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35|回复: 37
|
【入门】【哲学家 + 哲学思想 + 哲学著作】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尽善尽美 于 4-4-2011 07:57 PM 编辑
原帖由 mancai 于 7-3-2005 08:50 AM 发表
還有,請問有誰可以列出著名的哲學家和他們的論證,還有他們寫過什麽書嗎?因爲這可以讓想看相關論證的人可以去看誰的作品和什麽書名...
承蒙mancai网友的提问~ 在下不胜荣幸的献上一份绵力~~
虽然这已是八个月前的问题,可是相对于哲学的千年长河,这点时间实在不算什么。
之前有人放过一些哲学家的简介,但是名额却很有限,或者没有提到这些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小弟毛遂自荐的希望能完成这项工程,但是由于知识智慧都非常有限,
所以如有错误,还恳切盼望大家多多赐教~~
我的方式是从现代哲学家写起,一直往后退向古代,这样做的理由是:
很多人比较熟悉苏格拉底,柏拉图,但是对现代哲学家如沙特,维根斯坦等却不甚了解~
但是这些哲学家却离我们现在时间更靠近,我们理应先知道我们最周遭的事儿。
第一篇 【现代哲学】 登场哲学家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年 ~ 1860年 [德国]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年 ~ 1900年 [德国]
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年 ~ 1857年 [法国]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年 ~ 1873年 [英国]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1820年 ~ 1903年 [英国]
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1883年 ~ 1911年 [德国]
伯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年 ~ 1941年 [法国]
马赫 Ernst Mach
1838年 ~ 1916年 [奥地利]
阿芬那留斯 Richard Avenarius
1843年 ~ 1896年 [德国]
皮尔士 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年 ~ 1914年 [美国]
詹姆士 William James
1842年 ~ 1910年 [美国]
杜威 John Dewey
1859年 ~ 1952年 [美国]
刘易斯 Clarence Irving Lewis
1883年 ~ 1964年 [美国]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年 ~ 1969年 [英国]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年 ~ 1951年 [英国]
莱兴巴哈 Hans Reichenbach
1891年 ~ 1953年 [德国]
波普 Karl Raimund Popper
1902年 ~ 1994年 [英国]
胡塞尔 Edmund Husserl
1859年 ~ 1938年 [德国]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98年 ~ 1976年 [德国]
萨特 Jean-Paul Sartre
1905年 ~ 1980年 [法国]
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年 ~ 1980年 [瑞士]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65年 ~ 1939年 [奥地利]
无法一一列完,如果网友们有什么好建议的可以告诉我~我会补充上去~
我也尽量的定时追加相关资料。
[ 本帖最后由 Anggugu 于 4-11-2005 10:18 A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05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年 ~ 1860年
思想:
- 唯意志主义的代表哲学家之一。
-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又称“生存意志主义”,他也是西方哲学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把意志归结为生存欲望,并把这种求生存的意志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 他提倡的“意志”是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
- 他认为科学和理性所以认识的具体事物只限于虚假的表象世界,
人们只有通过非理性的直觉才能达到对意志世界的认识。
- 意志的本质是盲目的欲望,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痛苦,得到满足后又会觉得无聊,
因此,人生的两大因素就是痛苦和无聊。
- 他悲观的以为人类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是抛弃一切欲望,最终断绝生命之源。
-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就从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现实生活,
发展到悲观厌世主义和极端禁欲主义,最终堕入人生虚无主义。
-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多位哲学家。
作品:
《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博士论文)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于1818年)
《附录与补遗》(作为《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附录与补遗,收录他的大部分短文)
《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05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年 ~ 1900年
思想:
- 唯意志主义的代表哲学家之一。
- 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又称“权力意志”。(有些书译作强力意志)
- 他強力地批判了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的道德體系,主張重估一切價值。
- 他宣称“上帝已死”,在他看来,唯有推翻上帝,才能创造新的价值,才能使自我生命的意志复活。
- 他更提出了超人理論和永恆輪迴的命題,渴望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強力的思想文化體系。
- 所谓“超人”,就是具有权力意志的人,是天生的统治者。这个理论后来被德国的
希特勒用来推行他的极权统治,让尼采被納粹所利用而带上「納粹哲學家」的污名。
- 從本質上來說,尼采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但是他不同於他的精神導師——叔本華,
尼采渴望著在這個虛無的世界上尋找到一種意義,或者說創造出一種生存的意義,
以此來肯定人的存在價值。他的思想為後來的存在主義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存在主義的先驅之一。
- 尼采影响了雅斯貝尔斯、薩特、海德格尔、福柯和德希达等著名哲学家。
作品:
1872:《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1875:《不合時宜的考察》(Unzeitgemässe Betrachtungen)
1876~1879:《人性,太人性的》(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1881:《朝霞》(Die Morgenröte)
1882:《快樂的科學》(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
1883~1885:《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1886:《善惡的彼岸》(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1887:《論道德譜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1888:《偶像的黃昏》(Götzendämmerung)
1888:《華格納事件》(Der Fall Wagner)
1888:《反對基督》(Der Antichrist)
1888:《瞧,這個人》(Ecce Homo)(自传)
1895:《尼采反對華格納》(Nietzsche contra Wagner)
1911:《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死后由妹妹编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2005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昂 咕 咕 哲 学 小 词 典 】- 档案001
唯意志主义 Metaphysical Voluntarism
是一种把情感意志作非理性的解释,并将其作用无限夸大以至使其成为万物之源的唯心主义哲学。
两个主要代表哲学家是德国的叔本华与尼采。
唯意志主义者批判:
1 唯物主义者只强调物质世界第一性,而忽视人的内心世界;
2 经验派+理性派唯心主义把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看作第一性,一样不能揭示人的真正本质。
唯意志主义者认为:
1 人的真正意志是感觉/思维之外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
2 人或者宇宙都取决于相应的情感意志,这才是唯一真实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05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年 ~ 1857年
思想:
-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的创始者。
- 孔德同时反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协调这两种哲学观并超越它们的。
- 他认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
- 在他眼中,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
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
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 他也认为过去的社会和目前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但会进化到理想社会中去。
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社会大于个人,而语言、宗教、所有制、人数与财富,都在传承、支撑
着社会。分工对社会有利有弊,社会现象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就会实现。
- 孔德把人性当作社会的基础。认为决定社会的起源和性质的,是作为人性的体现的人的情感意志,
也即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有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之分,个人本能表现为利己心,社会本能
表现为利他心,前者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个人本能使人趋向保守,
社会本能使人具有改革精神,因此应当使二者得到调和。
- 孔德的知识发展三阶段说也很有名,他说:
“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都是先后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
1 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
2 形而上阶段或抽象阶段;
3 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第一种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第二种是过渡性的,
第三种是最后的,固定的阶段。”
作品:
1830~1842《实证哲学教程》(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六卷)
1851~1854《实证政治体系》
1848《实证主义概观》
1853《实证宗教教义问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05 08: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年 ~ 1873年
思想:
- 英国最早的实证主义代表,和他父亲詹姆士·穆勒一样是位经验主义[又称归纳主义]者。
- 他的经验主义的特点是结合了联想主义心理学与实证主义。
- 穆勒反对从一般概念出发的认识论,强调包括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知识均起源
于经验,认为借经验直观所认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理所由以出发的根本前提。
- 他提出了两个假设:
1 假定心灵(自我、精神)是存在的,它能够形成关于存在的东西以及一切可能的东西的概念;
2 关于心里联想的规律是可靠的。他认为根据这两个假定,就可以得出关于外部世界存在的信念。
他把物质定义为“感觉的恒久可能性”,感觉与物质的区别不过是现实的、
具体的感觉与必将可能发生的感觉(感觉的恒久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人的心灵无非就是人的某种固定的、恒久的、在各种情况下都将产生的精神状态,
换言之,就是感受(精神状态)的恒久可能性。
- 穆勒对逻辑的研究与看法是他贬低演绎法,而推崇归纳法;他制定了著名的五种归纳法:
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差异法]、剩余法、共变法及合异共同法。
成为西方逻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穆勒的功利主义伦理观承袭洛克与休谟,又受到边沁的快乐论原则的影响,他认为把幸福
建立在人类社会的感情上,就是说:己所欲者,施之于人,这就是功利主义道德的最高理想。
作品:
1843《逻辑体系》
1859《论自由》
1861《功利主义》
1865《哈弥尔顿爵士哲学考察》
1865《孔德和实证主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05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1820年 ~ 1903年
思想:
- 英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
- 斯宾塞在《第一原理》中认为,科学和哲学均应以现象为研究对象,即研究有限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类的东西。现象虽然是无限的、无条件的绝对存在的意识表现,
但绝对存在本身则超出现象范围,从而也超出了哲学和科学的范围,作为现象的终极原因的绝对存在
是人的认识和概念所无法表达的。
- 斯宾塞认为有两种关系:一是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一是空间上的彼此并存关系。
它们都只是现象的外部关系,不是事物的内在关系。
- 他承认科学和宗教的对立是各种信念的对立中最古老、最广泛、最深刻、最重要的对立,
但以为通过把最高和最后的实在当作不可知的东西,宗教和科学就可得到调和,就可以并行不悖。
- 斯宾塞认为进化是物质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相对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进化到顶点时达到一种均衡状态,随后就是解体和分散。进化观念是其整个体系的根本观点。
这一观点被他本人及其他许多思想家用来维护资本主义秩序,反对任何形式的革命,
认为它会破坏社会的平衡,导致社会的倒退。
作品:
1851《社会静力学》
“综合哲学”十卷,即:
1862《第一原理》
1864~1867《生物学原理》(2卷)
1870~1872《心理学原理》(2卷)
1876~1896《社会学原理》(3卷)
1879~1893《伦理学原理》(2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005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昂 咕 咕 哲 学 小 词 典 】- 档案002
实证主义 Positivism
法国哲学家孔德开创的哲学流派。代表哲学家还有英国的穆勒与斯宾塞。
实证主义者拒绝回答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认为这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后来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先驱。
实证主义者以自然科学为出发点来谈自己的哲学,比其他哲学更接近科学,
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所以广为自然科学家所接受。
实证主义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并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哲学研究上,认为哲学应该放在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出了可观察的现象之外,就不是哲学研究的范围。
所有可观察的现象就是现实的,正确的事实。这种看法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也强调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性,从观察与实验可得知自然规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5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1883年 ~ 1911年
思想:
- 生命哲学的创始者。
- 他的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的发展。他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并以生命或生活作为哲学
的出发点,认为哲学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说明,它更强调人类的生命,指出人类生命的特点
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但他却把生命解释为某种神秘的心理体验。
-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学说主要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方面。狄尔泰认为,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人文科学,也即所谓"精神科学",本身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
的知识。它以对生命的体验、表达和理解为基础,其对象即整个人类的生命现象。自然科学
只研究物质的、外在于意识的东西,而精神科学研究人的精神生活,在其中主客观是同一的。
- 狄尔泰用"生命"一词指人类生活的整个范围,包括它的表现、它的创造,以及人类的社会组织、
文化成就,人心向内与向外的一切活动等等。他从这个涵义宽泛的概念出发来研究历史问题,
认为历史世界是历史研究的主题,而这个历史世界就是生命在时间里的延展。
生命,作为相互影响的、时间上相续的事件,就是历史生活。
- 狄尔泰借用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的概念,把对理解和解释的研究叫做"解释学"。
- 狄尔泰的历史哲学曾经对20世纪初德国史学家们产生过深刻影响,
他的精神科学方法论成为当代释义学的思想渊源之一。
作品:
1883《精神科学序论》
1907《哲学的本质》
~年份不详~
《体验与诗》
《道德意识试析》
《史莱尔马赫传》
《解释学的产生》
《青年黑格尔史》
《精神科学基础研究》
《一般教育学的可能性》
《历史理性批判的手稿》
《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建构》
《关于描述和分析心理学的思想》
《关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科学历史之研究》
《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构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伯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年 ~ 1941年
思想:
- 继承了狄尔泰的哲学思想,是生命哲学的代表性哲学家。
- 伯格森的思考是从“活着”此一感知经验进行反省而展开。“活着”究竟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伯格森所寻求的是一种意识毫不间断,“持续”的感觉基础。
所谓的“持续”,就是以感知时间状况作为生命的条件。
- 伯格森的哲学基本观点是生命冲动学说。他认为,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向前发展的创造进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的根源就是生命的冲动。生命冲动是世界万物的创造源泉。
- 伯格森认为实在就是运动,生命就是生命之流。
- 伯格森也是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宣揚一種反理性主義哲學──直覺主義。直覺指的是本能、下意識、
一種不可言狀的內心狀態。世界的本質,是一個非理性的精神過程,客觀存在的萬物是其表象,
也是無規律可循的。因此,人們不能只靠科學和理智去認識,只能通過直覺去把握。
- 伯格森从生命冲动学说出发,认为:为了保持人类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创造进化,应该建立
生物机体式的社会。个人必须服从社会,受社会的约束,要压抑自私心,
因此,要制定一套法律和道德规范,以统一人心。为此,他也强调宗教的作用性,
认为“宗教的第一作用就是维护与加强社会的要求。”
作品:
1889《论意识的直接材料》
1907《创造进化论》(代表作)
1913《时间与自由意志》
《物质与记忆》
《形而上学导言》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 本帖最后由 Anggugu 于 4-11-2005 12:2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5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昂 咕 咕 哲 学 小 词 典 】- 档案003
生命哲学 Philosophy of Life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德法流行的一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
代表哲学家有德国的狄尔泰与法国的伯格森。
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把生命现象绝对化,神秘化,当作宇宙万物的根本动力和真实基础。
她认为物质与精神都是出自于生命的创造,而生命本身既不是物质,也不是一般的精神(感性,理性),
而是一种纯粹的创造力,而且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客观规律的制约。
对于生命,不能用经验或理性的方法来认识,只能靠本能和自觉来体验。
生命哲学强调生命的意义,强调伦理的价值,强调生命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5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赫 Ernst Mach
1838年 ~ 1916年
思想:
- 马赫主义的创始者,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
- 马赫在他的著作《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提出世界“要素论”(Theory of Element):
世界是三个要素的复合——物理要素(ABC),例如颜色、声音等,它们组成物体
——生理要素(KLM),例如神经系统、眼网膜等,它们构成人的身体
——心理要素(αβγ),例如意志、记忆、印象等,它们构成人的自我
三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物理要素”与“心理要素”相互影响,
两者影响又以“生理要素”为中介。
- 要素论是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传统哲学是以物体与自我、物质与精神分立为标志
的二元论,而要素论目的在于组成一个“统一的一元论的宇宙结构”。
- 马赫否认自然界存在着因果关系,他说原因与结果这两个概念并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
那不过是思维中的东西而已。
作品:
1883《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
1885《感觉的分析》
1905《认识与谬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芬那留斯 Richard Avenarius
1843年 ~ 1896年
思想:
- 批判经验主义的创始人。
- “原则同格”说(Theory of principled coordination)
▲作为主体的自我同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自我是主要方面(“同格”的中心项),环境是次要方面(“同格”的对立项),
▲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主体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 “嵌入”说(Theory of interjection)
▲把知觉、观念、思想与其对象相分离而置入(嵌入)人的意识之 中的现象
▲传统哲学反映论是典型的“嵌入”说
▲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环境分割开来,或者主体、自我从属于客体、环境,
或者客体、环境从属于主体、自我
▲由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
作品:
1876《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
1890《纯粹经验批判》
1891《人的世界概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5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昂 咕 咕 哲 学 小 词 典 】- 档案004
马赫主义 Machism
十九世纪70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以其创始人E.马赫而得名。另一位创始人为R.阿芬那留斯,把对经验进行批判作为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因此马赫主义又被称为经验批判主义(Empirio-criticism)。
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
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由于马赫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点类似,
广义来说可以把它归纳为实证主义第二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5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尔士 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年 ~ 1914年
思想:
- 实用主义(Pragmatism)的创始人,但是为了和詹姆士的理念有所差别,
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效主义(Pragmaticism)。
- 确定信念的意义——皮尔士认为人的思维功能在于确定信念,引起行为习惯。确定信念是行为准则。
- 改变旧的信念、确立新的信念的四种方法——固执、权威、先验和科学的方法。
- 皮尔士将真理与信仰联系在一起 ,真理就是能够导致我们心灵上的满足的某种信仰。
- 观念(概念,判断)意义的界定——观念(概念)的意义在于产生实际效果,也就是说,
产生实际效果的任何观念(概念)就是真理。把概念、观念清楚明白不在于反映客观实际,
而在于引起预期、可感觉的效果。
-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意义论,就是由假设,动作与实验三个要素组成的。皮尔士的意义论承袭了
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论,把经验等同于实在。
作品:
《信仰的确立》
《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明确》
1923《机会、爱情与逻辑》
1931~1958《皮尔士文集》8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05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詹姆士 William James
1842年 ~ 1910年
思想:
- 第一位使用“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个字眼的哲学家,他同时也是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
- 詹姆士把自己的世界观称为“彻底经验主义”(radical empiricism),
并表明自己继承了休谟的经验论。
彻底经验主义是为了反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二元对立的哲学,只有经验中名词才能解释事物。
经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连成一体,而世界是纯粹的经验世界,心物、主客体之间的差异与对立是
经验内部的差异与对立,它们只有方法论意义没有本体论的意义。
- “气质”说(Temperament)——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人的气质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决定人的哲学观点
——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气质冲突的历史。
- 方法与真理(method and truth)。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
形而上学通常是追求一种最原始的东西,诸如“上帝”、“物质”、“理性”、“绝对”等等,
但是实用主义的方法不会把这些词当作追求的终结,
而是把它实际的“兑现价值”表现出来并在经验里加以运用。
- 理性主义真理观意味着观念与实在“符合”,这就占了真理。这是惰性、静止的真理观。
- 詹姆士对宗教的看法是:应当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是某种把我们引向未来、给我们以希望、
使我们得救的力量。他说“‘有没有上帝’等于说‘有没有希望’”。
作品:
1890《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7《信仰的意志》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
1902《宗教经验之种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 Study in Human Nature
1907《实用主义》Pragmatism: 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
1909《多元的宇宙》A Pluralistic Universe
1909《真理的意义》The Meaning of Truth: A Sequel to "Pragmatism"
1911《哲学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1912《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Essays in Radical Empiricism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05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威 John Dewey
1859年 ~ 1952年
思想:
- 杜威在皮尔士与詹姆士的基础上,把实用主义发展到其他领域,尤其是教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杜威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美国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是美国精神的代言人。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
作为他的哲学根据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之中。
- 杜威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方面来说:
▲ 哲学改造与经验自然主义(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 and empirical naturalism)
——传统哲学是心物、主客分立的二元论,现代哲学应该建立以人的生活、
行动和实践为核心的主客相统一的哲学。
——传统哲学对经验解释主体的认识,把经验当作知识,经验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分立的二元论,
这就造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经验的“两套”意义(double barreled)
——“它不仅包括人们作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
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
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像的方式,简言之,就是能经验的过程。”
——经验事物(经验的是什么东西)(What)和经验方式与过程(经验是如何进行的)(How)。
▲ 行为与方法(conduct and method)
——经验自然主义强调人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生活是指人适应环境的行为,人的行为
与动物的本能反应的根本区别。人对环境的反应是按照自己意愿,运用思维能力,
制定计划,达到改变环境的目的。
——人为实现改造环境的目的,必须要有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方法的“五步”说
1.出现的疑难;
2.疑难产生的问题;
3.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说;
4.以推理演绎选出一种假说;
5.证实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
——思想、观念、理论是人们行为的工具。杜威反对唯心主义的先天性原则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认为思想、观念(概念)、理论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工具无真假之分,
而在于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浪费而已。
——真理的标准在于能否引导人们行为取得成功,这就是著名的“真理即有效”论。
有效性是衡量观念的真假的尺度,满足不是对于纯粹个人的目的一种效用,
而是指公众效用和取得成功的作用。
作品:
1908《伦理学》(合著)
1910《我们怎样思维》
1910《实验逻辑论文集》
1925《哲学的改造》
1925《经验与自然》
1929《确定性的追求》
1938《逻辑:探索的理论》
1946《人的问题》
1949《认知与所知》(合著)
《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自由與文化》
《我的教育信條》
《教育哲學》
《明日之學校》
《兒童與教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1-2005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易斯 Clarence Irving Lewis
1883年 ~ 1964年
思想:
- 刘易斯的实用主义称为“概念的实用主义”。特点是将实用主义的经验主义与
康德的唯理主义揉合在一起。
- 刘易斯认为理性主义和纯粹经验主义的共同错误是将心灵的东西与经验的东西分开,
而哲学应该是将经验遵循的原则确切地,连贯地表述出来。他认为由于一切乃是心灵或经验的结果,
因而哲学就是心灵对自身活动中的心灵本身的一种研究。
- 刘易斯把认识与知识区别开,说:“正确的认识才算知识”。
经验的知识本质上是功利的,实用性的。
作品:
1918《符号逻辑概论》
1932《符号逻辑》
1929《心灵与世界秩序》
1946《对知识和价值的分析》
1968《价值与命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1-2005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昂 咕 咕 哲 学 小 词 典 】- 档案005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在美国流行的哲学学派。
代表哲学家有美国的皮尔士,詹姆士,杜威与刘易士。
实用主义認為,當代哲學劃分為兩種主要分歧:
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樂觀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
一种是經驗主义者,是唯物的、剛性轻感情的、憑感覺的、悲觀的、無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關係的。
实用主义則是要在上述兩者之間找出一條中間道路來,是“經驗主義思想方法與人類的比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適當的調和者”。
实用主义者忠於事實,但沒有反對神学的先驗的偏見,如果神学的某些觀念證明對具體的生活確有價值,
就承認它是真實的。將哲学從抽象的辯論上,降格到更個性主义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
承認達爾文,又承認宗教,也不承認是二元論的,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認為自己是多元論的。
实用主义的主要論點是:
- 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
- 強調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動;
- 理論只是對行為結果的假定總結,是一種工具,是否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使行動成功;
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效果。
在實用主義大旗下派生的分枝有「人本主义」、「工具主义」、「邏輯經驗主义」、「神奇學派」、
「邏輯學派」等。現在雖然已經不再是一種運動了,但仍然是一種非常有影響的思想體系,
它把哲學從一種人生觀的思想體系降為一種研究問題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識解釋為一種評價過程,
以科學探索的邏輯作為人們處世待物的行為準則。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6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哲学家
不知楼主对中国的哲学家的看法如何?
朱熹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唯心論的唯理论体系。认为“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