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残疾人数量超8500万,为何很少在大街小巷看到他们?
在中国,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然而,我们在大街小巷很少看到残障人士。
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记者的疑问,轮椅使用者、中国第一家无障碍旅行社传播官张健给出了答案:“很多地方的无障碍设施不能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所以就选择不外出或者少外出。”
残障人士想要被了解、被接纳,就需要走出来,旅游就是方式之一。
正如张健所说,在考虑旅行目的地时,残障人士首要关心的不是游览价值,而是无障碍设施的便利性。
渴望“说走就走”的旅行
新年伊始,奇途无障碍旅游科技公司创始人纪寻的一场演讲点燃了很多残障人士的出游梦想,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无障碍旅游这个陌生的领域。此前,这位轮椅女孩用自助的方式去过全世界近30个国家旅行。
在她的分享中,自助旅行的实现不仅基于旅行目的地无障碍设施的完备,也依赖于当地无障碍设施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
在她的讲述中,一些国家可以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多种渠道获得目的地城市交通、酒店、餐厅等的无障碍设备信息,也有不少旅行达人分享自己的无障碍旅行“绿皮书”。但是目前在中国,人们对于无障碍环境的意识还较为薄弱,无论是基建设施还是无障碍信息的分类提供都无法满足残障人士需求。
“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把残障的伙伴带出家门,让他们走进社会。” 2017年7月,出于让残障人士看见世界、也让他们被大众看见的想法,谢海娣创立了广州知更鸟无障碍旅行社,专注无障碍旅游,助力残障人士实现出游梦想。
成为知更鸟创始人之前,谢海娣曾做过7年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对这个群体很熟悉。“他们有强烈的想要‘走出来’的愿望,但是对于自己是否能被接纳没有信心。” 真正的无障碍不应该“抬”和“抱”
每开辟一条无障碍旅游线路,谢海娣和同事们都会在前期进行踩点,这也让她对目前中国无障碍基建设施的短板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她举例说,目前,中国的航空公司还没有针对轮椅使用者的服务标准,城市中的无障碍大巴也并不普及,因此在带团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无障碍设配相对完善的高铁,在目的地用商务车代替大巴。
据谢海娣介绍,目前,中国酒店的无障碍设施也没有规范和标准。一般五星级酒店都要求设有无障碍房间,但是房间数量少而且价格昂贵,对于非五星级酒店并没有硬性要求。
因此,每次踩点时,知更鸟团队都需要花时间对酒店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评估。谢海娣向记者列出了一些基础性标准:酒店设有电梯,酒店门口无台阶或设有坡道,房门及洗手间门至少70厘米方便轮椅进入,房间、洗手间的空间足够轮椅移动。此外,他们还会考虑床高、洗手台能不能卡放轮椅等细节。团队也会通过自带的辅具,帮助团友们实现住宿环境的无障碍。
而在纪寻看来,无障碍设施具有系统性,它既包含各种硬件设施,也包含服务,也就是工作人员是否能够迅速捕捉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并跟酒店现有的设施联系在一起,为他们解决问题。
“首先,残障人士更希望能独立地完成旅行,其次,不恰当地使用人力抬轮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谢海娣告诉记者,出于尊严和安全性的考虑,他们并不希望在残 障人士出行过程中有太多“抱”和“抬”的行为。
“要让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独立完成,不过多地依赖外力,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无障碍线路。”谢海娣认为,除了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拥有无障碍的意识。
实现无障碍出行需社会各方参与
2017年11月,张健加入了知更鸟团队,现在他常常担任旅行团的副领队。 2017年底带团去泰国旅行时,一个团友的改变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位20岁出头的团友本来用的是电动轮椅,后来他跟我说,打算结束旅行后开始尝试手推轮椅。”张健说,这位团友看到很多年纪比他大的团友都在使用手推轮椅,不仅轻便,也能更好地锻炼身体,被大家积极乐观的态度深深感染,“这也是无障碍旅游带给残障人士的收获,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在谢海娣看来,无障碍旅游的服务和受益人群不仅仅是残障人士,也包括老人、孕妇、母婴和临时性身体障碍者。
谢海娣希望通过带领残障人士旅游的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无障碍环境。“实现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除了推动无障碍城市的建设,还涉及公众教育、融合意识培养、立法完善等多方面,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近日,《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试点在杭州启动,这是全中国首个残疾人旅游服务的地方标准。而将于5月1日实施的《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明确,无障碍设施不设标识最高将被罚款5万元。
图文摘自:
https://www.toutiao.com/a6676619710664016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