-2012 12:50 PM



    我想文中要传达的是心经是受密教影响的般若经间缩版本(般若部间缩精华,所以叫心经),心经中又以以下字句的加入最为特出最清楚显示密教的影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即说咒曰: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藏密版在 gate gate 前加了 om 字。



就是说作者以为比较合理的般若经间缩版 (就是说心经)到以下字句就应该完结。 “三世诸佛,依prajna paramita 故,得anuttara samyak samboddhi" full stop. 不应该有接下来非常密教化的句子,即是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即说咒曰: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我不是很会解释,希望你会看得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2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Guy998

基本上,大部分的大乘经典含有咒语的,都受到密教的影响;有的甚至是伪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4-2012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谢谢楼主分享。

N年前我下载【大般若经】读起来怪怪的。既然般若无文字,又何须咒语呢?
原来是密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密教、咒语非佛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4-2012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好像OM MANI PAHMI HON不知要信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转轮圣王

非悉迦摩尼佛所说,其他佛好像如大毘盧遮那如来和大日如来就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2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婆羅門教用其他佛名頂上,混水摸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2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轮圣王

非悉迦摩尼佛所说,其他佛好像如大毘盧遮那如来和大日如来就不知道。
wiwi82 发表于 17-4-2012 12:44 PM
其他佛?一佛一时间一世界,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若有第二佛,那就是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佛?一佛一时间一世界,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若有第二佛,那就是魔了。
转轮圣王 发表于 17-4-2012 09:41 PM


不对,如果好像你所说,那阿弥佗佛,跟其他88佛那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2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如果好像你所说,那阿弥佗佛,跟其他88佛那不是。。。
wiwi82 发表于 17-4-2012 10:03 PM


    这娑婆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么?阿弥陀佛自有他自己的佛国世界。
若这世界佛法未灭,却有第二佛出现,那还会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2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转轮圣王

那净土宗的念佛号而往生净土不是变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2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否定咒语乃佛陀所教,那整个陀罗尼藏不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4-2012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权宜方便法对之好也!众生各各习性不同,方便法对接引某些众生接触佛法,即时只是懂一丁点的佛法还是很好的。要想解脱还是要循佛陀的教法依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来修。所以很多方便法门里都很流行说“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就解脱”?难道你还不明白为何那些有识之士会如此说吗?因为方便法信徒还是在“信”的阶段往往都没将佛陀的教理作为重要的修法依据。所以不容易的成就解脱。这也是他们的缘啊。佛陀说无常法印,即是无常变化就不能强求,我们也不能强求所有众生都能在这一世就能循佛陀正法起修解脱成就。那难道就不管哪些不能循佛陀正法起修的众生吗?为了接引这些众生,大乘佛法祖师们就变化出其中带有佛理的种种方便法来接引他们起信。就是说结个佛缘巴!方便法的目的是好的,但不幸的是时间流转久远很多信徒将方便法当成是佛陀正法,本末倒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2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痴者 于 18-4-2012 01:39 PM 编辑

快熟面。。快熟。。好味。。快熟面也很方便。。但吃多会对身体不好
不过有方便又快熟的面吃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2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12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禅林风雨 23.附身与着魔 [果煜法师]  >>
在台湾宗教界的现况里,附身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以下我先引用一个案例来做说明:

有一次于周六,当念佛会结束后,有位男众来问我道:「我平时身上都有些蝎子、蜈蚣、蛇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在爬来爬去!」他很认真地指给我看,但我什么也没看到。

经过详细的询问之后,才知道:大约在半年前,他为了替母亲治病,到了有乩童、鸾坛之类的道宫去求救。那里的鬼神看上他了,希望他留在那里当此乩童。但他以为:「偶而帮帮忙,倒还可以;但要我留在那儿,当专业乩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还有妻子儿女在!」于是他拒绝了,结果不但母亲的病没有转好,反而惹上很多身心异常的现象。他也了解那是因为拒绝鬼神的要求,才引起这些麻烦的。因此他问我:「该怎么办?」

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你少糊涂了!还说什么:『偶而帮帮忙,倒还可以。』你要说:『就算会死,我也绝不做那些事!』就因你意志不坚定,才让它们有机可乘!」

很多人在碰到附身现象时,心理都存在着某些矛盾:一方面因身心不能作主,而觉得有些烦恼;一方面又因被附身了,都随具有某些超能力,而让它们因此意气飞扬,它们甚至能利用这些超能力,或为人看相、或为人治病,起码所作所为,还是人天善业。于是因此种矛盾心理,便将延误治疗的时机,或减损治疗的效果。

我相信各位,都不会发生这些附身现象;但在各位周遭,也许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当他们来问你时,你且不必急着要他们诵《金刚经》、《地藏经》或〈普门品〉等用以回向功德、消灾免难。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因为在他们根本矛盾的心结,还未化除以前,诵什么经都不究竟。除非他们已下定决心:不管能有什么超能力,甚至将遭受什么灾厄,都能誓死不去。心结若已化除,至于是否再念佛、诵经,那便不是问题了。

最后他问:「我能不能请一些法水?」我回答说:「在农禅寺既有大悲忏',也有大悲水;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你还是先站稳你的立场再说吧!要确定无论何种病痛、苦厄,都绝不再去那里!」

另外我再问他道:「如你碰到一个无理取闹的人,来吵你、来骂你,你将怎么办呢?」他说:「我就跟他打、跟他骂呀!至少跟他理论一番啊!」「他既是个无理取闹的人,你就算用道理跟他扯一辈子,也未必有什么用哩?对无理取闹的人,最好就是不理他,让他自讨没趣,久而久之,便只好自己摸着鼻子走了!」当然这最初必有一段较辛苦的日子,一旦耐心捱过去,就好了。同样地,对附身的鬼神亦然,坚决不理它、不与它斗;这才是最究竟的办法。而不要想说,你既来缠我,我就用持咒、观想等方法来对付。此为当你起瞋心或恶心,欲去对付它时,即魔之所在。

所谓「附」者,乃为「有」故,才被附。如一切「无」者,如何能附?故凡夫之被鬼神所附,都为有「欲」,才会被附。因此初被附上时,不但不觉得有异,且更乐于正中下怀;而待日久,身心渐失去控制,乃觉得有点问题,然又不能断然放下原有之欲望。于是在矛盾中,迁延时日,则更难复原!

其次,三界中除「欲界」外,仍有「色界」及「无色界」;色界者,即身见。故若身体的喜乐觉受放不下,亦可能被附。而无色界者,乃为有心,若心中执着邪见,亦将被附。如既除欲望,又能放下一切身心,则不只一切鬼神附不上你,且将见不到你的存在。

在唐朝,有位著名的禅师叫牛头法融。他最初一个人上山独修,虽未开悟,但已修得不错,因此经常有天人来送供。后来四祖道信禅师去为他说法,他虽因此开悟了;然从此却不再有天人送供。那请问法融禅师是悟前境界高?还是悟后境界高?很多人将以为:既有天人送供,那境界一定很高!可是为何悟后,却反而无天人送供呢?因为悟后,天神用天眼通,在欲界看不到他,在色界、无色界里也都看不到他,如何能送供呢?

当然要修到连天神都见不到你,那不是很容易的事;但要让鬼神见不到你、附不上你,却是比较容易的事。所谓:「同气相应,同类相聚。」很多人不只有很多欲望,而且不耐用正规的途径,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它;而是切望于「守株待兔」,甚至「一举成就」,于是因为心态不正,而为鬼神所拘。

总之,要避免为鬼神所附,唯有从正知见、正心态去着手。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2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0-2025 07:00 AM , Processed in 0.12806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