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13|回复: 0

专称佛名必生净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3-2022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乐无为涅盘界
──2008年11月16日慧净法师开示於净土宗广州念佛会


【目录】

专称佛名必生净土

水中救人喻——阿弥陀佛有爱心,又有力量

穷子回家喻——当生成就的法门

极乐无为涅盘界

人天皆虚假,名号独真实

六字名号具足往生成佛的功德资粮

不历阶位,证入涅盘

有形有相而等同涅盘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多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执持名号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专称佛名,易行顿超

易行难信



【内文】

专称佛名必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是弥陀救度的法门,不怕我们没有修行的功夫,只怕我们不专称弥陀佛名,因为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跟我们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功德、心清不清净,都毫无关系。再者,既然讲救度,就完全不强调被救人的身份,所以跟我们有没有智慧、学问、修行,是善、是恶都无关,只要回心念佛,都能被救、都能往生。善导大师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水中救人喻——阿弥陀佛有爱心,又有力量

《大集经》言:

唯佛独是众生父,
於烦恼火而救拔。

「唯佛独是众生父」:意思就是说,只有阿弥陀佛是所有众生的父亲。

「於烦恼火而救拔」:意思就是说,我们众生都被贪、瞋、痴、慢、疑、邪见,这六大根本烦恼之火所燃烧,因此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在三恶道沉沦受苦,在六道中来来去去,而阿弥陀佛正如同我们的亲生父亲,要来救拔我们离开长期以来被烦恼火所燃烧而持续沉沦的六道轮回。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孩子不幸掉落水中,他的父亲刚好又在岸上看到了,这个父亲会不会立即跳进水中把他救上岸来?会不会?(莲友答:「会。」)因为是父亲嘛!如果是外人的话,就不一定了,除非他是救生人员。如果是救生人员,救度落水的人是他的职责,同时他又有游泳的能力,所以他就会跳进去,把落水的人救起来。如果是一般人,他有爱心、又会游泳,也会跳进水里把人救上来。可是如果他不会游泳,即使有爱心,他也不敢跳下去。因为一旦逞一时之勇跳入水中,不但不能救对方,连自己也性命难保。

所以,想要救度苦海众生的人,除了本身必须要有爱心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如果只是有爱心而没有力量,那就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反之,虽有力量,但缺乏爱心,也无法成就救人的事业。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有无条件的绝对爱心,因为有这个爱心,所以会去救度十方众生;同时,阿弥陀佛又具有立即、彻底救度十方众生的力量。阿弥陀佛的爱心就是大慈大悲,力量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成就第十八愿、证得正等正觉以来,已经十劫了,所以十方众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任何人都能够往生,都能够被救,往生极乐世界。

穷子回家喻——当生成就的法门

《无量寿经》的另一译本《如来会》言: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阿弥陀佛有大慈悲、有大智慧、有大愿力,能够救度「一切诸世间」。「一切诸世间」就是指六道轮回的众生。

「生老病死众苦恼」:我们都是在生老病死、六道轮回当中头出头没,在造罪造业,在受苦受难,生生世世、世世生生这样流转,苦不苦恼?(莲友答:「苦恼。」)非常地苦恼,而且苦不堪言,难以形容。阿弥陀佛「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不但救我们离开三界六道轮回,而且让我们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去成佛。

就好像一个在街头流浪的苦儿,贫到毫无立锥之地,要吃没得吃,要穿没得穿,连住的地方也没有。这时有一个富贵人家,认出了他就是他们早年失散、苦苦寻觅的独子。这个苦儿的境遇当下就会有怎样的转变呢?不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而且瞬间雍容华贵,继承了这个富贵人家所有的财产。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就像这个富贵人家找寻遗失的独子一样,阿弥陀佛把我们看成祂的独子。我们应知,虽然目前我们尚能温饱过日,其实我们的处境与贫无立锥之地相去不远。为什麽?因为我们都是贪瞋痴的凡夫,都在造罪业,无法出离三界火宅、六道苦海。阿弥陀佛不但救我们离开三界六道,使我们永不再轮回,而且让我们到极乐世界能够快速成佛,这岂不是让我们就在一生当中、当下雍容华贵起来?总之,我们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临终的时候就必生弥陀净土。一旦往生,就能够快速成就佛道。

极乐无为涅盘界

善导大师有一首精简的偈子非常好。我在这里略微解释一下。这首偈子很扼要地将净土三经的核心,还有我们这个法门的目标、方法都容纳在里面了,现在请大家合掌,随我恭诵一遍:

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大家如果能够将这首偈子背下来的话,不但可以生信心、长智慧,也能够增法喜、受法益。现在我就略微地向大家解释一下这首偈子的含意。

这首偈子是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所写的,对我们净土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首偈子虽然只有简短的二十八个字,但已将《阿弥陀经》的目标、方法,也就是《阿弥陀经》的核心纲要,全部展现出来。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来讲,这首偈子是最好的开示,可以说字字都在放光,句句都掷地有声,可以作为净土宗的一个标准,所以希望大家尽量把它背下来。

「极乐」就是弥陀净土,也是我们念佛的目的地。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要成佛广度众生。

那麽,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呢?

极乐世界的境界,必须要以净土宗的教理、净土法门的思想来解释才是正确的。如果误以他宗的教理、经论来解释,那就完全是错误的,会让修净土的人感觉非常困难,没有希望。

净土宗所讲的弥陀的净土,只有一个内容、一个净土。这个内容、这个净土就是善导大师在这里所解释的「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呢?是无为涅盘的境界。

人天皆虚假,名号独真实

无为就是涅盘,涅盘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不假藉因缘和合的造作施为,不须规划筹量,或是经过多少时间、做怎麽样的加工用行,这个叫作无为。如果是要规划筹量,经过人为的加工造作,那个就是有为。有为万象会生灭变异,无为真理不会生灭变异。极乐世界依正二报都是契合无为真理,故名「无为涅盘界」。

有为跟无为相差非常大,就好像真的跟假的那样的差别。真的跟假的有什麽差别?比如说我们到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堆满了人民币,每一张都是一百元的。你说这个房间里的人民币多不多?(莲友答:「多。」)可是这些人民币只有一张是真钞,其它都是假钞,那多不多?(莲友答:「不多。」)那你说是一张真的比较多?还是其它假的比较多?(莲友答:「一张真的多。」)

无为跟有为就是这样。无为才是真的,有为都是假的。所以《金刚经》最後那一首偈子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在《金刚经》开示我们:人世间的善善恶恶、一切过程都是虚妄的,恶固然是虚妄的,善也是虚妄的,堕落恶道是虚妄的,上生天堂也是虚妄的。

昙鸾大师开示我们说:

人天诸善,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
是故名不实功德。

所谓「人天诸善,人天果报」,以五戒为因,生而为人是果;以十善为因,生天是果。这种人天诸善,还有人天的因缘果报,都是颠倒的。颠倒就是不顺法性,就是虚假的,不是从我们的佛性所出生的,所以不是真实功德。只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才是真实功德。

我们要真正做到五戒圆满,容易不容易?(莲友答:「不容易。」)若要具足十善,就更加困难了。即使五戒圆满了,十善也具足了,甚至具足了凡夫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加上禅定的功夫,就能上生在色界天了;即使上生在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还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将来还会再堕落。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正法念处经》就说:「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也就是说,他天界的寿命到了,随着他过去的业,有可能就会堕落到地狱;当地狱的果报尽了,如果他过去生天的业缘成熟,他就能够生天。

所以,生天也好,堕地狱也好,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一样的,都是颠倒、虚伪不实的。

有人会问:堕落地狱,尤其是堕落阿鼻地狱,是因为造作五逆罪、十不善业;能够生天,是因为五戒具足、十善圆满。这是天差地别,怎麽会是一样的呢?

以我们凡夫来看,是天差地别,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一样的,只是时节因缘的差别而已。现在有这个机缘,让我们做到五戒十善,所以能够生天;等到犯五逆十恶的机缘到了,我们就会去犯五逆十恶,结果就堕落地狱了。当然,堕落三恶道应该恐惧,可是生天也不足以欢喜,因为三界火宅的六道轮回是互相循环的,唯有脱出三界六道才是究竟彻底的。

六字名号具足往生成佛的功德资粮

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也叫做「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百千万数目的万,这个「万」是表示真实的、圆满的、超越的,圆满具足真实的功德——成佛的功德,是超越六度万行的功德,是离开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功德,是让我们到极乐世界快速成佛的资粮功德。这种种功德,在这句名号中通通具足。

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有过杀生,都有过偷盗、邪淫、妄语。这一切的业障,在我们离开娑婆世界之前,必须要偿还。而偿还的功德,就完全圆满地具足在这六字名号当中。所以这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才被尊称为万德洪名。至於其他的佛号、菩萨圣号,或者是其他的咒语、八万四千法门,都没能被尊称为万德洪名。

所以,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都具足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当中;一切诸菩萨的功德,也具足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中;八万四千、无量百千陀罗尼、一切法门的功德、功能,也毫无遗漏地具足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所以,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才够格被尊称为万德洪名。

因此,我们要离开娑婆世界,要往生弥陀净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绰绰有余了。

不历阶位,证入涅盘

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无为就是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无为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经过人工的造作,不经过人工的加功用行,自自然然地就能够到达涅盘的境界。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成佛,不必再经过多久的修行时间。所谓修行时间,比如说从初住菩萨的境界,到达初地的境界,要修一大阿僧只劫;从初地到七地,也要一大阿僧只劫;从八地到十地,进入等觉的时间,也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所谓「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之後才能够成佛。

像这样有时间的过程,经过一劫、二劫、三劫,然後由十住进入十行,十行进入十回向,然後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八地、九地、十地,进入等觉。这样经过一级一级、一层一层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有为还是无为?这就是有为。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说「极乐世界是无量寿的境界,我们到了那里就寿命无量,所以再怎样根器低劣,总有一天会修行成佛。由十住然後经过一大阿僧只劫,就会进入初地;然後再经过一大阿僧只劫,就会由初地到七地;又经过一大阿僧只劫,就会由八地到等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极乐世界了,这样很明显地就是有为,不是无为,对不对?(莲友答:「对。」)这样的境界就有生有灭了。当我们从初地加功用行,进入二地的时候,初地就灭了,二地就生了;由二地到三地,一直到九地、十地、等觉,过程中有生有灭,不断在变易之中,如果这样,就不是涅盘的境界啊!

极乐世界,弥陀示现的善导大师在这里解释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既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也不是一般所说的实报庄严土,而是等同法身境界的常寂光净土。而这个常寂光净土,也跟一般的常寂光土不一样,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思惟,又经过兆载永劫的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而成就的净土,跟其他诸佛只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所成就的法身、报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以说是实报庄严土、是报土,可是却超越一般诸佛的报土。

当然,所谓「法身」、「常寂光」,是无形、无相、无声的,我们凡夫,乃至等觉以下的菩萨,是不可能想像、形容、述说的,因为祂是法身。阿弥陀佛这个法身,还有这个常寂光土,是能够救度所有凡夫到祂那里快速成佛的,所以也超越一般的常寂光土。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弥陀净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到了那里通通超凡入圣,没有凡夫;也不是方便有余土,到了那里都是菩萨,没有阿罗汉、声闻、缘觉这些小乘;到了那里都进入涅盘的境界,所以超越了一般的实报庄严土。

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所以我们到那里,不需要再加功用行,经过多久的修行,初地、二地……九地、十地、等觉,之後才成佛。不是这样的。

就像我们凡夫,如果要想有神通,必须持戒清净,能够入定就有神通。因此,要想得到神通,就必须有持戒、修定这一种加功用行的功夫和时间。可是有一种众生,是不必经过这样的修持,自然就具足五种神通的。是哪种众生啊?是天界众生。天人不必修行,自自然然就有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所以,如果生在天界的话,不需要入定就有五种神通,因为那是他的果报。

又像有一种境界,可以在天上飞,不用学习。那是什麽境界?鸟的境界。如果出生为鸟的话,很自然就会在天空上飞。像大鹏金翅鸟,一展翅就能飞出几千几万里。如果是我们人的话,即使学习,也无法在天上飞,因为我们没有那个果报。

如果我们生而为猪的话,就有猪的性情、猪的脾气,喜欢吃馊饭,喜欢脏的地方。因为这是牠的果报。

那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话,我们的果报是什麽呢?是涅盘的果报。因为无为涅盘是弥陀净土的境界啊!就像五种神通是天的境界,不必学习,那是他的果报;鸟自然就会飞,也是牠那种境界跟果报。到了弥陀净土,无为涅盘的境界,我们就能快速证入涅盘,不需要经过多久时间、经过多少阶级。

《无量寿经》说「必至灭度」,又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昙鸾大师解释说「不从一地至一地」,又说「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於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说明往生弥陀净土都是不经劫、不经地,往生刹那,顿超十地,快速成佛。

再说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中自然具足佛的功德、功用,佛性是无为的,佛性是涅盘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不是说经过加功用行才有佛性、没经过加功用行就没有佛性,不是的。人人都有佛性,不管善人、恶人,甚至一切动物都有佛性。我们的佛性跟释迦牟尼佛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佛性、跟十方诸佛的佛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的。十方诸佛的佛性没有增加一点点,我们的佛性没有减少一点点,十方诸佛的佛性没有更加的清净,我们的佛性没有些微的污秽。只是我们的佛性被贪瞋痴盖住了,所以我们佛性的功德、功能就展现不出来。十方诸佛已经断除了贪瞋痴,已经破除了尘沙惑跟无明惑,所以祂们的佛性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所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如果我们也破除了贪瞋痴和见思二惑,也破除了尘沙惑、无明惑,岂不是跟释迦牟尼佛都一样了?释迦牟尼佛是以自己的力量,经过生生世世的愿行圆满才成为释迦牟尼佛。而我们没有,我们即使要修行也有心无力。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专称弥陀佛名,到达无为涅盘的极乐世界,就会快速成佛。我们的烦恼——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就完全消除了。

为什麽到极乐世界就能断除种种惑业呢?这就是《金刚经》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为那些都是假的,我们在娑婆世界要去假成真不容易,到了极乐世界则是易如反掌。

到了极乐世界,我们的六根面对极乐世界的六尘,就能够当下证悟,因为那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

有形有相而等同涅盘

照说所谓「涅盘」,是不生不灭的,当然也无所谓有形、有相、有声。可是万德庄严的极乐世界有黄金铺地,有七宝楼阁,有众鸟说法,可说是有形、有相、有声、有色(有物质),怎麽能说是涅盘界呢?

是的,极乐世界的殊胜微妙不思议就在这里。《无量寿经》说:「其佛国土,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天亲菩萨《往生论》也说:「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有形象、有声音等庄严(国土清净庄严),可是等同涅盘(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使我们眼见净土之色、耳听净土之声,就能够开悟,就能够证得佛性(妙境界相),如善导大师所言「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又说「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所以,极乐世界的高妙就在这里。不然极乐世界就不特别殊胜了,就跟一般的净土一样了。一般的净土,就是所谓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如果是一般的报土,我们反而是到不了的,必须要初地以上才能到达。

随缘杂善恐难生

极乐世界完完全全是无为涅盘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善导大师说:「随缘杂善恐难生。」

什麽是「随缘杂善」呢?比如说遇到了密宗的环境,觉得密宗很殊胜,很有感应,相应也快,就学密了,然後也回向往生,这就是随密宗的缘;遇到了禅宗的环境,觉得禅宗的教理听起来也很玄妙,令人心动,就跟着学禅了,那就是随禅之缘;如果随天台、华严、三论、唯识,随这些法门来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随缘杂善」。如果这样,恐怕就不能往生。「恐难生」是不能往生的意思。

意思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因,其它种种善行功德都不是往生的因。这一个因是什麽呢?就是第四句所讲的「教念弥陀专复专」。所以,除了专称弥陀佛名之外,以其它的善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属於「随缘杂善」。

「随缘杂善」也叫做「诸善」,也叫做「诸行」。这个随缘杂善本身不是不好,因为布施、持戒、牺牲自己利益别人都是善事功德;只是说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靠这些是不能进入的,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不相应。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时间发下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所成就的净土,往生之因就只有一个——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其它都不是正因。

所谓「随缘杂善」,随缘的善,一定是杂善;如果是杂善的话,那一定是随缘,随我们自己的缘。

故使如来选要法

如果不随我们自己的缘,要随什麽缘呢?随阿弥陀佛的缘。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所给我们规定的,只要我们「乃至十念」——专称弥陀佛名,那就不是「随缘杂善」了。所以:

「故使如来选要法」:随缘杂善不能到这样涅盘的境界,所以使得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当中为我们选择专称祂的名号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也选择「执持名号」:「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若八日、若七年、若八年、若十年……),一心不乱。」

所谓「一心」,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所以「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专心不杂的意思。

教念弥陀专复专

「教念弥陀专复专」:因为「一心」是专,「不乱」也是专。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也一心不乱来殷切地叮咛我们,再度地、重复地叮咛我们,要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往生极乐世界,要专念弥陀名号,不用杂行杂修来回向。

所以这首偈子讲出极乐世界的境界,就是无为涅盘的境界;讲出往生这个境界的方法,就是「念弥陀专复专」。讲出目标,又讲出方法。这个目标的境界,用「无为涅盘」把它总概括。

多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执持名号

其实这首偈子是善导大师解释《阿弥陀经》所讲的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以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

那麽,什麽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呢?就是「执持名号」,就是「念弥陀专复专」。

《阿弥陀经》里说极乐世界「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又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又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释迦牟尼佛把极乐世界的境界一层一层说出来,鼓励我们发愿往生这样的境界,然後把往生极乐世界的非因(不是正因)说出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然後又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进一步把这个正因介绍出来。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其实《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说极乐世界是怎样的境界呢?「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既然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话,岂不是就是在开示我们极乐世界就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所以善导大师这一首偈子就是将《阿弥陀经》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与极乐世界的境界解释出来。

专称佛名,易行顿超

真正的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在方法上容易,在境界上顿超。龙树菩萨说: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

「阿惟越致地」即是「不退转地」。疾至不退转地之方法,龙树菩萨说: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故知: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必能疾至不退转地。

不退转有四,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处不退。而弥陀净土是「处不退」,顿超三不退,而不从佛的境界退转下来。故《阿弥陀经》说: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是诸人等,
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量寿经》说:

住定聚必至灭度。

又说: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以「超出」、「现前」故,「必至灭度」是顿超疾至,非经劫经地。而「普贤」非指因位之普贤菩萨其人,凡是佛以大悲心,应化十方界,广度诸众生,皆名普贤行。

易行难信

真正的净土法门是难信的法门,所谓「易行难信」。《无量寿经》说: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而《阿弥陀经》也说: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是为甚难。

因其为果地法门,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境界乃是《无量寿经》所说的「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故学净土法门,若能依教奉行,依净土三经,依祖师传承,不加拟议,则能正确稳固地往生「极乐无为涅盘界」。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05:17 AM , Processed in 0.05340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