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02|回复: 1

有四种辩才是一切佛所赞叹的;亦有四种辩才,是诸佛如来所禁止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9-2016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一

净空法师: 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使我们能够清楚容易辨別是佛法,还是非佛法。「辩才」,佛有辩才,魔也有辩才,没有辩才,他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那么多人崇奉?他也有无碍辩才。所以佛在此地说,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所讚叹的,这是佛法;另外有四种辩才..是诸佛如来所禁止的,决定不许的。如果是佛的弟子、比丘或者是菩萨,说法与佛所说的不相应,那我们就很清楚,他说法不如法,必须与佛所说要相应。...「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这是佛讚叹的,诸佛如来所宣说的。第一,「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目的是要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所谓真实的利益,如果说现前佛给我们得利益,来世不得利益、后世不得利益,这不是佛说的。佛所说的决定能教我们来世、后世、生生世世都得利益,这个才是佛法。所以「非不利益相应」,不是与那个没有利益的相应。...第二,「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这是说决定不会与法不相应,决定与法相应。法是指什么?诸佛如来所说的经典。一定跟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都相应。若有违背,这个辩才就不是佛菩萨所讚叹的。第三,「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这一点诸位学佛总要记住,特別与第一句讲的利益相应。你学佛如果功夫得力,也就是说你学得很好、你修得很好,从哪个地方看出来?你的烦恼少了。大的阶段来看,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少,烦恼少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身心就清净,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功夫更好的,那是月月都不一样。如果你能够觉察到月月有进步;这个有进步就是烦恼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贪瞋痴慢逐渐没有了,身心健康,智慧增长,你念佛就真有把握了,决定得生。所以佛法一定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假如你学佛学得烦恼一年比一年多,那就坏了,你不是学的佛,你是学的魔。魔跟佛恰好相反,魔是教你烦恼要增长,一年比一年多。佛是教你烦恼少,一年比一年少。这是佛跟魔很明显的对照。我们从成果上来检点、来观察,我们到底是学的佛,还是学的魔?第四,「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涅槃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能求得到吗?求得到。这是佛法修学的最后目标,就是要入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六道有生死,生死轮回!十法界里面也有变易生死,像声闻、缘觉、菩萨有变易生死。在如来果地上,两种生死都没有了,分段生死灭了,变易生死也灭了,这个就叫做大涅槃。佛所讲的一切法,一定是循著这一个方向,一定是向着这一个目标。————摘自净空法师开示,《发起菩薩殊胜志乐经》(第五集)

经文: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菩萨于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有异菩萨无智力故,于诸烦恼增上执著。”





摘自:《增壹阿含经》第二十一卷,关于四无碍解(cataasso patisambhida)

经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辩。云何为四。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
  

彼云何名为义辩。所谓义辩者。彼彼之所说。若天.龙.鬼神之所说。皆能分别其义。是谓名为义辩也 。

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
  
彼云何名为辞辩。若前众生。长短之语。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之语。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彼之所说。随彼根原与其说法。是谓名为辞辩。
  
彼云何名为应辩。当说法时。无有怯弱。无有畏惧。能和悦四部之众。是谓名为应辩。
  
我今当教敕汝。当如摩诃拘絺罗。所以然者。拘絺罗有此四辩。能与四部之众广分别说。如我今日观诸众中。得四辩才。无有出拘絺罗。若此四辩。如来之所有。是故。当求方便。成四辩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摘自: 《大般涅槃经》,第十六卷, 梵行品第八之三

经文: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者,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辞无碍者,随字论、正音论、阐陀论、世辩论。乐说无碍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有障碍,不可动转,无所畏省,难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萨能如是见知,即得如是四无碍智。...
“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法而不取著。义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义而亦不著。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名字亦不取著。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乐说如是最上而亦不著。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萨。”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不取著则不知法,若知法者则是取著,若知不著则无所知,云何如来说言知法而不取著?”

佛言:“善男子,夫取著者不名无碍,无所取著乃名无碍。善男子,是故一切诸菩萨等有取著者则无无碍,若无无碍不名菩萨,当知是人名为凡夫。何故取著名为凡夫?一切凡夫取著于色乃至著识,以著色故则生贪心,生贪心故为色系缚,乃至为识之所系缚,以系缚故则不得免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是故取著名为凡夫。以是义故,一切凡夫无四无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已于无量阿僧祇劫知见法相,以知见故则知其义,以见法相及知义故,而于色中不生系著,乃至识中亦复如是。以不著故,菩萨于色不生贪心,乃至识中亦不生贪;以无贪故,则不为色之所系缚,乃至不为识之所缚;以不缚故,则得脱于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以是义故,一切菩萨得四无碍。

“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为弟子十二部中说系著者名为魔缚,若不著者则脱魔缚。譬如世间有罪之人为王所缚,无罪之人王不能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有系著者为魔所缚,无系著者魔不能缚。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而无所著。




愿以分享此文,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西方净土,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9-2016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无碍解(cataasso patisambhida), 有四种辩才是一切佛所赞叹的, 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1-2025 07:03 PM , Processed in 0.14254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