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澳洲高等教育業界近日警告,政府與大學長年依賴國際學生與排名作為收入支柱,為了吸引更多國際學生而犧牲了國內學生,導致本地學生被排擠,形成惡性循環。
西悉尼大學校長威廉姆斯在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高等教育高峰會上指出:澳洲政走在兩軌制的大學道路上。一邊是付得起高昂學費國際生,另一邊國內學生因高昂的學費而被拒之門外,有些學生即使上了大學,也負擔不起完成學業所需的學費。
威廉姆斯說,前兩黨聯盟莫禮遜政府時期期推行的就業準備畢業生(JRG)政策導致人文、法律與商科等文科學位費用暴漲,甚至高達5萬元。JRG 政策歲旨引導學生選擇「就業導向」專業,但在歷史與社會科學領域費用暴漲下,不但未能改變學生選系趨勢,反而讓人文類學科學生遭到不公平對待。工黨政府上台以來仍然保留著這個備受爭議的計劃。
威廉姆斯警告說,當政府不再支持本地學生時,大學就只能靠國際學生與排名來維持生存,但這最終是犧牲了教育公平,政府應重新檢視高教資助分配機制,確保本地學生的入學與學習權益不被邊緣化。
另外,他說,自2020年以來,政府對本地學生的資助以實際購買力計算已減少約20億元。這也清楚表明該體系的優先事項,而重點絕非國內學生,在政府資助停滯不前的背景下,大學傾向透過吸引國際學生以提高研究排名,進而維持或提升排名與收入,但這種發展模式讓本地學生「完全被忽略」,出現惡性循環。
而一些過於依賴國際生的大學已暴露出財務壓力。悉尼科技大學(UTS)、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臥龍崗大學(Wollongong University)及Charles Sturt大學已先後宣布裁員計劃,以彌補收入缺口,而在國際排名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學,如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則實現了巨額盈餘。
而系列大學治理問題,包括員工工資過低醜聞、校園種族主義、性侵犯,以及校長年薪平均超過100萬元的巨額薪資也動搖了公眾對高等教育機構的信心。
針對整體高教體系的治理與財務風險,本周,教育部長祁爾(Jason Clare)宣布將強化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機構(TEQSA)的權力,政府將釋出諮詢文件,探討擴大 TEQSA 在處理系統性問題(如治理失靈、學生安全與財務風險)時的權限,如可即時暫停或撤銷院校註冊,並授權發出罰款告票與執法令等工具。
祁爾說,目前 TEQSA 的手段難以有效應對嚴重或廣泛性風險,需要更好的工具,以便在符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介入並採取行動。
威廉姆斯警告說,當政府不再支持本地學生時,大學就只能靠國際學生與排名來維持生存,但這最終是犧牲了教育公平,政府應重新檢視高教資助分配機制,確保本地學生的入學與學習權益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