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0|回复: 7
|
美國近1000餘名經濟學者簽署「反關稅宣言」 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20-4-2025 04:42 PM 编辑
當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川普政府聲稱要「孤立北京」,卻引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重砲反駁。他直指川普對國際貿易的理解根本錯誤,並列出四大理由,駁斥美國能成功拉攏盟友孤立北京的說法,直言「川普將是這場貿易戰的輸家」。
克魯曼於個人官網撰文指出,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出口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北京已做出反擊,暫停出口稀土礦物與磁鐵,這些都是現代工業與軍事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也陷入僵局。據報導,歐盟首席貿易官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甚至「難以理解美方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換句話說,相較於川普政府,北京更了解貿易與貿易戰的本質。而川普陣營不僅對自己的作為一知半解,甚至連想達成什麼目標都說不清楚。克魯曼認為,川普與其一眾追隨者搞不懂的,是國際貿易的核心:「重點不是你能賣多少,而是你能買到什麼」。
克魯曼以個人財務做比喻:「人為什麼要工作?難道是為了炫耀自己對雇主達成了貿易順差——『嘿,他們付了我很多錢,我幾乎沒從他們那裡買東西』嗎?」他指出,人們工作,是為了能夠買東西。國家也是如此,進口自己所需的商品才是貿易的真正目的,出口則只是支付進口的手段。
他也補充,實際情況當然更複雜一些,但簡單來說,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基本上來自於能夠取得本國昂貴或難以生產的商品,例如來自加拿大的水力發電。因此,當專家學者以嚴謹角度分析川普對北京發動的貿易戰時,經常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北京在這場對抗中比美國更佔上風、更站得住腳。
《金融時報》日前發表對美中對抗利害關係的分析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高度集中在農業產品」。該報稱這些商品是「低附加價值」產品,對此克魯曼表示存疑,認為美國農業其實高度現代化,也極為資本密集。但在貿易戰的語境下,更重要的是,北京能夠相對輕鬆地找到替代來源,比如從巴西進口大豆取代來自愛荷華的產品。
相比之下,美國要找到中製商品的替代來源則困難得多。尤其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多數商品,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而非單純的消費品。換句話說,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最終將破壞的,是美國自己的供應鏈。克魯曼警告,還記得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混亂嗎?物資短缺蔓延整個經濟體系,導致通膨高漲——這樣的情況恐將再次重演,而受創最深的,正是川普口中要「拯救」的美國製造業。
美國經濟是否任由北京宰制?克魯曼指出,當然不是。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具生產力的國家之一,若有聰明、清醒的領導人,是有能力應對重大經濟衝擊的,「但我們沒有」。
他指出,《華爾街日報》日前一篇標題為〈美國計畫透過貿易談判孤立中國大陸〉的文章,乍看之下可能讓人以為川普政府正擬定某種實際戰略,但他不以為然,並列出四大理由:
第一,這篇報導顯然是由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或其幕僚刻意釋出。在一個正常政府中,這類「內幕消息」通常能提供政策形成過程的洞見。但在川普政府中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政策過程。官員如貝森特、納瓦羅(Peter Navarro)、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等人,經常透過公開放話試圖形塑政策,彷彿只要喊得夠大聲就能成真。然而,隔天另一位官員上電視,或川普本人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就可能全盤推翻前者說法。因此,與其說這些言論揭示了政策走向,不如說只是試圖影響政策的權力遊戲。而沒有人能確定貝森特是否真的握有實權。
第二,即使美方談判代表真的在努力拉攏其他國家聯合孤立北京,這項策略成功的可能性仍然極低,因為川普已經徹底毀壞了美國的國際信譽。克魯曼直言:「你無法與其他國家談判,除非對方相信你會履行協議。」川普過去撕毀美國既有的貿易協定,對關稅政策朝令夕改,讓外界對其承諾毫無信心。
第三,即便川普的承諾可信,為何歐洲政府會願意參與美國主導的貿易戰、主動破壞自身供應鏈?如果理由是「與其承受川普對我們開徵懲罰性關稅,不如提前配合」,那麼誰又能保證川普不會在心情不好時,再次對盟友加稅?
第四,川普政府是在「帶著一把小刀去參加槍戰」。若真的有對抗北京的計畫,核心似乎仍是限制中國大陸出口。這當然會對他們的出口部門造成影響,但中國大陸政府可以透過補貼受損產業、或刺激內需來加以緩解,就像川普先前為了安撫受害農民所祭出的補貼方案一樣。而且,習近平與共產黨不需面對民主選舉的壓力。
因此,北京有能力承受出口損失的代價,而美國則難以承受來自中國大陸的關鍵工業原料遭斷供的風險。克魯曼指出,連相對老練的川普派官員如貝森特,思維仍停留在「中國大陸能否進入美國與其盟友市場」這個層次,而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大陸是否能透過切斷供應鏈,掐住美國經濟的咽喉。
「我知道我在混用比喻,說中國大陸帶著槍來,卻又說它在掐我們脖子,但你懂我的意思,」克魯曼補充道。
最後,克魯曼警告,美國如今在貿易戰中的弱勢,還與其民主體制的崩壞密切相關。數月前,其他先進國家也許還會因民主價值而選擇站在美國這邊,但如今,美國卻成了一個主張擁有「綁架公民、關押海外」權力的政府。他質疑:「誰還願意與這種國家結盟?又有誰會相信這樣的政府會信守任何承諾?」
他最後總結,民主的崩壞不只是道德危機,更將削弱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失去實質 GDP 當然不好,但比起失去靈魂,還是小事一樁。然而事實是:我們正朝兩者雙雙淪喪的方向前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25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普樂喊美中關稅協議快談成了 專家曝北京優勢:有底氣打持久戰
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美國總統川普17日鬆口,雙方有望在3到4周內達成協議,為劍拔弩張的關稅對峙帶來一線曙光。儘管北京方面尚未正面回應,川普仍對談判前景表達樂觀,並強調中國方面已多次主動接觸美方。商業內幕分析指出,雙方各有籌碼,此刻局勢仍充滿變數,貿易戰的終局尚未明朗。
川普17日表示,預期美中貿易戰有望在未來3至4周內達成協議,稱「我相信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多時間。」
儘管川普語帶樂觀,但北京方面並未立即對此作出回應,川普也未明確說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親自釋出善意。他僅透露,習的下屬官員已多次與美方聯繫。
這是川普自將對中關稅調升至245%以來,首次公開釋出雙方可能達成協議的訊號。
中美誰先退讓?貿易戰博弈持續
南加州大學全球供應鏈研究所創辦人維亞斯(Nick Vyas)指出:「中美目前是一場誰先眨眼的遊戲。中國認為自己手握籌碼,而川普則相信,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高於中國對美國的依賴。」
維亞斯認為,兩方各有優勢,未來情勢仍難預測。他強調,中國在稀土處理與電動車市場上具主導地位,若中國完全中斷稀土出口,將嚴重影響美國的國防能力與人工智慧發展。
中國體制提供長期抗戰優勢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資深研究員柯里爾(Andrew Collier)指出,習近平的政權不像民主制度下的領導人需面對民意與選舉壓力,使中國得以在貿易戰中採取更長期策略。
柯里爾說,「川普會面臨來自國內選民與市場的壓力,但習近平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這使得中國在這場對抗中相對有利。」
關稅升級、稀土反制 貿易戰火延燒
川普自2018年起即以縮減美中貿易逆差與重振美國製造業為由,陸續對中課徵關稅。2024年4月初,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已飆升至245%;中國則在4月11日宣布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加徵125%關稅,並暫停稀土出口。
2024年美中貿易逆差雖較2017年縮小,但仍高達2950億美元,是美國全年對中出口總額的兩倍多。
中美外交角力加劇 習近平展開「魅力攻勢」
中國趁美國強硬貿易立場之際,積極與其他國家接觸,試圖塑造穩定可靠的國際形象。習近平近期與西班牙總理桑切斯會晤後,展開東南亞訪問行程,與馬來西亞簽署多項涵蓋人工智慧、鐵路、椰子出口等協議。歐盟領袖亦預計於7月底前往北京與習近平會晤。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資深研究員馬佐科(Ilaria Mazzocco)指出,中國正視此為一項「外交機會」,並展開一場「魅力攻勢」。稱北京希望藉此緩解與歐盟的緊張關係,並對外展示其致力解決產能過剩的誠意。
但馬佐科指出,東南亞國家不太可能將中國取代美國,作為主要貿易夥伴,原因在於中國國內的消費需求仍不夠強勁,無法有效吸納海外進口商品。
美歐貿易協議亦在談判中 川普強調百分百會達成
川普17日在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會晤時指出,美歐間「百分之百」會達成協議,雖未提及具體時程。
馬佐科警告,川普政策非常難以預測,可能削弱全球企業信心,並使盟友逐漸降低對美依賴。「當盟友無法預測美國的行動,他們可能開始尋求其他合作對象,這對美國長遠外交與經貿影響極大。」 |
|
|
|
|
|
|
|
发表于 18-4-2025 03:0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磊哥最新影片有提到:" 这场关税战美国的结局是吃不了兜着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4-2025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来说, 真的不急
可以拖多久就多久, 别和他谈判。 反正反复无常的小人,谈不谈没分别 |
|
|
|
|
|
|
|
发表于 19-4-2025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25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25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近1000餘名經濟學者簽署「反關稅宣言」 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當地時間4月19日,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數百名經濟學家簽署了一份「反關稅宣言」 ,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稱其具有「誤導性」並警告稱這可能導致「自找的衰退」。
截至當地時間4月20日凌晨0時8分,「反關稅」網站顯示,已有976人簽署這份「反關稅宣言」。
相關新聞:中美關稅戰.拆局︱諾獎經濟學家克魯明:4點駁「孤立中國」說法 特朗普必敗!
「反關稅宣言」警告稱,撤銷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方面「不連貫和破壞性政策」迫在眉睫。「關稅的支持者將這些措施描述為『經濟解放』行為。但其實,關稅顛覆了曾引領美國主導的自由與繁榮時代的自由原則。」
「當前政府徵收關稅的動機是對普通美國人所面臨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我們預計,美國工人將承受這些錯誤政策所帶來的後果,包括物價上漲和自找的衰退風險。」「反關稅宣言」中寫道。
據悉,簽署「反關稅宣言」的知名人士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oseph Heckman)和弗農·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曼昆(N. Gregory Mankiw),等等。
簽署者批評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美國威脅並對其它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是用一種錯誤的臨時公式計算出來的,沒有任何的經濟現實依據。」「我們仍然希望,健全的經濟原理、經驗證據以及歷史的警示,將戰勝當前的保護主義神話。」
白宮沒有立即回應《商業內幕》的置評請求。 |
|
|
|
|
|
|
|
发表于 20-4-2025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Donald 收到的電話, 如果不是他幻想出來, 就是由緬甸打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