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四号,是我沉重自我省思的日子。有些历史伤口,有些历史事故就那样地影响了一些人的人生和价值观。26年前,中共军队镇压寻求民主改革的大学生,屠杀数以千计的,手无寸铁的大学生,正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也许也正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1989年,我是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那时候的我,是个爱阅读的孩子,尤其喜欢读《上下五千年》等有关中国文明历史的书籍,喜欢看报纸。那时候从电视中,看到那美丽的中国,伟大的长城,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脚踏车驶过那天安门前大路,拍到的人们都挺胸爱笑,熟悉又不熟悉之间,那是我那时候的中国印象。
那一年,大学生为民主改革而聚集天安门广场,而我懵懵懂懂中感觉热血,每天傍晚都会守着夜报关注进展,吾尔开希、王丹、柴玲、封从德等、胡耀邦、赵紫阳、李鹏都是我耳熟能详的名字。那时候,心里有些兴奋,似乎在见证一个中国民主大转机的一个大时代。最后却是见证了一个中国民主大倒退的黑暗事件。
而1989年六月四号,中国军队驶入了天安门前展开了清场屠杀,民主女神倒下,许多大学生倒下,哀鸿遍野中,有人挡在坦克车前不知所踪,有许多妈妈的孩子从此不告而别。政客们永远不会和孩子玩平等的游戏。看着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心如刀割,愤怒愤慨。
澳门六四纪念展,展出当年港澳人民对六四屠杀的怒吼!
愤怒的还有港台两岸民众,他们在隔岸看到如此残酷的画面,无法相信回归会有民主的一天。当时,港台群星都走到前线,不乏一线香港明星如梅艳芳、成龙、邓丽君、张学友、刘德华Beyond等等都一起高喊为自由,支持学生。台湾歌手则一起痛唱“历史的伤口”。我哼着《没有烟抽的日子》而悲伤。为何要碾过,为何要枪杀一堆追求民主的大学生。
为自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x1TcHbwL8
历史的伤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pCR3zy4Y
也许那样的呐喊,没有结果,但是从此我对中国就没有了遐想,也没有了所谓的中国梦。但是六四,却是一再是我不敢忘记的民主符号。
后来长大后,我来到了天安门。天安门前再也没有看到以前满满脚踏车驶过的景象。我下午来过,晚上再来走过,闭上眼我听到自由女神像倒塌的轰隆声,张开眼却是惆怅的静谧。那一年,北京办奥运,中国开启一个大国时代,经济迅速发展,也成为亚洲一方之霸。
去年,也终于完成了一个心愿。到香港参加六四集会。为何是香港?因为香港是中国唯一的地区,可以公然纪念六四,反思六四,而这26年来,香港人总是聚集在维园纪念六四。风雨不改的,是因为他们也曾经见证了那场血腥风雨的同胞杀戮。
香港人26年来风雨不改,聚集维园,纪念六四,呼吁平反六四。(张雨灵摄影)
我也一直认为香港是中国看世界的出口,而无论是六四前后,香港在中国大陆贫穷时,在经历多少天灾灾难时,香港总是挺身赈灾援助中国最落力的地方。所以,在中共政府全面封杀,六四成为敏感字眼的今天,在香港六四游行,在六四集会一再是每年对于六四话题最多激荡和反思的地方。他们用不同方式来纪念六四,哀悼六四,反思六四,记得民主的坚持。
在香港更能听到四面八方的思辨,有人觉得应该忘记六四往前看;有人觉得无需理会中国民主,不需纪念六四;有人选择遗忘六四,说没有这回事。也真的有不少中国人不知六四,来到香港澳门才知这回事。
告诉我,真的有这一天吗?一九八九年六月四号。
我随着队伍行走,这是一场省思历史事故的游行,不同人用不同管道来传达他们的立场和想法,也有人用六四这平台来做政治批判,它更像一场反思的嘉年华会。我就如此走在香港闹市街道,香港人无怨无尤地走了26年。路上有白发苍苍的,也有像黄之峰所率领的新生代力量。而六四维园集会更是沉思悲痛的追思大会,追思那死去的人,追思那死去的民主。
最难忘的六四符号,香港人在游行中重演阻挡坦克的一幕。
香港城市大学,有大学生筑起民主女神,声援平反六四。
我想,香港可能就是中国唯一看到民主曙光之地,大概三个月后,香港也爆发继六四运动后,中国最大型的民主运动,那雨伞运动轰烈上演,看似黯淡结束,其实也散播了不少民主种子,不枯也不散。
26年后,再反思六四。那些年屠杀血腥画面历历在目,也不是一句当时政治需求就可以推卸过去的。不过,记得六四,却也是来自对于中国这片土地的情怀。我理想的强大中国,就在2017年给予香港真普选,然后民主种子逐渐在中国散播,逐渐成熟,平反六四,巨龙逐渐苏醒,终究形成民主大国。只有不惧挡在坦克车前的勇气,中国会永远强盛。
记得六四,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伤口。勿忘六四,平反六四。毕竟 ‘自由’ 两个字,你看到了什么?
怎能忘?不敢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