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7|回复: 4

陸鎖定「一老一小」研發養老機器人 走進尋常百姓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1-2025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7日在北京舉行,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謝遠生和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說明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政策措施。其中,針對「一老一小」、學生、上班族等重點族群的消費偏好,將加強養老服務機器人、適老鞋服、易吞嚥食品研發。

大陸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和民眾生活理念深刻變化,應該說,大陸的消費市場正經歷一場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的重要轉型。看到不同年齡、地理、生活習慣的消費者,消費差異性也日益明顯。

「我看今天來了很多年輕朋友,年輕朋友追求個性、追求品質、追求顏值,爸爸媽媽可能是希望方便、希望好用,父母可能關心孩子的安全、健康等,所以這給供給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這個文件在這方面有一些具體的考慮。」他說。

他表示,在服務嬰幼兒和學生群體方面,聚焦「健康成長」和「學習效能」關鍵需求。針對市場上相關產品還存在功能單一、品質參差不齊,甚至還有安全隱患等問題,企業應回歸本質,解決真問題,在安全和細節上較真。所以在文件裡也提出,將支持新型環保材料的研發應用,建立嚴格的品質標準體系,打造優質產品的目錄。

推動傳統玩具文具和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安全透明化,產品設計更韌性、功能更「務實化」。謝遠生副部長在開場白介紹這些差異性、實質性要求和進展,比如,能夠開發出跟孩子進行開放式、個性化互動的AI玩具,隨時隨地解答孩子疑問,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和管理情緒。

在服務老年族群方面,注重「實用便利」與「品質生活」有機結合。針對老人家普遍的行動不便、居家照顧需求增加、咀嚼功能減弱、出門辦事困難等痛點,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養老服務機器人、適老鞋服、易吞嚥食品等產品研發,持續推動網路應用及智慧終端適老化改造。組織進行優質老年用品「惠老助企」行動,在目前已發布的4批、近2000項優質老年用品推廣目錄基礎上加力擴圍,讓更多安全、舒適、好用的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

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爸爸媽媽上網選商品拿不準、不放心,正在加快編制老年用品標準體系,研究推進「銀齡」認證工作,給合格的產品貼上「安心標籤」,讓爸爸媽媽買得放心、買得安心、用得舒心。

在滿足年輕族群方面,凸顯「個性表達」與「時尚引領」。目前,應該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文化覺醒深度賦能消費升級,國潮從小眾潮流躍升為主流趨勢,年輕人成為核心追捧族群。將支持開發更多像國潮服飾、設計師聯名款、IP文創產品等兼具文化內涵與時尚態度的服飾、化妝品等產品,培養原創設計能力。

鼓勵發展私人客製化等服務新模式,滿足消費者個人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無論是華為Mate系列手機中崑崙玻璃等「硬核科技」,還是《唐宮夜宴》中又美又潮的傳統文化,都讓我們有信心,把傳統文化、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東西演繹成時代潮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1-2025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老人国的必需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25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中国化的台湾省  更需要, 可是他们老人 首要问题是解决 是有地方住,不用睡 火车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25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重点是要钱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25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社會老化準備不足 學者:沒學會變老 極端行為難免




湯姓老翁點燃身上連珠炮不治,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曾敏傑說,台灣人口老化帶來的身心挑戰漸浮現,高齡長者極端行為事件不會是個案;過去未建立足夠的老化教育與預防網絡,關鍵在「我們還沒學會變老」,應從自我察覺教育著手,再透過家庭與社區強化連結。

曾敏傑表示,日本早進入超高齡社會,已多次出現高齡者因無法適應身心退化而產生的脫序與犯罪行為;社會不應以個別意外看待,要理解背後反映的是整體老化速度超越社會安全網布建。

他說,高齡者極端行為往往源自發生前10至15年的累積,包括初期失智未被察覺,或中高齡沒提前準備老後生活,還有家庭支持弱化、社會參與不足等。「65歲才談老年生活太晚了。」應從45至50歲啟動,把身體、心理、財務、社會連結都納入老化準備。

高齡者面對退休、失能恐懼、朋友減少、自律神經失調、對失智焦慮等多重壓力下,容易發生隱性憂鬱,甚至出現幻想、過度擔心或思考能力下降,這些往往不會被察覺,若缺乏早期支持,可能成為極端行為背後關鍵因素。

他認為,獨居不是問題,孤獨才是,尤其是被迫獨居且缺乏家庭功能者,若伴隨疾病、憂鬱或社會隔離,就可能成為高風險族群。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說,台灣過去高齡政策多半著重在特定疾病,如失智症或重大生理疾病,對心理狀態、家庭關係與社會連結重視不足。

她認為,高齡者應學會自我評估,了解自己身心變化並提前規畫人生,家屬也必須意識到,長者情緒波動可能與身心退化、疾病初期症狀或心理壓力有關,避免問題累積、失去最佳介入時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11-2025 09:00 PM , Processed in 0.13579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