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24日訊)大馬海洋公園局總監蘇卡諾華基曼指出,當局將嚴厲取締蓄意破壞珊瑚和偷竊珊瑚的人士,面臨的懲罰包括發傳票罰款或被控上法庭。
他說,懲罰行動最遲會在明年初就落實,全國會有逾百名持有潛水執照的執法人員在海洋公園和珊瑚保護區展開嚴厲執法,執法工作包括會潛水進行監視和對可疑人物行動進行拍攝作為證據。 潛水監視拍攝 他指出,當局的海域巡邏隊都已擁有充足設備,即相機和潛水器材,一旦有發現可疑行為,就可隨時潛入展開執法。
蘇卡諾華基曼週日早上出席“拯救珊瑚研討會”開幕儀式後,在記者會上說,違例者是牴觸了漁業法令第40條文,但相關罰款和懲罰,當局將會進一步與法律顧問團商討後,才定下明確的懲罰準繩。
“我們展開執法和懲罰行動,主要是給民眾醒覺、教訓和維護珊瑚,因此我們不希望所提出的懲罰太重。” 口頭警告初犯者 他指出,執法人員可能會先對初犯者進行口頭警告,之後才會援引懲罰方式。
另外,他補充,其實漁業局早前已有條文對付破壞和偷竊珊瑚者,只是過去當局只較注重在取締違例的漁船和漁夫;如今,隨著海洋局成立後,海洋局則會注重在對付破壞珊瑚者。
“刁曼島曾發生一宗遊客企圖違法把珊瑚取走島嶼的行為,結果行李在機場進行掃描時被揭發偷竊行為,違法者面臨2萬5000令吉的罰款。”
他透露,美國早已實行執法對付破壞珊瑚者,並取得很好奏效,因此希望大馬也能通過這執法行動,有效保護珊瑚區。
陪同召開記者會者有大馬國內旅遊促銷局主任阿都拉曼沙亞里、吉打旅遊局主任羅斯蘭、吉打州海洋局主任哈密哈山和吉州旅遊促銷局副主任羅瑪拉。 12潛水區須無限期關閉 直至珊瑚全面復原 蘇卡諾華基曼指出,國內被暫時關閉的12個潛水區,目前還須無限期關閉,直至白化的珊瑚全面恢復健康狀況為止。
他說,除了原有12個潛水區尚須關閉外,也沒再增加新關閉的潛水區。
他透露,隨著季候風的來臨,海水溫度稍微下降後,這些白化的珊瑚已逐漸好轉,只是目前還未全面恢復原狀,因此暫時無法開放作為潛水區。
“雖然有業者和遊客對關閉潛水區有做出些許埋怨,但我們希望大家能為了保護珊瑚,能耐心的等待它們健康生存。”他指出,當局是在今年6月杪開始關閉國內9個海洋公園及3個附近海域島嶼中的12個潛水區,其中吉州巴雅島佔了3個潛水區。
“這些潛水區的珊瑚因面臨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導致出現白化甚至嚴重至近死亡的情況。”
他解釋,當局當時定下關閉期限至本月31日,只是預測的期間。經過多次的觀察後,發現白化珊瑚雖有改善,但還無法在短期內開放作為潛水區。
尚須關閉的海洋公園潛水區是吉打州巴雅島(Pulau Payar)的直落旺宜、班台達邁和珊瑚公園;登嘉樓熱浪島(Pulau Redang)的直落巴考;登可島(Pulau Tenggol)的直落阿逸達娃;大停泊島(Pulau Perhentian Besar)的直落達藍、丹絨都卡海和丹絨都卡達腊;彭亨州刁曼島(Pulau Tioman)的澤比島和峇都馬浪。
另有3個還未列為海洋公園區而同樣被暫時關閉的潛水區,是來自彭亨州的樂極斯島、篤姆島和蘇雅。 小部份也會致死 勿隨意折斷珊瑚 蘇卡諾華基曼在致詞上說,潛水者小小的動作,如折斷小部分珊瑚和撫摸珊瑚,都會造成珊瑚死亡。
他解釋,若每位潛水者都有嗜好折斷珊瑚作為收藏,以巴雅島作為比例,每天有約400名遊客潛水,那就意味著就有400支珊瑚被折斷,平均一年10萬名遊客量,那就有更多珊瑚被破壞。
同時,他透露,珊瑚表層有微生物共生藻,是提供珊瑚色彩的主要食物,但只要潛水者輕輕碰觸珊瑚表面,即會“致死”這微生物,間接會帶給珊瑚白化和死亡。
所以他促請潛水的遊客,只可欣賞和拍攝珊瑚,勿碰觸和踩踏珊瑚,以免珊瑚被破壞。 全球60萬公里珊瑚礁區 20年後料30%會被破壞 開幕人兼大馬旅遊局副主席拿督斯里馬哈基爾卡力指出,依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絡於2000年的調查顯示,全球有60萬公里的珊瑚礁區,但預計在20年後會有30%會被破壞和滅亡。
因此他說,政府在宣傳這些珊瑚區成為旅遊景點同時,也會提高遊客保護珊瑚的醒覺。
由於哈基爾卡力未克出席,大馬國內旅遊促銷局主任阿都拉曼沙亞里代表讀其致詞稿和為研討會主持開幕。
大家潜水开心之余也要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