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洛杉矶之战》,导演一般,演员一般,投资更一般,那么还想看超级宏伟的大场面?人家不是老斯,把《世界大战》拍成屎,有本事一架飞机凭空肢解掉,而完全放弃场面。他名气大,腰包鼓,输的起,无所谓。花多少钱,有多少本事,就干多少事。很简单一分析,心理落差就不会那么大了。 2.什么本片不是科幻片,是战争片——不知道谁先说的这个论断,莫名其妙的搞笑。外星人攻打地球,难道这不是战争吗?难道说,打点战争就不是科幻片了?两者有明确的界限?不拍战争要拍什么?拍跟外星人踢足球,体育比赛?还是拍成跟外星人谈恋爱搞文艺的?当然,制片方的宣传有误导作用。但是在这种年代里,“虚假”宣传大家难道不习惯吗? 3.本片科幻元素过少——这个说法非常一刀切。确实展现外星人神马的场面是少了点,但还得归结到投资上,完全没办法。此外,其实导演也留心的,远景的布景,多多少少都有镜头。当然,肯定是底气不足的。 4.关于巷战的问题。难道说非得要拍1万外星人PK 1万美国大兵才来得爽么?小规模战役,容易塑造人物,节约成本。要是觉得少几个外星人就不科幻了的话,去看《美少女战士》吧。那非常之科幻,会变身的美女,还来自月球。 5.关于结尾,轻松端掉老窝。允许《独立日》两个人把就外星人整个外太空的总指挥部搞定,难道不允许《洛杉矶之战》只是弄掉个空指部? 6.关于美军YY的说法。我就纳闷了,哪个国家拍这种电影,不是拍成最后自己战胜外星人的。难道还得拍成别的国家来支援,自己坐山观虎斗?这是必须的权力而已,必须YY。 7.最后啰嗦一句,大家想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看到什么样的引进片?说《洛杉矶之战》垃圾,我不发表意见。那么试问,一年当中究竟会有几部这样的“垃圾片”进中国院线? 《洛杉矶之战》的打响,彻底惊醒了处于“春眠不觉晓”状态之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这针强劲给力的兴奋剂势必将挽救低迷惨淡的熊市,众鱼目混珠之徒也将不至于在排片档期上显得那么碍眼。外星人因各种理由觊觎地球,而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从大局的切入点来看,不外乎掠夺资源,占领生存空间,亦或是暴戾恣睢,茫无目的的屠戮灭族。此类正面反映战争全景的影片还真举不出多少来。2010年的《天际》,外强中干,实属滥竽充数之辈,不足挂齿。再深究还得追溯到2005年的《世界大战》,令人遗憾的是,以特效著称的大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却打起了“亲情牌”,贯穿始末的小人物情感戏,喧宾夺主地取代了“末世”这样一个极具噱头的外衣,自然引来了众人的口诛笔伐。终于,在距离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还有一年的端口,《洛杉矶之战》当仁不让地扛起了奋战到底,永不言弃的人类精神大旗。并且,还是一面直入云霄,鲜艳夺目的旗帜。 若从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解构《洛杉矶之战》,卖相平庸,找不到可以寄托期待的看点。导演履历无亮点,演员无大牌,除却《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中的双面哈维这一张王牌,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了。面孔倒是颇为熟悉,也难怪,几乎都是“不跑龙套不舒服斯基”,“不打酱油不乐意列夫”之属。换而言之,《洛杉矶之战》最令人惊讶的正是在于此。稀疏平常甚至是略显低端的配置,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部元素应有尽有,叙事流畅,脉络分明,镜头感极强,场面调度一流的高水准影片。当下,国内外电影市场皆盛行明星堆砌的风潮,总觉得长袖善舞,花哨多了自然会腻,在票房口碑败北的同时,也透支着明星效应的光环。《洛杉矶之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绝对是不想依赖明星却梦想一展宏图的电影的教科书级作品。 《洛杉矶之战》的剧本,内核是简易明朗,毫无曲折的。但毕竟要将安逸美好的乐园,顷刻间蜕变为生灵涂炭的人间地狱,这其中的转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像《独立日》那样“好事多磨”,《洛杉矶之战》仅用了一个短小精悍的倒叙桥段就将观众拉进了“末世”的漩涡。当然,个人更青睐《独立日》那熄火慢炖,吊人胃口的手法,但有时开宗明义,单刀直入,将力用在刀刃上,也是可圈可点的。 导演对于叙事线条的清晰把握,将影片鲜明地分割成了几个大块。这也是《独立日》最值得称道之处。单线的故事走向,短了,就过于小家子气;长了,则显得繁琐臃肿,一不小心还会背上虚与委蛇的拼凑骂名。可见,大场面之间的调度,时间的调配,镜头的转换是多么的重要。外星突袭——惨烈巷战——解救平民——捣毁母舰,这四个部分,清清爽爽。妄图革故鼎新,别出机杼,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正是《洛杉矶之战》所向观众诠释的端正态度。即便不中意本片,也不至于会用言语来“狂轰滥炸”。不求让人眼前一亮,但求中规中矩。此外,影片原声配乐也是这般格调,哀而不伤,自然而不突兀。 大量手持拍摄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整体的紧张激烈氛围,这是显而易见的必然效果。几场小规模的巷战堪称经典。开创了人类正规军与外星生物正面近距离对峙的先河。尤其是结尾大势已去,落荒而逃时,大兵与外星生物肉搏的镜头,不由让人拍案叫绝。相信,之后此类题材的影片,会将其奉为圭臬,越来越多地展现战争的缩影,既能提升间不容发的危机气氛,又能节约制作成本,何乐而不为。 影片的最大软肋还是要归结到“感情戏”。由于片长的限制,“文武”兼顾地天衣无缝,是难如登天的。有了《世界大战》那“煽情不足,滥情有余”的前车之鉴,《洛杉矶之战》处理起来,自是要纯熟许多。但安插衔接的不到位,使得眼泪偏于刻意而廉价。如南兹参谋得知科林的死讯之后,那椎心泣血的演讲。虽说这并非可有可无,但在风雨如晦的末世面前,就似乎苍白无力了。其次,影片弱化了对于无辜平民丧生的镜头描摹,减轻了重口味的同时,也削弱了对于捍卫生存空间的共鸣感。这般纠结的取舍,貌似是不可能达到两方面都平衡的。 《洛杉矶之战》上映之期,正值日本发生史无前例的超强地震。面对的不论是天灾,还是不可预知的外星入侵,人类这自诩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命,却如同草芥蝼蚁一般。但是,肉体的消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力量的泯灭。在这部影片中,南兹参谋甘之如饴的斗志令人动容;《地球停转之日》中,人类怀揣希望,坦然接受毁灭;《先知》中,人们拥抱家人,恬静安详地去面对终结。这一切光影中的表象,无不昭示了人类精神的平凡与伟大。也许,我们阻止不了任何灾难的降临,亦或是外星高度发达文明的入侵,但只要还尚存一丝继续生存下去的意志,那么,即使面对的是世界末日,人类就不会妥协。有人说,日本地震加上核泄漏,怎么不见M87星云来的奥特曼。我想,那180名镇守在福岛的无名死士们就是最好的答案——他们每个人都是奥特曼。
线上观看地址 https://saomv.cn/?utm_source=cbbs&utm_medium=forum&utm_campaign=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