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lap

与病毒共存的后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5-2022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新變種病毒現身 疫情不確定性未除
據悉,Omicron的2個亞型變種BA.4和BA.5,已導致南非確診人數,再度增加;現階段,專家正在對其傳染力,進行評估。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流行病學家提爾斯里(Michael Tildesley)稱,雖然假設狀況是,病毒的毒性,會在突變過程中,變得更溫和,但這是指「長期而言」,未來2到5年內,病毒的變化,仍有其不確定性。

劍橋大學病毒學家古普塔(Ravindra Gupta),也對疫情前景,抱持謹慎態度。他強調,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依然高於季節性流感,且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因此他對於放寬防疫限制一事,主張採取和緩步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5-2022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冠病患者康复2年后 研究:仍有肺损伤疲劳等后遗症

根据澎湃新闻今天报导,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曹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教授王健伟的团队于医学期刊「刺胳针呼吸医学」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探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

研究显示,染疫6个月后,68%患者表示至少出现一种后遗症状;2年后表示有后遗症的患者比率仍达55%。

其中,疲劳或肌肉无力及睡眠困难是报告最多的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表示容易感到疼痛、焦虑或忧郁。

此外,重症患者2年后的呼吸以及肺功能损伤也高于非COVID-19患者的对照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22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55%确诊者染疫2年后 仍至少有1种后遗症

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2年多,确诊康复后留下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成为焦点,中国大陆研究团队12日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指出追踪的1119位确诊者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后至今2年,仍有约55%的人维持疲劳、睡眠困难和心悸等至少一种后遗症。

Advertisement

研究团队针对2020年确诊被送进武汉金银潭医院的1119名确诊者进行追踪研究,观测过去2年来对象的身体变化。团队指出对象不论染疫严重程度,康复后的身心状况都随着时间改善,多数人更已回到工作岗位上,但仍有过半的人出现后遗症,「长新冠」的影响让他们仍未完全恢复元气,生活持续遭受影响。

依据WHO定义,长新冠症状指确诊者在染疫后3个月开始出现的后遗症,且持续至少2个月,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情况,常见症状有疲劳、气喘、脑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22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老共人被活活烧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22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22 09: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大国,躺平的话,会有多少人打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5-2022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躲避疫苗免疫力 Omicron新变种BA.4及BA.5「令人担忧」

欧洲卫生官员将来自南非的两种Omicron变异株标志为「高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警告BA.4和BA.5两种新变异株极可能会绕过疫苗的保护力,使得感染病例暴增,加重医疗院所的负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5-2022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Omicron变异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亚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员报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国迅速传播的BA.2.12.1等。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0日刊文说,与较早出现的Omicron亚型相似,BA.4、BA.5和BA.2.12.1这三种亚型,对接种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产生的抗体表现出逃逸能力,但多数情况下,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仍可预防新亚型毒株导致的严重疾病。

这篇文章介绍了近日发布的两项预印本研究。其中一项由位于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布在「医学论文档案网」上。研究显示,对于一些之前感染过Omicron亚型毒株BA.1并因此获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开这种免疫力并导致有症状感染,尤其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这种现象更显著。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发新的「感染浪潮」。

另一项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在「研究广场」网站上发布的研究说,与BA.2亚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对三剂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更强的抗体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对接种过疫苗的BA.1感染康复者的血浆表现出显著中和逃逸能力。

研究人员还根据上述三种新亚型的关键突变,分析了它们的免疫逃逸机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均携带L452突变。L452突变先前已出现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亚型BA.1不含有L452突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5-2022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时报》报导,FAIR Health这份研究根据美国最大私人健康保险索赔资料库的资料,对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期间,将近7万8000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75.8%的长新冠患者此前并未因染疫而住院;他们在染疫后的症状大多十分轻微,甚至有部分人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却在病情痊愈后迟迟难以摆脱后遗症。

目前研究人员将继续追踪患者,想了解这些后遗症会持续多久,并持续厘清一些问题,比如患者前的健康状况、何时接种疫苗等,以确定是否有特定条件会让人们面临后遗症。

这项研究还表明,长新冠可能对正值壮年的人产生惊人影响。近35%的患者年龄在36至50岁之间, 17% 的患者年龄在23至35岁之间。儿童也被诊断新冠疫情后遗症-近 4% 的患者年龄在 12 岁或以下,而近 7% 的患者年龄在 13 至 22 岁之间。他们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和疲劳,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示,他们有心跳异常、睡眠障碍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22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目前累计14名儿童染疫重症,有6例并发脑炎,其中4例死亡。黄高彬指出,指挥中心一直说的「并发脑炎」正确应该说是「急性坏死性脑病变」,这种脑病变本来就是儿童的专利,大部分发生在12~18个月的婴幼儿会比较多。

黄高彬解释,急性坏死性脑病变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身体免疫反应,导致脑组织被破坏,主要侵犯中枢神经,包括视丘、脑干等大脑其他脑部位,会导致脑压增加,导致颅底大孔疝气,影响脑干功能,导致呼吸循环障碍。

通常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病变主要症状之一就是高烧,而且会达到41度、42度,称为「中枢热」。黄高彬说,一般感冒发烧几乎38度~39度,很少超过40度,莫名高烧而且不退,代表整个控制体温的地方都被病毒感染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22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大型研究惊人发现 疫苗无法预防「冠病长期后遗症」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证实,新冠疫苗无法完全预防「长新冠」。疫苗虽然能降低染疫后重症或死亡的机率,但是对于后遗症仅有轻微防护作用。研究显示,疫苗可以降低肺部并发症与血栓等疾病的风险,但是对于预防其他大多数的后遗症症状几乎没有作用。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导,一项由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发表于《自然医学》的最新研究显示,接种新冠疫苗虽然能降低重病与死亡的风险,但对于长期新冠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该份研究针对3万3940名接种疫苗后仍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

研究指出,在首次确诊新冠病毒的6个月后,疫苗仅能使患者降低15%出现长期新冠的风险。接种疫苗对于那些突破性感染的病患而言,最大的好处是能减少血栓与肺部并发症,但是在神经系统问题、肠胃问题、肾衰竭以及其他新冠后遗症方面,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的人没有区别。

研究团队不讳言,「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研究结果。」同样参与这份研究报告的维吉尼亚州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VA Saint Louis Health Care System)研发服务负责人阿尔阿里(Ziyad Al-Aly)表示,「我希望看到疫苗提供更多保护,特别是考虑到疫苗是我们现在唯一的防护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5-2022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产经新闻》报导,日本研究团队「G2P-Japan」26日在期刊网站「bioRxiv」发表一份预印本论文,东京大学传染病学教授佐藤佳也是研究小组的其中一员。他表示,「BA.4与BA.5的传染力、免疫抵抗力以及致病性都比目前主要流行的毒株BA.2还要高,因此需要提高警戒。」

在全球流行数个月的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主流毒株从BA.1逐渐替换为BA.2。然而最近世界各地却陆续出现BA.4、BA.5以及BA.2.12.1等从BA.2衍生出来的亚变种毒株。这些新型亚变种甚至已经在南非与美国等部分国家陆续取代BA.2,成为主流毒株。

根据团队分析,BA.4与BA.5在南非的传染力比BA.2还要高出1.2倍。另外,研究小组将带有BA.4与BA.5变异特征的病毒进行人工合成,并将其与曾经接种2剂以上疫苗且感染BA.1或BA.2的病患的血液混合,经过细胞培养后发现,血液中的抗体能够预防BA.4与BA.5的效果,比预防感染BA.2的效果还要低2倍。


另一方面,将其与从未接种过疫苗且曾经感染BA.1或BA.2的病患的血液混合,再经过细胞培养后发现,几乎没有预防感染BA.4与BA.5的效果。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让仓鼠感染这个带有BA.4与BA.5变异特征的人工合成病毒,但他们却发现,比起感染BA.2的仓鼠,这些仓鼠体重减少的幅度更大,且肺部组织更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感染,也就是说其致病性比BA.2还要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22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CDC研究冠病发现 每5人就有1人有长期后遗症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研究发现,多达1/5成人染疫后会出现「长期新冠」(Long Covid),代表每5人中就有1人出现至少1种后遗症。所有年龄层的成人中,最常出现的症状则属呼吸道问题及肌肉或骨骼疼痛。

美国CDC研究人员分析逾35万名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确诊的患者病历,24日公布研究结果指出,年龄介于18至64岁的康复者中,有1/5经历至少一种长新冠症状。65岁以上长者中,这项比例更高达1/4。

该研究列举26种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不分年龄,皆为呼吸道问题及肌肉骨骼疼痛,且以肺栓塞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最高,达到未感染者的2倍。

至于2个年龄层的差异,18至64岁康复者出现心律不整、肌肉骨骼疼痛的风险高于长者;65岁以上康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脑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情绪障碍、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则高于年轻族群。

美国CDC研究发现与过去几项对长期新冠的大型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表明,有20%至30%患者康复后出现后遗症,其中部分患者第一次染疫后仍需要额外医疗护理。

另一方面,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与当地卫生系统合作,追踪159名曾住院的新冠患者病情长达1年,23日公布研究结果指出,曾因染疫住院的患者中,每8人就有1人出现心肌炎,其他身体炎症及肾脏等器官损伤症状也很常见。

此研究也提出一项重要发现,即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与新冠严重程度最密切相关,而非患者本身既有的健康问题。患者感染期间症状愈重,内脏器官就愈容易受到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22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30%以上住院患者 一年后仍有后遗症

(东京2日讯)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研究班汇总的新冠病毒后遗症调查结果显示,30%以上的新冠肺炎入院患者,在确诊一年后仍表示出现疲劳感、呼吸困难等症状。


日本共同社报导,向政府建言献策的专家组织周三的会议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研究团队对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全日本27家医疗设施住院的1066名18岁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结果。

关于一年后的症状,回答“疲劳感”的最多,为13%。之后依次为呼吸困难(9%)、肌肉力量下降(8%)、集中力下降(8%)、睡眠障碍(7%)、记忆障碍(7%)。大部分症状随时间推移而减轻。

41至64岁中年人自诉症状者较多。老年人多为咳嗽、痰、关节痛、肌肉痛等,年轻人则多为在感觉过敏、味觉障碍、嗅觉障碍、脱发等,存在不同年龄层表现不同的特点。

会上还公布了主要调查呼吸系统相关症状的研究班的调查结果,对像是成年且出现中等症状以上的1003名住院患者。出院一年后,在肺部电脑断层(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中发现异常的人,分别有6%和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6-2022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政客》报导,消息人士指出,隶属于美国CDC的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从各州收集了由验尸官、法医以及医生所开立的死亡证明,并分析其中100多例疑似是死于长新冠的死亡病例。据悉,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目前正在审查一批2020年至2021年的文件。

报导称,这是CDC首次在相关审查中提到,长新冠与其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国家卫生统计中心预计在未来几天内公布分析的初步数据。目前还不知道这100多名死亡患者是否有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暂时无法确定长新冠是死亡主因还是其中一个因素。

根据另一份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指出,有超过30%的新冠患者会面临长新冠后遗症,美国的卫生官员仍在努力了解长新冠的重要性与严重性。正在研究长新冠的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霍尼格(Mady Hornig)表示,长新冠致死的整体风险因素很重要,且在不断地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22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台湾媒体报道,胸腔重症科医师苏一峰在分享一个新冠肺炎后遗症案例时提到,有一名20多岁患者,出现嗅觉、味觉「都是大便味」的后遗症!

而让他更加纠结的是,患者职业竟然还是餐饮业者,几乎每天都有面对「食而无味味如尝粪」的煎熬。

据悉,这名在厨房工作的餐饮业患者染疫第一天虽出现高烧,但属于轻症状态,然而隔天开始就闻到浓浓大便味,随后又出现失去味觉症状,且染疫康复后味觉、嗅觉异常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变成不论吃什么、闻什么,都只剩「浓浓大便味」。

台湾指挥中心医疗应变组副组长罗一钧曾表示,新冠常见的9大后遗症,分别有呼吸道、掉发、红疹、忧郁、焦虑、失眠、心悸、胸痛,以及脑雾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6-2022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奥密克戎感染者现多种后遗症 儿童曝不明原因腹痛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21日报道,当前,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正在日本各地蔓延,不少感染者在治愈后出现了后遗症,症状各不相同,甚至有儿童在治愈后持续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并为此切除部分神经。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小组于6月发表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调查结果,从2020年到2021年感染住院的1066人中,有3成以上在治愈一年后仍有疲惫、呼吸困难、集中力下降等症状。随着奥密克戎毒株在2022年感染扩大,其后遗症也更加多样。

  日本一名20多岁的女性在感染奥密克戎一年多后,疲惫无力感一直持续,导致其一直在家里卧床不起,甚至连简单的步行、做家务、洗衣服等都要家人代为完成。日本大阪府一名50多岁男子在痊愈一年后仍有倦怠感和腹痛等症状,尽管吃了很多药都无法改善。此外,一名11岁男孩在治愈后也出现了原因不明的剧烈腹痛,甚至无法上学,最终被迫切除了疼痛部位的神经。

  为男孩做手术的医生表示,新冠肺炎会导致患者体内出现炎症,但为何为导致腹痛,原因很难明确。京都大学教授上野英树认为,即使新冠患者治愈,病毒的蛋白质等成分也会残留在其体内,并出现各种症状,“后遗症的长期化令人担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6-2022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研究人员的新数据,Omicron亚变体BA.4和BA.5在感染过新冠病毒、已完全接种疫苗和加强剂的人中都出现躲避抗体攻击的反应。

CNN报导,22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指出,与原始新冠病毒相比,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引起的中和抗体水平比原始冠状病毒低几倍。

研究作者、哈佛疫苗研究员布鲁克(Dan Barouch)表示「我们观察到与BA.1和BA.2相比,疫苗接种和感染BA.4和BA.5诱导的中和抗体降低了3倍,这已经大大低于原始的新冠病毒株」。他还补充说,「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些新的Omicron亚变体可能会导致具有高水平疫苗免疫力以及天然BA.1和BA.2免疫力的人群感染激增,然而疫苗免疫或许仍会为BA.4和BA.5的重症率提供实质性保护」。

此研究结果与哥伦比亚大学近期的成果相符合,后者最近发现与其他Omicron亚变体相比,BA.4和BA.5病毒更有可能从完全接种和加强剂的成人血液中逃脱抗体,从而增加突破感染的风险。

BA.4和BA.5是迄今为止传播速度最快的变种,预计它们将在未来几周内主导包括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主要病毒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22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发现曾感染冠病者 脑出血机率暴增4.8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界皆关注染疫后可能产生的后遗症,而丹麦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曾确诊新冠肺炎的病患,其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3.5倍,脑出血的机率更增加4.8倍之多。

根据《福斯新闻》报导,丹麦研究团队针对一项涵盖丹麦50%人口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在全部91万9731名参与者中,有4万3375人的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分析后发现确诊者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增3.5倍,患帕金森氏症的风险增2.6倍,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2.7倍,患脑出血的风险增加4.8倍。

不过,当研究人员还比较确诊新冠肺炎者与流感患者,两者对神性系统疾病的相对风险;结果发现,与被诊断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相比,确诊者罹患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并不会特别高。唯一的例外是,与80岁以上罹患流感和细菌性肺炎的人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罹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了1.7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22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确诊导致风险高 专家:BA.5是最坏的变种冠病

美国著名心脏学专家、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主任托波尔(Eric Topol)称,BA.5是迄今最糟糕的新冠病毒版本。

BA.5已在全球最少63个国家出现并正迅速传播。。托波尔6月28日在美国线上电子报平台「Substack」发文,指出BA.5将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扩增到全新的高度,远远超过Omicron其他变异毒株(包括BA.1.1、BA.1、BA.2.12.1 和 BA.4)。

虽然BA.5重症与死亡率并未上升,但其变异方向可能会让变异趋势更倾向Alpha与Delta,因此是目前见过最糟糕的变异毒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10:39 PM , Processed in 0.07966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