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ghtreelf

佛典故事: 519樓,祝愿诸位同修大德们: 新年快乐,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8-2007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魔說法

《楞嚴經》的第九卷下半一直到第十卷,這一卷半的經文相當長,都是講五十種陰魔。我跟李炳南老師學習《楞嚴經》,他特別教導我們說,魔的伎倆高明,他也會講經說法,也會講如來正法,但是,一百句話裡面,有九十九句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如果你跟他學,你完全不能覺察,就跟他去了。那一句邪法這麼厲害嗎?老師舉個比喻說,在茶杯裡面盛醍醐,醍醐表示純正之法,在這裡面加一點點毒藥,你喝下去就會要命。因此,一句邪法就能把你的法身慧命斷了,魔說法高明,不能不佩服。若沒有真實的智慧,如何能辨別?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6)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8-2007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祀得皈依三寶

人在面臨危險時,會去尋找很多的保護,
如山岳、森林、園苑、樹神和神舍。
但這些都不是安隱的保護,也不是最佳的保護,
如此的保護無法使人脫離諸苦。 (偈 188/ 189)

皈依佛法與僧伽的人,可以透過智慧明白四聖諦:
苦、集、滅和滅苦的八正道。
這才是真正無上安全的皈依和保護。
如此皈依的人,可以脫離諸苦。 (偈 190/ 191/ 192)

  祀得是摩訶憍薩羅王的國師。摩訶憍薩羅王是波斯匿王的父親。摩訶憍薩羅王逝世 後,祀得放棄所有的財產,離開家裡,成為苦行者。他和他的弟子們到靠近鴦迦國,摩 竭陀國與拘留國三國邊境附近的地方住下來,當地附近有一隻兇猛的龍。祀得經常向弟 子和這三國家的人民說:「禮敬森林、山、公園和樹木,如此,你們就可以解除生命中 所有的苦痛。」

  有一天,佛陀透過天眼,觀察到祀得和他的弟子們,而且知道他們證得阿羅漢果的 機緣已經成熟了。佛陀就派遣大目犍連尊者先去向祀得和其弟子說法,佛陀本人隨後也 會前去說法。大目犍連尊者就到祀得居住的地方,他請問他們可否借宿一夜。首先,他 們加以拒絕,後來卻答應了,但指引他去龍住的地方。這隻龍非常敵視大目犍連尊者, 就和尊者展開一場鬥爭。最後,龍終於臣服了,而卷起身子,伸出頭來,像雨傘般護持 大目犍連尊者,表示對尊者的禮敬。第二天一大早,祀得和弟子們前來觀察大目犍連尊 者的命運如何,當他們發現龍已經馴服,溫順地以頭保護大目犍連尊者時,都大感驚訝 ,他們也因此向大目犍連尊者禮敬。

  這時候,佛陀也來了。大目犍連尊者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佛陀頂禮問訊,然後告訴 眾人:「這是我的老師--最尊貴的佛陀,我不過是偉大佛陀的一位謙恭弟子而已。」聽 完大目犍連尊者這麼一說,先前對尊者馴服龍的能力留有深刻印象的人對佛陀的能力更 感訝異。

  佛陀告誡他:「祀得,人民受到危險的威脅時,會前往山上、森林、花園、公園和 樹木去尋求庇護,但這些地方無法保護人們。只有依止佛陀,法和僧伽的人才能從世間 苦解脫出來。」

  佛陀說法完畢後,祀得和他的弟子們證得阿羅漢果,他們也都加入僧伽為比丘。當 天從鴦迦國,摩竭陀國和拘留國前來禮敬祀得的弟子看見祀得和他弟子們都身穿比丘的 袈裟時,感到困惑,而在心中想著:「究竟誰的法力較強?我們的老師祀得或喬達摩呢 ?一定是我們的老師法力較強,因為是喬達摩前來這裡找他!」佛陀知道他們心中的念 頭,祀得也認為他應該去除他們心中的猜測,所以,他就向佛陀頂禮問訊,然後說:「 世尊!你是我的導師,我不過是你的一位弟子而已。」經過他這麼表白,這些人都明白 佛陀的超凡卓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07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池州南泉院普願禪師,鄭州新鄭人,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剃度受業,後在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處得悟妙法,乃明心地,韜光隱晦,不露才華和道行,看起來像啞巴一樣。

  唐德宗貞元十年,掛單(住)在池陽縣南泉山。穿蓑衣,戴草笠去牧牛,混跡在樵夫和牧童之間,開山種田,三十年沒下南泉山。

  唐文宗太和年間,池陽太守和宣撫使陸公、護軍彭城劉公敦請下山開演聖教,廣接後人,一時道風遠播,時人尊稱南泉古佛。

  讚說:「慧遠祖師四十年足跡不出廬山,王老師(南泉普願禪師俗姓王,常自稱王老師於機鋒轉語中)三十年不下南泉山,這是古人的高風亮節。但這都是在心地明了後的事,不適合初學的人。出家人若生死大事尚未明了,心未開悟,正應該不怕路遠,遍尋善知識,以求開示接引,哪有時間傻傻地坐著,固步自封,自己阻斷上進的機會呢?唐朝趙州東院從諗禪師到了八十歲還在外行腳參方,唐朝福州雪峰山廣福院義存禪師也是三次上舒州投子山參拜大同禪師,九次上筠州洞山參謁良价禪師求法。斗膽寫這些,作為那些愚癡地隱居的出家人的忠告。」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07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天不吃飯

早年,弘一大師在閩南佛學院擔任老師,學生有不守規矩、不聽教誨的,大師決不會說一句責備的話。他怎麼做?那一天不吃飯。學生知道大師今天不吃飯,一定有人犯過失,每一個人都反省、懺悔、改過。你一天不改,他一天不吃飯;兩天不改,他兩天不吃飯,讓你自己反省,改過自新。你能夠改過,他就笑面迎人。這樣的風範教學,學生服了。他是真正的好老師,在沒有出家之前,在學校裡當老師,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可惜大師後繼無人,為什麼?眾生煩惱習氣太重,社會污染嚴重,《彌陀經》講「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人的善根、福德微薄,哪有不受染濁的道理!所以,天天親近聖賢都不能得度。我們想到這些地方,多麼可怕!

(節錄自「吃虧是福」21-124)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07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忍辱

以前,我在南京念書時,很會欺負同學,看不順眼的,有時大眾廣庭之下我就侮辱他。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學校裡舉辦畫圖比賽,我畫了一張畫,得到第三名。那次是校園寫生,我畫的就是我最討厭的同學,他在那裡畫畫,我就畫他。

有些同學說:「你畫得不錯,得第三名。」

我說:「我畫的跟你們不一樣,你們畫的是靜物,我畫的是動物。」

你看,我是多麼欺負人,我那個同學很有涵養,很了不起,不管我對他如何,他一句話不說,很有定功。可是在背後,他讚歎我,所以同學告訴我:「他對你很讚歎、很佩服。」我聽了難過,不好意思。我還算不錯,一個學期之後,我跟他道歉,以後我們成為好朋友了,他的名字是白振寰。

所以,人總是會被感化的,我的忍辱波羅蜜是從他那裡學來的。以後我也學他,遇到人家罵我絕不回口,人家打我絕不還手,所以,學佛之後,我覺得我那個同學是菩薩度了我。

(節錄自《無量壽經》02-34-063)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07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處雲行的苦行者

天空中無道跡,只有佛陀的教法才能證得涅槃,
世間人執著諸邪見,如來則不。 (偈 254)

天空中無道跡,只有佛陀的教法才能證得涅槃,
五蘊無常,諸佛堅定,不隨境轉。 (偈 255)

  四處雲行的苦行者須跋陀羅在拘尸那羅時,聽說佛陀當天晚上就要般涅槃了。他曾 經向不同宗教的負責人請教三個困擾他很久的問題,但是他們的答案都無法令他滿意。 雖然尚未請教過佛陀,但他覺得只有佛陀才能回答他的問題,於是急忙前去面見佛陀, 阿難尊者卻希望他不要去打擾佛陀,但佛陀聽見兩人的對話後,同意接見他,須跋陀羅 就向佛陀請教三個問題:

  1. 天空是否有軌跡?
  2. 佛陀教法外可否找到聖者 ?
  3. 有沒有不是無常的緣起法?

  佛陀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8-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皆緣起
  唐神鼎諲禪師,豫州人,與汾陽齊名,年尚未壯,隱於南嶽二十年,乃領住持。又二十年方開堂說法,然皆緣起於他,實非己意。
  唐朝潭州神鼎山洪諲禪師,豫州人,和汾陽太子院善昭禪師齊名。得道時年紀尚輕,還不到三十歲 (禮記曲禮:「三十曰壯」),隱居在南嶽衡山二十年後才當住持,又再二十年後才開堂說法。這都是因為時機因緣還不到,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或是要隱居這許多年才會當住持或說法。(高僧大德悟道後大都具神通慧眼,曉得眾生的根器、時機和因緣,譬如夜月行空,任運而去。)

◎歷年閉戶
  宋雲蓋智禪師,元祐六年,退居西堂,閉戶閒居者三十年。
  宋朝潭州雲蓋山守智禪師,宋哲宗元祐六年,辭卸住持,退居西堂,閉門獨居三十年。

◎久處深山
  明無聞聰禪師,大悟之後,獨入光州山中六年,陸安州深山六年;復至光州,又經三年。如是山中獨行獨坐,共十七年,後乃出世。
  贊曰:「獨行獨坐於大悟之後,亦遁跡南泉意也。彼初心未悟,而乃厭叢林,畏大眾,離知識,索居孤陋,不亦謬乎?」
  明朝隨州龍泉無聞絕學正聰禪師,大徹大悟之後,獨自入光州山中隱修六年,到陸安州深山中六年,之後又入光州山中三年,這樣在深山中獨行獨居,前後總共十七年,然後才出世宏法。

  讚道:「大徹大悟後獨行獨坐,和普願禪師悟後隱居南泉山意思是一樣的。但那些初學心性尚未開悟,就討厭叢林,不愛住僧眾中,離開善知識,獨自隱居,孤陋寡聞,不是錯誤了嗎?」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2: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07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謙敬

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事業愈大、地位愈高,愈謙虛、愈和敬,得到別人尊敬、仰慕,一件小事就能令人一生感恩不忘。譬如我年輕做公務人員時,在辦公室裡看報紙、看書,坐在靠背椅上,把椅子前面兩條腿翹起來。長官從背後拍拍我的肩膀,並沒有責備我,反而柔言愛語的說:「你這種坐法容易跌倒、受傷。」這一次教訓令我終身不忘,從此毛病就改過來了。他若是教訓我一頓,他走了,我還是照樣做,不是內心悅服。因此,做長官的如何對待部屬,能得到部屬衷心擁戴,認真負責替自己做事,都在一個「謙敬」。只要我們留意細心,時時刻刻都是我們的學處。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8-2007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歡迎流通

  法輪代表佛法的弘傳。輪是個動相,輪要是不動就不起作用了。法要流通,要展佈到十方,流傳到三世。每一部經典都有「流通分」,這是佛囑咐你得到佛法之後,有責任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

  近代有一個不好的現象,著作都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意思就是不准流通,這完全違背了佛的教誨。佛法是要流通的,勸勉大眾流通,哪有「版權所有」!

  現在印的《大藏經》,後面還有「版權所有」,這是盜釋迦牟尼佛的版權,這是大盜!古來祖師大德的著作,並沒有將版權給他,他加上「版權所有」,就是偷盜。偷盜佛法的罪過,要墮阿鼻地獄,這是一定要曉得的。

  關於佛法的書,乃至於善書,能夠利益社會大眾的,都要歡迎傳播,決定不可要版權。你拿版權能得多少利益,而且這對眾生的法身慧命造成了重大的障礙,這個過失太大了,這是愚痴到了極處。我們學佛要開智慧,要破迷惑。所以,看到人傳播經典、善書,應當生欢喜心,出錢出力去幫助,這才是「隨喜功德,請轉法輪」。

(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4-8-03)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7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經不可燒化

大乘經典是佛教教育裡最重要的法寶,是眾生的真正善知識。「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現代科學技術發達,製作新的經論容易,但一定要印刷得很精美,令人看後生歡喜、生恭敬讚歎之心,故經書不能隨便印。隨便印製,人家看到不歡喜,就是我們的過失,所以經本一定要盡量印得很精美。

  「若遇故者,或毀壞者」。舊書的價值高,因為它傳得很久遠,有歷史的價值。又經歷許多高僧大德讀過,所謂磁場不一樣,有紀念的意義和保存的價值,有很強的攝受力。舊的塔寺規模比較大,不是一般人能獨立修復的。故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如果有力量一個人發心很好,功德非常殊勝。若自己沒有力量,應勸導大家共同發心,皆是無量功德。至於經典修補後,一定要有妥善的地方保存。古舊的經典修補好後可將其翻印,複印本可廣為流通,原本加以妥善的收藏。或將原版輸入電腦,在電腦上看到原來的版面、字體,更有藝術價值。或另外重新排版放在網路上流通,都是很好的流通方法。

  佛法著重在流通,流通的功德無比殊勝。現今看到許多地方印經,後面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若是佛家四眾弟子,或者是道場,版權頁上印上這幾個字,一生修行再好,功德做得再多,還不免要墮落。因為障礙佛法的流通比什麼罪都重,做再多的好事也抵不過此罪,多少人的法身慧命都被這幾個字斷掉,故此利害得失,我們要清楚明白。凡能利益社會大眾的,就要布施流通。

  科註云:「若遇毀損破壞者,即當修治補完,經營料理。」此是講大乘經論。「昔賢云,或開閉箱篋,蟲蠹朽爛,或挽脫漏訛,紙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傳,未免得罪法寶,有違佛制。」書籍放久了會生蛀蟲,故藏書責任很大,要常去翻書,以免生蛀蟲。經藏是我們的真善知識,佛陀不在世,修行證果所依靠的就是經藏。

  「若不能修治,不可燒化」。有很多人不懂,佛經破了就燒掉,此是有罪過的。自己不能補,就要找人發心修補。如《五百問》云:「戒律不用,流落可燒不?」這是講戒經,沒有人看,無有用處,破舊了,可不可以燒掉?「答:不得。不知有罪,燒,捨墮。」此是不知有罪,燒了,是捨墮。「若知燒有罪,故燒,犯決斷。與方便破僧同。」破僧是破和合僧,罪過很重。「亦如燒父母」,造的罪業很重。如今四眾同修當中,造此罪的有多少人?隨意毀棄經藏,造極重的罪業。當然有許多人不知道會有如此重的罪。此處講得很清楚,不知而造,其罪輕;知道而造作,罪極重。燒父母、破和合僧,是五逆罪,墮阿鼻地獄。不知而犯的,雖沒有這麼重的罪,果報還是在三途。若犯此罪要真正懺悔,懺除罪業,發心修善,發心修補塔寺,修補流通大乘經教,才是真正的懺悔。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地藏經講記》14-12)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07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與鬼往來

我有一位同參道友明演法師,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他喜歡神通、感應,跟屈上師學密,修學非常認真。不到一年,他告訴我,他每天跟鬼往來。這是真的,他是一位非常誠實的人,決定沒有妄語。他說每天黃昏的時候,鬼就在街頭出現,因為黃昏是鬼的早晨,所以出來的不多。何時最多?晚上十點以後到凌晨兩點之間,非常熱鬧,都出來了;到天快亮的時候,逐漸就沒有了。他常常跟他們往來,並做了朋友。

以後我將這件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報告,李老師搖頭說:「這不是好事情。」因為他的氣色很不好,臉是灰黑色的,常常跟鬼往來都帶有陰氣。身體胖胖的,那是虛胖。他還找到在鬼道裡前世的朋友及家親眷屬,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死了以後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的。

六道輪迴中,為何大家都說人死了變鬼,這也不無道理。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試問你有沒有貪心?貪心斷了,鬼道就斷了,你決定不會墮餓鬼道。佛講貪瞋痴是三毒煩惱,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在經教裡,佛把這些事情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目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痴,這樣就不會墮三惡道。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099)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8-2007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廣結善緣

無論出家在家,德行學問有成就時,一樣能教化眾生。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是在家人,我親近他的時候,李老師在台中弘法已經十年,台中蓮社也建立了。我到台中參加慈光圖書館的籌備工作,一個月後,圖書館開幕。李老師後來又辦了兩家托兒所、孤兒院,還辦醫院。台中蓮社的蓮友有姓名、地址的,有二十幾萬人。老師講經教學十年,有這麼多的聽眾。

所以,在家居士在一個地方有如此的成就,凡事就更要小心謹慎。當時遇到一樁事情,有人供養花生給李老師,李老師吃得很高興,也分給大家吃。後來就傳說李老師喜歡吃花生,以後供養的花生就吃不完了。李老師有真實智慧,把別人供養他的東西,分給學生,分給聽眾。因為吃的東西不能留,留久就壞了,東西是愈新鮮愈好吃。他決定沒有貪心,別人供養他,他供養大眾,廣結善緣,緣愈結愈廣,自己結了善緣,也代供養他的人結了善緣,這都是事實。所以,千萬不能有嗜好,一切都好,一切隨緣,不能說我喜歡這個、喜歡那個。你只要一有喜好,人家為投其所好,供養的東西就來了,麻煩也隨著來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68)

佛陀講經說法,常以因緣故事來旁敲側擊,啟迪大眾,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因此,我們也彙整淨空法師於各次講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緣故事,供養大眾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8-2007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執掃帚的比丘

人若不放逸,則自淨其意,
並照耀世間,一如明月無雲翳。 (偈 172)

   沙姆迦尼尊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打掃,住在同一精舍的離瓦塔尊者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禪修。沙姆迦尼尊者認為離瓦塔尊者只是在浪費時光。

  有一天,沙姆迦尼尊者告訴離瓦塔尊者:
  「你很懶惰,只知依靠信徒出於虔誠和慷慨所供養的食物。難道你不覺得有時候也該打掃地板、房屋或其它地方嗎?」

  離瓦塔尊者回答他:「朋友!比丘不應該所有的時間都在打掃。應該在清晨時打掃,然後外出化緣,進食之後,觀身,察覺生命的真相,或者,背誦經文直到晚上,這時候,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再打掃一次。」沙姆迦尼尊者嚴格遵照離瓦塔尊者的話去做,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其他比丘發現沙姆加尼尊者不再把大部分時間在打掃,就問他原因。
  他說:「當我正念尚未具足時,我經常打掃,但現在我已經正念現前了。」

  其他比丘對他的話存有懷疑,就去請教佛陀:「世尊!沙姆迦尼尊者宣稱他是阿羅漢了。」佛陀告訴他們,沙姆迦尼尊者真的已經是阿羅漢果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07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滅度後,佛的弟子將佛所說的法記錄下來,即是經典。吾人欲看經典,須先要把心定下來,然後再恭恭敬敬的讀,方能得到實益。

法語(初續編)
(劉承符居士輯)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07: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07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楼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07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請不赴

  宋汾陽無德禪師,見七十員善知識,前後八請,皆不出世。燕居襄陽白馬寺,并、汾道俗千餘人堅請不已,乃順人望。既至,宗風大振。跡不越閫,自為不出院歌以見志云。
  贊曰:「歷觀諸大老得法之後,率多韜光鏟彩,時至乃彰;而此老八請不赴,其秘重尤甚。厥後宗風大振,非源深流長歟?今少年負一能,皇皇乎出世之恐後也,亦錯矣!縱然生摘得,終是不馨香。衲子,宜時以自警。」


  宋朝汾陽太子院無德(善昭)禪師,曾參學七十個善知識,前後共八次受人迎請出山說法,大師都沒答應。後來閒居在襄陽白馬寺,并州、汾州一帶的在家出家人一千多人,一再迎請大師出山說法度眾,最後盛情難卻終於順大家意思下山。大師一開演就宗風大振,近悅遠來。但他本人從不出門,自作一首不出寺院的歌,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讚道:「一一觀察諸高僧大德,得法之後,大多不露鋒芒,埋光隱居,時機成熟才顯露;而此老被人迎請八次不去,更是隱秘遲重。其後宗風大振,難道不是淵源深遠而流傳長久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造就的啊!現代年青人,稍具備一點才能,就急急忙忙想要表現,恐怕落人之後,這不對啊!好比果實沒有成熟就摘下來,是不香甜,不好吃啊!。。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4-3-2009 10: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釋供養大迦葉尊者

多伽羅香和檀香的香氣微弱,
戒香最佳,甚至香飄諸天。 (偈 56)

  大迦葉尊者出定(註)後,到王舍城的貧民區去化緣。他化緣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機會給一位窮人,讓他能夠經由供養出家人而獲得大功德。這時候,帝釋也期望能夠供養 大迦葉尊者,就與妻子喬裝成貧苦的老紡織匠,到王舍城來。當大迦葉尊者到達他們家門口時,他就用飯和咖哩裝滿大迦葉尊者的缽。當大迦葉尊者聞到咖哩的香味時,他明白供養的人不是凡人,而是帝釋本人。帝釋因此承認自己的身份,並且告訴大迦葉尊者,說自己也很可憐,因為沒有供養任何人的機會。說完話後,他向大迦葉尊者禮敬,然後夫妻兩人就離開了。

  這時候,佛陀在精舍裡看見帝釋夫婦兩人離去,就告訴眾多弟子有關帝釋供養大迦葉比丘的事。弟子們想不出來,帝釋怎麼會知道大迦葉尊者出定,而且知道這正是供養大迦葉的好機會?他們因此向佛陀請教。

  「像大迦葉比丘這樣有德行的人,名聲四處遠播,甚至天神也知道。也因此,帝釋親自前來禮敬。」佛陀如是回答。

備註:指「滅盡定」,滌除精神污垢的聖人可以透過意志力量暫時止息意識的流轉,精神活動全部止息,呼吸甚至也停止,這時候,聖人沒有任何的危險。諸佛、辟支佛和阿羅漢在生時證得涅槃究竟法喜的期間即是「滅盡定」。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7-3-2009 08: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法隱山

  元法聞,七歲出家。後從溫公學法華、般若、唯識、因明及四分律。溫公謂聞任重道遠,託以弘傳之奇;聞對佛像灼肌燃指,刺血書經,以彰重法。遂隱五臺山,不逾閫者六載,讀藏教五千卷者三番。帝師歎曰:「漢地乃有此僧耶!」
  尋以安西王命開講筵義善寺,天子聞而徵之。至闕,韶居大原教寺,賜銀章一品;求戒者皆從受焉。延祐四年三月二十日坐逝。

  元朝燕都普慶寺法聞法師,七歲出家。後跟廣溫大師學法華經、般若經、唯識、因明論及四分律。溫大師告訴聞法師要自重,將來要擔起弘揚佛法的重任,且來日方長,前程唯艱;一股希望都寄託在聞法師身上。聞法師在佛像前燒灼肌膚,燃炙手指,刺血寫經等供佛,以表明對佛法的尊崇。接著隱居五臺山,六年不出門,五千卷的大藏經,讀了三遍。皇帝的國師驚歎著說:「漢人也有這麼高明的和尚啊!」

  不久西安王延請他在西安城南義善寺開講座,皇帝聽到了他的德名,召見他到皇宮,命他住到大原教寺,封他銀章一品的頭銜;很多求戒的人從他受戒。元仁宗延祐四年三月二十日端坐而逝。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7-3-2009 08: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總論

  或問:「世尊始成正覺即演華嚴,乃有沙彌講經,年甫七歲,如必歷年久隱,當如眾生何?」不知古人之遲重,非獨善忘世也。道高而志愈勤,心明而事彌慎。水邊林下,長養聖胎,待夫果熟香飄,龍天推出,舉而措之裕如矣!子見如來一代之利生,而不知三祇之熏練,又安知七歲沙彌非多生之熟習耶?佛法不是鮮魚,哪怕爛劫?斯言雖小,可以喻大。

  或者有人會問:「世尊一悟道成正等正覺後,就開演華嚴經,也有沙彌,才七歲就會說法。如果要多年隱居,久久才出世,那麼眾生誰來度呢?」卻不知道古人的遲重,不是獨善其身而忘了入世度人啊!道行愈高,志向愈堅定,願力愈深廣,心地愈明白,做事愈謹慎,愈不昧因果。悟道後在水邊林下,長養執持心境的靈湛,等到解行合一,道業大成,彷彿果子成熟,香味自然飄散芬芳,龍天自然來推你出去,這時的功夫,隨意揮灑都是佳作,用來度眾就綽綽有餘了。你只知佛一輩子都在度眾,利益眾生,而不知道他已修煉三大阿僧祇劫了啊!又怎知道七歲沙彌之所以能講經,不是他多生多劫的熏習修煉而來的呢?「佛法不是鮮魚,哪怕放久爛了呢?」這句話雖淺顯,含義卻很深啊!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7-3-2009 08: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7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什麼?他原是一種「覺悟學」。吾人處在宇宙間,萬事萬理,好像都帶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結果他卻是白;你看著是圓,結果他卻是方。差不多總給你猜的相反,所以人就感覺著苦悶了。

  佛法就是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理的一個解答者。因它有這等的重要性,所以人人都應當去研究。不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千頭萬緒,頗為複雜,佛法也就顯得玄妙了。

  有一般人,嘗責備佛法,立論太高,陳義太深,極不通俗化,所以不易普及。且不要錯怪!這並不是佛法本身問題,其實是宇宙森羅萬象,本不簡單。佛法要解答這許多問題,自然就顯得高深了。

   但是,佛法雖然頭緒複雜,義理高深;假能尋一條線索,提幾條大綱,作一個初步的介紹,先使學者得到一個輪廓,或可就能引起探討的興趣,這是編這本書的意義。古人說:「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大家要想深入佛海,這本書也未嘗不可作個津梁。

   這本書的編輯,就是本著上面說的意義。材料取綱要,組織取條貫;並且詞採語體,篇採簡短。舉綱要,有條貫,就可得一個輪廓;語體便是通俗化;篇短免去用腦厭煩。用他教課或是自修,似乎都還適用。這本書雖然纔三十六課,也等於廣大的佛法,縮了一個小影。說是見了一斑固可以,說是見了全豹也可以。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 (西元1953年) 歲次癸巳冬至日編者識

‧摘錄自‧《佛學常識課本》李炳南老居士編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7-3-2009 08: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2:11 AM , Processed in 0.0718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