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回复: 1
|
帶空箱子到中國!免稅方案令外國遊客掀「在華掃貨」潮
[复制链接]
|
|
據新華網報導,在江蘇蘇州觀前街古色古香的商鋪穿行,法國遊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滿滿當當——漢服、刺繡圍巾、手工茶具,還有新款的智慧型手機。「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中國『掃貨』了,每次都覺得買不夠。」
隨著「中國遊」持續升溫,從北京秀水街到義烏國際商貿城,從海南免稅店到深圳華強北,越來越多外國遊客專程到中國買買買。
一、空箱來滿載歸
「一定要帶空箱子去中國!」這個實用小貼士近期在海外社交平台引發熱議。從「China Travel」(中國遊)到「China Shopping」(中國購),外國人來華買買買正成為跨境旅遊新趨勢。
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外國人出入境達111.5萬人次,同比增長43.1%。上海的不少出租車司機注意到,外國遊客越來越多的同時,行李箱也越來越大。數據顯示,4月30日到5月4日,境外來滬消費4.5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11.6%。
「看這個錢包,每一個圖案都是手工繡的。」海外視頻平台上,來自南非的博主薩拉和網友分享近日中國行的收穫,「還有這個會自動泡茶的保溫杯,設計太棒了!」
一些海外消費者甚至組成「代購團」,專門飛來中國採購熱門商品。社交媒體上,有博主發起「互助代購」邀請:「如果你這周去中國,幫我代購點東西。下次我去幫你帶。」
據統計,去年10個試點地區辦理「即買即退」退稅規模同比增長22倍,是大陸全國離境退稅規模同比增速的18倍。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外國遊客的購物偏好也在悄然變化。
「以前會買小玩偶和便宜的紀念衫,現在更想帶回有特色的東西。」迪恩說,他的購物清單上,真絲製品、陶瓷、漢服佔據重要位置,智慧產品則是必購選項。「中國產品的質量、設計和迭代速度都令人驚嘆。」
支付平台數據顯示,外國遊客在華消費中,本土商超、潮流文創、特色美食等佔比顯著提升。
二、旅遊「流量」變消費「留量」 「中國購」為何走紅?
實惠+方便,是吸引外國遊客來華購物的重要因素。在華購物到底能省多少錢?
在南京德基廣場,義大利遊客馬里諾通過「即買即退」服務,「足不出店」就領到近1000元退稅款,轉身又購入一套睡衣。「手機上操作幾步就能到賬,超級方便,這讓我更想多買些特色商品。」
無錫某商場財務總監陳友平介紹,按退稅率11%計算,再扣除2%手續費,外國遊客消費1萬元人民幣商品可節省900元。「這對購買奢侈品、高端電子產品等商品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尤為突出,也有利於刺激再消費。」
免簽政策持續放寬讓「中國遊」更易轉化為「中國購」。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4月15日發佈數據顯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以來,大陸全國入境外國人同比增長40.2%,其中免簽入境遊客佔比達71.3%。
「能停留更久,就可以去更多附近的城市,自然也要買買買。」馬里諾說。不少周邊國家遊客來華購物熱情高漲。在韓國,一些年輕消費者甚至掀起「週五下班飛中國」的短途購物潮。
大陸商務部等部門近期也推出一系列便利化舉措,如將離境退稅起退點從500元降至200元、現金退稅限額提高至2萬元,在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設退稅商店,將「即買即退」服務措施推廣至全大陸等。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認為,一系列優化政策落地豐富了消費場景,緩解了退稅商店偏少、分布不均等問題。同時,進一步降低了購物門檻,激發外國遊客更多「隨手買」、「多次買」的消費行為。
外卡POS機覆蓋率提升,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能力不斷迭代,讓不少地區實現了「碰一下」可支付。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還推出多語種退稅指南和電子地圖,讓外國遊客「買得放心、退得省心」。
外國遊客的「購物車」也折射出「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張春龍表示,中國產品的高新技術含量上升、製造業供應鏈不斷完善,讓不少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魅力與日俱增。「高品質、高性價比促成外國遊客持續來華‘淘好物’。」
三、優化消費環境讓全球遊客「常來常買」
「中國購」熱潮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宋向清指出,2024年中國入境消費佔GDP比重約為0.5%,與世界主要國家1%至3%的水平仍有差距;若提升至佔GDP的1%,可帶動超兆元級新增消費規模。
受訪人士建議,需緊抓入境消費熱潮乘勢而上、主動作為,積極打造全球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消費引力場。
有商場負責人提出,退稅標識是國際消費的「認證」,應鼓勵更多不同等級的納稅信用企業申請離境退稅和「即買即退」商店。目前不少免稅店仍以銷售進口商品為主,可鼓勵更多國產高質量商品入店,讓境外遊客有更多消費選擇。
張春龍表示,各地可利用免簽政策,整合碎片化的入境旅遊場景,如通過「坐著高鐵去旅行」,城市間統籌串聯資源推出「一程多站」精品線路。同時,打造集旅遊、購物、文化、體育、健康於一體的綜合消費場景,鼓勵遊客深度體驗本土生活方式。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入境部歐洲市場室總監周佔峰認為,不可忽視入境遊客普遍喜愛的「地攤經濟」,夜市、集市、服裝攤位、農貿市場等具有煙火氣的商業氛圍能讓更多境外遊客願意停留甚至留戀不捨。
配套服務也需進一步精細化。周佔峰建議,一方面提升多語種服務、數位導覽等能力,另一方面可搭建服務消費互聯網平台,一鍵鏈接出行、外賣、觀影等服務端口,一站式滿足消費體驗。同時,要嚴肅查處哄抬物價、無照經營、製假售假等行為。
華略智庫高級研究員王旭認為,當前網紅博主和國際遊客攻略筆記等傳播方式導致不少遊客目的地和消費偏好逐漸趨同,應鼓勵國貨品牌開闢「海外首店」,各方充分利用「觸媒」效應,精準制定營銷策略,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常來常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5-2025 07: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我们父母说,他们年轻时,我们的购物天堂是小新
那时小新东西价廉物美,因为是自由港,汇率又不高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