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6|回复: 2

馮睎乾:用手吃飯,才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4-2024 09: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2日起,香港政府一刀切禁止食肆提供塑膠餐具,很多市民覺得不方便之餘,更引發連串笑話:有綠色餐具供應商示範用竹刀叉鋸扒,結果一分鐘內弄斷了兩支竹叉;有DJ則開玩笑地用手取飯,更發文揚言:「學定用手食,環保最積極!」

奇怪了,今日香港有許多自稱要「宏揚中華文化」的人,例如熱愛穿「漢服」的689、聲稱「不屈不撓地應用詩詞的力量,和一切惡勢力作鬥爭」的「香港詩詞學會」,諸如此類,怎麼沒有人趁機發揚華夏文化,站出來跟市民說:「咱們中國人本來就是用手吃飯的!」

不是說笑,最初中國人用餐,儘管並非完全不用餐具,但的確主要用手。古代人席地而坐,肉和飯煮好,就用一種叫「匕」(粵音比,類似後世的羹匙、湯勺、飯杓)的盛食器,把食物放在一塊砧板上(古時叫「俎」),然後移至席前。

在「鴻門宴」,項羽賜樊噲「豬肩肉(彘肩)」,太史公寫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這一串動作,其實暗示樊噲在那個危機四伏的時候,依然遵守古時用餐禮儀——樊噲把盾當作俎,將豬肉放在盾上,然後把劍當成刀來切肉。當然,今時今日如果你自備劍盾外出吃飯,可能構成「国安風險」,建議你勿學樊噲。

言歸正傳。最初中國人吃飯,不是吃稻米,而是吃黍、稷(黍是帶黏性的黃米,稷是小米),飯在甑中煮熟後,就以匕取出,放到盛黍稷的簋中。「簋」粵音讀「鬼」(即九大簋的簋),是盛飯器,通常圓形,用竹、木、陶或青銅製成,舜用的是「土簋」,很節儉(見《韓詩外傳》「(舜)飯乎土簋」)。

飯菜就席,你就用手去取食。古人沒有直播吃飯,你怎知道他們用手呢?你看過《禮記》就懂了。《禮記.曲禮》說:「共飯不澤手⋯⋯飯黍毋以箸。」共飯,即共用同一器皿吃飯,唐人孔穎達的疏講得很清楚:

「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絜淨,不得臨食始捼莎手乃食,恐爲人穢也。」

所謂「不澤手」,指你不要臨吃飯前,才當眾「捼莎」雙手。這個「捼」字你或許未見過,但廣東人至今仍然在用,「捼」唸「挪移」的挪,「用水『挪』下塊毛巾」的『挪』,就是寫「捼」。「捼莎手」即摩擦兩手,這樣會有手汗,用此髒手取飯,其他人就覺得你不衛生。

「飯黍毋以箸」,表示取黍飯吃一定用手,不要用筷子——筷子古稱「箸」,由於跟「住」同音,即「不動」,後來南方人就改稱「筷」,「快」跟「住」意思恰恰相反——因為黍飯黏,你用筷子會黏着飯粒,再夾其他菜,就令人覺得不潔了。最初,筷子只是用來夾羹中的菜而已。

《曲禮》又載:「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據孔穎達解釋,即濕軟的肉不可用手擘,要直接用牙咬斷(這樣是避免弄污雙手,即「澤手」),乾肉則不妨「用手擘而食之」。可見古人吃肉也是徒手取之。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環保先鋒」,而且非常注重衛生和禮儀。我不明白的是,香港政府花了7780萬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還耗資 2000萬籌辦首屆「中華文化節」,為什麼不乘「走塑」之便,復興偉大的中華文化,大力宣傳用手吃飯呢?
IMG_8270.jpeg
用手吃飯,才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IMG_827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4-2024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大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24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么要这样?
自带餐具就好了呗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eVilLance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5-2024 03:31 AM , Processed in 0.05565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