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ghtreelf

佛典故事: 519樓,祝愿诸位同修大德们: 新年快乐,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钦生 于 26-6-2009 02:28 PM 发表


很多人以为佛法就是那些超凡入圣的神迹,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上当了

极为平常的事情里面其实就是实践佛法的地方呢。。。


天龍八部那個掃地的就很厲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7-2009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9# Nightreelf 的帖子
“默默忍受人們的譭謗” 可以说是知易行难~~

回复 260# Nightreelf 的帖子
“不要跟現代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競爭』,把自己當作是聖人,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
佛陀已经在经上说的很清楚,人类的智慧和根性会越来越愚劣,可是末法的人类却认为自己比古代人聪明。。。甚至超过正法时代的人。。。

回复 261# Nightreelf 的帖子
能对自己工作尽责的人就是很厉害的人了~~
对我而言厉害的人并不是那些神通广大或者很聪明的人,而是尽责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09 06: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瀕臨死亡的富商

「雨季的時節,我將住在這裡,
冬季和夏季的時候我也將住在這裡。」
愚癡的人如此盤算,不知生死無常 (註)(偈 286)


  摩訶答那是波羅奈的商人,有一次他打算在某一節慶的期間,到舍衛城去販賣紡織品和其它商品。但當他抵達靠近舍衛城的河邊時,卻因為洪水高漲而無法過河,只好在這岸等待。這一等就是七天,等他進入舍衛城時,節慶已經結束了。
  他不想再把商品運回去,就決定在舍衛城多停留幾天,把商品賣完。有一天,佛陀進城化緣時,看見摩訶答那和他的商品,就微微一哂,阿難問佛陀,何以微笑?佛陀說:「阿難!看見那位商人和他的商品嗎?那商人心中想要留在城裡,把商品販賣出去,殊不知自己的生命就快要結束了!今天應該要做的事,今天就要完成。每天正念現前,活力充沛,並且不受煩惱的干擾,才能擁有真正有價值的生命。」
  阿難把佛陀的忠告轉告給摩訶答那,請他修習正念,不可以無明地過日子。摩訶答那聽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時,大吃一驚,而心生恐懼。所以一連七天,他都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接受他的供養,並且請佛陀向他說法,協助他解脫生死輪迴。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他就證得初果,逝世的時候,他往生兜率天。

註:不知生命危脆的道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09 06: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心無限

  曾經有人來信問大師:「久婚不育怎麼辦?」寺裡有一位僧人知道後,認為這樣的問題不必回答,所以向大師建議不要回信,不必理睬這一類的問題。大師鄭重地告訴他:
  「病由身生,身由業生,眾生有病,不論什麼病,都是由心而起。若是依法修持,他的病就可治。況且你作為一個修行人,下次不可以再如此對待在家學佛的居士。」
  這位僧人聽了大師的話,羞愧的一臉紅通。大師提筆為這位居士回信,告誡他:
「欲生兒育女,第一要修性,第二要節欲。」
  居士收到信後,遵照大師的勸誡生活,幾年後果然喜得貴子。

《續編》:「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


按:「求子三要」即:(一) 保身節欲。以培先天;(二) 敦倫積德,以立福基;(三) 胎幼善教,以免隨流。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9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瀕臨死亡的富商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人命无常,国土微脆,今天應該要做的事,今天就要完成。


悲心無限
病由身生,身由業生,眾生有病,不論什麼病,都是由心而起。若是依法修持,他的病就可治。
印光法师对于任何有困难有疑惑的人都能那么样的慈悲,令人十分尊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7-2009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別長的懷孕期

超越泥濘、崎嶇道、生死海、無明黑暗的人(註);
渡過四瀑流(註)而證得涅槃的人;
禪定止觀的人;沒有欲愛和疑惑的人;
完全不執著,究竟寂靜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偈 414)



  殊帕瓦莎公主的懷孕期異常的長。當她產前陣痛好幾天時,她不停繫念佛、法與僧伽的殊勝。最後,她甚至請丈夫代替她去向佛陀頂禮問訊。佛陀知道公主的情況時,就說:「願公主免除恐懼,一切平安,願她順利生下健康高貴的兒子。」正當佛陀這麼說時,公主也生下健康的兒子。當天,佛陀和眾多比丘都被邀請到他們家去應供,慶祝這個孩子的誕生。
  這孩子長大後,出家為比丘,大家稱呼他為尸瓦哩。他在剃度出家時,當下就證得阿羅漢果。後來更以能夠輕易得到供養而出名。他是供養第一的比丘。
  有一次,比丘們請教佛陀,為什麼尸瓦哩在母胎中特別久?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某一世時,尸瓦哩是一位王子,他的國家被另一位國王佔據了,為了要奪回祖國,他接受母親的建議,圍堵該城市。城裡的人民因此斷水斷炊好幾天。因為這惡業,今生要忍受長期懷孕和生產的痛苦。

註:
‧「泥濘」=貪欲;「崎嶇道」=煩惱;「生死海」=輪迴;
 「四瀑流」=欲、生、邪見與無明瀑流


‧請參考故事「領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7-2009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精神

印光法師近八十歲那年的十二月廿六日,他召集寺內僧眾道友講話:『聽說眾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感謝大家一片赤誠好意,不必辦了。因為我個人反對搞祝壽活動。社會上有些人為顯示權勢、擴張勢力而辦壽;也有些人為積助、為揚名而辦壽,他們都把祝壽引為光榮。可是印光以為可恥。』當法師說到『可恥』兩字時,面紅耳赤,聲音洪亮,堂內一片肅穆。我對此事印象最深。幾十年來,我常憶此情此景,深刻感到印光法師無我無私的精神可敬可佩,激勵我奮發自修。

  在印光大師近八十歲的時候,佛教界以及大師的皈依弟子,計畫為大師慶賀八十壽誕。大師聽到後,當下堅決反對。他說:
  「我一生不與世俗人一樣,做一些顛倒的舉動,什麼八十不八十!如果有人要為我祝壽,我非但不領情,且深惡痛絕,還會以這件事情為恥辱。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對我提起這件事。如果還有人想為我祝壽的話,就是把我看成世俗一般人了。我是寧願受斬頭的酷刑,也不願意聽到有人要來為我祝壽。」
  後來,大師召集靈巖山寺的全體僧眾以及在家居士,正式對他們說:
  「聽說各位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感謝大家的一片誠心好意,但請不必辦了;因為我個人反對搞這種祝壽活動。社會上有些人為顯示權勢、擴張勢力而辦壽;也有些人為了斂財、揚名而辦壽。他們都把辦壽引為光榮,可是我印光以為可恥!」當大師說到「可恥」兩個字時,面紅耳赤,聲音洪亮,堂內一片肅靜。大家都為大師這種精神,深為敬佩,以此激勵自己。




●印光大師生西事實/圓瑛弘悟撰

  今冬臘月,為大師八十壽誕,早知不肯做壽,已約一班道友信徒,屆期到靈巖山,建念佛七,同修淨業,克期取證。孰意大師,竟於本月初四卯時,念佛聲中,含笑坐脫生西矣!臨終前後事實,足證預知時至,見佛往生,略舉數點如下:

  (一)靈巖山平時不舉方丈,乃於十月二十八日,召集兩序首領談話。謂妙真當家云:汝在靈巖,辛苦多年,今年可即方丈位,請大家擇一日子。遂取曆本,先擇本月初九,大師云太遲。又擇初四,亦云太遲。大師云:就初一升座可也。是日本預備親與妙真和尚送位,後真達老和尚至,由真老和尚送位,許多來賓,皆能相與接談,精神如故。至初四日示寂,方知前擇初九、初四二日皆云太遲,即預知時至之默示也。

  (二) 初三午後講開示,是晚與真達老和尚云: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至初四上午一時三十分,坐在床上念佛,遂高聲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如是者數次,足知當時即親見佛來接引耳。

  (三) 即從床上而起,端坐椅上,對眾云: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復囑妙真方丈:你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言訖,大家念佛。大師念佛聲漸低,含笑坐脫,往生西方矣。至初五日午後三時入龕,依然端身正坐,頭亦不俯不欹,面色如生。

  以上數事,可證大師一生念佛,功不唐捐;一生開示,言無虛妄。當此哲人云亡,眾皆歎息,惟圓瑛心生歡喜。念佛往生,是有真實證據,由我大師方便示現,令見者聞者斷疑生信,早發念佛心,求生極樂國;大師早出苦輪,早生淨土,早見彌陀,早證法忍,早返娑婆,廣度眾生,以滿此生未完之志願,豈不幸歟!圓瑛不殫精竭思以求文字之工巧,但據事直談,以明大師之實行。我等欲紀念大師,並不是以文章即可紀念,要承大師之志,行大師之行,以慰大師之願,方為真紀念也。



‧摘錄自‧《印光法師年譜》、《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7-2009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別長的懷孕期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印光精神
他們都把祝壽引為光榮。可是印光以為可恥。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一些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09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與少女爭吵的比丘

不要作惡,不可放逸,要去除邪見,不可貪戀世間物 (如此,才不會受苦)。 (偈 167)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比丘到毘舍佉的家化緣。得到供養的食物之後,年老比丘就獨自到其他地方去,留下年輕的比丘在毘舍佉的家。這時候,毘舍佉的孫女正要過濾飲水,準備供養年輕比丘,卻看見大水罐中自己的倒影,不禁笑了起來。年輕的比丘看見她在笑,也跟著笑了起來。但這女孩看年輕比丘對著她笑時,卻說:「你這光頭佬,幹嘛笑我?」

  年輕的比丘也回敬她:「妳也是個光頭,你母親和父親也都是光頭佬 (註)。」

  這女孩一聽之下就跑去向祖母哭訴。毘舍佉立刻向年輕比丘說:「請不要因為她而生氣,她無意冒犯你。但比丘確實剃除頭髮,穿上碎布做成的袈裟,用無邊緣的缽化緣。所以她的話,不也對嗎?」

  年輕比丘回答說:「妳說的沒錯。但她為什麼要因此羞辱我呢?」

  這時,年老的比丘回來了,但也無法安撫年輕比丘和年輕女孩。

  不久,佛陀也來到毘舍佉的家,並且了解這件誤會的原委。佛陀知道這位年輕比丘證得初果的機緣已成熟了,為了使年輕比丘更能接受他的話,佛陀就問毘舍佉:
  「只因為這位比丘剃除頭髮,妳孫女就稱呼他為光頭佬,這有什麼意義呢?畢竟,他剃除頭髮是為加入僧伽。」

  年輕比丘聽到佛陀如此說後,就向佛陀禮敬,並且說:
  「世尊!只有你才了解我,我的老師和這女孩的祖母都不了解我。」

  佛陀知道年輕比丘這時候的心態已經可以理解佛法,就接著說:
  「享受感官慾望是卑微的,存有卑微的心念是錯誤的,不如法的!」

註:這是指責別人言行魯莽的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09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惜福習勞

●師雖名震遐邇,而克苦儉樸,一如故昔。灑掃洗滌,躬自操作;粒粟寸紙,珍若拱璧;與人書牘,概以國產毛太紙為箋。某年給明道師信,則用人所供養之密桃外的包皮紙也。間有人供養以較好之紙,則亦用之,若過華美,則必峻拒。珍貴物,則不必論矣。嘗有達官某,供養以蜜蠟之念佛珠,公曰:「爾看錯人也,予豈需此者乎?」關絅之居士,在普陀山打佛七,請公開示,允在早課時。關乃於半夜後雇轎往接,而公已步行至半途,堅不肯坐。民十五年,與真達老和尚上靈巖,以及下山,雖為備轎,亦不肯坐,以為折福故。

某年駐錫滬上太平寺,關絅之居士拜訪,樓上樓下找尋數次,乃在天井中見之,蓋公方在洗衣也。關請吃齋,公不允,請之再,乃囑只需高裝饅頭一盆、豆腐渣一盂而已。關乃於席間加此二物,以示順從。

大師仍住法雨寺。釋弘一至普陀山拜謁,居七日。每日自晨自夕皆在大師房內,觀察大師一切行為。師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大師自云: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己三十年餘矣。(印光大師永思集)

●惜福。大師一生,於此事最為注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民國十三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內,觀察師一切行為,師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師自云: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年餘矣。食畢,以舌舐碗,至極淨為止,復以開水注入碗中,滌蕩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輕棄殘餘之飯粒也。至午餘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師食之,飯菜皆盡。先以舌舐碗,又注入開水滌蕩以漱口,與晨食無異。師自行如是,而勸人亦極嚴厲,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有飯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塌!』此事常常有,余屢聞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潑棄痰桶中者,師亦呵誡之。以上且舉飲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類此也。(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弘一大師)




  印光大師雖然身為一代高僧,但是一生作風極其儉樸廉潔,惜福習勞。

  他住的房間自己打掃,穿的衣服自己洗,一直到八十歲臨終,仍然如此。

  他住上海太平寺的時候,一天關絅之居士去拜訪他,樓上樓下到處找遍,最後在天井中找到他,他正在洗衣服。當時大師已經七十幾歲了。

  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關絅之居士到山中某寺打佛七,請他早課來開示,關居士在後半夜請轎子去接他,那時大師已經走了一半的路,堅決不肯坐轎子。在蘇州報國寺時,真達和尚請他到靈嚴山去看看,已經替他準備了轎子,但他堅決不肯坐轎,從上山到下山,寧願拿著拐杖一步一步走。

  弘一大師曾經在普陀山跟著印光大師生活了七天,他敘述印光大師生活中的細節:
  「大師一生最注重惜福一事,無論食、衣、住等都是極為簡單粗劣、力斥精美。民國十三年,我到普陀山住了七天,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大師的房內,觀察大師的一切行為。大師每天早餐僅吃一大碗白稀飯,沒有菜。他告訴我:
『我剛到普陀山時,早餐有稀飯,也有鹹菜。但因為我是北方人不習慣吃鹹菜,所以只吃白稀飯。這樣的飲食習慣,已經有三十幾年了。』

  大師每次吃完飯,都以舌舔碗,將飯粒吃得很乾淨,一點飯渣也不留;然後再把白開水倒入碗中,滌蕩乾淨之後,將水喝下,唯恐輕易浪費掉剩餘的飯粒。午齋,大師也跟大眾師食用一樣的飯菜,白飯一碗、菜一碗,大師依然將飯菜吃完,又將開水倒入碗中,滌蕩後將水飲盡,惜福的情況,就跟早齋的時候沒什麼兩樣。大師自己如此惜福,也極力勸勉別人要惜福,如果見到客人飯後碗內還留有飯粒,大師也會嚴厲呵責:
  『你有多大的福氣?竟然如此糟蹋食物!』

  『如果有人將剩餘的冷茶倒掉,大師也會嚴厲訶責。』」

  由這些事例,可以想見大師為人作風,清廉儉樸如是,實為後世學佛弟子之模範。

‧摘錄自‧《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9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與少女爭吵的比丘
好像是溝通上的問題。。。
人類的語言可以傳達的畢竟有限
在加上個人的偏見的話,別人說出來的話更加的容易誤解了

惜福習勞
看了法師的傳記只能自嘆不如。

看看自己每天吹的是冷氣、風扇;吃的是香米、周末還約朋友計劃去哪一家好吃的飯店吃飯;出門都用車子公共交通,連走路的機會都少;自己的房舍衣服也多靠別人動手清洁打扫。

真的是一點修行人的樣子都沒有了。

看看自己的“修行” 至多只能說是增加一點佛學常識而已。和佛陀當年的隨緣度日的行持比较的话根本连邊都沾不上。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3-8-2009 10: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9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難提獲得往生天界的榮耀

長期離開家鄉,到遠處去的親人平安歸來的時候,
親朋好友和祝福的人都來歡迎他(她)。(偈 219)

同理,作善業的人雖然往生,仍然得到善報,
報一如親朋好友歡迎返鄉的親人。(偈 220)



  難提是波羅奈的富翁。他有一次聽佛陀說興建精舍給比丘有很大的法益,於是就在仙人墮處興建尖頂、佈置良好的大精舍。當他把這精舍捐獻給佛陀時,忉利天為他預留了一座華屋。
  有一天,大目犍連尊者到忉利天時,看見忉利天為難提所預留的華屋,返回人間後,他請教佛陀:「世尊!世間做善行的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忉利天預留的華屋和其它的富貴嗎?」
  佛陀回答他:「你怎麼問這種問題呢!你自己不是已經在忉利天親眼看見了嗎!天神等待善良慷慨的人前去,如同親友企盼長久不見的家人一樣。當善良的人逝世時,他們將受到熱切的歡迎,往生到天界 (註)。」

:《天宮事註》說難提經過一生的布施後,死後往生忉利天。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8-8-2009 12: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9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佛國

師之示寂也,預知時至。二十九年春,復章緣淨居士書,有云,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云,光將死之人,豈可留此規矩。逮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至二十八日午後一時,即命召集在山全體職事及居士等,至關房會談。告眾曰,靈巖住持,未可久懸,即命妙真任之。眾表贊同,乃詹十一月初九日為升座之期,師云,太遲。改選初四,亦云,遲了。後擇初一,即點首曰,可矣。旋對眾開示本寺沿革,達兩小時餘。後雖精神漸弱,仍與真達等,時商各事,恬適如常,無諸病態。初三晚,仍進稀粥碗許。食畢,語真達等云,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此後精神逐漸疲憊,體溫降低。初四早一時半,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二時十五分,索水洗手畢,起立云,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時許,妙真至,承囑咐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後不復語,只脣動念佛。延近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


大師往生佛國,預知時至。民國二十九年,他在回覆章緣淨居士的書信中即提到:「我今年已經八十歲了,朝不保夕。」又說:「光將死之人……」。

該年冬天十月二十七日,這天是寺裡沐浴的日期,清晨七點多,大師拄著拐杖往浴室,沒想到因為步伐稍快,跌了一跤。侍者連忙扶大師回關房休息,並請醫生來為大師診治。醫生判斷大師毫無損傷,可不必擔心。

二十八日,大師早起,精神跟平常沒有兩樣,午餐也照常進食。下午一點時,召集全部領執僧眾及居士共三十多人,告訴他們:
  「靈巖山寺的住持一職,總不能長久無人擔任,我想請妙真老和尚擔任。」

於是大眾選在十一月初九這一天為妙真和尚舉行升座大典。大師說:
  「太晚了些!」

於是大眾再重選日期,改在十一月初四。大師仍說:
  「還是晚了些!」
最後選定為十一月初一舉行。大師說:
  「這個日子可以!」

這件事情說定後,大師照樣進食晚餐,隨後便休息了。到了後半夜大師一連瀉肚六次。隔天,精神有些疲倦的樣子。但是過了午後,又恢復了正常,行動也跟平日沒有兩樣。

十一月初一,這一天,大師早上起來精神還很好,與大眾詳細地討論妙真和尚升座儀式的事情,後來這天真達和尚回來靈巖山寺,所以就由真達和尚送座。

來山的貴賓、信眾來關房問候大師,大師都還能一一與他們詳談。這天大師只吃了一點東西,入晚就睡了。
  十一月初二,早晨,大師的精神跟體力都不是很好,幾位學醫的居士研究了一下,開了一帖藥方讓大師服用,大師服藥後,休息了兩、三個小時。晚上大眾師為大師助念,大師安臥而睡。

十一月初三,白天精神狀況很好,行動自如,佛前禮佛;晚上,吃了一些粥。飯後,對真達老和尚說:
  「修淨土法門,沒什麼奇特的方法,只要至誠懇切,一定會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當晚十點後,大師脈搏微弱,體溫降低。

  十一月初四,上午一點三十分,大師由床上坐起,對大眾師說:
  「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話說完,隨即大聲念佛。

二點十五分,大師坐在床上,想洗手,請侍者端水來,大師洗手後,站起來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完,就坐在椅子上念佛。

三點多,妙真和尚來到關房。大師囑咐他:
  「你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此話說完後,大師不再開口說話。只有唇動低聲念佛而已。五點正,大師如入禪定,笑容宛然,在大眾的念佛中安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往生數小時後,依然端身正坐,面貌如生。

●大師荼毗後,獲舍利子、舍利花無數,三十二顆牙齒完整無缺。其示現生西的種種瑞相,帶給後人無比的信心與希望。大師所留下之《文鈔》與遺訓,亦為後人的無價至寶。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行業記》、《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8-8-2009 12: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8-2009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魔波旬恐嚇羅睺羅

阿羅漢無所畏懼,遠離愛欲、貪癡,去除生命的刺痛,不復受有,今生是他們的最後身。(偈 351)

脫離欲望, 不染著;明白四無礙解, 正確理解佛法的人, 今生是他們的最後身, 是有大智慧的大丈夫。(偈 352)



  有一次,眾多比丘來祇樹給孤獨園。為了安排他們的住宿,羅睺羅被安排到佛陀房間的門口外睡覺。這時候,魔波旬想透過羅睺羅來騷擾佛陀,就化身成大象,用長長的鼻子磨擦羅睺羅的頭,並且製造恐慌的噪音,想要嚇唬羅睺羅。但羅睺羅不為所動。室內的佛陀明白一切,就說:「邪惡的魔波旬!一千個魔波旬也無法嚇唬他。他沒有恐懼,不貪愛,相反地,他精進、有智慧。」


  聽完佛陀的話後,魔波旬知道佛陀明白他的詭計,只好立即消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本帖最后由 Nightreelf 于 16-8-2009 08: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8-2009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的方法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于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


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全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念佛要怎樣念才能夠攝心呢?印光大師說:
「念佛,如果心難專注,更應當攝心切念,自然就能專心。攝心的方法莫過於至誠懇切,心如果不誠,想要攝心是不可能的。心如果誠懇了,仍沒有辦法達到專心,就要收攝耳根,注意聽佛號。

  無論是出聲念或默念,每一句佛號都要從心裡念起,聲音從口中出來,每一句佛號聲從耳朵聽入(默念時雖然不動口,但是意念之中,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此攝心,妄念自然會息滅。

  如果這樣念佛還會有妄念生起,那就要用十念記數法念佛,這個方法會幫助我們全心全力專注在一句佛號上,妄念無從生起,這是攝心念佛的究竟妙法。以前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德,從未提過這樣的用功方法。以前的人根性較利,不需要這樣念就能夠攝心。印光因為念佛時,常難以制伏妄念,才知道用這個方法。這方法可以幫助攝心,我每次試驗都非常靈驗,絕對不是我自己隨便瞎說出來的方法,我教大家這樣的念佛方法,只是希望能夠跟天下後世鈍根性的念佛人一起分享共勉,希望每一個修淨土法門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謂十念記數法,就是當念佛的時候,從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都需要念得分明,記得分明,念完十句後,再從第一句開始念,不可以二十、三十的累計。念一句記一句,隨念隨記,不可以掐念珠,只可以用心記。如果十句比較難記,也可以分為兩次記,第一口氣念第一句到第五句,第二口氣,念第六句到第十句。如果這樣還覺得費力,可以分三次念,第一次念一到三句,第二次念四到六句,第三次念七到十句,分做三口氣念。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樣妄念完全沒有生起的機會,久而久之,自然能念到一心不亂。

  這種十念記數法,跟每天早晚念的十念法,一樣可以攝心,但是效果差很多。
  早晚十念法,是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一口氣念了幾句佛號,都算一念,念十口氣算十念;十念記數法則是以一句佛號為一念。早晚十念法,一次只可以念十口氣,繼續念下去會傷氣生病。這種十念記數法,念一句佛號,心裡清楚一句佛號;念十句佛號,心裡清楚十句佛號。從一到十,再從一到十,縱然一天念數萬聲佛號,每一句佛號都是這樣記,不但能夠去除妄念,還可以養神,念快、念慢,隨心所欲,從早到晚,都可以念。用念珠念佛,身勞神動,用十念記數法,則身逸心安。所以用十念記數法念佛,比起用念珠念佛,利益大很多。

  也許在做事的時候,會覺得較難記數,這時只要懇切念去,不需記數。等做完事情,再恢復十念記數法。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的念佛者,也許另當別論,但是像我們這種鈍根的人,捨棄十念記數法而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是非常的困難。

  這種攝心念佛的方法,是深也是淺,是小也是大,是不可思議的方法。我們應該深信佛陀所說的話,不要因為自己見不到這樣的境界,就產生疑惑,以致多生多劫的善根,從中喪失,因而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這是最悲哀的事情。

  掐珠念佛的方法,可以在走動的時候用。如果靜坐養神,因為掐珠手動,神不能安,久了會受病。這種十念記數法,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用,躺著的時候要默念,不可以出聲,一是不恭敬,二是會傷氣,這些話,你們要謹記在心!謹記在心!」

‧摘錄自‧《印光大師年譜》、《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09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不集中的信徒

沒有任何火比得上貪欲,沒有任何執著比得上瞋恚,
沒有任何繫縛比得上愚癡,沒有任何河流比得上愛欲。(偈 251)



  有一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講授佛法時,大眾中有五位在家信徒。其中一位坐著睡著了;第二位用手指頭刮地上;第三位,用手搖樹;第四位仰頭向天;只有第五位專心恭敬地聽佛說法。阿難尊者看見他們不同的行為舉止時,告訴佛陀:「世尊,你在說法時,這五人之中只有一位專心聽講。」阿難也向佛陀敘述其他四位的舉止,並且請教佛陀,為什麼他們有這種表現呢?
  佛陀說,這是因為他們無法改變舊有的習氣。在過去世時,第一位比丘是一隻蛇,因為蛇總是捲曲著身子睡覺,所以才會在聽聞說法時睡覺;刮地的信徒在前世是地下生物;搖樹的是隻猴子;仰頭向天的是星象學家;專心聽法的人則是學識豐富的婆羅門。
   佛陀接著說:「阿難!記住!人必須專心聽講才能了解佛法,而且很多人不了解佛法。」
  「世尊!障礙人們證悟佛法的是什麼?」阿難進一步發問。
   「阿難!貪、瞋、癡障礙眾生證悟佛法。眾火中,欲望之火最是厲害,貪欲永不止息地炙燒眾生。」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8-2009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讀經的方法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大師對人開示:「閱讀經典要有正確的方法,首先態度必須至誠懇切,清淨我們的身口意。讀經之前,先端坐片刻,讓心平靜下來,然後拜佛,才朗誦經文;或者默默閱讀;或者是先拜佛,然後再靜坐片刻,才開經閱讀。

凡讀經,必須端身正坐,就像佛菩薩在面前親自對我們宣說一樣,心中不敢生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頭到尾,一直閱去,對於經典的文字或是經中的義理,都不去想,也不去分別。照這樣的方法閱讀經典,利根的人,可以體悟佛法真理,證實相法,即使是劣根的人,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摘錄自‧《印光大師年譜》、《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9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魔波旬恐嚇羅睺羅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念佛的方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全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这个方法的确很好。。。

精神不集中的信徒
「阿難!貪、瞋、癡障礙眾生證悟佛法。眾火中,欲望之火最是厲害,貪欲永不止息地炙燒眾生。」

学佛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特别是讨论佛法的时候。。。

讀經的方法
即使是劣根的人,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佛法的确慈悲

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09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寶經的威力

如果捨棄小小樂,可以獲得更大的樂,
那麼智者應捨棄小小樂,追求至善的樂。(偈 290)



  毗舍離有一年發生嚴重乾旱,更造成飢荒,所有的農作物幾乎完全沒有收成,很多人餓死,流行性傳染病也爆發了。城裡的人無法處理死人的屍首,所以屍臭滿城,也引來很多邪惡的精靈。

  城裡的人,無限哀傷,便想辦法向四方求援,但最後決定尋求佛陀的協助。所以由離車國摩訶利王子率領的代表團就向頻婆裟羅王進言,請國王邀請佛陀到毗舍離城來幫忙解決他們的困境和哀愁,但國王叫他們親自前去邀請佛陀。佛陀知道此去可以造福眾人,也就同意前往。

  佛陀和眾多比丘抵達毗舍離城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把城裡沖洗乾淨。佛陀被安排住進一座特別準備的客房,這時候,帝釋率領諸天神前來向佛陀禮敬,眾多邪惡的精靈因而逃離。當天傍晚,佛陀開講《寶經》,並要阿難繞城複誦該經文。阿難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由於該經具有保護的力量,很多生病的人都康復了。佛陀一連七天都講相同的經文,第七天結束的時候,毗舍離城一切恢復正常。大雨也把城裡所有的污穢物清洗乾淨。離車王子們和毗舍離城的百姓從此快活過日子,不再鬱悶,他們也非常感激佛陀的幫忙。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09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抄經的方法

寫經要志誠恭敬,一筆不茍。又須過細校對,不令有錯。若或有錯,當另寫。不可剜補,以免久則糨性退而落脫也。寫一句,校一句。寫一行,校一行。一葉寫完,通葉再詳校二三次,方可無錯。若錯不願寫全葉,則將錯字點一筆。即寫正字於其旁。千萬不可剜補。汝之字,不甚好,不必又寫華嚴。以字不甚好,後來人不甚注重,還是一心念佛好。若念佛有妄想,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寫經要至誠恭敬,一筆一劃,工工整整的;又必須仔細校對,避免錯誤。如果寫錯,要另外重新再寫過,不可以挖掉錯誤的地方,用修補的方式重寫,以免將來修補之處因黏性退化而產生脫落的現象,仍看不清楚正確的字。寫一句要校對一句,寫一行校對一行,一頁寫完了,整頁再校對二、三次,這樣才可以做到完全沒有錯誤。如果寫錯了,不願意再重新寫過,那就在錯字的地方點一筆,在旁邊寫下正確的字,千萬不要用塗改的修補的方式。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4-2024 10:51 PM , Processed in 0.0657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