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回复: 5
|
集装箱吞吐量:欧美曾占大头 今被中国霸榜
[复制链接]
|
|
9月25日,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在上海下水。该船由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建造,是世界首个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动力、环保性能最优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它不但打破了外国船企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垄断,还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飞跃。
这艘巨舰能诞生在中国,也跟我国港口与日俱增的集装箱吞吐量有关。权威航运报刊《劳埃德船舶日报》数据显示,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其中,上海更是以超过4000万的吞吐量连续九年冠绝全球。
中国港口这巨大的吞吐量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观察者网在查询了《国际集装箱年鉴》、《劳埃德船舶日报》以及综合开发研究院信息部和美国港务局协会的资料后发现,在1975-2018年这段时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格局几经变迁,中国港口军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力,终于在本世纪头十年后,实现“霸榜”。
通过动图可以看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除去港台和新加坡,全球集装箱吞吐大头尽被欧、美、日三方把持,其中美国港口更是一度占了前十的一半席位。
但在90年代起,香港和新加坡开始发力,逐渐将其他港口甩在身后。
也正是在90年代,国家启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圳盐田港一期、青岛前湾港二期、宁波北仑港二期等建有集装箱泊位的工程相继竣工,大陆港口开始入榜。
到了21世纪头十年,上海洋山深水港港陆续完成三期工程,深圳盐田港也完成了三期工程建设、青岛前湾港三期、广州南沙港二期、宁波北仑港四期等多个港口扩建工程纷纷竣工,上海、深圳开始直追港新,其他港口奋起直追,将不少曾经霸榜的欧、美、日港口挤下了前25。
最终在2010年,上海取代新加坡成为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此后就再也没变过。
2018年数据显示,如果只看前5名,那么除了新加坡全都是中国港口,就算看前10名,也只有新加坡、釜山、迪拜三个外国港口,另外还有厦门、大连、营口等港口顺利进入前26名。
除了中国港口,东南亚港口在近些年的表现也十分抢眼。除了长期强势的新加坡,泰国林查班港、印尼丹戎不碌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越南胡志明市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也有着强劲的增长,只是被增长更迅猛的大陆港口抢了风头。
相比之下,曾经霸榜的欧洲、美国、日本则要落寞不少。在前26名当中,日本、法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没有一个港口入榜,美国则由西海岸的洛杉矶取代了东海岸的纽约成为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9-201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9-2019 08:2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9-2019 08:5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9-2019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19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中欧班列空载严重 打脸“一带一路”?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日前被迫承认,中国与欧洲诸多城市之间频繁穿梭的中欧班列大量集装箱空载是事实,曝光了“一带一路”计划中普遍存在的浪费和欺诈行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线路上的唯一运营商。《中国经营报》日前报道说,国铁集团经营的中欧班列空载的情况严重,有一列满载41个集装箱的去程班列,只有1个集装箱载有货物,其余40个都是空箱。
国铁集团上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承认,空载的问题属实,但声称最近有所改善。
《南华早报》在相关报道中说,由于一带一路计划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设计和一手策划,中央政府全力引导的促进全球贸易的“国策”,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急于通过使用中欧班列,向北京表明对中央地缘政治战略的支持,许多出口商以运送空集装箱的欺骗手法以获得政府补贴。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研究员乔纳森·希尔曼表示,集装箱空载暴露的问题“与一带一路计划只注重短期政治收益,而不顾长期经济基本面的做法是一致的”。
《南华早报》说,2018年,中国财政部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提供高达50%的补贴,尽管今年降至40%。
此外,地方政府也提供慷慨的激励措施。2018年,西安政府为运往欧洲的每个集装箱提供高达3,000美元的补贴。
报道还援引一名朱姓铁路员工的话说,火车货运比起海运在时间上快不了多少,但是成本上却是海运的两倍。
新闻原址: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 ... 08202019143909.html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