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ghtreelf

佛典故事: 519樓,祝愿诸位同修大德们: 新年快乐,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5-2009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0# Nightreelf 的帖子

看了大悲水的故事后觉得不貪名、不貪利才是最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好

阿羅漢應知,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沉默不語的人受誹謗,多話的人受誹謗,寡言的人也受誹謗,世間人對任何人都誹謗。(偈 227)

不論過去、未來或現在,沒有人永遠受人讚嘆,也沒有人永遠受人誹謗。(偈 228)

如果行為無瑕疵,智慧與德行兼備,如閻浮金(註)一樣有價值, 連智者都日夜加以讚嘆的人,誰能誹謗呢?甚至諸天與大梵天也讚譽這種人。(偈 229/230)



  阿拘拉和他的同伴想要聞法。他們先去見離婆多尊者,但尊者非常冷漠,一句話也沒說。他們失望之餘,就去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明白他們的目的後,向他們說法,但內容卻非常深奧,他們也不喜歡,反而嘀咕的說,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太冗長、太深奧了。他們又去找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對他們說最基本的佛法,他們又說,阿難尊者說的法太過簡潔、籠統了。最後,他們去見佛陀:
  「世尊,我們來找你,是希望聽你說法。來這裡之前,我們已經聽過幾位尊者說的法了,但都不滿意。離婆多尊者甚至不理睬我們,舍利弗尊者說的法太詳盡太深奧了,阿難尊者的又太簡單太籠統了。我們都不喜歡他們說的法。」
  佛陀回答他們:「弟子們!一般人容易指責別人,這世界上沒有人不被譴責。人們甚至批評國王,即使是佛陀,也被人指責。被心胸狹窄的人責罵不要緊,只有智者的譴責才算是真正的譴責,也只有智者的稱讚才算是真正的稱讚。」


註:「閻浮金」:來自閻浮河 (Jambu) 的金,是品質最佳的金。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絕來信啟事

印光庸僧也,無所知識。十餘年來,多有謬認為善知識,乘郵政之便,函件紛投。光不自量,來即答覆。去冬夜校書於電燈下,目大受傷。以後凡來信,皆戒之後勿再來,而又失效。至今來函件者,較前仍未減。因不得己,故今登新、申兩報並佛學半月刊,以期周知。倘此後再有來信,決不開封,亦不答覆。如屬有關係掛號信,原函退回,平信則付字簍,以圖靜心養目,而可保守見天日之光也。若仍謬以光為知識者,祈直接向上海佛學書局或蘇州報國寺弘化社,請閱《印光文鈔》、《印光嘉言錄》。其所獲利益,較信實多百倍。再進而閱《淨土五經》及古德淨土著述,則定可以因地心契果地覺矣。(1935/2/01)


  當印光大師的聖德,漸漸遠播之後,寫信向大師請法的居士,如雪花紛飛,不斷而來。年紀已經七十五歲的大師無法負荷這麼沉重的負擔,因而寫了一封謝絕來信啟事:
  「印光乃一庸僧,沒有什麼大學問。十多年來,很多人謬認我是善知識,趁寄郵件很便利,所以信件不斷而來。印光不自量力,有來信即回覆。
  去年冬天夜晚回信的時候,我的眼睛舊傷復發。所以我在回信的末端,提醒他們不要再寫信來了,但是未產生效果,來信的人,並沒有比以前少。現在不得已,我登報通知大家,以後不要再來信。如果你們還要寫信來,我不拆信,也不答覆。如果是掛號信,將原封不動退回;平信將置紙簍中。我希望自己能安心靜養,讓眼睛得到休息,可以保持見到天日之光。
  如果還有人,謬認印光是善知識,希望你們直接向上海書局或蘇州報國寺弘化社,請閱《印光文鈔》、《嘉言錄》,你們所獲得的利益,相信會比書信往來多出百倍;再進一步可以讀《淨土五經》以及古大德所著述有關於淨土的書籍,這樣一定可以成就的。」


●悲心無限的印光大師,雖然寫了此信籲居士們勿再來信,實際上大師直至八十歲往生那一年,依然以信件開示許多大德、居士。雖是一封拒絕來信啟事,但大師誨人不倦的弘法精神於此中灼然可見。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6-2009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2# Nightreelf 的帖子

只有智者的譴責才算是真正的譴責,也只有智者的稱讚才算是真正的稱讚。

印光大師悲心無限舍己为人,实在令人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09 08: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砍斷愛欲的束縛

去除皮帶、韁、繩、其它附屬物和門閂(註)
而明白四聖諦的覺者,我稱之為婆羅門。(偈 398)



  舍衛城裡的兩位婆羅門各自擁有一隻公牛。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牛比對方的牛更好,更強壯。最後,他們決定一較高下,就到河邊去,用沙子裝滿了牛車,然後讓他們的牛依序去拉牛車,但每次直到繩索都拉斷了,牛車卻還是紋風不動。
  一些比丘看見他們之間的比賽後,就向佛陀報告。佛陀告誡他們:
  「比丘們!扯斷肉眼可見的繩索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比丘應該斬斷的是心中的憤怒,和貪愛的束縛。」


「皮帶」:瞋恚。「韁」:貪愛。「繩」:六十二邪見。「附屬物」:潛伏的習性,舊譯作隨眠,共有七種。「門閂」:無明。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09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個將軍的故事

前年一軍官.係山西繁峙縣人.姓續.以國家不得太平.至中山陵闢腹.被人救未死。一弟子.以彼以憂國自殺.特勸彼來蘇皈依。彼寓蘇多日.其妻女亦偕來過。一日.領其女與僕同來.其女已有上十歲.僕有近三十歲。彼與光談話.其女與僕戲頑。彼呵之.女不聽.發氣呵之.稍靜一刻.又頑起來。光知彼是只知憤世.了無治世之才。只一女孩.在光處尚不受約束.統兵乎。不能教兒女.焉能訓兵士乎。


  有一位姓續的將軍,因為痛恨政府腐敗,悲憤報國無門,於是到中山陵剖腹自殺,幸好被人發現得早,救活了過來。續將軍的一位朋友是佛弟子,看他因為憂愁國家大使而去自殺,於是勸他到蘇州找印光大師。續將軍聽從這朋友的勸告,帶著他的妻子、女兒、僕人到蘇州找大師開導,預計在蘇州住幾天。
   有一天,他帶著女兒及僕人去見大師。續將軍的女兒已經十來歲,僕人大概將近三十歲。續將軍與大師談話時,他的女兒與僕人卻在一旁大聲嬉戲。續將軍大聲呵斥女兒,女兒卻是無動於衷,他見狀再次大聲呵斥,女兒只安靜了一下,便又開始嬉鬧,無視於父親的不悅。
   印光大師觀察此現象,嘆道:「續將軍只知道憤世,卻沒有治世的才能。只是一個小女孩,在印光的地方尚且不能使其服膺,何況要統理一大群士兵呢?一個人不能教導兒女,又如何能訓練士兵?」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6-2009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4# 面包说 的帖子



喜歡吃breadtalk 的麵包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9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6# Nightreelf 的帖子
一個將軍的故事

印光大師觀察此現象,嘆道:「續將軍只知道憤世,卻沒有治世的才能。只是一個小女孩,在印光的地方尚且不能使其服膺,何況要統理一大群士兵呢?一個人不能教導兒女,又如何能訓練士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6-2009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平凡的夢

余十八歲時,肄業上海女子中學,有同學張孝娟女士,住西門潤安里,與余交誼最深,其母張太太,雅愛余,以親女視我,故我亦以「阿母」稱之,放學歸來,輒膳宿於張家,習以為常。
1936 年國曆11月23 夜,余宿張家,與孝娟共榻。中宵睡去,遙見觀音大士立小島上,環島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長丈許,瓔珞莊嚴,手持淨瓶,如世所繪。 余則在一葉舟中,舟駛近島,大士招手告余曰:「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余無以答。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後化緣畢矣!」言訖而隱。忽駭浪滔天,舟幾覆。余大呼救命,孝娟推余醒曰:「信芳汝其魘耶?」余告以夢,相與一笑。
翌晨,以夢告張太太,並問有否菩薩名大勢至?有和尚名印光者乎?張太太固信佛,驚曰:「大勢至乃西方極樂世界之菩薩。印光和尚之名,昔曾聞諸孝娟之父云,是普陀山得道高僧。」余問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張太太曰:「不知。」余為之悶悶。次日讀《申報》,見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乃知上海聞人請印光和尚來滬在覺園主持法會。奇哉此夢,三人驚詫不已。乃與張太太母女同赴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人同皈依焉!余蒙賜法名慧芬,張太太慧範,孝娟慧英。...
(紀夢悼印光大師/楊信芳)

《印光大師年譜》1937年:

春,弟子楊信芳女士到蘇謁師,告以己夢,遭大師嚴斥,曰:「莫瞎說!莫瞎說!以凡濫聖,招人譭謗。此夢更不許汝對人說,否則非我弟子!」。



〔永思集編者按〕楊女士記中有「四年後化緣畢」之語。嘗疑曷弗早日發表,而必俟諸大師西歸之日,始布於世?迨閱女士致施君書,乃知其曾遭大師呵斥,不許告人也。是夢之奇,在於未聞佛法之女生,且不知有大勢至與印光和尚之名。女士感是夢,善根自不凡。不有是夢,孰知無邊光之悲願哉!

1937 年,印光大師 77 歲,楊信芳居士偕同友人來拜訪印光大師,並請求皈依。她來皈依大師的因緣是她作了一個奇怪的夢。
  信芳原本沒有學佛,她有一個最要好的同學名字叫張孝娟,孝娟的母親張太太也把信芳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疼愛,所以信芳放學後,常跟孝娟一起回張家,一起吃飯,並在張家過夜。有一天晚上她在張家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
  她夢見觀世音菩薩在一個小島上,她自己在一隻小船上,小船慢慢地靠近小島。觀世音菩薩告訴她:「大勢至菩薩現在在上海教化眾生,妳為什麼還在昏迷當中,不去聽聞佛法?」
  信芳沒有說話,觀世音菩薩又說:「印光和尚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度眾生的,四年後他在這個世界化身度眾的因緣就要結束了。」
  觀世音菩薩說完話就不見了。之後,海忽然起大風浪,信芳大叫救命。孝娟將她推醒:「信芳!妳做惡夢了嗎?」
  信芳將所做的夢告訴孝娟,孝娟只笑了笑。
  隔天清早,她把這個夢告訴張太太,問張太太是否聽過大勢至菩薩?是否有一位叫「印光」的和尚?張太太因為已經學佛,聽到這個夢感到很驚奇,她告訴信芳:「大勢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至於印光和尚,我曾經聽過孝娟的父親提過,好像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
  「印光和尚現在在上海嗎?」信芳問。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張太太說。
  信芳心裡覺得納悶。隔日信芳閱讀《申報》,看見報紙上登了一項通告說上海將舉辦「護國息災法會」,並敦請印光和尚主持,這才知道自己做的夢不平凡。
  後來她們三人去聽法,並皈依印光大師,也把這個夢告訴大師,大師駁斥他們,還對他們說不可以把這件事宣揚出去,否則就不是他的弟子。遭到駁斥的信芳,在大師有生之年,未曾公開提過這件事。
  這個不平凡的夢一直到大師往生後,信芳寫紀念文,才把這件事說出來。從她做這個夢到大師往生剛好四年,應驗了觀世音菩薩說的話,也證明了印光大師確實是大勢至菩薩的應化身。

●真正佛菩薩再來人,一定不願意顯露身分,不求名聞利養。現代有些人實是無明凡夫,狂傲自大,自稱是佛菩薩再來人,顯異惑眾,為求名聞利養;相對於這些人,力求平凡的印光大師卻顯得多麼不平凡!

‧摘錄自‧《印光大師永思集》、《印光法師年譜》、《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6-2009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8# 面包说 的帖子

我发现你讲的东西和钦生很象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09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reelf 于 19-6-2009 06:39 PM 发表
●真正佛菩薩再來人,一定不願意顯露身分,不求名聞利養。現代有些人實是無明凡夫,狂傲自大,自稱是佛菩薩再來人,顯異惑眾,為求名聞利養;相對於這些人,力求平凡的印光大師卻顯得多麼不平凡! ...


很多人以为佛法就是那些超凡入圣的神迹,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上当了

极为平常的事情里面其实就是实践佛法的地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辯的比丘

一個人即使剃除頭髮,但若破戒,妄語,仍不是比丘。充滿欲望和貪愛的人,怎麼可能是比丘呢? (偈 264)
究竟息滅所有大小惡業的人,才是比丘。 (偈 265)


  哈達卡比丘喜歡和人辯論。若他屈居下風,就繼續挑戰對方,並約在另外的地方和時間再辯論。他每次都會提前抵達,然後說對方沒來是承認失敗的表現。他往往接著誇口說:「看啊!那些愚笨的人不敢來和我辯論,他們都被我打敗了。」
  佛陀知道後,勸誡他:「比丘!你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呢?比丘雖然剃除三千煩惱絲,但若如此誇口,是不恰當的。只有徹底去除惡業和驕傲的人才是比丘。」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道伏虎

所言張某之虎,乃從小養的,豈是有道以伏之乎!彼善畫虎,故屢養虎。前養一虎已死,前年又買得一始生小虎。日須以牛肉喂之,一年當吃二隻多牛。乃玩物喪志,又令虎吃牛,實造殺業,何足稱述!光謂其友曰:宜勸彼以素食喂之,勿令吃牛。又彼日日畫虎撫虎,恐來生托質虎身,則可憐矣!是日其人與其兒女並一狗同來,狗尚欺虎,其兒女均可撫虎。去年來時,尚不及一歲,已很不小。來時提一洋鐵罐,有時不聽招呼,則將洋鐵罐口向之,則便順從。蓋以其口大,恐吃它故。光一向不喜瞎張羅,故於從小養之虎,完全不介意。若是以道德所伏者,尚可稱述。此絕無稱述之價值,何得無事生事!(1937/5/16)


案王薳居士「予與印光大師因緣」篇曰:
「亡友張善子,畜一虎,在網獅園。予偶言於師,師以野性難馴,終恐殺人。予以皈依請,師首肯。乃偕善子曳虎師前,為說三皈,並賜法名『格心』。自是虎遂柔伏,未幾化去,亦一異緣也。」
陳海量居士於此文加按語云:「善子擅畫虎,畜一虎自娛。師見之曰:『此虎凶心尚在,當慎之。』皈依未久,虎斃。殆仗大師慈力加被,已脫畜生道歟?」大約當日煥文居士遠道亦聞有此說,故具書大師而詢之。而大師之答書老實開示,絲毫無自矜之意。大師之一生以不要學大派頭為主旨,觀於此書而益信。



近代有名的畫家張善子不但擅長畫老虎,還養了一隻活老虎在蘇州網獅園。印光大師知道後,告誡張善子:「當心養虎為患,老虎生性猛烈難馴,以後恐怕會傷害到人。」
   後來張善子將老虎牽到印光大師的面前,請求印光大師為老虎皈依,大師慈悲為老虎說三皈依,並且賜牠法名為「格心」。老虎從此變得十分柔和溫馴,過不久就病死了。
  這件事情傳開之後,許多人認為是大師的德行高深馴服了這隻虎,也使這隻虎在短期間內就能脫離虎身、畜生道。於是打老遠寫信給大師,希望大師能將「以道伏虎」這件事情的經過,詳細的說給大家聽。大師接到信之後卻是輕描淡寫、三言兩語回覆他們:「你說的這隻老虎,是張善子從小養大的,哪裡是因為我有道行而降伏牠的?」大師在信的最後再次提醒:「這件事絕對不值得對別人轉述、宣說,你們千萬不要無端生事。」


‧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09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reelf 于 26-6-2009 04:20 PM 发表
「看啊!那些愚笨的人不敢來和我辯論,他們都被我打敗了。」


常常见到的现象

但是当事人应该看了这个故事也不知道是自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09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reelf 于 26-6-2009 04:24 PM 发表
「這件事絕對不值得對別人轉述、宣說,你們千萬不要無端生事。」


我们有时候做了一点好事就唯恐天下人不知道。。。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09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

對今生或來世都沒有欲望的人,沒有貪欲、煩惱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偈 410)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與一群比丘到一小村落附近的精舍去結夏安居。村民看見舍利弗尊者來,就答應要提供所有的必需品,但直到結夏安居結束以後,村民並沒有提供所有的必需品。舍利弗尊者說:「如果村民再供養袈裟來,請送來給我,如果沒有,也請通知我。」然後,他就回祇樹給孤獨園去向佛陀頂禮問訊。其他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的意思,就向佛陀報告:「世尊!舍利弗尊者仍然執著於物質的東西,如袈裟和其它必需品。」
  佛陀回答說:「比丘們!舍利弗不貪愛任何東西。他要求把村民供養的袈裟轉交給他,是為了避免供養的村民失去功德,同時也無損比丘和沙彌的神聖尊嚴。」

註:請參考故事「領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7-2009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氣凜然

  日本帝國主義者入侵中國國土之時。有一天,我們一些青年僧人親眼看到有人領著幾日本軍官來寺內找印光法師談話。最初他們談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看得出法師態度嚴肅,有拒絕某事之意。其後,日本軍官拿出日本修訂出版的《大藏經》(它是各種版本中內容較廣泛的一種書)送給靈巖山寺。我們青年僧眾認為是日本人看得起靈巖山寺,才把他們最好的《大正大藏經》送給我們。可是印光法師當即委婉地說:『我們這裏的僧眾都是念經僧人,不是研究經文的僧人,請把你們這麼好的《大藏經》轉送給有關研究人員吧。』就這樣,拒絕了日本軍官的贈送。這件事,喚起了僧眾的民族尊嚴和愛國主義思想,對我個人啟發教育更為深刻,使我至今不忘。(中國文史出版社《名僧錄‧回憶印光法師二三事》)


《大正新修大藏經》日本大正 11 年(1922 年)高楠順次郎博士等發起,13 年創刊,至昭和 7年(1931年)編印完成,所收異本最富。麗、宋、元、明四藏之外,並對校聖語藏本、宮本、敦煌本、寫本、古佚本,以及各種流通本。後十三函為續編,多收日本著述。共85 函,3053 部,11970 卷,80634 頁。每頁分上中下三欄,每欄 29 行,每行約 17字。方冊本。為現代佛教藏經中最為精審、豐富之藏經。故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佛學亦皆以此為典。

按:大師於此《大正藏》亦頗珍重,1905 年(光緒 31 年)獲悉日本弘教書院刻印大藏經,乃將自己於北京琉璃廠購得之《揀魔辨異錄》托楊仁山居士寄與日本,請附入藏中。然當此時此際,形格勢異,日軍入寇中華,大師自以淩厲冰操峻嚴拒彼惡魔之饋贈也。


  1937 年,日本正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當時蘇州已經淪陷。某天,幾位青年僧人看見有人帶著日本軍官到靈巖山寺找印光大師,日本軍官拿出當時日本修訂出版的《大正藏》贈送給靈巖山寺。印光大師當面拒絕他:
  「我們這裡的僧眾都是念佛、誦經的修行人,不是研究經文的僧人,請你們把這麼好的《大藏經》,轉送給其他有心研究佛法的人吧!」就這樣不卑不亢地對給對方碰了一個軟釘子,拒絕了日本軍官的贈品。

  大師如此不客氣地對待日本軍官,如果他們惱羞成怒,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大師態度嚴正,立場鮮明,毫無畏懼保持了民族氣節,激發了僧眾民族尊嚴及愛國熱忱。當時在旁目睹此情此景的青年僧人感動不已,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教育課。

  護國衛教是每一位僧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只有國家安定,人民才能獲得利益。大師的愛國主義,始終與他熱愛人民的大慈悲胸懷連結在一起。他對那些不顧國家安危、不管人民死活、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揮霍享受的當局政府權貴們深惡痛絕。因此即使是面對惡勢力的脅迫,大師依然正氣凜然,心無所懼。


‧摘錄自‧《印光大師年譜》、《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9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6# Nightreelf 的帖子

同样是接受供养,舍利弗尊者的存心却是那么的慈悲。。。的确值得学习。。。

再另一方面,正法时代的佛陀大弟子尚且遭人误会,我们末法佛弟子应该多多学习佛陀的忍耐来应对一切的人事物。。。

回复 257# Nightreelf 的帖子
正氣凜然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到现在的华人对自己的文化已经失去了信心(也许是二次大战造成)。。。

看看现在,很多人喜欢追求外国的文化,更甚的是还要讥毁自己的文化,真的是令人不胜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忍受毀謗

如同戰場中的大象忍受弓箭,我(佛陀)也如此忍受謗辱。
事實上,世人多破戒的人。(偈 320)



只有馴服的象(馬)可以參加集會,國王只乘馴服的動物(象),能夠忍受誹謗,調御自己的人,是人中最尊貴的人。 (偈 321)


調服的騾最優良,信度的種馬(註1)最優秀,矯羅(註2)的象最優良,但自行調御的人,更為優良。(偈 322)


  摩醯提利對佛陀懷恨在心。後來,她成為優填國王的三位后妃之一。當她聽到佛陀來到憍賞彌城的消息時,就雇請一些惡徒,在佛陀進城化緣時加以毀謗。這些惡徒便到處尾隨佛陀,並大肆誹謗。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譭謗,使得阿難尊者無法忍受,他勸佛陀離開,到另一個城市去,但佛陀拒絕他的建議:「到別的地方去也可能受人譭謗。一個清白的人每次受人譭謗就離開,是不如法的作為。在什麼地方發生問題,就要在當地解決該問題。就像隻戰鬥中的大象,默默忍受來自四方的箭,我也默默忍受人們的譭謗。」


註1:印度河地區出產的駿馬 。  
註2:大象名。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忍辱

丁丑變後,避亂靈巖,其時兒子兆農法名開本,未離膝下一步。一日與同舍郎某,因小事生意氣,為師所知,即呼開本從容教訓曰:「爾年已不小了,應學做人之道。忍之一字,爾曾聞乎?憶吾童時,或年不爾若,吾家聚族而居,每值秋獲畢,村中必演戲酬神,舊例也。一日戲未開鑼,予攜一椅,置台前數十武之居中地點,擬坐而聽。村中同姓某,粗而暴,向予厲聲曰:此椅誰置?予答曰我。語聲未絕,彼即摑我兩耳光,將椅拋去數尺外。予登時頭痛欲昏,眼花亂燦,忍痛吞聲,不敢聞於父母,恐父母愛子心切,釀成口角也。從此益知自勵,不敢稍有疏忽。越數年長成,薄得村眾垂青,暴者遇吾於途,迎而笑曰:請至吾家坐。予亦一笑諾之。此事生平未嘗告人知,予固示弱,弱亦何妨?望爾學吾之弱,不可以新名詞之競爭二字,奉為神聖不可侵犯也。」(印光大師軼事/彭孟庵)


  有一天,一位居士帶著自己的小兒子,前來拜見印光大師。他的小兒子名字叫開本,從小很得父母的寵愛。開本因為一件小事跟別的小孩吵架,因而大發脾氣,印光大師知道了,把他叫過來對他說:
  「你年紀已經不小,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忍』這個字你曾經聽過嗎?我回想童年的時候,我們村庄每年秋天農作物收成了以後,村裡面的人一定會請人來演布袋戲,這是村子每年例行要做的事。有一年,村裡的人請了布袋戲團要來表演布袋戲,當戲要開演的那一天,我提早拿著椅子,到舞台前面的正中央放著,預備待會兒開演時,有個好位置觀賞。結果村裡面有一個粗壯的少年,用充滿怒氣的語調問:
  『這張椅子是誰放的?』
  『是我放的……』我話都還沒說完,他就走過來連續摑了我兩個耳光,然後把椅子拋到數尺之外。我當時被他打得頭昏眼花,幾乎快暈了過去。事後我仍然忍痛吞聲,不敢把這件事告訴我的父母;因為我怕父母愛子心切,他們如果知道了這件事一定會心疼,也會去找對方理論,彼此會為此發生衝突。經過這件事情,我更加勉勵注意自己的身行,不敢有一點點的疏忽。我長大成人後,村裡的人都相當愛護我。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遇到了以前打我的那個粗漢,他主動對我微笑,並邀請我:
    『來我家坐一坐好嗎?』
  我也微笑著,回答他:
  『好啊!』
   這件事,我生平還沒有對別人說過,今天說出來是希望你能有所警惕。
   雖然那時我的做法就像一個弱者,但弱者又何妨呢?我希望你學習謙弱,不要跟現代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競爭』,把自己當作是聖人,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知道嗎?」

‧摘錄自‧《永思集‧印光大師軼事二》、《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4-2024 02:36 PM , Processed in 0.0810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