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743|回复: 90

佛教新谈 - 大我和成佛 (什么是生死?什么是轮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7-2010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谈了很多佛法是的正确观点,
现在就和大家谈谈什么是成佛。

很多人单纯的以为自己,我是单一的,世界上一切和自己,我无关。
其实这是很错的观念。
学佛就是学习大我,

但是这个大我又不是慈济时常说的有奉献精神那么简单。

佛教里面的大我,就是把自己融入在这个宇宙里面,自己就是宇宙的一分子。
如果我这么说,大家可能很难理解,

我就简单的一点的说,

我们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个宇宙,每一个细胞就是每一个生命。
人的身体是有亿万个细胞组成,宇宙也是有亿万个生命组成。

大家都知道,我们体内的细胞每天都会死掉一部分,然后又重新“生”一部分,这样的循环不息。
宇宙的生命也一样,也是这样的生生不息的循环。

所以学佛的我们不要把生命看成是单一的细胞,我们要看整个大生命。
如果了解到这点,我们也就了解到生死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会为死了体能的一个细胞而伤心难过吧?
一个细胞也不会烦恼自己死后会去哪里,而执着。

如果大家了解到这点,就会很豁达的面对生命,也会更积极的关怀身边及宇宙间的任何事情,因为这些就是“我”的事情。

关于轮回,我们体内细胞生生不息的循环生死就如我们宇宙里面的所有生命的循环。
如果我们喝酒就会影响到肝,可能肝会坏,成为肝癌,得了肝癌就会影响整个身体,
我们不会说喝酒是嘴巴的事情,和我们的肝无关,不是我们的脚喝,所以有因果报应应该报应在嘴巴。
这是不通的。

讲回大生命,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宇宙的一分子,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影响着整个宇宙,不管好坏。
今天我们可能作奸犯科,看似没有果报,
但是以大生命角度来看,果报是报在受害人身上,影响整个大宇宙。

就如我们喝酒,嘴巴看似没有得到因果报应,受害的是无辜的肝,
但是影响的其实是我们整个身体,到后来受苦的也是整个身体,包括嘴巴。

“成佛”就是了解到这一点。

如果大家了解到生命就是一个大宇宙,就会以另一个层次去看待生命和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10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慈济’ butterfly effect

从另一个角度看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10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momo^

慈济只是在很浅,很表面的看待这点。
慈济可以说是菩萨行,
但是离佛,还差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10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读者来函,

这个观念除了大我,也可以用“无我”来解释。

佛法常说的“无我”
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0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我?

请问这个大我是依据那部经典的啊。

别把自己的观念,说成是佛教观念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10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山野草夫

大我是比较现代的说法。
如果你要说成是无我也相同意思。
(见4楼)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7-2010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omo^

慈济只是在很浅,很表面的看待这点。
慈济可以说是菩萨行,
但是离佛,还差很远。
szs8027 发表于 3-7-2010 10:55 AM


我没资格给意见   没真正了解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10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野草夫

大我是比较现代的说法。
如果你要说成是无我也相同意思。
(见4楼)

”诸行无常, ...
szs8027 发表于 3-7-2010 06:01 PM


无我,嘛无我啦。
做莫搞个大我出来。

我不了解什么是大我,所以不知道此大我是否相等于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7-2010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7-2010 12:01 PM 编辑

大我是比较现代的说法


这是[如来藏](梵语tathagata-garbha) -思想,一般所称之“佛性”,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
法华经和涅盘经所阐释“常乐我净”就是如来藏思想, 众生皆有佛性(如来藏),因此皆能成佛
具有常住是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 Anguttara Nikaya (A.I.8-10) the Buddha states:[6]

[ Luminous, monks, is the mind. And it is defiled by incoming defilements.]


- 世親《佛性論·如來藏品》,對如來藏三性作出如下闡釋:

i) 眾生所攝佛性,世間一切眾生皆為如來之性,即“真如”所攝,故可謂“一切眾生是如來藏”。

ii) 如來隱覆之性,一切眾生如來之性被煩惱隱覆不顯,〝眾生不見,故名為藏〞。

iii) 真如能攝之性,〝真如〞雖在眾生煩惱之中,但含有如來一切功德。


-[入楞伽经]卷七(大一六·五五六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又(大一六·五五六下):‘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此时如来藏即阿摩罗识..胜鬘经法身章(大一二·二二一下):‘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此时如来藏即阿摩罗识。(九识家所立之第九识)


- 天台宗是有第九阿摩罗识( 梵 Amala)之说,又叫根本净识,是指生命根本之清澈的心、宇宙根源之妙法律动天台大师的《法华释签》卷五说‘阿摩罗识是第九识,本理无染;阿梨耶是第八识,又名无没无明。‘天台宗认为如来藏即实相,而视其为不可思议之妙法。


- 华严宗,在三祖法藏之起信论义记卷上立有四宗教判,第四宗即名如来藏缘起宗;内容含摄楞伽、密严、起信、宝性等经论之说,就该宗五教判而言相当于第三之终教。


- 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所说,即根据如来藏思想而来。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卷四、入楞伽经卷一、大乘密严经卷下、大般若经卷五七八、无上依经卷上、金刚仙论卷五、大智度论疏卷十四、法华经玄义卷五下、大乘义章卷一、卷三末、四分律疏饰宗记卷三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0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7-2010 02:47 PM 编辑

「有(小)我不能成佛」,「无(大)我无佛可成」。这两句话彼此不能起冲突,但最重要的还是以成佛为主导

[小我]指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客尘」,今生没法遵行的,就交付来生去承办,来生没法完成的,再交由下一世。
[大我]是指如来法身(真如实相)如水性是不变无染的,因而领悟的圣人不管遭遇任何境遇,但保有「本自具足的」、不变的「佛性/如来藏/第九识阿摩罗识」。
这种绝妙的大彻大悟,似乎突然把人的价值提升到最高点。菩萨「畏困,不畏果」,只要照顾好「因心」, 「佛性/如来藏」的修习。
人的存在价值,却是以「果报」、「外相」,「显成佛的智慧德行」,」、「今世后代的智慧德行影响」来评估。


世尊说 [无常、苦、空、无我]是世间特性,因为凡夫不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也说[常乐净]为涅盘(成佛)四德-因为大乘圣人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佛学大辞典》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佛学大辞典》:“[常乐净]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
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
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
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
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
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

常乐净-所谓常乐我净,是指去除世间四颠倒之后的真正涅盘的常乐净。
是指离於贪嗔痴、出脱五阴后:
解脱了无常的因缘,因而为常;
无有一切苦,是故称乐;
无我可言,我亦无谓
离一切不净,自然清净

涅盘经:
[众生亦尔,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常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
以为烦恼之所覆故,虽生此想不达其义,如彼醉人於非转处而生转想
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盘义。净者是法义
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慢贡高流,转生死
汝等若言,我亦修习无常苦无我等想,是三种修无有实义
我今当说胜三修法,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
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
是人不知正修诸法,汝诸比丘,於苦法中生於乐想,於无常中生於常想,
於无我中生於我想,於不净中生於净想
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亦有常乐我净,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间者有字有义
何以故? 世间之法有四颠倒,故不知义,所以者何?有想颠倒、心倒、见倒
以三颠倒,故世间之人,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是名颠倒
以颠倒故,世间知字而不知义,
何等为义? 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
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盘,不净者即有为法
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以不倒故知字知义
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时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离四倒者,则得了知常乐我净,如来今者永无四倒则已了知常乐我净,
若已了知常乐我净,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导我等
令离四倒,而见放舍欲入涅盘,如来若见顾念教敕,我当至心顶受修习
如来若入於涅盘者,我等云何与是毒身同,共止住修於梵行
我等亦当随佛世尊入於涅盘]

[“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
大意是说-
外道所说的“我”,如虫子吃木,偶然成字,并非自觉、主动地去成字。所以,佛在佛法中讲“无我”,这是为了调伏众生,从而根据时机而对他们讲无我,但又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缘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我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常人往往认为有人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有形物质作为“我”而存在(如被称为灵魂、神我、元神等),或者其认为大如拇指,或者认为其大如芥子籽,或如微尘。我不这样认为。这些说法迷失了真正的主人公,执着于非我为我。所以,我说诸法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有我。那么什么是“我”呢?那就是不生不灭(常)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心佛性。

[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
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
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
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
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
汝等四众应当如是修习是法]

在维摩诘经和楞伽经:
[我即於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迦旃延。
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於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0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7-2010 02:00 PM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常寂光土 - 指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佛国土.
诸佛如来法身所住之世界为真如本性无生灭变化(常)与烦恼之扰乱(寂),而有智慧之光(光),故称常寂光土。

此土乃佛自证最极秘藏之土,以法身、解脱、般若为其体,具足圆满“常、乐、、净”等四德。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9·392c)):“释迦牟尼佛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

天台大师智顗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云(大正37·188c)︰‘常寂光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中略)诸佛如来所游居处,真常究竟极为净土。’《法华经文句》卷九(上)云(大正34·125a)︰‘住处者常寂光土也。常即常德;寂即乐德;光即净我。是为(涅盘/成佛)四德秘密之藏。是其住处以不住法住秘藏中。’此乃阐明此土是佛自证之最极秘藏之土,具法身、解脱、般若三德。此外,常乐我净四德亦具足圆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0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陀要我们放下我执

...大我是比较现代的说法...


这一句,个人不是很赞同。佛法说无我,而你却说大我,会不会把“我”看得太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0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清池


    你這樣支持大我的行為不怕違背四格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0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7-2010 02:00 AM 编辑

因你可能还不太了解法华教理
[常乐我净]涅盘四德-是重点

法华经踊出品所说由地踊出之诸大菩萨中四上首,即:上行大菩萨、无边行大菩萨、净行大菩萨、安立行大菩萨
上行是(自由自在的境涯)、無邊行是常(生命的不變常住)、淨行是淨(清淨的生命)、安立行是樂(安心立命)。

日莲是以显为末法时期法华经之行者,就是本化上行大菩萨, 以法华经所教示的「法华折伏破权门理」之妙法五字,来拯救乱世。


大乘的佛菩萨的弘願是我执吗?

菩萨的总願:
衆生無辺誓願度
煩悩無量誓願断
法門無尽誓願智
佛道無上誓願成


菩萨的本願 (purva-pranidhana )

菩萨的別願(visesa-pranidha)-薬師如来的十二願、阿弥陀如来的四十八願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在大乘是当做一种根本性质的愿心
普度众生,力断烦恼,广学教法,希成佛道,此名四宏誓愿。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此名六波罗密。
以上两个法门,皆为发菩提心。


《大智度论》龙树的解释是:“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十七地论》(《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第二品为《发菩提心品》- 菩萨最初发菩提心是一切正愿的正始,能摄受一切正愿。这初发心是菩提的根本,是大悲的所依,也是菩萨学的所依。关于发菩提心的性质、种类、缘、因、力、退失、坚固、利益等,


《菩提心戒仪》(密宗不空译)中举出
发菩提心的内容就是有名的五大愿,所谓“有情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佛法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0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zs8027

以慈悲宽怀大量的心包容整个宇宙的确很伟大,不只是佛教徒,其他宗教徒及无宗教信仰者都必需拥有如此无私的心维护和平。
但一句话:这只不过是一种慈善事业,很表面的世间法。 还必需面对轮回之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0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回大生命,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宇宙的一分子,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影响着整个宇宙,不管好坏。
今天我们可能作奸犯科,看似没有果报,
但是以大生命角度来看,果报是报在受害人身上,影响整个大宇宙。
szs8027 发表于 3-7-2010 09:58 AM


你的“大我”潜伏着一种危机,也就是别人的也属于你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上线告诉你世界末日到了,你们可能会放毒气杀人然后自以为在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7-2010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济只是在很浅,很表面的看待这点。
慈济可以说是菩萨行,
但是离佛,还差很远。
szs8027 发表于 3-7-2010 10:55 AM


你们根据什么来说慈济离佛还差很远?你们根据什么来说你们离佛很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10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wusen


1)慈济自称“慈济宗”。
2)我看了慈济的杂志,也听了上人的演讲,开示,没有一点是提及经典,经文,
简单来说是没有根据,是自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0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常、苦、空、无我]是世间特性,因为凡夫不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也说[常乐净]为涅盘(成佛)四德-因为大乘圣人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清池 发表于 4-7-2010 12:18 PM



这是什么教义?自相矛盾?

1)无常?如果凡夫不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 无常?
            如果大乘圣人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 = 常?

自相矛盾,如果知道就是常,不知道就是无常?这种教义如何能成立?如果我追问你们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什么东西是不永恒的,你们如何回答?

同理,如果我追问{苦、空、无我} 和{ 乐净 } ,你们也不知道什么东西会因为[知自己与宇宙之真实相]就会从无我变成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0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sen


1)慈济自称“慈济宗”。
2)我看了慈济的杂志,也听了上人的演讲,开示,没有一点是提及经典,经文,
简单来说是没有根据,是自创的。

szs8027 发表于 5-7-2010 10:49 AM


经典?你如何知道这些经典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0-2025 07:03 PM , Processed in 0.16433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