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水手一月山

我看电影 -我的奥斯卡名单, 2010 (08/03/10 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8-3-2009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守住自己的秘密, 你愿意做什么, 怎么做?

一九五八年, 十五岁的学生 Michael Berg (少年 - David Kross, 成年 - Ralph Fiennes) 偶然地结识了 三十四岁的 Hanna (Kate Windslet).Michael 对 Hanna 有着无可言喻的迷恋, 而 Hanna 并没有拒绝 Michael, 他俩疯狂放肆地做爱, 享受彼此的身体.有时, Hanna 会很粗俗地谩骂 Michael, 但是到了床上, 两人又会热情如火. 每次, Hanna 都会要求 Michael朗读他的课本, 文学名著让她听, 甚至规定, 要朗读完了才能温存. 夏天结束了, Hanna 不告而别. Michael 对此耿耿于怀,但却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不管自己的生活, 精神, 感情如何地受到困扰, 他都不曾对任何人透露. 八年后, Michael已经是个法律系高材生. 他跟随导师到法庭听审, 那是二战时纳粹的集中营管理员虐待营里的犹太人的案件. 出乎意料地, Michael 竟发现Hanna 就在犯人席里. Hanna 被其他被告一致指为主谋. Michael 知道自己能够帮助 Hanna, 但是,这将泄漏他一直在保守着的秘密……

电影的两位监制, Sydney PollackAnthony Mingella 不约而同地在电影完成前就去世了, 算是电影的一个遗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 我觉得电影的整个感觉, 调调, 和《Sliding Doors》, 《The Talented Mr Ripley》, 《Breaking and Entering》, 《Michael Clayton》等由他俩监制或执导的电影, 很相似, 都是不疾不徐的, 缓缓的, 节奏不快, 但是内容丰沛. 是导演 Stephen Darldry 在向他俩致敬吗?

我想, Kate Winslet 获奖, 除了演技外, 她为这部戏的牺牲,应该也被考虑在内吧. 前前后后, 加起来有近二十分钟的裸戏和床戏, 面对一个比自己小十五岁的小弟, 导演还是自己的老公 (有误, Kate 的老公是《Revolutionary Road》的导演, Sam Mendez, 特此更正), 要突破这层层的心理障碍是多么地困难啊? 她不只做到了, 还做得很出色. 看过《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和《Little Children》后, 就很喜欢她, 觉得他她不只能演, 而且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演员, 挑的戏很多都很有深度, 内涵. 这部电影, 她交足功课. 饰演少年Michael Berg 的德国人 David Kross 牺牲也很大, 需要正面裸露下体. 他看起来就嫩嫩的, 适合角色性格,可是就是有点略嫌太年长了, 不像十五岁. Ralph Fiennes 一直都那么犹豫的吗? 他给我感觉, 就不是在演嘛, 就是他来的.

觉得这部电影的内容, 蛮深沉的. Michael 虽是自由的,却一辈子都被内心深处那个秘密, 那段畸恋囚禁着, 一直走不出来. Hanna 为了守住自己是文盲的秘密, 不愿让他人知道的自卑感,宁愿放弃自由, 被判刑终身监禁. 两人在几十年后, 再次见面的过程, 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比火辣床戏还要深刻).那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心情, 非常地难以用言语形容, 那里头, 有爱, 有恨, 有不满, 有遗憾, 有羞愧, 有…… 我无法想像, 一个有着Michael 那样的经历的人的内心, 会有多么地复杂, 多么地阴暗, 多么地封锁自己, 多么地难了解.

除了深沉, 也有发现电影一些蛮搞笑之处, 比如说,电影的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德国, 但整部电影都是英语对白, 连教堂里的歌咏声, 还有阅读的书籍都是英语的, 只有里头的一份餐单是德语. 还有, 当Michael 在 Hanna 家中, Hanna 要他脱了衣服去洗澡时, 一幕是 Michael 在脱裤子, 当时袜子还在脚上,下一幕他跨入浴缸里头, 袜子不见了……

你会为了守住心中的秘密, 不惜放弃一切吗?

原文

[ 本帖最后由 水手一月山 于 19-3-2009 09: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3-2009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de2004 于 28-2-2009 03:28 PM 发表
我还没看这部,不过那天我看oscar颁奖人在介绍Frank Langella时,说道,没有人演nixon比他更好了。。

真的啊? 这我倒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09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3#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哦 !原來這部戲是這樣的意思啊
我想很多人會看不明白吧 !!!
因為我也是蒙查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09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4#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不懂是不是抬举也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09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弦乐是最煽情的, 所以主角是个提琴手.

小林 (本木雅弘) 失业了, 他加入的交响乐团因为经营艰难而解散. 小林将之前买下的昂贵大提琴转卖, 付清欠款, 获得妻子美香 (广末凉子)的体谅后, 一同回到他的家乡, 住在母亲留下的老房子里. 那房子有许多小林的回忆, 那是从前父亲经营的小吃店, 那是父亲遗弃他母子俩的地方,那是他从小练琴的地方, 那也是他母亲逝世的地方. 小林遗憾自己错过了母亲的葬礼, 也狠父亲不告而别. 急需工作的小林看见一则征聘广告,工作性质没有明确注明, 但是门槛低, 待遇优厚, 小林于是前往试试. 就这样, 小林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专门为往生者做最后梳洗, 粉饰的入殓师.这样的职业, 只专门赚死人钱的, 是没人要的, 是底下的, 是肮脏的, 小林不知道应该如何告诉妻子, 于是, 只好隐瞒……

这是部精心设计, 架构的电影, 终极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感动, 落泪. 事业不顺心的男人, 破裂家庭下成长的孩子, 这两条线落在日本人手里, 已经可以拍出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故事了, 再加上入殓师这看尽死亡的行业, 导演泷田洋二郎和编剧的目的很明显, 不让观众哭着离开电影院不甘休!

也许只是我自己想太多, 就认为电影里各角色的身份, 背景,是经过周全地计算的.因为主角是弦乐手, 所以到了情深初, 弦乐出现得理所当然, 所以主角寂寞地在郊野拉提琴没有关系,成为了入殓师的主角处理往生者的身体手法细腻也再正常不过, 多亏提琴的训练. 妻子美香的作用在于让人了解入殓师这工作是多么地被排斥(丈夫工作丢了, 自己需要放弃工作事业, 一起回乡下生活, 这些都可以接受, 却接纳不了丈夫担任入殓师), 以及凸显主角从不被接纳,到被认可, 再被推崇的心理改变过程. 当美香最后对态度随便的葬仪人员说 “我先生是专业的” 时, 那已经是跨越了单纯的爱,那还包括了对其工作, 专业态度的了解, 接纳, 和尊敬. 澡堂老板娘和 NK Agency 老板这两角色, 一个负责主角家庭这条线,一个负责主角工作, 事业. 老板娘最重要的一句对白, 就是她对美香说的那番话. 光顾了澡堂二十几年的老顾客, 扮演着类似旁述的身份, 通过他,导演交代了自己对生死离别的观点 - 死其实像一扇门, 大家终将在门的另一边重逢.

(有人问, 为什么酱感性的电影, 我可以看得那么理想,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导演对于情感的掌握很精准, 总让观众跟着他哭着, 笑着.觉得电影一个特点就是像这样一部让你哭的电影, 整体的氛围却不沉, 不悲, 不哀伤, 甚至有许多地方让你笑, 笑过了, 导演就再让你哭一番.电影里好些情节真的有感动到我. 澡堂老板娘对美香的那番话, 让我感同身受. 看着电影里不同家庭对待死亡不同的反应, 举措,也让经历家人离世的我不知该哭好, 还是笑好. 最让我感动的, 并非最后主角处理父亲遗体那段, 而是澡堂老板娘去世的情节. 那一段,包涵了很多很多的情绪, 而不只是亲人离世的哀伤.

导演对于细节处理得很细腻, 这好像是日本电影的特色. 其实电影的情节相当地predictable, 妻子怀孕, 处理澡堂老板娘和父亲的遗体这些情节, 都在之前的一些梗出现时可以预测得到. 情节没有惊喜,但是电影的情感却完美地弥补了这个不足. 我想电影在奥斯卡获奖, 很大程度应该是因为其情感的掌握,还有入殓师这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新奇的题材. 我感觉入殓师其实只是电影的工具, 主角并非这行业, 而是小林的事业, 家庭,还有那些对于生死的诠释. 实在没有办法相信本木雅弘已经四十五岁了, 说他三十出头我都相信. 他把主角那一点憨厚,凡是自己一人承担的内敛感觉带出来了. 久违了的广末凉子, 表现还不错, 但是他的娃娃音好像和电影有些格格不入. 我喜欢老入殓师山崎努这角色, 绝对是冷面笑将, 静的时候深沉得可怕, 却又不时爆一些笑点 (他们大口大口吃炸鸡那里真是过瘾, “有没有宗教考量?” 的回答更是让人喷饭).

谈这部电影, 不可能不谈久石让, 还有电影那个配乐. 简单一句, 那些配乐就是他妈的好听, 他妈的配合剧情.

生死, 就一个过程, 就一扇门, 就那么一回. 生的时候,纵然有再多的不快乐, 不和谐, 没有必要带着这些包袱到门的另一端去. 不如就放下一切, 轻松, 而庄严地跨过去吧. 可笑而讽刺的是,有些人极尽排斥, 害怕从事入殓师, 葬仪业的人, 却需要在这最后的时刻, 让这些他们排斥, 觉得脏的人来为他们保有最后的尊严.

kuso 一下, 如果电影里主角不是个提琴手, 而是个西洋鼓手, 那么…… 如果, 主角在为往生者的遗体擦拭时, 往生者突然睁开眼……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09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_lo_kelly 于 9-3-2009 01:54 AM 发表
哦 !原來這部戲是這樣的意思啊
我想很多人會看不明白吧 !!!
因為我也是蒙查查的


觉得看这部戏需要做功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3-2009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de2004 于 9-3-2009 09:45 AM 发表
不懂是不是抬举也不知道。。

应该不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9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信念, 希望, 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1928年, 单亲妈妈 Christine (Angelina Jolie)在电话公司上班, 独立抚养儿子 Walter. 某日加班后, Christine 回家发现儿子不知所踪. Christine 被吓坏了,惊慌不已. 她报警, 她联络各个相关机构查询儿子的下落. 日子一天天, 一月月过去了, 始终没有儿子的消息. 八个月后, 警方带来好消息,他们找到 Walter 了. 为了这好消息, 声名狼藉的警方还特别安排媒体采访 Christine 在火车站迎接 Walter. 就在Walter 步下火车那刻, Christine 马上发觉, 那不是她的儿子, 但是, 碍于警官 Jones (Jeffrey Donavan)的压力与劝说, Christine 只好带着 “Walter” 回家, on trial basis. 经过几天的相处, Chrsitine越发觉得不对劲, 于是她主动联络 Jones, 告诉他警方的失误. Jones 一边推搪她的请求, 一边安排自己的医生去为 “Walter”和 Christine 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诠释成, 那些都是 Christine 的幻觉, 她的不负责任, 甚至诬陷她有精神病,将她关入精神病院. 这时, 只有一向来对揭发警方弊案不遗余力的教会长老 (John Malkovich) 能帮得到她……

感觉这部电影比较平铺直叙, 不是导演 Clint Eastwood 最好的作品, 还是比较爱之前的 Flags of Our Fathers, Letter from Iwo Jima (很遗憾到现在都还没有看百万宝贝).就觉得, 他只是相当单纯地做个说故事的人, 把这的真实的事件, 真实故事给说出来, 并没有加入太多煽情的情节, 或主观的想法, 甚至,也没有可以地要观众看完后, 有什么样的思考, 没有. 也许, 导演要传达那不放弃, 不灰心的精神, 可是, 很薄弱.

其实, 我觉得 Angelina Jolie的样子不适合这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角色. 一直以来, 对 Angelina 的概念都停留在厚厚的丰唇, 性感的魔鬼身材,电影多数都是很妩媚的表情, 或很屌很性格的眼神, 就酱. 所以, 就觉得她在这部电影里显得很现代, 不搭. 但是, 某处读到导演遴选演员时,考虑她和 Hilary Swank, 导演觉得她的形象很适合角色, 所以用她. 想不到我和导演的想法那么地南辕北辙……电影有许多让她发挥的地方, Angelina 也把握住了, 让人看见会演戏的她, 而不是只懂得卖弄身材, 样貌, 性格. 不过,有表现归有表现, 她还是没有到获奖的程度, 希望以后能看到她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部电影, 基本上, 其他的人都是配角, 戏份都蛮稀疏的, 有让我留下印象的是试验犯人的 Jason Butler Harner, 不知道为什么, 就觉得他的样貌, 神情, 很有那种 feel.

总的来说, 我觉得这部电影中上而已, 要不是获得奥斯卡提名, 声势可能就没有那么高了.

欣赏电影里头 Christine 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Never start a fight… but always finish it.”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4-2009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0#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这部戏没什么吸引到我。

我倒是蛮喜欢最近看的电影《爱到底》。
昨晚看了,其实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09 03: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儿戏了吧?

根岸 (松山研一)自小热爱音乐, 为了理想, 他离开家乡到东京去念大学, 希望能在音乐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获得赏识. 怎奈, 根岸校园民谣式的乐风不被赞赏,大学毕业后仍然默默无闻. 这时, 根岸参加了一个新人招募活动, 被经理人 (松雪泰子) 看上, 吸纳, 和另两个成员组成了恶魔系重金属摇滚团体Detroit Metal City, DMC. DMC 迅速地风靡各地青年, 引起各方注意. 在表演时, 三位成员都是画上了浓浓的妆,言行也像换了个人似的, 除了他们自己和经理人, 没有人知道浓妆下他们的真面目. 这样的生活, 让根岸非常痛苦, 因为那不是他喜欢的音乐,不是他要的生活, 他无法做自己……

我了解, 这是由日本限制级同名漫画改编而成的, 但是,没有需要因为这样儿那么儿戏, comical 吧?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看到主角根岸很卡通式的表情, 动作, 言行,其他的角色多数也是这样, 看了还蛮受不了的. 电影 “No Music No Dream” 的主题是很不错的,但是个人觉得就被那些卡通式的演绎给破坏了. 因为电影大部分时间都很卡通, 很漫画, 到了真的要去认真, 去感人的时候, 就满全没有那种感觉了.

非常佩服松山研一 (大陆翻译松山建一) 接这部电影的勇气,但是在不明白为何他会出演这个角色, 是为了表现出他的多元性吗? 他之前的 L 的角色, 将它的人气推到了一个高点, 虽然那也是个漫画人物,但却是非常严肃的, L 和根岸两个角色比起来, 反差真的是太太太大了, 大得我甚至觉得那不是松山研一在演. 这, 也算一种成功吧?

松雪泰子反而留下印象, 她竟然可以那么地粗俗, 那么地满口污言秽语, 那口地性, 厉害! 她那句 “听这样的音乐我是湿布起来的!” 还真是让我 @_@…… 至于另外一个美眉加藤罗莎就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

算是, 蛮无言的电影吧.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09 03: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修 于 8-4-2009 10:01 PM 发表
这部戏没什么吸引到我。

我倒是蛮喜欢最近看的电影《爱到底》。
昨晚看了,其实还不错。


<<爱到底>>? 没有什么劲儿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手一月山 于 17-4-2009 03:18 AM 发表



太儿戏了吧?

根岸 (松山研一)自小热爱音乐, 为了理想, 他离开家乡到东京去念大学, 希望能在音乐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获得赏识. 怎奈, 根岸校园民 ...


我满期待的一出戏,看了后。。。好失望   乱七八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09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2#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我必须说……它的原著很好看。
电影……很失望。

我第一次看到睡着(除了死灵重金属开声的瞬间起来High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0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2#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我必须说……它的原著很好看。
电影……很失望。

我第一次看到睡着(除了死灵重金属开声的瞬间起来High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9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念与坚持己见, 只一线之差.

Aloysius 修女 (Meryl Streep) 是一所教会学校的校长, 为人严肃, 不苟言笑, 管理学校的风格强硬, 注重传统, 学生们都害怕面对她. 相反地, 教会中的 Flynn 神父 (Phillip Seymour Hoffman) 却和蔼可亲, 并以开明开阔的心态来面对与衡量新事物, 理念上, 与 Aloysius 有严重的出入. James 修女 (Amy Adams)则是个年轻单纯的学校老师. 某天, James 修女发现, 校内唯一的非裔学生 Donald 被神父传招见面后, 神色有异地回到课堂,并且身上有酒气. James 也发现神父神秘地将一件衬衫放入 Donald 的储物柜中. James 修女将自己的观察告诉 Aloysius修女, Aloysius 认定 Flynn 神父和 Donald 间建立了不正当的关系. 当 Aloysius 修女发现和 Flynn 神父及Donald 母亲之间的沟通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 她决定采取自己的方式……

电影的导演, 也是剧本的创作人, John Patrick Shanley. 他先是创作了这故事的舞台剧版本, 在获得许多大奖加持后, 再将之改编为电影. 我个人很喜欢电影 open ending 的处理方式, 导演刻意地不做任何结论, 让观众自己去做想要的结尾, 解释.

可以这么说, 看 Merryl Streep 和 PhillipSeymour Hoffman 演对手戏是种享受, 那些场面总是充满了戏剧张力. 影帝和影后都不是乱盖的, 有人甚至说, MerrylStreep 用一边眉毛演的戏, 比起很多演员用整张脸演的, 还要丰富. 真的, 不是夸张. 觉得 Phillip SeymourHoffman 很好地捕捉了 Flynn 神父这个角色的神髓, 亦忠亦邪的, 让人无法断定他到底有没有犯下不该犯的错. (是不是语病? 有“应该犯的错” 的吗?) 看看 Amy Adams 在里头的装扮, 还真难相信她已经三十四岁了.

电影很好地诠释了 perspective 这个词. 电影里头,各方都有自己的立场, 理念, 和认知, 这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同一个事件的切入点, 观点, 和应对方式. 到底谁对谁错, 导演没有指明.当观众们自己诠释, 并作出结论时, 那也正是观众们在以自身的背景, 历练, 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我想, 这正是导演的一个目的,和要探讨的一个方向. 选择什么立场, 做什么结论并非重点, 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和做出选择的过程, 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你观赏完这部电影后, 有什么结论? 不妨想想, 为什么你会有如此想法? 是什么在左右你的选择?

电影其实说不上刺激, 引人入胜, 但却紧紧地扣着 “doubt” 这个主题, 以神父对于 “doubt” 这课题的传道作为开始, 也以修女对于自身的 “doubt” 作为结束.

不知道为什么, 就觉得这部电影和年前的《Gone Baby Gone》有些许异曲同工. 你认为呢?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9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yanami_rei 于 20-4-2009 12:18 AM 发表


我满期待的一出戏,看了后。。。好失望   乱七八糟了。。。

原帖由 月修 于 22-4-2009 12:42 AM 发表
我必须说……它的原著很好看。
电影……很失望。

我第一次看到睡着(除了死灵重金属开声的瞬间起来High之外……)


两位, 请节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5-2009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了都要卖, 原来只是……

Rafflesia Pong 是过期艺术节目主持人,被电视台老板警告收视率再无起色, 就会被当红实况节目/美女主持取代. Eric Tan 是产品开发工程师,一心想考自己开发一台完美的多用途豆浆机器, 却不被公司老板 (公司与电视台属同一集团) 认同, 要求其不要浪费时间, 应该直接抄袭他人的产品,还有 built-in breakdown 机制, 这样才能省钱又赚钱. Rafflesia 绞尽脑汁始终没有办法拯救节目,却误打误撞地采访了一位终极病患 (她的前男友, Tony Chow Chee Fai), Tony 临终前的片段播出后大受欢迎,Rafflesia 于是决定豁出去, 将节目改成专门采访即将死去的人的实况节目, 拍摄他们临死前最后的片段. Eric阴差阳错地被分裂成两个个体, 一个是梦想家, 一个是现实主义者, 但还是无法挽回被公司开除的噩运. Eric 联络上 Rafflesia,请她来采访自己, 因为他准备自杀……

初哥导演杨俊汉这张成绩单蛮亮眼的, 获得多个电影集的肯定, 票房应该也不错. 觉得他的剧本的概念和主题不赖, 也明确, 但是执行上尚有改善的空间. 电影的好些部分都还蛮粗糙的, 特别是歌唱的部分, 虽然歌曲都蛮好听.

男主角 Peter Davis, hmmm, 怎么讲, 及格吧, 以第一次演戏的非正式演员来说, 及格了. 会觉得, 可能是他比较木纳, 没有经验的关系, 他在的画面都比较冷场, 需要靠其余演员的表现来让画面热起来, 精彩起来. Jerrica Lai 也是第一次演出电影, 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我想这和她这舞台剧经验有关联. 她是真的演得很 bitchy, 同时也让角色比较立体, 没有那么表面. 不知道为什么, 就觉得她很眼熟, 似乎曾经在什么表演看过她. 特别要提到的是饰演两位老板的 Kee Thuan Chye, Lim Teik Leong, 基本上大部分的时间是他们俩在抛笑弹的, 他们也很有默契, 只是歌声真的是有限公司……

我喜欢电影戏虐实况节目的部分, 很同意, 所谓的实况节目, 电话简讯投选, 最终还是为了赚钱, 比赛结果是其次, live 的节目更要来个投选, 才能够赚钱. 而那些预录的所谓 “实况” 节目, 到底能有多实况呢?

到底是应该坚持梦想, 还是重视现实牺牲梦想呢? 这是电影的重心,男女主角都陷入了这个困境. 空有理想, 坚持, 却曲高和寡无人欣赏, 反而投机取巧的却大受欢迎. 两人的选择有些不同, Rafflesia完全放弃了理想, 更将现实去到最尽, 最极致, 可是内心却也最落寞, 伤痛. Eric 利用现实给予的空间, 让梦想得以成真,但也作出了一定的妥协, 和牺牲. 能够坚持自己理想的人, 不多了, 我想 Eric Tan 这人物, 可能是导演杨俊汉对比自己经历而创造的角色.

其实, 我非常不明白电影最后那段的意义. 两个老板, 下班, 等电梯, 讲话, 这段除了对比, 反讽电影开始不久的那一下段情节外, 还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不明白……

“Don’t BUT me! I hat people who BUT me!”, 我真是太喜欢这句对白了, 呵呵.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超喜欢这句对白

老实说
在电影院的时候 我真的很失望
因为总觉得导演拍得乱七八糟的

那个抢taxi, 是要表达什么呢?

整部戏, 我大概明白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他表达的方法 我真的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9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9#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戏是还不错啦,他在表达什么我就不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9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9#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戏是还不错啦,他在表达什么我就不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5-2024 08:35 AM , Processed in 0.0455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