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号“中科院之声”7月28日消息,今天(28日)凌晨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其中24家自2012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美国作为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一大贡献国,在榜单上居第二位,有11家科研机构进入100强之列。英国和德国分别有9家和8家机构上榜。 进入“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的100个全球各国科研机构中,来自中国的有40个,而且包揽了前9名;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意为加权分数,AC意为文章数量;此榜单排名次序以2012-2015年间WFC增量为依据(点击查看大图) 据悉,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100家机构之首,另外8家中国机构紧随其后,分别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 “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旨在展示那些高质量科研论文增长最显著的国家和机构,排序依据的是它们在2012~2015年间对自然指数绝对贡献值的变化。自然指数追踪的是全球8000多家机构在68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 自然指数创始人大卫·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说:“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有极大的增长,我们已不再把中国视作新星,因为其目前的增长轨迹非常稳定。不过,在本期增刊中,的确有一些堪称新星的中国机构脱颖而出。” 据了解,过去4年来,中国一直是自然指数中科研产出增加最显著的国家。无论是总体上,还是自然指数追踪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这4门学科都是如此。 “随着中国正努力成为一个创新驱动的国家和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中国的研发投入将继续增加。因此,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升轨迹有望持续下去”,斯文班克斯表示。 另据韩国媒体《中央日报》28日报道,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简称IBS)被《自然》杂志评为“基础科学界新星”,在榜单中名列第11位。 7月28日(韩国时间),世界三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最新一期关注了韩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院。《自然》在其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Nature Index 2016 Rising Stars)》的社论(Editorial Page)中赞叹了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成果。 该学术期刊比较了2012年和去年的自然指数,评选出了25个基础科学领域的“新星”。2012年自然指数为1.03分的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四年后猛增至50.3分。从增幅(+49.27分)来看,与斯坦福大学(+48.84分)和牛津大学(+52.25)并驾齐驱。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斗哲解释称,“基础科学研究院并不关心大量输出琐碎论文的研究。这里是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巨大研究而成立的”。 他所说的“足以改变世界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第一,让人类理解一直以来一无所知的宇宙的研究。只要知道“黑暗物质(dark matter)”是什么,就可以了解宇宙的很多秘密。第二,了解“生命起源”的研究。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研究团队等正在努力探究生命现象。第三,“深入理解人类的研究”。突触(synapse)脑疾病研究团队等探测大脑,志在科学证明人类的意识。 这些研究能否让韩国尝试挑战一下没能拿到的诺贝尔科学奖呢?自然指数社论中也写道,“韩国的领导者们正期待基础科学院获得诺贝尔奖”。然而金斗哲院长却意外地说“那并不是令人满意的评价”。这是在说如果基础科学院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那当然很好,但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目的。金斗哲院长虽然否认,但基础科学院已经具有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体系。因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有政府出资的研究机构通常获得政府的项目来进行研究,在政府的影响下很难自主进行。相反,基础科学研究院由研究团长自主选定研究课题,研究费用也是自己按照计划确定,甚至研究团队的组建也可以随心所欲。这是为了全力支持具有实验性质的研究。26个研究团队每年分别获得最少20亿韩元、最多110亿韩元的研究经费。 韩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图片来源:中央日报) 基础科学研究院还果断地支持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研究,主要是进行汇聚期待解开宇宙秘密的黑暗物质等需要长期、超大型装备的“大科学(big science)”研究。如果研究中也需要价格高达几十亿韩元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TEM)等高价装备,那就购买。这是“基础科学研究院式集体研究”也出成果的秘诀。 例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世界性权威人物、基础科学研究院RNA研究团团长Vic Narry Kim(首尔大学生命科学部教授)也做出了集体研究的成果。生命科学家Vic Narry Kim团长一生研究RNA,但实际上没能亲眼确认RNA结构。得益于基础科学研究院的集体研究体系,聘请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结构生物学专家禹宰成(音)研究委员。他是具有提炼出蛋白质并制作成结晶技术的研究人员。得益于集体研究,Vic Narry Kim团长确定了RNA的三次元结构,在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刊载了两篇论文。 实际上因为巨大的预算和实效性问题,基础科学研究院从成立之初起便经历很多争议。虽然2009年就提出了明确指示成立基础科学研究院的科学领域特别法,但法案的通过就花费了两年时间。之后因为用地费用的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出现矛盾,这样时间又流逝了五年。然而自然指数的公布让争议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当然,韩国基础科学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自然指数大有上涨,但与中国科学院(1357.82分,第一)或哈佛大学(772.33分,第二)等最上游的相比,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绝对分数(50.3分)属于较低水平。金斗哲院长也赞同“要走的路还很长”的看法。因此,他计划将目前26个研究团队的规模到2021年扩增至50个。金斗哲院长说,“我们将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人员,提供世界研究的平台”。 据了解,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将严格评选的68个自然科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数据化的指标。自然指数是考虑论文的贡献度、共同作者人数、各学科领域比重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数据。这一指数被通用为基础科学领域中最具权威的研究成果指标。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7_28_369223.shtml PS:反中人士会话:民主比科学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