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钦派苦自解脱观音的法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努咒--『见解脱成就法』
瀑淼经中记载:
凡众生每此哈努咒一次,均可净化十万劫罪业,本法属配戴、见、闻、尝四种解脱成就法中之『见解脱成就法』。


莲华顶簪无垢如来心咒
将此咒高悬门楼上人所经行高处,凡于此咒下经过一次者,即得无上威力加持,消灭百千万劫以来所积重罪,清净无垢,当来成佛。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23-7-2006 03: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獻曼達 手印的意義
這個手印是代表著宇宙間的一切財富,包括四大洲,中央是須彌山以及八小洲、太陽、月亮等,還有一切世間財富、金銀寶石鑽石等無價之寶,都在曼達手印之內。我們觀想遍滿虛空無量無邊,三千大千世界四大洲八小洲的一切財富,都在我們的手裡,在一切都遍滿虛空時再獻給十方諸佛菩薩及上師。由於我們所供的可以圓滿兩種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這兩種資糧能使我們消除惡障、煩惱障跟所知障,也能使我們成就糧道,所以應該以這種態度,用觀想的方式來獻曼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6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3-7-2006 01:05 PM 发表
獻曼達 手印的意義
這個手印是代表著宇宙間的一切財富,包括四大洲,中央是須彌山以及八小洲、太陽、月亮等,還有一切世間財富、金銀寶石鑽石等無價之寶,都在曼達手印之內。我們觀想遍滿虛空無量無邊,三千大千 ...

Bro,这个是您的手吧?


中间代表sumeru的是不是要直直的?撒米要怎么撒。
快点拍成video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6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3-7-2006 01:22 PM 发表

Bro,这个是您的手吧?


中间代表sumeru的是不是要直直的?撒米要怎么撒。
快点拍成video教我。



哦,原来皈依撒米的时候就是用这个手印啊?可以随便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指应该是直的!没人跟我拍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誤解密宗嗎?

發 表 人:聽列南嘉(tinglerlanggia

藏密格魯派-四川大藏寺法台方丈~尊貴的 祈竹仁波切開示

問: 有人說密宗是外道演變出來的,這有否根據?

祈竹仁波切答:
修行的人要謹慎管束自己的口與心。說密法為外道,就等於說三
藏佛法是外道法,因為記載在密法的經典亦見於「大藏經」中。我們
千萬不要犯上評貶任何部派佛法的過失,例如密乘行者輕視顯乘、大
乘行者輕視小乘、顯乘的人說密法為外道或小乘者聲稱下大乘非佛說
種種。
外道或許有部分修持於密法有相似的地方,修正與佛教中之禪定修
持與印度教的禪定方法類同的道理,但這並不代表二者是同源的。密
法與顯法俱出自佛佗親授,二者俱為純正之佛法。
有些把佛法視為世俗文學研究的人,喜歡有種種不完整之歷史片段
推證大乘非佛說或密法乃外道產生等等,又有些人索性說全部大乘經
典都為佛滅後的產品。這種論點,完全否定了佛經是可信性。如果佛
經不是佛的親自開示,我們佛教上沒有任何可以依據了。世俗學者做
什麼我們不理,但三寶弟子千萬勿參與這種邪見,謗貶法寶是會有可
怕後果的。
說密法為外道或大乘非佛法的人,是在質疑三藏佛法之可靠性及鑠
貶佛陀的教法。他們的觀點源出於愚痴無知及讚自宗貶他宗的狹窄心
態。真正修持的人,要尊重一切佛陀的教法,不可忽視其中之一部分
為低級的、多餘的或不純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宗思想體系

資料來源:貢噶老人之密宗輯要

(一)六大緣起:
六大者地、水、風、火、空、識也,六大週遍法界,為一切諸法之體。一切眾生,近自個人大至宇宙,自頂至踵,由內而外,亦皆是六大所成。而大日如來,無量佛身,亦無非六大。故密教思想,認為一切現象,莫不是大日如來之妙體、妙相、妙用。六大既是宇宙自有之本體,諸法緣起之本源,則佛身六大,眾生六大,乃至一切諸法之六大,無隔無別,故以本體而論,謂之六大緣起。
(二)四曼不離:
四曼為六大本體上所表現之差別現象,一一皆無量無邊,謂之四曼相大。四曼者,大、三、法、羯四種曼荼羅也。今僅就菩薩而言其四曼,則諸聖尊相好為大曼荼羅,所持器物刀劍鈴杵等,以表諸誓願者,為三昧耶曼荼羅,如種子真言,以代表諸聖尊之符號者,為法曼荼羅,諸聖尊動作威儀等,為羯磨曼荼羅。如眾生乃至於諸法,亦可以類推,蓋自眾生以至於佛,悉皆具四曼現相,如來是眾生四曼,眾生亦具如來四曼,生佛一如,互相涉入,互相具足,所謂當相而論謂之四曼不離。
(三)三密瑜伽:
三密作用遍於法界,謂之三密用大,三密者,身密、口密、意密是也。與身語意三業相同,但不稱三業而稱三密,蓋此三業乃絕對究竟佛果之妙業,不為因地人所能測知,故稱為密。然此密義並非隱匿之意,謂我人不能了知,所以名之曰密。三密義趣,約可分為佛界和眾生界二種,前者為理想三密,後者為實踐三密。就如來言,法界體相為其身密,一切聲音為其語密,週遍識大為其意密。就眾生而言,手印是身密,真言是語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觀想)。此外還有無相三密,所謂無相是不存特殊印明與觀想,一一身業,一一語業,念念意業,皆三密之相。所以身密攝一切色法,語密攝一切聲音,意密攝一切心法,三密可行網盡一切萬有作用。然而三密是相互涉入的,佛界三密雖是高妙不可測,然常與眾生三密涉入,眾生三密具足佛界三密而不缺,自他三密互相涉入而無礙,此所謂之三密瑜伽。藉此三密加持作用,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一切國土,皆可成為淨土。
註:三密加持復有所謂同類加持、異類加持、人法加持、人人加持、法法加持等之分,今略而不論。
(四)理智不二:
此宗以即事而真,當相即道,為根本教義。以法界萬有當體即是大日如來。此大日如來,具足理智二德,而由金胎兩部曼荼羅以表顯之。故密宗具有「理智不二」的宇宙人生觀,大日如來具有「理智不二」的偉大人格。
金剛與胎藏兩界,配於六大,前五大為胎藏界,識大則屬金剛界。胎藏界是理法身,金剛界是智法身。胎藏含有「攝持」和「含藏」二義,一切眾生本來含有如來性,尤如母胎長養胎兒,故云胎藏是理,金剛是智,理世界不變,智世界變化無窮,經由修持力量,擴大「智世界」使與「理世界」一致時,稱之為理智不二境界。依幾何學象徵法而言,將吾人眼前之一個小圓環,觀想成為無限大,而與宇宙大圓環一致時,就是理智不二境界。綜上所述,人格、象徵、即事而真、理智不二等,是為密宗思想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加行作品集(完整版)

 

四加行作品集

一、問:何謂四不共加行?如何將四不共加行納入佛教修持的全部體系中?

創巴仁波切: 每一種精神修練、技藝或教育體系都有前行、中間和結尾三個階段。 「四加行」藏文原義為「序曲」,是金剛乘法門的前行。當然,金剛乘不是佛 教修行的第一個階段,而是第三階段,在它之前還有小乘和大乘。但修持金 剛乘的人,必須先修四加行。 依據傳統,修四加行需要很多準備功夫。過去,藏人在修四加行之前,必須 先接受很多訓練,包括基本的止觀訓練(Zhi-gnas and Lhag-mthong,Skt.Shamtha and vipashyana),及某些大乘訓練,如正式受菩薩戒等。

 

二.問:四不共加行的個別功用是什麼?

卡盧仁波切: 一般說來,最先的444,444行(即皈依和大禮拜、金剛薩埵、獻曼達)是在消除 業障和積聚二種資糧。上師相應法讓你對你的上師產生信心,因而受到他的 加持和成就大手印(Mahamudra) 創巴仁波切:四不共加行是二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過程都有它確定的地位。它們可以 和岡波巴的四法門(Four Dhrmas of Gampopa)相結合。 在修皈依加行時,你的心開始隨從佛法,這就是岡波巴的第一法門。你對你自己和任何事物的態度,無一不是佛法的修行。因此,聖凡之間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開始修行時,首先你必須完全信服佛法。要信服佛法必須行大禮拜—完全降 服,完成你明確的誓約。 我不認為任何人可以不行大禮拜而修金剛乘。 當妳受菩薩戒時,就等於決定要去,還買了車票,踏上行程 - 菩提心 (bodhicitta) 和菩薩道。這與岡波巴的第二法門有關,妳的修行確可成功了。 當妳在修金剛薩埵加行時,已經是心服於佛法了,清淨的,全部都要加以淨化。 你必須自己淨化和進一步認識你所心服的佛法。所有不淨化之後,還有未淨的 地方;純潔的人,也許還會有些傲慢和我執。 在獻曼達時,實際上是在布施一 切。在你修上師相應法時,心理上已準備和你的上師合而為一了,心中也產生 無限的虔敬。這與岡波巴的第三法門有關;在修行道上,迷惑有了澄清的可能。 岡波巴的第四法門—轉惑成智,等於是在接受多種灌頂(abhishekas)和修習各種 法門(sadhanas);這是金剛乘修行的重心,也是最後一個不共加行。

 

三、問:除了噶舉派之外,其他的教派是否也修持四加行? 如果是的話,各派的修法有什麼不同?

卡盧仁波切: 是的,所有西藏教派都修持四加行。基本上各教派的修法都山一樣,只有 小部份的差異,反映出各教派的旨趣不同而已。譬如,修法時所觀想的上 師傳承,各教派就不同。 皈依時,薩迦派和噶舉派派都以金剛持為根本上師,寧瑪派則為蓮花生大 士,格魯派為釋迦牟尼佛。 皈依時所觀想的本尊者(yidams)和護法(dharm-apalas),各教派也不同。 譬如,格魯派的主要護法是大威德(Vajrabhairava),噶舉派則為瑪哈嘎拉 (Mahakala,Bernagche)。 在觀想金剛薩埵時,有些教派使用金剛薩埵的雙身相(yab—yum form),與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甚至有些噶舉派也用此相。 至於獻曼達,各教派的觀想都一樣,只是祈請文不同。 各教派的上師相應法大抵相同,但祈請文稍有不同。

德松仁波切: 我自己所屬的薩迦派,修四加行的方法很接近噶舉派。不過,在發皈依願 方面有一點不同。噶舉派發六願:「皈依上師、、皈依本尊、皈依護法、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我們則只發四願:「皈依上師、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 此外,我們觀想金剛薩埵為雙身相。我們一般使用七 供曼達,噶舉派則使用三十七供曼達。 其他教派修「五十萬行」,格魯派則多加修「三十萬行」,包括111,111遍 水花供養法(tsa-tsa)。因比,他們的四加行稱為「八十萬」。

 

四、問:其他教派也像噶舉派一樣,把四不共加行當作主要的修行嗎?

卡盧仁波切: 是的,只是各教派的看重點稍有不同。

德松仁波切: 薩迦派對於四加行的強調程序,容許個人有較多的伸縮餘地。在很多情況 下,在修本尊喜金剛(He-vajra)觀想之前,要修三天的皈依。有時侯,在 修喜金剛觀想之前,必須預修三天的金剛薩埵觀想。 不過,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所認識。那就是西藏的任何教派,只有 極少數僧眾才有閒暇或意願去修很多觀想包括四加行在內。 譬如,在卡魯仁波切的八邦寺裏,常住共有五、六百人,在同一時間內, 只有七十人左右勤修四加行。其他人則忙於寺廟事務、背誦經典和參加許 多集體灌頂儀式。

 

五、問:在西方國家裏,修四加行的方式,是否與西藏不同?西方人認為四加行 比較容易或 比較難修呢?

卡盧仁波切: 修四加行的方式,在西方與在西藏大抵都相同。 在 西藏,有人;在西方 ,也有人 。在西藏,人有煩惱;在西方,人也有煩惱。 不過,西方人似乎困難多一些,因為他們比較會懷疑比較不願意承認 佛法的殊勝。這是由於西方人在世法上所受的教育較高的緣故。就正面而言,西方人學習佛法的 速度,要比西藏人快。 德松仁波切: 修四加行,在西方應該與在西藏相同。不管怎樣,西 藏人和西方人都可以做佛教徒。因為西方人積了善業,所以修四加行的與趣和機會就比西藏人大。西方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違背他們神聖的誓約,因為他們迄今 還沒有多少誓約可以違背,這是一種增上緣。

創巴仁波切: 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西方人修四加行,應與西藏人有點不同。他們對佛教的文化背景不完全熟悉; 所以在修四加行的時候,必然會遇到某些文化差距,必須予以克服。我們不可以把西藏的傳統完全都加在他們身上,而是要把基本的佛法「心要」(mind's work)呈現給他們。 西方人有二個缺點是:習於注意他們的身體。整個社會都建立在享受的基礎上。修四加行的西方學生比較在意他們的疼痛,而且很執著。 另一個很重要的不同是,西方學生必須先 接受遠較西藏學生為多的小乘和大乘訓練,以便在他們修四加行時,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因為他們缺乏西藏人的文化背景,所以一接觸到四加行,並不能立即就進入修行,他們會覺得格格不入,認為那只是騙人的噱頭。 對於他們的疑難,我們不能叫他們閉嘴不說,光有信仰就行。若想幫助他 們解決這些疑難,我們必須訓練他修習止觀,而且要遠比在西藏教得更徹 底才行。也除了這些,我看不出還有什麼特別的差異。

 

六、問:在修四不共加行之前,應該先學習和修持什麼?

卡盧仁波切: 在修四共加行之前,除了要受一些金剛乘的灌頂 以外,他還應該正式發願皈依上師。至於灌頂,最好受金剛薩埵灌頂。 在修四不共加行之前,必須先研究「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他也應 該盡力研究四不共加行的意義,並請上師指導修持的方法。

德松仁波切: 在修四不共加行之前,應該先修「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 假如他仔細思考過這四種思維,而且學著去認識它們的意義,他的修持就 會很有效、很有成果;否則,那只是胡謅而已。總之,誠如佛陀所說的:「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人開始調心淨意之前, 必須先瞭解人身難得、苦空無常 等原理。這些將構成修行的堅固基礎。

創巴仁波切: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一個人在修四加行之前,必須先接受止觀的徹底訓練。 此外,他必須熟悉基本的佛教教義,如四聖諦、六度和五蘊,然後在他因 修四加行而接觸到金剛乘的時候,才不會覺得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問:什麼樣的人應該修四加行?

卡盧仁波切: 不管他是出家人、在家人、受過教育、未曾受過教育、男性、女性,什麼 樣的人都可以修四加行。想修四加行的人,只需要具備下列幾個條件:他 一定要對輪迴產生厭離心,而且深切體會到輪迴必有的痛苦;他一定要欣羨 圓覺成佛的殊勝。 此外,自己覺得很難產生悲心和瞭解空義的人,也應該修四加行。因為缺 乏悲心和無法瞭解空義的人,表示他業障還很多。消除業障最好的方法便 是修四不共加行。

德松仁波切: 修四加行最主要的先決條件是信仰和信心。經上說:「諸法因緣生」。這句 話特別適用於信仰和信心之類的現象。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若想修法,就好 像是在種植無芽敗種一樣。沒有信仰的人,首先就不會對修四加行發生興 趣。即使他修了,也不會有多大的好處。 一個人只要有信仰,則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出家或在家,都變成不重 要了。但一般說來,四加行最好是由受過戒的僧尼或受過五戒的在家眾來 修。但只要接 受任何金剛乘灌頂,即使是居士也算是優婆塞 (upasaka )

創巴仁波切: 這無關緊要。什麼人都可以修四加行。一個人一旦修止觀,他的人格就開 始轉化。在他因修四加行而成為金剛乘的行者時,他不再是某一「種」人 了,尤其是,他已經就在那兒了。

 

八、問:上師在指導弟子修四加行之前、之時和之後,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上師和弟子的關係有什麼性質?

卡盧仁波切: 一個人在修四加行之前,需要上師指導他修行的方法。 在修行的過程中,假如他對修行瞭解得很清楚,他就不再需要上師的指導 了。假如他遇到嚴重的障礙,就必須依賴上師的指引。 如有小障礙發生, 就應該知道這些都只不過是前業的果,應試看自行解決。假如障礙很重, 也不該氣餒,應暫停修習,愉快地期待重新修行。 在他修完四加行之後,必須仰賴上師進一步的教導包括本尊觀想等開示。

德松仁波切: 談到上師的角色,有一句話說:「弟子所產生的一切殊勝,都來自他的上師。」 在修四加行之前,他需要上師教導他修行。 在修四加行時,他需要繼續依賴上師進一步解決每一種「加行」的意義和 利益。 在修完四加行之後,他需要上師教導他下一步驟的大手印修法。 在你開悟之前,你的整個宗教生涯都依賴著上師。所有大菩薩都有上師坐 在他們的頭冠上,如觀音菩薩頂上有阿彌陀佛,這個事實顯示就是菩薩也 依賴他們的上師。上師代表你神聖的誓約,那就是在你真正開悟前心中永 遠把開悟放在第一位。

創巴仁波切: 金剛乘弟子必須認識「金剛上師」 (vajra master)或根本上師的意義。在佛 教三乘中,師父的角色各不相同。在小乘裏,師父是一位長者或智者。在 大乘裏,他是善知識。在金剛乘裡上他是主人。(幾乎是獨裁者),教導我 們怎麼做。師徒的關係,必須很強,很肯定、很直接,很虔敬。 當妳修四加行時,妳的大禮拜是對著你的上師,視他為金剛持 。假如你和 上師的關係不很強,這種修行就變成很微弱。 在這些修行中,金剛持有二層意義。第一、他是佛的法身,位於傳承之首(即 皈依境之頂)。第二、他就是移植到你根本上師的上述觀念。因此,你的根 本上師是移植到你根本上師的上述觀念。因此,你的根本上師就是佛,其 意義不只是喬達摩化身佛,而且是金剛持法身佛。所以,把妳的根本上師 觀想成金剛持,就等於是信賴和信仰他。 有人說,上師的身是僧,他的言是法,他的心是意佛。 佛有化身、報身和 法身三個層面.所以上師佛也就包含了化、報、法三身。 在上師和弟子的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三昧耶誓約 (samaya-bond,dam-tschig), 也就是在你開始修金剛乘的時候,你和你的上師之間就建立了誓約。雖然 你或許還沒有接受他的任何灌頂,但只要你把他當作妳的金剛乘上師,就 已經算是定了誓約,上師和弟子的關係也就絕對建立了,三昧耶誓約是不 能馬馬虎虎的。 你必須誓從上師的教導;這可以指導你的生活。假如沒有那種誓約,你也 許會任意照你自己的意思去解釋佛法、杜撰佛法,得不到上師的開示。 因 此,這裏所說的誓從,其意義為對上師的整個降服。你再也不會任意杜撰 佛法了。 誓從是讓你接受純淨的教導,不因自我的影響而變質。誓從保持佛法的清 淨、純潔和可行性,使得真實的佛法、最純潔的佛法,對你產生益處。也 許上師是純潔的、也許佛法也是純潔的,但假如你沒有相當的誓從,你把 你自己的一部份意見摻入佛法之中,結果還是沒有收到純潔的東西。這就 好像用髒杯子喝東西一樣。假如修四加行而沒有上師的指導,可能會一無 所獲 ,徒然增加迷惑。這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九、問:大手印傳承對修四加行的人,有什麼重要性?

創巴仁波切: 傳承對修行人是很重要的。傳承中的每一位上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 法。他們對噶舉派豐富的傳統,都做了很大的貢獻。每位上師的一生,都 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典範。每人都把他的經驗留下來給我們。 傳承顯示給我們「即使是弟子也可以做得到!」它使我們知道上師所傳的法, 不只是代表一世,也代表很多世的工作。每一位上師都犧牲很多,吃過極 大的苦,最後才開悟的。 歸屬於這個傳承,使我們獲得很富有而且充滿開 悟的資產。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給予我們極大的鼓勵和信心。我們瞭 解到我們現在所接受的法,是來自所有上師。 傳承也使我們能將自已置於某種地你理之中。我們已經遇到一位為我們打 開一切的人 就像傾盆大雨降在我們身上。

 

十、問:應用在四加行修習中的身口意技巧有什麼意義?

創巴仁波切: 大禮拜原本來自印度傳統,是對比你地位高的人所作的一種尊敬姿勢。大禮拜的觀念,是你已經發現絕對值得你完全開誠佈公的人。因此,你五體投地,把你的前額觸及他的腳。然後,你還要做「九層大禮拜」,也就是把你身上的九個關節完全投在地上。那就是大禮拜的最終極觀念,精細而肯 定;妳的身體確實是在做些事了。 我們在獻曼達之中,你是把你的財富和你自己同時奉獻出來。因為你能在地上走路,所以你感到高興,就某種意義而言,你覺得整個地球是你的, 你以一堆堆供米代表你施捨了一切。 以米堆所代表的須爾山、四大部洲等,都是印度神話中的傳統宇宙。這純粹是一種文化現象,當時的宇宙觀就是那種樣子。如果是現在,我們也許 要以太陽系為供了。基本的觀念是,你正把你所居住的世界、工作和感受 拿來布施,也就是供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修四加行時,我們雖然是在唸誦祈請文,其實是在說祈請文 。在日常生 活中,當我們全神貫注於自己的時候,常常會自己對自己說話。同樣地, 修四加行時,你也是在「說」祈請文,使它變得更堅固、更紮實,實實在 在的事情發生了。 在修四加行時所念的咒,並不與高層次的修持法 (Sadhana practices) 所念的咒 一樣。這兒,它仍然只是一種過程,而不是金剛乘中比較高層次的真言。 譬如,金剛薩埵咒是一種有淨化作用的咒,共有一百個字,包含了代表一百 個寂靜及忿怒尊的種子字(biias)。這些咒用某種方式說出來,可以激發本質 純淨的要素。但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仍然只是咒的膚淺使用而已。 觀想是每一加行時都要使用的的心理技巧,大多數人都認為很難。在金剛 乘中,觀想稱為生起次第的禪修 (Kyerim,the Developing Stage of Meditation)。 它與我們一般所想像的「觀」稍有不同。一般說來,我們都把觀想當作是白日夢。 在這裏所說的觀想,則是接受本尊的全部態度,在心中實際看到它, 而不是作白日夢。這需要先期訓練 - 最基本的,是打坐的訓練,也就是止觀 (shamatha and vipashyana,tranquty and insight meditation)。即使是接受過止觀 訓練的人,觀想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你必須先研究化身的教法,而不是 一下子就去探討法身。同樣的道理,你必須先調身,然後再去調心。否則, 一定困難重重。 當學生在修四加行的過程中,上師也會傳統上,當學生在修四加行的過程中, 上師也會教他們某些無形的禪修,這些禪修與大手印原理有比較密切的關係,'那就 是圓滿次第的觀念 (Dzog-rim, the Fulfillment Stage of meditation),上師經常 都很重視。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缺一不可;觀想和無形的禪修也不可偏廢。 不這樣子,整個修行就好像只是以手比劃,而不是真正在做。 當然,無形的 禪修也有不同的層次。開始時,通常是借用小乘的止觀修行,然後也許會因 此產生大手印經驗的曙光。那似乎是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只是信賴 修行的技巧末節,而是要信賴隱藏在背後的意義。那是看不見的、無形的 - 我不知道你怎麼稱呼它。只要有過幾道曙光顯現,一些不可理解的也就會理解了。那必定會發生。在傳統上這些事都發生過,我自身也發生過。 圓滿次第是一個總的名稱,它有不同的層次。從小乘的觀點看,它是止觀。 從大乘的觀點看,它是慈氏禪定(Maitri bhavana)之類。從金剛乘的觀點看, 它的終極就是大手印。但假如你沒有前行的訓練,妳是不可能突然獲得的。 這就是為什麼基本的止觀訓練很重要的道理。 圓滿次第傳統上是由上師傳給弟子的。甚至在論著中,也不加以討論。用現 代的話說,那就是公司的政策。本書也是這個樣子。本書是很基本的、很直 接的,是作者費了很多心思才寫成的。人們能夠讀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 覺得人們千萬不可以拿起這本書,沒有上師指導就盲修瞎練。我們必須採取 某些措施來保護教法,以使它們能適當地展現出來。對這一點我恨關切,我 想護法神將會支持我,他們總是這樣的。

 

十一、問:四加行應該在什麼環境下修持?

卡魯仁波切: 理想的修行環境是要與外界完全隔絕,沒有外界的干擾,可以使修行事半 功倍。假如這種環境不可得,那麼與別人生活在一起、從事其他的活動、 探視朋友 等也不錯 在那種情況下,每天至少要修一到四個小時,修法 時絕對禁止和別人講話,也不可以和別人有任何方式的來往。

德松仁波切: 在佛教傳統裏 特別強調修法時不可參與世俗活動。一個人在獨居時可以把全部精力貫注於修法上 。「身和口能遠離世俗活動,然後意可以得到 清淨。」 閉關修法是最好的方式,不過,即使在干擾很多的家裏修法,也是很好的 事。

創巴仁波切: 人們往往很難決定,是共修好呢?還是獨修好?一般說來,金剛乘修行必須共修。金剛乘比小乘和大乘還重視僧伽。在金剛乘裏,金剛僧伽的觀念, 是很重要而且很必須的。事實上,人們既可以共修也可以獨修四加行。其 差別並不很大。 主要的是妳不能期望理想的環境,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尤其是理想的 環境。人們不能整年不工作,他們還有家眷。當然,在西藏的寺院裏,我們有閉關中心,我們常常在一起共修。為了配合此地的環境 (中譯者按:指在美國),我叫我的一些學坐在一起共修。我們成立了大禮拜的佛堂、金剛 薩埵咒佛堂及獻曼達佛堂。 共修的基本原則是金剛宴。 一旦你加入金剛乘的修行,你就不可以藏私,一切東西都要和人分享。它 也是要把從共修所獲得的智慧,傳送給你的師兄弟、師姐妹,和他們共同 分享,不可以密而不宣。 共修並不是要所有的人都會面,只要感覺在一起 就可以。 當人們瞭解觀想的圓滿次第或大手印時,就會產生若干心理現象,讓團體 中的每一個人感覺和說得出來。每一個人都在作大禮拜,你也在同一條船 上。我的意思是說,它必須是比較正常的,絕非是你趁妻兒不在身邊時所 做的滑稽事。

 

十二、問:四加行一定要依照次序來修行嗎?

卡盧仁波切: 能夠按部就班地修,當然最好;但假如環境不允許,或假如想同時修二種法以免一下子作那麼多大禮拜會太累,或如自己的工作太忙不容許作大禮 拜,則可以先修金剛薩埵觀想和獻曼達。甚至也可以可以從上師相應法開 始修。

創巴仁波切: 次序理應保持不變。每一個階段都是為下一個 階段鋪路的,它們會變得越 來越細膩,一直到上師相應法。只要達到這個階段,你就可以接受灌頂了。

卡特仁波切: 它並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修完一加行才能進行下一個。事實上,你可以四 個加行同時一起修,但這也有不妥的地方。

 

十三、問:假如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只能修四加行其中的一個,他應該修那一種法?

卡盧仁波切:他應該視自己的意願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問:假如一個人對修行不再有興趣了,他應該停修,等候上師啟示再修呢?還是應 該繼續修下去呢?

卡盧仁波切: 他絕對應該繼續修下去。假如他發現思想散漫,就應該暫停所修的那一段, 讓心靜下來但他必須儘早恢復修行。 主要的,止觀訓練可以讓妳很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毛病。它 增加妳的注意力,讓妳能開始與自已交朋友。你學習如何獨處,如何與自己相處。 沒有這種訓練,你很容易會被體力透支和修行技巧攪得筋疲力盡不得要領。 假如發現自己不得要領,覺得無法再修四加行時,應該回過頭來修止觀,然 後再開始修金剛乘法門。

 

十五、問:什麼樣的修行課程最好?

卡盧仁波切:這完全視個人而定。假如他沒有其他的職業,一天修行四次,每次至少一 小時,是最理想的了。假如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應該想辦法早晚都能修一 次;功課是不能強迫的。

 

十六、問:修完四加行需要多少時間?

卡盧仁波切:當然,這要依各人的課程表而定。皈依和大禮拜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 修完,金剛薩埵觀想也是一樣,獻曼達和上師相應法所須的時間比較短。

 

十七、問:一個人應該修多少次四加行? 一生一次,或更多?

卡盧仁波切:假如他能夠修完一次,就很好了。但假如他對這種除障的方法很契機,想 重新修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其功效將與第一次修持相同。

德松仁波切:我的根本上師阿旺雷巴(Ngawong Lepa),在他的一生中,修過四十次的111,111 遍大禮拜,若干其他法門也修過同樣的次數。比較起來,這是很少有的。我 想學習他的榜樣,現已將每一種法都修過幾十萬次。但我所認識的西藏人, 很多都只修三天的皈依等,然後就去修本尊觀想。

 

十八、問:成功的修法有什麼徵象?

卡盧仁波切:信心、誠心、智慧和悲心會增強,對修法的興趣增加、對俗事毫無興趣。

德松仁波切:對上師的信仰、信心和依賴增加了,對業力和果報的作用越來越瞭解,這些在在都顯示出妳的修觀生了效力,觀想也逐漸變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創巴仁波切:基本上,你將不會像從前那麼傲慢、固執。

 

十九.、問:一個人如何知道他修四加行失敗了?

卡盧仁波切:失敗的修法,其結果與成功的修法相反。障礙增加、信心減退等。

德松仁波切:(開口大笑)。修法假如沒有進步自就會映在個人的態度上。假如他變得愈來愈關心俗事;假如他愈來愈懷疑三寶,而且否認佛法的效力;假如 他越來越不關心別人的福祉,對自己的上師越來越不信任;這就表示禪定 沒有進步,而且接受了「魔的庇護」。 (註:對於我的假設「修四加行可能會失敗」,德松仁波切感到有點滑稽。)

創巴仁波切:假如你變得比從前傲慢而固執己見這就表示妳的慈悲心不夠,你的修法發 生了問題。

 

二十、假如一個人覺得他的修法失敗了,該怎麼辦?

卡盧仁波切:修法失敗,通常是由於在修法當中不能集中思想,而且煩惱太重的原故。 為了糾正信個毛病,必須再觀想「四種使心轉向佛法的思維」。如果願意的話,應該再修四加行或依賴本尊觀想如觀音觀想等。此種觀想在這類情況下,效力似乎是很大的。

德松仁波切:假如沒有進步,就必須再修皈依和大禮拜,並修金剛薩埵觀想,如此才能 掃除障礙。此外,還必須修上師相應法,以增強對上師的信心。沒有進步,常常是因為還沒有真正體會到、諸行無常等道理。假如能領會這些道理, 真正的觀想就會產生了。缺乏這種體會和信心,將阻礙真正的觀想。

創巴仁波切:假如修法不發生什麼作用,那是因為把修法當作體操之類的玩意兒,對塵 世不是真正有厭離心、仍然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蒙蔽。為了要開始看得清 楚,應回到止觀。這種開示並不與其他仁波切的開示互相衝突。 「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是一種觀想訓練,藉看它可以對塵世產生厭離 心。假如整個修行旅程是以止觀為基礎,自然就會產生「使心轉向佛法的 四種思維」。

 

廿一、問:四加行圓滿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修什麼?

卡盧仁波切:因為我們是在金剛乘之內,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其他的金剛乘觀 行。

德松仁波切: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主要的本尊法。 在噶舉傳統裡,這包括上樂金剛(Cakrasamvara)和金剛亥母(Vajravarasshi); 在薩迦傳統裏,包括喜金剛(Herajra)和金剛瑜伽母(Vajrayogini); 在寧瑪傳統裏,包括蓮花生大士的各種慈悲尊、忿怒尊和空行母,以及許 多其他慈悲與忿怒的本尊; 在格魯傳統裏,包括大威德(Vajrabhairava)和密集金剛(Guhyasamaja) 一般說來,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的觀想,包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 第的觀想。

 

廿二、問:只修四加行,可能完全開悟嗎?

卡盧仁波切:可能。為了要成佛,一個人必須發展慈悲心。 在這一套修行中,慈悲心的發展可以靠大禮拜、發菩提心和四無量心。 要想成佛,一個人也必須瞭解空的道理。在每一種加行當中,觀想的對象(即 皈依處等)與觀想者變成不可分離,然後觀想者讓心自自然然地安定下來。 這些都是證得至和大手印的奧妙方法。 慈悲心的發展和空性的證得,是達成開悟的二個先決條件,在四加行之中 尤其是在皈依和發菩提心,以及上師相應法之中 , 這二者是合而為一的。

 

廿三、問:「了義炬」裡頭說我們要做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大禮拜。我以為只有十萬 遍,對於多出的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是否有什麼意義?

卡特仁波切:是的,多出的次數是用來彌補我們做不對的地方。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唸皈依文做大禮拜的同時,可能會產生許多煩惱妄念, 導致修行不完整,所以我們必須設法彌補。在十萬遍之後加上一萬次,一萬遍之後加上一千次,一千遍之後加上一百次,一百遍之後加上十次,十遍之後加上一次。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用的的唸珠是108顆,這個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法門的修持之中。

 

廿四、問:做皈依大禮拜和持咒都有一個規定的次數,請問它的意義在那裡?

卡特仁波切:事實上,一般在修行上我們有三種不同程度的要求。 第一種的要求 一個法要有某種成就的徵兆出現才算圓滿完成,這是最高程度的要求。 第二種的要求 依照規定的時間長短來修法 。如,在噶舉的修行傳統中的三年閉關。 第三種的要求 也是最低程度的要求是按照某一個規定的數目來做的。 這三種程度的要求都是希望修行能有成就。雖然每種要求所達到的成 就有異,但總是有點收獲。 講到數目,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做說明。若你有一筆數目的錢便可以進行某些工作 ; 但若你缺少這筆錢,便連起頭都有問題。或同樣的,在戰爭中我 們需要一些人,比如一團約一千人的士兵來保衛國君。因此當我們做完十 萬遍的大禮拜時,便有一種圓滿的感覺,同時也能獲得相對上的利益。完成修行可以說你已經戰勝了自已,你完全值得領受皈依的法益。而我要再 重述一遍,這些教法在傳承的歷史上已被修行者反覆驗證無誤。 至於第二種以時間為規定的要求,它就像季節的改變一樣。舉例來說,由 夏季到冬季,我們看到了許多顯著深刻的改變。同樣,若你能依某個規定的期間做修行的話,便一定會有一些收獲,或成就,或淨化或任何顯現的 徵兆,就像季節的改變一樣。 最高程度的成就,也就是修到證悟,每個人所需的時間長短不一。舉例而 言,大修行者也許只修一個月的本尊法,便能親見本尊,獲大加持,而其 他人則要修很長的時間才能有一些小悟。因此,最好我們由計數開始做,培養自律和精進。

 

廿五、問:說到數目,若我們在修行當中停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例如一個月,則這樣當我們下次再修時,要不要從頭開始?

卡特仁波切: 是這樣的,教法上說我們最好[在禪墊]上修,意思是我們應該閉關修行 直到圓滿。 當然要我們每天持續這樣修是相當困難的,更不用說閉關。因 此重點在於我們修的時候要盡量虔誠。而不論停修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 要發願儘快恢復繼續修完它,並將此常記在心,這點很重要。只要你保持 這樣的發心,以後回來再修時,便可以由上次中斷的地方開始。若你發願 一定要修完,便多半會找時間完成它。 另外我想提的是,一旦你完成了規定次數的修行時,不要就此將它拋諸腦後,彷彿甩掉一個負擔一樣。任何能修的時候,我們都要繼續修。事實上, 最近有一位在西藏以智慧和博學聞名的大師就要求任何去求法想當他弟子 的人,都要把這些基礎加行各修滿四十次。只有在圓滿四十次後,他才會 把最後的法傳給他。但到那時候,弟子已經幾乎部快成就了。 雖然我們無法那樣做,但至少我們可以了解這些修行的重要性,而非將它 視為一種想擺脫掉的負擔。 重點在此就是要盡我們的力量修行。若你只能做十遍大禮拜同時唸皈依文, 或只能做一百遍都沒關係,只要努力把它完成就可以了。或你有事情實在抽不出時間修行,但只要保持修行的願心本身就有功德。反過來說,只因 你自認無法完成它使故意放棄,而破了修行的誓願的話,縱使後來你想繼 續再修,恐怕就真的必須要從頭開始了。 當然,最重要的不是你能拜幾遍,或多快能修完,而是要講 求修行的效益 性。縱然你只能修一點點,但若你修得很有相應的話,這也才是我們修行 的功德和真實意義的所在。舉例 來說,當我們做觀想時,便要儘量觀得清楚,一切彷彿在前。若我們無法做到,至少也要其實的感受到上師、諸佛 和一切皈依眾的存在,並生起除了菩提心以外的恭敬、祈求和虔誠。 就身體方面來說,當我們行五體投地大禮拜時,動作要正確、乾淨利落,發心 則要恭敬專注。修完後,一心觀想皈依境化光溶入與我們合一,而住於此定中。縱然我們修行的時間很短,但也算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反過來說,若我們的修行只為把一些數目趕完,或類似同樣的理由,那麼 我們的努力便沒有多大意義,而我們的修行也只會像是一個自私懶惰的人在做的工作一樣。只要老板沒看到,這種人根本不在乎他的工作品質,只 想快快完成,交差了事。倘若老板不說半句話,他更樂得加快馬鞭,草草做完。 這樣的修行方法更糟,因為這不是一件別人要我們做的事,而是自已為了 解除他人的痛苦,自願自發要來做的。這倒並非說你自私不願把功德分享 給別人,只是胡亂做一遍,對別人根本沒有幫助而已。所以我們可以了解, 修行必須要正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廿六、問:做皈依大禮拜時,若我們覺得做累了想停下來定是,伸展身子時,是否每次離開前都要觀想皈依境化光溶入?縱使幾 分鐘後又要再回來繼續做?

卡特仁波切: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做化光的結行觀想,但若能不中斷而持續修完 會更好。一般人做大禮拜的速度比唸皈依文的 速度還快,所以若要保持兩 者之間的均衡,我們可以分開做同等數量的功夫。也就是當我們休息五分 或十分鐘時,可以不用中斷而繼續唸皈依文。這樣子,修行會更圓滿。

 

廿七、問:我每拜一次才唸一次皈依文,這樣可以嗎?

卡特仁波切: 這樣並沒有不對,但也不需要這樣做。只要你發心正確,觀 想皈依海會眾, 做大禮拜便可以,不過適度也很重要。你要考慮下面還有其他的法要修, 因此這樣做會不會比較花時間。你也許可以用我剛剛說的方法開始做做看。 當你的大禮拜越做越順、越有效率,而且體能也越習慣時,自然而然你的 大禮拜便會做得比唸皈依文還快。我想這樣會比較好。

 

廿八、問:在姜巴喇嘛的指導下,我一直使用英文唸修法的儀軌,但若我把皈依文改用藏 文來唸的話,可以嗎?

卡特仁波切: 就基本儀軌來說,這很難一概而論,主要是要看個人。若你的觀想很清晰, 唸藏文時也能了解它的意思,這樣做便很好。但反過來說,若你要觀的東 西都觀不清楚,要生起的發心也無法生起的話,那麼可能暫時使用英文唸 會比較好。等到對自己所唸的東西有一個清楚的概念時,再改用藏文來唸 也不遲。還有一點我們要知道的是,有一些我們長久以來即使用的一些形式的特殊性。 舉例來說,不是所有咒語都從梵文翻成了藏文,例如「嗡嘛呢貝美吽」。 這倒不是它不好翻,事實上,許多大譯師很容易就可以辦到。只是我們必 須保留咒語由印度大成就者以來所傳下的無間傳承,所以以這種特殊的語 言來保持它的鮮活絕對是有其功德利益的。咒語本身被唸誦了無量無邊的 數次而累積無量加持,因此若將這樣的傳承中斷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種情形下,聽咒音要比了解它的意思更為重要。 至於儀軌方面,我不清楚哪種對你更為有效益,但我想你應該使用最能讓 自己了解,也最能相應的方法才對。若你覺得用英文唸誦做觀想比較順的話, 也可以就這樣做,然後用藏文來唸皈依文的部份,若你想要這樣做的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廿九、問:在做大禮拜唸販依文時,請問法本中哪一部份最為重要,我們要反覆不斷的唸?

卡特仁波切: 當我們修儀軌時,首先要從頭到尾唸完一遍。但當我們站起來開始做大禮 拜時,便可以從第四行的「尊千擦瓦」或中間「巴滇喇嘛」的開始唸,這 樣的話意義會更為精確簡要。習慣上兩種都可以。從這裏再往下唸至「巴渥堪卓」,它包涵了勇父與空行。

 

三十、問:我想要問計算大禮拜次數的問題。若我唸一行皈依文便做一次大禮拜,等大禮 拜做完時,再把皈依文唸完補齊,這樣可以嗎?另外,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我們同 時計算大禮拜和皈依文的次數?

卡特仁波切: 修法時,我們計算的次數以大禮拜為主。當我們做大禮拜時,要繼續不斷 的唸皈依文。我們不必算皈依文的次數,只管隨著大禮拜不斷的唸誦即可。 這樣我們要做十萬遍的大禮拜,但皈依文則不一定要十萬遍囉? 你只要計算大禮拜的次數即可。皈依文唸多少遍都沒關係。休息時, 你也可以再繼續唸皈依文。有些人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在這裏我們依傳統 上修四加行的方法來做。事實上,皈依文中的每一行都是要做皈依的,因 此我們真正要做的皈依比實際上必須要做的大禮拜的次數還要多。

 

三十一、問:剛噶喇嘛告訴我們有兩種的大禮拜方法,其一是一般的五體投地大禮拜,另 外一種則是除了五體投地外,還要把手臂伸直,然後彎起手肘,雙手合掌, 舉向腦後。這樣可以嗎?我不知道仁波切對此有何看法?

卡特仁波切: 是的,兩種都可以,但第二種則並非有此必要。這兩種方法的大禮拜源自 西藏不同的地方。第一種來自東藏,第二種則來自拉薩。

 

三十二、問:我不太了解仁波切剛剛說的修儀軌時要反覆做觀想的部份。在我們第一次從 頭到尾做完一遍觀想後,我們要從化為金剛薩埵之前的那個「吽」字再開始 反覆觀,或是從金剛薩埵流出甘露的地方開始觀?

卡特仁波切: 我想你可能對我說的「吽」字有點誤解。 一旦第一個「吽」,也就是在金剛 杵中央的那個種子字化為金剛薩埵後,你便不必再回頭觀。在我們重覆觀 想的過程中,金剛薩埵一直都在那裏,沒有消失。而在他的心間處有一個 種子字「吽」立於蓮花月輪上,旁邊環繞著百字明的咒幔。當我們祈求淨 化時,甘露由此「吽」字以及咒幔滴落而下。因此我們只要由祈求淨化的 地方開始,反覆觀想即可,不必從頭再一路觀下來。 反覆觀想可以幫助我們持咒時,不致心神散漫,否則我們便會像只是在數 咒字罷了,而不是唸咒語。心神散慢到最後的結果,我們心裏只想東張西 望,找人聊天。因此若我們能做觀想的話,心中便有一個專注的憑藉。妄 想還是會上來,但我們可以馬上把注意力轉回觀想上,這樣對修行的功夫 也有增上的作用。 修習金剛薩埵也是一種「止」修的方式。我們有兩種形式的「止」修,一 是有觀想的對境物,另一則無:而此處即是有觀想對境物的止修。一般我 們相當強調基本的止修禪定,但只有修「止」的話,我們是無法開悟成就 的。 基本的「止」修可以幫助我們培養靜慮和專注的心。除此外,它還可以讓我們 的觀想連貫清晰。因此若我們開始練習打坐時,可由金剛薩埵入門。它在 淨業的消除上是一個非常善巧的法門,而就此目標來說,基本的打坐是相 當重要的。 當我們能將「止」修溶入四加行時,它才有意義;若我們不能將「止」修 溶合應用在其他的法中,則它使無多大意義。 也許它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些 心中的寧靜,但就開悟的長遠目標來說,它只能對我們有這樣的幫助而已。 這就像我們把一支斧頭磨利。縱然將它磨利了而沒有使用的話,我們也無 法嘗到辛勤工作的果實。但若我們將它拿來劈材,則磨光它便有很大的好 處了。 這就是基本的情況,但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若我們不 把斧頭磨利而任它生銹變鈍的話,則我們什麼也無法用它來做。因此要想 進入較高深的修行,修「止」絕對是必要的基礎工作。 若沒有基礎便直接跳入密法的修行,則一旦當我們失去對它的新鮮感後, 便有可能就此放棄。因為我們真正的動機只是在貪求一種精神上的物質化 東西、一種表相的東西而已。

 

三十三、問:當惡業從我們身上排出而滲到地下,佈施給那裹的眾生時,他們真的能受益 嗎?

卡特仁波切: 是的,我們有些惡業是來自不予而取,因此一定要設法補救。另外也有些 眾生,縱使我們不虧欠他們,他們也會想要我們的血肉。所以我們以這樣 的方式來償還所該償還的。 有些眾生我們可以藉由修行度化他,而有些我們便可能要以東西來做交換。 我們將他們想由我們身上得到的東西佈施給他們,以此交換,償還業債。 而我們也可以因此與他們結一個緣,希望能帶領他們解脫。 這就像春花一 樣,首先我們要施肥,肥料的味道一點都不好聞,但最後它卻開出了香花。 因此若我們能滿足一切他們的所願和所需,往後我們便有因緣教導他們什 麼才是真正正確的東西。

 

三十四、問:由於我們是把自己的業障送走,因此這與「自他交換」不是相反了嗎?

卡特仁波切: 不,這只是一種與眾生結緣的方式,我們還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以這種方 法佈施給這些眾生,我們不會無禮,我們只是以他們最能了解的方式與他 們建立關係,其中包含了善巧方法的應用。 佛經中曾寫道,一群阿羅漢想幫助一些餓鬼道眾生,於是便開始修法做供 養。但由於餓鬼無法消受這些恩賜,因此每當他們想盡情享受這些供品時, 供品便化為火焰。阿羅漢們於是到佛陀跟前請示他們應該如何才能幫助這 些眾生。 佛陀要他們供養一滴尿,或一口口水、痰等,或甚至供養自己大 便的味道,因為餓鬼較能接受這樣的東西。 佛陀告訴他們,以此他們便能與餓鬼道眾結一個初緣,這點很重要。我們 修金剛薩埵的觀想與此類似。因此以此種方式佈施,利益了這些眾生,也 利益了自己。

 

三十五、問:大禮拜的作法與含意 ?

羅貢桑仁波切開示: 密宗拜佛的方式雙手並不貼合兩手合掌胸前表示向內心自我反省, 靜觀自己的內心本性一切與諸佛相同, 為什麼仍然流浪於生死大海之中 ;拜佛時想像雙手捧著一個所求皆能如願的如意寶珠.如意寶珠代表拜佛的人的自心, 當自心一切以大眾的福利為福利, 不存一點私心時, 就是菩薩的行為 , 一切所求一定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幫助 ( 此處開示就如同當初廣欽老和尚對慈濟的 證嚴法師發願要為台灣東部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現象時所作的指示與話語是一模一樣的 )密宗拜佛時雙手先放在頭頂上, 表示今生要學習諸佛的慈悲行為願力, 臨命終時要直接投生西方淨土,直接拜 阿彌陀佛為老師, 快速而直接的修行到到與 阿彌陀佛相同的境界後, 趕快回來幫助大眾 , 不要再在生死輪迴中隨業力流轉不停 , 痛苦不堪 . 密宗拜佛時第二步是將雙手在額頭, 嘴唇及心口上各碰觸一下表示洗淨自己所做的, 所說的, 所想的不當言行. 並且將自己所做的, 所說的, 所想的良好言行的功德獻給自己的上師與諸佛菩薩 , 感謝祂們生生世世不停止的教導大眾如何作人做事, 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的心向更高的境界昇華, 從凡人一直到我們成佛. 密宗拜佛時第三步是彎腰後用雙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體貼地此時拜佛者觀想雙手十指表示菩薩修行中的十種階段 [十地] ; 四肢代表 [慈悲] , [愛語] , [利行] , [同事] 的菩薩渡化眾生的心態與智慧方便.額頭觸地表示自己發願將以上述四種行為完成菩薩十地的修行達到諸佛所證得的絕對十一地 [ 完全光明地 ] 的境界 . 起身時觀想四肢表示四無量心 [慈] , [悲] , [喜] , [捨] ; 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 ;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 ;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妙樂 ; 願一切眾生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捨以滿懷的慈悲再回來內省自己的心地行持是否與諸佛菩薩相應 .確實把四無量心的精神在生活中踐履 , 把苦痛的人間變成清潔的佛國淨土 .更表示即使修行者使證得五道十地 , 依然不捨眾生 , 一定會乘願再來度盡有情的大悲誓願.

 

三十六、問:如果修四加行有困難,是否還是一定要修?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雖然其他修法也很好,但四加行的確是非常有助益的,你可藉由比較不同的法道看出,在因乘的經教,你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始能功德圓滿而成佛;但在果乘的密續裡,有許多像四加行這樣殊勝的修法,讓我們在即短的時間內即能積聚足夠資糧。 由於此等原因,修習四加行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我們由於體能上的殘缺無法行大禮拜,也要做皈依、念金剛薩埵的咒語等等,這點很重要。 在「前行法」中,上師相應法尤其重要,這是由於在大手印之道上,若要開啟究竟智慧,上師的加持是最根本的。

 

三十七、問:我們可以不做大禮拜就修金剛薩埵的咒語嗎?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是的,如果你生病了就可以;否則還是要按部就班一個一個來。

 

三十八、問:一方面您告訴我們每個人自身本具佛性,因此不必淨化我們的心性;但在另一方面,「加行法」又是一種淨業積資法,這不是有點互相矛盾嗎?

答:我們的佛性具足一切圓滿功德,這是事實,但只要習氣妨礙了我們去認知它,我們便沒辦法做到。 因此,如要將自己由習氣中解脫,便一定要清淨障礙和惡業,同時積聚福德和智慧;唯有藉由修習四加行所累積的福慧資糧,才能讓我們認識自己本來具足的功德。

 

三十九、問:我們是否在四加行修完後才能修習止觀?

答:道大手印的真正修行講到先做「前行」的四加行法,然後才在一個像三年閉關的環境中修習大手印的止觀。但未做加行前就修止觀,也沒有什麼錯,事實上它也許更能幫助學子觀想皈依境。 這一切全要看自己上師的做法,看他強調的是哪一方面的。

 

四十、問:書上在獻曼達的後面說,我們向上師做內、外、秘密和究竟的供養。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外供養是物質的,例如:供養的曼達本身; 內供養,指供養我們的身口意; 秘密和究竟供養則指空性的供養,也就是三輪體空。
【摘錄自:了義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师铜色金山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尸陀林修忿怒母斷魔施身法的瑜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智如来(The Five Dhyani Buddhas)
五智如来(The Five Dhyani Buddhas)

五智如来又称五方佛,或五禅那(Dhyani,译作禅那,静虑之意。静即定,虑即慧也)佛、五在定佛,代表五智、五德、五戒。西藏密宗仪规认为修行人仅仅依靠念诵咒语和观想曼陀罗,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禅定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此唐卡即表现藏传佛教金刚界(vajradhatu)五智如来,能够成就五种智慧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

此唐卡中央为大日如来(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佛。法身装束,肤白色,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

最左为东方不动如来(Aksobhya),又称金刚不动佛,阿閦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藏传佛教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肤青蓝,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瞠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

大日如来左边即为南方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又称宝生佛,肤金黄,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

大日如来右边即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

最右即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又称不空成就如来, 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

供奉、修行五方佛不仅可以清净人心的五毒(贪、嗔、痴、慢、疑),将五蕴(five skandhas)转五种智慧外,并能成就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以达平息灾难、增加智慧、福寿、财宝、具爱心、关怀他人、降伏魔障等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6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摩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噶玛噶举 堪布卡塔仁波切开示 —— 积聚福德资粮的正确方法
福德资粮的积聚,我们可以使用声闻独觉乘(小乘)的观点来解释,也可以用菩萨乘(大乘)的观点来看,或是以最善巧方便的金刚乘来说明。而层次不同的资粮积聚,则完全依个人根器的不同而定。至于智能资粮的积聚,可以使我们了悟小乘的人无我(我空)、大乘的法无我(法空)、以及金刚乘轮涅不二的教法。


如前所述,福德和智能资粮的积聚,有几个不同层次。虽然一个人可听闻各种不同的法教,老师亦可教导解说由最低至最高的法道,但我们心里必须了解,一个修行人是不可以只选择最高的法门,而拒绝从基本的开始。这情形就像我们一出生时是婴儿,虽然许多人不喜经过婴儿阶段,而想直接长大成人,但那是不可能的事;同样的,虽然大多数人也喜欢如此方便的积聚资粮,但那是不对的。我们必须从最初的基础开始修起,即使从中切入也不行。所以,对一个修行者而言,一开始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要从最基础的开始说起,再逐渐谈到较高的层次。


通常我们要开始修行前,必须先获得某个法的灌顶、口传、和法本的解说,以了解禅定和修行方法。你必须获得这些,作为积聚和前行准备的条件,也就是修行前要先具足这些条件,然后再将所得到的指导、法本等应用到实际的修持上。


一般来说,积聚资粮的好处和不积资粮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就像现在有许多国家和地方非常干燥,长不出任何东西,住在那儿的人也遭受严重的饥渴、瘟疫、疾病……等等。这并非由于天意的惩罚,亦非因高等的生命,如:神明、上帝……等在处罚那里的人,而纯然是由于过去世他们没有积聚资粮的结果。相对的,有些繁荣富庶、物产丰饶,人们远离饥荒,并且健康富有;同样的,这也不只是那儿的较具智慧,而是他们积聚了许多福德资粮的缘故,才使得他们能繁荣富裕。这些不是上天所赐予的,而是福德资粮积聚的结果。


对福德的积聚,学习佛法的人,会较一般世俗的人更深入了解。学佛者知道,在饿鬼道所受的饥渴痛苦,都是因为没有积聚福德的缘故;而阻碍了他人的积聚资粮的机缘,也会坠入饿鬼道,这可明显看出不积聚福德资粮的坏处。反过来说,一个人生在较好的环境中,繁荣、富裕、健康、丰饶等,这些都是积聚福德的特征。简而言之,一个人如果投生到人道,那儿样样都很丰足,一定是福德积聚的结果;反之,如果投生到饥荒、疾病肆虐之处,这也是缺乏福德的缘故。从一般世俗的眼光来看,一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上若有所成,大家便会认为这完全是他具备聪明才智的缘故;虽然这是事实,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以前曾积聚过福德。一个人具备聪明才智,但也要有福德,才会产生这样的动力;就如同土壤肥沃,我们若去开垦播种,便一定有所收获才对。但有一种人,不论如何努力,总是失败,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因为那个人不具聪明才智之故。当然这也可能是事实,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曾积聚福德,所以无法具备这样的聪明才智,以致无法成就;这就好比肥沃的土壤,不经开垦,仍然不会有收获一样。所以,我们此生会有种种成就、幸福和美善,其实都是由于曾经积聚福德的缘故;而此生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不具福德之故。


为了了解正确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我们首先要知道有三种积聚的对象。第一个是佛菩萨,他们是积聚福德资粮最至高无上的对象;第二个是那些曾在此生帮助过我们、善待我们的人,如:善知识、特别的朋友和一切曾利益我们的人;第三个是贫困、需要财物或种种其它帮助的众生,他们也是积聚福德资粮的对象。我们有时曾想,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给予帮助,如此的行为是否也能积聚福德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这位对象不真正那么需要帮助,则所积聚的功德就不像上述三个对象那么大了。


如果能供养佛菩萨,其所积聚的福德是非常大的,他们是我们所能积聚最大福德的对象。即使我们所供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对象很殊胜圆满,所以也能积聚很大的福德。举例来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次,一些孩童在玩耍。依照传统,佛陀每天要托钵出外乞食,那群孩童手中玩着一些豆子,其中有一位小孩把豆子丢到空中,说道:“我要供养佛。”这七粒豆子正好落入路过的佛陀的钵中。结果,虽然那七粒豆子并不多,而在此人转世到第七世的结束前,便已经学到了足够的佛法而得成就。这就是因对象十分圆满,能使我们积聚极大福德的例子。


以上这个故事,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已没机会再积聚如此殊胜的功德,因为佛陀已经涅槃了。但事实上,佛陀虽已不再住世,但我们知道佛陀的智能心(译注:此指法身)是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福德的积聚,完全视我们的信心及发心而定,如果我们具足信心,佛陀就存在;如果我们将发心供养的对象,例如佛像等,视为真正成就证悟的佛,则这就成为至高圆满的对象。我们并不需要一位真正活生生的佛陀现前,只要我们有信心的向佛像供养灯、花……等等,则这些佛像就是如实圆满的对象。但如果有分别心,觉得此佛像样子不好看,不庄严、我不喜欢,而喜欢另一尊……等等,一旦生起这种分别心,发心就不清净了;不净的发心,就会破坏供养时所能真正带来的功德。


我们也可以应用佛法来积聚福德。但该如何做呢?佛法是教导人们证悟佛果的方便途径,我们可用任何方法来让他人获得。首先,假设有人没有佛经,我们赞助印经,使他们获得经书,这就是以法积聚资粮的方法。如果已有人赞助佛书,而没有法师说法,恰巧法师的开示也很重要时,我们就可以邀请法师前来说法,提供他一切必备的东西,如:说法的地方……等等,这也是法资粮的积聚。不论我们想做什么来使他人获得佛法,这都是积聚功德的圆满对象。同样的,这些行为也都须视我们的发心而定,因为发心清净的话,不论我们做什么,例如:印经、供养法师、使学子有老师等,也才能真正积聚很大的福德资粮。


接下来,我们谈到僧伽。僧众有二种,即圣僧和凡夫僧。圣僧是指一地以上的菩萨,具有高度的证悟,但以一般的人身来示现,因此我们一般人是无法分别出圣僧或凡夫僧的。但不论是圣僧或凡夫僧,只要我们供食他们食物、住所……等等,也都可以积聚极大的福德。凡夫僧是指一般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或是在金刚乘中受过戒且持戒未破的僧众。


前面已经谈过,如果做供养时起了分别心,则不论我们供养时的对象为何,其所积聚的福德便很少了。所以,为了积聚福德,我们的发心要尽可能的清净,不要有任何分别心。假使在我们做供养时,觉得所供养的佛像很庄严,便会积很大的功德,这是由于我们对佛像产生欢喜心。但如果我们做供养时,觉得佛像不美,虽然佛陀不会因此感受就对我们生出好坏或喜恶的分别,但由于我们自心的不净,便无法像喜欢佛像般积聚那么大的福德了。


简而言之,如果对圆满的对象以正确的方法来积聚资粮,不以希求心、竞争心或傲慢心来行供养,便可以积聚很广大的福德。我想再阐释得更清楚一些:所谓不要有任何的希求心,是指在供养时,心中不要存有任何希求的想法;不要有傲慢心,是说供养时,不要认为自己的供养最殊胜特别,别人都比不上;不要有竞争心,是指行供养是出于已愿,不是被迫,也不是见着别人供养,自己不好意思,或基于某种竞争的心理才做。所以,一个人做供养时,不应有这三种心态,就如龙树菩萨曾说过的:供养时,态度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到其所产生的福德大小。


所以,一切都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而非所供养的东西产生了差别。就如同前面所举的例子,小孩子供养佛陀七粒豆子,其实豆子的价值微薄,但由于他的发心非常清净,没有任何傲慢、希求或竞争的心理,所以得到了非常大的功德。


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有一位老妇人,她把狗的牙齿当成佛陀的舍利放在佛桌上供养,每天顶礼、供香、灯……等等东西,后来,犬牙竟然真的长出了舍利来!这并不表示犬牙已转变成非常珍贵的东西了,而是由于老妇全然十足的信心使然。


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是凡夫,无法分辨谁是清净或不净,谁是真的圣僧或不是,但只要对此具足信心,便都能够积聚很大的福德。


由此可见,所供养的东西是什么并非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发心。我再讲一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在积聚功德时,发心是如何的重要。有一种小擦擦是用土做的,样子像一座小小的舍利塔。有个人看到一个“擦擦”,觉得这个东西应该让多一点人也能看到,所以就把它放在路的旁边。第二个人走过来,看到这个“擦擦”说:“这个擦擦非常美丽,非常好,但如果下雨被淋了,就不好了。” 于是他拿了一只鞋后跟把它盖起来,以免淋到雨。通常,鞋跟是不干净的,拿它盖在“擦擦”上也是不恭敬的,但由于他的发心非常纯净,所以,他还是积聚了功德。第三个人走过时,看到这个“擦擦”,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东西,不应放在鞋跟下。” 于是他又把鞋跟拿走了。这三个人都积聚了功德,走上菩萨道,这是由于他们所做的都具纯净发心的缘故。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此生中具有种种的美善、丰足以及幸福快乐,都是由于我们曾经积聚福德的缘故,而这些功德的积聚,也都是立基于正确的态度而来。如果我们曾在过去供养过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几个月后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供得太多,由于这样一个反悔的心,就把我们的功德破坏了。所以我们做供养时,发心是第一重要,而非所供养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怀业九本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煙供的意義及功德
作者:拉尊南開吉美伏藏師
山淨煙供
  本軌出自蓮師授記百位伏藏師中之拉尊南開吉美伏藏師,其所取伏藏名為「持明命成就」,取伏藏地為哲
孟雄(錫金),原先法本僅名山淨供養,後經敦珠法王增補「自生」部分,全其大備,而本軌則依其修法傳統補
入「招財作法」及「奉供神飲」二部分,更趨完備,修法者可依個人時間意願及需要取擇加修與否,又另可更
動其中一二字及加誦四業真言即可應用於共通之息增懷誅四業火供。
  本軌之功德,據伏藏原本卷末載言:「於贖命、清淨信財有虧、消除障礙諸類、如金剛鑽般(無堅不摧)」
,此外尚有上供下施培福解冤等圓滿資糧之效,而敦珠法王之<<寧瑪派關房實修正軌作法概略>>中特別指出總
集積聚資糧、消除違緣中,若多修本法則極佳,勉勵閉關行者,多修本法。可藉此煙供行外內密三種清淨,外
層為焚諸供物生煙供養布施四種賓客,以淨除魔難冤孽,內層則以此淨治五毒煩惱,密層則藉此淨治我執。

火供的意義及功德
  所謂火供,分(息、增、懷、誅)四法,必須迎請具德的高僧,依照儀軌及壇城如法的修持,一般信眾可以
用虔誠心供養五穀、藥材、花、油、布、香及各種食物,乃至七珍八寶等等,經由上師佛法的加持,將之轉化
成殊勝供品,以火燃燒的方式,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能令法界一切歡喜滿足,十方安樂吉祥!
  <息、增、懷、誅>是藉由火供儀式,分別達到<息>~除障消業;<增>~增長福德、智慧、財富、長
壽;<懷>~懷柔冤親敵害煩惱;<誅>~誅滅貪瞋痴無明惡魔外障,以此迴向法界。這些是以修法者殊勝功
德力、信眾的虔誠力,與諸佛菩薩慈悲力,合而為一的修法。
  在修火供時必需了解供養或布施的對象,我們供養、布施的對象並不是人道眾生,而是屬於人道之外的;
對上是供養智慧本尊、善神祇或一些精靈,對下則是布施給一些會對我們製造障礙的邪魔、鬼魅等等。若我們
不以火供的方式來供養或布施,他們就沒有辦法真正得受到這些實質的供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嗡阿吽  (咒語之廣大功德)
        密宗念誦咒語修持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種特別
音符,震動我們身體內部氣脈,使它激發生命潛能
,以超越慣有的現象,通于人天之間極為奧秘的至
理明言,進入極神妙之領域,啟發神通與般若智慧。
        [嗡、阿、吽]三字明是修持密宗法教中,極
為重要咒音,對此三字總持圓滿廣大功德上,
上師曾經作精要開示:[ 嗡、阿、吽]表三身體性
的圓滿,即是法報化三身、大手印身。此三字除了
在生起次第有清淨三業,轉三業為三密的功德之外
,在大手印或大圓滿的[且卻、妥噶],或在圓滿
次第、金剛誦法方面,皆有許多成佛修持大法。故
僅僅[嗡、阿、吽]三字,就有無量無邊法門,能
由此而離諸三業煩惱,証得一切三身體性圓滿成就。
當師父`上師在修法時,開始都會唸此三字,此即召請
十方諸佛如來,並與法界融結成一體,亦是圓成三
身體性的重要秘密。此三字即是大手印心亦是一切
身口意,法界秘密功德,是我們成就一切法報化三
身,六大神通功德體性之光明,現起一切神通之來
源。

         實際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聲
母的總綱,因此,只用此三個字的發音,組合成為
一句咒語,便是普賢王如來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賢
是普遍而賢善地充滿一切處所,無時無處而存在的
意思。

         [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也是形
而上天部的聲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德。若就人
的身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聲音,和人自掩蓋耳
朵時,自己所聽到心臟與心脈流動聲音相近。所以
,凡是念誦[嗡]字部發音的咒語,必須要懂得它
發音善巧的妙用。就以最低效果來說,它可以使我
們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假如傷風感冒,若連續不
斷地唸此字音,也可以使頭部出汗,得到不藥而癒
的療效。

         [阿]是開闢宇宙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也
是形而中人部的聲音。它具有無量無際的功能。同
時,[阿]字是開口音,是世間一切生命開始啟發
的聲音。如淨土宗常唸誦的[阿彌陀佛],便是屬
於密宗[阿]字部的開口音,也可以說是蓮花部的
基本聲密。如果我們能掌握了[阿]部音妙用,就  
可以開啟身體內部脈結,同時也可以清理五臟六腑
間之各種宿疾。

         [吽]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也是物
理世間的地部的聲音。就人體而言,[吽]是生法
宮的聲音,如果懂得以[吽]部音來唸誦,可以震
開脈結,啟發新的生機與契機。最少也可以達到健
康長壽的效果。例如,我們日常所唸誦觀音菩薩的
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嗡)字
與[吽]字的咒身,至於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
都是[阿]部音的變化妙用。

          總之,[嗡、阿、吽]咒語之廣大無量無邊功
德神力,以及咒語的音聲與人體的關係,的確不是
以片言片語或文字可盡其妙、講其究竟的。也唯有
親入佛性妙海,方能真正明白,諸佛如來之廣大功
德體性,到了如何圓滿之境?否則若只以凡夫心來
測佛心,一個是[識] 一個是[智],一個是墮落六道
生死輪迴,一個則是成就虛空菩提,兩者是無法相比的。
有了這層體會,我們更應發奮策勵自己潛心修學佛法,
以身體力行加以求証的結果,或許在有生之年可以了解
它的奧妙於萬一。嗡阿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5-2024 02:06 AM , Processed in 0.0778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