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jonathan520yii

圓覺經-蓮生活佛開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

  我們今天再繼續講「圓覺經」,『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

  這個「大悲世尊」啊,我們曉得所謂「世尊」,這個「世」啊,也就是說的,娑婆世界共同尊崇的一個尊者,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因為佛陀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一個很特殊的聖者。那麼佛教的傳承剛開始的時候,也等於是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後,才有了這個佛教,那麼「世尊」的兩個字的意思是世人所尊崇,一個很尊貴的稱號。

  「大悲」兩個字就必須要解釋一下,在佛典裡面,稱「大悲菩薩」的,我們大部份都是稱觀世音菩薩,是大悲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主慈悲門;文殊師利菩薩主智慧門,所以我們經常稱「大悲觀世音」,「大智文殊師利」。在這裡大家有沒有感覺很奇怪啊?怎麼稱「大悲世尊」呢?「大悲世尊」加在佛陀身上是不是合宜,在這裡講是合宜的。為什麼呢?因為,佛陀祂降生為人,在娑婆世界成佛,是有祂本身象徵的意義,祂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就是因為大悲而來,因為有大慈悲的心,祂才有可能降生在娑婆世界,所以在這裡就稱呼祂為「大悲世尊」。

  曾經有人為了這「大悲」兩個字起爭議。有人講,你假如是大悲的話,那就成不了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講說,「比較重情的人才重悲」。有大慈悲心的人在娑婆世界上,比較有在情感方面的迷執;或者你願望很大,因為你有慈悲心,你願力很大,這個很難成佛,是有這樣子的說法。所以他們講說,像觀世音菩薩祂很難成佛,因為祂太慈悲,所以很難成佛;像地藏王菩薩祂也很難成佛,因為地藏王菩薩祂發的願望太大,所以是大願地藏王菩薩。祂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什麼時候空呢?就有弟子寫信來向師尊講說,「這個地獄什麼時候空呢?」我就給他回答:「地獄永遠不空」。地獄既然永遠不空,地藏王菩薩什麼時候成佛呢?接下去這一句當然是說地藏王菩薩不能成佛。「大悲菩薩,不能成佛,」有人是這樣子講。所以甚至演變到最後他就講說:「不能太慈悲,不能太有情。」

  你知道慈悲從哪裡生出來?當然從「情」生出來,沒有這個「情」字,哪裡來的「悲」呢?有感情的人才會悲嘛!有感情的人才會慈嘛!沒有情的人跟石頭、木頭是一樣的東西,哪裡來的慈悲啊!根本是不動嘛!所以有情才會慈悲,但是又講「大悲不能成佛」,那麼就演變到最後,就有人說,「不可以發大願,不可以發願,發了願就不能成佛。」又有人講,「不能悲,太悲了也不能成佛。」按照這樣講,這裡所謂的「大悲世尊」就矛盾了。既然佛陀太慈悲不能成佛,怎麼在「圓覺經」又叫祂是「大悲世尊」呢?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了。大慈悲的佛陀,佛陀是已經成佛了,那麼祂因為慈悲而成佛,所以尊稱祂為「大慈悲世尊」。所以有人講說:「不能發大願,不能太慈悲。」這個是不攻而破。

  我認為我們學佛的人,應該要慈悲,要喜捨,要發大願,這樣子才是對的。為什麼呢?你看觀世音菩薩祂雖然是菩薩的身份,但是你知道這個佛典裡面提到,「深地的菩薩等同佛」,很深,很秘密行知的菩薩雖然只是一個菩薩名,但事實上祂等於是佛的,是佛啊!深地的菩薩祂做了很多、很多慈悲的事,但是祂這個心,祂的宇宙本性,充滿整個宇宙之間,祂本來就是佛,只是祂應眾生的祈求,顯現菩薩的行為;所以「深地的菩薩等同佛」,這一句話,我本人非常贊成。這一句話--「深地的菩薩等同佛」,佛跟菩薩本棶就不分的,佛是不動的,菩薩是因佛而動的,也可以講佛是「本位」,菩薩是「行位」。也就是說,佛本身祂是不動如來。那旁邊的,從分出來祂應眾生的要求,祂化身為菩薩,去行菩薩行。所以佛跟菩薩本身來講,沒有什麼差別的。我是這樣子講哦!

  但是,別人是講說:「嗨,要成佛就不能太慈悲,不能發大願。」其實他是搞錯了。假如按照「圓覺經」來講,「大悲世尊」,大慈悲的佛陀,你看佛陀也是成佛啊,所以祂稱為大慈悲,所以我們不能講說「不可以太慈悲,不可以發大願。」這種話不能講的,因為這當中有爭議。有一位我不願講出他的名字,他講說「不可以發大願,不可以太慈悲,不可以行菩薩行,你菩薩行感情太多了,你就成不了佛了。」但是,我今天講:「深地菩薩等同佛,佛、菩薩不分。」這是我盧勝彥講的,就是說,我們還是要慈悲,還是要有情,還是要度眾生,還是要發大願;這個「慈悲」跟「智慧」是我們行者必須要具備的。

  我們以前講過,「悲智雙運」。我們慈悲的時候要用智慧,那麼用智慧的時候加上慈悲,這個叫「悲智雙運」。你知道我們密教裡面有很多法相,一個拿弓,弓箭的弓,一個拿箭;一隻手拿弓,一隻手拿箭,這個弓就是代表什麼?它是不動的,你知道弓是飛不出去的,弓就是本然,代表慈悲,所以佛典裡面有一句話叫「慈悲弓」,「慈悲弓」就是慈悲的「弓」,那射出去的這個是什麼呢?這支箭叫做「智慧箭」,「慈悲弓」跟「智慧箭」,當你智慧要發出去的時候,要有慈悲做它的基礎,這樣子每一件事情才會圓滿。所以,我們不但為人處事及修行方面,在任何一件事情上保持了兩個原則: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智慧。好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我們要人情也要法律。」那麼「人情」呢,可以講就是「慈悲」。那麼「法律」呢,講起來是「智慧」。任何事情,我們如果依法律處理,還要加上人情,在人情上的太過份又要用法律來牽制。所以這兩個要調和得很好,也就是慈悲跟智慧要調得剛剛好的時候,就是應用得悲常巧妙的時候。今天談這個「大悲世尊」講解這四個字,就提到「慈悲」跟「智慧」了。

  「願為此會諸來法眾」,也就是說,希望佛陀,為來這裡參加法會的所有眾生,講一講「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什麼是「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呢?也就是說,「希望佛陀能夠講,當初佛陀在本來清淨的因地,是如何去修行的?」這個解釋是可以的。這個「因地」兩個字我要講解一下,什麼是「因地」?在佛典裡面,有兩個「地」是相對的,一個是「因地」,一個是「果地」。很多人解釋「因地」,說是凡夫的時候,開始起修的凡夫的時候,就叫「因地」。那麼什麼是「果地」?已經修行得了果的那種境界就叫「果地」。

  所以在我們密教裡面,有所謂「胎藏界」曼陀羅跟「金剛界」曼陀羅。「胎藏界」曼陀羅就是表示「因地」的,「金剛界」曼陀羅表示「果地」的。同樣有大日如來,一個是「因地」的大日如來,一個是「果地」的大日如來。同樣是佛陀,祂有一個「因地」的佛陀,有一個「果地」的佛陀。釋迦牟尼佛講了很多「本生經」,什麼叫「本生經」呢?就是祂原來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所發生的種種,轉世的因果,就是佛陀的「本生經」。這個簡單跟大家解釋一下:好像是我盧勝彥,「因地」在哪裡啊?應該講凡夫的時候,現在我就是「因地」,現在我就是一個凡夫;那麼你「果地」在哪裡啊!那麼「果地」呢,就是說,將來我修行成就了,我回到摩訶雙蓮池成就了蓮花童子金剛法身,這個時候,就是「果地」。那麼我以前在哪裡啊?我以前就是從摩訶雙蓮池大白蓮花童子轉世、降世到娑婆世界來的。那樣子反過來講,我的「因地」在哪裡啊?就是大白蓮花童子,那我的果地在哪裡啊!那現在呢?我就是「果地」了,盧勝彥在娑婆世界做一個凡夫就是「果地」,這個兩邊都可以講的。佛陀度眾生是迴「果」向「因」,有兩個講法,「迴果向因」--祂本來在天上的,那麼祂到娑婆世界來降生,是「迴果向因」。由果地向因地走。那麼祂修行,已經修行成就了,成就了佛果,那麼就是「迴因向果」。那麼現在我假如是一個凡夫,那我現在是在因地修行,將來成就大白蓮花童子,就是「迴因向果」。那麼我以前的前世又是大白蓮花童子,現在正在娑婆世界又是「迴果向因」。

  那麼現在講的「因地法行」--「希望佛陀能夠講出來,祂在凡夫的境界的時候是如何依法去修行的。」這個「因地」跟「果地」,就是這樣子讓大家稍為思考一下,因為這當中的因果關係是這樣子的:「因」有時候會變成「果」的,「果」也會變成「因」的,所以有人是從「因」向「果」修,因為慈悲就到因地來;由「果」到「因」地來的是慈悲六道眾生,才由「果」到「因」地來。那麼「由因向果」修的,應該講起來是,由凡夫的境界向聖賢的境界。所以我們稱為「由果到因地」來,叫做「倒駕慈航」。倒駕慈航就是顛倒的走啦。駕呢?就是駕駛;慈航呢?就是說你因為慈悲走了這一條路,到娑婆世界來,這個叫「倒駕慈航」。本來你應該在「果地」是很好的,你何必到「因地」來呢!就是因為你慈悲,所以你「倒駕慈航」。那麼現在文殊師利菩薩,希望「大悲世尊」佛陀,能夠為來參加這一次光明法會的所有眾生講解--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是怎麼修的。這整句的意思就在這裡。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

  今天我們再講「圓覺經」,談到『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在這裡面,也就是講,佛陀最初在因地的時候,修行的所有清淨的法門,以及所有菩薩在大乘佛法中遠離一切煩惱病苦的方法。這整句講起來就是:「佛陀在因地法行,跟所有菩薩在大乘中,如何發清淨心,如何遠離所有眾生的習氣。」這眾生的習氣就稱為「病」了。

  在這裡要跟大家談一談佛法所謂的「大乘」。佛法,本來是一乘法,沒有分的,但是因為每一個人,他修行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才把它分成「三乘」、「五乘」,這樣二分。那「五乘」呢?就變成「人乘、天乘、聲聞乘、菩薩乘、佛乘」,就稱為「五乘」。一般來說,我們佛教分「三乘」,一個是「大乘」、一個是「小乘」、一個是「金剛乘」。這裡所講的,「及諸菩薩於大乘中」,很簡單的,這個「大乘」就是「菩薩乘」。大乘為什麼稱為「菩薩乘」呢?因為大乘它是很普遍的,發大心的,很慈悲的去廣度眾生,這個層次就叫「大乘」。

  以前古代,我們稱為這個「乘」字就是車子,「大乘」就是大車,「小乘」就是小車,度很多人的,就叫大乘、大車;那麼度少部份人,度自己的就叫小乘、小車;那麼「菩薩乘」、「大乘」又叫「菩薩乘」。

  有人問師尊,「菩薩」如何分?我們所謂「菩薩」的形像都是很莊嚴的,都是戴冠的,菩薩祂很喜歡戴冠的,戴帽子、留著頭髮的、華鬘的;像文殊師利啊、像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祂們都是留頭髮的,留著頭髮,梳得很漂亮的,留著髮髻啊,或者梳著兩辮華鬘像縵一樣的,很莊嚴!穿的衣服很好看,這個叫「菩薩乘」。佛教很多畫菩薩乘的佛像,祂就是戴佛冠,頭髮梳得很美,留著長髮,穿著很莊嚴,這樣子的就稱為「菩薩」、「菩薩乘」。「大乘」,完全跟菩薩發大心的,以大慈悲心去廣度眾生的。那麼在佛法大乘裡面,就用六度,「六度萬行」,你行這個「六度萬行」的,就是「大乘」。

  那麼大乘佛教是什麼時候開始發揚的呢?在印度、在佛陀時代,其實還沒有講到什麼「大乘」。大乘的這些佛理啊,都是在「佛陀三昧」的時候才講的,也就是祂在禪定之中,跟整個虛空的菩薩交流之中,法會之中,才談到這些大乘的道理。真正佛陀時代,在祂的原始佛教裡面所傳的,其實是「小乘」。

  小乘又叫「聲聞乘」。像現在啊,師尊理光頭,常智、常仁、璧珍、璧燕、蓮潔、蓮英、莉莉、明宜、蓮嶝、蓮滿現在都是理光頭的,光頭一顯現出來啊,是什麼乘?是「聲聞乘」。以前的出家眾,都叫「聲聞」,也就是「羅漢乘」,小乘就叫「羅漢乘」,又叫「聲聞乘」。那麼,現「聲聞相」的就是光頭,祂不注重穿衣服的,祂穿著很簡單的百衲衣,也不注重頭髮的美麗,也沒有窞冠,就是把頭髮通通理光了,現「聲聞相」。你看這個畫佛畫的,畫到光頭的,他就題一個「羅漢圖」。什麼是羅漢圖?一定是光頭的,沒有頭髮的,現聲聞相,那麼「聲聞乘」就叫做「小乘」。

  其實在原始時代,佛陀所講的理,最開始講的,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最後結束講的也是「苦集滅道」--四聖諦。這個當初都是小乘,最主要小乘要做什麼呢?是要斷自己的煩惱。很簡單!小乘就是「自了」,你自己去斷自己的煩惱。如何去斷自己的煩惱?就叫你去瞑想。因為在這世界上,一切物質的現象,非常的複雜,「色、聲、香、味、觸、法」會迷惑眾生的心。這心,馳於外境,心經常跑到外面去,跑到外面所有的境界裡面去,你不會懂得「返觀自照」,不會內省,「內省」就是先看住自己的心就叫「內省」,那麼你這個心,始終沒有內省,沒有往裡面看,心只是往外面看,所以佛陀祂教我們,你要自己看住自己的心,「返觀內照」,經常觀照自己的心。那麼怎麼樣子觀照自己的心呢?就是叫你去靜坐,去瞑想。佛陀祂在說完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心得,然後到樹底下,到岩洞裡面,到水邊,到山崖,自己靜靜的去打坐,自己去做內照的功夫,自己去看看自己的心。那麼「苦集滅道」,在心經裡面我已經講了,其實是「集苦道滅」。就是知道眾生是苦的,把這個「苦」,「集」中起來,就知道怎麼樣想要去修行,那麼就開始去悟「道」了,最後就進入「寂滅」。就是這個方法,佛陀講的。其實祂講得最多的應該是小乘,而不是大乘。所以佛陀時代,他的十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那五百羅漢都是大阿羅漢,所有出家的都是阿羅漢,都是修「苦集滅道」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大乘」,這些思想還沒有流傳。最重要的,那個時候就是要自己先了自己的煩惱,煩惱能夠了了,這才是佛法的基礎。

  那麼「小乘」跟「大乘」之間啊,現在的「大乘」就流傳到中國大陸,中國流傳到台灣,到高麗,到(日本)JAPAN,現在就是流傳在這一帶。那麼「小乘」就是流傳到泰國最多。而「小乘」跟「「大乘」之間,也是經常互相批評的,因為小乘本身只是重視個人的了生脫死,沒有做大乘的工作,所以大乘批評小乘「只是一個自了漢」。而小乘批評大乘,「你們講的是空花水月」。空花,空中的花雨一樣不實際。

  事實上,這兩個乘,應該是「一乘」,因為我們行者應該要有小乘的基礎,再來做大乘度眾的工作,大小乘不應該分的。大乘為大,但是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你斷了自己的煩惱,再來以自己的經驗去廣度眾生,這樣子才是對的。所以任何一個行者都不能批評小乘,因為原始時代,佛陀所傳的其實都是小乘的法,那麼大乘菩薩的法完全是在三昧裡面所傳授的,都是佛陀本身所傳授的。大小乘不應該分別,一個是基礎,一個是發揚、弘揚。所以我們講起來,小乘根本就是打地基,一棟房子的地基;那麼大乘就是一棟大樓的本身,地基也是很重要的,沒有地基何來大樓!大樓一定要有地基建造起來才會堅固。所以,大乘批評小乘,小乘批評大乘,這個都是不對的,大小乘其實是「一乘」。

  那麼再談「金剛乘」,金剛乘就是今天我們真佛密教裡面所修習的,我們現在所學的,正是「金剛乘」。「金剛乘」是--佛陀已經不在了,龍樹菩薩到南天竺開鐵塔,由金剛薩埵本身傳承給龍樹菩薩,龍樹菩薩才把「金剛乘」弘揚。但事實上,龍樹菩薩並不只是弘揚「金剛乘」,祂可以講是八宗之主,祂有八個宗派,都是以龍樹菩薩做為一個開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沒有講「金剛乘」呢?事實上,在所有「金剛乘」的經典裡面,佛陀也同樣入三昧,化現「勝樂金剛」,那麼「勝樂金剛法」,包括了所有的、很多的金剛法,也是佛陀本身在世的時候,進入「三昧地」裡化現金剛,所傳下來的金剛法,這個「大乘」跟「金剛乘」,都是這樣子流傳。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也曾經講過「金剛乘」,並不是佛陀從棶就沒有講過金剛乘。雖然金剛薩埵本身,是從大日如來那裡,由大日如來直接有「大日經」跟「金剛頂經」兩部,「胎藏界」跟「金剛界」兩部,這樣子弘傳下來。

  「金剛乘」的源流雖然是這個樣子,事實上,佛陀在世的時候,曾經入三昧,也化現「勝樂金剛」,所以「金剛乘」也是佛陀本身所授記的。

  現在有很多人,把「金剛乘」(就是密宗)也列入「大乘」之中,事實上應不應該列入「大乘」之中,是應該有所分別的。因為「金剛乘」,是修「身口意清淨」,跟「氣脈明點」的方法。就因為修了「氣脈明點」,才被佛教大乘跟小乘批評金剛乘是「外道」。為什麼說是「外道」呢?它的重點在哪裡?因為它其中有一部份的法,是修這個身體的,佛教本來是講「唯心」,完全依「心」,「一心生萬法」,「萬法唯心」,講的就是這個「心」字,你只要偏離了這個「心」就認為是佛教的外道;但是因為「密宗金剛乘」裡面,談到「身」,所以「金剛乘」被批評成為「外道」。

  然而,我本人認為,「心」是在「金剛乘」裡面,是跟所有的佛教徒一樣的,都要修這個「心」的;因為我們修「四加行」、「上師相應」、「本尊」,都是在修這個「心」跟所有的佛教一樣,完全是在修「心」,根本就沒有差別。金剛乘的開始,「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把三業轉成三密,「身口意」三密化為清淨,完全就是一種清淨法,跟所有的佛教徒所修的法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金剛乘很特別的,它就是也注重「身」的修行。為什麼也注重身體的修行呢?因為金剛乘認為一個人的身體是修行的基本,你要把自己身體裡面修得非常的健康,把身體保養跟訓練的非常健康,利用自己的身體去修行。「氣」,由有形的進入無形當中,以「身體」跟「心」,去相應宇宙意識的「大心」。金剛乘的做法跟一般的顯教的做法,就是有這樣的一點差別。

  所以呢,我們也是修「氣」、修「脈」、修「明點」。那麼在內法裡面,就有三個大法出現,一個就是「無漏法」,主要是講自己的身體,身心無漏。一個就是「拙火法」,使自己的生命元素,產生熱量。一個就是「明點法」,以「明點」為佛,然後利用「明點」跟宇宙的「明點」,互相相應,使自己成為本尊的佛,由有形的明點,去化為無形的明點,去相應宇宙意識,這「宇宙意識的心」可以講就是「真如」。於是「金剛乘」的奧妙就比一般的顯教奧妙更加的秘密,所以才叫「密宗」,「秘密宗」。那麼「氣、脈、明點」的修行是「金剛乘」所擁有的,它特別是用身體生命元素跟它的明點,結合起來的一種修行,這是一種很特殊、很技巧的修行方法,是一般顯教所無的。

  「金剛乘」本身特別重視身體的修行,認為「身體」跟「心」,是「不二」的,沒有別的。事實上,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認為:你的身體只要修行到一定的境界,有形的境界已修夠了,由「身體」的修行,再要能夠相應到「心」的修行,由「心」的修行又可以進入到「空無」、「虛空界」、「宇宙意識」的修行,這裡就是一條「由有變成無,又由無化為佛」的一個修行的過程。

  外人批評金剛乘,修「氣、脈、明點」,是「外道」,他們是不懂的。「身體」跟「心」原來是一個的,不是兩個,雖然身體是物質,心是心靈,物質跟心靈其實是可以結合的,物質分到最後也是心靈,這宇宙本來就是一個大心。那麼由這個大心裡面,再分出來變成一種有形的物質,把物質分析到最後的時候又是大心,所以,佛教裡面講「萬法唯心」。「萬法唯識」,「萬法唯心」,其實這都是真理。

  但是我們不用執著,「身」、「心」,哪個是「正信」、「外道」,這個倒是不要執著的,因為其實你的目標都是一樣。所以大乘、小乘、金剛乘,其實都是佛法,並沒有什麼分別。

  剛才討論的就是講這個三乘,「大乘」、「小乘」、「金剛乘」,這裡講到--「諸菩薩於大乘中」,「大乘」本來就是「菩薩乘」,講到「菩薩在大乘中如何發清淨心,如何遠離諸病,而能夠遠離一切煩惱、病苦的方法。」文殊師利菩薩期望佛陀能夠在光明三昧禪定之中,跟所有法會的諸眾生講這些東西。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一)

  我們今天再繼續講「圓覺經」。

  『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這一句話是說,「能夠使將來在末世的時候,所有的眾生,他們要求這個『大乘的圓滿心智』佛法的時候,不至於墮入旁門左道的邪見之中。」

  其中「末世」,有很多的弟子問到:「什麼是末世?」「末世」時間是這樣子算的:佛陀在世,至涅槃以後五百年之中,被稱為「正法時期」。正法時期以後的一千年,稱為「像法時期」,像法時期以後至今已二千五百多年,這個就是「末法時期」,也就是稱為「末世」。

  佛法裡曾經講過:「正法時期」因為距離佛陀的時期比較近,所接受到的佛法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正法時期很多人學佛都得到大成就。「像法時期」--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叫「像法時期」呢?有好幾種說法,第一種呢,就是說,在「像法時期」的一千年,佛法看起來只是「像」而已。這個佛法很像佛法,但已經偏離佛法,所以才叫做「像法」。另一種,也有人解釋「像法時期」是因為所有的佛弟子用造像的方法,就是彫刻佛像的方法,所以那個時期叫「像法時期」。其實這樣子講啊,那我們這個「末法時期」一萬年當中也彫刻佛像,那豈不是也是「像法時期」嗎?所以這「像」字的解釋,應該是--「像佛法非佛法」,看起來是像佛法,但已經是偏離了佛法;所以,在這一千年的「像法時期」之中是有很多人學佛,但是得到大成就的就比較少。

  那麼,現在是「末法時期」,距離佛陀涅槃到現在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二千五百多年,距離那麼的遠,解說佛法的人很多,但是眾說紛紜,也就是每個講的通通都已經偏掉了。所以篇掉的時候,你要找一個大成就的上師、法師就很困難,你既然得不到明師-真正的金剛上師,真正的法師,來教導你,你一輩子很難得到成就的。因為佛典是那麼多,在佛典當中,不一定全是真實的,當然摻雜了很多的旁門左道在裡面,這時期要得到真實的佛法,就更加的因難。所以這個時期叫「末法時期」。

  最近又聽說很多一般的、種種的宗教,談到「世界末日」。像基督教,有「耶穌聖徒末日教會」;就是摩門教,它也是經常講「末世」的,很多的宗教也講,「世界末日快到了」,搞得很多人,自殺的自殺,自己了斷的自己了斷,甚至於拿出來,供獻給他們的教主。

  事實上,不管是什麼教,聖經裡面有講過一句話,「你們要上天堂的,就要像新嫁娘一樣。」新嫁娘啊,你一切都裝扮好了,頭上也插著花,臉上也塗著胭脂,嘴上也塗著口紅,這個眉毛啊、睫毛啊,你都準備得很好,新娘的衣服也都穿著好了,手上也捧著花。那麼耶穌來了,祂知道你一切都準備好了,祂馬上就帶你從天堂的間進去。聖經裡面講這一段話,那是什麼意思?這是叫你們-「當耶阡再來的寺候,你一切都準備得好好的,就像個新嫁娘一樣,祂隨時來,祂就帶著你走,你就到天國去結婚了。」祂這個比喻,是比喻得很好。我們學佛的人,不能受「世界末日」的這種誘惑,學佛的人,你把往生的資糧,隨時都準備好,不管有沒有「世界末日」,你都可以隨時往生,這個觀念才是正確的。「世界末日」跟我們沒什麼關係,明天也好,今天也妳,在幾年以後也好,都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你隨時準備往生的,你往生的資糧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去的。

  所以,「阿彌陀經」裡面有一句話講,「七日成佛」,到臨終以前,七天以前,你每天要唸佛,唸「南無阿彌陀佛」,唸到第七日,結束啦,阿彌陀佛現前,接引你往生。阿彌陀經講的很清楚,但是很多弟子就問我:「誰知道我幾天以後走?假如是開始唸佛的才唸了三天,還沒有七日,就往生了,就走了,怎麼辦?」「阿彌陀經」跟你講七日,是簡單的「七日成佛法」,唸佛叫你唸七天,但是你難道不會多唸一個月嗎?也就是說,你天天都可以當作第七天,我的意思是講,「隨時準備-隬陀來接引你。」每天都是第七天,你每一天唸佛,管他是第幾天,所以,每一天都是第七天,你準備的資糧,往生的資糧足夠了,你日日憶念彌陀,彌陀日日想念你,你們感應道交,等到你要走了,祂馬上現身來接引你,每一天都是第七天。不管他什麼時候走,管他是第幾天。

  同樣的道理,在這個「末世」裡面,很多眾生都發一些奇奇怪怪的謬論:「世界末日將在某月某日要降臨,大家排好隊,整批的就在廣場,等著世界末日的到臨,大家集合在一起,每個人在那邊呼喚,覺得很淒慘。」其實,世界末日到了,倒是好事,我覺得倒是很好的事情,因為一切的煩惱,通通不必自己了斷,通通一下就沒有了,很乾脆!真正世界末日到了,一句話:「一切歸空」,世界上所有的恩懸一筆勾,全部一筆勾消。你也不用害怕,人家來找你還債。你欠人家的錢,每天在那邊擔心害怕的,其實不用害怕;你也不必擔心有沒有身份、綠卡,綠卡、身份通通撇到一邊去!也沒有煩惱啦,綠卡做什麼用呢?身份做什麼用呢?都沒有用的。你有錢沒錢,同樣一起過年,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翹掉,可以講這個世界上的恩怨,就這樣子一筆勾掉,看你是情多、情少,這個「情仇」、「情愛」,通通都沒有了,一下子通通抹消,真正的世界末日有什麼好怕的,都是一樣的命運嘛,有什麼好怕呢?

  那麼我們學佛的,就是隨時準備往生,耶穌也是這樣子教的,「你們時時打扮得跟新嫁娘一樣,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就來接你們上天堂。」對不對?耶穌做這個比喻,並不是耶穌要把所有的女孩通通全部變成新嫁娘,全部通通娶走,不是這個意思的。而是祂做這個比喻就是講,「只要你們準備好,隨時就可以上天堂。」所以,「末日」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利用這個末日做歛財,或者其他的企圖,其他的作用,這個才是可怕,而且還造成人心惶惶。學佛的人,要懂得什麼叫「末世」:五百年是「正法」,一千年是「像法」,一萬年是「末世」。

  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講,不要以為現在是「末世」,佛法已經偏差,就沒有正法存在,現在最正的法應該是我們「真佛宗」的法,對不對?其實這個佛法,這樣子轉來轉去,轉到今天,很多人來講,好像有提倡建廟的,這個都已經偏離了。或者做很多種種的末枝的、旁枝的,這些都是偏離。那麼我們現在,我們是講實修的。佛陀那個時代,祂教我們的正法,就是在這個時候,在我們的「真佛密法」裡面所顯現出來。而現在講實修的,就是我們真佛宗,我們是講實修的宗派。那麼佛陀時代,祂所應用的,完全也是實修的,祂不講旁支的,這個才叫「正法」。

  佛陀當初教我們,只教了四個字-「返觀內照」,你時時要去觀察內照裡面的那一顆心。內照,照你的心,觀照你自己裡面的那一顆心,佛陀的教法,祂叫你去瞑想,去靜坐,去注意你的那顆心,那麼祂有種種的方法,祂就寫了一句話;好像這個弟子,好像璧燕啊,她適合哪一種法,祂就寫在那裡:「妳適合專一!」祂就寫給你幾個字,這個就變成「法句經」。佛陀給你的一個「法句」,叫你好好實修,用這個去實修的方法。所以我們真佛宗派,是真正的實修,提倡實修的宗派,這在現代「末世」來講,只有我們這個宗派,才是正法。其他的,好像發枝發到很遠去的,那個都已經是旁門左道了。佛陀只是講「實修」兩個字,叫你去靜坐瞑想,去實修,這個才是正法。其他的一些東西,都可以講是外法。

  所以,我們今天膽敢講出來;「真佛宗派的實修的方法,才是正法。」在末世之中,實修的,將會光芒萬丈,我們隨時準備著往生的資糧,這是一個重點。「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這個我們改天,再跟大家談談,什麼叫「邪見」?其實我們是真正的「正見」,因為:「實修」就是「正見」,其他的旁枝就算是邪見了。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二)

  我們昨天談到「圓覺經」裡面,『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那麼談到「末世」,我們就談了很多。

  今天再跟大家稍為談一下「末世」,我們曉得佛陀涅槃以後,五百年就叫「正法時期」,那麼「正法時期」以後,一千年就叫「像法時期」,「正法」跟「像法」都過去了。以後呢?就叫「末世」。那麼大家也不要悲傷,好像說距離佛陀,已經這麼遠了,那也是末世了,那可能大家都不能得到成就,因為現在的明師啊,少了,真正能夠了斷煩惱的人也不多,他自己的煩惱都不能了,那能夠了其他人的煩惱呢?說不定啊,這個法師跟上師的煩惱比你們還多。真的,你們可以看,那一個上師的煩惱少啊,那一個法師的煩惱少,其實這個吵架吵得最多的,就是上師跟法師,反而一般信徒都過著安逸的生活,最煩惱的可能就是上師跟法師。所以自己煩惱不能了斷,就不能了斷眾生的煩惱,這個是很簡單的。

  不過大家不要悲傷,這個末世,距離佛陀涅槃的時間那麼遠,但事實上,很多的大成就者,照樣轉世到婆婆世界來度眾生,照樣的「倒駕慈航」,照樣的說法,照樣的能夠用自己的淨光,去照眾生,使眾生都能夠得到解救的。所以在末世裡面,也有很多的大成就者,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度眾生,所以作為佛的弟子啊,就要眼睛非常的明亮,能夠看出那一個是真正有實修的,你要找的就是要找要實修的宗派,不是要找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其實現在賣狗肉也是很少啦,其實狗肉也可能比羊肉還貴,所以掛羊頭賣狗肉可能也要賠錢。不過我們現在講說,你要找呢,就是要找這個正牌的,你可以看的,那一個宗派是在實修的。或是在表面上粉飾的非常好的,表面上做得很好的。你可以看的,那個實際是有法去給你修行的,實際每日一修的。

  很多人現在信佛,他說「我信佛啊」,「那你做什麼啊?」「我就交錢啊, 交錢就是信佛。」那你去參加慈善團體就可以了。其實天主教也有慈善團體,基督教也一樣的啊。佛教也有慈善團體,你一般沒有宗教信仰的,也一樣交錢,交錢不是佛教徒的。「什麼是佛教徒?」我昨天講啦,「佛陀祂教你,返觀內照。」(昨日返ㄈㄢˇ讀成ㄆㄢˇ)他們教我的,當師父的也有煩惱,我自己本身的語文認識不夠,還要弟子來教師父,這個就是「一字之師」,一個字的老師:其實,人不是很完美的,每個人大部份講起來,都有他一點點不完美的地方,那麼不完美的地方呢,就必須要很多的人來幫助他,使他變的完美:所以講,現在世界上,這些完美的上師是很少,但是每一個人的眼晴都要很明亮。蓮華生大士講,「敬師、重法、實修。」這「敬師、重法、實修者得之。」現在我們宗派裡面,真佛宗派裡面,師是有老師、有法,有實修,那麼你這樣就可以得了嘛,對不對,「敬師、重法、實修者得之。」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再談這個,再談「末世」裡面!不要以為「末世」就沒有成就者。所以不能講說,「正法時期,以前是正法時期,我們就認真修啊,現在已經是末世了,我們就可以不必修了。」或者是「像法時期,成就者少!末世,根本就沒有成就者!」不能這樣子想的;禪宗的道理,很重視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當下」。什麼是「當下」?就是「現在」。很重視這個的,禪啊,它不講「過去的」,我們很多人想到「過去」,覺得「過去」非常的美好,很懷念,其實「過去」已經早就過去了,那個根本就不要去想了,過去的事情你最好不要放在你腦海裡面,因過去就等於是一個夢幻,那不可能再出現的。所以禪宗這些弟子當中,有一直在想他的過去種種,他都叫你用掃把一下子掃掉,不用想「過去」的事情也不要你想「未來」的事情。你未來啊,好像是說,未來要做什麼,我未來要成就怎麼樣子?當時這些禪宗的法師,只要你談到未來,他馬上跟你敲一棒,頭上跟你敲下去,「你放屁!」叫你馬上就靜止。(不能講那麼粗的話)其實,禪師火起來了,馬上就用很強烈的話來刺激你,你不要給我想這個「未來」,你「當下」是什麼?你「現在」是什麼?你講那些「未來」幹什麼?你未來當國王、當總統,你未來成就佛,成就菩薩,成就聲聞、羅漢、緣覺。你「現在」呢?他不跟你講「未來」。所以禪宗講過去,那是做夢,你過去那一世是幹什麼,「我那一世是當玉皇大帝的,大梵天王的。」「我那一世是當佛祖的。「那一世是當菩薩的」。「我那一世當什麼……」講了很多,「做夢」!他一句話就是講說:「做你的白日夢。」這個都是「過去」的啦!你「現在」呢?他就問你「當下」。你總是「未來」要做什麼,「未來」要成就什麼,「未來」要……,馬上一句粗話就出來了,你「狗屎」也是不好的,但是他罵你是刺激你,就是要你「過去的」不要談,「未來」的也不要夢想,你真的「未來」能夠做到這樣子嗎?你現在想說,「未來」要怎麼樣怎麼樣,真的能嗎?那還不一定吧!對不對?因為「未來」的事情,都在虛無飄渺之中,誰知道你什麼時候要翹掉,你未來能夠怎麼樣,誰知道你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呢?「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明天說不定不能夠吃晚飯,說不定,你的命運就很悲慘啦。所以禪宗不講「過去」,也不講「未來」,他啊,禪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捉住你現在的「當下」,就對了。

  所以,我們講「末世」啊,也不要悲嘆。你在末世裡面,你捉住「當下」,也能夠成就即身成佛的。禪宗公案裡面,有一個事情是這樣子:有一個禪師,被一隻熊追,那只有一條路了,那一條路,熊追到他啦,他底下是懸崖啊,他唯一能夠活的就是跳下去,跳下去還有九死一生的機會啊!不跳下去就被熊當點心吃。那他就跳下去了。一跳下去呢,剛好抓住了一個樹枝。那底下呢,剛好又有一隻獅子在底下,他一看底下又有一隻獅子,上面有熊,底下有獅子,他就抓著這個樹枝,這個時候真的是生命就是在一線之間而已,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是他突然間看到樹枝旁邊有一顆很漂亮的草莓,草莓啊,我們家後院有那個草莓。夏天的時候它就長出來,很甜的,很好吃的。這草莓,他當時不管一切,也就伸出一隻手,一隻手吊著哦,一隻手就去抓那個草莓,含在口裡面,他覺得這個時候的草莓,非常的甜,非常的清涼,非常的舒服,他吃這個草莓,覺得好像進入這個極樂世界一樣。嘿,這個禪宗的公案,他只教你,這個上面啊,有熊,底下有獅子,你都可以不管,上面的熊,是過去了,「過去」式了。「未來」的獅子啊,是在底下等你,是「未來」的,他要你「當下」就是拿那個草莓。吃了草莓,「當下」你吃了就是好的,管他過去跟未來的獅子,都不要管。你當前能夠使你身心娛樂的,快樂的,你先得到再說。這個意思就是在「當下」兩個字。

  這個公案是很有名的,很多人都知道。那麼意思就是說,你不要管「過去」,也不要管「未來」,「當下」即是。今天我們在談這個「末世」,就是要你「當下」。

  以前我的師父跟我講,這個清真道長跟我講,「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就是做大事。」好,你天天想做大事,你天天想要好像這個「一舉成名,天下知」,你沒有打好每一天的基礎,你那能夠「一舉成名天下知」呢!你每一天要求一點知識啊,一天一點點,一天一點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夠成就大事。像我寫了108本書,現在是109本,才開始寫。我是一天一點點,寫了二、三十年,108本書,109本,怎麼寫一的呢?就是每天一點點都要把它做好,而且每天一定要把這一篇文章,寫的非常的完美,一天只有一篇,你將來可以成就。可以成為一本書,那是每天啊,小篇的文章,把它聚集起來,就成為一本書。

  修行也是,你今天的功課,把它做的很圓滿,就是成就一點點。但是你把這一點點,聚合起來,這個小水滴就能夠匯成大海,將來你會有很大的功德海,那麼你成就的這菩薩--「南無功德海菩薩」,「南無功德海菩薩」怎麼來的,就是「南無小水滴菩薩」來的。你一天一滴嘛,修一滴,你修到無窮無盡的時候你就是「南無功德海菩薩」。所以「當下」,就是在問你,你「現在」,有沒有小水滴的成就,你現在有沒有抓住今天啊?所以你今天抓住了,今末的工件做得非常好,並沒有白白浪費了今天,那麼你不要講「未來」,你今天就成了,你說你的「未來」成就怎麼回事,那是,又講粗話了,你「未來」的成就怎麼樣,那個就是粗話了,今天你成就了沒有,這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末世怎麼樣,一個行者就是「今天你成就了嗎?」「當下」你成就了沒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求大乘者,不墮邪見。」很多人,都講說,盧勝毫是「邪教」啦。我說,我的教,倒是沒怎麼樣子,為什麼會變邪教呢?我自己也經常在想,什麼是邪教,啊,我也是想通了,什麼想通了,因為我這個人,睡覺的時候,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睡,我習慣是一個人睡覺,那麼睡覺的時候啊,這個晚上我睡得很正的哦,我都是睡的很直,很正。我現在都是祈禱這個護法、瑤池金母,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啊,金剛護法啊,這個多做祈禱,他們護持我能夠在睡覺的時候,也能夠修行;睡的時候都很正。不過這個人的毛病始終不能改的,因為我小時候,我媽媽跟我講,她說:「你這個人睡覺,就是會踢棉被,這個棉被蓋著.經常ㄅㄥㄅㄥㄅㄥ兩三下,就把棉被踼掉了。踼被後呢,醒過來後,我發覺,唉啊,我這身體啊,不是睡得很正的嗎?怎麼變成斜斜的?所以我們真佛宗派,人家講我們是「邪教」的,就可能是你的師尊睡覺的時候斜斜的,所以叫做「邪教」(斜覺)。睡「覺」睡的很「斜」,所以才叫「邪教」。很多人攻擊我們的宗派,都是攻擊我個人,那麼今天我承認自己睡覺,睡的斜斜的,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從小養成的這種習慣,你們要我改,用夾板把我夾住好了,睡覺的時候用夾板,兩邊這樣子夾住,唉!可能我們就會變成「正教」(正覺)啊。

  其實,我們的這個真佛密法,十幾年來,二十幾年來,從來沒有人攻擊過,人要攻擊誰啊,就攻擊我人身,我,就是我,他們都不攻擊這真佛密法,因為真佛密法,可以講是一點都不偏離的,完完全全就是正法,就是正覺,那我們真佛密法,可以講是佛陀時期的,正法時期的佛法,我跟大家保證了嘛,這個就是正法,正教,就是教你們實修。攻擊這個宗派的人很多,也沒有人攻擊到真佛密法,這奇怪了。也不是奇怪啦,本來就應該這樣子,因為他找不到真佛密法的弱點,他找到了是我的弱點,我當然有缺點啦,我又不是這個,好像是說,很完美的。你看我的身高就不完美了嘛,對不對,我盧勝彥的身高已經不完美了,一看我,身高不完美,你看我頭髮,白頭髮,也不完美,你看我的眼睛,我還有一點散光,也不完美啊。啊,有人講我的鼻子不錯,還有人講說,「師尊的鼻子不錯。」哦,不過呢,我的鼻子是,真的是很少有毛病,真的是可以啦,不過你說我牙齒呢,唉呀,不要談了,人工製造的,有的人講,「嘿,師尊的耳染不錯啊,很完美啊」,他們不曉得,我經常三個目要掏一次耳朵的,三個月要掏一次,所以,我三個月要飛回台灣一次,因為台灣才有掏耳朵的,(師尊笑)!這個在美國是沒有的,單單講這個臉部呀,我的缺點已經很多了,你要攻擊我多得很。你要攻擊我這個腦袋瓜子,這裡面有很多的思想的,這個腦袋裡面啊,腦筋呀,腦神經還是有很多還沒有用到的,是腦神經裡面的思想的東西啊,是有很多的東西,但是也是有缺點。我聽說人不能喝醉,一喝醉酒,它會死了很多很多的腦細胞,而且那個腦細胞死了,它不能活的。很多細胞,死了它可以再生,好像我們皮膚的細胞死了,或那裡細胞死了,它可以再生,唯有腦細胞死了,它不能活,所以我勸大家不要喝酒,不可以every time drink, Liquor不是wine, wine是葡萄酒,這個Liquor是酒精成份比較重的酒,師尊現在也不喝酒,因為,「因為所以」,(笑……。)什麼是「邪見」呢?講了半天,這個「邪見」還沒有講出來。

  什麼是「邪見」?我告訴大家,當然佛陀講的,你離開「心」的,都是「邪見」,佛陀是這樣子講哦。你「正」跟「邪」怎麼分,只要你離開了「心」的,就是「邪見」,所以佛陀教我們,「返觀內照」。「返觀內照」,你經常要看住自己的心。你的心的面目看出來弓,你的心就是佛。所以,講心的就是正的,「正兒」,離開「心」的,就是「邪見」就以這一點來分。今天啊,恨多人,做的都是外道的事情,他說他是,「正信佛教」,我說「你哪裡正?」我問他哪裡正,他說「我們廟蓋得很正呀!」我說廟當然蓋的很正,你廟大,對不對?菩薩大,菩薩跟廟都是很正直,都是站著,很好.沒有歪,這個就是「正信佛教」嗎?不要搞錯了!所謂「正信佛教」,就是論「心」,論你的心,是正信。離開了「心」,就是邪,「邪兒」,很簡單的。所以將來你要跟人家論「正」跟「邪」,你就講,「離開了心的,就是邪。明心兒性,就是正信。」就是這麼簡單呀!佛陀講的也就是這個。

  所以今天很多人講:「我是在做一些正信佛教的事清。」我說你做什麼事情,你要找你的「心」呀!你任何一個事情裡面都可找到你的「心」啊,你找到你的心,就是「正信」啦,你找不到你的心,就是「邪見」。所以今天我們就是在找你自己的心而已,「心」可以找得到嗎?心是找不到的,那怎麼辦呢?那你們通通都是「邪」啦,我找到我自己的心了,你的心在哪裡?哪裡都是你的心。

  所以密教裡面有這樣子講的,「身心不二」,你身體不在了,還有心嗎?心在哪裡,不是這個「肉團心」,「不在外」,不是在外面,「不在內」,「也不在內外的中間」。你要去明白宇宙的大心,明白真理,明白佛,明白真如,明白絕對的「一」,用什麼去明白呢?用你的身體,所以密教裡面有用身體去修,不要以為身體,就是外道,身體也就是心。你沒有這個身體啦,今天我盧勝彥不坐在這裡說法,他怎麼修行,你今天不在這裡,你慮勝彥不在這裡打坐,怎麼修行。你今天不用你的身體來聽我說法,怎麼修行,所以身是基本,身啊,是基本。心啊,即是佛。身體跟心啊,「不二」的,是沒有分別的,密教用這個身體來修,修到你明心見性,修「氣」啊,用「氣」來通這個「脈」,由「脈」產生光明啊,生「拙火」,由「火」產生光明,用光明來通「五輪」,把「五輪」都打開,那麼你自己看到你原來的這個本性,這個佛性,這個佛性化為光,這個光就跟你原來的本尊,能夠子光跟母光會合,融入這個毘盧性海。你了解了宇宙意識,整個變成宇宙意識,就是即身成佛。這是密教的一個修行的方法。

  所以佛陀講:「什麼是邪呀?」「邪見」,「邪見」就是偏離了「心」的,通通叫「邪兄」;合乎於明心見性,就是正信。這個是正信佛教。所以我們真佛宗真佛密法,就保證是真正信的佛教,這是「正」字標記的。以後啊,在這個真佛宗上面,再蓋一個正字,「ㄉㄡ」(蓋章聲)。「ㄉㄡ」就是正信佛教了。那個「正」字標記弄出來,「不偏離心,完全講心,論心。」這個「求心,入心,明心」,專門就是做「內明」的工作,這佛教就是講「內明」的,內心明白,「自心明白金剛」,我的師父就是「自心明白金剛大寶法王」,卡瑪巴,就是「自心明白金剛。」自己明白自己的心,這樣子的一個金剛不壞的菩薩佛。

  這樣大家就了解,什麼叫「正見」,什麼叫做「邪見」。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我們今天再講「圓覺經」,『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這句話很好解,很多人解這一句話就很簡單,「講完了這些話以後呢?文殊師利菩薩又站起來恭敬合掌,那麼五體投地,行最敬禮,像這樣子,這個禮儀一共三次。」「如是三請」,就是三次,這個請佛陀說法,「終而復始」,也就是反覆三次,開始做禮拜,那麼結束,做禮拜又結束,做禮拜又結束,請佛陀開示說法。一般的解經,解釋這個「圓覺經」,就是這樣子講而已,因為文殊師利菩薩站起來,講過以後又站起來又跟佛陀做禮拜,一次完了,又做一次禮拜,又做第三次禮拜,禮拜完了,文殊師利就坐下來。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應該大家一看,大家都清楚明白,還有什麼意義在裡面呢?我看很多像這本「圓覺經」,它解釋就是這個樣子。

  我再重覆一遍,「說完了這些話,文殊師利菩薩站起來,恭敬合掌,雙膝跪地,五體投地的行最敬禮,像這樣子的禮儀,反覆三次,懇請世尊教誨。」假如解釋是這麼簡單的話,你們只要小學畢業就可以翻這本書,這裡面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面的!他都沒有講出來,我看這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夠講出來,我看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講出來,今天是你們碰到我,我才能夠講這一部經,你們碰到別的法師啊,他就跟你講,「文殊師利菩薩站起來,禮拜佛陀三下。」好啦,這一句就這樣解釋就完了,哪那麼簡單啊,那些法師啊,頭腦都是豆腐做的,真的是豆腐做的,不然就是泥巴做的,不然就是木頭刻的,石頭,水泥(ㄎㄡˇ ㄎㄨ ㄌㄧˋ)(日語)的,這意義要想一想,大家要稍為用腦筋想一想,佛陀每一件事情啊,跟文殊師利菩薩每做一件事情,都有它很深刻的法(義)在裡面的,碰到這一般的法師啊,在解釋「圓覺經」,就是疏忽,馬虎,不了解不明白,應該打屁股。

  就是,這一句話很重要的,『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你們現在想一想,到底是什麼意思?兩個字而已,想得出來旳,頭腦就不是豆腐做的,不是泥巴做的,不是木頭刻的,不是石頭的,ㄎㄨㄥˇ ㄍㄨ ㄌㄧˋ的(水泥的),兩個字而已。你們腦筋都很好,只是一時間想不出來而已!(師尊笑...。)文殊師利為什麼要「三請」,為什不「一請」就好了呢?為什麼不「二請」呢?為什麼不「五請」呢?「四請」呢?還「十請」呢?為什麼只有「三請」呢?祂為什要反覆的做,同樣的禮拜要做三次呢?而且還要講這些話,兩個字而已啊。這個,像這種話,在佛典裡面很多的,以前佛陀住世的時候,所有弟子要請佛陀說法,都要三請,每一次都要三請的,但其中也有不請自說,為啥要三請的,那麼簡單就講給你聽了,二請也不夠的,你要三請。像以前這個劉備啊,三請諸葛亮,諸葛亮才要出山,重視我,我才出山。隨便啊,「五十塊錢,你就要灌一個頂啦。」「十塊錢美金」,「一百塊錢美金灌一百個頂。」他信上註明的,「一塊錢灌一個頂」,「師尊所有的法,一百塊錢美金,一塊錢灌一個頂,我要灌一百種法。」所以你要請一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舍,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這個法要珍惜,它叫你三請的意思,佛陀當時的時候,也有指示,他說就是要你「重法」,你請我,隨便請我,跪下來請我說法,我就開始講了,這個法就沒什麼稀奇,一定要三請,四請,五請,這個法才流露出來,這表示「重法」的意思在裡面,這當中有「重法」兩個字,文殊師利菩薩為什麼要禮拜三次,講同樣的話。

  那麼其中啊,也有一個不請自說的,像「阿彌陀經」,沒有人問佛陀,那麼佛陀沒有人請祂講,自己講,為什麼呢?也是兩個字,『法重』,這個就是說佛陀的意思是這樣子講的,這個法是非常的尊貴,你們沒有請我講太可惜了,不如我自己講,講給你們聽,那些佛的弟子,十大弟子,五百羅漢,所有的大菩薩,通通沒有請釋迦牟尼佛講。釋迦牟尼佛祂自己講,那這個法不是很輕嗎?錯啦!反過來講,這個法就是很珍貴,沒有人知道,你們不請我講,我也要講。「啊,你們不請我講,打死我,我也要講。」這個佛陀也是一片慈悲心發露啊,祂把這個最好的淨土宗的淨土大法,「七日成佛法」,你們不請我講,不請自說,你們沒有請我講,我也講啊,這也講啊,這也是佛陀本人重法,珍惜法,祂才講的。

  那麼這個三請、四請才講的是弟子知道法、重法,所以才「如是三請,終而復始。」這個意義在裡面,所以說這些法師啊,解釋這些經典,他根本不知道的,不知道佛陀當年為什麼要三請,才肯講,其實佛陀的意思就是說,你們請我講,求我說法,三次了以後,我才講,這表示大家都是珍惜法的。這個佛法的流傳,也是有待大家去珍惜,因為你想想看,這個佛教,佛陀聖教這種圓滿的大法,在此世間,流傳其實並不十分的普遍。大家想想看,在印度佛法,已經被外道,等於是由外道來取代了,那麼流傳到泰國就是南傳佛教,到了中國就是北傳,東南亞一部份,韓國日本一部份,除了這幾個國家以外,好像斯里蘭卡也是南傳,那麼幾個東南亞國家,這樣子佛教的流傳,就是這樣子而已,在整個地球上的這個佛法的分佈上講起來,仍然是很少的,有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過,他們知道有佛教,他們知道有buddha,有釋迦牟尼,但是對於佛法是什麼,他們根本就不了解。其實佛法的偉大啊,在於它去認清自己內心真正的如來,這是最偉大的,這是宇宙的真理,是可以放到虛空的,也可以收為自用的,可以內跟外全過圓滿太虛的,你說,說珍貴,是真的非常的珍貴,非常的無上的一種珍品。

  這種法的流傳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幾個東南亞國家,你看有多少西方人從來沒有聽過佛法,從來就沒有,他們從出生一直到老,他們可能知道佛教,知道釋迦牟尼佛,其他一概不知,他們的這個信仰,就是到天國而已,天國他懂的,其他,他都不知道的,所以你說,這個法多珍貴!

  再說啊,這個佛陀跟弟子之間啊,又好像上師跟弟子之間一樣的。一個真正明白金剛法的金剛上師,真正覺悟到宇宙真理真相的金剛上師,他要把這個佛法傳給他的弟子,也是要找尋的,並不能夠隨便傳的,因為傳了也沒有意義,不能受用,也有很多的弟子他本身沒有辦法受用的。他沒有辦法受用的,你把這個法傳給他,實在是一種浪費。我們講這個烏龜啃大麥,你知道大麥是很大的,我們在台灣這個大麥是很大的,一隻小烏龜來了,然後靠著這個大麥邊,嘴巴ㄎㄡㄎㄡ ㄎㄡ,就幾個麥屑,麥粉掉下來,它啃了半天,浪費它的牙齒,它啃了半天,一個大麥它也吃不完,吃幾粒粉而已,叫做「烏龜啃大麥」。佛法這麼偉大,給那個知識不夠的,真的是一種浪費;給那個法器不夠的,真的是一種浪費;給那個信心不夠的人,也是一種浪費;給那個沒有久遠心,長遠心的人真的是一種浪費;再給那些藐視佛法的人,真的是一種垃圾。

  所以,真正好的佛法要傳給真正的弟子,這個是上師跟弟子之間必須互相要有的一種默契。弟子需要的,上師有的,這是一種給予,是一種接受,這樣子才能夠互相「相得益彰」。有時候上師啊,他把佛法,很珍貴的佛法,很苦心的傳授下來,那麼底下的弟子拿到了就嘻嘻哈哈,也不修持就認為很便宜,這麼便宜就得到這麼好的東西,那也把它藐視了、忽視了,束之高閣,浪費了金剛上師的一片苦心。所以佛陀說法的時候,這些大智慧的弟子,大智慧的菩薩,他們才能夠受用的。但是在佛陀跟所有的羅漢跟菩薩之間,他們彼此之間一個是傳授,一個是接受,這個是真正的得益,得到法的利益。假如沒有這樣子的得益啊,寧可就不說法。

  這個菩薩戒裡面有一條,很簡單的,「假如有法師在說法,你周圍幾里之內的佛弟子沒有去聽法,犯輕忽罪。」就是你藐視。很簡單的,有兩條罪你一定要受的,你藐視這個法師,所以才不去聽法。你認為這個法師講的沒什麼嘛,這就是你藐視這個法師了。第二個,你藐視這個佛法,你認為沒什麼了不起嘛,我不去聽,所以受過菩薩戒的要注意了。所以,一個真正的金剛上師在說法的時候啊,他是真正開悟者,你沒有去聽,你已經就犯了輕忽罪了。所以菩薩戒是很容易受,你們受菩薩戒的很多啊,大家都受過菩薩戒,很難不破戒的,這個久而久之啊,你就已經,「啊,師尊在說法,有什麼要緊。」「天天在說法嘛,今天不去,沒有什麼關係。」「今天很忙,沒有什麼關係。」「外面有約會,沒有什麼關係。」「有交際應酬,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很簡單的一些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這樣一句話,『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我今天講的就兩個字「重法」。佛陀當年也是這樣子講,為什麼要你們三請呢?就是「重法」。當時我假如不是在佛陀座下聽過法,這一句話,今天講不出來,沒有辦法註解這一句話。什麼叫「不請自說」啊,為什麼要「三請」啊,都是「重法」。佛陀講的,所有的法師也不能解這一句的,今天只有我盧勝彥能夠解這一句。佛陀為什麼要你三請才說,是因為要大家所有的弟子「重法」,佛陀為什麼「不請自說」,也是因為「法重」,這個法非常的重要,你們沒有請我說,我也要說,還是「重法」。

  現在我身上擁有的法,很多哦,萬法都在我心胸之中,密教的這個「氣法」,「明點法」、「拙火法」、「無漏法」,我都是實修過的,我都是証得的,學到一樣啊,價值萬金。你們藐視這些佛法,我眼睛也在看啊!你們藐視這些佛法,我傳給你幹什麼,浪費我的囗舌,浪費我的這個口水,講給你聽幹汁麼,對不對?你們有久遠心,有信心,你長遠的,你有慈悲心.而你不是為了權利,也不是為了金錢,才來找我的。你為了金錢來找我的,我看得出,你是為了金錢,你為權利來找我的,來親近師尊的,我看得出,你是為了權利.我倒要考考你們啊!你是為錢,為了權利的嗎?我不會把佛法給你的,我要選擇。他本身啊,第一個,他本人是有智慧的,我講的東西他能夠裝得下的,他真正有慈悲心的,他真的是重法的,他是發菩提心的,他是一個老實的,他能夠弘揚佛法的,而自身得成就,自利利他的,不是為了金錢哦,也不是為了權利,不是為了地盤哦,地盤是誰的?宇宙的!哪裡是你的?錢是誰的?宇宙的!也不是你的,你的身體是誰的?宇宙的!也不是你的!廟是誰的?宇宙的!也不是你的。要能夠看得破啊,這世間的一切種種萬相,一切萬相都要能看得破,你真正看破了,發慈悲心,有長遠、永恆的心護持佛法的,這種法器才值得傳授。但是你的智慧平平的,那麼我要教你方便法,你修方便法就好,你真正有高智慧的一流的法器,才來教你無上大法,無上智慧的大法,這個當師父的,也要看所有弟子的根器,是不是能夠,我的法乳,流到他的這個法器,他能夠裝起來,不漏掉。我們曉得這個法器,就像我們這個ㄉㄟㄍㄡˋ(茶壺)(台語)在倒茶杯一樣,你倒多少,他能夠承受多少,師父看弟子是這樣子的,他完全能夠承受,你就盡量倒,但是他這個碗啊,漏一個洞,你怎麼倒,他怎麼漏,那白倒了,那就乾脆不倒了,破法器嘛。

  所以我現在擁有的法,是我自己本身實修過的,而且己經可以証得的,是確確實實的東西。這當師尊的也查,觀察所有的弟子是不是可以堪受我的法孔,當弟子的,也要真正的能夠承事上師,那麼你要懂得,必須要有慈悲心,也要發菩提心,也要有久遠心,能夠有護持佛法的心,那麼也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實修的行者,有無上的智慧,這個就是一流的法器了。所以,在這裡面,這幾句話當中,完全就講佛陀跟所有菩薩跟羅漢之間的一種交流的關係,要「三請」佛陀說法。將來傳法的時候啊,我也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呢,你來三請我,說法,你來說,「師尊求你傳我這個無上智慧的大法。」講過一遍以後啊,我就安靜的坐著,你再跪第二遍,「師尊求你傳給我無上秘密的大法。」我第二次聽了,我也是這樣子坐著,不動聲色,再來再做第三次,「師尊求你傳給我無上智慧的大法。」那時我眼睛就張開了,觀察你一下,不是看看你帶的這個紅包有多大,或者是你帶的什麼禮物來,是「川崎蛋糕」啊?還是什麼東西啊?看你這個是不是法器!三請,我說,「好,OK,那我就教你啦,一法不傳六耳,單獨跟你講。」那你得到這個法乳以後,你可以去閉關,可以好好去實修,你開悟了,你就知道這個佛法,法味的益處在那裡,馬上啊,你就整個人生通通改變了,你看這樣多好。這是第一個方法。

  第二個方法呢?有時候我看你,你不好意思來求法,ㄆㄞㄙㄞ(台語)(不好意思之意)。不好意思,師尊一走過來,你就趕快跑,你不好意思來求,那麼你自己也比較含蓄一點,有很多人就是比較含蓄,不好意思講,但是他事實上是實修,也發菩提心,對世間上的一切瑣碎的一些煩事,他也不計較,就跟那六祖慧能一樣,他在這個椿米,在下廚,在廚房裡面椿米,他受苦,從最粗的工作開始,他也不抱怨,但他有大智慧,不抱怨,他在那邊椿米,五祖弘忍一看,這個人,試他幾次,大根器,他就把佛法傳給他。那師父也會自己來找弟子的,你通通不講,不請自說,沒有來請我說法,但是我默默觀察當中,知道你是法器,我就找你了,師父找弟子:「你來,我跟你說。」你說「不好意思啦,我身上也沒有錢,也沒有紅包供養。」我說:「沒有關係的,法本身是無價的,要論價錢,你幾萬金都難買,我告訴你,送我一棟好像洛克斐勒那樣一棟大樓,摩天大樓,你送我一棟,我還不一定要傳給你。你沒有錢,但是你是堪忍的法器,沒有錢,照樣把佛法傳給你,我不但把佛法傳給你哦,我還給你錢。」當師父的.給弟子紅包,你好好去修,好好拿到這個法,去閉關幾年,好好修出一個成績出來,這是我找你。

  所以分成兩樣,不是你三請我傳法,不然就是我直接找你,不請自說。今天我盧勝彥是真正明白佛法、大法的,不是在街上賣膏藥的,(旺樂阿仙)(台語),是確實有實修的,我是確實自己去實修來的,那麼你們要得到這些東西,只要是堪忍的法器,就可以得到的,所以這個佛陀說法的時候啊,也要人家三請,也有不請自說。

  那麼今天以後呢?我傳這個「無上祕密大法」,「無上智慧的大法」,這個傳「內法」,同樣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三請」,一個就是「不請自說」,那麼師父跟弟子之間,就要互相觀察,師父認為你是法器,自然法乳會流到你的身上。你假如不是法器,那麼你也可以得到方便法,自然好好的修習,也自然會有成就,在將來世你也是一位成就者。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這個是很重要的,『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這個佛陀當年講的,這一句話,是「重法」的意義在裡面,今天我能夠講出來,也是非常稀有難得的;很少人能夠把這句話講出來的,一般的法師講到這個,按字解釋,不知道「重法」的意義在裡面。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

  我們今天再繼續講「圓覺經」,『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一般來講,這句經文啊,可以講是最好解釋的,也沒有什麼好說。一般來講,就是講說,「在那個時候啊,釋迦牟尼佛祂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善哉」的意思就是「很好」。很好,很好,「善男子」的意思就是「好弟子」就對了,「善」呢,就是「好」嘛,那麼男子呢?就是表示文殊師利菩薩是男眾,在佛經裡面,經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那麼講這個好的男生呢?就是善男子,這個好的女生啊,就叫做善女人。那麼這樣簡短的一句話,這個師尊有什麼好講的呢?善男子,善女人,善哉!善哉!我們經常講,善哉!善哉!阿彌陀佛,這個還有什麼好講的,應該是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好註解的,不過從這句話裡面啊,也可以體會到,這個佛陀說法,開始的時候,祂經常講善哉!善哉!善男子,善女人,都是講很好很好的意思,很好的弟子,很好的女弟子啊,都是這樣子講的。

  我自己本身體會,佛陀講這一句話,假如要認真講起來的話,這一句話,倒不是一般的見性的話。我記得以前有一個弟子跟我講,他說師尊在真佛報發表一些文章,或者是回信公司啊,提出來,在給人家「問事專欄」裡面啊,這些回信文章,有些都不是「見性」的話,要大家留意一下,就是希望大家這個回信公司啊,在「問事專欄」裡面,所提出來的這些回信啊,都必須要是「見性」的話,那什麼是「見性」的話,什麼不是「見性」的話?其實佛陀講,「善哉!善哉!善男子!」也不是見性的話,其實佛典裡面有很多並不是見性的經典,當然見性的話,是有,但不是見性的話也有,我們在回信啊,或者在寫文章當中啊,也難免會出現沒有見性的話,這個是正常的。記得我叫林玉珍給他回信,我說回信很簡單,你要見性的話,也很簡單,我說,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話,這一句話講出來,我看也不要緊啦,我說「你要見性,很簡單,脫下你的褲子,你就見性。」,大家以為我罵人,其實不是的,我是在講一絲不掛,這個表面上的脫下你的褲子,你就可以見性,這一句話就是一絲不掛,但並不是真正叫你脫衣服,而是把你的心啊,你原來那個心啊,要一絲不掛,你那個無形的要一絲下掛,這個就是「見性」。

  我們曉得佛教專門是講「空性」的,「空性」就是「真如」也就是真理大家都知道啊,現在大家都明白啊,「空性」,就是「真如」是你知不知道,「空性」是很可怕的,無邊際的空,這個是不是很可怕?什麼東西都沒有,什麼思念都沒有,無一物可附,陷入這個無邊際的空裡面,這是很可怕的。要我講「見性」的話,很簡單啊,叫你脫光你的衣服,你也不一定敢啊,因為你還是有拘束的,叫你把你的心,完全陷入無邊際的空。你就見性了,叫一絲不掛嘛,一絲不掛就是「空」,那麼「空」就是無邊際的,怎麼說呢?根本是不可說的。

  我的意思是這樣子講,你要修行見性,一定要修才能見性,你不修,怎麼見性!六祖慧能講的一句話:「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去想善的,不要去想惡的,就是這個樣子,這個就是見性的話。五祖弘忍解釋「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空了四相,你就見性。六祖慧能講了,「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這樣,那佛陀講啊,『善哉!善哉!善男子!』這個不是見性的話,祂都講好,很好!很好!good! good! good men!我也會講幾句英文,good! good!good men!很好!很好!其實這一句話不是見性的話,這一句話是客套話;好像是佛陀在稱讚文殊師利菩薩,「哇.很好!很好!你這個問得很好,你是一個很好、很標準的美男子。」祂稱讚文殊,其實文殊師利菩薩真的也是英俊瀟灑的,祂留這個髮髻,這個「五髻殊」「一髻文殊」、「二髻文殊」、「三髻文殊」、「四髻文殊」、「五髻文殊」,祂是很有智慧的,一髻就代表一個智慧,五髻就代表五智。文殊師利菩薩是善巧方便。我們做為一個行者,在這個世間上,不修證,見不到「空性」,真正的,表現這個空性,所以佛陀講這句話沒有錯的,雖然不是一個見性的話,但是是一句客套話,是一個禮貌上的話,是一個對弟子應該所講的話。

  我們不是說,「唉!師尊已經明心見性了,所講的話通通都是要空性的,都是要見性的話。」哪裡來的那麼多「見性」的話?所有「見性」的話還不是從「有部」出來的嗎?所以你要體會啊,體會這個「有」跟「空」之間,「善」跟「惡」之間啊,是要你去體會的,這當中有很深,很奧妙的學問在裡面。

  平時我這樣子講,也許大家聽不懂:「世界上的東西分成三種性,一種是善性的,一種是中性的,一種是惡性的。」我們拿一個東西稍為比較一下,這個像毒蛇,我們認為,唉呀,這個是惡性的,這個動物是惡性的。那我們拿這個鴿子啊,我們經常說這個和平鴿,鴿子是代表善性的。那什麼是中性的呢?中性的,好像「錢」就是中性的呀,「錢」本身是善是惡?其實「錢」本身不善不惡,看用的人,他用到善就是善,他拿去造橋鋪路,它就是善款;拿去造惡,去殺人,去放火,它就是惡的啦!所以它這個東西叫中性的東西,分成三種性。那什麼是「見性」的?見性的就是把這個善、惡、中性全部通通包融,跟給它消融掉,就叫做「見性」。

  在這當中啊,也許你們現在聽,沒有辦法聽得懂的,沒有辦法去體會這當中的「空」跟「有」之間的道理。但是修行一定要由「有」修到「空」,證得到「空性」,再來拿「有」來表現。其實東西的善跟惡啊,有時候也是很難分的,像我們講,中國人有一句成語啊,「癩哈蟆想吃天鵝肉。」那這個癩蛤蟆一定是惡的,這個天鵝一定是善的。結果經過了很久,一般的動物學家的觀察,原來,天鵝是惡的,癩蛤蟆是善。因為你知道癩蛤蟆,它想吃天鵝肉,在那邊它光是想而已,它並沒有做啊,等它想的太過份,這個天鵝一生氣,它用嘴巴這樣ㄉㄡ一下,這個癩蛤蟆就死了,其實天鵝啊,是比癩蛤蟆還兇的。所以善跟惡之間啊,很難去講出來的。

  那我們曉得像這一種善惡之間啊,在佛法裡面有所謂的善法,有所謂的惡法,有善業有惡業,其實這個善的是講「五戒十善」,是善的。這個善啊,講起來,是「入世間的善」,是「五戒十善」。「出世間的善」,是「三學六度」,是出世間的善,那麼真正到最高的境界了,連這個「善」都沒有了,那是無邊際的「空」。這個六祖慧能講啊,「不思善不思惡」,這個就是講的佛性,講的見性的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講見性的話,「見性」就是等於一個「空」,但是我們行者在善巧方便裡,要講「有部」的話,證明這個「空性」,那麼證得了「空性」,還是要由「有部」來證明的,所以並不是講說,「嘿,你來講講空性的話,就表示你己經證得空性。」不是的。還是要講「有部」的話,來證明這個「空」,「空」是不能講的。

  那佛陀講,「善哉!善哉!善男子!」這一句話是沒有見性的話,但事實上,祂這一句話,是善巧方便的話。師尊說法裡面,很多善巧方便的話,當然由善巧方便的「有部」裡面的話,你可以體會到,「見性」的話,跟「空性」的話,那是一絲不掛的,雖然我講的是「有」,但裡面是一絲下掛,我不能以一絲下掛這個真實的面目來面見所有的眾生,但是一定要用善巧方便的話,來證明這個證悟的一絲不掛。

  這一句話,我體會到,佛陀講了這一個『善哉!善哉!善男子!』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話,但是呢?其實,也是一個很深奧的話,你們慢慢去體會。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我們今天再繼續講「圓覺經」,我們讀一段經:『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一段經文,可以講是,佛陀把文殊師利菩薩的問話,重覆一遍,這個就是說,「你們能為所有的菩薩跟人天眾,來詢問佛陀最初所修行的方法,以及為末法時期一切求大乘佛法的眾生,依照佛陀的正法去修持,不墮落在旁門左道的邪見,汝今諦聽。你今天很仔細的聽,那麼佛陀當為大家說清楚,這個時候呢,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也就是依教奉行,非常的歡喜,也就是奉行佛陀的教誨,非常的歡喜,跟所有的在座的大眾啊,很仔細,很安靜的去聽法。」這一段的經文,應該講起來是跟白話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們一看啊,就能夠清楚明白,那麼佛陀是重覆文殊師利菩薩祂所問的。那麼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的,我們在上幾次也都講解得很清楚。

  這裡有兩個字,就是『奉教』,奉教是特別的,是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什麼是「奉教」呢?我們每一次讀佛典裡面都有幾句話,「依教奉行」,那麼「依教奉行」的這個意思啊,是非常的清楚,依照佛陀的教誨。很尊敬的、很恭敬的去實行,就是「依教奉行」。這裡面啊,「奉教」的意思,也有這樣子講:「奉行佛陀的教誨。」其實這個是比較簡單的解釋。

  今天大家在這裡聽我說法,那麼聽法啊,也就是等於「聽教誨」一樣啦。那麼我今天所說的法,也是等於佛陀說的法,因為佛陀本身講「圓覺經」,今天我也是講「圓覺經」,那麼就是依照佛陀的教誨,同樣的在這個末世的時期裡面啊,教誨大家的,大家聽了以後,同樣要「奉教歡喜」,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佛陀的教誨,我們知道剛剛開始的時候,有四個字,這四個字啊,就是「信、解、行、證」。我在佛學總說裡面有解釋到「信、解、行、證」。很簡單的講,這個「信」呢?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要信佛陀的教誨啊,一定從「信」開始的。那麼你「樂」,就是說,你很歡喜的,去聽佛陀的教誨而且相信。我今天跟大家講啊,那麼講了以後你回去不能說,「我不照著做。」那個不叫「依教奉行」,這個叫「依教逆行」。「逆行」啊,就是說,你講這樣子,我偏偏不做,這是依教「逆行」嘛,對不對?這個依教,「奉教歡喜」,你這個奉行佛陀的聖教,你就要照佛陀的話去做。也許這個師尊的教誨,不是很清楚,有時候跟大家講,嘿!你要這樣子做啊,「我不做。」你不做,連「奉教」都沒有了,應該是「逆教」,這個其實是師尊開口跟你講啊!你就是要奉教歡喜,這樣子才對的,哦,不能說,「嘿,我不做,我有意見,我有理由,我怎麼樣子。」當然我是知道你有意見,也有理由,但是你知道啊,你皈依的時候啊,不是用身、口、意供養了嗎?你的身體已經供養給師尊啦,你的口也供養給師尊了,你的意念也供養給師尊啦,身口意供養就是等於包括你的身體跟心啊,全部供養,這個一定要「奉教歡喜」,那你身口意剛剛皈依的時候,身口意就供養了,剛剛皈依的時候是有供養的,等第二天你就忘了,第二天就不供養。

  帝洛巴在求見那洛巴師父的時候,這那洛巴跟祂講,祂說,「你有沒有身口意供養?」祂說「有。」你知道「身口意供養」的嚴重性到什麼程度嗎?祂可以啊,這個祖師啊,可以把你的身口意全部像一張紙一樣撕成粉碎的,「你已經供養我啦,我要你生就是生,要你死就是死,你不是講身口意供養嗎?」對不對?大家嘴巴講,啊,「我身口意供養師尊。」很多人寫信來也是說,「身口意供養」,你知道身口意供養師尊的嚴重性嗎?就是你已經像一張紙一樣的,放在師尊的面前,要給你填什麼顏色下去,畫成什麼畫就是什麼畫。你沒有意見的,一張紙拿起來,要把你撕成粉碎,丟掉,燒掉,就燒掉的,才叫「身口意供養」。這個我們講是「一皈依」。「一皈依」就是,我這個意念的「一」啊,完全是屬於師尊的,這個才會「奉教歡喜」。

  像我今天在這裡說法,我跟你們講,「剛才來了文殊師利菩薩。」第一個來的,我在獻供養的時候啊,出現的是蓮華生大士,啊,是蓮師來,祂為什麼來呢?我在作供養結供養印的時候啊,化千千萬萬,億萬的蓮華生大士。把蓮華生大士都供養出去了。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呢?我的意思是說,「我心中非常的期望,這個真佛密教的法音,蓮華生大士的這個傳授,能夠普遍滿所有宇宙上下的十方。可以度億億萬的眾生。」我心中有這個願,所以我做這個供養。這個供養一產生出來,居然出現了千千萬萬的蓮華生大士。這是剛才我所見的,那麼在做觀想這個本尊的時候啊,我觀想海,那麼海上升起月輪,月輪裡面有阿彌陀佛的咒字,些--■。那麼從阿彌陀佛的咒字裡面,出現本尊。結果本尊出來了。先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本來彌陀跟觀音啊,都是一起的。彌陀也就是觀音。觀音也就是彌陀,本身是沒有什麼。因為他們的種子字是一樣的。觀音,聖觀音的種子字跟彌陀的種子字是一樣的,觀音啊,可以從■的這個字裡面啊走出來的。那麼聖觀音,當然非常歡喜,因為我是觀想彌陀,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跟彌陀是不二的,是沒有什麼分的,所以照樣的,三光加被。啊,沒想到這三光加被一完了,居然是文殊師利菩薩又顯身。啊,文殊師利菩薩又顯身出來了,我看了心裡非常高與。這文殊師菩薩祂拿著這個智慧劍,非常的清楚,祂從空中這樣子降下來,然後進到我的身體裡面,成就了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本尊。哦,放出這個很多的光明。這個千千萬萬的這個光,去普照這個世界。我心裡非常的,今天說法的心情,非常的寧靜,像坐在蓮花之上啊,在這個大海微波之上,蓮華之上。放百千萬道的光明,覺得身心都是非常的舒泰。

  那我現在跟大家這樣子講,大家也沒什麼想,就是這樣安靜的聽,啊,等一下,出去門口就講說,「我不信。」啊,你們說你不信,這個就是沒有「奉教歡喜」,這個是「逆教不歡」。「逆教不歡」,就是說,師尊講的話,你根本就是不相信的,「不歡」,你生不起歡喜的心,你沒有那個覺受,你生不起歡喜的心。呀!你就是講說,「講歸他講,我做我的。」師尊經常有時候講一些這個比較神奇的事情,但是都是有事實根據的。啊!這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今天一個Texas(德州),德州的一個弟子,他寫信來,他生了很重的病,在醫院裡面,我去照顧他三天。我最近沒有去texas啊!對不對!我哪裡有去Texas,去休士頓呢?沒有啊!我根本沒有去啊!我人在西雅圖啊!我最近只有去香港法會啊,台灣啊,然後回來,一直就沒有出門,一直到現在,什麼時候去Texas?最近的事情,他寫啊1他說「師尊在我病中的時候,連連照顧我三天」他在昏迷之中,我去照顧他三天。這也是真實啊,他自己寫信來講的,不是我講的。其實啊,這是一種光,你心輪能夠放光的話,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弟子,只要他一心啊,唸這個師尊的心咒,只要他的心發露出來,只要他的心開放,他就能夠接受到這一種頻率的光,進到他的心中,因為我們時時在禪定之中嘛,這宇宙之間啊,很多的護法,很多的光明神,祂護持這佛陀,護持佛法的,都會感應道交的。所以人不一定要到你那裡去跟你幫忙,其實我坐在這裡,瞬息之間啊,飛行萬萬里,瞬息之間來去,這個時空一打破,你要停在那時間裡面多久就是多久。在空間裡面根本沒有什麼障礙的,像這種神奇莫測、不可思議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那麼有些人聽聽,聽太多了嘛,師尊在書面也寫太多了,講也講太多了,一出了門,「我不信!」。你不信,我沒有辦法啊!你這個不能奉教歡喜,生不起你的歡喜心。

  所以「信」是第一個字。佛陀入光明三昧,祂講「圓覺經」。文殊師利菩薩聽了,知道佛陀的教誨,是正教的,所以祂心生歡喜,自然能夠接受。所以「信」是第二個字。

  「信」了以後呢?就要「解」。你要去了解這些事情,像剛才我解釋。一個人在禪定之中啊,為什麼能夠這樣子瀰佈整個虛空呢?因為祂的心啊,完全是開放的,是圓滿的,是佈滿苴空的。祂能夠依所有弟子的祈求而去滿願的,去滿弟子的願。這是因為這個行者啊,得到了宇宙的真理以後啊,他的所有法身佈滿整個虛空,他那個心量是很開放的,不只是像虛空中的白雲一樣的,祂等於是一種,整個虛空中的微粒子,那一種心輪的開放啊,不是我們這個人間可以想像得到的,可以想得出來的。祂已經化為虛空,化為無形,跟宇宙意識融合為一的,這一種心靈寂靜的一種狀況之下,祂能夠入所有弟子的夢中,化解所有弟子的災難,這個你要去了解啊,這個是什麼原因,你禪定,這是什麼原因,是要去「解」,這個第二個字,就進行到第一個字。

  「奉教」就是先「信」,再來你要去了「解」。為什麼師尊能夠這樣子?為什麼佛陀能夠這樣子?那麼你知道了啦!你已經了解以後了,你就不會說「我不信。」這幾個字就出不了口,因為有時候你自己也有能,這個能量也會產生出來。

  那麼你就會開始去「行」。去「行」的話,就是按照佛陀本身的教法,你去實修,去「行」。我們真佛密教裡面要教你「行」的。先要修這個「四皈依」,就是「四加行」之一啦。這個「四加行」要先修,那麼再來修「上師相應」。再來修「本尊相應」。那麼「內法」呢?進到「內法」裡面,就要修這個「寶瓶氣」,修這個「拙火」,那麼要修「通中脈」,修「明點」,要「開五輪」就等於法身,遍滿整個虛空之中,你就是「真如」了。就是真理啦,真理也就是你,佛就是你啊,你就是佛啦!那麼這個就是「行」的功夫。「行」的功夫就是說,你依照佛陀的教誨,真正去做了,這已經做到第三步,就是「行」。

  那麼你證得了「大圓滿」,成就了「如來」,你自己本身就是「如來」啦。那你成就了「如來」會怎麼樣呢?就是得到了「如來」的果位,「得果」、「證果」。最後一個字就是證明你自己是「四聖」。是「聲聞」啊,是「緣覺」啊,是菩薩」啊,是「佛」啊。菩薩,單單菩薩又有幾地,從初地菩薩一直到十六地。在密教有初地一直到十六地。一般的顯教,從初地到第十地。第十一地、第十二地、第十三地,這樣子的這樣的一種果位,叫「證果」。

  所以要先「信」啊,先「信樂」,就是說,你相信,樂於去相信,那麼再來就是要了「解」這個佛法。那麼要去實修,去「行」,最後是「證」果。這個是「奉教歡喜」。就是要」。就是要這樣子做的。啊,們假如是「奉教不歡喜」,那麼這個緣就結得很淺!那麼也很可惜。

  因為我認為這個佛法,在我們這裡是非常圓滿的。可以講是「有次第」、「有圓滿」的。真佛密教裡面的這些法,是有次第的,非常圓滿。你到別的地方去學,可能還學不到那麼齊的。還有些叫你坐禪,行個「禪七」,唸個「佛七」,不管是怎麼樣子,叫你唸唸佛啊,打打坐啊,這個按照規矩來啊!但是我們這裡是最自由跟民主的,雖然自由跟民主,但是有次第,有圓滿。而且法最齊全,最完整,而且是有證得的。也就是說,我們本身來講,像我今天之所見,所看見的,所得到的覺受,我講給大家知道。看見了跟覺受了,在佛菩薩面前並不妄語,因為我要講出來以前我就跟佛菩薩祈禱,我跟蓮華生大士祈禱,跟文殊師利菩薩祈禱,跟觀世音菩薩祈禱,我跟祂說,「等一下我說法的時候啊,就要把我這個覺受講出來,給大家知道。」因為我本人不妄語,不願意講說:「啊,我根本沒有看到文殊師利菩薩。」假如你沒有看到觀世音菩薩,你說你看到。你在供養的時候,蓮師也沒有來,你就說,這個蓮師化為千千萬萬。那麼我假如今天講這種話,而且是我觀想出來的不是我親眼所見,那麼這個就是我妄語。

  所以我在講這個法以前,或者在做這樣子的教誨以前,或者開示以前啊,這個講經以前,我都先跟佛菩薩祈禱的,我說我把真實見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奉教歡喜」。那麼這個就是說,當時啊,佛陀說法的時候,那文殊師利菩薩問了,佛陀重覆一遍。接著呢?大家就很安靜的在聽佛陀的這個說法,「及諸大眾啊,默然而聽。」就是這樣子,大家在聽佛陀的說法。其實我們今天這個說法的因緣是殊勝的、很好的,否則怎麼來了蓮師呢?蓮華生大士呢?來了文殊師利菩薩,來了觀世音菩薩,這些都是大菩薩,大菩薩啊,蓮華生大士也是大菩薩,祂是密教的祖師。那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本尊,觀世音菩薩是慈悲本尊。有了慈悲,有了智慧,又有了密教的祖師來,你說,我們講這個「圓覺經」,真是太殊勝了。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一)

  我們今天繼續講「圓覺經」。『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在註釋這本「圓覺經」的這位法師,是這樣子講的:「善男子!如來又稱無上法王,有一個法門可以總持一切佛法,叫做「圓覺」--圓滿普照無上正等正覺。」他這個解釋得比較簡單,有些地方,應該講的他沒有講,不應該解釋的,他就把它解釋了。應該解釋的,他沒有解釋,不應該解釋的,其實他也沒有解釋,這裡啊,「善男子」我們已經講過了。

  那麼「無上法王」呢,就必須要講,這一句話就必須要講的。不能只是講說「如來又稱無上法王」。其實佛陀當然是「無上法王」啦!為什麼稱為「無上」呢?「無上」的意思就是講說,沒有比這個更再超過、超越的。可以講佛陀的這個境界,祂本身就是最高的。那麼再也沒人能夠超越的,就叫做「無上」了。這個佛啊,地位非常的崇高;再也沒有人修行的境界超過祂的。這樣子,我們稱為「無上」。

  那麼「法王」呢?就是總持一切法的王,也可講祂是懂得萬法,才稱「法王」。

  我們曉得佛陀講經,四十九年之中,整套的「大藏經」,「經」、「律」、「論」,如同瀚海一樣的。那裡面包含的東西,真是難以想像,它其中也有包括「天文」的。佛陀講這個天文,此世界啊、彼世界啊、講日月星辰,講得比天文學還要精。所以祂本身是懂得天文的。其實在那個時代裡面,一個人具有天文的知識啊,應該是很少的。在那個時代裡面,佛陀都知道,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又知道「經過十萬億佛土,由西面走,經過十萬億佛土,有極樂世界」。祂本身的智慧,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還懂得「地理」,不是講「風水地理」,它可講說,整個世界上的、遍佈五大洲的,祂都能夠清楚明白。

  祂不但懂得這些,祂還懂得「倫理」。佛教也有經典,裡面是講「倫理」的。這個倫理包括國王、臣子、夫婦、子女、親戚、朋友,整個方面的倫理,連經典裡面都有談到這些東西的。

  也有講到「醫學」的東西,「地、水、火、風」四大,跟「金、木、水、火、土」五行這個人體的結構,跟宇宙的結構,在密教的經典裡面也談得非常多的,還有很多的人生哲學。

  其實我們研究佛教,你假如不把它當成一個宗教來講,它就是一個非常圓滿完美的人生哲學。所以,有很多學者,像日本的「鈴木大拙」,還有胡適,這是民國初年的人物。胡適博士,他也是研究佛典的,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學者,他本身不一定信仰佛教,他本身也沒有去實修佛法,但是他研究佛學,變成了人生的一種哲學。那麼佛學它的包含就非常的廣。這當中,有「幾何」、「算術」,還有「語言」、「天文」、「地理」,有「人倫」、「道德」,還有「戒律」。「戒律」是什麼呢?就是佛教的「法律」嘛!也有談到法律的,還有「人體結構」的,還有「醫學」。

  所以這個講起來,佛陀本身,祂就是一位「無上法王」。祂對於「萬法」,什麼都知道的,什麼都懂的,什麼法祂都知道的。這個就是在宇宙之間,無所不知,包羅萬象,懂得萬法,沒有比這個更超越的法王。

  那佛陀的智慧是不得了的。我們講起來,所謂「無上法王」,不能當作一個名詞。註釋「圓覺經」的這位法師,他就把這個「無上法王」,當成一個名詞來講,「如來又稱無上法王」。你要解釋「無上」兩個字,當然也要解釋」法王」這兩個字,不能把「無上法王」當成一個名詞。那麼所有的弟子看到「無上法王」,這個就是如來的尊稱,不能這樣子講的,我們要講出為麼佛陀是「無上」的。那什麼叫做「法王」,祂是總持一切萬法,單單以這個佛教的人生哲學來講,那就講不完的。

  我最近的一○九本書,我就寫哲學方面的東西。你們不要看我這樣子,好像是傻傻的,笨笨的,長的矮矮胖胖的,其實我也懂得一點點哲學,我也可以跟大家談哲學。我哲學方面的東西也懂得很多哦,我有我自己的「宇宙觀」,有我自己的「地理觀」,有我自己的「人生觀」,有我自己的「處世觀」,有我自己的「人跟人相處上的觀念」,也有我自己本身的「生活觀」。我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這個就是「人生哲學」嘛!

  你的宗教觀點是怎麼樣子啊?你對人處事是抱著什麼樣子的態度啊?這個你自己本身也有你生活的哲學的。

  所謂生活就哲學,處世也是哲學的。你是不是腦筋轉不過來,天天在鑽牛角尖。這個你是煩惱沒有解脫。

  以佛陀來講,祂就是煩惱解脫的。所以佛陀到底有什麼「無上」呢?你要講出來,你不講的話,人家怎麼知道。對不對?像今天解釋「圓覺經」,註釋「圓覺經」,你就講,「哦!佛陀是無上法王。」我問你,什麼是「無上」,哪一點「無上」?他沒有解釋嘛!什麼是「法王」?「萬法之王」。哪萬法啊?你要講出來啊,你在「宇宙觀」上面,在「地理觀」上面,在「人生觀」上面,在「生活觀」上面,要分好幾點去講。很多種法的,在「戒律」方面,在「法律」方面、在「人體結構」方面、「醫學」方面,你通通要講的。這個要懂得萬法的,佛陀都懂的,你不講,光講一個「無上法王」,誰知道什麼是「無上」,什良是「法王」。佛陀到底有哪些「無上」啊?我現在問大家,給大家一個Test(測驗)。佛陀到底有什麼「無上」?你們的意思是讓師尊講,你們是說,等一下你們講完了,師尊就沒有話講;所以,你們保留給師尊講,我知道,你們的好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佛陀本身來講,祂第一個「無上」是:「祂光明無上」。佛陀本身是「光明無上」。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祂都是放無量光明的。今天講「圓覺經」,就是在光明三昧裡面講的。這個「無上」,第一個就是要「光明無上」。佛法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光「,它照亮整個世界,它照亮整個宇宙,沒有障礙,就是光明。讓人家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光明。佛陀所顯現的一切佛法都是「光明無上」的,照亮了整個世界,顯現了真如的實相出來,這個就是光明。所以,第一,佛陀所放的光明,所顯現出來的光明,把真理完全告訴了整個的眾生,這個就是祂的第一個無上--「光明無上」。

  那麼,祂還有呢?也就是講祂本身的智慧。我剛才已經講了,祂說法四十九年,所懂的宇宙整個萬事萬物的真相,祂可以洞澈跟了解,可以講完全清楚明白。單單「天文」講起來,那時候在古印度時代,有幾個人懂得天文?但現在的天文學家,根據佛典所講出來的天文的方向去找尋,居然可以找到那些星辰,這個就是很奧妙的。想一想這些天文地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經講出來了。現代的科學那麼發達,去印證佛陀的天文地理,居然是相應的。

  當時佛陀所講的這些星辰,到目前為止,被證明通通都出現在天文學上。那麼這種智慧啊,就是「智慧無上」。佛陀當不只是懂得天文而已,「天文」、「地理」、「人文」、「科學」祂都知道的,那麼這個就是:「智慧第一」,就是:「智慧無上」。沒有人再有比佛陀智慧更高的了。

  還有呢?「解脫無上」,能夠印證「空性」的人,才能夠解脫所有的煩惱。沒有印証「空性」的人,都是在鑽牛角尖。我以前常常做一個比喻,我的一個同學,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的,他每一次跟著師尊一起出去測量,他今天心情很好,上山,背著儀器,爬山爬的很快,測量很有精神,一次測過一次,測第二次,測第三次,加起來除以三,把那個列表出來,測的很準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測量人才。那麼第二天呢,他出去就沒精打采的樣子,要死不活的,連走路都沒有精神,叫他做什麼都沒有辦法,整個人就靠在樹邊喘。怎麼搞的呢?昨天好好的,今天怎麼變成這樣,我們心中有數。這個很簡單的!今天沒有收到女朋友的信,理由就是這麼單純。第三天再觀察他,他又是更死了,差不多死了八十分,一定是沒有接到信。大後天,再觀察他,哇!死了九十分了。經過幾天再觀察他,他躺在床上了。哦,完蛋了!他這個情形是很嚴重的。他就是這個樣子,好像就是說,女朋友的信,就當成了他的精神的資糧,就是他的精神的資糧。他拿到信啊,他就很有精神,哇!馬上就工作得很勤奮;沒有的話,他就在那邊喘。這個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叫做「我執」,是自己本身的一個執,也可以講是一種「情迷、「情痴」。都是這樣子的。世間的眾生啊,天下第一著迷,就是「情」,天下第一迷啊,就「情」。一個「情」字,叫做「天下第一迷」。不過這個是會鑽牛角尖的,這個是沒有辦法解脫的,凡夫是沒有辦法解脫的。

  在佛陀來講,祂就可以解脫。佛陀知道,不管你「大迷」、「小迷」、「天下第一迷」,到最後還是「空」,會歸於「空」的。那麼以「空性」來印一切的事物啊,萬事萬物都以「空性」來相印的話,你就可以解脫。例如;好像是說你們今天,這個夫妻爭吵,情緒不好,那麼你可以回想:以後呢?經過五十年後呢?還有這個怨嗎?還有這個怨氣嗎?經過一百年後,還有這個怨氣嗎?其實到最後都是以「空性」來印的,到最後也是歸「空」的,所以你心裡上就會比較平和。

  今天你受人欺負,你如何解脫?因為這個欺負不可能永遠存在的,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也會歸於「空」的;那麼用「空性」來印啊,你現在受人欺負,將來也是歸於「空」的,你就心平氣和不會有煩惱。所以很多事情,用「空性」來印,你就都會心平氣和。你不用「空性」來印,你天天都會煩惱。因為你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所以,佛陀講:「並無得失」,沒有得,沒有失。這個就是「解脫無上」。佛陀的這個「空性」的印是不得了的。所以每一件事情印下去,通通可以「解脫無上」。

  那麼還有呢?「莊嚴無上」。佛身,俱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莊嚴,大家明白了。這個佛,俱有三十二相,也就是最莊嚴的圓滿之相,那麼這個就是「莊嚴無上」。

  另外呢?還有佛陀本身,祂講了「極樂世界」,講了天上界種種的勝樂。佛陀本身的心境,跟祂的身心,都是處在大樂之上的,這一種樂啊,是一種永恆的快樂。得到「空性」的佛啊,大部份來講,祂因為煩惱解脫,所以祂永遠認為,走到任何一法界,都是一種快樂的。這一種「上樂」的這一種境界啊,稱為「大樂無上」。大家也許不明白,佛陀為什麼會永遠保持一種上樂呢?為什麼祂永遠保持一種大樂呢?你想想看,祂已經得到「光明」,得到「智慧」,得到「莊嚴」,得到「解脫」,得到這四種的人,他的境界永遠保持著一種很平衡、很祥和、很愉悅、很舒暢的心境裡面。那當然啦,祂就保持了這一種永遠心靈的平靜,處在一種大樂之中,根本不會減少的,所以成為「大樂無上」。

  另外還有一個「無上」,就是--「度生無上」,我們稱為「任運」;任運是什麼狀況呢?就是「隨緣流轉」。他保持了「光明」、「莊嚴」、「智慧」、「解脫」,再保持了「大樂」。祂用這些東西啊,隨緣流轉,任運的去度眾生,祂也是「度生無上」,所以祂的法流是永遠存在的。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法流,它永遠在宇宙遍佈了整個虛空之中的。這個「無上」啊,就是一種「任運」。我們隨時隨地啊,都可以接受到佛陀,釋迦牟尼佛本身的法流充滿了你的身心,那麼這個也是很偉大的。

  你想想看,祂在世的時候,說法四十九年,講了這麼多的瀚海經典,大家從古到現在,你研究佛典,啊裡能夠研究得完?祂所度的眾生有多少?千千萬萬億萬眾生,那就是祂的「度生無上」的。一個人只要有這些「無上」的話,他就佛,就是如來,就是天人師,就是釋迦牟尼佛。

  所以我們講解「圓覺經」,要講解佛陀是哪裡「無上」?什麼叫做「法王」?「萬法之王」。那「萬法」呢?「六度萬行」,「五戒十善」,「三學六度」,種種的這個佛法,才可以稱為「萬法」。剛才講的六種「無上」,只是我們大略的這樣子講了一下而已。「無上法王」這一句,我們就可以講這麼多,假如把「無上法王」當成名詞來用,「如來又稱為無上法王」,那就沒什麼好講了。對不對!

  所以我們說法是真正在說法,不是在解釋字句。我們在說法,不是可以馬虎的,不可以馬虎的!應該說的不說,不應該說的,你偏偏鬼吼,應該要註釋的,你就要講清楚。不應該去註釋的,你偏偏就講了一大堆。像「無上法王」這一句啊,就應該要註釋的,結果沒有。我不好意思再講了。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二)

  今天我們繼續談「圓覺經」。昨天我們講-『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這裡面啊,這個「有大陀羅尼門」,就是講有一個法門,可以總持一切佛法的。這「大陀羅尼門」啊,就是有一個法門,他註釋的就是這樣子而已。

  那麼,我們也是一樣的必須把「陀羅尼」這個法門講清楚。這是很深奧而且很秘密的法門。在梵文,稱為Dharani,叫「陀羅門」‧「陀羅尼」。所以梵文翻成中文,都會偏掉的,聲音都會變的。其實這個叫Dharani,翻起來就叫「陀羅尼」,跟Dharani差一點點啦!差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在唸咒時最後那個收尾,要「梭哈」、「梭哈」。這個唸咒每一次到後面來一個「梭哈」,那麼中文就翻成「娑婆訶」。這個梵文翻成中文是很難翻,但是能夠翻成「娑婆訶」已經是不錯了,「娑婆訶」就是「梭哈」,「梭哈」就是「娑婆訶」。

  所以有很多弟子問到,怎麼「娑婆訶」唸成「梭哈」呢?其實「梭哈」才是對的,「娑婆訶」是已經稍為偏掉了。那麼以後這些法師啊,一聽到這個唸咒啊,唸這個大悲咒裡啊,「娑婆訶,娑婆訶」,我們都唸成「梭哈,梭哈」。他說,「你們唸那個密教的音,我們顯教的要唸「娑婆訶」。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啊,這個本身是梵文翻成中文,音就偏掉了。所以,沒有什麼對不對的,因為唸久了也變成積非成是,也就變成「娑婆訶」是對的。

  一般的法師把這個「梭哈」,認為是密教唸的;那個「娑婆訶」是顯教唸的,這個就不對了。原則上,這兩個是「一」,不是「二」。另外呢?很明顯的一個咒音,一個是「嗡」,其實這個「嗡」才是對的。這個「嗡」字,翻到中文來,就變成「唵」。所以,我們唸咒語,很多都唸成「唵」。「唵啞吽」、「唵啞吽」,其實是「嗡啞吽」,要「嗡」字才是對的。

  所以,翻譯過來的音,很多都是容易偏掉的,其實「唵」就是「嗡」。那麼很多法師也認為:「密教才唸『嗡』的,我們顯教都唸成『唵』的。」其實是「一」不是「二」,那種講法是錯誤的。因為你習慣於唸這個「唵」也就算了,就是我們的習慣嘛,沒有辦法改嘛!你叫我改,我就唸不下去了。所以很多人現在有「梵文的大悲咒」出來,以前他唸了就是中文字去注音的「大悲咒」,一下子要把它改成「梵文的大悲咒」,他就覺得很彆扭。那沒有關係,你還是唸中文的「大悲咒」好了。反正你習慣了那一個發音,你就去唸那一個,但是不要給它分別,不要有分別心。「哦,我唸的是梵文的,你唸的是中文的。」反正你師父教你怎麼唸,你就怎麼唸。現在已經變成這樣,因為流傳太久了,就很難給它改正過來。

  「大陀羅尼門」這一句,他沒有解釋的,他只是說,「有一個法門。」其實這個是很深奧的東西。

  佛陀講「大陀羅尼門」,是「總持」的意思。「總持」所有的法,把它歸納成為「一」的時候,才是「大陀羅尼門」,也就是「總持」。

  這「陀羅尼」三個字,有好多的意義在裡面,很多意義在裡面的。這個不解釋,不給它註釋出來是不對的。我們知道啊,這個「陀羅尼」裡面分成四種意義在裡面,含有四種意義:一個是「法陀羅尼」,一個是「義陀羅尼」,一個是「咒陀羅尼」,最後一個是「總持」。是一個「總持」,是一個「忍的陀羅尼」。「忍的陀羅尼」,總持的一個「忍」,「忍」就叫做「忍陀羅尼」。含有四種意義在裡面。

  「法陀羅尼」的意思,就說能夠「聞持」,能夠「聽」,聽進來,又能夠「持」,這個叫「法陀羅尼」。能夠持法的,叫「法陀羅尼」。

  「義陀羅尼」,就是能夠「總持」的意思,全部包含在內,是「總持」的意思,叫「義陀羅尼」,也就是「了義的陀羅尼」。

  一個是「咒陀羅尼」。「咒陀羅尼」表示說,佛菩薩在禪定裡面,發出一種秘密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叫做「咒陀羅尼」。

  最後一種叫「忍陀羅尼」,「忍陀羅尼」就是一種「安住」的意思。你能夠「住」,安住在這個法之上,永遠能夠安住的,這樣子的叫做「忍陀羅尼」。含有這四種意思的「陀羅尼」,其實是非常奧妙的。這四個合起來,都可以稱為「總持」,四個合起來就是等於「總持」,又稱為「能持能遮」。什麼是「能持」呢?「能持」就是能持一切善法。一切的善法,他能夠持,不分散;什麼叫「能遮」呢?能夠遮掉一切的惡業跟惡法。

  所以,「陀羅尼」又稱為「總持」,又稱為「能持」跟「能遮」。有四種意義:「法的意義」、「義的意義」、「咒的意義」、「忍的意義」,這四大意義在裡面。

  佛陀說,祂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在這個「大陀羅尼門」裡面,我是很清楚這個「陀羅尼」的。很多人不了解宇宙的源頭,這才是一個明白真理的人,才是一個開悟者。現在我問大家;「宇宙初成的時候,剛剛形成的時候,是以什麼來形成的?這又是一個Test。宇宙剛剛形成的時候,是什麼東西來形成的?」你回答,這有兩個答案。兩個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回答。「宇宙萬物是怎麼形成的呢?」反正大家都是把這個答案啊,留給師尊。你們都非常客氣,因為你們都是已經開悟的了,只有我沒有開悟。你們問我,我就要答,我問你們,你們都不答。因為你們「一默一聲雷。」你們都是在沉默的開示,給師尊開示(笑)。其實你們不答的,都是對的,因為答出來都會答錯的。一般來講,答出來,師尊馬上就知道你的程度到哪裡。反而你不答的話,你是無底深坑啊,我看不到你的深淺,你永遠是那麼神秘莫測。其實這個「陀羅尼」,也就是神秘莫測的,不可思議的。

  佛陀講這一句話,祂表示說,「有一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是總持一切法的。」那麼宇宙初成,也是由「陀羅尼」的奧秘裡面出來的。你知道這個宇宙初成的時候,有兩個答案,我們曉得這整個宇宙是跟人體一樣的,都是四大假合的東西,人體裡面啊,有「地、水、火、風」。「地」呢?就是骷髏。你身體裡的這些骨頭,都是屬「地」的。「水」呢?就是你的血液。「火」呢?就是你的溫度。「風」呢?就是你呼吸的空氣。宇宙也是一樣,跟我們人體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元素所構成。「地」-有形的物質,都屬「地」,這地球上面的泥土。「水」呢?河、川、海、池、塘,都是屬「水」。「火」呢?地裡面有溫度,太陽的光出來都是火、溫度,都是屬「火」。「風」,空氣。宇宙的形成也是「地、水、火、風」。我們人體也是一樣,「地、水、火、風」。我們人體是小宇宙,以整個宇宙就是大宇宙。那麼那一個東西先有呢?剛才就問了嘛,宇宙初成由什麼造成的。告訴大家,你要回答給師尊的就是「風」。「風」是第一個。初成啊,我講初成啊,不是宇宙原來的現象。宇宙原來的現象當然是「空」啊,「空」是原來的現象,原來的現象,剛剛開始的時候是「風」。為什麼會有兩個答案呢?因為,「風」在進行的時候,它一定要發出聲音。所以說宇宙初成有兩個元素,一個是「風」,一個就是「聲音」。這個是我知道的。現在我跟你們講,你們就知道了。「哦!宇宙初成,先有風,然後,當風進行的時候就有聲音。」那麼你們將來可以跟人家講,給人家考試,考這個,人家答不出來,你們就贏了。

  聲音是很重要的。你知道嗎?在「楞嚴經」裡面,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圓通」在哪裡?祂的耳根圓通,是做什麼的,就是聽聲音的。「觀世音」呢?觀世界的聲音。祂也是用音啊,耳根圓通,就是聽聲音的。所以「觀音法門」,就是聽聲音的法門,聽音法門。你能夠懂得「音」,就能夠總持一切了。這個,第一個出來的是聲音。

  那麼第二個出來的呢?現在要跟大家講,由「音」,由「風」的進行,吹動的是什麼東西啊?「天一生水」,「水」先出來。「天一生水」,水生木,木頭一定要跟著水出來,木多了,鑽木取火,由木可以生「火」,「火」就可以出來了。那「火」出來,火生土,因為有火把「地裡面的東西結成礦物質。土就可以「金」,「金」再把它融化又回到原來的「水」,「金」就可以生「水」。所以原則上五行,是「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就是這樣子。所以五行啊,中國的這個五行,天一生水,那麼水生木,木生火,那麼火生土,土擺在這個火的上面,那麼土又可以生金,金又生水,這個五行就這樣子留下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最早的源頭是「風」,那風行動的時候發出聲音,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就是一個聽音的法門,所以這個「大陀羅尼門」就是聲音。那麼今天佛陀所謂的,這個「大陀羅尼門」是聲音總持的法門。這裏提到我們這個「密乘「,秘密教的這個「陀羅尼」本身就有咒的「陀羅尼」在裡面了。我們今天在唸咒語,唸:「嗡。咕嚕。蓮生悉地吽」。這幾個字當中啊,就是在發出聲音,你這個有力量的話,就是變成你的內氣。那麼咒入內氣之中,再把內氣運出來,跟宇宙的這個聲音互相的震動,進入頻率裡面,就可以融入整個法流之中。這是一個非常秘密的一個法門。所以我們唸咒啊,這個用震動的一種聲音,個人身體的小宇袖震動的一種聲音,跟整個宇宙,大宇宙頻率的共同的聲音,互相融合的話,就可以融入法流之中,這是一個「大陀羅尼門」。

  一般人很難解釋這些東西的,很難明白這裡面的道理。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因為在秘密教裡面,所以才叫「秘密乘」嘛!因此,「秘密乘」又叫「總持門」嘛!「總持門」又叫「陀羅尼」嘛!「陀羅尼」就叫Dharani。這個道理是在這裡面的,這是非常圓滿的一個法門。

  我們密教裡面有叫人家修「氣」,就是內法,就是在修氣嘛!外法就是修「觀」,內法就是在修氣。你知道「氣」是什麼呢?「氣」就是你身體上的「風」。那麼風在進行當中,又流出一種聲音出來,這個聲音就是「咒」。所以以人本身的唸咒,鼓動內氣的風,跟宇宙的一種風,跟聲音的頻率,互相融合在一處。這個在外面的解釋,就稱為,「佛菩薩在禪定之中所流出來的秘密聲音,就是咒語。」當然我這樣子解釋,大家可以意會的;但是你要真正去明白,這當中的關係,它的關聯性,必須要自己去實修。那麼自己得到証量以後,你明白所謂聲音的法學,完全以聲音來修行的一種學問,那麼這個也可以講,這個佛陀就這樣的講,「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這「陀羅尼門」的意義是非常深的,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量的,是很深奧的,是秘密的,所以這個叫「密乘」。啊,我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我體會到這個「秘密乘」,這個咒音的重要。而且我深入這個咒音之中,你想想看,我們在觀想咒語的時候啊,像虛空之中顯現一個■字。哦,一個■字。然後從底下這邊,■字漸漸收了,再往上收,收到這個■字上來,收到月輪,收到日輪,然後消失掉,沒有了。為什麼要這樣子觀想呢先把■字想出來,然後再從底下消失掉,消失掉,這個字整個通通消失掉,消失到日輪、月輪一進入到「空」,為什麼做這樣子的觀想呢?這個就是要教你,如何從觀裡面融入「空」境。

  這知道這些字怎麼來的嗎?梵文的字怎麼來的嗎?:我們曉得,「大梵天王降下來的」。我們以前講這個梵文是「印度大梵天」,祂從虛空之中降下來的,我們講只是這樣子講。為什麼我們要觀想梵文的咒字跟藏文的咒字呢?你要知道,那個都是「風」的形象。你曉得不動明王的這個咒字嗎?不動明王的咒字是●「撼」。對不對?你看看那個撼字怎麼寫的?那個梵文的字典怎麼寫的?它是一種風的形象。風在猛力像火一樣,這樣子燃燒的一種形象出來的。幾乎每一個咒字都是一種風的形象,火的形象,水的形象,整個通通都是風的行動的一種形象,變成一種咒字下來。所以我們觀想這一種風的形象,很容易從這一個字形裡面融入到虛空之中,這是一個秘密法門,這是密教的「觀」。觀想這個咒字,融入虛空,然後我們再由我們唸咒,再唸咒語,唸咒音,用這個咒字發出來的這一種頻率,「嗡,咕嚕,蓮生悉地吽。」這樣子的咒音啊,用震動體內的這一種震動的力量,漸漸的由咒音的頻率,跟宇宙咒音的頻率互相融合,然後把自己化為空,融入虛空之中。這是一個很微妙,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稱為「咒的難思議」。唸咒啊,你可以唸出這個很不可思議的力量產生出來。

  「咒」呢,又稱為「咒明」,因為你由咒產生出來的這種力量又可以化為光明。那麼愈來就愈清楚了,你就愈來愈清淨了,愈來愈光明了。最後融入空際的時候,你就証得了如來,原來的三密清淨。「身清淨、口清淨、意念清淨。」你能夠証得了如來的「三密清淨」的時候,你就真正得到「大陀羅尼」。我這樣子講解,也許是能夠懂的人就能夠知道。但是不明白的,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但事實上啊,「大陀羅尼」,佛陀在說「大陀羅尼」之中啊,秘密教裡面也有很多的大智慧者還是不明白的。因為這裡面關係到整個宇宙的真理,整個宇宙的奧秘,整個宇宙的秘密,是不可思議的,難思議的。

  今天我強調的,就是宇宙初成,由「風」、「聲音」造成的。那麼由風、由聲音,再造成水輪,出現水輪,然後又有木輪,又產生火輪,火輪裡面,又產生土輪,土輪裡面再產生金輪,五行這樣子排列的。想一想自己的身體,再想想看宇宙的形成,這個當中就有相通之處,大家仔細的體會,就可以清楚明白。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三)

  我們今天繼續談「圓覺經」。上一回我們講到『善男子,無上法王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

  好,現在我們再來講『圓覺』,這個「圓覺」是應該講的。因為這整本經,都是講「圓覺」。他今天提到了,名為「圓覺」,書上面的註釋也是很簡單,就是「圓滿普照,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是我經常在寫的。我以前寫什麼是「正等正覺」啊,我就講「無上上正等正覺」。人家說:「奇怪,盧勝彥怎麼寫個無上上正等正覺,有兩個『上』字。」又有一個人說我寫文章的時候,寫了一個「無上的無上」,怎麼會有兩個「無上」呢?他就覺得很奇怪。他就問我:「盧勝彥為什麼寫個(無上的無上)?」我是加強語氣啦!這個沒什麼意思。他也這樣子挑剔,對不對?「無上正等正覺」就可以了,我寫「無上上正等正覺」或「無上的無上正等正覺」,只是一種加強語氣而已。這個在文字上講起來,可以講是搬弄文字,搬弄整個文字,這樣子搬過來,搬過去,其實意義是一樣的。啊,他上面寫著,「圓滿普照,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不算解釋,不算詮釋。所以「圓覺」是要講的。「圓覺」在字義上講起來,「圓滿的靈覺」。很簡單的講哦,其實就是,你身上有的。也不止你身上有的,身外也有的,也就是本來有的。這個講「圓覺」是講佛性,很簡單兩個字「佛性」。

  「圓滿的靈覺」,是什麼東西呢?兩個字,就是「佛性」。那麼佛性是什麼東西呢?那就很難講了。

  釋迦牟尼佛一提到這個「佛性」兩個字啊,祂就是講,唉呀!搖搖頭,「不可說。不可思議。難思量。」以下的解釋就是這個樣子。以下的他解釋這個「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都是「圓覺」。

  因為祂沒有辦法用字來形容的。你說「佛性」怎麼用字,或拿一個東西來形容呢?今天我跟大家講,「你們每個人大家身上都有佛性」。好啦!再跟大家講,「既然有佛性,那你們把佛性拿出來給我看」。啊,宣仁法師,你把佛性拿出來給我看。嘿,你要回答哦!你不能光笑啊!(師尊笑。)你不能光在那邊傻笑啊!宣仁法師你把佛性拿出來給我看,我說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本來就有的啊!佛陀說的啊!你怎麼不拿出來給我看呢?這個是拿不出來的,解釋不來的,文字也沒有辦法表達的,東西也沒有辦法形容的,就跟心一樣啊,對不對?

  二祖跟達摩祖師講,他說他「不能安心」。我說「好啊!你不能安心,那你心呢?我給你安啊!「你拿出來給我看啊!拿出來,我給你安啊!拿不出來的。這個東西是無形的,佛性本身是無形的。這個有形的東西,只是肉貓,是一些物質,是一種現象。

  無形的這個(真心)啊,才是「佛性」的。這個「圓覺」兩個字啊,就是講「佛性」的,那祂也沒有解釋什麼是「佛性」。我們在密教裡面有兩個很重要的,解釋佛性,四個字-是「無我」跟「空性」。密教裡面經常講這個「佛性」,講是「無我」跟「空性」。你知道這個阿羅漢,修到最高的境界,不過是「無我」而已,這個「無我」就是肉體消滅了嘛!這個肉體一消滅啊,什麼就顯出來了?當然就是「佛性」,祂的「圓覺」就顯出來了。

  所以阿羅漢最高的境界就是「無我」。那麼講「空性」呢?宇宙混沌的真如本性,原來就是「空性」。但是「空性」沒有辦法顯現的,一定要有產生一個東西出來表示,所以才變成「空」與「不空」。真正講「空性」啊,是沒有辦法講的,所以到最後只能講「不空」。「不空」就是「空」裡面還有東西,叫做「不空」。不是「空空」、腦袋空空。我以前講過啊,「空」啊,是很恐怖的,你想,像我們有時候唧,做夢的時候,掉在一個懸崖裡面,一個漩渦裡面,一個空洞裡面,好像我們看外太空的那個,在外太空掉入一個黑洞裡面一樣,一直漩入一直進去一直進去,永遠沒有止境的。那個不是很恐怖麼!真是很恐怖,想起來好恐怖。晚上做惡夢掉到黑洞裡面。哇!不知道掉到哪裡去了。大概掉到第十九層,第二十層。人家講十八層地獄它不止十八層,它是無止境的這樣子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這樣子下去,它無止境的這樣子。

  所以佛,不但講「空性」的這個佛性,還要講「不空」。這當中,「圓覺」裡面其實有幾個意思,我要稍為講一下。第一個,它是堅固的,很堅固的。我們學佛修行,這個心啊,不是虛無飄渺的,是很堅固的。你說我盧勝彥,為什麼我的信心這麼堅固呢?你們有些人不堅固的,信心不堅固的,這個早就有的已經走了,就離開啦!他會離開這裡的,他信心不固,因為他得不到,沒有辦法圓滿的靈覺產生出來。像我呢?我有圓滿的靈覺,我有啊,可是你叫我拿出來,像宣仁法師,跟師尊講,「你剛才叫啊,叫我拿出來啊。圓滿的靈覺,現在我叫師尊把圓滿的靈覺拿出來。」哇!我也拿不出來。我是有,但是我也拿不出來。我也可以講,你要拿出來,我隨便拿一個東西出來,「這個就是」。你說,「這不是,這是金剛杵啊」。沒有錯啊,金剛就是堅固啊!它是象徵之一啊,這個就是我圓滿的靈覺啊!它就是這個樣子。我可以隨便拿一個,這個也是我的圓滿靈覺啊;我拔一根鬍子,我說這個也是啊!這個也是我圓滿的靈覺,我的智慧就藏在裡面。他就沒有了,對不對?

  很多東西都可以象徵,也都不可以象徵。但是我是堅固的,因為我這個圓滿的靈覺,跟宇宙的圓滿的靈覺,是合一的。

  你說,虛空中就有很多佛菩薩,那麼我今天跟所有的佛菩薩在一起,我有靈覺,祂們也有靈覺,我的靈就是祂們的靈覺。像今天我在練金剛拳,今天早上,我寫好一篇文章以後,我就練一下拳,我一練金剛拳,我以前也講過,「大威德金剛」啊,是師尊目前的護法,跟宗咯巴祖師一樣。宗咯巴祖師的護法,也是「大威德金剛」。哇!大威德金剛。我每一次練金剛拳一定召請,我召請什麼呢?我現在唸給你們聽。第一個召請「五方佛」,「瑤池金母」,「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我還有供觀音。「觀音」,請「綠度母」,有「紅財神」,另外呢?現在還有一個死亡之神。另外我在邊邊上又召請「白度母」,召請「蓮師」,「蓮華生大士」,跟五位佛母。我還有兩個大護法。再召請「三面金刖獨鈷杵」,再召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然後召請「大威德金剛」,「時輪金剛」,「瑪哈嘎啦」-「大黑天」。再召請「蓮花童子」,再召請「金剛薩埵」,「金剛亥母」,「金剛手菩薩」,「不動明王」。

  今天早上我是通請,但是來了「大威德金剛」。嘿,「大威德金剛」一在虛空中顯現的時候,我就自動結成大威德金剛的手印,然後我整個形象全部變成大威德金剛。那麼發出的power很大很強烈的,一種很強証量的法力。那時候我心這樣子想,也不是我想啊!自動就流露出來了。像這一本經裡面,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我從心裡面,它流出一種力量出來。我說,「我要將我現在大威德金剛所有的法力,去幫助我所有應該幫助現在所想念到的弟子。」那時候有一股法力從我的全身,兩隻手,包括我身體,各個部位,全部流盪出來。那一種法力,就跟颱風一樣,跟漩風一樣,跟颱風一樣。這樣,嘩,這樣子出去的,好像風掃整個大地的。

  當時我的意念,倒不是在西雅圖,也不在遠及東南亞,好像是在加拿大,或者是說加洲,南美洲,到非洲,歐洲。我這種法力,這種颱風的法力,等於席捲整個地球的。那一種觀念,跟一般我們現在人的觀念是不一樣。當初從十個手指頭、手印所流出來,包括全身所流出來這一種法力,可以席捲整個地球的。而今天早上做的,「大威德金剛」祂站在虛空之中,降在我的頂上,甚至進入我的身中,所顯現出來的這種power,是無窮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們講啊,這個是什麼呢?這個是「堅固」。我信心為什麼這麼堅固?我的「圓覺」啊,「圓滿的靈覺」啊,為什麼那麼堅固?因為我是跟佛菩薩在一起的,我們心跟心是相應的,是緊密的,是不可分的。所以演變這個「圓覺」是什麼東西呢?「圓覺」它是不壞的,它不能切割的。你要把「圓覺」分成這邊是「東圓覺」,那邊是「西圓覺」,那邊是「南圓覺」,這邊是「北圓覺」。啊,你「圓覺」只有一半。“ㄉㄡ”(切掉的聲音),菜刀這樣子“ㄉㄡ”切成兩半,這個「圓覺」給你吃,那個「圓覺」我吃,那不是的,不能分割的,不壞的,這個金剛杵是不壞的,代表堅固不壞的。所以我講這個是我的佛性,沒有錯,是堅固也是不壞的,它是不壞的,「圓覺」是不會壞的。有些人說:「唉呀!不行啊!師尊加持我不要退道心。」你哪來的道心嘛!「道心」就已經不壞了,你退什麼道心?你根本就沒有道心,你才會退的。「道心」本身就不壞的,道心就是「圓覺」嘛!它怎麼會壞呢?退什麼道心?這個是用詞錯誤。說「退了初心」可以,你初發心想要學佛。但是你現在已經覺得很懶,覺得不想了,覺得累,覺得不希望,所以你「退了初心」。「初心」,這個初發心,你發心要學佛嘛!所以是「退了初心」,不是「退了道心」。有道心的人,哪裡來的「退」?這個「圓覺」是不壞的。啊!你已經有了「道心」,你還退什麼「道心」。你「佛」不幹了,「佛」不幹要幹凡夫,對不對?我們這個用詞難免有時會有錯誤的。

  這個「圓覺」本身是不壞的,也是不亂的。為什麼不亂呢?因為它堅固!祂是「佛」啊,是「真如」。你知道什麼是不亂嗎?如如不動,當然就是不亂,對不對!如如不動,像佛一樣,祂本身很堅固,那麼祂顯現不壞,是金剛。祂當然是不亂啊,完全是「一」,達到「一」的境界,「一」再進去就是虛空。所以是真如,那麼也是清淨的。這個「清淨」就是講原來我們的本性。你的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的,一點都不受污染的,就是外在的環境啊,給你影響原來的佛性,才不會顯現出來,這個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佛性本身是清淨的。原來它最清淨的是什麼?就閼是「空性」啊!虛空最清淨,一點都不受污染。那佛性就象徵虛空,就像空性一樣。但是今天為什麼我們眾生的相啊,是這樣子的:一下子「貪」啊,一下子「瞋」啊,一下子「痴」啊,本身來講是清淨的。

  那麼我要提到剛才所講的「不空」。為什麼佛性、圓覺不是空呢?你不是講「無我」「空性」嗎?因為「空性」不可說,所以我們今天才講「空」與「不空」。「空性」本來就是佛,但是為了表示這個佛,要用「不空」。我這樣子講,你大概就是可以清楚了。譬如我講,「好!你說佛性是空性,那麼你把空性拿出來。」」拿不出來,沒有辦法。我拿金剛杵:「我給你看啊!這個就是佛。」「這哪裡是佛啊?這只是一個金剛杵。」是用金屬下去電鍍的,然後變成一支金剛杵。你說「這怎麼是佛呢?」我說,「這個是象徵佛。」所以為什麼要講「不空」,「不空」就是一個象徵。今天我坐在這裡,你們說,「嗨,盧勝彥是華光自在佛。哇!好!這個太好了。」你說宣仁法師,這個問盧勝彥:「你這個佛性在哪裡?」我說在這裡,也是對啊,因為我是「華光自在佛」嘛!我本身就是佛啊!對不對?你是不是佛啊!啊,宣仁法師,你要點頭說:「是,我是宣仁佛。」甚實你宣仁也是佛啊!對不對。這個名字已經很佔便宜了啦!哇!大家都叫你仙人(與宣仁音同),我們都是凡夫。哇!你是,這個好像是說,ㄍㄧㄚˊ ㄨㄣˊ  ㄉㄧㄣˋ(走雲端的意思)(台語)  ㄧㄚˊ ㄇㄢ ㄙㄨㄣ ㄍㄧㄚˊ ㄨㄣˊ ㄉㄧㄣˋ(台語:拿仙杖走雲端之意)的仙人。你知道嗎?你這名字太好了,當初我應該叫「仙人」才對。我不應該叫蓮生法師、蓮生上師,我來叫宣仁(仙人)就好了。其實你這名字是佔便宜啦,大家都叫你宣仁(仙人),你不成仙也不行了。

  什麼叫「不空」。例如:我是一個佛性,如如不動的,坐在這裡,但是我的周圍就叫「不空」。例如:大日如來是佛性,那麼四波羅蜜菩薩就是「不空」。「金剛舞菩薩」、「金剛歌菩薩」、「金剛嬉戲菩薩」、「金剛華鬘菩薩」,就是「不空」。其實都是從大日如來分出來的。大日如來的四大菩薩,「金剛歌」、「金剛舞」、「金剛嬉戲」、「金剛華鬘」,四個大菩薩在周圍,就是代表「不空」。我們今天要讚揚佛菩薩,我們用心中讚揚就好,就是「空」。用心來讚揚就好,不用講出來。但今天講出來,就變成「不空」,佛性本來是「空性」。但是要講出來,要用象徵的東西出來,就叫「不空」。像我今天,跟大家講「密教」這個法,當中是有「空」與「不空」的。你要進入真正的「空性」裡面,一定要用「不空」來修。像我們今天修這個「心」啊,一定要有「不空」的身來修的。我們身體「不空」,佛性是「空」,就像極樂世界一樣。極樂世界本來是「空性」的幻化,但是為什麼會有「樂」呢?樂本身是不空的。你說極樂世界有「樂」,樂本性是不空的。你知道快樂是怎麼樣子才會快樂嗎?寂靜的時候是「空樂」,樂本性是不空的。你知道快樂是怎麼樣子才會快樂嗎?寂靜的時候是「空」,動的時候是「不空」。靜是空,動的時候不空。密教裡面,有所謂「空樂雙運」。你禪定進入寂靜的時候,是空性。但是你心中產生的快樂,或者你身體所產生的快樂,就是「不空」。

  那麼「空」跟「不空」要並行,你才可以修証到真正的佛法,才能夠得到「圓覺」,不這樣子做是不行的。所以當你進入真正的「空」的時候,那就是「止」。你回到「不空」的時候,就是「觀」。所以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止觀雙運」。以後講到「圓覺三觀」的時候,會再跟大家提一下。「圓覺經」裡面有三觀,一個就是「止」,一個是「觀」,一個就是「禪那」。這個是「圓覺三觀」。

  今天我盧勝彥是包羅萬法的,當然我有很多的密法還沒有傳出去,包括了這個內法。我講過了,你拿摩天大樓來跟我換這個法,我都不傳給你。因為你得到這個法的話,你就得到佛性,你懂的宇宙之間種種的真相。這種智慧啊,不是用物質的東西可以來取代的。世界上一切物質的東西,你拿地球來跟我換,我都不肯,不要說你拿摩天大樓。你捧著一個地球,說:「師尊這個地球給你,那麼我求一個法,求一個密教的秘密大法。」我不肯,你地球就跟一個皮球一樣嘛!這個皮球我一踢就踢到很遠去了,就踢到天邊海角去了,我要你這個地球幹什麼!這髒死了。現在地球都受污染,對不對,很多廁所,我上過摩天大樓小過便啊,最高的地方流下來。我說,嗨,到這裡來,一定要做一個紀念,最好的方法就是上最高,最頂的那一樓小一個便,那是我留下來的紀念品。那個東西沒有用的,法才是有用的。

  你得到我的密法,你就能夠得到永遠的至樂。你知道什麼是至樂嗎?最高的快樂啊!沒有人有的啊!你不會把你的智慧都漏掉的,你擁有的智慧是超勝的,是宇宙當中的至寶跟至樂的;是妙寶,是最微妙的、最快樂的一種寶貝,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得不到的。這是「真如」啊!你得到以後呢?等於世界上的快樂都在你身上了。不要講世俗的快樂,世間的快樂;天上的快樂,宇宙間的大樂都在你身上。所以釋迦牟尼佛又叫「勝樂金剛」,又叫「上樂金剛」,祂就是「大樂金剛」,釋迦牟尼佛又叫「勝樂金剛」,又叫「上樂金剛」,祂就是「大樂金剛」,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金剛號「大樂」、「上樂」、「勝樂」都是「大樂金剛「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金剛號「大樂」、「上樂」、「勝樂」都是講「樂」的。這一種快樂,世人是得不到的,能夠得到這種快樂的密法,你拿地球來跟我換,我都不肯給你。所以很多很傻的,「唉呀!真佛密法沒什麼。我們走啦!」你走呀!ㄌㄧㄠˋ ㄎㄧㄚˋ(台語:輸掉了之意)。走啊!你ㄌㄧㄠˋ ㄎㄧㄚˋ(台些),你憨憨(傻瓜之意)(台語)哦!對不對。老實講,得到這個法,比得到摩天大樓,得到地球都好。你修成了,智慧無上,你財富無上,我不是講世間上的財富。你大樂無上,你根本得到宇宙之間最快樂的事情。你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永遠不壞,永遠堅固,很清淨。這麼好的棟西你們不要!「圓皖」啊!這麼好的東西你們不要!你要當神仙啊!這個就是「圓覺」,就是神仙啊,就是仙人啊!對不對!仙人大家都想要。你仙人可以,你說我拿地球來跟你換我仙人呢,我可以變出一百個地球,讓你玩,變出一千個地球,一萬個地球給你玩。你拿一個臭地球來給我幹什麼!所以你真正得到的佛法圓覺的妙法以後,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值得你去珍貴的,物質的東西通通都是垃圾。你得到這種境界啊,無上法王,就是佛陀。

  好啦!我講這個「圓覺」這樣子註釋的話,大概就可以清楚明白,那麼確實是非常珍貴的,確實是「無上上」,「無上的無上」。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

  我們今天再來講「圓覺經」。『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這裡註釋的是:「隨緣流出種種境界,種種名相,比如沒有是非善惡,沒有煩惱的『清淨』」。

  「清淨」這兩個字,必須要跟大家做個註解。這兩個字啊,看起來是很平常的兩個字。在密教裡面,談到「清淨」,它有三方面的。我們曉得我們修「三密合一」:就是「身清淨,口清淨,意念清淨。」這個就叫做「三密」。

  如來的「三密」跟我們眾生的「三密」是一樣的,都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三密合一」的話,你就可以即身而成就如來的法身。

  密教是利用「身口意清淨」的一種修持的儀軌,慢慢的推進,使自己達到真正清淨的時候啊,就可以即身變化成如來。所以也有人這樣子講:「這大日如來的三密,就是身口意清淨。那麼我們眾生,假如能夠修行,達到真正的身口意清淨呢,跟大日如來的法身就相應了。」這就是三密的清淨相應。這個是在密教裡面的三種清淨,就是「清淨的名相」啊。

  要知道這個「梵天」,我們梵文這個梵字啊,可以講整個諸天都叫做「梵天」。「梵」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清淨」的意思。這裡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屬於物質方面的清淨,一種是屬於心靈方面的清淨。心靈方面的清淨,一般來講,就是說,你已經是沒有辦法表示的,但是,你假如已經是少煩少惱,表示你已經很接近於清淨。你假如根本沒有煩惱,那也就是心清淨了。那你可以講,你就是一個很清淨的人。

  那麼物質方面的清淨,我們經常用諸天來表示。這種表示的方法,在佛教裡面,或者在所有宗教師裡面,法師裡面,是很少談到的。大家知道,上次我講過的,我到香港去見師父,師父本來是對我有少少的...這個也很難講,總之去的話,他會對我講幾句重一點的話。也不是我做什麼事啦!我根本沒有做什麼事,但是這個師父呢,就是我要去拜訪他。前一天晚上,他就作了一個夢,他就夢見我帶他到天上去,到諸天,到這個梵淨天、淨梵天、淨居天去看天界,到這個天上界去走。那去的話呢,他就看到很多天女。那麼他看到天女,他就看了非常的高興,心理就非常的舒暢。那麼看得高興啊,第二天我去拜訪他的時候,他就不會再講重的話,因為我已經帶他去玩。他說,「嗨!很奇怪啦!我從來不做夢的。但是你要來,我就做夢了。而且你還帶我去玩。」其實我是帶他到諸天去看天女,看了他心花怒放,看了高興啦,他就不會罵我,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假如你是去找一個人啊,當然最好的是送禮,送禮他會高興的。那麼再好一點呢?我也不知道了。總之我有我的方法,夠讓師父心裡上很高興的方法。每一次,師父要罵我的時候啊,我就事先在罵我的前一天,就做了這些事情,他就不會罵我了。這個當時在場的很多位法師,都聽到的。他說「奇怪啊,我從來不做夢,但是你要來,我就作夢了。」這也不為什麼,佛菩薩保佑啦,護法保佑。

  這個「清淨」,是「梵」的意思,梵天的「梵」。所有諸天都是非常清淨的,因為你到了無色界,沒什麼可看,天上界裡面的無色界,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的。

  再進去到四聖界,那是更寂靜的世界。佛陀的世界啊,是以寂滅為樂。「寂」就是非常清淨的,非常安靜的。「滅」是一無所有的,那是最高的境界。那麼沒有辦法形容,就用「寂滅」兩個字,又稱為「涅槃」。

  真正有形有像的,還是諸天最清淨。你們到過、去過沒有?去過天上界沒有?到過的舉手。應該你們都沒有去過。那我跟你們講了半天都沒有什麼用,其實天上界真的是非常好。

  我認為有名相的,真正諸天是一個很好很好的境界。有的時候啊,我也是想,回到諸天去算了,回到天上界去算了。但是有時候又想,這個跟眾生之間哪,很難割捨的,很難割捨的這一種感情在裡面。其實在諸天裡面,你看不到什麼污穢的東西。很簡單的,你看不到蟑螂,你看不到老鼠,也沒有跳蚤,也沒有蒼蠅,也沒有蚊子,這些東西你就看不到了。在諸天裡面,沒有這些東西。不像這個彩虹山莊啊,不知道那裡來的流浪的老鼠。曉光法師一連捉了好多隻,給牠放生去了。我們用一個籠子捉牠,這個老鼠很好捉的,西方的老鼠比較好捉,牠們比較笨;東方的老鼠啊,跟西方人一樣的,都是笨的。西方的老鼠牠不管的,你捉了以後,牠還是有貪念的。你放幾個花生,在一個桶子裡面,然後用一個小椅子讓牠能夠看見花生,能夠爬上去的。然後牠爬到這個桶簷,看著裡面有花生,牠就下去吃花生了,然後牠下去就上不來的。下去牠把花生吃完,牠已經就在那裡,爬不起來。那爬不出來後曉光就把牠送到很遠很遠的幾里外的山裡,去給牠放掉。那麼再來一隻就捉一隻,來兩個捉一雙,來三隻就捉三隻,來四隻的話就捉兩雙,來六隻就捉三雙。就是這樣子捉的。還是很多,不知道哪裡來的。

  但是在諸天哪,它那很乾淨的地方啊,你看不到污穢的東西,就是叫做清淨。啊,蚊子啊,蒼蠅,蟑螂啊,老鼠啊,跳蚤啊,臭蟲,通通都沒有了。另外我們地球上有污染,很多這個水質不乾淨,很多不好的這些像毒蛇、老虎、獅子、熊啊,豹啊,這些都沒有的。這些好像很恐怖的動物,都沒有的,也沒有細菌的,在諸天裡面也沒有細菌的。你看到的都是屬於美好的一面,不好的通通都沒有了。另外我們地球上有污染,很多這個水質不乾淨,很多不好的這些像毒蛇、老虎、獅子、熊啊,豹啊,這些都沒有的。這些好像很恐怖的動物,都沒有的,也沒有細菌的,在諸天裡面也沒有細菌的。你看到的都是屬於美好的一面,不好的通通都沒有了。在那裡的天人啊,至少講起來,祂身上都是光明。不像我們,有的高血壓的啦!像蓮嶝他表演喝酒高血壓,他面孔就紅紅的哦!每天都面孔紅紅的,紅紅的不一定好啊!紅紅,真的,每天大家以為他氣色好,其實他是高血壓,很容易中風的。所以喝酒會高血壓,我們還是要禁酒啊!不能老是說,大悲咒水裡面摻酒,這是不可以的。我們這個佛弟子要知道,還是要禁酒的。那麼也有很多人貧血,你看那面孔很蒼白的,很快他就頭暈,四肢無力。這個現象在諸天是沒有的。諸天的天人都是放光的。你知道這個帝釋天,我講這個佛青跟佛奇的根源的地方。帝釋天有一種叫「天帝弓」,什麼叫「天帝弓」呢?其實天帝弓就很像我們這個彩虹,我們彩虹山莊的那一種彩虹。很漂亮的,多種顏色的彩虹。在虛空之中,我們就稱為「天帝弓」。像弓一樣,圓弓啊!那種弓一樣的,橫在整個帝釋天上面,很美很美的,那自然的。

  還有帝網明珠,一顆一顆的明珠啊!光明互相交射,而且變成光明之網的,非常美的。比我們元宵的時候賞燈,還美的不知道幾萬幾億倍。這種美麗的景色,天人身上本身就已經有光明了,不會說面有菜色。像我們這個修行人啊,吃素啊,這個面孔都面有菜色,每一個都很弱的。咳嗽啊,這個眼睛不好啊,視茫茫,髮蒼蒼,齒搖搖,這身體都抖了。這麼虛弱的,沒有。你在天上看到的天人,都是亮麗的,都是放光的。再來呢?我記得有一次啊,在「巴拉」的車庫啊,借住給一個男生,他住在裡面。有一次我們到那車庫裡面,進去一下,就聞到一股,哇!那個味道,我們講起來那個體味啊,身體的味道。哇!很恐怖的。這個體味不好也是很恐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天上的天人啊,沒有那種味道的。他是很香的。那種味道是很微妙的,一種香息。每一次我奉請天人,我不敢說,我自己的體味如何啦,應該講起來,天人聞到我的體味的話,祂也會退避三尺的,祂也要逃的。但事實上我們聞到天人的體味啊,就感覺非常的舒服。祂完全是遍體都香的,祂不流汗的。我們熱的時候,我們會流汗,流出來的汗,那一種味道,當然,男人的就叫「臭汗」,女的呢,就叫「香汗」,是不是?不過我覺得也不一定是這個樣子,反正汗都是不好的就是。

  事實上我們人間的冷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天上界的溫度,是調得剛剛好的。諸天都是一樣的,都是遍體清涼,都是妙香,渾身都是妙香,而且還放光明。你想想看這個天人多好。在我們人間啊,一下子冷,冷得要死。像今天早上冷,冷得要死,還下雪。中午就出太陽,熱,熱得要死。一下子要穿衣服,穿得很多,一下子又要脫衣服。祂們不必的。

  講到衣服,祂們都穿天衣。在那個境界裡面啊,諸天裡面啊,根本就沒有灰塵,祂衣服不必洗的。像我們一個禮拜要洗一次,不是一個禮拜,一個禮拜已經很髒了,兩三天要洗一次衣服,你說是不是啊!你不洗的話,就很髒啊,每天都要洗澡,因為你是土做的嘛!你再怎麼樣洗,再怎麼樣乾淨,你用毛巾、白毛巾拿起來擦一擦、揉一揉看看,還是黑了一大塊。你的毛細孔裡面都是土。在那裡根本就沒有灰塵,諸天沒有灰塵,所以祂的衣服永遠不必洗,天衣永遠放光的,你看那衣服多好。又有光明又有香,又沒有灰塵,又非常的清涼。這個叫清淨的世界啊,什麼東西,眼睛所看到的,沒有不舒服的。

  所以像阿彌陀經所寫的這個境界裡面,在諸天就有了。所有的宮殿用七寶去建造,所有的樹,都是美不勝收的。那些花,都是四季開放哦!那個花根本就是開放的,沒有凋謝的時候。那個花的香啊,微妙的,完完全全都是很漂亮的世界,洞天福地,真的是光明勝境。那個花的香啊,微妙的,完完全全都是很漂亮的世界,洞天福地,真的是光明勝境。那個花都是開滿的,各色各樣的花,它不凋謝的,沒有殘枝敗葉,沒有凋謝的花,花不枯萎的。諸天就有這樣子的清淨。

  另外呢,還有美食。我們回台灣啊,都會到地下街去。台灣百貨公司的地下街,有什麼「美食街」,叫做「美食街」。假如你到了天上界去,美食就到處都有的啦。不用像在台灣的那個地下街啊,那個叫「美食街」啊,那個都是垃圾街啊,不叫做什麼美食街的啦!你知道什麼叫「美食「嗎?在諸天裡面是這樣子的:當你想到什麼,最好吃的東西,那個東西它就出來。你不用去買的,不用去找的,不用去購買的,它馬上就顯現出來,馬上你就可以吃。吃完,它一下子就消失掉了。你不要去洗碟子,不用自來水去洗,不用去洗。反正你想到美好的東西,它就顯現出來。這個世界上,這個我們人間,科學再怎麼發達,還沒有到這個境界。那個老鼠跟蟑螂啊、這些毒蛇啊,蚊子、蒼蠅啊、臭蟲啊,細菌都還打不死的。祂那裡什麼都沒有的。

  另外呢,還有很好很好的音樂可以聽。music。它這個音樂當然不是我們俗間、世間唱的音樂。今天我聽了兩首音樂也覺得不錯,是林玉珍送給我的錄音帶。第一條是「情字這條路」,第二條是「牽阮的手」,就是牽我的手。「牽阮的手」我聽起來很好聽。那天上的音樂啊,比人間的這個音樂,更超過千萬倍。那種清淨的音樂,使你產生不出什麼貪瞋痴的,不會的,完全是非常清淨微妙的那一種天樂。

  你看諸天,我描寫諸天的這個清淨,而且那裡啊,沒有讓你看不順眼的人,都是天人。你在凡間,在娑婆世界,老實講,我們每天都看不順眼。說不定你看我不順眼,你看師尊不順眼。今天師尊我看他不順眼,啊,我看大家呢,我不順眼也算是順眼啦。每個都很順眼,大家都是因為久久都會想到供養師尊嘛!所以我看每一個弟子啊,都是很順眼的(笑),你們看我不順眼沒有關係。不過呢,同門跟同門之間,我們曉得的,大家彼此看,很少「相看兩不厭」的,大部份是「愈看愈討厭」的。同門跟同門之間哪,像我們很小的回信公司,很小的。我們回信公司不過是二十幾個人,那麼二十幾個人當中啊,這個也不要講了,講了也不太好意思。總之啊,就是看的彼此之間,看的很順眼的是有,是有。但是看了不順眼的,看到這個”眼睛去扭到”(台語)(師尊笑),也有。在天上就不一樣囉,因為每一個人哪,都是很微妙的,每個天人都是很微妙的。祂都是把最美的那一面呈現出來。所以你知道,阿難尊者,佛陀帶他上天,去看那些天女,他就不要他老婆了,孫陀利他就不要了。他說,「唉呀!這個老婆回來一看就跟垃圾一樣。」他到了諸天去看天女,這些天女會侍奉他。他到了這娑婆世界,他看他老婆俞看愈醜,跟那個...不用解釋,反正很難看就對了。他就離開他老婆,他寧願出家。所以天上界的天人都是非常微妙的一種美。

  很美妙的音樂,光明妙香,美食,無塵,無穢,最美妙的音樂、天樂,最好的生活環境,七寶所成。有時候也想回到這個天上界去,很想,很想,很想,很想,很想去。但是有時候,又割捨不掉這個,對娑婆世界的這些有情眾生。所以這個行者,有時候生活是在一種「緣」之中,在娑婆世界也是一種「緣」,回到諸天也是一種「緣」。你修証到這個「寂滅」啊,也是一種「緣」。所以我目前可以講就是在流轉。

  那麼諸天的快樂跟凡間的快樂,是不同的。諸天的快樂,雖然不是永恆之樂,但是是長遠之樂。「涅槃」的快樂叫做「永恆之樂」,應該是屬於「涅槃無上」之樂,是涅槃之樂。但是諸天的快樂,是長遠之樂,應該是長遠之樂,人間的快樂是剎那之樂,剎那之樂。人間的快樂是最短的,諸天的快樂是很長的。那麼「空四相,絕三心」,空四相的涅槃之樂,是「無上之樂」的。這種快樂是有分別的。

  這個人間的快樂,是「一時的快樂,就是永恆的悲哀」。怎麼講「一時的快樂是永恆的悲哀」?有時候你為了那一下子的快樂啊,你就要痛苦一輩子。人間之樂是有陷阱的,你一時之間快樂,就變成永恆的悲哀。你們慢慢去想這一句話,我也不講得太清楚,講得太清楚就沒有意思。

  但是天上的樂,是恆久之樂,很長久的,恆長。因為你知道天上一天,人間有可能是百年的。每一個天不同,每一個天啊,層次不一樣。有的天啊,天上一天,人間一百年。有些天上的天,一天,人間一千年。所以假如你在天上快樂一天,你已經在人間快樂一千年了,你等於是人間的一千年嘛!那是長遠的,那是「長遠之樂」,那種快樂又是不同,又不同於娑婆世界的這個凡間。

  所以要大家修行,是有意思的。你可以回到「四聖界」,可以回到「諸天」,那麼你就跟著師尊嘛!跟師尊幹什麼?「度眾生」。跟師尊度眾生,然後你雖然在娑婆世界,心還是在諸天,或者是在聖界,你一樣獲得沒有煩惱的廣大無量的這一種真理。你在娑婆世界上,你仍然是娑婆世界的羅漢,也是娑婆世界的菩薩,甚至於是娑婆世界的佛。這個就是『流出一切清淨。』

  一般的人,他們解釋為「心靈上的,沒有煩惱的,就叫做清淨」。一般解釋「清淨」兩個字,「心靈上沒有什麼煩惱」,那就是代表「清淨」。這是指心靈上的。

  那麼我剛才講的,這是屬於諸天的。這個是很少人講的,很少人能夠清楚明白這個「諸天」的種種狀況,今天也只有我能夠講諸天的種種狀況給大家知道。諸天的種種啊,「流出一切清淨」,應該可以這樣子講。

  這個由「圓覺」裡面啊,「流出十方法界」,那麼一切清淨是屬於流出諸天,因為清淨代表「梵天」,在物質世界講起來就代表「梵天」。人間的清淨是比較少的,但是也有,是比較少的。像我們修成了羅漢,修成了住世的菩薩,修成了住世的佛,祂仍然以清淨的心,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

  今天就解釋這個「清淨」兩個字。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二)

  今天我們再談這個「圓覺經」。那麼今天就講『真如』兩個字。由「圓覺」裡面哪,會『流出一切的清淨、真如』。這本書的註解,我剛才看了一下。他是這樣子寫的:
  「顯現在物質、感受、思想、行為、意識等虛幻現象上,而本來不虛妄不動搖的『真如』」。他的註釋是這樣子的。

  那麼這個註釋對不對呢?自然也是對的,也就是他的註釋是對的,但是應該還有更好的註釋。

  他解釋「顯現在物質感受、思想、行為、意識等虛幻現象上,而本來不虛妄不動搖的真如」,這種註釋是對的,是正確的,但是應該還有更好的解釋,他沒有把重點講出來。「真如」兩個字的意思,第一個「真」字,我們都曉得「真實」,第二個「如」就是「如常」。

  「真實」跟「如常」的就叫做「真如」。「真如」呢,在這個佛教裡面哪,可以講是最圓滿的兩個字。它的這個別名很多的,也就是說,雖然名相不同,但事實上都是講,它就是「真如」。

  例如我們講了這個「空性」,「空性」是什麼呢?「空性」就是「真如」。我們講的「佛性」,「佛性」是什麼呢?那麼佛性也就是「真如」。真實如常的。我們講「如來」,「如來」是什麼呢?如來也就是「真如」。那麼「法界」呢?整個宇宙的法界呢?宇宙的法界也就是「真如」。那麼我們常常講「實相」,什麼是實相呢?實相也是「真如」。那麼講「自性」呢?你的「自性」在哪裡啊,好像這個卡瑪巴祂是自性明白金剛,這個「自性」也就是「真如」。

  「佛性」、「自性」、「法界」、「如來」,全部都是「真如」的別稱,另一種稱呼。那麼這兩個字是最圓滿的。

  我們今天修行,到最終的目的,是要得到什麼呢?就是要得到「真如」兩個字。

  「真如緣起」就是說,從「真如」裡面,產生了「緣」,而產生了種種現象。所以可以這樣子講,「真如」就是所有「緣起」的開始,一種「緣起」的開始。

  在密教裡面,我們常常唸三字明,三字明就是「嗡、啞、吽。」。這個「嗡」字啊,就是宇宙意識,就是「法性」,就是「如來」。這個「嗡」字啊,也就是「真如」。那麼到了「啞」就是變成「佛」了,到了「吽」就變成眾生了,變成「成就」了。

  所以,「嗡、啞、吽」它有它的意義在裡面。這個「嗡」字就等於是「宇宙」,就是「真如」。那麼化為數字啊,「嗡」呢?這個「真如」是什麼呢,就是一個「○」。那麼佛是什麼呢?從這個真如裡面,所顯現出來的「一」,就是佛。那「吽」呢?就是分出來的種種的一切的物質的現象,或者祂的成就,祂的成果,就是變成「吽」了。這三字明的意義,就是這樣子的。

  我們曉得,像我們要解釋「真如」兩個字,就是「真實如常」,這個是最清楚的啦。真實如常,也可以講是不變的,是包融的,是廣大的,用一個圓圈,用一個圓來代表。

  那麼將來我們修行,都是要從這個「吽」字回到「啞」字,又由這個「啞」字回到「嗡」字,就回到了這宇宙的本源了。那我們來度眾生,就從「嗡」字變成「啞」字,又由「啞」字變成「吽」字,就變成有形有相的眾生。

  他這邊的解釋,本來的註解,「不虛妄,不動搖的。」不是「虛妄」的,是「真實」的,也就是真實的,不「動搖」的,也就是「如常」的。當然它這個範圍啊,「真如」兩個字,包含非常廣的,非常廣闊的,也是無止境的,不可思議的。

  所以在禪宗裡面,談這個「真如佛性」,很多的禪師啊,他隨便舉個東西,他就要來表示這個「佛性」。

  好像師尊那天講的,隨便拔一根鬍子出來,就說,這個就是佛性。那麼這個是不是「真如」呢?其實這個也是「真如」,因為他確實是一根鬍子嘛!確實是一根鬍子。它的來源從哪裡來?也是從大空來嘛!「真如」又有一個稱呼,很重要的,叫「十二空」。「十二空」,十二是一個名稱哪,那麼「空」就代表了整個真理。空性就是「真如」,又叫「十二無為」。「空」當然是「無為」啦。你知道整個宇宙原來的意識裡面,它本來是「不動」的,本來是「真實如常」的,這個「真實如常」裡面就含有「無為」的意思。假如是「無為而為」,就變成「緣起」,就是有它的因緣開始,有它的因緣一開始啊,就變成「真如緣起」。

  所以佛陀講過,「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它是「無為」的。但等到變成「有為」的時候,一切通通「緣起」了,所以才叫「真如緣起」,就變成「無為而為」。所以你要了解這個「真如」,就是說,它是「真實的」,它是「不變的」,它是「如常的」,這個就是「真如」的真正意義在裡面了。那你了解了這個「真如」以後呢,你要如何修行,把自己本身的自性,原來的佛性,如何產生出來,這就是一個要點。

  「真如」又稱為「十二空」,又是「十二無為」,這個「十二空」跟「十二無為」都是「真如」的名相,「十二」是名相。那麼「空」跟「無為」就是「真如」的一種本性。當然我們要談這個「真如」,是要很長久的時間,我們隨便舉個東西,都是「真如」,禪宗也是這樣子講的。好像舉個金剛杵,這就是一個「真如」,那麼舉個桌子,這個桌子也是「真如」。舉了一個人,他用一種東西來象徵,都是講「真如」的。

  最像「真如」的東西,我以前講過了,我們密教裡面大家都是喜歡這個水晶球。那麼水晶球,它有兩個像徵,第一個它就像徵著「真如」。因為「真如」本身來講,那裡看,它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空明」,都是一種「緣」,那最像「真如」了,只有那個東西是最像的。

  我們平時找某樣東西來象徵「真如」,都會有一點像,但也會有一點不像,最像的就是那個水晶球。那麼水晶球又象徵什麼呢?當初我師父,給我一個水晶球,他沒有講什麼。但是以後他問我,「我給你水晶球是什麼意思啊?」我回答:「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要我修行得到自己的『真如本性』。」他就很高興了。因為水晶球,它象徵「真如」的,也象徵你自己的本性。

  「第二個,水晶球又象徵明點。」密教是修明點,我師父是修「明點法」的。那麼你修了「明點法「,這個是很真實的。明點是什麼東西呢?明點在我們人體裡面,就象徵著佛性。那麼佛性這個明點的東西是透明的,是圓的,跟水晶球又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呢,「明點」跟「水晶球」又是符合的。所以水晶球又象徵宇宙的「空性」、「真如」。

  那麼明點也是代表「佛性」,也代表「真如」的。在密教裡面,「明點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屬於內法的修行,將來會把這個明點法,傳授給有緣的弟子。那麼當初的時候,師父要我修「明點法」,他就給我水晶球,告訴我,物質的東西,最像「真如」的就是水晶球。物質的東西最像「明點」的,也是水晶球。

  所以我這個師父,他就是給我水晶球,意思是叫我修「明點法」,他也教我修「明點法」。

  大家聽了我這一番的解釋以後,對於「真如」兩個字,應該有更深的認識,它本來就是「宇宙意識」,也本來就是「空性」、「佛性」、「如來」、「法界」,這個包含了一切了。
   
  嗡嘛呢唄咪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4: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三)

  我們今天再來講「圓覺經」。今天是講-『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現在,我們就來講「菩提」兩個字。

  這兩個字,是最常見的。但是據我所知道的,雖然佛教徒都知道「菩提」兩個字,但是很多人,我一問到:「什麼是『菩提』兩個字?」他又講不出來。現在你們先想一想,什麼是「菩提」兩個字?「菩提」是最常見的哦,佛教徒不知道菩提的話,那不得了。等一下我要問你們,「『菩提』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們先看它,這本書裡面的註釋。它是這樣子寫的:「三世諸佛所證得的無上『菩提』」。這「菩提」兩個字啊,它解釋成「三世諸佛所證得的無上菩提。這種解釋,真叫人生氣,馬上就要翻桌子。這叫人家好笑,也覺得很可憐,也可笑。真的,這本「圓覺經」,假如是我的話,馬上我就燒掉,這個根本就沒有解釋嘛!

  他註釋「菩提」兩個字,他只這樣講:「菩提就是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這個水準,差不多幼稚園,這種註釋是幼稚園的水準。本來我是不想再講這一本書的註釋的,但是,有時候看一看,實在愈看愈氣,將來我這個「圓覺經」講完的時候,這些書通通給我燒掉,省得留在這個世界上丟人現眼。根本沒有解釋嘛!倒不如我們這樣子講:所謂「菩提」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時候,坐在菩提樹下的那個「菩提」,那不是更好?所謂「菩提」就是真佛宗在溫哥華設的「菩提堂」,就叫做「菩提」。所謂「菩提」就是現在師尊掛在這個脖子上的這條唸珠,叫做「星月菩提」。真的,很想講一句這個,慧君法師經常在講的那一句。(笑)

  本來解釋這個佛經,不是有超智慧的人來註釋的話,這種註釋佛經都不能看的。

  「菩提」是什麼?要問你們哪,啊!這個老毛病又來了,反正你們都不答,不是不會答啦!反正你們都是不答的,到最後都還是要我答。

  不是我考你們,是你們考我,我今天講不出「菩提」兩個字,我盧勝彥就給你顛倒寫。你以後就寫「彥勝盧」,不用寫盧勝彥。我這個「盧」就給你踢過來,踢過去。你可以把「盧」櫝著寫,像英文一樣,寫橫的。

  所以很多佛教徒,他本身對於佛經不求甚解。「菩提」兩個字,都可以看得到的,「菩提素食館?」對不對?「星月菩提子」?「菩提堂」?「菩提事業」?「菩提樹」?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弟子,給師尊寄來,他說他是到印度去,佛陀開悟的時候,他坐在菩提樹下,然後那個菩提樹所生出來的葉子,他就寄給我。「菩提樹」?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弟子,給師尊寄來,他說他是到印度去,佛陀開悟的時候,他坐在菩提樹下,然後那個菩提樹所生出來的葉子,他就寄給我。「菩提葉。」我就把那個菩提葉拿起來,放在我的書裡面,很寶貝的當成書箋,這樣子放著。他知道那是菩提葉,那「菩提」兩個字是什麼呢?你知道有一個作家也寫了文章,「星月菩提」對不對?那你知道「菩提」兩個字是什麼嗎?很多佛教徒就是這樣子,大而化之,不求甚解。最普遍的這兩個字,也就是最不容易懂的字。那我現在問大家,「菩提」兩個字,你用一個字來表示就好,好不好?

  「菩提」兩個字,你只要講出一個字來就好了。「菩提」兩個字啊,好啦我講啦!反正你們都不講的啦!

  「菩提」兩個字,做一個字解,就是「覺」。「圓覺經」的這個「覺」字,就是「覺」。也可以這樣子講:「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智慧」。這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就是講「無上智慧」啦!那麼這一種「菩提」就叫「大菩提」,叫「大菩提」也就是說「無上智慧」,也就是「大菩提」。其實這「菩提」兩個字,最深的意義,就是「覺」,覺悟的「覺」。「明白世間,出世間,所有一切事物的本體」就叫做「覺」,也就是菩提。我們不能像他這樣子註釋的:「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不過這一本書燒掉實在是很可惜,印的很好,這個留起來呢,就慢慢的可以這樣子講,講給大家聽。然後你們拿到這本書,你們可以參考它的這一些註釋註解,也是可以的啦。但是事實上,不夠透澈,這一本「圓覺經」它解釋得不夠透澈。

  現在我們談「覺」這個字。就是「菩提」嘛!這個「覺」字啊,佛陀講的,以前我也說過的,有兩個門可以入--一個就是「理入」,一個就是「事入」。什麼是「理入」呢?就是理論上的,屬於心靈上的。今天大家都很明白,都清楚,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一切世間的物質現象,都是「成、住、壞、空」的。這個是「理」。一切世間所有的相,全部都是幻生的,就是空幻而生,因緣而生。「成、住、壞、空」就是會走到「空」的這個境界來。大家都明白,我這個出生,是「因緣而生」,那麼將來我會走到「入滅」,也就是「圓寂」,那就沒有了。那麼你心靈上,你屬於這個一切啊,物質啊,都會壞空的。那麼到時候呢,你只有業障隨身。唯有業隨身,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你的一個「識」,一個「業」。「業」跟「識」,含在一起,就變成一個「染識」。這個「業」呢,就是隨著你的。

  現在我們大家都已經開悟了。所有真佛宗的弟子,所有眾生,學佛者,在「理」上都清楚明白。在「事」上呢,事實上你不一定能夠講得通的。你在實修上面,你不一定能夠知道怎麼樣子去修行,去証果的。

  你知道「果」啊,「佛」、「如來」。知道怎麼來,知道怎麼去,就是如來。這個「理」上你都清楚的,你要怎麼樣子做呢?

  佛教徒要怎麼做呢?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要守五戒,要行十善。

  那麼再來呢,你要做「四諦法」。要學「四諦法」,聲聞乘。你知道「苦集滅道」,那麼你要學「三學」,「三無漏學」---「戒、定、慧」三學。最後你要做菩薩,要行「六度萬行」。

  佛教徒都知道啊,「五戒十善」啊,這個「苦集滅道」啊,「戒定慧」三學。最後你要做菩薩,要行「六度萬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6-2024 08:29 PM , Processed in 0.0649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