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51|回复: 7

达真堪布:多看佛书对修行有利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5-2015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ojingli100 于 2-5-2015 04:56 PM 编辑

   有的人觉得既然学佛了,就应该多看佛书,多看与修行有关的书。尤其是有些比较有学问的人喜欢东看西看,东学西学。这些知识、学问是一种成佛的因,成佛也需要学这些,但是这样心容易散乱,影响自己的禅修。若是你有分辨能力,你可以看;若是没有分辨能力,看多了就会变成障碍。


    净空法师依止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李炳南老师为什么不让净空法师看别的书?就是怕对修行有影响。净空法师依止李炳南老师十年,没有看过别的书,没有听过别的法师开示。后来,李炳南老师开许了,什么开示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包括外道的,因为有一定的定力了。


    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两只脚还没有站稳就想跑,容易倒下去。所以,刚开始学法的时候,最好不要广闻博学,而要一门深入。现在我们学修的净土与大圆满法,要光盘有光盘,要书有书,什么也不缺。其他的法门不是不好,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学多了,没有什么好处。


    和其它的学问、教育不一样,佛法是圆融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佛为什么要讲这么多法门呢?因为众生的根器、意乐不一样。佛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根基的众生,讲的是不同的法门。这些法门里有很多了义和不了义的法,在表面上、字面上看,好多都是冲突的、矛盾,其实一点都不冲突、不矛盾。若是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与能力,很难分辨,很难把握。


    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智慧,不要东跑西颠,不要学太多的东西,否则心容易散乱,容易生起疑惑,耽误自己的修行。学佛是要断疑惑的,你乱跑不但断不了疑惑,反而还会增加疑惑。学的东西多了,知道的多了,疑心就重了,成就就慢了。所以不要东学西学,一门深入才能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5-2015 07:5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修行是修什么?该怎么修?一门深入,是指那一门?
感恩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修心,如佛陀所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解脱的方法,因应不同众生的根基,要根据自身机缘条件,选择一门,坚持学修。

修行一定要依止上师善知识,按此第学修。如佛经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修行不可盲修瞎练,不可做如茶余饭后式的修行,这样的修行不是修行,不会获益,反而还可能以佛法造业,白白浪费珍宝一般的人身。要真正发心求解脱,于己做病人想,法做妙药想,上师善知识作名医想,精进修行作医病想。

下面几篇大德开示,供您参考:

按次第闻思修才能得到佛法
达真堪布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dttp.html
    理论与实修,二者一定要结合,只学理论不实修也不行,只实修没有理论也不行。现在我们所修的法,非常殊胜,也非常圆满,什么也不缺。不管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修仪轨方面,都比较齐全,是一个全面完整的修持方法。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缘,若是没有一定的福报,没有一定的善根,也不会遇到这个法,也不会得到这个法。我们现在也不是只讲一部经,或者只传一些咒,一些仪轨,而是一个特别系统、有次第的完整的修法。通过这些我们完全可以解脱,完全可以成就佛果。

    我们现在主要修的是净土法与大圆满法。净土法就是往生法,是临终的时候能够往生的一个方法。另一个是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当下成佛的方法。我们现在修的净土法,每天做的早晚课,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具备往生的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具备了,到时候一定能往生,佛是不会欺骗我们的。佛讲的这些道理是事实,真的是事实。我们自己去研究、思考、分析、判断的话,也能理解,也能知道这些。这都是往生的四个条件,有因就有果。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都讲这四个条件。在藏传佛教里,乔美仁波切的著作《极乐愿文》,是《阿弥陀经》的精华,这里面讲的就是往生的四个因素,四个条件。还有一个是三想破瓦法,是密宗里特有的,能够临终往生的极为善巧方便、最最殊胜的一种修法。通过中脉,我们完全可以往生净土,这是临终往生的一个方法。

    还有大圆满法。我们现在修加行,这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真正的大圆满,没有什么可修的,它是不可修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是山的顶端了。大圆满的智慧是最最究竟、最最圆满的智慧,就是佛的智慧,就是佛果。大圆满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像《大圆满愿文》里讲的,那个时候你执著修法,这也是一种过错,它是不可修、不可得的;没有可修、也没有可得的。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到达地方了,你还要往哪儿走啊?你已经到山顶了,如果还要走,那就只能往回走了。大圆满在山顶,我们现在在山脚下,想要到达山顶,修加行就是爬山的过程。

    通过修四外加行,完全能够生起出离心,这是第一个关。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这都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来的,不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都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

    不贪恋这个世间,日日夜夜都有希求解脱之心,这是出离心。怎么才能具足这样的出离心呢?真正懂得了轮回,懂得了因果,懂得了解脱的利益,懂得了轮回的过患,懂得了因缘果报这些关系与原则,才会生起这种心。之前是不可能的。我们很多时候还觉得很好,觉得人间还有很多快乐,觉得七分快乐三分痛苦,这样就无法能够生起出离心。你还是不了解轮回,不了解什么叫真正的痛苦。佛讲的这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都很容易理解,但是这个变苦、行苦还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行苦。

    佛讲的,轮回的本性就是一个苦字,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弥勒菩萨也讲过: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什么是不净室?就是所谓的公共厕所。你去那里面闻,不会闻到香味。同样,五趣之中无安乐,五趣就是六道,就是地狱、饿鬼、傍生、人、天人(阿修罗包含在天人里)。在六道轮回中,没有安乐,只有痛苦。

    我们现在还是不太了解,或者说了解得不透彻,所以很多时候,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现在在人世间,我们感受的这些所谓的快乐,实际上并不是快乐。真正的快乐,是那种无漏的喜悦、禅悦,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连一般的禅悦,都没有感受到,更不用说无漏的快乐喜悦了,那是无比的、无法表达的。人世间的任何一种快乐,都无法与之相比。那种快乐已经超越了思想的范畴,已经超越了思维和想象。所以我们所认为的快乐不是快乐,它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你真正了解了六道轮回,真正知道了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犹如火坑,这个时候,解脱轮回的心自然就有了。四外加行就是修出离心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四外加行修好了,自然就能生起出离心。虽然我们现在也在学,也在修,但是说实话,四外加行修得还是不扎实。现在我们所明白的这些道理,所得到的这些智慧,是非常浅薄的,都是一些皮毛的东西,真正的含义还是没有领会。

    智慧分三种,有闻慧、思慧、修慧,有的人连闻慧都没有,因为没有足够的闻法。有的人现在只有一些闻慧,连思慧都谈不上,所以很多时候修学不管用,起不到作用,为什么?智慧的力量还是不足,还是很浅薄。我们只是听一听、看一看,明白了一点,知道了一些,悟到了一些,这都是皮毛上的,力量不足啊!有时候也能对照对照,但是很多的时候还是不管用。为什么呢?就是力量不足,思维的不够,也根本没有去修,所以没有多大的力量。

    我说过,修行也是一场战争,与我执作战,与烦恼斗争。魔王波旬以及他的眷属,是我们强大的敌人,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就要和他们作战。真正的魔王波旬以及他的眷属都在哪里?都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失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他隐藏得特别深,在我们的心里。

    谁是真正的魔王波旬?就是我们的我执。贪嗔痴慢疑等等这些烦恼是他的眷属。尤其是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是他的功臣,每天都在执行他的命令,让我们迷惑,让我们痛苦,不让我们自由,不让我们自在。贪心一上来,我们就没办法了,就跟着走了。嗔恨心一起来,我们就没办法了,就跟着走了。愚痴、嫉妒、傲慢一上来,我们就没办法了。我们本来不愿意有这些烦恼,不愿意这样痛苦,但是摆脱不了。为什么呢?现在,我们都是他们的奴隶,他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我们现在靠闻慧、思慧、修慧这些智慧,这些正知正见,和他们决战,把权力夺回来,就自由了。我们现在学习佛法,仅仅是看一看,听一听,还不是很明白,光靠闻慧,而没有真正的思维和修行。我们的队伍仅仅靠这些还不行,只靠一个闻慧是不可能战胜对方的,力量太弱了。我们的敌人相对来说非常强大,你仅靠一个闻慧,就相当于只靠一只洋枪,然后去跟他们作战,能胜利吗?思慧、修慧就相当于是导弹、原子弹。你没有这些,只靠一杆洋枪与他们战斗,那是不可能胜利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失败的,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根本摆脱不了。所以思慧、修慧非常重要。

    听光盘、听开示、看书,这都属于是闻,也是必须的,但还谈不上思。思是什么?思就是你去思维、思考这些道理,不是要把这些词句都背下来,而是要把它的内容都掌握了,然后去思维它。每一段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来表达人身难得或者寿命无常等,你把最重要的,最最精华的抓住、记住,然后再去反复地思维。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思维,你就会明白得更多,感受得更深,然后再去修。修是什么?落实在生活中,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去感受、去体会。

    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道理都不离人世间眼前的这些事情。这样去体会,去感受的话,你的体悟会更深、更透。这样,这种正念在相续中会根深蒂固,那个时候才是稳定的。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对境中,它都是不动摇的。那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生起定解了。

    我们修行的方式,就是闻、思、修,每一段都不能离开闻、思、修,都要有闻、思、修的过程。不管是哪个课程,都是这样。这样扎扎实实地修,效果不可思议。我们现在修得不扎实,光看、光看,看的也不是很投入,很用心。佛讲的这些知识,用心去体会、感受,才能变成你自己的智慧。你没有用心的去体会、去感受的时候,还不真正是你的东西。所以闻、思、修的这个过程、这个次第是非常重要的。

    我现在处处都在强调这个次第。若是你没有按次第去做,不可能成就。闻、思、修也是有次第的,你先听闻,然后再去思维,最后再去修行。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听闻,怎么思维啊?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思维,为什么?因为闻法不够,佛法的精华还是没有掌握。佛讲的、上师讲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有他的含义,有他的意义,都是精华部分,都要提炼出来,都要掌握,然后去思维。思维明白了,然后再去运用。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思维,没有真正明白,怎么运用啊?到时候还是不会运用。

    现在有的人,修行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了。但是你看,虽然在听课,虽然在看书,但是没有用心去看,没有用心去听。我经常强调,学佛修行要老老实实,要认认真真,不能虚伪,不能糊弄啊!最后你糊弄谁了?就是糊弄了自己!你为了谁修啊?就是为了自己修啊!

    我们说是要为众生修行,实际上就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果你要解脱,你就要为众生。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就去为众生,最后就能得到解脱,能得到圆满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就是为自己,就是自私自利,所以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利益,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让自己解脱,让自己福慧圆满的一种方法。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就不一样。没有智慧的人就是直接为自己,自私自利,所以就永远得不到解脱,永远达不到目的。利益众生的心就象一把火,你把这个火点上,灰自然就有。自己暂时的利益,无论是健康,还是平安,人间的任何一个福报,都相当于是灰,这些自然就能得到。

    如果你没有把火点着,这个灰从哪里来?不会有的。这些灰虽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值得我们去追求,但是它自然就有了。如果你的功德圆满了,福报圆满了,智慧圆满了,世间的这些利益,这些名闻利养,自然就有了,都会冲着你来,都会成熟在你的相续中,想躲也躲不开。所以我们学佛没有必要特意去为了这些。

    出离心是第一个关,然后就是菩提心。其实这个般若空性智慧,本身也是一种菩提心。菩提心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个,我们现在所谓的菩提心属于是世俗菩提心,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你通过修皈依,修四无量心,完全能够生起,这都是修菩提心的方法。皈依是基础,四无量心是前提,也可以说是方法。你真正皈依佛门,真正有了四无量心,菩提心自然就能生起来,这是第二个关。如果按照爬山来讲,已经爬到中间了,差不多快到山顶了。

    我们如果要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就要过三个关,出离心是第一个关,菩提心是第二个关,然后再往上爬。智慧分好多种,我们现在修的是大圆满,大圆满的智慧是真正的佛果,真正的山顶。其实般若空性智慧,你通过逻辑、推理无法能够体会得到,通过修行,最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你的逻辑、推理再好,只能是比量,不能是现量。若是要真正现量的话,就要通过消业积福,最后通过上师的窍诀,就可以真正彻悟这个境界,那是最后的关,最后就到达了。

    有大福报、业障消的也差不多了,然后对上师具足信心了,通过上师的窍诀,当下就可以圆满,就可以成佛。那个时候你已经到达山顶了。我们真正修大圆满正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别的,就是你知道自己已经到家了,就行了,没有他方可去,所以叫做立断和顿超,他是立即、顿时、没有过程。为什么没有过程?就是他已经到达地方了,还有什么过程?睁开眼睛一看,啊,到达了,完全放松了,自然安住。那种状态、那种境界是不可言、不可语,无法形容的。通过修行去体悟大圆满,通过修行去感受大圆满,我们通过思维、语言,无法能够表达大圆满。

    大圆满分九乘次第,我们要修的是最高层的,就是无上瑜伽大圆满。其他什么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不用修。我们修法里也有一些气脉明点的修法,一些生起次第的修法,但都不是重点,差不多就行了,都是消业、积福。比如我们修金刚萨垛除障法,他的内容也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内容,他也不离两个次第的修法,但不是重点要修的法。要消业,主要是你有强烈的四种对治力,强烈的忏悔之心就行,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

    我们修破瓦法也是,也有一些很接近气脉明点的修法,但也不是重点。若是你有一种强烈的希求解脱、往生西方净土的心,就可以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都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一些修法。我们现在主要修的是阿底瑜伽,就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就是大圆满。

    这是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现在有这么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而且我们有这样一个特别殊胜的机缘,不用说在汉地,在藏地也很少。所以希望大家真的都要珍惜这个缘分,好好修。我给你们传的这些法,是一个完整的而且非常方便的法,非常难得,所以大家都要珍惜。早课、晚课也是,也要好好做。现在我们也都在坚持,但是很多时候都当成一种任务,非常勉强地做,这说明修行还是不到位。若是真正到位了,念佛是一种享受,做课是一种最大的享受。但是那种感觉还没有找到,为什么呢?因为心胸没有打开,身心没有放松,怎么能享受?所以身心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没有基础是不可能成就的。我们还有几个特加行,都是调整身口意三门的一些方法,是大圆满特有的一个加行,但是现在修这些也没有多大意义。若是你四外加行、五内加行没有修好,基础没有打好的话,还是没有太大的作用。方法非常多,尤其是大圆满正行,那才是殊胜的方法。但是修这些法,现在没有用。若是相续没有成熟的话,你根本感觉不到他的真正含义,所以没有用。为什么强调加行,为什么强调基础呢?就怕到时候把圆满正行给大家了,容易修偏。很多境界讲的都是跟禅宗一样,没有什么可修的,然后很多人都修偏了,就觉得不用修了,觉得没有什么了。所以现在,讲这些没有用,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如果扎扎实实地修好加行了,对我们的利益才大呢,才能改变我们。为什么?因为基础、加行的这些内容,这些修法,离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能够很容易地运用到生活中。那些高深的法距离我们很远,就是天和地的距离,真正要落实,要运用是很难的。我们的境界是地,佛菩萨的境界是天,天地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你怎么能运用,怎么能落实啊?不可能。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虽然现在在山脚下,但山脚下有山脚下的草,我们吃一口就会得一口。如果你总是想吃山顶上的草,但是还够不着,最终你一定会饿死的。所以,没有必要,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不可能。一步步地来。

    学习四外加行,修出离心相当于打地基。我们要盖一栋楼,应该先打好地基,地基是最重要的;我们修四无量心,发菩提心就相当于砌围墙;然后我们消业积福,修般若空性智慧,就相当于盖房顶、这才是一个圆满的方法。如果你没有打地基,然后就砌围墙,盖房顶,有什么用啊?到时候一定会塌的,不稳定。先把基础、地基打好,然后再去砌围墙,最后再去盖房顶。

    不要着急,着什么急啊?这不是着急的事。如果有一定的基础,再往下修是很容易的。如果没有基础,修行是非常难的。现在很多人都是,不知去向,不知道怎么修了,越修越糊涂,越修越没有信心。为什么?就是没有按次第,没有系统地修。其实,应该越学越明白,应该越修越有信心。

    如果有基础了,学佛修行一点点都不难,没有什么可难的。若是没有基础的话,相当难,想解脱、想成佛那是妄想,是不可能的。都要有一定的基础,把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完全掌握了,然后再往下修,是没有可难的。如果你真正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真正走上了这个解脱大道,以后往前冲有什么难的?

    现在就怕很多人没有找到目标,没有找到方向,更没有走进这个解脱大道,都在盲修瞎练。东一把、西一把,东抓西抓,都象无头的苍蝇。真的,有时候感到众生非常的可怜,有时候感到非常的可惜。尤其是你们这些汉地的居士们,很多人也非常虔诚,也非常渴望解脱,但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修持方法。机缘、福报都白白地浪费了,真的是太可惜了。若是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再这样坚定,这样精进的话,真的很快就可以成就。

    人的因缘福报真的不好说,差一点点也不行。比如说佛教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门是敞开的,人人都可以进来,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进来。一样的道理,我们的净土与大圆满也是。现在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学,可以修,但是不可能都能够遇到,也不可能都能够学到。如果机缘不成熟,没有这个福报,再勉强也没有用。现在弘扬佛法,弘扬净土与大圆满法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是我们要做的,应该做的。但是能不能学,能不能修是另外一个事,那是不好说的。所以我现在也不着急了。真的,我现在就是这样。

    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吃的是众生的,穿的是众生的,但是我也尽心了尽力了,我问心无愧。我也是学过法的人,多少也懂点佛理,懂点因果。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到责任了,就行了,明天就是死了,我心里也高兴。如果你们再不好好修,我也没办法了。我认为,我现在已经给你们安排得非常周到了,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怎么运用、怎么修,从基础到最后,都非常完整。也不是光讲一些理论,如果没有给你们传这些仪轨或者传承,那也不行。如果光传一些仪轨、传一些咒语,没有理论也不行。现在仪轨与理论两方面,都是全面的。如果光讲一些打坐修行的事情,没有给你们讲这些运用的方法,怎么在生活中修,怎么去运用,怎么去对照,也不行。这些都已经讲的很完整了。书、光盘,我们都有了。虽然我汉语说的不太好,但与大家也能沟通,你们也能听懂,就行了。我现在真的是问心无愧。你们再不好好修,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都听明白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调伏自心是佛法
达真堪布(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e0i8.html

    我们经常讲清净,其实调伏自心才是真正的清净。心里的烦恼减少了、变弱了,这叫清净。若是心里的烦恼没有变弱,没有减少,表面上言行举止再如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在表面上装得再好,有一天也会露馅的。

    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在外边挺好,回到家里就不行了。自己也说:“我对外人挺好,但是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就心烦,又难受又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在别人面前,你也许很善良、很温柔,也许很有包容性,很有修养,但这都是装的,一到家里就不是这样了,这还是没有真正去调伏自己的心,没有以佛的教言真正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是心里的烦恼减少了、变弱了,而是装的。真正以正法调伏了自心的人,有时候可能在表面上、形式上需要一些方便,表表法,但是心态始终是一样的。

    现在有的人是学了修了,在表面上什么都会了、都懂了,但是不找自己的毛病,而去找别人的毛病。我们有一句谚语:“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牦牛,还去找别人脸上的虱子。”有些人就是这样,没有用佛法调伏自己的心,而是拿佛法说别人,拿佛法造业。佛法成了造业、伤害众生的工具,这叫业际颠倒。即使你懂得再多,但若是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就不是佛法。

    “怎么不是佛法呢?佛经里讲的嘛!哪部经,多少页,多少行。”是佛经里讲的,但是到你这里就不是佛法了。因为你没有拿来调伏自已的心,没有拿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但你的烦恼是否减少了?习气是否变弱了?有时候在家里想生点气,但是生不起来;刚才生气了;想骂一顿,但是突然这个念头又消失了。烦恼没有力量了,嗔恨心没有力量了,这叫变弱了。你是不是这样的?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修行?佛法就是用来调伏自心的,修行就是要调伏自己的心。若是不去对照自己,不去调伏自己的心,都不是佛法,你没有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平等,而缘起有分别
达真堪布(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dshr.html

  佛为什么说“依义不依词”——依含义不依词句呢?闻法方式里讲过“五不持”,其中有“持文不持义”,是一种过患。“持义”主要说的是要懂得佛法的含义,不是要懂得词句。真正的佛法不是词句上的,而是胜义谛的,是不可言、不可喻,超越我们的语言和思想范围的。我们能表达、能思维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胜义谛的。然而你们现在是“依词不依义”,只学些词句,不修持它真实的含义。而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这两种智慧都是胜义谛的,是需要通过修行,最后才能证得的。
  
  我们应该怎样修行?我讲过法门平等,不能有分别。但你们总是觉得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这个法门殊胜,那个法门不殊胜。你们哪有判断能力,哪有资格说这些啊?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呢?
  
  还有的人认为都是平等的,不能分别,然后就像换鞋垫一样,到处换法门。《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平等与不平等,分别与不分别也是一样的,即平等而又不平等,即不平等而又平等;即分别而又不分别,即不分别而又分别。心里无分别,但表面上还是有分别的;体上无分别,但相上还是有分别的。诸法的本性是空的、平等的,但缘起是不平等的。如果缘起是平等的,那就没有善恶、高低、长短之分了。
  
  比如:如果不分别饱和饿,那肯定没有肚子饱,也没有肚子饿的时候,不然应该总是饱,或者总是饿的状态。平等的就是不能变化的,不能变化的肯定就总是饱的,或者总是饿的状态,而且这个状态不能变。这样对人来说吃饭就没有作用了,就不用吃饭了。都是平等的、不变的,还吃饭干什么?所以说是即平等而又不平等。平等即是不平等,不平等即是平等;分别即是不分别,不分别即是分别。这是在相上和体上分别讲的,站的角度不一样。
  
  修行要靠诚心诚意、一心一意。有人说:“在道场不能穿裙子,这个人穿裙子了,这是对上师三宝的不恭敬。”也许是这样,也许不一定是这样。如果学佛修行不是诚心诚意,对上师三宝不是一心一意,才是最大的不恭敬。佛为什么说不如法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为什么说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因为佛法是从恭敬心和信心当中得来的,应该以恭敬心和信心求法。所以说一心一意是成就的根本,一门深入是成就的要诀。
  
  为什么说上师不观察弟子如跳悬崖?那些不诚心,不是一心求法的人,是三宝的油子。给这样的人传承、传法,把这样的人领到道场,会污染传承,污染道场,这叫“跳悬崖”。弟子再坏也不可能把上师带到悬崖上去,然后把上师推下去,不是这个意思。污染传承,污染坛城,才是真正的“跳悬崖”。
  
  一门深入、死心塌地地修行,是成就的一种诀窍。根本不用有顾虑:“是不是我只学修一个法门,就学修不到其他的法门了?是不是我只亲近一个上师,就亲近不到其他的佛菩萨了?”不可能的。一精通一切精通。你亲近了一个具德的上师,实际上是亲近了所有具德的上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为上师和诸佛菩萨是一体的。
  
  既然法门是平等的,具德的上师与佛菩萨是一体的,但是为什么佛还讲这么多法门,为什么还要化现这么多上师呢?这是为不同根器、不同因缘的众生而幻化的,是必要的。既然你选择了这个法门,选择了这个上师,就要一心一意地跟随,否则得不到任何成就。
  
  很多大德高僧的传记里都记载过他们依止上师的过程,你们可以看看。当你有修行、有定力、有自己的见解,有修行的定解的时候,可以接触其他法门,可以接触其他善知识,不会影响你的修行,不会动摇你的信念,只会对你的修行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446281144

『我们选择法门,自己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根性,选错了,那你就是药吃错了,得病把药吃错了,不但治不好病,可能病上再加病,你说多麻烦。佛法是药,八万四千法门就好像到药铺里看林林总总那么多药,你能吃吗?你敢吃吗?我们知道,没有医生处方不敢吃,会怕吃坏了;那佛法你随便修,你就不怕吗?所以大乘经里,《华严》里有讲,「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就好像是大夫,好像是护理人员,他们懂得,我们想学佛得找这些人,他看看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给我们介绍哪些经典,这是必要的,不能随便自己去摸索。所以学佛,你看老师决定你这一生修学成败的关键,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识、真的好老师,你就占很大的便宜。为什么?不走弯路了,自己有病,找到好医生,医生给你一看,给你开方子,你吃了这个药,病就好了。所以佛门的善友难遇!我们到哪里去求?不过现在也没人求了,为什么?连父母都不孝、都不要了,哪里还谈得上尊重老师?』

『佛法是圣贤教育,是大圣大贤的教育,你要不懂得尊师重道,你到哪里去求?没地方求。我们佛门常讲「佛度有缘人」,谁是有缘人?给诸位说,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个人有缘。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重视圣道,没缘!遇到真正善知识也没有用,为什么?你不能吸收,你看经看不懂,你会把意思看歪了,自己想的什么意思,你听经也听不懂。所以开经偈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没有尊敬的心、没有诚敬的心,你听把意思听扭了,用你自己的烦恼习气,那种不正知见,你来解释佛经,把经全解错了,学了几十年,最后说佛经不灵,还得毁谤它。所以真正善知识,他一生唯一的一个希望,找传人。老师把佛法传给我,我要传给什么人?如果没有传人,那你就得写书,我把我所学的、所悟的写在书本上,这书本流传给后世,到后世去找有缘人。不容易!太难了。』

『李老师告诉我,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一个传法的学生更难,到哪里去找?李老师的学生不能说不多,太多了,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五十万人,这里头几个人能传他的法?往生的有,往生的倒不少,念佛往生的;真正传法的少!很不容易。真正传法的人,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条件,你对老师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你在那里听一百年也得不到利益,关键在此地。诚敬怎么来的?诚敬是性德,是从孝养父母那里来的,把对孝养父母的心对待老师,这就是尊师重道。如果对父母都不孝顺,那就完了,这一生学佛,有一个好处,阿赖耶里面种了佛法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我们听了这个话,很恐怖,不能成就怎么办?好在净宗法门里面有特别的缘分,你要真正能学会,忏除业障,还有一口气,到最后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净宗的殊胜。所以我们在台中莲社看那些莲友,往生的真不少,最保守的估计,李老师在台中讲经教学三十八年,跟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往生的,我的估计应该有五百人以上。这个功德殊胜,真难得,那不错。』




文摘恭录; 净空法师主讲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6集)  
2010/4/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5-2015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真堪布仁波切的两则法语,供养有缘:

no.2 ch.jpg

no.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7 07:2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5-2025 02:32 PM , Processed in 0.254616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