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6666|回复: 1110

太空探索工程 卫星发射 剪报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9-2006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栏主要用来收集有关太空飞行任务的资料,剪报和评论。
包括太空梭, 火箭发射, 太空探索任务等等。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21-12-2006 01:4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9-2006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阿兰蒂斯号太空梭再次延迟发射

原本预定在今日在肯尼迪发射场, 9月6日发射的阿兰蒂斯号由于燃料电池发生故障,
结果再次延期最少24小时。在发动这个电池的时候,技术人员发现电池冷却剂短期突然出现电力下降而决定展延。

事实上,这一次的发射原本的时间是8月5日。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和天气关系而多次延期。

但是,明天发射的机会也会相当小,主要原因是因为会有30%的阵雨。 另外也可能会有闪电。 根据NASA的条例,如果肯尼迪发射场的半径20公里内乌云的话,并不允许太空所发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磁场和冰块,可能会对机身有损害。

这一次的发射, 阿兰蒂斯号将会在国际太空站逗留11天。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 ... iter+fuel+cell.html
NASA delays Space Shuttle Atlantis launch by 24h due to Orbiter fuel cell issue
By Rob Coppinger
The launch of Space Shuttle Atlantis from pad 39B was postponed today for at least 24h because of an issue with the Shuttle's number one fuel cell.
A short, a spike and drop in voltage, in the fuel cell's coolant motor was seen shortly after the cell was activated. NASA's Mission Management Team is scheduled to meet at 1700GMT to consider the situation. An announcement about the Shuttle's status will be made shortly after the meeting.

On 5 August NASA's shuttle launch director Mike Leinbach was upbeat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Shuttle stack, he said, "the countdown is going extremely well, we are not tracking any issues." Even if the fuel cell's problem is corrected NASA's launch weather officer Kathy Winters has said there is a 30% chance of showers and cumulus clouds in the Kennedy Space Center (KSC) area stopping the launch tomorrow. NASA could launch Atlantis on 8 August but if it does not its next launch window is 26 October, unless it alters its ascent lighting condition rules for imaging the external tank foam debris and aims for an earlier, possibly late September, date.

Due to problems of lightning, hail and rain for the Shuttle during its ascent, launch rules prohibit a lift off if clouds, known to contain electrical charge or ice particles, are within 20km (10.8nm) of KSC.
Atlantis's flight, STS-115, is an 11-day miss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ssembling the P3/P4 trusses with three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for the station's new solar array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06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太空署撞击月球计划成功!

9月3号,欧洲太空署发射的月球人造卫星,
在任务完成后有计划的, 以2公里/秒的速度,撞击在月球表面上。
这一颗卫星, SMART -1, 在过去的16个月,进行了许多它携带的小型仪器的试验。

这颗卫星是在2003年9月,随着阿里安火箭升空,主要目标并不是进行任何探索行动,而是纯粹为了进行仪器测试和科学验证等等。

同时,这颗人造卫星也协助人们绘制了一幅月球表面的化学分布图,帮助人们了解月球的形成过程。
这一次的撞击,比起其它的卫星撞击在月球表面的力量小很多,
所形成的坑也很小,大概只有3~10公尺的宽度。

最特别的是,这一次的燃料,并不是使用液态燃料,而是使用ion engine.
这一个引擎,在过去的16个月飞行期间, 只是使用了60公升的燃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2006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宇航局认为火星上可能有水


美国宇航局说,他们从最新的相片中发现了相当"强烈"的证据显示最近几年之间,有类似水的液体流过火星表面。

这个最新的发现,加强了火星上可能有生物的观点。

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飞船最新发回来的相片,显示火星表面出现了低洼的痕迹。

意味着过去几年当中,可能有类似水的液体流过火星表面。不过有些科学家怀疑是液化二氧化碳在火星表面造成了这些低洼的痕迹。

美国宇航局火星星体探测飞船的相片,显示出新近造成的洼地和沟道。科学家们认为是快速流动的水流过峭壁和陡直的崖壁造成了这个现象。

位于美国圣地亚哥、操纵探测飞船摄影机的马琳太空中心业已决定让探测飞船再次拍摄相片,寻找相关的证据。

1999年和2001年传回的相片上就有两个洼地,对比2004年和2005年的相片,这两个洼地的变化符合水流沿着崖壁向下流所造成的痕迹。

一些科学家说,从相片中观察,洼地底出现淡色、闪亮的残留物。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最近水流流过时沉淀下来的泥、结晶盐或者是霜。

虽然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是温度极低的液化二氧化碳快速流过所造成的,但是加州理工学院的阿隆森博士认为原因不只一个,所以需要进一步确认。

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伯德尔分校的贾科斯基则说,这意味着提高了火星上有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hort/314/5805/15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2006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号”航天飞机推迟发射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 ... 6219900/6219996.stm

由于天气原因,美国宇航局(NASA)临时决定推迟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

这次原定在佛罗里达当地时间晚9:35的发射将是"发现号"六个月来的第三次发射,同时也会是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夜间发射。

虽然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都已经在机舱内准备就绪,但是在最后一刻,NASA宣布由于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云层过厚,因此推迟发射。

美国的航天飞机预计将在2010年退役,NASA因此明显增加航天飞机发射任务,希望可以赶在它们退役前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本次航天飞机发射原定由在英国出生的宇航员尼古拉斯·帕特立克操作,机组人员中有5人是第一次乘航天飞机。NASA官员鼓励他们不要感到失望。

由于冷峰带来,佛罗里达上空云层弥补,星期四的发射可能概率是40%,而星期五则只有30%。

"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将在国际空间站安装新的太阳能系统。

NASA专家指出他们需要在不干扰国际空间站各关键系统的情况下将新的太阳能电池组安装并入空间站的能源系统。他们评论说这是空间站开设以来最复杂的建设项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6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 ... 6165900/6165983.stm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因为恶劣天气导致延误发射一天后,终于成功升空。

"发现号"在格林尼治时间星期日(12月10日)凌晨1时47分(当地时间星期六晚间8时47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由于天气原因,美国宇航局(NASA)当地时间星期五(12月8日)临时决定推迟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

这次原定在佛罗里达当地时间晚9:35的发射将是"发现号"六个月来的第三次发射,同时也会是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夜间发射。

虽然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都已经在机舱内准备就绪,但是在最后一刻,NASA宣布由于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云层过厚,因此推迟发射。

美国的航天飞机预计将在2010年退役,NASA因此明显增加航天飞机发射任务,希望可以赶在它们退役前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本次航天飞机发射原定由在英国出生的宇航员尼古拉斯·帕特立克操作,机组人员中有5人是第一次乘航天飞机。NASA官员鼓励他们不要感到失望。

由于冷峰带来,佛罗里达上空云层弥补,星期四的发射可能概率是40%,而星期五则只有30%。

"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将在国际空间站安装新的太阳能系统。

NASA专家指出他们需要在不干扰国际空间站各关键系统的情况下将新的太阳能电池组安装并入空间站的能源系统。他们评论说这是空间站开设以来最复杂的建设项目之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 ... &Art_ID=3096819

發現號夜間升空成功


【劉怡女╱綜合外電報導】盡管發射一度延遲,且先前預測天氣良好機率僅30%,美國航太總署(NASA)「發現號」太空梭於美東時間前晚8時47分(台灣時間昨天上午9時47分)從甘迺迪太空中心順利發射,烈焰劃破佛州夜空,為NASA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首次夜間發射。

「5太空人笑不攏嘴」
當年哥倫比亞號因外部燃料箱隔熱片脫落,擊中機體,在德州上空解體,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此後航太總署僅在日間發射,以取得燃料箱清楚影像。

發射總指揮連貝克(Mike Leinbach)在升空記者會表示:「一切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7名太空人滿懷興奮,指揮官波蘭斯基(Mark Polansky)在發射9分鐘後抵達太空軌道時回報:「有5名太空人笑得合不攏嘴。」

此次發現號成員僅2人有太空經驗,其餘5人皆為首度參與太空任務,包括來自瑞典的歐洲太空總署代表福勒森(Christer Fuglesang),他帶了傳統瑞典麋鹿肉到太空享用。

發現號太空人今抵國際太空站,將進行為期12天任務,為太空站重架纜線與安裝橫樑,並調整太陽能板,使太空站保有恆常電力來源。


發現號任務
出發:台灣時間2006/12/10上午9時47分
返抵:2006/12/22下午5時17分
發射地:美國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特色: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首次夜間發射
人員:7名
目的:
.繼續建造國際太空站
.重新架設太空站纜線並安裝橫樑
.調整太空站上方太陽能板能自動保持向陽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1-12-2006 09: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6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利安娜完成携带卫星进入轨道任务, ariane-5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 ... 6165800/6165819.stm

欧洲宇航局最大型的亚利安娜-ECA五型火箭完成了携带两个卫星进入轨道的任务。

亚利安娜火箭周五(12月8日)晚上在法属圭亚那的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亚利安娜火箭今年内的第五次飞行任务。

它携带了两个美国通信卫星进入了轨道,其中一个卫星将为美国和西半球地区提供通信服务,另一个卫星则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农村提供宽带上网服务。

亚利安娜-ECA五型火箭能够携带10公吨重的卫星进入太空轨道,并能同时携带两个人造卫星。

欧洲宇航当局在200年首次发射亚利安娜火箭升空,但发射失败。

后来,科学家们克服了技术困难,亚利安娜火箭进行了多次升空任务。

迄今为止,亚利安娜火箭已经进行了七次商业飞行进行,当局计划在2007年为亚利安娜火箭安排七次升空任务。


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6163817.stm
Ariane sends satellites to orbit

The European heavy-lift rocket Ariane 5 has been launched from French Guiana to put two satellites in orbit.

One of the spacecraft, WildBlue, will provide 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to rural areas of the US and Canada.

The second, from telecoms company SES Americom, will provide communications to the US and western hemisphere.

The launch, the 30th for the Ariane 5 rocket, was the final one of the year from the European Kourou spaceport in French Guiana.

The rocket launched on schedule at 1908 local time (2208 GMT).

The WildBlue satellite was released 27 minutes after take-off, five minutes ahead of the SES American satellite, AMC-18.

The Ariane launch was the 174th mission since the European space consortium, Arianespace, was formed in 1980.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09/content_5459275.htm

歐洲阿麗亞娜火箭成功發射兩顆美國衛星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12月8日電(記者盧蘇燕)格林尼治時間8日22時08分(北京時間9日6時08分),歐洲阿麗亞娜5型大推力火箭成功進行了今年的第五次發射,按預定計劃分別將兩顆美國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這次發射是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進行的。火箭所運送的兩顆衛星分別是美國的因特網服務衛星WildBlue-1和電視轉播衛星AMC-18。

記者通過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現場轉播看到,火箭升空27分鐘後,因特網服務衛星首先與火箭成功分離。火箭升空30多分鐘後,電視轉播衛星也與火箭成功分離。兩顆衛星隨後分別進入各自的預定軌道。阿麗亞娜空間公司在發射成功後表示,今後阿麗亞娜火箭將繼續進行一箭雙星甚至一箭多星的發射。

與以往發射的同類火箭相比,這次發射的阿麗亞娜5型大推力火箭在技術上有了新的改進。比如說,兩個固體燃料推進器連接的密封性提高了。另外推進器的自身重量也減少了,使運載能力增加了150公斤,並使推進器的制造成本降低了10%。

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主任埃斯卡塔認為,阿麗亞娜5型大推力火箭自問世以來一直不斷進行各種技術改進,這是必要的。但他同時建議,今後應盡量避免繼續進行過多的改進,以便使工業制造過程相對穩定,從而積累足夠經驗,更好地保証火箭的發射安全。他透露說,按照目前的計劃,阿麗亞娜5型大推力火箭在2013年前不會再有其他改動。


(責任編輯: 赫然 )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1-12-2006 09: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6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第三顆人造衛星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12111126&sdate=


MEASAT-3 12日發射 updated:2006-12-11 20:17:35 MYT
(哈薩克訊)大馬第三顆人造衛星MEASAT-3,將於12月12日上午7時28分(大馬時間)正式從哈薩克著名的拜科努爾太空中心(Baikonur Cosmodrome)發射升空。

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賈馬魯丁將赴拜努爾太中心,即當地時間清晨5時28分43秒,見證這場發射儀。《星洲日報》新聞主任戴秀琴也受邀出席見證。


副首相兼國防部長拿督斯里納吉將在週二(12日)上午6時開始,於吉隆坡會展中心為這顆象徵著馬來西亞未來資訊通訊科技(ICT)發展至為重要的儀器,主持升空推展儀式。

MEASAT-3是大馬發射上太空的第三顆人造衛星,也是科技最先進的一顆通訊衛星。升上空並納人東經91.5度軌道上運轉的MEASAT-3,將與已在太空軌道上運作的MEASAT-1和MEASAT-2人造衛星,組成更強大的馬來西亞衛星通訊系統,支援大馬通訊、電訊與廣播需求。

拜科努爾太空中心是全球首個人造衛星和首名宇航員升上太空軌道的基地。MEASAT-3從發射、升空到納入軌道運行,整個過程耗時9小時11分,屆時,該衛星將進入印度洋約3萬6000公里的上空,與MEASAT-1(1996年1月升空,使用壽命12年)在一個70x70公里的座標範圍共同運作。

MEASAT-3的升空標誌著大馬的資訊通訊科技邁入全新的里程碑,它將使通訊能量增強整300%,服務地區包括從亞洲日本到東非洲,及從中東到澳洲逾110個國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6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左起
1。 astronauts William A. Oefelein, pilot(驾驶员)
2。 Joan E. Higginbotham, mission specialist (任务专家)
3。 Mark L. Polansky, commander (司令官)

后排左起(全部是任务专家)
1。 Robert L. Curbeam,
2。 Nicholas J.M. Patrick,
3。 Sunita L. Williams
4。 Christer Fuglesang(来自欧洲宇航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6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号在太空的第二天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huttle/main/index.html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huttle/main/index.html

发现号工作人员开始用任务舱的机械臂操控照相机,
检查太空梭的外表,然后准备和国际太空站连接。

另外,太空人还要做的就是要检查他们的太空压力服。
以便可以到太空进行行走修理国际太空站。

The STS-116 crew inspected Space Shuttle Discovery’s exterior Sunday and prepared for dock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rew members used the robotic arm to grapple a boom extension sensor system to check the heat shield’s health following Saturday’s launch.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spections of the heat shield, the crew returned the boom to the payload bay and used the arm’s cameras to check out the shuttle’s upper surfaces.

Docking preparations included the checkout of rendezvous tool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for use when Discovery links up with the station at 5:05 p.m. EST Monday. The astronauts’ activities also included a checkout of spacesuits they will use during STS-116’s three scheduled spacewalks to install the P5 integrated truss structure and rewire the station’s electrical system.

Discovery began its two-day chase of the station when it launched Saturday night from Kennedy Space Center, Fla. In addition to the P5, the STS-116 mission is also delivering a new crew member to the sta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耗資10億令吉 MEASAT-3成功發射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artid=200612122637

(拜科努爾訊)大馬東亞衛星系統有限公司今日(週二,12日)成功發射耗資10億令吉的東亞衛星3號(MEASAT─3)。

工程浩大的發射工作是在哈薩克著名的拜科努爾太空中心(Baikonur Cosmodrome)進行。

於清晨5時28分43秒(大馬時間7時28分43秒),帶著MEASAT-3的火箭(PROTON)在逾50名大馬嘉賓的目送下,夾帶一聲轟然巨響後,就急速升空。

升空後是漫長的等待,9個小時12秒後(當地時間11時40分),太空署人員在火箭完成五個階段的燃燒分解後,在莫斯科機場向大家宣佈MEASAT ─3成功佈署在東經91.5度的軌道上運轉;發射工作大功告成。

大馬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查瑪魯汀於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的PROTON俱樂部;而副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則在吉隆坡城中城同步見證這枚衛星升空。Astro從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直播這場盛事,讓全馬人民親睹耗資5千萬美元的發射工程。發射過程也在http://www.ilslaunch.com網站上直播。

明年2月投入運作

這顆最新及科技最先進人造衛星將在2007年2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它將是本區域其中一個最強大、多功能及具商業潛能的衛星通訊平台。使我國擠身太平洋人造衛星業主流。

由於MEASAT─1及MEASAT─2衛星的容量已接近飽和,大馬東亞衛星系統有限公司不惜耗鉅資佈署下一代的通訊衛星。

MEASAT─3將使大馬掀起第二波科技革命,緊接而來的是預定於2008年發射的MEASAT-1R。

第三枚人造衛星將把服務範圍擴大到涵蓋亞洲、澳洲、中東和東非逾100個國家或全世界人口的70%。

運載最新通訊科技儀器
容量劇增300%

MEASAT─3將為馬來西亞帶來21世紀最先進的衛星通訊系統。這顆衛星將為目前在東經91.5°的軌道位置上運作的16個收發器,添增另48個收發器單位,使提供於用戶的高素質衛星容量,劇增整300%。

與現有衛星只能供應2千瓦的功率比較,此運載最新通訊科技儀器的新衛星,可供應強達10千瓦的輸出功率。

這顆新衛星擁有三個高功率C-頻波束,可被亞洲、澳洲、中東、東歐和非洲的大型天碟接收到。每個C-頻波束提供不同地形的涵蓋範疇及功率以適應特定用途。

而Ku-band波束是特別為支援直接到戶通訊服務而設, 馬來西亞、印度、中國和印尼的小型天碟可接收到。

MEASAT─3是特別配合大馬的氣候(面對經常下大雨的威脅)而設計的支援直接至用戶(DTH)通訊衛星,其收發功率比其他衛星還強出100%。

MEASAT─3的使用期長達15年。

目前,大馬東亞衛星系統有限公司支援Astro為全馬和汶萊將近200萬名訂戶提供的直接到戶多頻道電視服務。它的衛星也同時支援多個市場的直接到戶平台,包括越南(VTV)、澳洲(CSTV)以及最近推展新直接到戶服務的印尼PT Direct Vision。

在第9大馬發展計劃下,大馬寬頻滲透率勢將從去年的1.9巴仙,大幅度增至2010年的13巴仙,或373萬名用戶。
獨立處理

採訪手記

體會荒涼嚴寒滋味

步出Measat包租的豪華私人飛機,我體會到甚麼叫荒涼加嚴寒。

零下15度的氣候。來自美國的衛星發射公司ILS人員說:晚上會降到零下25度吧!

冷、冷、冷;穿上厚厚的羊毛冷裝,我們冷得臉凍鼻紅咀發麻,連舌頭和臉部動作都僵硬起來。滑不溜丟的雪地上,我還狠狠的摔了一交。

MEASAT─ 3採用的列號39的商業衛星發射台,就在冰天雪地冷風刺骨的拜科努爾太空中心。

我們一下飛機就直奔發射台,趕在天黑前看個仔細。

初初看到已架上衛星的火箭(PROTON)直挺挺的雄姿,是有點振奮;但十五分鐘後,大家已被狂肆的冷風刮得臉青唇白,都躲進暖洋洋的巴士里。

從巴士往外看,舉目所及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般的雪地。陪同的俄羅斯專家告訴我們,方圓近6千公里都是俄國的租借地(已更新合約至另外50年);只作發射衛星用途,沒有其他建築物,只有一個個發射台以及相關儲藏室。

人煙罕至,荒涼的情景讓人懷疑這群3年前就佈署Measat─3發射,數月前就把行動室搬來拜科努爾

的專家是如何的活下來的,或許宇航家都習慣與寂寞為伍吧! (星洲日報‧2006/12/13)


大馬第三顆人造衛星MEASAT-3從升空至納入軌道,整個過程耗時9小時12分。(感謝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提供照片)



[ 本帖最后由 pfg1group 于 13-12-2006 03: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賈馬魯丁:明年9月發射載人火箭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12123156&sdate=

(拜科努爾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賈馬魯丁今日(週二,12日)說,隨著MEASAT─3號升空,大馬政府也准備在明年9月2日發射一枚載人火箭到太空。

他形容週二是具歷史意義的一天,大馬已邁向國際衛星服務供應國。

部長週二早在拜科努爾親睹MEASAT─3號升空,也恭賀大馬東亞衛星公司成功發射MEASAT─3,為大馬科技通訊領域作出貢獻。

“同時,也鋪下更好的基礎,讓科技通訊領域業者開拓未來。”

見證週二早發射過程者包括ASTRO副執行董事萊柏馬西爾、MEASAT董事瑪雅吉斯南、MAXIS主席丹斯里美格、大馬電訊公司主席丹斯里拉吉斯等。 (星洲日報‧2006/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06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要再我们的大马太空人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6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fg1group 于 13-12-2006 03:32 PM 发表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12123156&sdate=

(拜科努爾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賈馬魯丁今日(週二,12日)說,隨著MEASAT─3號升空,大馬政府也准備在明年9月2日 ...


今天看报纸已经被推迟到10月6日了,据说是因为ISS的rescheduling导致的太空梭发射推迟,进而造成俄罗斯的太空船也被延后发射。

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賈馬魯丁还说,马来西亚太空人将用Angkasawan这个称号(国文里宇航员的意思),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太空人在英文里尾端有-naut諧音的称号(astronaut,cosmanaut,taikonaut)。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一个靠别个国家的本事上太空的国家,这个称号似乎没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6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 Raptor, 我蛮同意你的说法。 我一直认为马来西亚太注重名声了。时常要这样第一那样第一, 其实慢慢累积实力才是最重要。Malaysian 1st astronaut 不过类似别的 space tourist 吧了!!

若Malaysia 真的能像中国那样送人上太空, 才考虑名字, 也未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06 03: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2006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2012年发射红外线热感器人造卫星

http://chinese.yna.co.kr/service ... 19050019K9&Cid=

韩联社首尔12月19日电 韩国将于2012年发射可以利用红外线相机探测山火、分析水灾和夏季“热岛现象”的最尖端人造卫星。
         
        国家宇宙开发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国家宇宙委员会19日在首尔小公洞乐天酒店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具有上述功能的“多功能实用卫星(另称:阿里郎)3A号” 开发计划案。据计划案显示,“阿里郎3A号”是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阿里郎3号”的改良卫星,将在安装在“阿里郎3号”的70厘米级分辨率的全色图像多谱段相机(MSC)上,追加配置可以通过热感器识别物体并拍摄的红外线装置。
         
        据悉,如果追加红外线装置,不仅可以体现“阿里郎3号”的高分辨率(黑白影像70厘米级),而且可以探测地面的山火、分析水灾和夏季“热岛现象”、监视企业等的温废水排放以及火山活动。特别是通过热感器,可以探测到在陆地发动的汽车和飞机的起降等,所以也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科技部计划投资2120亿韩元开发“阿里郎3A号”,首先到2009年为止,开发红外线传感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后开发红外线相机等搭载体。“阿里郎3A号”将被发射到距离地球450~890公里的低轨道上,其重量为1000公斤、寿命为4年、分辨率为黑白影像70厘米级、红外线影像为7米级、观测范围为16.8公里。因此,韩国继1999年发射的“阿里郎1号”和今年7月发射的“阿里郎2号”之后,将于2008年、2009年和2012年分别发射“阿里郎5号”、“阿里郎3号”和“阿里郎3A号”等多功能实用卫星。(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6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fg1group 于 11-12-2006 08:56 PM 发表
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 ... 12111126&sdate=


MEASAT-3 12日發射 updated:2006-12-11 20:17:35 MYT
(哈薩克訊)大馬第三顆人造衛星MEASAT-3,將於12月12日上午7時 ...


其实一个很不该犯的错误,measat-3不是马来西亚的第三颗发射的卫星,最多只能说是第三颗发射的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已经发射了的有tiungsat,measat-1和measat-2,所以measat-3是第四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measat其实是波音公司制造,astro只是跟他们买而已。就像你去超级市场买奇异果一样,出产国依旧是纽西兰。中间没有大马的科技,大概也没有科技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这回事。
所以值得骄傲的只是astro有钱能买这类高科技的产品而已,如是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6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sw@ng 的帖子

没错 Measat 1,2,3 都是跟外国公司买的。只有 Tiungsat 是有马来西亚人参与,不过也是 technology transfer 吧了, 并非自己 design 和制作。参与卫星研究和开发的本地公司也只有 ATSB (Astronautic Technology Sdn Bhd)。接下来要发射的卫星是 Razaksat(ATSB和SaTReCi,韩国,共同研发), 预计2007年发射。

基本上马来西亚还没有到自己制作卫星的地步,研发能力是有,不过也是微型卫星。 通讯卫星是大型卫星(1000++ kg)。值得高兴的是 USM 已经在研发并制作 Nano-Satellite (大约 10 kg),100% 本地参与,不过最后的测试应该会在外国进行,因为我国没有相关的设备。当然也会在外国发射, 我国还没有发射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6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rocketeer 的帖子

如果usm的nano satellite会迟至2008年以后完成,或者可以在马来西亚进行测试。
因为我国的national space agency已经开始着手进行assembly, integration and test centre,预计在2008年中会完成,坐落于万津banting.
主要的测试器材将会有vibration test system,thermal vacuum chamber,reverbration chamber,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 facitliy和mass properties and alignment measurement syst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6-2024 12:14 AM , Processed in 0.09941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