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10|回复: 0

老子揭示了人类最重要的认识论   黎 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021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五章,老子揭示了人类最重要的认识论 
  黎 鸣  



在人类的生存中,没有比首先创造出自己的认识论来更重要的事情了。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当有了正确的认识论,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才可能在世界中有效生存;只有认识了历史,才可能知道应如何生存;只有认识了人类生存的价值,才可能真正懂得如何尽真、尽善、尽美地,也即尽可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短暂的一生。然而,人类究竟应该认识什么呢?更应从认识什么开始,并最终达到全面、彻底、深刻地完成自己对一切的认识呢?老子实际上在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即非常全面地回答了上述所有的问题。  老子首先回答,人类究竟应该认识什么?按照现在人们对于哲学的理解,人类全部的学问都只在三个方面: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由此大家可以看到,认识论其实已占“三”为王,决定了其他本体论、方法论的性质。回答是显然的:首先即应认识大自然本体;其次认识社会中人类生存的方法、工具;最终达到认识人类认识的本身及其总模型——总逻辑,在老子即全息逻辑。下面即按照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原文,来一一加以解说。老子原文如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前面曾谈到,什么是老子的道?老子是以“道”来说明自然本体存在的全部作用,说白了,道,其实就是自然——上帝创造本体的化身,具体而言,即我们今天认识到的所有自然真理、社会规律、精神逻辑。更说白了,老子的道,实际上就是人类为自己建立起来对于自然本体进行认识的所有最重要认识论原则的总称。我们再问,人类应该认识什么?老子答:认识自然——上帝本体存在的所有一切最重要的原则,简言之,即认识道。  然而在其原文中,老子是如何具体来回答这些问题的呢?也即老子是如何来解释他所创造的“道”这个概念的呢?老子回答:道,先验混存于天地之前,它处于高远寂寥之境,独立而不改,循环而不殆,它其实就是创造宇宙宸中一切万物的母亲,我虽然不知道它本应如何命名,但我谨称其为“道”。如果一定要勉强进行解释的话,那就是它非常的大,非常的远,而且还更非常无穷地往返,所以我们才可能懂得,为何道那么远大,天那么高大,地那么宽大,而且人类自身也是多么巨大。大自然中有此四大,人居其一啊。然而人蕴涵地,地蕴涵天,天蕴涵道,道蕴涵自然。或者说白了,道,其实就是大自然内涵的总称啊。  也正是在上面的回答中,老子顺便把人类首先应从什么地方开始自己的认识的问题,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说白了,人类首先即应该从认识人类自身开始,然后人类才可能非常容易且非常快捷地去认识其他的一切。这是因为人的内涵最高,高于天、高于地、高于道、高于自然,或者说,人类原本就是大自然中内涵最高的自然物种,所以人类想要认识自然本体,认识道,首先即应该从认识人类自身开始,然后才可能高瞻远瞩,势如破竹地去认识其他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老子与古希腊哲学之父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完全一致,且老子更明确地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纵观全部《中国历史》,最匮乏认识论创造的人们,即是以孔丘为首的中国儒家文人。翻遍全部儒家经典,我们绝对看不到任何创造认识论的言谈,而全都只有为“亲亲尊尊长长”花言巧语的胡说八道。最坏的是,更蓄意教人说谎、作伪、骗人。我可以告诉所有的中国亲们,周孔儒家经典以及所有中国的儒家文人,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全部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关于自然本体、社会方法工具的任何认识论的思考,也即可以说,孔儒最大的历史罪恶,正就在其不仅不能创造出中国人的认识论来,却反而更以大量无道、无德、无知、无能、无用、无耻的谎言、作伪、欺骗,全面、彻底、深深败坏了所有历代中国的青少年,乃至全体中国人。最明显的是,孔丘及其儒家文人,既无信仰、也无知识、更无智慧;既无真理,也无规律,更无逻辑。我不懂,中国人永远崇拜孔儒究竟是为了什么?(202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2025 11:35 PM , Processed in 0.1378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