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海神之風

南传上座部的源流

[复制链接]
miaoy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7-5-2007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沧浪澈 的帖子

对一个已经犯了"盗"戒的人,和他强辩是浪费时间和唇舌。真是佩服您有耐心和循循善诱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5-2007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aoyin 于 7-5-2007 05:37 PM 发表
对一个已经犯了"盗"戒的人,和他强辩是浪费时间和唇舌。真是佩服您有耐心和循循善诱的精神。

原來戒是你所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7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7-5-2007 05:16 PM 发表
正法當然是佛说﹐但不是只要有‘佛说’二之就是佛说。
君如多習佛说正法經典就知道何為邪见。


正法谁说了算?你说?还是佛说?
是否此处唯独你知悉全部佛说之正法?
你知正法还是佛知正法?你知正法为何众凡人不知?
你和众凡人有何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7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汉在佛学上可说是刚入门...
觉得在四圣谛上学习是对的选择.
还要在禅中用功求智慧.
灭苦是学佛法的最终目标.
学这些也就可以称为学正法了.

有错之处请多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RICYON 于 7-5-2007 08: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7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7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srjocm 的帖子

根本就不接受别人的善意,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5-2007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rjocm 于 7-5-2007 08:44 PM 发表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迷者不悟....痴者心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7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 RICYON 的帖子

心量要大,
自我要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5-2007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das 的帖子

迷而未悟的人,雖然懂得許多學理,論述時講的頭頭是道,但在行為上並未做到;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則是依心力行,在修行中默默的去實踐。

佛法發展至今已逾二千五百多年,所積累的「經、律、論」等相關典籍亦如汗牛充棟,令人目不暇給。由於佛法博大精深,常使得後人耽於玄思清談,而忘了佛法的趣入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躬行實踐,否則,就像畫餅充飢般,無濟於事。真正有智慧的人必然懂得將佛法踐履到日常生活中;心性迷亂的人則口說般若、心著五欲,只是把佛法當做清談的資具罷了。學佛修行重要的是追求自我心靈的成長,如果只是拿來做為論辯的題材,反而增加了我們的煩惱,這就與釋尊宣說佛法、助人解脫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 本帖最后由 srjocm 于 7-5-2007 11: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7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存上座部佛教(转)

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现存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南越、中国云南边境等地区。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西方社会,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中文世界。

(一)现存上座部佛教的史略和简况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的阿育王赞助了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在这次结集后以长老目建连帝须为首的僧团向印度各地和印度之外的地区派出传教僧团.当时有两个僧团和现存的上座部佛教相关注1,即前往金地(说为缅甸和泰国北部) 及前往斯里兰卡的僧团. 前往金地的僧团由于缺少活动的详细文字记载,所以到底对现存的上座部佛教影响有多大很难说.而由阿育王之子摩晒西尊者带领前往斯里兰卡的僧团活动则在、等著作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所以现存的上座部佛教一般认为起源于前往斯里兰卡的那支僧团.

摩晒西尊者到达斯里兰卡岛后,在山中遇见出游的斯里兰卡国王帝须.在一系列关于芒果树的有趣问答后注2.国王归依了佛教,随后在国王带动下,几乎所有斯里兰卡国人都归依了佛教.国王把皇家御花园改建为寺院送给摩晒西僧团,以作为僧团驻地.这座寺院就是著名的大寺.

在公元前1世纪,由于斯里兰卡的战乱和饥荒,僧团受到很大的损失.许多口传的佛教经典近乎失传.僧团在此之后,经过商议,于公元前29年在兰卡岛马塔勒的阿卢石窟举行了佛教第四次结集.同时也是佛教史上用文字记录全部三藏经典的第一次.这部经典至今还被现存的上座部僧团使用. 注3

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斯里兰卡由于地近南印度,因此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部分派别在以后一千年里曾有很多次冲突,在上座部佛教的藏外经典《大史》、《岛史》等著作中可以看见这些冲突存在的痕迹.其时,国家行政力量也卷入这一冲突,在某一个时间段里, 大乘佛教晚期的异端分支黑衣见者密法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了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幸运的是早些时候受到斯里兰卡大寺影响的缅甸上座部僧团当时已经发展成为很有影响的力量.于是缅甸的上座部佛教反传斯里兰卡.到公元十一世纪后,在斯里兰卡国王的协调下整个斯里兰卡佛教重新统一为上座部佛教注4,当然一些大乘仪式和少些教义也被积淀了下来,并成为兰卡佛教的一部分。但在后来欧洲的殖民侵略中, 斯里兰卡佛教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情况严重到僧团传戒人数不足的程度(僧团传出家戒要五个出家十年以上的比丘).比丘僧团的重建要到近代泰国和缅甸佛教的重新传入才得以完成.而近年来,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活动也给斯里兰卡佛教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缅甸的上座部僧团在公元四世纪已经成为强有力的一支,中国法显的记载了缅甸一部佛教之兴盛;从其书所说的缅甸僧团情况和缅甸佛教自己的历史记载来看,那时候上座部佛教已经在缅甸佛教各支中占有优势. 缅甸的上座部僧团在中世纪时最终在国家的支持下全部统一到斯里兰卡大寺的戒律传统中,本来自己的戒律传统也消融在大寺传统中注5.

在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受到外来打击后, 缅甸的上座部佛教成为整个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最重要基地.续五世纪觉音论师在斯里兰卡大寺完成这样的杰作后, 缅甸的长老阿那律陀完成了经典著作,这本著作是上座部佛教中可以和作齐量观的作品.

缅甸的上座部佛教在缅王阿那律陀统一全国后受到国家扶持,此后至今几乎没有受到过严重的破坏.即使在被英国殖民时期,由于英国对于宗教一般持不干涉态度,所以也还是能很好的发展.

1956 年,缅甸为了纪念佛陀涅磐2500年,邀请了柬埔寨、斯里兰卡、泰国等国的比丘2500人,在仰光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六次结集注6,根据各种版本和 1871年缅甸曼德勒的佛教第五次结集注7的校勘本,对巴利语三藏进行严密的校勘,印成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巴利语系大藏经。

缅甸的佛教以佛教经典配合阿毗达摩的严谨研究为主流的情况注8是在上座部文化圈出了名的.即使那些以禅修实践著名的僧人,许多同时又是著名的三藏注释大师,如近现代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十分著名的尼耶西亚多、雷迪西亚多、玛哈希西亚多、明贡西亚多、莫哥西亚多等. 其中如明贡西亚多等甚至能流畅地背诵全部的三藏经典注9. 中国云南德宏地区的佛教多受缅甸影响.

泰国上座部佛教在早些时候只在受缅甸影响的泰国北部流传.其它区域都流行大乘密宗佛教和印度教,一直要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开始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在此之后泰国的国王也多加入佛教的推广活动,近代拉玛王朝的蒙谷王在登基前曾出家二十多年.因此在他在位时, 他对泰国佛教作了净化,泰国因此建立了持戒严谨的法相应派系注10,而独立于原来戒律较松散的大部派.

柬埔寨、老挝、南越、中国云南版纳地区的佛教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关系一般都受到来自泰国上座部佛教的影响.这些地区的佛教流传一般多开始于公元十世纪以后.发展和泰国的佛教基本是同一步调的.而现在,其中的柬埔寨、南越由于近几十年的战争等原因,佛教被破坏的情况严重.

(二) 现存上座部佛教的教义

现存上座部佛教有大小数十个派系, 如缅甸的善法派、瑞琴派、门派,泰国、柬埔寨、老挝的法相应部和大部派, 斯里兰卡的泰国派和缅甸派, 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润、摆庄、多列、左抵等等.但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戒律遵守的严谨与否上.而在所依三藏经典和根本教义上的表现则是完全相同的.还有的不同就是缅甸、斯里兰卡的佛教学术性强一些,泰、寮等国佛教的口语化倾向要多一些注11.

1. 根本教义

上座部佛教所探索的主题是人类内心烦恼的呈现\构成原因及其内心烦恼的解脱之道.
举人类因失去亲人而难过的例子可以知道,人类抱有希望世间的存在应该具有永恒性的观念.这种希望世间存在呈现永恒性的心理认知,构成人类对此事难受的原因.因为永恒的不是存在本身,而是存在的普遍特性(即无常、苦、无我).

生尔在世,心灵就要面对存在及与存在的无常无我的特性,无法回避.

于是佛陀发现这个真理后就教导人类应该客观认识真正的具体存在和存在的普遍特性,即身心和身心呈现的无常本质.理解这一客观事实后,整个心理的错误认知就会自动消失,这一消失本身是错觉的结束.错觉的结束带来人类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他不再拒绝世间存在的呈现,也不拒绝存在之普遍特性的呈现.用如实的心去看世界.于是他不再为这世界的变化而悲伤,不再为这世界的呈现而得意忘形.绝对超脱及宁静的处世在心中被建立.这也就是佛教意义上的永恒-----涅磐.人从此不会再进入过去的错觉.即以为世间存在是永恒的.他如实的生活,但不再迷惑于世界的干扰中.因为那干扰本是来自于人类的错误认知,而现在错误的认知已经结束了. 实现了这一心理转变的人则称为“阿罗汉”。

但这一成就的实现在整个传统中被认为必须依靠以戒律、禅定为基础的内观禅训练。因为在佛教中,概念理解的结果和对实明见的结果被认为是不同的,这正如想象被火烫伤和真的被火烫伤是不同的。

2.基础道德的教义

上座部佛教中,道德被认为是以上根本教义实行成功的保证。所以其戒律道德是值得注意的。
研究上座部佛教的道德观是会发现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虽然整个上座部佛教僧团和在家居士所表现的戒律道德在各类社会形态和宗教道德中是相当清教徒式的严谨。但他们的道德观却是相对主义的注12。也就是说上座部佛教承认道德规范来自于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等的观点,而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和永恒性。佛教认为道德等是相对的和约定俗成的。但如此,是否存在一个可以否定戒律道德遵守的必要性问题呢?这却是不必担心的。上座部佛教虽然承认戒律是相对的,但又经典性的说相对的并不等于没有作用的。上座部佛教认为:只有人、天善趣有情,才有望在此生解脱。如果一个人否认戒之作用,去作与四恶趣相应的言行,这个人的心也必成为四恶趣众生之心,于是失去解脱之可能;并会由于如、如鬼等心而趋向四恶趣,去领受他(或她)自己所造的悲惨果报。
于是,上座部佛教的出家(持十戒或二百二十七戒)、在家(持五戒或八戒)两众十分重视和保守传统的戒律道德。在许多道德方面相当人数的僧团甚至还坚持佛陀时代的古制,如乞食、每日一食、林居等十三种头陀行、不触金银货币制度、布萨制度、结界制度等等注13。

(三) 现存上座部佛教的实践

现存上座部佛教的实践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核心层面和世俗层面。

在核心层面中是作为佛教精华的禅修传统和古典经院传统;而在世俗层面中有佛教一般的道德修养行为和随顺东南亚印度教文化、各种本土文化的信仰活动。虽然这些传统或形式有时是混合在一起表现的,但只要认真观察还是能适当区分的。

1.核心层面的实践

(1)禅修传统的实践

上座部佛教的禅修传统在东南亚人群中是倍受尊敬的。这一传统大部分运用的方法都是相当古老的精神训练体系。这和上座部佛教僧团几千年来坚持自己精神内涵的传统是有关的。

在现今的上座部佛教禅修训练体系中,我们可以看见原始佛经律藏及五世纪时尊者觉音据古经疏编撰的伟大论道书《清净道论》中讲解的“十种随念禅、十种遍处禅、十种不净观、四种慈悲心的梵住禅、四种无色界禅、四界分别禅、食厌想禅“等四十种禅法注14还在被卓有成效的传授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疏中传授的禅定方法。但上座部佛教最重要的禅修方法还不是以上这些,而是“内观禅”,也就是中国古译佛经中记载的“毗婆舍那”。 “内观禅”的核心是围绕佛教根本教义进行的,方法就是对于自己刹那变化的身心现象进行如实地观察,以从中获得身心无常、苦、无我的直观认识,证达涅磐(注 15)。

这一“内观禅”的训练是当今上座部佛教圈中最受推崇的禅修方法。也是上座部佛教认为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关键点。因为上座部佛教认为这就是佛陀发现的唯一解脱方法,有时候这种方法也叫“四念处禅”。在佛教这一核心的修法中由于个人根性天赋或传统的差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就是从禅定入手后内观的方法(定解脱);从内观直接入手的方法(慧解脱).但都是在定慧双运的基础上如实次第产生见清净直到行道智见清净智慧后,由行舍智慧后直证四种解脱果.
当今上座部佛教禅修道场中最著名的有缅甸的玛哈希道场、缅甸的莫哥道场、缅甸的莫印道场、缅甸的帕奥道场、泰国阿姜曼传统的帕邦塔寺、泰国阿姜查传统的道场等。这些禅修地在禅修方式上各有所长,如玛哈希道场在开始阶段就训练纯内观禅;莫印道场则在适当学习基本理论后开始内观禅;帕奥道场则要作相当的色、无色界禅定准备后才修习内观禅;帕邦塔寺在开始阶段修行身随念不净观的初禅然后修行内观禅;阿姜查传统的道场则比较重视生活中的体悟和阿那波那禅的修行(注16)。但最终归结都是一个------内观禅。彼此之间的区别只是入手方法的不同。

现在东南亚除僧团外,一般信众也经常到禅修中心修行各种传统的禅法。这要归功于本世纪著名的缅甸长老玛哈希(第六结集时的质询长老)、长老雷迪、泰国的长老阿姜曼等人的推动。而在这之前这一方法一般是在僧团内部或只对极少在家人传授。

(2)古典经院传统的实践

当今上座部佛教圈的理论学经制度基本是在继承古制的。现今在缅甸有许多佛教三藏学院,有全国范围的佛教三藏四级考试制度注17;在泰国则设佛教法士等级考试制度注18;斯里兰卡设有佛教三藏培训中心及巴利语佛教大学注19…….
佛教理论是在上座部国家的佛教徒中掌握得很有分寸的. 即专心于禅修实践的人在修行之前也多少能正确的了解一些应知的佛教理论.在缅甸佛教中这一情况更为突出。

上座部佛教所研习的佛教典籍是公元前29年在马塔勒第四结集时留下的经典。分为律、经、论和藏外四大部分注20:
律藏是分别部、犍度、附篇;

经藏分为长部经、中部经、相应部经、增支部经(以上相当于汉译《四阿含经》)和小部经;

论藏包括《法集论》、《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人施设论》、《事论》;

藏外经典分为注疏和其他两类。注疏系5世纪后由觉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编译的诸种三藏注释。其他部分包括《岛史》、《大史》、《弥兰王问经》、《清净道论》等。另外缅甸阿那律陀所著的《摄阿毗达磨义论》等也作为最重要的入门课本之一注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7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世俗层面的实践

上座部佛教在现代世俗生活层面的实践包括很广泛的内容。有经典中记载的一般的佛教道德修养行为,如持在家五种戒、布萨日持八戒、早上布施僧人食物、为僧人作义务劳动、关心家庭、尊敬父母长辈等。也有随顺东南亚印度教文化、各种本土民族文化的信仰活动,如精灵的崇拜、占卜、星相、撒圣水、信仰经典的非理性力量、仪式迷信、通灵媒介等注22。这在上座部佛教历史上虽然多次被信仰佛教的国王禁止,但收效甚微。这里面有着很深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原因。在此不作详论。

(四)现存上座部佛教的现在

近现代上座部佛教可以说正在复兴之中,这一复兴起始是和东南亚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复兴运动、净化佛教僧团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运动中,上座部僧团对南亚和西方进行了有组织的传教。有不少白人知识分子因此在东南亚出家为僧,受训成为佛教经典和禅修的教师注23。同时在一些西方学者的协助下,上座部佛教还英译了全部巴利语三藏。应该说这是在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中扎根的东方信仰之一。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在台湾、香港等中文地区也开始慢慢流行起来,相当部分的典籍开始被翻译成中文。。。。。。。对于中文社会来说一种古典风格的、务实和经验主义的佛教正在开始影响中文佛教世界。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代部分北传佛教人士正在反思佛教本身,而这一反思开始引起了一种或许有益的后果。

上座部佛教在现今的社会变化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东南亚现代化的建设中,经济开放带来的森林大面积的砍伐破坏\旅游业的开发,使丛林僧团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结束.泰国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在曼谷的佛教僧团已经部分修改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在东北泰由于还保留相当的原始森林,传统的情况就要好一些.这方面也有一部分佛教社会主义者带来的影响,如泰国的佛使比丘,传统僧团不同意他的许多主张,以为这属于不符合传统的佛教世俗化观点,而他的观点在东南亚却有不小的影响(注24)。

和北传佛教的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的友好往来已经成为现代各宗教派系的惯例.但实质上的不和谐还是存在.僧团内部就存在对于大乘佛教的看法不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乘佛教对于早期佛教派系带有污蔑性的经典还在被使用,这是上座部佛教对北传佛教体系不认同的关键之一;其二是两者之间某些教义的明显差异使分歧还是很严重(注25).这也是有待于思考和解决的.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新的问题产生,如比丘尼僧团的重建(注26)等,这里因篇幅问题不在一一列举.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上座部佛教在历史中是一种文化的化石。或许是这样的,这其实是现存上座部佛教引以为荣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因此保持了佛陀言教遗产的纯洁。但全球性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要一向传统的上座部佛教思考怎么去重新面对新的世界。

注 释

注1:《印度佛教史概说》第33页、第10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佐佐木教悟等著,杨曾文、姚长寿译)
《缅甸概览》第245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杨长清等主编)
注2:《南传佛教史简编》第8页(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社,1991年版,邓殿臣著)
注3:同注2著作,第25页。
注4:同注2著作,第38页。
注5:同注2著作,第98页。
注6:同注2著作,第109页。
《当代佛教》第99页。(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杨曾文著)
注7:《缅甸概览》第249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杨长清等主编)
注8:同注7著作,第259页。
注9:《南传菩萨道》作者简介第i页。(中国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著,敬法比丘译)
注10:同注2著作,第140页。
注11:这比较的部分是有缅甸帕奥禅修中心的净法比丘和泰国阿姜查丛林的雄觉比丘所提供的,他们出家生涯中曾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多处作雨季安居。
注12:《经集》第125页,第839偈等。(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版,巴利语佛教经藏小部经典,郭良鋆译)
注13:泰国大藏经律藏*戒律纲要(泰王国曼谷皇朝第十世僧皇*公拍耶跋折罗禅那婆罗裟亲王编撰黄谨良译 僧团内部读物)
纪录片《正念之道》(英国BBC广播公司在泰国东北部的有代表性的著名寺院------巴蓬寺等处摄制)
注14:《清净道论》第三说取业处品至第十一说定品(中国佛教协会出版,巴利语佛教藏外经典,叶均译)
注15:《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第146页、第330页、第336页等。(中国台湾圆明出版社,1998年版,杰克*康菲尔德著,新雨编译群译)
注16:参见《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内观基础》之“缅甸内观禅修道场简介”(中国台湾嘉义新雨图书馆,佛教内部资料)
注17:同注7著作,第261页。
注18:同注2著作,第144页。
注19:《斯里兰卡的僧伽教育》第25页至第27页(登载于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1990年第二期,作者法光比丘,僧广兴、原慈译)
注20:《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第200页至第267页。
藏外作品由帕奥禅修中心的寻法比丘等提供。
注21:《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i页。(中国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菩提比丘编,寻法比丘译)
同时可参见注17之页。
注22:同注15著作,第480页。
《宗教史》第339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约*阿*克雷维列夫著,王先睿等译)
纪录片《佛国缅甸》(浙江电视台译制)
注23:《当代佛教》第318页至第328页。(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杨曾文著)
同时,当今健在的西方人所成为的著名佛教教师还有阿姜苏美多比丘、塔尼沙罗比丘、汉提帕罗比丘、约瑟夫、杰克*康菲尔德等。
注24:《当代佛教》第138页。(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杨曾文著)
同时泰国阿姜查丛林的雄觉比丘也提供传统僧团存在的对于佛使比丘批评。
注25: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中国佛教界许多信徒谈话中充分了解到,在他们的观念中,上座部佛教实际就是所谓的“小乘佛教”认识。这说明了解的真正缺乏。
注26:同注2著作,第108页和《法音》杂志1990年中署名法光比丘的有关比丘尼出家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YON 于 4-5-2007 01:50 PM 发表
To my understanding, "kong" is define as non-self not emptiness.
Every phenomenon is subject to change, and it has no definite body.  Even atom is also subject to change due to arisen of conditi ...

You are correct!

这句话是对的。很多人都错会意了,看到字就以为是字义,这个大错。

有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
苦集灭道“道”,很多人会直接的认为这个“道”就是得道,以为“道”就是涅磐“道”的意思是道路,是趋向涅磐的道路,也就是八正道。相反,灭才是涅磐,却反而被误认为是入灭的方法,是走向涅磐的方法。这种大错误,来自于人们的浮躁心,没有老实研读经典。

“空”也是如此,这个“空”不是代表emptyness,什么都没有,不是唯物主义认为的死了后没有的断见。这个“空”代表的是无我性,是永恒的金刚性,也是万物皆有的潜能性,也是最容易明了的无常性。

各位,要小心研读经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11:47 AM , Processed in 0.0581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