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819|回复: 34

梅花易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2007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弟最近对梅花易数很有兴趣,,,,,不知这里有哪位高手,,,可以提出几个例子,让小的学习学习。。。谢谢。感激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2007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易數概述

《梅花易數》相傳為宋代易學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結合易學中的“象學”進行占卜的書,相傳邵雍運用時每卦必中,屢試不爽。梅花易數依先天八卦數理,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隨時隨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種多樣。

數字吉凶

數字都有其獨特及深奧的含義存在。也就是「數理屬性」與「五行屬性」。而關於「數字吉凶」,是用深奧的「周易梅花易數」來分析,再經過歷史印證的結果而得來的。提醒您,數字吉凶的測算,應用在手機號碼和電話號碼上,都是準確無比!

梅花易數的起因

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在觀賞梅花時,偶然看見麻雀在梅枝上爭吵,以易理推衍後,預言明日夜晚會有女子前來來摘折梅花,被園丁發覺而追逐,女子驚慌跌倒傷到膝蓋;此預測現象果真在隔夜絲毫不差地得到驗證,因此邵康節名聞於當時,大家將這種預測方法取名為「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的用途

「梅花易數」除爻辭解釋外,還有吉凶趨勢圖。「梅花易數」可以產生聲音、方位、時間、動靜、地理、天時、人物、顏色、動植物等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異相,作為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方法。從而可洞悉其先機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效果。

梅花易數的由來

“梅花易數”之由來,相傳為麻衣、陳奇夷等一胍綿延傳下之秘法,後來成為北宋邵康節先生常用的〔心易神數〕。此數經邵先生傳下後,也使易學在占筮領域上,更有其重大的實用價值,也由邵康節後,才改名為梅花易數;其名稱的來源,相傳有一天,邵康節先生進入梅花園賞花時,偶然見兩隻麻雀在枝頭上爭吵,後又見此二雀忽然爭枝墜地,邵先生看到此種現象,即運用其心經易數,認為不動不占,不因事不占,今見二雀無故爭枝墜地,怪哉!因覺有事而占之,隨後向園主說:明日當會有一鄰女來攀折梅花,請必叱責她,恐鄰女驚恐自梅樹跌下有傷足之虞,事後果然應驗。

後之學者因認為此卦例特殊,竟能斷出與卦題不相干之事情來,為別種占法所不及,才將此種斷法命名為“梅花易數”。

邵先生認為此種易數,是為先天之心學,太極者道也,因心即道,道即理,數由心生,故可於心裏默演其數理,而預知吉凶禍福,故又名為心易,所謂人於心上起經綸。但徜若心不能靜,則不能決天下之疑耳,故也被誤解為易學難精,因自然界之一動一靜之間,皆有自然之理與數,只要隨時隨地動心起念,則五行生克之理即已具備,此時時吉凶之數即已定矣,所謂感而遂通之道〔佛曰:一切境緣孰非心生,三界輪回俱由自造〕故善蔔者即可依此初念之動來占算,並預測其吉凶,此法因起卦簡便、靈活、快又准,用途廣功能多,故此術也多為歷代修行者所樂用,並助其參悟天道與人事。

“梅花易數”之運用於占卜方式,已由邵康節先生將古代的龜、蓍、擲錢起卦的繁瑣,又再一次的重大改革,再衍成簡化。、創新、靈活多樣化的方便法門,並可於心裏默演其卦,不限於任何時空隨時隨地均可應用,其法雖只以本卦、互卦、變卦為其主要架構,但仍由機、象、理、數、占並行運用,並可從機象理數占中默參天地的消息,更要從占筮中靜驗萬物盈虛,可探陰陽於動靜之中,審爻象而知事物之幾微,此皆法自然之理,故可戚一念之觸機起卦占卜,或憑自然界的動靜起卦占卜,並可依人之出生八字或姓名起卦運用於算命上,與一般子平八字,紫微鬥數法一樣來論命,可供談論占斷空間也很大,推斷姓名時,也不限簡體字的姓名、諸如英文或日文等姓名,也能推算其流年流月運勢好壞及事故,甚至可依每年的年初就能預測每年的景氣及局勢,不僅可運用於卜卦算命外,也可配合應用於風水、擇日、合婚、命名、購物等日常生活中,應用範圍極廣,不勝枚舉。也為梅花易數之運用於占卜上,又一次重大轉折突破,且其可再發揮的空間還相當多,一般有涉入此學者,都知道此術在占卜上的神准,且比其他占卜方式簡便,靈活、有趣,但千年來尚停留在傳統占卜的用途上,只是在功力深淺不同的區別,卻很少人知道此數也可應用在算命及推算大運、流年、流月等其他方面的功能上,以為與文王神卦的功能一樣,此乃將梅花易數再推至更完善占卜與算命方面的更上一層境界體系,也確定此學有待開發的功能尚很多,也具有實用開發價值,於是可借由卜易論命而解易,由解易而知含藏萬裏的易學,以此知易道之大如是也。及知聖人於觀象系辭時之至艱至隱。

梅花易數古例解之觀梅占

“梅花易數”此名,便是因“觀梅占”此例而得

卦像是:“澤火革”之“澤山鹹”,上互卦為乾,下互卦為巽。

在這個卦例中,起卦者(也是斷卦者)將梅花易數的精髓(卦象與外應)發揮得淋漓盡 致,令人歎為觀止。

原文及譯釋:

原文:觀梅占(年月日時占例):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康節先生偶觀梅,見二雀爭枝墜地。先生曰:“不動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爭枝墜地,怪也。”

因占之:辰年五數,十二月十二數,十七日十七數,共三十四數,除四八三十二,得二,屬兌,為上卦;加申時九數,總得四十三數,五八除四十,零得三數,為離,作下卦。又上下總四十三數,以六除,六七四十二,得一零為動爻。是為澤火革,初爻變鹹,互見乾、巽。

斷之曰:詳此卦,明晚當有女子折花,園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驚墜地,遂傷其股。右兌金為體,離火克之,互中巽木,複三起離火,則克體之卦氣盛。兌為少女,因知女子被傷;而互中巽木,又逢乾金、兌金克之,則巽木被傷。而巽為股,故有傷股之應。幸變為艮土,兌金得生,知女子但被傷,而不至於凶危也。

譯釋: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邵康節先生偶然觀賞梅花,看見兩隻麻雀為搶佔枝頭而墜落在地上。邵康節先生說:“不發生變動不占卦,沒有事情不占卦。現在兩隻麻雀為搶佔枝頭而掉到地上,真是怪事。”因而占之:辰年的數是五,十二月的數是十二,十七日的數是十七,三數相加共三十四。三十四除以八,餘數是二,二屬兌卦。以兌卦作為上卦。加上申時的數九,共有四十三,被八除,得餘數三,三為離卦。以離卦作為下卦。這樣就得到了革卦。

再將上下兩卦的總數(其實是下卦的總數)四十三用六去除,餘數為一,表示初爻動。革卦初爻動變為鹹卦。其中革卦中間的四個爻互卦是乾卦與巽卦。

因此,邵康節先生占斷說:“細推這一卦,明天晚上應當有女孩子來折花,園丁誤以為她在搞破壞,於是追趕她,她受驚而墜落到地上,摔傷了大腿。因為在所占得的革卦中,上卦為體,兌是金,下卦離為火,為用;兌金為離火所克,互卦中巽木又生起離火,火熱很盛,克體的卦氣旺極了。兌為少女,因此推知有女孩子被傷,互卦中的巽木,又遇上乾金、兌金克它。於是知道巽木被折,而巽木在人體表示大腿,因此有女孩子摔傷大腿的應驗。幸虧初爻動離變成艮,兌金得到艮土的資生,可以推知女孩子只是被摔傷,而不至於有兇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07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07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唔留手 的帖子

谢谢你的提醒。。。小的感激不尽。。。
不过对于你的解释,我还是不是很明白。。。
请问你可以拿出具体的例子吗???
以及如何占???先谢谢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7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解釋的啦,那是轉帖來的。
呵呵,我還有很多東西沒學咧,難以交流啊……。
怎麼你沒有《梅花易數》的書嗎?!里面都有教怎麼占的。  
你不妨去大眾書局找《梅花易數十日通》或《梅花易數哇哇哇》《學梅花易數,這本最好用》來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7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是否学会八卦,就可以运用梅花易数来推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9-2007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要學懂整本《易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7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haw_lao 于 3-9-2007 04:07 PM 发表
我想问,是否学会八卦,就可以运用梅花易数来推算???

基本是那樣。
梅花心易,因爲是心易,所以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
有人用時辰,有人用字數筆畫,有人依所見之物,起卦在于一念,所以謂之心易。
有些人只用八卦生克,有些用爻文判斷,有人用卦名思考。有些人三個都來。不過要熟悉易經最好。
買本書去看看就好,自然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9-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卦方法:

物数占

  凡见有可数之物,即以此物起作上卦,以时数配作下卦,即以卦数并时数,总数除以六,取动爻。


声音占

  凡闻声音,数得几数,起作上卦,加时数配作下卦。又以声音,如闻动物鸣叫之声,或闻人敲击之声,皆可作数起卦。


字占

  凡见字数,如停匀,即平分一半为上卦,一半为下卦。如字数不匀,即少一字为上卦,取“天轻清“之义;以多一字为下卦,取“地重浊“之义。


丈尺占

  丈尺之物,以丈数为上卦,尺数为下卦,合丈尺之数取爻(数寸不系)。


尺寸占

  以尺数为上卦,寸数为下卦。合尺,寸之数,加时数取爻。分数不用。


为人占

  凡为人占,其例不一。或听语声起卦,或观其人品,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因其服色、触其外物,或以年、月、日、时,或以书写来意。
  右听其语声音,如或一句,即如其字数分之起卦。如语两句,即用先一句为上卦,后一句为下卦。语多,则但用初听一句,或末后所闻一句,余句不用。
  观其人品者,如老人为乾,少女为兑之类。
  取诸其身者,如头动为乾,足动为震,目动为离之类。
  取诸其物者,如人手中偶有何物,如金玉及圆物之属这乾,土瓦及方物之属为坤之类。
  因其服色者,如其人青衣为震,赤衣为离之类。
  触其外物者,起卦之时,见水为坎卦,见火为离卦之类。


年、月、日、时起卦法

  即以农历之年月日总和除以八求上卦,次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八求下卦,再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六求动爻。
  书写来意者,其人来占,或写来竟,则以其字占之。


自己占

  凡自己欲占,以年、月、日、时,或闻有声音,或观当时有所触之外物,皆可起卦。


占动物

  凡占群物之动不可起卦。如见一物,则就此物为上卦,物来之方位为下卦,合我卦数及方位卦数加时数取爻。以此卦总断其物。如后天占牛鸣鸡叫之类。又凡、牛、马、犬、猪之类,初生,则以初生年、月、日、时占之。又或置买此物,亦可以初置买之时推之。
占静物
  凡占静物,有如江河山石,不可起卦。若至屋宅树木之类,则屋宅初创之时,树木初置之时,皆可起卦。至于器,则置成之时可占,如枕椅之类是矣。余则无故不占。若《观梅》,则见雀争枝坠地而占;《牡丹》,则自有问而占;《茂树》,则枝枯自坠面后占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7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唔留手 的帖子

流行在市面易经,那只是周易.要会梅花易数至少还要懂得宋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7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噢,《易經》還有分周朝和宋朝啊?!
那么說學術出版的通常是周版,而術數出版的通常是宋版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07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唔留手 的帖子

你可明白易,易经,易学的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07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這么多分別?!混亂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9-2007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先感谢大家为我提供这么多资料。。。

易经有那么多版吗???

有什么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7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07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只是"易"的学问[易学]的一部分.周易是周文王和周公旦研究易的心得记录.那是3000多年前对"易"的报告,那是周文王和周公旦个人的报告.它不能包括了易.有很多古代易学研究者的易学报告.汉代的称为汉易,唐代的称为唐易,宋代的称为宋易,清代的称为清易.易学主要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周易曰:乾卦代表老父,为头,为马,为....
里里啦啦...间单一句,你怎样证明乾卦代表老父,代表头? 书上写的!书写,你就相信,书不可以骗你吗?
孔夫子在十翼里说的明明白白,"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如不能理解"易"之义,也就不能近入卦之象.好好读读孔夫子赞"易"的十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07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上的易学知识提供我们这方面的资料。。。若要待运用证实。。。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研究,摸索。。。谢谢非费仙子和晤留手提供的资料。。。小的抹齿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07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非废仙子 于 9-9-2007 08:10 AM 发表
你怎样证明乾卦代表老父,代表头? 书上写的!书写,你就相信,书不可以骗你吗?

這個是有根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7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12341234 的帖子

有意思.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07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梅花易数预测生男生女的秘法

1、天地和而万物育,阴阳和而男女生。凡占产育,必先察其宾主。故主为母,宾为子。  
2、阳卦阳爻生男,阴卦阴爻生女。  
3、阳变阴生女,阴变阳生男。
4、阴阳互换,变卦为主。  
5、阴阳互半,则察来占之人左右之位,以定奇偶也。  
6、胎宫子午男,卯酉女。  
7、乾坤阳月阳爻伏世生男,阴是女。阴月阴爻伏世生女,阳是男。
8、震坎艮是男,巽离兑是女。
9、策数世爻属奇生男,世爻属阴生女。  
10、策数身卦所怀阳卦居内或动是男,所怀阴卦居内或动是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命理运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1-2025 03:22 PM , Processed in 0.1392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