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820|回复: 89

民俗信仰的次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3-2009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俗信仰融合的儒家, 道家和佛家. 令人迷惑不知以何為重. 說說一下你們的意見.

第一, 我先開說:


民間信仰, 以儒家為重, 次道家, 後佛家.

敬拜
以敬拜為例, 先敬天地父母, 後才敬拜各路神仙佛 (注意, 是仙之後才佛, 不是佛之後才仙, 不要弄錯).

修心
修心為例, 先修儒家的仁義道德, 再修道家的清虛無為. 再來有時間, 得空的話, 才去修學佛教(不是佛家)的冷漠無情, 視若無睹.

次第
民俗信仰有天有道, 有神有仙有佛有菩薩. 次第分明.

不像佛教的糟糕頂透. 有法無天. 教徒把阿彌陀佛給轟出去, 再看不慣菩薩的慈悲, 把觀世音菩薩給趕出去.

信仰
不用緊. 以次第分明的民俗信仰, 上天以及各眾神仙佛菩薩都是民俗信仰的, 不是佛教的. 他們趕掉他們自己的佛菩薩, 趕吧, 趕吧. 跟我們沒關係. 我們的神仙佛菩薩他們是趕不掉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3-2009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26-3-2009 02:17 PM 发表
...次第
民俗信仰有天有道, 有神有仙有佛有菩薩. 次第分明.

不像佛教的糟糕頂透. 有法無天. 教徒把阿彌陀佛給轟出去, 再看不慣菩薩的慈悲, 把觀世音菩薩給趕出去. ...

只有南传的佛教徒这么做而已

基本上我全部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3-2009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糖叔 的帖子

跟什麼傳沒關係.
把慈悲的代號趕走掉.

再把達賴恐怖份子留下來. 個個人都這個做. 你去佛教把恐怖的達賴趕走看看, 肯定你先被趕掉. 你去佛教護持慈悲的觀音看看, 你也呆不了太久.

不然, 我是怎樣被轟出來的?

還好, 民俗信仰拜的是觀音娘娘. 聽好, "娘娘" 咧, 不是佛教的稱號. 佛教徒別來動一根寒毛.



[ 本帖最后由 hamitaichi 于 26-3-2009 03: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3-2009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別跟我講是南傳做的. 北傳還不是一樣?

農曆二月十九日, 觀音誕. Seberang Jaya 的佛教會(大乘的)就在觀音亭隔壁. 觀音亭人潮擁擠, 佛教會竟然大門不開, 一個人都沒有, 大乘佛教根本沒有把觀音菩薩當存在.

你看. 觀音娘娘是民俗信仰的還是大乘佛教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09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你不一样。我把他们抛弃掉了!

不管是觀音娘娘还是观音菩萨我都礼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09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 我先開說:


民間信仰, 以儒家為重, 次道家, 後佛家.

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26-3-2009 09:54 PM 发表
善哉!!!


幹嘛冒汗? 以儒家為尊會衰過人咩?

你以為沒有仁, 沒有義, 沒有慈, 沒有愛. 學成一身道術, 學成一身佛法,會是好事呀? 還不是妖道一個妖僧一個?
現在佛教徒個個在提倡沒有仁, 沒有義, 沒有慈, 沒有愛, 只要學成佛法就可以成為妖佛你知道不知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基督教徒還有原則一點, 說: "沒有愛, 什麼智慧都是假的."

民俗信仰者到底敢不敢拿出自己的原則? 敢不敢跟道教跟佛教說:"沒有仁義道德, 什麼成仙成佛都是假的."

還是被道教妖徒佛教妖徒用地獄一嚇就什麼原則都沒有啦? 乖乖聽他們的妖言惑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3-2009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27-3-2009 01:38 AM 发表


幹嘛冒汗? 以儒家為尊會衰過人咩?

你以為沒有仁, 沒有義, 沒有慈, 沒有愛. 學成一身道術, 學成一身佛法,會是好事呀? 還不是妖道一個妖僧一個?
現在佛教徒個個在提倡沒有仁, 沒有義, 沒有慈, 沒有愛, 只要學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mitaichi 于 27-3-2009 01:48 AM 发表
至少基督教徒還有原則一點, 說: "沒有愛, 什麼智慧都是假的."

民俗信仰者到底敢不敢拿出自己的原則? 敢不敢跟道教跟佛教說:"沒有仁義道德, 什麼成仙成佛都是假的."

還是被道教妖徒佛教妖徒用地獄一嚇就什麼原則 ...

中世纪和近十年来那些所谓圣战,神战,僧战也好,直接还是间接都造成家破人亡,伤害无辜的生灵。
请不要用愚蠢误人惑众!

恕问句,何为民俗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
修心為例, 先修儒家的仁義道德, 再修道家的清虛無為. 再來有時間, 得空的話, 才去修學佛教(不是佛家)的冷漠無情, 視若無睹.

小朋友,没上过幼儿园,别学人家直接读小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27-3-2009 09:37 AM 发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眨看之下會讓人以為: "有了仁義, 大道才會廢掉." 不是這樣解的啦.

是這樣解的:
"等到大道淪喪了, 人的仁義才會被激發出來."
"等到家人失和了, 才知道慈愛的珍貴."
"等到國家混亂了, 才有忠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難道要等到大道淪喪了之後才來補救嗎?

難道要等到佛教妖徒把世界帶領去不仁, 不義, 不慈, 不愛, 之後才會去珍惜仁義慈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辦法, 這樣的帖放在民俗信仰, 也得不到一個人的認同.

民俗信仰者永遠把自己當著佛教妖徒的奴僕. 自己矮化了還講什麼?

以後佛教妖徒叫你們做什麼, 你們就做什麼, 懂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得好~~~~~


大大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川百流的融爐
儒家, 以及傳統中華文化, 具有容納萬川百流的氣魄. 民俗信仰因為具有儒家以及傳統中華文化為背景, 才可以讓道教和佛教融合在民俗信仰.

如果沒有這儒家的因素, 你以為佛教可以和道教融合呀? 佛教自己各宗派都無法融合了, 何況外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分裂
民俗信仰者一一以佛教為依附, 一一以佛教為命是從. 才會造成中華民俗族分裂.
如果注重儒家的因素, 華人基督教徒難道不可以和你很融洽嗎? 華人基督教徒, 華人回教徒幾時有反對過儒家?

一看到基督教徒就當仇敵看, 沒有把他們看著同族同文化的兄弟, 不公平. 就是因為確立佛教為主, 才會造成中華民俗分裂. 如果確立儒家為主, 只有大團結, 不可能會分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27-3-2009 11:13 AM 发表
拜得好~~~~~
大大支持


第一個支持. 有獎品. 送蛋糕一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傳承
民俗信仰, 身為最正統的中華文化傳承者, 就應當監督影響中華文化的道教, 佛教. 如果道教, 佛教走偏了, 偏離了中華文化最正統的思想. 就應該要監督, 警告他們. 如果不聽, 就擺平他們.

不是讓他們把你自己的文化帶到不仁不義不慈不愛, 無情無義, 冷漠無情, 六親不認的地步. 然後還委委諾諾的對佛教妖徒為命是從.

必須確立自己的立場, 保衛自己的信仰價值, 才會得人尊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自己信仰的價值觀而造成自卑
民俗信仰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只要人說傷風敗俗的, 就全部人把箭頭指向民俗信仰, 然後那些不傷風敗俗的, 是佛教的.

民俗信仰是佛教的垃圾桶, 給佛教用來丟垃圾用的.

就算這樣, 民俗信仰者也不敢啃一聲, 因為對自己信仰的價值觀不認識, 而造成嚴重自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06:00 PM , Processed in 0.1634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