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lap

与病毒共存的后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4-2022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alap 发表于 1-4-2022 11:37 PM
什么与病毒共存,结果越存就引来越多变种

那怎么叫病毒不变种?
叫病毒听党的指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4-2022 03: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仙台市28日公布,在市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型重组毒株。

基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毒株是混合了奥密克戎毒株亚型BA.1和BA.2遗传信息的“重组体”。这与4月11日在机场检疫发现的日本国内首次确认的“XE”毒株属于不同类型,病原性和感染力等特征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22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或已有3亿人曾染疫

(布鲁塞尔28日讯)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事务的委员基里亚基季斯表示,目前,欧盟已有30%的人口确诊感染过新冠病毒,如果加上未报告的感染者,可能有3亿左右的人感染过这种肆虐全球超过2年的病毒,而这大约相当于欧盟总人口的60%至80%。


中通社报导,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周三在一份声明中援引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话说,随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方式“从紧急模式转向更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欧盟正在进入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新阶段,“然而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冯德莱恩说,欧盟的感染人数仍然很高,全球仍有许多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变种病毒可以迅速出现和传播,欧盟需要继续密切协调应对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22 05: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非研究人員表示,當地發現的Omicron BA.4及BA.5變異病毒株,可能有避開新冠疫苗或先前感染所產生的抗體的能力。

在南非負責新變異病毒株基因排序的科學家指出,BA.4及BA.5病毒株比Omicron BA.2亞型更具傳染力,又指由於南非絕大部分民眾已經接種了疫苗,或曾感染新冠病毒並康復,而現時當地新一波疫情有七成個案是感染BA.4或BA.5,可能顯示這兩款變異病毒株有避開新冠疫苗,或先前感染所產生的抗體的能力。

但研究人員估計,新病毒株會令感染人數增加,但不會造成大量民眾住院或死亡。


How do you define  大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22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一起原因不明的男婴急性肝炎病例,仅10个月大男婴在4月25日被送往竹脚妇幼医院急诊室医治,目前男婴和与他有接触的家人情况良好。

实验室检测已确认,这起病例对引起肝炎的常见病毒(A型、B型、C型和E型肝炎病毒)呈阴性反应。这名男婴曾在去年12月确诊新冠肺炎,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男婴罹患的急性肝炎与新冠肺炎有关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22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存的代价就是老人和小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2022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力越强的病毒越不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22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1岁女三周内感染两次冠病 专家:证明群体免疫行不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英国等国曾试图推行“群体免疫”:让大部分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依靠个体形成的免疫力阻止疫情蔓延。医学专家指出,面对变异迅速的新冠病毒,“群体免疫”行不通。最近,西班牙一名31岁女子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

据英国《卫报》报道,西班牙一名医护人员在20天里两次感染新冠病毒,这是目前已知的两次感染间的最短间隔,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可能避开感染带给人体的免疫力。

西班牙研究人员为《卫报》提供了这名医护人员的详细信息。这名女性此前已接种两剂新冠疫苗,在2021年12月中旬注射了加强针。2021年12月20日,她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当时,她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自我隔离了10天后便返回工作岗位。今年1月10日,在第一次检出阳性后仅20天,她出现了咳嗽、发烧等不适症状,于是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再次显示为阳性。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她被两种新冠变异毒株感染,第一次感染的是德尔塔毒株,第二次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2022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冠病恐还有我们没见过的把戏” 病毒专家对解封共存感悲观

许多国家因认为Omicron疫情高峰已过,纷纷采取解封、共存政策。然而,科学家担忧这可能太过乐观,因为病毒仍持续变异,Omicron出现许多亚变种也证明了突变速度并没有减缓,传染性还会更高。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病毒学家盖瑞(Robert F. Garry)说,「病毒可能还有我们尚未看见的新把戏。」

《华盛顿邮报》报导,新冠病毒(SARS-CoV-2)进入全球传播后,有数十亿次机会重新配置基因,继续进化,产生新的变种与亚变种,突变速度之快,让科学家们保持谨慎,2年多来病毒没有稳定地进入昏昏欲睡的老年状态,事实上,还可能会变得更强。盖瑞表示,尽管传染性不及麻疹那么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正在攀升。」

最新的新冠变异株称为「BA.2.12.1」是Omicron家族的一支。根据美国CDC初步研究,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比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BA.2」亚变种还要高出约25%。报导称,BA.2.12.1使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又更进一阶,而BA.2传染力比原始Omicron更强,Omicron又比过去的Delta、Alpha等传染性更高。虽然大多数的突变都对病毒不利,但只要出现一个突变能为病毒带来优势,自然选择的过程将会有助于病毒传播。

然而,目前的新冠疫苗都是基于2019年首见于武汉的原始毒株基因序列而研发,但目前已有许多病毒带有的突变有利于避开中和抗体。美国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计算生物学家布鲁姆(Jesse Bloom)表示,病毒正以相当快的速度进化,「我确实认为,我们需要积极考虑是否应该更新疫苗,并尽快着手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22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inews.co.uk/news/science ... nt-here-yet-1558434

Boosting with the original vaccine probably gives you as much boost as a whole new vaccine that’s specific for Omicron. That’s because your immune system is extremely cle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22 04: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發現 每4個康復者3人有長新冠


【本報訊】本港疫情回落,但不少新冠康復者出現後遺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昨日表示,不少新冠康復者向他反映出現「長新冠」的問題,即身體感到不適,但已無帶有病毒,醫學界稱之為「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而中大醫學院研究後發現,本港每4名康復者便有3人受長新冠困擾,最常見是疲倦、失眠、記憶力差或脫髮,而長新冠的情況亦與腸道微生態有關,促請醫院管理局需正視長新冠所帶來的潛在問題。

疲倦失眠記憶力差脫髮
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長新冠的定義是指染疫者康復後,曾出現持續一個月以上多種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徵狀,例如疲倦、記憶力差、失眠、呼吸困難、咳嗽、肌肉痠痛、腸胃失調及脫髮等;而世界衞生組織去年底亦曾指出,約有10%至20%的新冠康復者會受到長新冠所影響。

一匙羹糞便樣本可檢測
陳表示,中大轄下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已開展研究,又分析超過1,200個糞便樣本的細菌基因,發現長新冠患者擁有獨特的腸道微生態,可稱之為「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中大計劃在不同醫療機構推出有關長新冠的檢測服務,現時中大醫院亦已開始提供相關檢測,市民只需在家收集一小匙羹的大便樣本,交回指定化驗所便可作分析。陳促請醫管局正視長新冠的潛在問題,以確保本港醫療系統可更有效應對長新冠的威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22 04: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cmcmc 发表于 2-5-2022 02:59 PM
https://inews.co.uk/news/science/why-next-generation-covid-vaccines-arent-here-yet-1558434

Boosting ...



你肯定这文章是关于 how clever your immune system is?

The arrival of the Omicron variant, in particular, has rendered the vaccines far less effective at stopping the virus leaping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most vaccinated people, mercifully, it is far less dangerous – the vaccines still do their job, imperfectly but effectively.
But, as most of us are now aware, it’s very capable of infecting people, even triple-jabbed or previously infected people. In the Chivers household, all four of us caught Omicron within a few days last month, despite two of us being triple-jabbed and my son having already had 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22 07:2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alap 发表于 3-5-2022 04:14 AM
你肯定这文章是关于 how clever your immune system is?

The arrival of the Omicron variant, in pa ...

是啊,所以到现在,第一代疫苗对omicron 还是有很好的保护力度!还是会得病,可是重症和死亡率很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22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色列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据央视报道,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当地时间2日发布公报说,研究团队发现,在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仍在“隐秘传播”。研究人员警告说,德尔塔毒株可能会“卷土重来”。
研究人员对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
而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保持传播,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出现新的有威胁性的变异毒株。

迄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五种“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分别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由于前三种毒株的传播力已显著减弱,世卫组织今年3月将其分类为“以前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分类为“正在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22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研究指女性确诊者 更容易出现长期后遗症

(吉隆坡4日讯)马来亚大学 (UM) 的一项研究发现,女人和曾患严重新冠肺炎的人在病愈后,较有可能出现长期新冠症状或后遗症。

Advertisement

与男性相比,女性长期新冠症状的机会高出 58%,而与没有症状的患者相比,患有中度和重度急性新冠肺炎患者患长期新冠症状或后遗症的可能性高 3 到 3.6 倍。

根据《Code Blue》的报导,未经同行评审的马大研究预印本涉及 732 名受访者,于2021年7月至9在行管令期间进行。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1.1%的人报告经历过长期新冠症状,最常见的是疲劳、思维迟缓、抑郁、焦虑、失眠、关节痛或肌肉酸痛 。



首席研究员梅凤鸣教授说,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的比例较高可以用自身免疫假设来解释,该假设表明,由于遗传和荷尔蒙因素,女性的免疫反应比男性强。

“这有助于出现更积极的免疫反应,其中白细胞的激活以及炎症标志物和抗体的产生比男性更强。”

“这可以被视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它似乎可以更好地防止出现严重症状和死亡,但它也可能导致出现长期新冠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症状。”

患有中度至重度急性新冠肺炎的受访者经历长期新冠症状的机率也更高,分别为 26.7% 和 30.4%。

梅凤鸣也是马来亚大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教授,她说,这可能是因为对 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会刺激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在新冠病情更严重的人身上发现的浓度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5-2022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4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由于奥密克戎毒株出现的亚变体,在南美洲、北美洲和非洲报告的感染病例有所增加。

南非的科学家报告了另外两种亚变体——“BA.4”和“BA.5”,这也是造成南非感染病例增加的原因。

谭德塞补充称,“现在要判断这些新的亚变体是否会比奥密克戎的其他亚变体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还为时过早,但是早期的数据表明,疫苗接种仍然可以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5-2022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最新研究惊讶发现 Omicron跟其他变种「一样严重」

美国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新冠肺炎变种病毒Omicron本质上与之前的变种病毒一样会造成重症。这与之前的研究中做出的假设不同,即Omicron更具传播性但不那么严重。

路透社报导,科学家对13万名病患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同时期的住院和死亡风险是几乎相同的。不同时期指的是过去两年来,全球主要传播毒株出现变化的各个时期。

这项研究正在《Nature Portfolio》上接受同行评审,并于5月2日发布在分享研究报告和进展的平台Research Square上。内容已针对人口统计、疫苗接种状态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等干扰因素进行调整。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能预测出现特定共病状况的患者,在住院一年内的死亡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22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 周刊
與病毒共存不等於沒代價…英國經驗給了台灣這3個啟示 疫情結局未必能如你所願

林信男
2022年5月10日 週二 上午11:56

2022年2月21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正式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自2月24日起,開始將新冠肺炎視為流感等傳染病,取消包括確診後的強制隔離、接觸史追蹤,以及進入公共場所前,須出示篩檢結果等限制措施。

根據BBC觀察,英國當地的公車、火車上,戴口罩的乘客,已明顯減少,室內聚會活動,也逐漸恢復至疫情大流行前的狀態,顯示防疫限制解除後,多數人都在享受睽違已久的自由。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面解禁,勢必得付出感染人數激增的代價。由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可得知,英國單周累計確診人數,一度於3月底,飆升至490萬例新高紀錄,即使4月30日當周,已降至約190萬人,但英國感染調查分析輸出負責人克洛夫茨(Sarah Crofts)強調,「整體而言,感染率還是很高。」

儘管與先前出現的Delta等變異株相比,Omicron BA.2亞系的毒性較弱,但1篇於今年4月底,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以「The government wants us to learn to live with covid-19, but where is the learning?」為題的文章直言,英國政府希望民眾學習與病毒共存,但卻看不出,政府在過去2年多的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22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新一波疫情大流行 使醫療系統再度承壓
該文指出,強生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後,短短1個半月內,英國就又陷入另一波疫情大流行,主因在於,Omicron BA.2亞系的傳染力,較BA.1高出約30%至40%,導致確診、住院人數攀升,也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承受巨大壓力。

今年3月下旬,英國平均每13人當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肺炎;另,倫敦帝國學院研究數據顯示,當月英國染疫人數,較1月Omicron造成的感染高峰,高出40%。

NHS醫療總監波維斯(Stephen Powis)說,醫院再度面臨壓力,不只來自確診患者,也來自大量染疫的醫護人員。

英國里茲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疫苗接種、良好的通風、戴口罩、隔離和檢測措施,「我們將繼續與崩潰、疾病,以及可悲的結果─『死亡』共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22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長新冠」對公眾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
這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文章也提到,英國約有170萬人,受到「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影響,新冠肺炎會使確診者,面臨神經認知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諸多併發症風險,「很難想像,還有另一種傳染病,會對公眾健康,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失。這不是流感。」

《財星》(Fortune)報導亦指出,即使接種疫苗,有助降低重症、死亡率,但絕不能輕忽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的情形。賓州大學醫學院2021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超過半數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康復後6個月內,仍會出現倦怠、呼吸困難、胸痛、關節痛,以及味覺、嗅覺喪失等症狀。

倫敦大學醫學院臨床運營研究部主任帕格爾(Christina Pagel)認為,由於病毒持續存在,「長新冠」已成為最值得擔憂的問題之一;據估計,已接種疫苗者中,仍可能有5%,在發生突破性感染後,出現「長新冠」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8:35 AM , Processed in 0.07389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