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路人。

孰是孰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6-3-2022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10-3-2022 06:17 PM
谢谢,受教了。

的确,如果无法看清无明,就无法成就了。



一個人
當他“見法”的“究竟真相”之時,
就會“知應知”  而懂得“修應修”  以“捨應捨”,
“無明”自然【就滅了】。

有些人
知“法”  不“見法”,
自然
不知 自己不知道,
才會繼續往【真我】或【空無】去尋找  
他所想要的【是或不是】和【有或沒有】這類之【答案】。

你可以嘗試
以“中道”  依“法”去“觀”,
任何所有的“法”【視為 單獨的“法相”去理解 而非緊緊的去執取其中,(包括路人曾所言之每一行、每一句、每一詞)
一切都是
緣於那樣的緣 而“生”,
捨緣 以緣滅 而“無”。

重點還是依循 佛陀所教導的
何謂

謹記!應捨 即捨
切莫 拖拖又拉拉 從記憶中去翻查認知,  
緣於 貪心 留戀! 執著的進一步 又去尋找,就沒完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3-2022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3-12_16-45-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22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Sadhguru (薩古魯)

實際上 並沒有什麼好事和壞事之分。
如果你真的仔細地看它,
並沒有什麼好事壞事之分。
人們會做出各種行為,
有些行為會造成悲慘的後果,有些則帶來美好的後果,僅此而已。

每個人都在追求自身的快樂,
為了自己的快樂,
我們在這星球上做著許許多多的事情,
我們認為世界正在發展中,
但如果你去問昆蟲,牠們也是這個世界的生物,
牠們會認為,我們人類 正對牠們做最糟糕的事情,
如果你問那些鳥兒,牠們也會覺得 人類 也正對牠們做最糟糕的事,
如果你問地球上任何生物, 全都會說我們是地球上最讓人痛苦的生物,對不對?
與此同時,
這世上 大多數人說他們信【神】,
而神所造的萬物皆平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你知道的,你們都有聽過這些句子。

現在,什麼是好事呢?
沒有所謂的好事!
每個人都在追求他們的快樂,
你必須明白, 你知道古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人 最高的頭銜是什麼嗎?
在泰米爾文化中,最偉大的人 意味著 「Aayiram Yanai Konnavan」 意思是「那個宰殺了一千頭大象的人 是最偉大的人(當人們這樣的認為時)
印度泰米爾的Veerappan(一個殺人的兇手)已在半途,
但我們說他是罪犯,且射殺了他。
所以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僅僅 與那些時代和社會的特定時期有關,
因為好壞 皆是由它產生出的後果而判定, 它並非透過行為,
像你們 切割人們的身體, 這像看起來像謀殺,卻帶著良好的動機,若然後果是好的,就稱為手術,
如果後果是壞的,就稱為謀殺,不是嗎?
也是同一把刀,對嗎? 帶著何種意圖,和你創造了什麼後果。

因此,你知道,我們(萨古鲁)大約有20%的時間、資源和能量, 都是花在監獄中的,在南印度和美國都如此,
人們一直跟我說  「萨古鲁為什麼你花這麼多時間與這些罪犯在一起? 我們都在等待,我們都迫切地想見到你」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我沒看見任何罪犯,
我所見的是 每個人都在追求他的快樂,
那位你稱之為罪犯的人, 也是在追求他自己的快樂,
只是他以比你們更激烈的方式 在追求他的快樂,
所以那就是 行為的後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如果你以人性來運作,不界定你的行為,而只是尋求後續連鎖反應,
那對每個人都會是最好的, 無論有什麼需要做的,你都會去做, 那就是它應該有的樣子,不是嗎?
所以 別再界定你行為的好壞, 如果你基於你的人性來行事,
那你就總是在為最多的人 尋求良好的後續反應,
如此一來 你的行為將出自於你的智慧,而非你的道德。

。。。。。。。。。。。。。。。。。。。。。

執著在  
前因後果 錯綜複雜 事件上
的 對和錯,
只是增加了 緣於“無明”之【貪婪】裡的 無數之一,
對於生命邁向離苦解脫的幫助  
是毫無意義的,
唯有慧見自身的不善而修正,
才是 真真正正的 讓生命獲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22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7-4-2022 10:17 AM 编辑


超越對與錯的境界 | Sadhguru (薩古魯)


詩人Rumi 曾經說過:
在對與錯之外,有一個領域,我將在那裡與你相見。

一個
被困在 對與錯、可以不可以、喜與惡 的人,
永遠  
不會懂得 愛的質感。

Rumi 是個情人,
所以他在說一種
不屬於對與錯的語言,
Rumi 在談
一個領域
或者一個超越對與錯的地域 如果他激發他的愛 當它變得足夠強烈,
他偶爾便會進入他所談及的那個領域或者境地,
但對於一個修行人,那是他所身處的領域,
他偶爾會走下來這個對與錯的領域,
也就是當他要處理世事的時候,
不然,那就是他棲身之所
或者  
愛 只是其中一個到達那裡的方法,一個甜蜜的方法,一個令人愉悅的方法,
但愉悅所引起的問題是 當某些東西變得愉悅,
對於許多(修行)人來說,如果旅途變愉悅,
他們將永遠不會走到終點。
這是可惜的。

如果旅途是愉悅的,那是美好的事,那是最好的方式。
最有智慧 到達終點的方式,就是讓旅途變得愉悅和美麗,
但可惜的是,
大部分人不會成功到達目的地!
如果他們的旅途 變得很愉悅(就會想要 擁有得到更多)
(因此)他們會把自己停泊在 那個愉悅的地方,
一旦你開始區別
愉悅 與 不愉悅,
你又怎能避開 對與錯 呢?
一旦你開始選擇 什麼是愉悅的,什麼是不愉悅的,
你就逃不過 什麼是 對與錯。

所以,當一個人談及
一個超越 對與錯的領域、境地或者地方,(中道)
它也是超越了 接納和抗拒(即不擁抱,就無嫌棄)
(中道)它是超越 接納和抗拒(因而不再 被困於當中

你只有在(以下)這種情況 才能接納和抗拒,
就是說  
只有在 你辨別某些東西為 好與壞 對與錯時,
只要你是在(Rajasic)那個領域,你就會享受 喜與惡,
如果 你被放置在 你視為好的東西當中,
你會享受它,
如果 你被放置在 你視為壞的東西當中,
你會因而受苦
在這個狀態
通常 在這裡的文化我們只會籠統地把它們稱為 Rajasic,
Rajasic 的意思是  
喜與惡,愉悅 與 不愉悅,對與錯,所有這些事情,
這個狀態 對於處理世上的事務 是十分重要的,
但 如果你想要統領自己內在的世界
這是不好的。
如果你想成為 某種老闆 或 這個世界上的某種皇帝,
你必須知道什麼是 對與錯,
你必須知道什麼是 好與壞,
如果你不能辨別,你就無法統治這個世界,
如果你想成為自己內在世界的主宰
那麼,如果你處於這種 對與錯之中,
你永遠都不會到達那裡,那不是你的領域。
你可以思考,你可以有情感,
因為思想和情感屬於這樣的東西,
一旦你思考 你就無法去想 對與錯之外的,
你就無法去想 好與壞之外的,
所以,你的思想與情感
其實屬於 對與錯這個領域,  
一旦你超越這個領域 並處於一個 沒有對與錯的境地,
在那裡,既沒有思想 也沒有情感,
噢,生命是荒蕪的嗎?
沒有情感,生命是荒蕪的嗎?
不!
一個領略到
無邊界的“空無”的狂喜的人
對他而言
思想與情感的滋味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但是,當你無法跨越時,則會被困於【境界】當中)

一個不斷被困於 思想與情感、對與錯和生命二元 的人
因為他 不知道 任何比這 思想與情感、對與錯 更好的,
而且他也 不懂得 如何超越這些東西,
他需要的 只是去歌頌它們,
他需要的 只是去讚美它們,
他需要的是 把它們 立為至高無上的,
世界上的大部分,大部分人類,
一直無休止地去歌頌 什麼是好的 什麼是壞的,好的品質 壞的品質,
這就是在世界上被愛戴、尊崇 及認同的,
純粹坐在這裡,被稱為愚蠢,不好。

一旦沒有了 對與錯,
不但會沒有思想和情感 而且 也沒有太多的空間行動(五蘊中 貪憎痴“止”了)
如果去行動,那也只不過是對於周遭所作出的回應,(因 缘 於那样的 缘 而火在燃烧)
在那個人裡,他對行動的需求已經完全消失,
在那個人裡,去愛和恨的需求 也消失,
所以,不要理解成
超越 對與錯後 便是 愛 的境界,
不!
它是遠遠超越 愛 的,
簡而言之
如果以一個 已被嚴重濫用的詞彙 來表達它
我們可以稱它為瑜伽(或 無我)
也就是 一切變成一體
(或 慈悲) 只是(一種過程)為了到達(終極目標)那處所花的功夫,
愛 可以是一堂電梯,
但不是在一樓,
也不是更高的樓層,
它只是一堂電梯
但有時
如果你往相反的方向走,
你可以永遠都在電梯上走,卻哪裡也去不了,
這情況在大商場裡會發生,那裡有會移動的梯道,如果你走上了相反方向的梯道,你可以永遠不斷地走,但哪裡也去不了。
今時今日,人們非常依戀這種運動,
這也就是為何跑步機變得那麼流行,你可以永遠不停地走,永無休止地跑 但哪裡也去不到,上面有音樂,還會每分每秒告訴你,你變得更健康了,
但 你哪兒也去不了!
我不稱它為 愛,我稱它為 無法觸及的,
無法觸及 意味著  
要麼你不願意去觸及它,要麼你無法觸及它,或者沒有能力去觸及它。

有一片 超越對與錯的土地,
當你到達那片土地並躺下,
那些為了生計而勞碌的人 會變成 他們所不是的人,
將努力通過嘲諷去掩飾他們的嫉妒,
而眾神會降臨與祂們希望結伴的人為伴,
一旦你抵達那片超越對與錯的土地,
就永遠不需要為犯錯或者走錯路而擔憂。

所以一旦 你處於(中道)那個境地
你不需要為 犯錯或者出錯 而擔憂。
(因已 知應知,所以  
會往 犯錯或者出錯 之方向走去
已不再 出現於 你的生命道路當中)
(時)就是(修應修)以單純(的)(捨應捨)地放下(而)去生活的時候,
在別人眼中 你看似是魯莽,
但沒可能出錯,你又為何要小心翼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22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間的通稱、
人世間的語言、
人世間的慣用語、
人世間的安立說 來說,
【有】
是【常】的
【現狀】是久固與長有的,
是能夠 掌握與擁有的,
至於人們常說的
【無】
則是建立在【有】的【認知】基礎上
相對立 而出現的 另一【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22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4-5-2022 09:37 AM 编辑


簡單的說,
有 與 無
在佛陀所教導的 “法” 中,
所陳述的
“有”
是緣於 “生” 那樣的緣
而 “有”,
“無”
是緣於 “滅” 那樣的緣
而 “無”。

“有” 與 “無”
只不過是用以
解說
緣自於 短暫的 “生” 與 “滅”
而 暫時性之 “存在”
以至 “消失” 的 “現象”,
一切皆是 “無常” 的。

現實中 人 的【現狀】
只是不斷
以 “無常” 的(人們認為是【常】而有【我】)
“生” 與 “滅” 在呈現著 之
“存在” 的 “現象” 而已,
這種 “形式”
人們稱之為 “生命”。


在 “法” 中
以 “究竟” 來說,
“有”
僅僅 只是
“有”,

“無”
僅僅 只是
“無”,

沒拖泥,沒帶水,不落【空】。


“無我”
並非是 一種 “現象” 或【境界】
更非是 用以【確定或否定】
人 或 生命 或 人之【現狀】的  
有和無。


佛陀之所以說 “無我”,
只是將 “事實”
說出來。

佛陀也提出
種種真正的事實與真相
作為指導人們去學習與糾正,
目的是讓大家知道
在現實中
【我】
不曾存在
事實上 只有
各種各樣 “無常” 的事物
緣於 “因”、“緣”、“生”、“滅” 在循環
而形成
“人” 或 “生命” 或 人之【現狀】的一切。

而人們一直以來
所認為的【我】
只不過是 人們對於
【現狀】的 自己之 色受想行識 這一切
過于執取
再加以 流於表面的世俗【認知】
去【認同】而已。

在實際上的
一切【現狀】之所有
都只是
因  
緣 “聚” 而 “生”  “有”。

過去的 則
因  
緣 “滅” 而 “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5-2022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   
若沒正確遵循佛陀的教導,
就 “無法”
領略到 事物 “生滅無常之真相”,
也不能 “依法”
體會 “解脫” 之 “究竟”

永遠
被困在 世俗之
自我的認知中的
是或不是 和 有或沒有,
緊抱色受想行識, 帶著地水火風, 還加入【信】與【空】,
轉輾一世 又一世,
又轉輾一世 又一世,
又轉輾一世。。。。。
又轉。。。。。。。。。



就  
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6-2022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正確的遵循 “正法”之教導,
才是“修行” 之“途徑”,
若不依循“正確法義”
則“無法”  辨別“無明”,
“見”不著【問題】之“因緣”,
就不能正確了知“無常”之真相
也“無法”理解 “有”與“無”之“究竟”,
只能   
受困於揣測 【是】或【不是】 和 【有】或【沒有】
繼續的作出 各種【選擇】。

“修行”之 “方向”
是“自證”,“自覺”,“自悟” 解脫而離苦,
並非是去【尋找】  
認同 對或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6-2022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這個視頻
站在不同角度

一邊看到的
是 長頸鹿,
另一邊看到的
是 大象。

可以這樣說
沒能 “見” 著 “真相” 的人,
大多都難免【會認為】
自己本身的【看法】
才是【正確】的,
但 不能因為如此
就將自身的【認知】
加於你的立場上,
如不獲得認同,就斷定你是錯的。
人們對於
【是】或【不是】 和 【有】或【沒有】 之爭論
亦是 諸如上述此類的【情況】下而產生。

學“法” 之結果
是“依法”
“辨別”出 “事實之真相”,
並非鼓勵人們
【執著】於【分別】
【看法】的  
【是】與【非】 和 【對】或【錯】這些
再去尋找【認同的答案】。

換個 觀看的 方向,
觀察 象有、鹿無,
再放下 認為 是鹿是象 的【認知】
之“執著”,
從而跨出【形象】
之 固定框架
才有望
見到 鐵線的真相,
“執著”  只因 不知真相。

換個 “習修” 方向,
依從 佛陀之教導

“因緣法” 的方式
觀察 事物
在呈現著  

“生”、“有”、“滅”、“無”,
再放下【認為】是有是無 的【固有認知】
之“執著”,
依“法”  而跨出【不是這個 就是那個】
之 固有形態
才有望
依“法見”  事物無常 之真相,
放不下【固有的認知】則 “見” 不著 “無常” 真相。

再換個 “習修” 方式,
依從 佛陀所說之“法”

“因緣”  “無常” 的角度
嵌入 五蘊

“生”、“有”
至   
“滅”、“無”,
再棄捨 從小累積 的【意願、知識、形象、心態】
之“執著”,
從而跨出【我是這個 我是那個】
之 意識框架
才有望
“住”
“見” 五蘊 無常無我 之“究竟”。

不知真相  
則難免 會【執著】,
“執著” 則放不下【一切固有的 意、識、形、態 的認知】
因此 “見” 不著 “究竟” 而【迷】,
執【迷】
只因【戀】【一切固有的】
而【不捨】
【我的】【認知】【是】【正確的】等等 這些
而難達致 捨離與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22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6-12-2022 10:27 AM 编辑

任何人都能
以“法” 作為依據
理解出個人之體會。

能否接受 於“正法”,
緣於一個人的意願,
是否能 正確的理解,
則在于個人的修為。

許多事物
世人 未能明白,
或是不知道 或是未曾接觸 或是未學習 或是未知識別 等等,
這在世人來說,是很普遍和正常的現象,
若堅持己見,則難免深陷於萬物之中 互相糾纏而不知不覺,
且難以入佛陀之 “正道”。

任何的經文
都只是 傳言,
言詞出現差異
只緣於當中 水份或雜質 或多或少,
此乃 語言轉播變更 必然之現象。

長城萬里 非 一石而成,
佛陀的教導
亦非只一部經 更非 一言以蔽之,
一切經書
文字義理 猶如 根葉,
根葉 就如 渡河之筏,
融會貫通 上達披岸 才是為 心材,
唯沒根無葉 則難以成就心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22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止观
止为了成就观,观为了成就止。

“知道了”,属于观。
“舍离”,属于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22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8-12-2022 11:57 AM
止观
止为了成就观,观为了成就止。


是的!
  
  能依正慧 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知 此世間為非無者,
知道了,不再執著 無,
  能依正慧 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知 此世間為非有者,
知道了,不再執著 有,
若真正的明白了,就不 再執著 【我】 有沒有 我,
不執著的人,就能明白,
不執著而明白
緣集而有,緣滅而無,
既非有,亦非沒有,
既非無,也非空。

事物無常 為事實,
生有滅無 乃真相,
一切之“有”
皆“因”有“取”,
有“取”  
故有“有”,
“有” 滅時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當下“舍离”
“即止”
不再 【有“取”】  
則 不再 有“有”
輪迴即止


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
可悟 不可修,
修 為成佛,在求,悟 為明性,在知,
修行 以行制性,悟道 以性施行,
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有信無證者 雖不落惡果,
卻 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如是生滅 不得涅槃。


佛乃覺性,非人。
人人都有覺性 不等于覺性就是人,
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
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
無障不顯,了障涅槃,
覺行圓滿之佛 乃佛教人相之佛,
圓滿即止,即非無量,
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
佛法無量 即覺行無量,
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 究竟圓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23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想將尼加拉瓜大瀑布【斷流】的人,
只不過是
“因”不知“緣” 而“行”。

學習了 “知應知”之人,
自然能理解
【它】的存在
其實又關底何事?
只需懂得“修” 應修的
人 自然能活得好好的,
何須去管它 瀑什麼布。

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
可悟 不可修,
悟 為明性,在知,修 為成佛,在求,
悟道 以性施行,修行 以行制性,
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不知事物當中“因緣”的人,
則難免會“因”不知“緣”而“行”,
應知的 不去修,
該捨的 卻只懂得 取而不捨,
【結果】
成了【倒思】與【逆行】
就一點也不稀奇。
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滅、不知導向苦滅道跡
卻 糾結在想 制心【斷欲】的人,
雖不落惡果,卻 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牢牢地受【困】于【我】,
如是生滅 不得涅槃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23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23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
一般都喜歡說
了卻生死以解脫,
【生死】
其實很簡單,
因為有生,就必然會有死,無其他,
說要了斷生死
只是往【住有與無】的【極端】
之一種誤解,
真正需要了卻的
實是 正在“生滅”之“慾望”。

雖然一般人也說
有生自然也就有滅呀,
但 人們往往都禁不住自己的“慾望”,
害怕一旦“滅”了,就什麼也沒有,完了
而又“貪” 又“取”,
當有“取”時,自然就再
有“生”了,
如此又再
生“生”又滅“滅”的沒完沒了
延續不斷的輪迴。

一個人   
欲斷“輪迴”,
不妨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再依“法” 依止於有與無之兩【極端】。。。
(如果此時心中“無一所依”)。。。之當下。。。
放下充滿慾望之【執著】。。。
或許
能領略到
有與無 之究竟
僅僅只是“如實觀”的理解 而已,
畢竟
佛法 注重的是 “辨別”之“悟性”
而非
【執著】在【認知】上的 有和無。

至於能否真正的理解
依“法” 依止於有與無之兩【極端】,
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
再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
至達 一探“生”與“滅”之究竟
以上道,
一切
還是要靠自己
能否 放下“慾望”。


問題是
人 若無“法”慧“見”自己之“慾望”,
“放下”又該從何去談起?
就憑【執著】在自己【認知】上的喜和惡 或是有和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修【法】,
是把
有修成無,
無修成空,
生修成空無,
空無修成滅
這些【過程】
視為一種【修為】。

目的是
想將
有 修成無,
無 修成空,
生 修成空無,
空無 修成滅,
結果
要不緊緊地抓住, 就是因嫌 而棄一切,
如是 住因,住果,住念 亦或 住心?
只因“無明” 而續受“困”惑。


從“修法”來說
只不過是
“如何去理解”
種種問題 真正之“真相”
“慧”
以“慧” 解一切“無明”之“苦”,
目的是
依正慧 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
則此世間為 非無者,
依正慧 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
則此世間為 非有者,
因 無可執取,  
依捨離 世間因果生滅無常輪迴之束縛 而解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3-2023 03: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4-2-2022 10:31 AM
佛陀教導
“無常”與“無我”。

哪裡有得出家?

不管是長期或短期的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23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5-2-2023 09:28 AM
佛教
一般都喜歡說
了卻生死以解脫,

小時就知道人一定會死.

但長大後發覺世間是荒謬(尤其是人)没有道理的。

不要看愚蠢的人這樣,很多愚蠢的人做起事來你更猜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23 03: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讀中學時很開心

現在只想平靜

對這世間有點冷,思想很平靜,但有时还是會受到物理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3-2023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2-3-2023 10:25 AM 编辑
jecksont 发表于 20-3-2023 03:30 AM
讀中學時很開心

現在只想平靜


一個“出家”之人,
唯有朝往正確的方向修行,
“出家”
才是 邁向圓滿解脫的
一種助力和過程之一。
對於不清楚自己的狀況之人來說,
【出家】
只不過是 一個慾想實現【我】之夢想
的【牛角尖】。

佛陀教導“無常”,
是要人們明白
世事無絕對,
並非要求人們
在任何的事物上
去執著,
而是導向 知道,明白,理解
后而懂得 取捨 之“慧”。

讀中學時很開心,
不妨記取當時之因緣
適當運用於未來 自己所面對的人生。
現在只想平靜
只需盡目前之能力
捨離 會造成不平靜的因緣 就行了,
不必想得太多 也無須太過勉強和要求。

重點是
好的 可以記取,
不善的 就該棄捨,
但 無需執著去強求 無明之一切,
至於如何去獲取心態之平衡,
可以多看看【佛陀的古道】這鏈接,
在你能真正清楚的知道 什麼是“苦”時,
自然能助你在人生的愚癡之中 找到往后 面對人生的正確方向,
人若無明
談什麼正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4-2024 01:47 PM , Processed in 0.0514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