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ghtreelf

佛典故事: 519樓,祝愿诸位同修大德们: 新年快乐,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09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相處之道

家庭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論。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論。兄弟不睦,多半由於父母偏愛所起。由偏愛故,事事均須佔便宜。若吃虧之兄弟,能作退一步想,譬己生於貧家,衣食住皆無有,又當與誰相爭乎。又父母所留之錢財,父母之兒女得之,比兵匪得之,當好多矣。若兵匪來搶劫,又有何法能捍禦之。


    有一位居士,因與兄弟的相處及財產的分配有一些紛爭,向印光大師請法,大師作了以下的開示:
  「家裡的事,只可以用父母兄弟的情分來談,不可以用我對他錯的是非觀念來說。兄弟不合,大部分是因為父母偏心所引起的,因為父母偏愛一方,所以對方會事事佔便宜。如果吃了虧的兄弟,能夠退一步想,譬如說:假想自己生在一個貧窮人的家裡,衣服、食物、房子都沒有,那麼要爭什麼呢?如果父母留下的財產,多留給某一位兄弟,兄弟畢竟是親人,總比被盜賊奪去了好。如果盜賊來搶,我們也沒有辦法保住這份財產啊!所以給了兄弟還是好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再起計較分別之心了。」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2009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安慰毘舍佉

喜愛會引起憂愁,喜愛也會引發恐怖,
割捨喜愛的人,遠離憂愁恐怖。(偈 213)



  毘舍佉因為孫女蘇達坦不幸逝世而十分難過,就前去向佛陀敘說她的悲通之情。

  佛陀告誡她:「毘舍佉,妳難道不明白舍衛城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嗎?想想看,如果他們都是妳的孫子,你豈不是要日夜不停的哭泣!不要讓一個孩子的死亡這麼嚴重地打擊妳。貪愛才造成悲傷和恐懼。」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9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髮人送黑髮人

接來書,知少子夭折。人情於此種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須知人生因果複雜,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斷非無因。知前因後果,則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則必不至小有逆境,即懈修心。譬如天初熱時,或忽大涼,初涼時或復大熱,此乃暫時變動,非常時總如是也。但盡我心以修,不問現境逆境順境。能如是者,必能永膺多福。若因小不順遂,謂修持無益,是無知無識者之知見。縱令一生無拂意事,亦難達到盡分樂天地位。倘能修持不懈,當必有長壽成德之善子來生。若不論好歹,惟取其不夭,則刮百姓之脂膏,以其款存之外國銀行,與夫殺父殺母之人,何嘗不是幸得不夭之愛子乎。此種不成器之兒子,若夭是為大德所感。由其不夭,致令全國人民塗炭。若當日凡屬此類盡夭亡之,則吾國何至無可救藥,以待喪亡乎。但當息心念佛,以消業而迓吉祥也。

  世間最傷感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有位居士因為遭遇兒子早逝,傷心不已,因而怨天尤人。印光大師,對他做了以下的開示:

  「接到你的來信,知道你的兒子夭折了。人如果遇到這種情境,容易怨天尤人,生起懈怠之心。你應當知道人生因果複雜,有如是因,產生如是果;今天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定是以前我們造作了這樣的因;知道前因後果的道理,就不會生起怨天尤人的心態。明白善德能夠感動天地,就不會因為小小的逆境,而退失了想要精進修行的道心。譬如天氣變化無常,可能剛剛才轉熱,又突然來了一陣寒流;或者是剛轉涼,卻又突然變得很熱。這些現象都只是暫時的變動,並非恆久都會這樣。所以修行只求盡自己的心力,不必在意當前出現的是逆境或順境。能夠這樣想的話,必定能招來福報。

  如果因為一點小小的逆境,就認為修行沒有用,這跟沒學佛的人知見沒有兩樣。縱使我們一生都沒有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很難達到完全都是快樂的境界。如果你能繼續精進修持,相信必定會獲得一個長壽、有德的好孩子來投生當你的孩子。

  如果做父母的人只希望孩子長壽,而不論他品德好壞,那麼社會上那些為非作歹、殺父殺母的人,他們的父母,不是都要慶幸自己生了一個沒有夭折的孩子嗎?其實,這種不成器的孩子夭折了,正是因為父母的善德所感。

  希望你能專心念佛,消除業障,恆遇吉祥!」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9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2-12-2009 10:19 AM 编辑

安尼其喬達枯瑪痛失新娘

欲樂引發憂愁,欲樂引發恐怖,
毫無欲樂的人,遠離憂愁恐怖。(偈 215)

  住在舍衛城的安尼其喬達枯瑪正準備和沙甲拉城一位美麗的女孩結婚。但準新娘子從家中前來舍衛城的路上卻生病了,更不幸的,因此喪生了。知道這件不幸的消息時,他整個人籠罩在哀傷痛苦的情緒中。

  佛陀知道他了解佛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就前去他家,並且接受他父母的供養。進食之後,佛陀請他出來相見,並問他何以如此悲傷沮喪?他告訴佛陀他的新娘子不幸喪生的事情。佛陀告訴他:「哀傷是欲望招感出來的。對世事萬物的欲望和對感官欲樂的強烈渴望會引起哀傷和恐懼。」聽完佛陀的忠告後,他努力思惟,終於克服痛苦,明白感官欲樂的變化無常。

  不久之後,他就證得初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9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老年人的開示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過念佛外,別無一事掛牽。則臨終時,方可無罣無礙。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了。汝現在尚無智慧,雖常精勤念,心中尚于決定求生西生方。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決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諸惡業。既造惡業,必定就要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種大苦,皆是現世念佛,不知決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憐燘汝,恐汝後來或成此種景況,故預為汝設法。汝若肯依我所說,就不會因福得禍。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現在要穿的衣服,留著穿。凡綢緞皮襖等貴重衣服,均分與孫媳等,首飾、臂釧、耳環、及金銀翡翠等,通通救濟災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人起貪戀的東西。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誌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汝心裡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箇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只麼樣安頓。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做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祇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地畝、房屋、首飾、衣服,及女兒、孫、曾等,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則下世決有癡福可享。因享福而造業,定規一氣不來,墮落三途。由惡業障蔽故,心識不明,縱有活佛來救汝,也救不得了,豈不可憐可憫乎哉。願汝信我所說,則實為莫大之幸。



  一位七十幾歲的老人,向印光大師請法,要如何修行才能往生西方?大師作了以下的開示:
  「妳已經七十幾歲了,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都安頓好,心裡除了念佛之外,沒有一件事值得牽掛,這樣臨終時才不會有障礙。

  如果現在妳還樣樣都放不下,看不開,到了臨命終的時候,所有貪念衣服、首飾、房屋、子孫的心就會現前,如何能往生西方呢?如果不能往生西方,妳一生守節、念佛及所做過的善事,完全只變成了人天福報。

  妳現在還沒有智慧,雖然常精進念佛,心中還沒有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又被世間的福報所迷惑,造種種的惡業,造了惡業就必定要墮畜生、餓鬼、地獄等惡道去受苦,這種大苦都是因為現生念佛,卻不知道要決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感召的苦。

  我擔心妳會變成這樣,所以先為妳說明,如果妳肯依我所說的方法去作,就不會因福得禍。雖然妳現在身體還很強健,但是要當作就要死了想,現在要穿的衣服留著穿,凡是綢緞、皮襖等貴重的衣服,都分給妳的孫媳。首飾、金銀、翡翠等值錢的東西,都捐給慈善機構作救濟的事業,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如果妳還不能發大心喜捨,那就把它分給妳的親人,自己身邊絕對不可以留這種令人起貪戀痴心的東西。所有養老的存款,都交給兒孫,田地、房契等都必須交代得乾乾淨淨。妳心裡除了念佛之外,不要有任何的念頭,就連死後這個身體,別人會怎麼處理,都不用擔心。把孫子、曾孫都當做不認識的人,不要去管他們的是是非非,只管念妳的佛,一心盼望佛來接引妳去西方。如果能這樣做,一切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自然感應佛菩薩前來接引往生西方。

  如果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錢財、田地、房屋、衣服、首飾、兒女、孫子等,萬萬也不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如果不生西方,妳是修福之人,將來是有痴福可享,後因享福而造罪業,享完了福,一口氣不來,便墮三惡道。因為惡業蒙蔽,心識不明,縱然有活佛來救妳,也救不了妳,這樣豈不是很可憐!願妳能相信我所說的話,果能相信,即是大幸!」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殺害父母的比丘

阿羅漢殺父(傲慢)母(欲愛),害剎帝利族二王(斷見與常見),
破王國(十二處)及其官員(執著)而不後悔。(偈 294)


婆羅門(阿羅漢)殺父(傲慢)母(欲愛),害婆羅族二王(斷見和常見),
掃除老虎當道的危險道路(五蓋),而不後悔。(偈 295)


  有一次,遠地的一群比丘來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拉枯塔卡跋提比丘正巧 從不遠的地方經過,佛陀便指著他向這群比丘說:「比丘們!看那比丘!他殺死自己的 “父母”,而且一絲悔恨之心也有沒!」這群比丘對佛陀的話十分困惑,因為他們知道 拉枯塔卡跋提比丘並沒有殺害父母,所以懇求佛陀加以解釋。佛陀因此向他們進一步解 釋其中的涵意。其實這是一種譬喻,意思是說,阿羅漢去除貪愛、貢高、邪見,和對六 根與六塵的執著。所謂的“父母”,分別指的是貪愛和貢高,常見和斷滅見就是兩位國 王的譬喻,執著就是收取所得稅的稅務官員,而六根與六塵就是王國。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向的意義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餘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復回向淨土也。

   自己所修的一切善事,無論是誦經、念佛等,隨自己所做的種種功德,將來一定可以得到種種的人天福報。回向,就是把現在這些功德,將來得福報的善因,迴轉向西方極樂世界,作為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的果報。不再只是人天之福而已。

  用這個『回』字,有不隨世情的意思,用『向』字,有決定希望脫離、出世的意思。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我們所做的功德,本來是人天福報因,現在將它回轉向得涅槃之果;本來所做的功德,是生滅事,現在將它回轉向不生不滅的實相妙理;本來所做的功德,屬於自行,現在回轉向法界一切眾生,這是回自向他。

  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這是回事向理;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這是回因向果;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這是回自向他。

  回向的方法雖然不一樣,但是必以回向淨土,是唯一不二的最佳妙法。因為如果發其他大願,而不求生淨土,則大願難以成就;如果得生淨土,沒有不可以成就的願望。因為如此,凡所做的一切功德,雖然有不同的期望,但是一定要回向淨土。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09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經聼過一位僧人說
回向還有另一層意思

就是回轉方向

意即佛子們在了解佛法實意以後  念念做到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回歸自性清靜
可以在每次回向的時候作此觀想  以提醒自己時時保持正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8# 常美


赞叹赞叹。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拍賣絲蕊瑪的屍首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傷痛,一堆的骨頭,
疾病、貪念不斷,一切皆無常。(偈 147)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絲蕊瑪。她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有一天,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後,雖然從來也沒見過她,卻暗戀上她。第二天,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齊到絲蕊瑪家去。這一天,她身體不適,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就要求把她抬到比丘們面前。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這時候他內心想著:「儘管生病,她仍然那麼美麗。」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國王頻婆裟羅王拜訪佛陀時,向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一事。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了,反而膨脹,蛆蟲也從身上跑出來。這一天,佛陀就帶領著眾多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丘一直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也滿心歡喜地一齊前去。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銖,絲蕊瑪就可以陪出資的人一夜,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最後甚至免費,也沒人有意願。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候,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但現在即使完全免費,也沒人有興趣,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實相。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願為前導,以至誠持念為正修。
◎念佛真利益,為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婦能得。
 其似有智慧,不願隨愚夫愚婦之班者,皆不能得。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09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好好觀察這外表美麗的色身,
實際上是一身的傷痛,一堆的骨頭,
疾病、貪念不斷,一切皆無常。(偈 147)


现代人普遍的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然后努力的赚钱以为钱可以买到健康。。。

辛苦了大半辈子,健康没有了,生命也快结束了,就有如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十分的悲哀。。。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09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情所困的活佛

本帖最后由 常美 于 26-12-2009 11:48 PM 编辑

在此分享一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寫的詩


那一日,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塊,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09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經典文學中經常運用世俗喜好的肉體美來作為色相無常的反諷。



多姿、容光艷麗的魔女仗恃自己的美色,誘惑阻撓佛陀頓悟,而當佛陀將她們幻化成雞皮鶴髮、豐胸高臀的奇怪模樣,這些魔女便驚恐地無以自處,頹然倒地。換句話說,佛教教義認為肉體的美麗不但是虛幻的,而且對美麗的渴望是需要被馴化的,因為它是執著於情慾與自我的重要門檻。



女性執著於自己美貌如蓮華女,出家途中因飲泉水,見到自己風華正茂的倒影,而起退心,躊躇不前。佛陀因而化身成為一位比蓮華女更美千萬倍的美女,來泉水邊與她結交。兩女相會歡樂,而佛陀化身枕蓮華女膝眠,剎那之間突然亡身,屍體立即腫脹化膿。蓮華女因此解悟無常,立即謁佛所出家。



但是佛教經典文學中對肉體的美麗亦非全然否定,甚至承認精神(宗教)上的成就便表現在身體上的特徵。最平常的例子是一般僧尼、佛陀、菩薩都被描述為相貌莊嚴、肢體柔美、神情姿態儼然,行走街市之間,即可令人起欽慕之心,觀者甚至立起效尤,油然而生出家之念。



觀此,在聲譽隆盛被視為觀音化身的歷代達賴喇嘛中,卻也出現了一位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領袖的顯赫身份,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情意纏綿的<情詩>。他溫文儒雅、多情多才的形象,深植藏人心中,他一生所創作的各式詩歌,不斷被編纂成各式歌謠、傳頌四方,做為他曾經來過世上一遭的證明!



他就是文采翩翩的達賴六世倉央嘉措,他並未能在佛法上創造屬於他的聲名,反而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愛情是一門多麼難修的功課。對於佛法與愛情之間的矛盾,他說:「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負傾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憐的倉央嘉措在佛法與愛情當中進退維谷。



有些佛教界人士解釋這些詩不是情詩,而是對修習佛法的隱喻譬況,對美人的思念,就是對本尊的觀想。倉央嘉措離經叛道與異性的交往,另有一說被視為是最高智慧的密續法教,是精深無上的瑜珈修行。這些說法都未免矯情,因為倉央嘉措的詩,最令人動容之處,就是在於情與悟之間的掙扎。



人世間最難熬的,正是這般痛徹心扉,心深意動,讓人毫無招架之力的多情,輕輕一掌便可令五臟俱焚。這樣的神傷,還要匍匐來到如來腳下,接受焠煉,成為金剛。對倉央嘉措而言是何等的酷刑?



情生意動,止息為難,不但是眾生的困惑與痛苦,就連活佛也難倖免。沈淪與解脫之間的掙扎,即使觀音化身的達賴喇嘛也未必能在每一世完全看透、割捨,那麼,眾多凡人走不出情關的迷惘,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章轉貼于http://miao632.pixnet.net/blog/post/289250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09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读到最后
头顶头皮麻痹起鸡皮疙瘩~瞳孔放大
是受到法的感动!

我在诗里头看不见所谓的七情六欲 所谓的爱情 所谓的凡心
我只看见
修行必须精通经论所讲 如实去修 并且有所规划
因为 就连尊称为活佛的修行者在某一世都有如此的心理反应 还好活佛的道心是稳固

修行要证悟成佛需要几大劫的时间 是真实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9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感激师兄对美感情感很详细的描述。。
傾城和如來,你怎样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9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讚美詞

多生以來,我(佛陀本人)在輪迴中尋找,但找不到建造此屋舍的人(註), 不斷的輪迴實在苦啊!(偈 153)

造作屋舍的人啊!我已經找到你了!不要再造作屋舍了(不要再輪迴了)! 我(佛陀)所有的椽(一切煩惱欲望)都已經毀壞,所有的棟樑(無明)都已經被摧毀了, 我已經證得非緣起法的涅槃了,一切貪愛都已經滅除了。(偈 154)

  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追求究竟 的正法。出家後的前六年,他在恆河附近遊行,親近著名的宗教師,學習他們的理論和 修行方法,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 理論和修行方法。從此以後,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發現中道,而證得究竟涅槃 。中道就是八正道。

  一天夜晚,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歲。當天 初夜,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中夜時,他證得天眼,後夜時,他證悟緣起法。所以第二 天,天剛亮的時候,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苦、集、滅、道。 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

註:指生死輪迴的原因。

&#8231;摘錄自&#8231;《法句經&#8231;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9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2)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終。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涌,因佛號以停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8231;摘錄自&#8231;《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五淨居天(註)的比丘

渴求涅槃,心中感受到三果的喜悅,
並且不為物欲所繫縛的人,就是證得不還果的人。 (偈 218)


  一位年老比丘的弟子有一次問他,是否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年老比丘雖然已經證得三果,但沉默不語,因為他曾經下定決心,在證得阿羅漢果之前,絕口不說他的修行境界。但直到逝世時,他還未證得阿羅漢果,也就從來沒有說明他的修行境界。

  他的弟子們為他在寂滅之前,都未能證得阿羅漢果而感到難過。他們請問佛陀,年老比丘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你們的老師在寂滅之前已經證不還果。他現在往生到淨居天。他未向任何人透露他修行的境界,是因為對自己只能證得這樣的果位,感到慚愧。他實在努力精進,想證阿羅漢果。你們的老師對欲界已經沒有任何的執著了。」


註:五淨居天,證得不還果的人往生的地方。


&#8231;摘錄自&#8231;《法句經&#8231;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10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3)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8231;摘錄自&#8231;《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5-2024 07:33 AM , Processed in 0.06922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