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15|回复: 0

[分享] 禅修的五层境界 | 你在哪一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018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禅学之境)http://www.sohu.com/a/163238278_99898854

在禅修初期,心灵中欲望习气,裹挟着意识分别。
心浮气躁,思绪纷飞,情欲浑浊,浮想联翩,情感起伏。
被思维情欲牵引的你,犹如湍急河流上漂浮的稻草。
身语意刹那交织,繁杂念头中,你无法找到自己的心。
情欲勾结的体验中,心灵感知瞬息万变,你迷失在心意变幻不停的妄想中。
心灵在迷茫中,寻找维护自我体验的依据,你只能将意识当作自己。
--------------------------------------------------------------------------------------------------------------------------------

意识,是心灵愿望,裹挟心灵认知,推动大脑意根,形成对身心内外现象的分别。
心灵愿望调取意根分辨,形成色相;心灵认知调取意根尘色,形成概念。
概念相续累积,形成记忆;色相聚合轮转,形成境界。
念头记忆川流不息,意识刹那间分别,带动心灵感受波动。
感受体验,反过来牵引心灵愿望,形成新的,不断变幻的,相续不停的,心灵内受感知。
心意相续如万花筒,情感波澜如蒙蒸气。
身心繁杂,心猿意马,你根本谈不上禅修,因为你所谓的内心安静,仅仅是妄想欲望之延展。
此处的禅修,要点是——宁静而专注的,观察身外的客观环境,并且清醒的记住环境的细节。
--------------------------------------------------------------------------------------------------------------------------------

闭上眼睛,让意识清醒的,对所记忆的客观环境,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大脑记忆中,清晰细致的还原。
在心灵中清晰,细致,具体,全面的还原升起,在睁开眼睛时,所看到的身边具体环境。
心灵专注在,意识还原的周边景象内。
闭上眼睛后,身心内在的清醒,完整的还原周围的环境细节。
这是培育你的心灵,对意识的观察。
意识构建出身心内在境界,心灵专注的观察,这意识构建的境界,也就同时观察了与境界同体的意识。
久而久之,心灵会在专注的清醒中,观察到意识与境界的整体,是心灵深处,极其细腻的觉知体验。
此处的你,只是凝定专注,观察境界的清醒。
你习惯于,专注在大脑意识的清醒时,你习惯于,凝视内在环境的清澈明了后。
那么,不清醒的思维想象,念头幻想,情绪感受,欲望污浊,就会在清醒的心灵专注中,如灰尘脱落。
意识与境界,在专注的心灵凝定中。
淡化,远离,消散在专注清醒中,如同云彩遁入晴空。
清醒的晴空,随着境界消散,范围越来越广大。
明澈而觉醒的清醒,在心灵专注的明朗中,越来越细腻真实。
于是,你进入禅修第二阶层。
--------------------------------------------------------------------------------------------------------------------------------

当妄想念头,与情绪欲望,从心灵晴空明朗的,觉醒清澈中脱落。
意识分别的相续繁杂,在专注心的清醒中减缓。
念头连带的记忆,情绪连带的欲望,逐渐淡化消散了,组成意识的——识,开始分解。
识,就是分别,念头,概念,记忆,观念,想象,以及逻辑思维。
思维熄灭,不被分别念头牵引的——意,展现出原本的状态。
大脑处于清醒而无念的状态,类似于愣神的状态,愣神状态中却明朗,清醒离分别。
--------------------------------------------------------------------------------------------------------------------------

此刻,在你清淡感受的深处,心灵觉受的明晰将会复苏。
在极其细腻的,心灵觉受习气深处,复苏了清澈明了的体验。
清澈的心灵苏醒了明晓,觉醒这个愣神的意根,并不是你自己。
意根大脑,仅仅是心灵愿望的表达,类似于我们吃饭使用筷子。
筷子能够夹菜,却无法品尝饭菜滋味;筷子可以夹菜,筷子本身并没有夹菜的愿望。
意根能够分别内外境界,可是意根本身没有取舍分别的愿望。
推动意根,调取意根进行分别的动力,是心灵深处的愿望。
而心灵深层,深层,深层的愿望中,随着意根脱落。
心灵愿望不再被意识凝固,愿望在心灵极深处,呈现出构成愿望的基础。
愿望在失去意识牵引凝固后,开始分解为,心灵体验与心灵认知。
--------------------------------------------------------------------------------------------------------------------------------

意识脱落了,意识构成的境界消散了。
取舍意识分别,承载境界感受的,心灵体验也就分解了。
体验融化,由体验呈现出的,心灵愿望也开始融化分解了。
心灵深处,观察意识境界的明晓清醒,在愿望分解,体验消散的过程中,还原了光明的本质。
构成心灵愿望的,细腻认知妄想,与细腻觉受体验,如层层乌云呈现在,明晰纯澈的心灵朗照中。
犹如乌云消散于虚空,太阳照破云层,在虚空中展现万缕阳光。
晴空被阳光照亮,光明开始撕裂残存的云层,云层体验逐渐淡化,习气觉受分解熄灭。
心灵愿望,就是我执,构成自我的因素分解,心灵觉光发动,宿世业境熄灭,觉光于心展现纯澈朗照。
禅修步入了三摩地。
于是,你进入了禅修第三层。
--------------------------------------------------------------------------------------------------------------------------------

步入三摩地的行者,在此处禅修,随时会落入魔境。
心灵深处的愿望分解时,会释放构成愿望的,累世劫习气与妄念。
心灵清醒的观察,执迷习气体验,就会堕落入三界魔王的世界,恣意享受,被习气业力所奴役。
心灵明澈的清醒,执迷妄念分别,瞬间可以随心所欲幻化世界,心想事成,堕落我执心魔地狱。
禅修步入三摩地,你的心灵清醒,将会遭遇构成自我认知的,累世劫无限冤亲债主,所幻现的觉受经验。
你的心灵,无论被爱恋沾染,或者被恐惧惊怖,都会被心灵深处,细腻的觉受,带入幻境沉沦中。
因此,步入三摩地的行者,是最容易入魔,成为魔王的子民。
--------------------------------------------------------------------------------------------------------------------------------

由于心灵觉受,不再受到意识分别的约束,你的心灵在觉受体验中,是随心所欲,心想事成,无所不能。
也唯有步入三摩地的修行人,才有资格成为魔王,由于不受意识与欲望约束,心灵将展现,塑造习气成万物的能力。
三摩地境界以下,众生被意识概念镣铐,被欲望情绪蒙蔽,业造身心,心随业转,都属于地狱鬼道,或畜生妖界。
如何不堕落魔王的幻境?
保持一颗柔软的心。柔软的心灵,不储存贪婪,柔软的心灵,不迷恋高傲,柔软的心灵,能放弃自我。
--------------------------------------------------------------------------------------------------------------------------------

保持心灵对于真理,绝对纯粹的虔诚,生命中唯有纯洁的真理,灵魂只为真理而仰望。
心灵对真理的决绝信仰,可以铲除内心对自我的执迷。
当累世的川流不息妄念,在柔软心灵的清澈中流过,心无所取,妄念则自生自灭,如雁过寒潭不留痕迹。
当累世的习气体验横流,在柔软的心灵明澈中流过,心无所挂,体验如空中云层,生灭聚合而虚空不动。
如是,妄念逐渐清淡,体验逐渐淡化,妄念逐渐熄灭,体验逐渐平息。
而柔软心灵中,明晰圆满的光明,在心灵愿望分解中,逐渐展现出,自由流动的光,纯明喜悦的安详。
于是,你步入了第四层禅修境界。
--------------------------------------------------------------------------------------------------------------------------------

心灵愿望,熄灭在柔软心的清净觉照中。
构成自我的,累世妄念与体验,分解消散在,心灵清净明澈的单纯中。
自我熄灭了,你在三界六道中,生生世世,生生死死的轮回转生,就彻底脱落了。
安详明澈的凝定心中,是自由流淌的纯光,光明中没有自我体验的污浊,与我执分别的错愕。
你的心灵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的心灵。
--------------------------------------------------------------------------------------------------------------------------------

光明就是你,众生是光明,你与众生同体,任一光明众生,心灵的觉受,都是你的觉知分别。
此处的禅修,进入三摩地中层,你脱落了分段生死,从魔王业境中逃离,光艳无际,纯真纯善纯光。
无限能力,随意变幻,慈悲如苍穹广袤,智慧如星云浩瀚,无量劫亘古不变,你可以称为神灵。
此处的禅修,要点是——安详。
禅修的时候,不要刻意观想任何景象。
--------------------------------------------------------------------------------------------------------------------------------

不要动用意识,去感知任何境界。
让心神,在安然松弛中,感受舒适。
让内心的专注力,维持在禅修本身的愉悦中。
保持舒适的坐姿,心灵轻柔安宁的,维持在舒适细腻的明媚中。
身体的舒适,与心灵松坦合为一体。
不必担心意识在思索,不必担心思维在杂乱。
心灵在宁静安详中,舒适就是全部。
犹如走过嘈杂的菜市场,你只需看到人群中的空间。
而不需要理睬街边摆摊的小贩。
无需理睬纷杂的念头,没必要理会记忆与思维。
舒适安宁的心灵,专注而清醒。
心灵清醒的放松在,坦然的安详中。
没必要理睬感受的起伏,无需分辨情绪的波动。
在轻柔妙乐的安宁中,任由念头来去,任由感受波澜。
无需理睬,无需分辨,无需在意。
你只是全然舒适而已。
意识的紧张,感受的焦虑,统统在纯然舒适中,被安详遗忘。
心灵深处的明了,专注的宁静于此,就是禅修的全部了。
这就是禅修最好的状态。
如此,你将步入禅修的第五层。
--------------------------------------------------------------------------------------------------------------------------------

步入三摩地高层的修行者,禅定中,安详就是一切。
安详脱落了心灵潜在的,觉知分辨与觉受造作,极尽细腻的心灵觉受,如烟雾消散在觉知明澈清醒中。
心灵细腻觉受的造作,呈现那流动的光明世界,光明熄灭了,众生世界如梦初醒,虚空清澈无限,赤裸湛然明澈。
此处远离思维,远离言说,远离体验,意识无法触及,感受无法染着。
心行触灭,清醒成为了错觉,光明呈现出黑暗。
不可思议之境界,成为了浮夸,难以思量之分辨,成为了累赘。
--------------------------------------------------------------------------------------------------------------------------------

当心灵最后一丝觉受,如水汽熄灭在虚空。
光明流融入觉知,觉知失去了分辨条件。
虚空存在感失去了,承载生灭,支持存在的认同条件。
这远离言说,远离分别,远离感知体验,远离不可思议的空明广袤。
如禁锢你身心的,透明玻璃衣服般,存在感迷茫心,刹那间粉碎。
虚空粉碎的瞬间,心灵会从迷梦中觉醒。
原来,虚空宇宙,世界众生,生灭缘起,觉知境界,觉受因果,自我与我所,生死与轮回,天堂与地狱。
只是无始劫来,偶然间,你的一念迷失。
虚空粉碎,大地无寸土。
--------------------------------------------------------------------------------------------------------------------------------

此处的禅修,类似于眼光,明澈十方,眼光纯明无杂,晓了前境无碍无挂。
眼光明性离暗,周遍三世,明晰清澈,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来无去,无生无灭。
你比光明还要明晰,光明在明晰中成为了暗影。
你比黑暗还要清纯,黑暗中,明晰纯澈无挂无杂。
身心如幻,幻灭觉圆满。
你的心,是空性明晰普照十方,累世劫中,无限无量微尘世界中。
任何一众生心意内,过去未来岁月中,任何一瞬间的念头,都清晰可见。
--------------------------------------------------------------------------------------------------------------------------------

不是洞照某一世界,某一个众生心意念头,当下是明晰可见。
而是于瞬间,全能全知过去未来,十方普照微尘苍宇。
瞬间遍知遍觉,同时知道,这充满苍茫宇宙,无限无量无极无尽的,一切微尘世界中。
构成无尽无限众生的,过去未来现在因缘,如空间伴随微尘,微尘众生纷扰,觉性明空不动。
如空间明晰普照微尘众生,在构成众生的累世业障习气身心中,清净不动。
普照众生心意相续,生死轮回中,任何一念头的生灭缘起。
何为无漏智?心离分别,觉性无生是!
觉性无生,如空间般,通透无碍,无生故而不动,离分别故圆满,离造作故庄严,空中无色故清净。
--------------------------------------------------------------------------------------------------------------------------------

此处的禅修,你并非是你,也并非不是你。
你只是梦境中,残梦的延续,残梦因缘中,苏醒的脱落,如空间圆照十方,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禅修没有境界,身心烦恼皆是菩提,安详挂不住清醒,清醒挂不住觉照。
觉照本不可得,当下清净,如如不动。
所谓的禅修,到此为止。
行住坐卧,嬉笑怒骂,起心动念,莫不是禅修自在。
生死轮回,情欲烦恼,身心自我,尽皆是方便法门。
何为如来究竟法?随顺因缘方便是!
终日说法,未曾说一字;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走路,未粘一粒尘;永世轮回,未曾染生死。
你在一切之中,如如清净,一切在你之中,缘起缘灭。
--------------------------------------------------------------------------------------------------------------------------------

你随一切呈现,不留一切因缘。
你是生灭宇宙中,生灭挂不住的清净。
你是身心烦恼中,烦恼不可得之寂静。
你是过去未来心中,心心无所得之圆满。
你是缘起中的无生,是幻灭中的普照,是生死中的如如,是寂静解脱的当下。
烦恼即菩提,轮回本涅槃。
你觉悟了本性,与十方三世诸佛同体,名觉悟者。
=========================================================================

互动话题:
你在禅修的第几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07:31 PM , Processed in 0.05696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