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lap

中国问天实验舱 成功发射升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7-2022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标注为对中国感兴趣的退休互联网员工讨论了中文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

虽然英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国际语言。事实上,讲英语的占4.922%,才排名第三,讲西班牙语的占5.94%,而讲普通话的则的占11.922%。 汉语是公认的国际语言,因此(空间站使用的是)最广泛的国际语言。由于美国被禁止参与任何交流,所以使用英语没有什么意义。参加该项目的俄罗斯人使用汉语没有问题。西方世界发出的信息是要与中国脱钩,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将在东方失去重要性。恕我直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5: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一位注明自己生活在中国的网友Ma Jerry,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典型的西方傲慢的教科书式案例”。

干得好,典型的、经典西方傲慢的教科书式案例。如果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上使用中文是超级自我封闭的,我猜你假设这个星球上所有70亿人都应该说英语。这简直再傲慢不过了。这是我们中国人建造的空间站,我们拥有的空间站,我们可以呼吁使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或甲骨文。如果您想登上这座空间站,请随时带上字典。对了,我们只提供筷子。 所以请做好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5: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宣布,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已於北京時間7月27日11時31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已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曾是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快遞小哥」,也曾是為空間站建造驗證繞飛技術的關鍵航天器,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至此謝幕。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於2021年9月20日發射入軌,隨後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2021年10月17日,剛入駐空間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順利進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快速小哥」運送的物資,支持了神舟十三號乘組長達半年的在軌工作、生活。

  在神舟十三號乘組返回地球不久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2022年4月20日從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分離,繞飛至前向端口,並於9時06分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驗證了繞飛技術。在完成全部任務後,天舟三號於7月17日撤離空間站組合體,為問天實驗艙留出對接口。10日後,天舟三號在地面的控制下,再入大氣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8: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27日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三号货运太空船已于北京时间周三上午11时3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太空船绝大部分器件已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11:0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 says it's closely tracking debris of its most powerful rocket crashing towards Earth

东南亚也有可能是降落地点! 降落日期可能是7月3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要按自己的节奏一步步稳稳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已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11:1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诈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并与空间站成功对接!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等板块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沃尔夫条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02: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cmcmc 于 28-7-2022 02:39 PM 编辑

却要其他国家来承担被如导弹般攻击的碎片所带来的风险! 好可恶的老共国祸害全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太空船再入大气层 大部分器件烧蚀销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三号货运太空船已于北京时间周三上午11时3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太空船绝大部分器件已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综合中新社和中通社报导,天舟三号于去年9月20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场发射入轨,为太空站送去约6吨补给物资。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三号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进行了绕飞试验。

7月17日,天舟三号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太空站组合体。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分离后,还展开了太空技术试验,为太空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此外,天舟三号还搭载了太空碎片探测载荷等有效载荷。太空碎片探测载荷属于货运太空船太空技术试验分系统,包括光学相机、在轨数据处理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

中国太空站将于今年完成建造,之后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天舟货运太空船作为太空站货物和补给运输平台,将以平均每年2艘的频度实施发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03: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恶的老共国,天天自己吹牛却祸害全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22 03:4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共国吹牛国祸害全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由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抓總研製的「力箭一號」(ZK-1A)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採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將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介紹,「力箭一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入軌精度、設計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

  「力箭一號」是四級固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總長30米,芯級直徑2.65米,首飛狀態整流罩直徑2.65米,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00公斤。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具有運載能力大、入軌精度高、固有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發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發射成本低、使用靈活便捷、環境適應性好等一系列突出優點,適用於中/小衛星載荷的中/低軌低成本快速組網發射。

  中科院相關院所、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等單位聯合展開科研攻堅任務,突破了大噸位固體運載器總體優化設計與試驗技術、先進動力系統與推力矢量控制技術、集中─分布式現代航天電子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高效低成本敏捷開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7-2022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航天澎湃“青年动力”

 
  “航天是协作的事业,我并非一个人在‘战斗’。”“90后”固体发动机设计师丁淼坦言,面对未知的无垠宇宙,作为航天新人,他却“底气十足”,因为“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背后都有整个团队可以依靠”。

  丁淼所在的团队,成立于2010年,承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简称:41所)。2021年,这支团队研制的直径3.5米、推力500吨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作为当时“世界最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该项目今年入选2021年度“中国重大工程进展”,其研制团队也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首次采用国产原材料,毫无经验可借鉴,500吨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颇具考验。”丁淼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款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从2米增至3.5米,装药量增至150吨。据了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自带推动剂,“能量越高、推力越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大”。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会有一定风险;但要实现突破发展,就必须鼓励创新。”丁淼道出研制任务中“确保成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平衡困境。

  据该团队主任设计师赵玉静介绍,为摸索解决新难题,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反复的工艺试验是他们研制过程的“必经之路”。赵玉静表示,“攻关时会有失败,这是科学规律,但为保证最终的成功,前期大量的工作必不可少。”

  “试车成功的那一刻,我几乎紧张到没有心跳。”回想起试车现场,丁淼感叹道,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复杂且漫长,但到了试车的那百余秒,却要保持比前期工作更多的耐心与定力。

  试车,是发动机应用前的试验,检验其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在41所所长王健儒看来,此款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助于未来实现千吨级推力,助力深空探测、大型航天装备的发射。

  “年轻人不怕吃苦,反而具备更多的热情与创造力。”赵玉静表示,这支团队18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近七成,团队“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像是一种传承”。

  助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研制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突破大推力、分段式固体发动机关键技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发展60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位航天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赵玉静说自己在前辈的教导中成长,现在也希望帮助更多“航天青年”更快进步。

  从“神舟”“北斗”到“天宫”“天问”;从长征火箭历时37年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到仅用33个月实现第四个百次发射周期……中国航天“动力”澎湃,成果频出。



90后? 天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7-2022 04: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这里看到一条李家坡疯狗!疯了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7-2022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共国祸害全球还振振有词,沾沾自喜,这脸皮可要有多厚呀!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7-2022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cmcmc 于 29-7-2022 09:29 AM 编辑

这个标题好,老共国航天技术只负责发射升空,不负责回收,呵呵!  

所以,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共国祸害全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10:23 AM , Processed in 0.1176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