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高自傲的諸葛亮,在48歲伐魏時,收降了27歲的姜維(字伯約)。諸葛亮一生征戰南北,閱人無數,遇到姜維時不禁贊道:“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而才兼于人。”
于是,向來謹慎,絕少贊譽他人的諸葛亮,很快對姜維委以重任,把這名敵國小官提升爲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不到30歲就被封侯,多少征戰沙場將士畢生的心願,姜維如此年輕竟能得到,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倚重。人們稱贊姜維,“時蜀官無出維右”,“中土(中原)名士,公休(諸葛誕)等,不能勝也。”
孔明盡授平生所學,讓姜維領上將之職。姜維雖然位列衆朝臣之上,住宅卻很簡陋,所得的俸祿,分給將士們享用。他清廉自守,家無余財,其才、其德,無可挑剔。
姜維對蜀漢的忠誠,也令人歎服。後主劉禅投降之後,姜維設下詐降之計,圖謀起兵複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樣一個忠義、才德俱佳的人,始終不能融入蜀漢主流。
諸葛亮死後,蜀中無大將。姜維在不到十年間,八次領兵伐魏,功績不在孔明之下。但前有費(礻+ 韋 )等人掣肘,只給他萬余名士兵;後有宦官黃皓等進讒言,使後主疑之。他無孔明那般相父權威,只好屯田邊塞,不還成都,遠離政治以避禍。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姜維憑忠義、才德立身處世,在蠅營狗苟的將亡蜀國,難免遭人诟議,這類悲劇曆史上也不鮮見。令人歎息的是,姜維雖然人品、才略均優于他人,在蜀漢小國,卻屢遭非議,最後,不免于國破身死。這裏面除客觀因素外,姜維自己也有值得反省之處。
看姜維用人,身邊的親信,只有同是魏國降將的夏侯霸。姜維自己是敵國降將,又與降將過于親密,在人際關系上就有問題。屬下無死士、宮內無死黨,孔明尚且將費(礻+ 韋 )之流守著後主,以免宮內多事,而姜維只知征戰,不懂其中奧妙。
孔明是蜀漢創業者,德才優于姜維,姜維只是個守業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對自己的人脈關系拿捏得更爲小心,可惜他沒有。
英雄末路,才俊終局,總有遺憾。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5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姜维是个将才,可惜没有强大的后盾.......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5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5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5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他也是个受人敬仰好将才、良忠臣
但为什么总觉得他没有什么有名的代表作
请问各位,请问姜维有什么有名,个人的战役吗?
先谢过了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5 05: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的分享,
姜維是小弟蠻喜歡的歷史人物~
從樓主分享的文章,
我們把裏面的意義帶到現實中,
真的可以給我們認識到一些道理~
在現今社會裏,
縱有將才之能,但無將才之智,還是會在社會無立足之地~
表示說:“一味的拼命衝刺,還不如把人脈關係打好,對未來幫助會來得更大。”
在未來的日子裏,網絡市場(Network Marketing)會成爲市場主流,
而人脈關係的大小更是直接影響網絡市場的關鍵~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5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5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2-2005 03: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8-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得很欣赏姜维
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不过没有靠山
而且蜀中无大将
始终还是。。。。 |
|
|
|
|
|
|
|
发表于 12-9-2006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9-2006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9-2006 03: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06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真乃一世之杰也~ |
|
|
|
|
|
|
|
发表于 13-1-200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飛翼高達 于 16-11-2005 11:04 PM 发表 
知道他也是个受人敬仰好将才、良忠臣
但为什么总觉得他没有什么有名的代表作
请问各位,请问姜维有什么有名,个人的战役吗?
先谢过了 铁笼山困司马,夜伏诸葛亮,识破假夏侯用计赚赵云。 |
|
|
|
|
|
|
|
发表于 13-1-2008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姜维在武力方面与赵云不相上下,用兵阵法上却比赵云更胜一筹。比赵云更优越的智勇明将。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如果在五虎上将具在的蜀国,虽然他不可能统领三军,却结果会不同),再加上降将身份,统领三军,难免会遭排斥。(以三国演义评论)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8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姜维,在那个年代,他是其中最出色的将军之一了,尤其是他的胆识和气魄,都是很杰出的,但是他可以成为优秀的大将军,但不是军事家,或政治家。这不是他的过错,只是可惜他身边没有人可以帮助他,没有与他分担责任,让他独木难支。不过,他穷兵黩武,不顾国力,这是他的一大过错。
想像一下,姜维带领大军北伐,夏候霸,王平和张嶷做副将,蒋碗和费文伟在朝中主持大局,作姜维后援,董允则制约黄皓的影响力,姜维全心全意关注战事,成功率肯定大大提高,这样的阵容足以比肩魏国啊!很可惜,这些只能在电脑游戏实现了。。。 |
|
|
|
|
|
|
|
发表于 7-5-2008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代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生平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漢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漢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漢(《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天子,請天子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漢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北伐生涯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漢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漢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漢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復國行動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漢,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防守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劉禪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漢。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漢遺臣在亂軍中被殺。據《三國志·姜維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後腹部被剖開,發現他的膽跟斗一樣大。
評價
姜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國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於漢,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漢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漢的亂相,而郤正卻說姜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
三國志:『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
魏略曰:『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遵念所治冀縣界在西偏,又恐吏民樂亂,遂亦隨淮去。時維謂遵曰:「明府當還冀。」遵謂維等曰:「卿諸人(回)覆信,皆賊也。」各自行。維亦無如遵何,而家在冀,遂與郡吏上官子脩等還冀。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未及遣迎冀中人,會亮前鋒為張郃、費繇等所破,遂將維等卻縮。維不得還,遂入蜀。諸軍攻冀,皆得維母妻子,亦以維本無去意,故不沒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8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新人王姜维,都是因为被诸葛亮宠信而闻名的。诸葛亮甚少提拔人才,提拔的人才都不是真正的人才。这一代表诸葛亮在相人方面的眼光基本上是不好。
与魏国人气王郭准差一段距离。正始元年,蜀将姜维与郭准军对垒。郭准进军,姜维不敌郭准,所以退兵。
正始九年,姜维出石营,入强川,迎接胡军商议联盟。留廖化于成重山建筑城池。
郭准想分兵攻打廖化,另一兵力攻打姜维。但是诸将劝说郭准不要分兵。因为姜维如果与胡军联合,兵多势众,一分兵就寡不敌众。相持之下,吃亏的会是自己的魏军。不如比姜维军早达胡人之地,与他们联盟,那么蜀军就会孤军作战,这是外交之谋。
郭准不认同:[ 如果我去攻打廖化,这是出其不意,姜维就变了有狼顾之优,必定会赶回来救廖化。姜维回来途中,我已经能够平定廖化了。那么姜维会到来时,已经疲于奔命,我军静待姜维军的到来,就可以战胜他们。到时候,廖化已败,姜维被攻破,我们大把时间与胡人结交,蜀军到时候就变了孤军作战。]
以上是我亲手从三国志翻译的。
随便一个邓艾或者郭准就可以打败蜀国大将姜维。姜维有几厉害就不见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