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朋友说,细佬细妹总是醒目过阿哥家姐的。无论语言发展还是其他认知能力,细那个对比起当年同龄的阿哥家姐,都要快一步,造就一个感觉(其实是错觉) —— 弟弟妹妹比哥哥姐姐「聪明」、「好教」。
说是错觉,因为两兄弟姊妹的成长环境本就不一样。大的出世后,一人「独霸」父母直至弟妹出现,爸爸妈妈或照顾者成为他最主要的学习对象。细的呢?即使几不愿意都要同阿哥家姐「分享」父母的注意力,但他们也同时得到与比自己年纪大的阿哥家姐全天候互动的机会。而这是你花几多钱参加游戏小组也不可能做到的。
有时,不是你不用心教,而是你已经忘记了超过二三十年前,你究竟是如何学懂那些技能。也正因为你已经有逾二三十年经验,你的技巧太纯熟,一个全无概念由零学起的小人儿,很难一下子跟得上。
还记得妹妹子一岁前努力学步,我和妹子爸爸一人一边牵著她的小手,弯下腰减慢速度让她学我们走路。我们甚至很认真地将走路的动作拆细来教,一个扶著她的上身,一个就捉著她的腿,教她如何脚跟落地,如何用脚的前掌将身体撑向前面。但无论如何,她的学习进度就是停滞不前。
碰巧有一次带妹妹子到游戏室玩耍,在场的一个四、五岁哥哥十分热情走过来拖著妹妹子说要教她。我心想,我教了两星期也教不懂她,难度你一个小男孩教得懂?但小男孩很有礼,我也不想拒绝他。就算教不懂妹妹子,让他们玩玩也好。
看著妹妹子拖著这个小男孩亦步亦趋跟著走,妹妹子竟然比拖著我们走得更有板有眼。第二天再去,又碰到了小男孩。妹妹子跟他走著走著,小哥哥慢慢松开手,妹妹子识行了!
蓦然发觉,原来有时他们学不懂,不是你不够用心。你一样弯下腰拖著她鼓励她,但视线水平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你蹲下身或弯腰迁就他,都不及一个小朋友示范来得那么顺畅。小朋友有小朋友的沟通模式,也有他们之间的互动。真的不要小窥孩子间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很有价值的。
文图摘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