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065|回复: 38

朝朝夕夕,禮讚生命---勤行特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9-2007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天,年青的池田先生可能是工作太過勞累了,顯得有點沒精打彩。戶田先生把他喚到佛堂,嚴格地訓示:
「大作,你毫無生命力,怎樣能在鬥爭中取勝!
來,我們一起勤行!」

池田先生憶述:「在御本尊前與師匠一條心的齊聲祈求中,我全身充滿了奮鬥的勇氣和力量。」

究竟「南無妙法蓮華經」有甚麼力量?勤行有甚麼意義?為甚麼大聖人說御本尊就在我們的胸中肉團?

戶田先生給21世紀的答案是:佛就是生命。

南無妙法蓮華經這題目的妙音已傳遍190個國家、地區,同志的唱題聲在地球上24小時響個不停,現在,我們好應該重新審視,唱題勤行對於我們這個世紀的人類來說具有甚麼意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妙法蓮華經:「幸福製造機」使用指南

日蓮大聖人說:「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歡喜中的大歡喜。」(〈御義口傳下〉‧中御二‧257頁)究竟這七個字有甚麼意義,為甚麼有這樣巨大的力量?


大聖人在博覽群經後,於1253年(建長五年)4月28日32歲時首次公開唱唸這句題目。池田先生形容它是大聖人發明的、推動宇宙偉大生命力的「鑰匙」。

■「幸福製造機」的「使用方法」
池田先生在與年青人的對話中簡潔說明了勤行唱題的意義。

人類的祖先,千百年來都無法參透鳥兒怎麼會飛。直到萊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飛機,終於揭破了空氣升力的秘密。自從人類明白了這力量的原理之後,甚麼直昇機、噴射機、火箭、穿梭機都給發明出來,創造了以往無法想像的事。從某個角度而言,大聖人也是個發明家呀!戶田先生說,御本尊就好像「幸福製造機」,池田先生引申這個比喻,形容御本尊就好像讓大宇宙與己身交流能量的裝置。佛法發現了宇宙的「生命法則」,而大聖人則發明「御本尊」去推動宇宙的偉大生命力,而勤行唱題就是這「幸福製造機」的「使用方法」,讓每個人對準佛界的「頻道」,以大宇宙的生命力滋養自己的生命,同時又以自己的佛界齒輪推動大宇宙的佛界齒輪,從而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池田先生強調,這力量不是「御本尊賜予的」,而是「從生命內部引發出來的」。勤行唱題就是將沉睡中的力量引發出來的「寶藏鑰匙」。朝夕唱唸,就是生命的充電

(見「池田SGI會長的希望對話──給二十一世紀的諸君(12):為甚麼要勤行」,SGI中文通訊,4472號)


日蓮大聖人用「魂魄」來形容這「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是大聖人為宇宙法則所取的名字,同時也是佛生命的名字,也是我們眾生生命的名字。三世諸佛都是因為領悟這妙理才能成佛。

即是說,我們的生命就是佛的生命,也是宇宙的生命。大聖人確立這種修行方法,我們只須每天朝夕唱題,就能把自身生命融入宇宙的偉大生命裡,而同時又把生命本有的佛性(生命潛力)呼喚出來,發揮無限妙用。正如大聖人的比喻,籠中鳥叫,就會吸引四周的鳥兒圍攏過來,四周鳥兒一起鳴叫,籠中鳥也想破籠而出。籠中鳥就是被無明束縛的眾生,牠的鳴叫就是眾生所唱的題目。天空群鳥的回應就是被喚起的、所有眾生的佛界力量,而籠中鳥的破出,就是形容己身佛性破除無明的束縛而顯現出來。(〈法華初心成佛抄〉‧中御二‧58-59頁)

其實,這佛性人皆有之,只是不信的人,佛性起不了作用而已。每天的唱唸,就是讚嘆這佛性的作業,於是大宇宙的佛性、御本尊的佛性、己身的佛性互相配合運轉。

池田先生強調:「妙法蓮華經就是指自己本身,如果忘了這一點,唱再多的題目,也會脫離大聖人教導的唱題行之意義。」(〈一生成佛抄講義〉,《黎明聖報》1929號,第6版)如果我們以為御本尊很偉大,只懂得祈求保佑,自己又不出力,自己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到碰上不如意的事就會怪責御本尊。相反,如果能確信我們自身就擁有偉大的境涯,不停地磨練自身生命,就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磨練的方法就是自行(人間革命)和化他行(廣宣流布)。(「御本尊(中)」‧《御書的世界上》‧324-325頁)

日寬上人曾解說,我們只要信受御本尊、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我身就是本尊,就是日蓮大聖人。(〈一生成佛抄講義〉,《黎明聖報》1924號,第7版)


本來看似毫無力量的凡夫,只要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心中的太陽便會赫赫升起,四周黑暗頓變光明,本來的煩惱變成令自己成長的動力和養份。只要這佛性在生命深深紮根,所有煩惱、所有不堪都會向著使自身變革的方向轉動,成就一齣見證生命偉大力量的活劇。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26-9-2007 09: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意義

其實,「南無妙法蓮華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意義,與日蓮佛法的精神互為呼應:

「南無」是梵語的音譯,是「歸命」,即是將生命交托、奉獻的意思。交托給甚麼?就是「法本尊」妙法蓮華經和「人本尊」日蓮大聖人。這歸命是全生命的交托,要以身口(色法)意(心法)全體來決意和立誓。這裡說明,身、口的行動是十分重要的,不論是唱唸這「自行」,還是折伏這「化他行」,沒有行動,就不是真正的歸命。另外,「南無」又包括兩個方向,一是將生命融合於「永恆的真理、佛智」,二是透過這歸命,立即湧現無量的智慧和生命力去應付不斷變幻的現象世界。(「所謂『歸』就是歸於門不變真如之理。所謂『命』就是命於本門隨緣真如之智。」,〈御義口傳上〉‧中御二‧120頁)

另一方面,「南無」是梵語,「妙法蓮華經」是漢語,大聖人稱之為「梵漢合稱」(引文同上),用現代的說話可以叫作「東西合璧」,是一種具有國際色彩的修行方法。

「妙法」,顧名思義是指「奇妙的法則」。「妙」有三個意思:開、具足圓滿、蘇生。「開」是開啟的意思,指妙法有開啟生命佛性的作用。「具足圓滿」就是指妙法本身包含一切真理和現象,而又存在於一切現象之中。「蘇生」就是指妙法足以令一切生命蘇生,自他皆得成長。

深究下去,「妙」和「法」可以引申一系列的概念。妙者,不可思議也。最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就是宇宙根本的、永恆不變的法則,能夠領悟這法則,就可以顯現法性。所以「妙」包含了「永遠法則」、「領悟」、「法性」等意思。而且,死亡是生命的冥伏(而非消失;這「不是有、也不是無」的狀態,佛法叫作「空」),也是不可思議的狀態,所以「妙」也代表了「死亡」和「冥伏」。至於「法」就是「妙」的相對。「法」是指肉眼可見的、變化無常的現象世界,沉迷於這現象世界而莫視永恆真理,就是無明。因此,「法」可解作「一切現象」、「迷惑」、「無明」等。而與「死」相對的,就是「生」,是生命「顯現」的狀態,所以「法」又解作「生」和「顯現」。

這一連串概念的組合並不是甚麼文字遊戲,而是佛領悟的極理──在妙法裡,根本法則和一切現象表面是兩回事,其實只是一體兩面,二而不二。同樣地,迷與悟、無明與法性、生與死、顯與冥,都是二而不二。池田先生用「白血球」打了個比喻。白血球可消滅細菌、修補傷口,是身體的好幫手,但生產過多就會發展成血癌。對白血球來說,這是「悟」與「迷」的兩個側面。其實,所有現象都同時有正面和負面的作用,如果沒有全體觀察,就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樣,生命也有兩個側面,有時迷,有時悟,迷的時候是凡夫,悟的時候是佛。因此,凡夫與佛沒有根本的差別,兩者不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凡夫本來就是佛,佛也就是凡夫,只看我們如何把握。

「蓮華」即是「蓮花」(漢語的「華」字與「花」字相通),可以說是妙法的具體形象。為甚麼用蓮花來象徵妙法呢?

第一,蓮花的花朵和果實是同時長出的,象徵「因果俱時」。修行妙法,不但種下佛因,連佛果也同時在生命中出現。因此,我們是否能夠成佛,在種下佛因(修行)那一刻已經決定,這是保證凡夫在今世就能成佛的法門。相對來說,在《法華經》以前的經教,凡夫要經過歷劫修行才可望成佛,成功的只有小部份的修行高手。於是,渺小的凡夫唯有求助遙遠的佛來打救自己。但大聖人教導,幸與不幸不是由過去世決定的,而是由現在的自己來決定,所以自己的生命要由自己負責,不能怨天尤人。

第二,所謂「不染世間法,如蓮華在水」(《法華經‧從地涌出品》),蓮花是從泥濘中生長出來的,有出於污泥而不染的氣質,象徵我們不論身負多大的宿命、生於多麼惡劣的客觀環境,只要肯努力修行,清淨如蓮花的佛生命也能茁壯成長,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更且,我們不但不抗拒生於泥濘,而且高興能生於泥濘,因為泥土充滿養份。那就像我們樂意生於穢土,所謂「煩惱即菩提」,穢土才是滋養我們佛性的養份。

「經」就是經典的意思,包括佛的一切聲音和教導。天台大師的《法華玄義》說:「聲為佛事(聲音做佛的工作),名之為經。」日蓮大聖人引申說:「把一切眾生言語音聲稱為經。」(〈御義口傳上〉‧中御二‧121頁),將眾生的地位與佛等同起來,做「如來之事」的就是佛。

而且,漢字的「經」本義是「經紗」,有延續的意思,大聖人說:「三世常恆稱之為經。」(〈御義口傳上〉‧中御二‧121頁)透過佛道修行,讓我們覺醒生命的永恆,超越物質世界的無常和生死流轉之苦。

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佛道修行,開創以凡夫之身顯現真理、完成變革自身的途徑,使人發揮實現自他幸福的無上價值。本來無助的凡夫在苦惱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做回自己生命的主宰,為自己的一生負起責任,完成人間革命、宿命轉換的的目標,再透過廣宣流布推而廣之,就能成就全人類的宿命轉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唱題要點

至於唱題的態度,池田先生提過以下要點:

1)祈求講究持續,要抱著「無論如何都要實現」的堅強一念,堅持到最後。
2)唱題是師子吼,要專心致志,節奏如白馬
奔騰,唱後感到身心滿足。
3)要發自肺腑,不矯揉造作。即使有雜念或專為自己的事祈求也不用感到難為情,只要持之以恆,最終必能開拓偉大的境涯,到時一念就能定下來了。
4)目標要具體,虛無的一念,就像無的放矢。
5)以上一切理論,全部弄不懂也沒問題,正如不明白飛行原理的人,乘坐客機也會到達目的地,只是若能知道原理,就沒有疑慮,也沒有困惑了。

戶田先生把南無妙法蓮華經比喻為「如意寶珠」,在需要的時候就會發揮作用。有此寶珠,我們即使走到哪一個境涯的國土都能顯現自身的佛界;而為了大家的幸福,更能以菩薩之姿動員所有十界的力量,在需要的時候顯現需要的境涯泰然處之,這就是佛的大自在生命。

「活著真好!」「生命,真偉大啊!」「人,真偉大啊!」──「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歡喜中的大歡喜」、「除南無妙法蓮華經外,別無遊樂」(〈覆四條金吾書〉‧日御‧1143頁),就是這個意思。

主要參考書目:
1.Daisaku Ikeda, 'Nam-myoho-renge-kyo: The Mystic Law and the Path of Attaining Buddhahood', "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Birth and Death: Buddhism in the Comtemporary World".
2.Pat Allwright, 'The Meaning of Nam-Myoho-renge-kyo', "Basics of Buddhism".
3.日蓮大聖人,〈御義口傳上〉,《日蓮大聖人御書全集》,第二卷。
4.池田大作,《池田國際會長〈一生成佛抄〉講義》1-3回,《黎明聖報》1920,1924,1929號。
5.池田大作,「池田國際會長的希望對話──給二十一世紀的諸君(12):為甚麼要勤行」,SGI中文通訊,4472號。
6.池田大作,「甚麼是勤行、唱題(上)、(下)」,《青春對話》。
7.池田大作,〈御義口傳(中)〉,《御書的世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珠的源流及意義

唸珠是勤行時使用的法具,現在向讀者介紹它的源流及意義。

■釋名
念珠,又叫作數珠、珠數、誦珠、呪珠,是梵文Pasakamala(鉢塞莫)的意譯。禮拜佛法僧三寶、念佛號或經呪時用的法具,掛在手上或搓揉,本用以計數。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瑪瑙、王石等製成。
於西藏、中國、蒙古、日本等國,不論僧俗都以數珠為重要法具,但斯里蘭卡等地則甚少使用。
釋迦說法中,特別對於數珠而說的戒律項目很少,主要在《木木患子經》、《數珠校量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佛珠經》及《勢至經》等出現。

■由來
《木木患子經》,譯者不詳,是在中國東晉時代集錄、收錄於一卷的短篇經書。
內容記載: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時,波瑠璃王因天災疫病、百姓困苦而憂心不已,派使者來見釋迦,請求解除困苦的方法。佛取木木患子一百零八個給國王,並告訴他將木木患子串成數珠,經常帶持,一心唱念佛法僧三寶的名號,同時數木木患子百、千、萬遍,滿二十萬遍,則身心不亂,命終時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安樂行常;百萬遍時可除一百零八結業、斷煩惱得無上果。王大為歡喜,便用木木患子串成一千條數珠,分送給親近諸人,國王自己也經常念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數量及功德

日寬上人在〈當家三衣抄〉中有說:「一百八箇,即表百八煩惱。數珠須臾不離身,故云常自隨身。」「夫數珠者,乃引接下根、牽課修行之具也(導引機根愚鈍的眾生、協助修行正道的法具)。」


數珠數量是以斷除百八煩惱之意的108箇為基本,採用其十倍或半數、再半數等。如1080顆、108顆、54顆、27顆、14顆等,或有36顆、21顆……


至於數珠的原料,有使用菩提子、金剛子、木木患子、蓮子等草木的種子,或黑檀、紫檀等樹木,水精(水晶)、瑪瑙等寶石,珊瑚、珍珠,甚至金、銀、銅、鐵等物料。


■穿法


我們日常使用的念珠兩端分有二串珠穗及三串珠穗。三串那邊代表頭和雙手,扭轉的部份代表肚臍,兩串的那方代表雙腳。據說是仿照人體成型的。(如圖)





我們將有二串珠穗(父珠)的部份掛在左手中指,把念珠扭轉一下,然後把右手中指穿在有三顆珠穗(母珠)的一端,合掌向佛。這時左手掌外有二串珠穗,右手掌外有三串珠穗。


合掌──將左右手掌、手指拼攏在胸前的姿勢,是印度人自古所行的敬禮法之一,禮拜、恭敬佛菩薩所使用的作法。《法華經‧方便品第二》有文句:「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


又,雙手合十含有「境智冥合」的意義,十指合攏表示「十界互具」。


日亨上人編纂的《富士宗學要集》載有五十二代日芳所撰的〈對俗三衣談〉(389頁),內有:父珠表示妙、母珠表示法,雙手合十表示「境智冥合」。父珠有智斷之德,斷諸煩惱;母珠有能生之德,生諸善根。


一百零八個小珠子,表示一百零八個煩惱,我們手持念珠合掌向佛(御本尊),口唱題目,藉由妙法的功德力,將無始以來的一切煩惱、業、苦直接轉變為菩提,因而即身成佛。


四顆較小的珠子代表四大菩薩: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淨行菩薩、安立行菩薩。上行菩薩的本體是日蓮大聖人,永遠救渡全人類是四菩薩的力量。向御本尊勤行、唱題,可以將所有煩惱轉變為幸福的能源。


對於念珠的體用和它所表露的功德,應以念誦者的修持為指標,不是以數珠的物料或個數來衡量。相信大家也聽過,戶田第二代會長被軍部政府拘留於獄中,以牛奶瓶蓋串成念珠唱題,最終悟得「生命就是佛」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物料只是一個法具,最重要的還是人的一念、堅強確信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9-2007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07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受益良多。。。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9-2007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1)
                                       
勤行的意義 

            

             勤行是使我們每天的生活更有規律與節奏的根基,是邁向幸福的泉源。
 我們要如何做勤行呢?
 勤行即是每天早晚面向御本尊,讀誦法華經方便品、壽量品的自我偈,並唱唸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
 日寬上人針對勤行的功德,有教示:「我等信受此本尊,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我身即一念三千之本尊蓮祖聖人。」(意即,只要信奉御本尊,持續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在我們自身的生命中即會顯現一念三千之御本尊,展現出與末法本佛日蓮大聖人相同的智慧與力量)。
                                

                        
◆唱題的力量能通達整個宇宙
                        
            

本佛日蓮大聖人將其體悟宇宙根源妙法「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生命圖顯為御本尊。透過信奉御本尊、讀誦經文及唱唸題目等活動,與御本尊產生共鳴,在自身生命中顯現「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作用,我們生命中所擁有的最高佛界生命就會不斷地湧現。


譬如,透過聆聽音樂、觀賞繪畫等活動引起共鳴,拓展自身心中豐裕世界的情形一般,透過接觸外界的緣,能將自身生命中的感動顯現出來。


同樣的,勤行就是深深以御本尊為緣,開顯自身胸中之佛性生命與作用的修行。



勤行分為「正行」與「助行」
            
勤行可分為「正行」及「助行」,正如御書中所言:「正行唯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御書1439頁),面向御本尊唱唸題目(唱題)是正行,讀誦方便品及壽量品為「助行」,所謂助行就是助顯正行的修行。
            

有關正行與助行的關係,日寬上人曾解釋:「正如加鹽、醋以增米、麵之風味。」(當流行事抄)我們吃飯或是吃麵類(=正行)時,會使用鹽、醋等(=助行)調味料,讓米飯或麵食吃起來更有味道。同樣地,讀誦方便品及壽量品,能增強正行唱題的功德。
            

            
                                

◆勤行分為唱唸題目的「正行」及讀頌方便品、壽量品的「助行」。
            


在為什麼要讀誦方便品與壽量品?



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為何在這些章節中唯獨讀誦方便品與壽量品呢?誠如日蓮大聖人教示:「讀方便品、壽量品,餘品雖未讀,自然亦具其德。」(御書1249頁)法華經「方便品第二」及「壽量品第十六」二品,正是闡述法華經最重要的法理,同時也涵蓋其他品的重要內容。


其中,自我偈是壽量品的重點,也是法華經二十八品的真意、佛法的真髓。大聖人悟得其自身生命中具有自我偈中所闡述永遠之佛的生命,而將其顯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因此,自我偈正是深入說明南無妙法蓮華經,且加以讚揚的經文。


自我偈因為助顯題目的功德,誠如御書云:「少少奉讀自我偈」(御書947頁),大聖人對諸天供養、諫曉或對故人回向時,也曾經常讀誦自我偈、唱唸題目。


「讀誦方便品‧自我偈及唱題」即完整地包含了大聖人佛法的勤行之本義與目的。


因此,創價學會肩負現代世界廣宣流布的使命,訂定「讀誦方便品‧自我偈及唱題」的儀式並加以實踐。





不懂經文的意義去讀誦也沒關係



使是不瞭解經文的意義,做勤行獲得的功德也絕對不會改變。

例如到美國去旅遊,縱使不瞭解英文的意思,但只要能正確發音,對方仍然可以理解。

同樣的,我們可以將「南無妙法蓮華經」的題目與勤行讀誦的經文當作與佛界溝通的語言。因此,重要的是確信、讚嘆御本尊的真心。
                                
                        
◆即使不懂經文的意義,只要認真去讀誦,一樣能獲得功德。
                        
            

而為什麼祈求會實現呢?

誠如御書云:「縱指地而不中,縱有繫虛空者,縱潮無漲退,縱日自西出,法華經行者祈而不遂之事必無之矣!」(御書1421頁)。大聖人明確教示,「指地不 中、有繫虛空者、潮無漲退、日自西出」等,都是自然界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但,縱使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我們的祈求也不可能不實現。


[ 本帖最后由 ktin_268 于 28-9-2007 01: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9-2007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2)

信心強盛祈求就會實現 

 祈求是否能實現,關鍵在於我們是否作為「法華經行者」實踐佛法,以及祈求的信心姿態。
_戶田第二代會長曾以「敲鐘」的譬喻來說明信心的功德。「以牙籤敲大鐘,或拿筷子敲,與用鐘槌撞鐘的聲音完全不同。相同的大鐘,如果用力撞擊就會發出強而有力的聲響,如果只用微弱的力量敲擊的話,發出的聲響自然也小。『御本尊』也是相同的道理,依據我們本身信力、行力的強弱,功德也會不同。」
_佛法說示,「祈願實現、成佛,需要有『四力』(信力、行力、佛力、法力)」。
_「信力」就是信奉御本尊的力量;「行力」是唱念題目,為民眾、社會致力於廣宣流布的行動力。
「佛力」是佛立下拯救眾生的誓言,祈願成就;「法力」是指妙法廣大深遠的利益。換言之,只要秉持強盛的信力、行力,偉大的佛力與法力就一定會顯現出來。
_秉持向御本尊的絕對確信「祈求絕對會實現」,認真地實踐早晚勤行,積極地參與弘揚佛法的「廣宣流布」活動時,自己本身的佛界生命就會湧現,也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成就祈願、展現功德。

為什麼祈求沒有實現?
_有些人會說:「我都有做勤行,祈求卻沒有實現。」但其中很多人是抱著「只要祈求,總會有結果」的想法,而遺忘了努力的重要性。
_雖然是「祈無不驗」的信心,同時也是「佛法即道理」。倘若只有祈求而沒有為了現實生活、工作、或學業上的目標付出努力,以為只要有祈求就夠了的話,是不正確的。在努力的延長線上,祈願才會實現。因此,「祈求」可以說是為了努力完成目標所必須的「引擎」。
_縱使有時結果不是如自己所希望的,日後一定會發現如此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結果,這正是信心的功德。


◆佛法即道理。正確的祈求是要訂定明確的目標,並在現實生活、工作、或學業上付出努力。
「顯益」與「冥益」
_信奉御本尊的功德有兩種,稱為「顯益」與「冥益」。
_「顯益」是指能夠解決眼前面臨的痛苦、煩惱等,在生活上能清楚看到的利益。例如,因為透過信心,正面積極地面對治療而康復等利益。
_與此相對的是「冥益」,譬如小樹苗經過長年的歲月而成長為大樹般,因為持續不斷地實踐信心,而累積了三世永遠的福運。以數年的長時間來看,儼然地有了變革、獲得幸福,並使自身人格成長光輝的利益。
_大聖人教示:「受易持難,而成佛在持。」(御書1182頁)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祈求。只要持續祈求,就會累積祈求的功德,引領自己邁向幸福的軌道。
_唯有「持續不斷」,才能讓生命改革獲得成佛。此生命的改革,即是究極的冥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9-2007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3)

關於祈禱文的內容 

 祈禱文的「祈禱」是指在自己的心中認真地祈念。

 勤行時,不發出聲音而在心中默念的「祈禱文」,會隨著時代而逐漸改變。創價學會作為世界宗教,迎接宣揚佛法的新世紀、新時代到來,於2004年9月制訂了「創價學會『勤行』及『祈禱文』的儀式」。在此,依照《勤行要典 方便品、自我偈》的內容,解說「勤行」的方式及「祈禱文」的內容。

 所謂「祈禱」是指心中的想法,與其侷限於細微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對御本尊的感恩報德、祈求廣宣流布、各種祈念與回向的心。
_首先
 面向御本尊,敲鐘,三唱題目。(兩人以上時,全體一同三唱題目)
 之後,早上勤行時要在頌讀方便品、自我偈之前,先供養諸天。

 供養諸天(只在早上)
 面向御本尊,為增長諸天善神法味而三唱題目。
 (兩人以上,全體一同三唱題目)※亦可遵循往例,面向東方祈禱。
 於心中默念祈禱文「感謝諸天善神守護,恭奉題目,祈祝增長威光力量。」之後,三唱題目。(僅唱導者三唱題目即可)

 之後,誦讀方便品。結束後敲鐘。
 誦讀自我偈。結束之後敲鐘。
 接著唱念題目。
 結束題目時敲鐘,三唱題目。
 (僅唱導者三唱題目即可)

 再來接著進行對御本尊感恩報德、祈求廣宣流布與各種祈念與回向的祈禱。
 一、對御本尊感恩報德
 「至誠感謝一閻浮提之三大祕法大御本尊,矢志回報大恩大德。」
 「至誠感謝末法本佛日蓮大聖人,矢志回報大恩大德。」
 「至誠感謝日興上人,矢志回報大恩大德。」
 「感謝日目上人,矢志回報大恩大德。」
 默念祈禱文後,三唱題目。(僅唱導者)
 日蓮大聖人為了廣宣流布和眾生的一生成佛而圖顯了御本尊。對此表示感恩報德,並誓言貫徹以御本尊為根本的信心。同時,日興上人和日目上人承繼了以御本尊為根本的正確信心與為了廣宣流布不惜身命的信心,並加以宣揚,在此一同表示報恩感謝。

 二、祈求廣宣流布
 「謹祈廣宣流布大願成就,國際創價學會(SGI)萬世興隆。」
 「謹謝牧口常三郎、戶田城聖、池田大作三代會長捨身弘法之廣布大業,矢志回報恩德。」
 默念祈禱文後,三唱題目。(僅唱導者)

 為了符合世界廣宣流布的時代,不論早晚都要明確地祈禱廣宣流布的大願成就,這也是勤行的目的之一。並且,正因為有牧口先生、戶田先生、池田先生三代會長死身弘法的實踐,才能確立今日世界廣宣流布的基礎,所以尊崇三代會長為廣宣流布的指導者,發誓實踐其指導而前進,就是為了實現廣宣流布的誓言。

 之後,進行慣例的各種祈念與回向。
 三、各種祈念與回向
 「謹祈消滅過去、現在之謗法罪障,成就現當二世大願。」(向御本尊作各種具體祈求)
 「謹為某門堂上歷代宗親、去世之會員及親友追善供養。」(回向中敲鐘)
 默念祈禱文後,三唱題目。(僅唱導者)
 然後,「謹祈世界和平與一切眾生幸福。」
 默念祈禱文後,敲鐘,三唱題目。(兩人以上,全體一同三唱題目)

池田先生指導

 能夠持續認真地勤行、唱題,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啊!這全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義務,而是自己的權利。御本尊絕不會強逼你來信仰,發自內心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心。自己努力奮鬥,終將成為自己的收穫。
 總之不必覺得受到束縛。佛法是要讓人們自由,而不是要束縛人。從少到多,重要的是每天做。每天吃飯,會形成體力;讀書也是,日積月累才會成為力量。「每日的生活即人生」,因此,非得「每日的生活即成長」不可,而其推動力就是勤行。
 勤勵於勤行這項修行,就是每天作心的鍛鍊,會清淨自身生命,發動引擎,步上正軌。促進身心的正常運轉,調整規律。(《青春對話》)

   ☆                    ☆                    ☆

 就如「親不捨子,子不離親」般,將自己的心注入御本尊之中,誠心誠意地祈求「請一定要讓我實現」。這樣的祈求一定能給予我們力量。
 「祈求」並沒有特別的方法,唯有「發自肺腑的請求」,才能如願。「心」為切要,由心底敬慕、確信御本尊,徹底喜歡御本尊,以如此的心情向御本尊祈求。
 信心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唱題也要使自己能感到「滿足」,這是極為重要之事。
 唱題,決不是非唱多少小時不可,如此的形式主義。訂定目標是有意義的,但在筋疲力盡、困倦、思維呆滯時、只是茫然地蠕動著嘴唇,還不如早點休息,明日再以充沛的精力唱題,如此會更有價值。不是邊打瞌睡邊祈求,重要的是要專心、認真。唱題後要使自己感到「啊!真暢快」有這種滿足感是最重要的。而如此的日積月累,不知不覺中,會引導你的人生走上最好的方向。(《青春對話》)  

   ☆                    ☆                    ☆

 勤行是為了自己。
 後輩看了自己信仰的姿態,也會跟隨而來,孩子也會模仿學習。題目唱一百遍、兩百遍都可以,無論任何事,首要坐在御本尊面前。重要的是,早晚奉拜御本尊,真心唱題的「心」。如果有那份「心」,福運就不會消失。如果用那份「心」來實踐貫徹信心的話,福運就會愈益增加。即使沒有任何人看到,御本尊全部都會知道。(1996年2月本部幹部會)
 勤行、唱題是使小宇宙的自身配合大宇宙基本旋律的崇高儀式。面向御本尊合掌,勤行、唱題,這唱題聲將通達至一切佛、菩薩、諸天善神。
 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全宇宙的佛、菩薩、諸天善神將圍繞守護這個唱題的人。自己被圍繞在「中間」。
 唱題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一切的佛、菩薩、諸天善神都會站在你這邊。所以具有拯救人類的力量、救度眾生的使命。(1999年紀念7.3本部幹部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9-2007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4)

勤行時間 不規則

Q:因為工作的關係,早晚勤行沒有固定的時間,也無妨嗎?
A:何時作勤行沒有特別規定。基本上是依據個人生活步調進行早晚勤行。
所以,上夜班的人,無論怎樣勤行,都會變成隔天早上或是過中午的時間。因此,上夜班的人可以在中午作完晚上的勤行後,再去上班。縱使勤行的時間不規則,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
配合工作型態與個人狀況,選擇對自己生活有價值的時間作勤行即可。
另外,勤行時,應顧及居家附近的鄰居或周遭的人,避免不顧周圍的狀況與時間,大聲地勤行唱題。
所以,採取有常識、明智的行動才是最為重要。

勤行時 為什麼要合掌

Q:勤行時,為什麼要合掌?
A:所謂「合掌」,是指兩掌相合,放在胸前的姿勢,這是在印度自古以來實行的敬禮法之一。
在佛教儀式中,是用在參拜佛與菩薩時使用,在日蓮大聖人的佛法中也採用此種方式。
誠如《法華經》云:「合掌一心」(法華經並開結12頁)。合掌可說是信奉佛法,真摯姿態的展現。對我們而言,合掌的姿態,即是確信自身胸中湧現佛界的尊貴生命,面向御本尊,真誠唱題展現不二的信心。
總之,面對御本尊的尊敬之心,即展現在「合掌」的姿態中。

不作勤行 只唱題

Q:早上出門匆匆忙忙,下班回家夜已深,實在無法勤行,此時,只有唱題可以嗎?
A:勤行應盡力確實實踐,倘若由於某些因素實在無法進行,只有唱題也沒有關係。
身體不適、或真的無法抽出時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唱題也可以。
不要因沒有作勤行而自我責備,也無須為此煩惱不已。更何況,因為某種因素不得已而沒有作勤行也不會受到懲罰。
重要的是,「每天向御本尊祈求」如此持續挑戰的心,也就是「信心」。
無論何時何地,向前邁進的心與持之以恆的信心,終會累積為自身永遠的福德。

無法消除雜念
Q:祈求時,有時會在腦海中浮現與信心沒有關係的事。要用什麼方式祈求呢?
A:祈求的方法,沒有規定「一定要怎麼做」。身為人湧現「雜念」,是正常之事。
戶田第二代會長也曾說:「唱題時,湧現各種雜念是人之常情。但,真心祈求,自然腦海中就只有御本尊。只要有認真祈念的一念,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煩惱就能解決。」池田SGI會長也曾說:「信心強盛,自然而然就能堅定祈求的一念。」
誠如御書云:「夫云信心,非為別事。……如親之不能棄子,如子之不離其母。」(御書1306頁)
無論如何,只要以原原本本的自己,面對御本尊唱題,才是最重要的。

要如何祈求
Q:有很多事情想達成,但是要如何祈求呢?
A:具體地祈求極為重要,縱使有許多要祈願的事也沒關係。一次同時祈求許多事情,也可以。
譬如想要購買許多物品,只要付足款項即可。同樣的,有很多事情要祈願,就要列出具體祈求目標,唱足題目。
誠如御書云:「遂乎不遂但依信心。」(御書1315頁)能否實現自己的目標全都取決於自己。
因此,讓我們認真祈求,為實現目標去努力吧!

眼睛要看哪裡呢 一定要跪坐嗎
Q:勤行唱題時,要看御本尊的哪裡呢?
A:勤行唱題時,注視御本尊的何處都沒有關係,自然即可。注視御本尊中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文字亦可,或者注視御本尊整體。
只要張開明亮的眼睛,正視御本尊,不必太在意要注視哪裡。另外,對於視障者而言,只要心裡想著御本尊認真祈求即可。
總之,只要秉持認真的信心,祈求全部都會通達御本尊。

一定要跪坐嗎
Q:勤行時,一定要跪坐嗎?
A:跪坐是日本的傳統形式之一,勤行唱題時未必一定要跪坐,也可以坐椅子。對於腳受傷或肢體殘障者,當然無須跪坐。勉強自己跪坐,原本想精神飽滿地勤行唱題,結果變成一種苦行,產生不了價值。
整齊的裝束,懷抱敬仰之心,奉拜御本尊是很重要的,無須拘泥於無意義的形式。
佛法有「隨方毘尼」的觀念。只要不違背佛法的本義,應尊重且遵循各國、地方的風俗習慣與時代之習俗。所以,沒有跪坐習慣的國家或地方,無須堅持採取跪坐的姿勢。

佛法小辭典-隨 方 毘 尼

 「隨方」是指隨其地方、時代風習之意。「毘尼」是梵語vinaya的譯音,戒律之意。表示為宣揚佛法,弘教的方法必須合乎「時」與「地」。

 只要不違背佛法本義,即可依循各國家、地區的風俗、習慣或時代風潮。亦稱隨方隨時毘尼,或只稱隨方隨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9-2007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5)

出差時要如何做勤行

Q:工作常常出差,出差時,要怎麼做勤行呢?
A:若是短期出差,在出差期間如果不能勤行的話,也是沒辦法的事。平常在家裡都非常認真做勤行,出差期間若不方便做勤行,無須太神經質。
 倘若已敬領守護御本尊,可配合周遭的狀況,面向守護御本尊做勤行。長期出差或單身赴任於海外時,可向組織幹部提出申請守護御本尊。

讀誦方便品三次的理由

Q:讀誦方便品,最後時為什麼要讀誦三次?
A:方便品的「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本末究竟等」,是明示出「十如是」。「如是」,簡潔而言是指「真實原本的姿態」。一切事物的真實,其原原本本的姿態、行動等,劃分成十個種類來說明。
 在此說明重複讀誦「十如是」三次的理由,日蓮大聖人教示「讀三遍,功德殊勝。」(御書433頁,讀三遍更增加功德)。針對此事,池田SGI會長述說:「宣言『我們自身即是尊貴的佛』,是為了增加信心的功德。」
 讀誦三次是因為有三種意義。以深奧的法理為背景,有其種種的意義,在此明確地敘述一例,第一為視面向御本尊的自己本身,原本具備佛的智慧。第二為視面向御本尊的自己本身,原原本本展現佛的現實姿態。第三為視面向御本尊的自己本身,原本就是佛悟得的當體。
 如此從這三方面來看,是為了讚誦佛才讀誦「十如是」三次。
 因此,藉此更增御本尊偉大的功德,在自我胸中湧現清澈強而有力的佛生命,開啟幸福美滿的人生。

念珠的意義

Q:念珠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A:念珠是幫助佛道修行的道具之一,用以計算題目的遍數,所以叫做念珠。念珠是為了專心一念唱念一遍又一遍的題目所使用的。
 基本上,將念珠三串珠穗的一側掛在右手中指,兩串珠穗的另一側掛在左手中指,當中扭轉一圈雙手合十。
 三穗念珠代表頭和雙手,扭轉的部分代表肚臍,兩穗念珠代表雙腳,可以說念珠是仿照人的身體。其他的小佛珠有108個,是表示108個煩惱,亦即指造成「煩惱之源」的欲望等。
 比這些佛珠更小的4個佛珠則代表四菩薩。所謂「四菩薩」,是指法華經中地涌菩薩裡四位領導者,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淨行菩薩和安立行菩薩。地涌菩薩弘揚妙法,拯救全人類。
 左右兩個大珠,叫做親珠,兩串珠穗那方的大珠為父珠,三串珠穗那方的大珠為母珠。
 念珠有各式各樣的意義,在此教示重要的一面,念珠是象徵透過面向御本尊做勤行,能將108個煩惱所象徵的全部「煩惱」化為轉換成「幸福」的能量。

一定要使用念珠嗎?
Q:參加勤行會時,忘記帶念珠,此時一定要用念珠嗎?
A:念珠原本是婆羅門教所使用的,傳至後世被佛教採用。當初,僧侶是為了用於計算日子,或者用於計算唱念佛名的次數。
 在佛教歷史中,念珠成為佛道修行固定使用的輔助道具,但是,並不會因為沒有使用念珠,勤行就沒有功德。日蓮大聖人在御書中並沒有特別教示關於念珠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忘記帶佛珠的話,也不必為此煩惱不已。

題目要唱多久呢?
Q:勤行的時候,題目要唱多久才算可以?
A:事實上,並沒有硬性規定唱題「一定非要唱好幾個小時才可以」、「非唱幾百遍才可以」。
 針對唱題,池田SGI會長曾說:「『啊!好舒服』,以自己感到滿足為第一要件。在每天唱題中,自然而然的會引導你往好的方向並開啟人生。」所以努力的唱題,唱到自己感到很滿足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9-2007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要勤行呢?(6)

住院期間的勤行唱題

Q.長期生病住院,想要做勤行。

 在病房內勤行唱題時,應該以不造成其他病患的困擾為考量。
 且遵守醫院規定的就寢時間與起床時間,小聲地勤行唱題即可,或在心中默念亦可。
 如果病房內有個別房間,或是在獲得其他病患與醫院的同意後,也能面向守護御本尊做勤行。長期生病住院的情況,也可向組織幹部提出申請,向各會館借用守護御本尊。

勤行唱題時的穿著

Q.小朋友早上起床時,都喜歡穿著睡衣做勤行。若是提醒他們要換穿整齊衣服後再做勤行,則有擔心他們就不作勤行的顧慮。

 基本上,面向御本尊時,就是與佛面對面,所以只要穿上站在他人面前不會不好意思的裝扮即可。
 每天實踐勤行,是多麼棒的一件事,所以身為父母,應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讚揚,在這當中再教導他們要注意服裝儀容,穿著整齊後再做勤行。

勤行中途才加入勤行

Q.因工作的緣故,無論如何都無法準時趕上勤行會開始的時間,有時甚至勤行到一半才加入。這也算是已經做過勤行了嗎?

  不用擔心,這已經是了不起地做了勤行了。遲到半途才加入,此時,只要配合大家勤行的進行一起唱念即可。不用特意獨自從頭開始小聲唱念。
 在家中,全家人一起勤行時,因家務事繁忙,趕不及與大家一起開始勤行,同樣地只要配合中心者跟著勤行即可。

勤行唱題時一定要備置燭台與香爐嗎?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勤行唱題時,一定要備置香爐、燭台或是擺設樒樹嗎?


誠如御書云:「是以,唱佛名,讀經卷,散花拈香,皆納於我一念之功德善根也,須具此信心也。」(御書404頁)勤行唱題時,真心供奉在佛前的樒樹、線香及燭台等,是作為讚嘆供養佛的方式之一。但是也不會因為沒有使用樒樹、線香及燭台與香爐等,而沒有功德。


在現代社會,由於社會環境的轉變,是否一定要使用燭台與香爐呢?因為在有幼兒的家庭或社區住宅規範等條件限制下,使用燭台與香爐等,有時反而會有造成危險的情形,因此,不一定非使用不可。
另外,有關樒樹,大聖人在御書中,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擺設樒樹。


御書教示:「今、日蓮等類,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是奉寶華於佛也。」(御書774頁)我們每天唱念的題目即是供養最高的「寶華」。


又,〈與阿佛法師書〉教示:「是故,阿佛法師即是寶塔,寶塔亦即是阿佛法師,此外之才學無益也。是以聞、信、戒、定、進、捨、慚之七寶,裝飾成之寶塔也。思為供養多寶如來之寶塔,其實不然,是為供養己身。」(御書1371頁)


大聖人教示,點燈、燒香、擺設樒樹都是作為讚嘆供養佛的一個方法,亦可以說是讚嘆、妝點自身的行為。只要不忘失此基本精神,再考量本身實際情況即可。


現在SGI已擴展至世界190個國家及地區,在樒樹不易生長的國家,可利用其他常綠樹代替使用,只要遵循基本的精神,擺設人造樒樹亦可。重要的是秉持「真心」,使佛壇莊嚴肅靜之「心」。


目前,有許多家庭是使用電燈燭台。也有人因為不喜歡線香的味道而不燒香。也有很多人是使用人造樒樹。這些莊嚴佛前的「形式」會隨著時代與場所而有所變化,重要的是,奉拜御本尊的「真心」。因此要經常整理、保持佛壇的清潔,以清爽的氣息來唱題。


http://www.twsgi.org.tw/doctrine.php?level1_id=8&level2_id=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07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真多。幾乎有著我所有疑問的答案。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07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真多。幾乎有著我所有疑問的答案。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勤行的意義與方法

池田國際會長說,題目是「飯」,勤行是「菜」,單吃飯也有體力,但為了營養均衡,最理想是飯菜都吃(《青春對話》307頁)。那麼,為何要選用〈方便品〉和「自我偈」來配搭南無妙法蓮華經這「頂級香米」呢?

根據文書記錄,日蓮大聖人在世當時曾在勤行中讀誦《法華經》的〈方便品〉和〈壽量品〉。日興上人亦讀誦〈方便品〉、〈壽量品〉。

對於在家弟子的修行,主要是唱誦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但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大聖人也會勸勉門下在勤行中讀誦〈方便品〉和〈壽量品〉。

縱使說是讀誦〈方便品〉和〈壽量品〉,但大聖人在世之時,並未有限定該由哪處開始、哪處為止。
從御書中可以看到,大聖人有時勸勉門下讀誦〈方便品〉及〈壽量品〉的全品,有時則勸勉讀誦〈方便品〉至「十如是」為止,以及〈壽量品〉的「自我偈」等等,可以知道完全是因應對方的需要及時間的不同而作出指導的。

眾所週知,勤行分正行和助行。

「正行」就是唱誦題目。以御本尊為信仰根本,將己心佛界湧現的修行就是唱題,這是為了磨練自己的生命,達成一生成佛的根本修行。而且,也是為實現廣宣流布的根本修行。

相反,讀誦〈方便品〉和〈壽量品〉是「助行」。其意義雖然是來自所破借文、所破所用,但是主要的意義是讚嘆正行的南無妙法蓮華經。那就是藉〈方便品〉、〈壽量品〉這佛的說話來讚嘆成佛之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

確信御本尊,修行、讚嘆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根本法,將生命徹底磨練就是勤行的本來意義,實現個人的一生成佛及廣宣流布則是勤行的目的。

其中的「自我偈」是〈壽量品〉的精華,是《法華經》二十八品的靈魂、佛法的真髓。大聖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感悟到「自我偈」所說的永遠佛的生命,並顯現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基於這個意義,「自我偈」正是最清楚說明、大大地讚嘆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經文。

由於「自我偈」有利於幫助顯現題目的功德,故此,大聖人往往在供養及諫曉諸天,或是回向故人之際,都會說:「自我偈少少」等,即讀誦「自我偈」然後才唱題。可是,正如在〈十八圓滿抄〉中所說:「於正行唯有南無妙法蓮華經。」(日御.1376頁)一樣,不用說,功德的根本就是題目。

因此,讀誦〈方便品〉、「自我偈」及唱題完全具備了大聖人佛法的勤行本義及目的。

故此,在現代擔負起世界廣宣流布的創價學會便決定以「讀誦方便品、壽量品及唱題」來作為正式的勤行來實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座、三座的由來

或許大家都曾聽過,以往學會員有所謂五座、三座的勤行方式。其實,在大聖人、日興上人的時代,並不存在五座、三座的勤行形式。後來,隨著大石寺的伽藍整備,建立本堂、御影堂、天壇、客殿、六壼等建築物,僧侶才形成勤行的方式。在大聖人入滅後四百年的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過去分五個地點輪迴進行的朝早勤行(丑寅勤行)集中在一個地點進行,最終整理為五座、三座的形式。當初是僧侶的修行,後來成為一種儀式。

但對於創價學會來說,自戶田先生的時代開始,勤行已不只是一種儀式,而是基於前面所提及的、為個人的一生成佛及廣宣流布這勤行的本義來掌握和實踐的佛道修行。

自從池田第三代會長就任以來,世界廣宣流布取得了巨大發展,現在世界一九○個國家、地區都有SGI的同志活躍其中。為廣宣流布而認真奮鬥的各國同志,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各國的弘教,有大量聲音要求將五座、三座的勤行形式簡化,於是SGI常任理事會及理事長檢討、決定以讀誦〈方便品〉、「自我偈」及唱題作為勤行的方式,並作為個人早晚修行及聚會上的實踐。

而且,迎接上世界廣宣流布的時代,基於日蓮大聖人的本義進行各人的一生成佛及推進廣宣流布的勤行,是配合時代的勤行方法,所以決定以「讀誦〈方便品〉、〈壽量品〉及唱題」的的勤行實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勤行的肝心是信心、唱題

〈一生成佛抄〉有:「應深深地發起信心,日夜朝暮不鬆懈地加以磨拭。怎樣磨拭呢?唯有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就是磨拭了。」(日御‧384頁),最重要是要有想勤行、想唱題的「信奉之心」,而且畢生「持續」下去。這樣的信心中便已蘊藏著無量的福德。

而且,功德始終在於正行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並非助行。應銘記由於南無妙法蓮華經包括了自行化他,勤勵宣弘南無妙法蓮華經才有真正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07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勤行的方法

有關敲磬的方法,個人勤行沒有嚴格的規定,戶田先生就曾經說過:「想成音樂不是很好嗎?不妨熱熱鬧鬧地敲吧!」勤行不是形式主義,不必過於拘泥。不過,在學會活動等正式場合,為求節拍一致,避免混亂或困擾,就有一套讓導師參考的準則。如下:

首先端坐面向御本尊,敲磬(3次),題目三唱(全員和唱)。

其次,進行早上勤行時,首先為供養諸天而題目三唱(全員和唱),
然後默唸:
感謝諸天善神的守護,恭奉題目,以增長威光力量。
之後題目三唱(導師獨唱,眾人靜默),然後敲磬(7次)。

讀誦方便品,完成後敲磬(3次)。
讀誦自我偈,完成後敲磬(7次)。
唱唸題目,完成後敲磬(5次)。
之後題目三唱(導師獨唱,眾人靜默)。

然後對御本尊、日蓮大聖人、日興上人和日目上人報恩感謝,默唸:
南無一閰浮提三大秘法大御本尊,感恩報德。
南無末法本佛日蓮大聖人,感恩報德。
南無日興上人,感恩報德。
對日目上人,感恩報德。
之後題目三唱(導師獨唱,眾人靜默)。

其次祈求廣宣流布發展及創價學會興隆,並感激三代會長捨身弘法的精神,默唸:
祈念廣宣流布大願成就,國際創價學會萬代興隆。
敬仰牧口常三郎、戶田城聖、池田大作三代會長為永遠導師,對其捨身弘法之大德,感恩報德。
之後題目三唱(導師獨唱,眾人靜默)。

其次祈求自己的人間革命、宿命轉換,默唸:
祈念消滅過去、現在之謗法罪障,成就現當二世大願。
(此時,向御本尊作各種具體祈求)
繼而為先人回向,默唸:
為某門堂上歷代祖先、已故會員及親友追善供養。
默唸先人的名字以作回向,一邊回向一邊敲磬(次數並無硬性規定)。
之後題目三唱(導師獨唱,眾人靜默)。然後默唸:
祈求世界和平及一切眾生幸福。
最後敲磬(3次),再題目三唱(眾人一起和唱)而結束勤行。


ps: 资料来自《新世紀月刊2007年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2-2025 01:41 AM , Processed in 0.14061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