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111|回复: 191

《吉祥的选择——迈向光明的生命》 ......电子版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0-2014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5-2-2015 02:36 PM 编辑

面对即将消逝的生命,该如何坦然自在的护理?
如何解脱死亡之苦?
如何从生看死,再从死看生,以获得吉祥的选择?
驱除死亡之恐、

解开死亡之迷、
关怀死亡之痛、
截断死亡之道,
摆脱死亡之缚,
乃是佛教生命关怀的主要任务。
在这里,我们关怀的不止您临终的亲人,
我们也关怀现在的您。。。


****************
目录更新:
3# - 序言
7# - 引言
8# - 第一篇——正确的临终关怀
9# -   1.1 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13# - 1.2 了解临终者的身心阶段
16# - 1.3 死亡的尊严与传统观念的抉择
17# - 1.4 临终概况与舒缓
18# - 1.5 良好的磁场
21# - 1.6 寸步不离
22# - 1.7 回忆过往的善业
23# - 1.8 探望临终病人须知
24# - 1.9 丢掉心灵垃圾,轻身上路
25# - 1.10 善业加护
26# - 1.11 化解恶缘
27# - 1.12 如法的劝导
28# - 1.13 把心带到最高点
29# - 第二篇——亲属不应当做的事
29# - 2.1 恸哭
30# - 2.2 争吵
31# - 2.3 软语
32# - 2.4 没有意义的碰触
33# - 2.5 不适当的药物
36# - 2.6 以仪器维持生命
37# - 2.7 安乐死
40# - 第三篇——死亡之相
43# - 3.1 不善相
44# - 3.2 善相
46# - 3.3 改变死亡之相
51# - 第四篇——丧礼
52# - 4.1 生死之间

54# - 4.2 遗爱人间
56# - 4.3 传统丧礼与佛教丧礼
64# - 4.4 丧礼中的孝道
67# - 4.5 明智做选择
68# - 4.6 如何帮助往生者
71# - 第五篇——丧亲悲伤辅导
73# - 5.1 了解轮回的真相
77# - 5.2 美好因执著而破坏
80# - 5.3 后会有期
82# - 5.4 如理思维
87# - 5.5 正面积极的通过生命关卡
91# - 第六篇——善终的把握
92# - 6.1 累积旅途资粮
93# - 6.2 十福业事
               6.2.1 布施
96# -    6.2.2 持戒
97# -    6.2.3 禅修
98# -    6.2.4 恭敬
99# -   6.2.5 服务
103# - 6.2.6 分享功德

104# - 6.2.7 随喜
105# - 6.2.8 听法
106# - 6.2.9 弘扬佛法
107# -
6.2.10 正直己见
109# - 6.3 良好的惯行业
110# - 6.4 清净戒护航
111# - 6.5 勇于面对内心的记忆
112# - 6.6 持之以恒的训练
113# - 6.7 死随念
128# - 6.8 提早立遗嘱
130# - 6.9 心正确导向
135# - 6.10 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136# - 6.11 这一生中我做出了什么贡献?
137# - 6.12 打造有利因缘环境
138# - 6.13 培育圆通的人品
140# - 6.14 自强不息
143# - 6.15 生死自在
148# - 第七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149# - 7.1 人生观的深意
150# - 7.2 时间质感
151# - 7.3 完整的人生观
152# - 7.4 吉祥的生活方式
154# - 7.5 留给世间与后代最好的财富
159# - 第八篇——迈向永恒的快乐
161# - 8.1 此生与来世的快乐
171# - 8.2 永恒的快乐
174# - 8.3 超越生死
181# - 后语
188# - 最后的勉励
189# - 关于人间兜率天
191# - 第二版电子书下载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100 人气 +22 收起 理由
lucas1168 + 5 谢谢分享
jagara + 5 谢谢分享
凡夫不能解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4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违了,朋友们。最近与佛护尊者一起完成这本书。之前写了关于鬼的(《谈鬼说魅庆鬼节》),现在又写了关于死的。可以说是《谈鬼说魅庆鬼节》的延续版吧,因为在撰写《谈鬼说魅庆鬼节》时,感觉好像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再补充的,尤其是在处理人生的死亡大事方面,正好还有这个因缘具足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死亡的课题。市面上有《西藏生死书》,这里有《南传生死书》,希望能够让贤友们从另一种角度和视野来看待我们自身迫切的死亡课题。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10-2014 01:5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4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1-2015 06:40 PM 编辑

序言

这是一本上座部佛教[1]的生死书,内容主要以原始佛教的观点来讲解人生最重要的生死大事。本书完整阐释生命的临终前后境况,并挈引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心境来看待生死的重大课题。

第一至第三篇主要的重点是临终关怀,教导人们如何以佛法辅助临终者克服临终相关的种种难关,以便能够达成善终的理想。第四篇讲解上座部佛教处理丧礼的方法与原理。第五篇论述丧亲之后的悲伤辅导,引导生者重拾心境,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丧亲后的生活。再精彩动听的生命之歌,也总有一天会奏起终曲,每个人都不断地向死靠近,因此接下来的第六篇就专门针对活着的人,引导人们学习如何在平时就作好准备工作,准备好自己来面对人生的最终极大考。第七与第八篇则是一起探索生命的问题,如何帮助自己或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积极迈向光明、幸福和快乐的生命。第九篇为附录,让我们多了解关于兜率天修行林的讯息,最后以佛陀的勉励为本书划上美丽句点。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在死亡与周边的相关课题。书名《吉祥的选择》里的‘吉祥’二字希望更容易让人们,无论是临终者或活者都能以光明正面的心来正视死亡这个课题。要知道鲠论死亡并不是不祥的事,而是为了让临终者能够有个更吉祥的未来,也让活者能够更吉祥的活着,毕竟不能正视生死大事的人,也不会善待生活,不懂得善待生活的人,肯定难以获得吉祥的生命。

面对死亡的准备是我们毕生必修之科,我们总不能回避。无论如何,‘临终’和‘死亡’这些字眼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所忌讳的,而书名中的‘选择’是希望能给人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感觉。站在轮回路上数不胜数的十字路口,我们不断面临抉择的纠结,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始终如是。有时一个关键性的抉择就足于决定我们的未来是走向光明或黑暗,吉祥或不幸,快乐或痛苦,因此,单单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已经是一门大学问了。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无法选择出生,却可以选择怎么临终。其实,在攸长的生死轮转里,面临死亡也只是另一个作抉择的时刻而已,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作出吉祥的选择,以便继续迈向光明幸福的生命,希望大家都能够以平平常常的心看待这本充满吉祥的生死书。

书中所引经典都是以上座部佛教的巴利三藏与其注疏为依据。也许在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深涩难懂的专有名词,我们尽可能作浅白的注解,也会为该名词所牵涉到的相关课题附加上座部佛教的观点和立场,期望有以裨益初学佛者或刚认识上座部佛教不深的朋友们。当您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对佛教的基本教理、生与死、人生观有个整体概观。

随喜您对生命幸福的使命与勇于担当的勇气。因为能够无畏地正视死亡的轮回旅者都是生命勇士。当一般人对死亡缩头缩脑,百般斥之不祥时,您却堂堂正正的拿起这本生死之书,开始为您的人生之旅规划昭耀的路线,在十字路口立下明晰的指标,在漫无边际的茫茫苦海中筑起彼岸的灯塔。当您在翻到这页时,就已经注定了您往后的生命待遇与众多的畏缩者大大不同。有智慧的人是属于少数的,真正的幸福快乐只属于生命勇士的,战胜自己的生命勇士能获得的回酬将远远超越您所能想象中的殷盛与丰渥。

生命的勇士,让我们一起启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
[1]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为Theravāda,意即长老的教法。学者们一致认可这个派系保留了乔达摩佛(也译释迦牟尼佛)最原始完整的古老教法。上座部的僧团长老们对佛陀遗留下来的教法和戒律坚持不做任何增添窜改,也不随着时代和人性的的演变而有所增删,故亦称为根本佛教或者原始佛教。由于上座部佛教是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向南传到斯裡兰卡、泰国、缅甸、寮国等地,故普遍上也称南传佛教。与后期佛教开演发展并向北流传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的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有所不同。现今,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SiaoMi + 5 谢谢分享 Sadhu sadhu sadhu
谷成 + 5 随喜功德,sadhu sadhu 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4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我对<南传生死书》 有兴趣,哪里可以看到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4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者,请问哪里可以取阅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0-2014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的选择》这本书是由东马古晋的“马来西亚法学会”印行,我想在西马应该还没有流通吧,在11月尾有一些来自西马KL一带的佛友们会来古晋兜率天修行林参加年终活动,在12月也有人会从这里飞到槟城,到时我们可以请他们带一些书回去西马结缘,有兴趣请书的贤友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稍微耐心等待哦,请继续留意这里,谢谢。可以先在论坛先睹为快。

吉祥的选择

吉祥的选择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7-10-2014 04:0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10-2014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1-2015 06:46 PM 编辑

引言

老、病、死是每一个人一出生在这个世界后注定要面对的生命递转,尤其是走到一期生命的尾声——死亡,更为生命当中就为重大的一件事。

对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当今时代已经有了非常周全的接待:有专业训练的助产士和先进的医疗仪器辅助,使到近代的婴儿死亡率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对于生相对的死呢?是否有相等的遭遇?很显然是不成正比的。所谓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始当然也要有好的结尾,但究竟天底下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福气得到吉祥的选择,美好的结束呢?善终是五福临门的第五福,可知善终难求,非一般福德因缘所求得,因为古往今来,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掌握到善终的纲领。

另一点是:死亡这个课题是人人忌讳的洪水猛兽,没有人喜欢在‘一切正常’的时候对视死、提及死、了解死、超克死,并提前做好防洪工作。当有一天这个洪水猛兽溃决泛滥时,人人都措手不及,全军覆没。就这样毫无堤防下,人们一次又一次被洪水猛兽卷入生死的暴流。

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满怀着喜悦迎接每个生命的序幕,却百般凛栗的避讳生命的落幕。人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循环不息的生命规律,但是人们就偏偏只愿意接受诞生,不愿意承认死亡,不愿意面对死亡,也排斥死亡,更不愿意接受亲人死亡。就像人们只能接受旭阳东升,却不能接受夕阳西落;就像人们只承认花开,却不承认花谢;人生人死、日升日落、花开花谢都是自然界里不可能分割的循环轮转,只要一部分却不要一部分是违反自然界的现象。如果看到东方日出就欢笑,看到西方日落就悲怆,那么几乎每天都必须哀伤痛哭了。人们是因为无明才无法认清和接受事实,违反自然界现象的生命是注定要受苦的。

现代人们都不断强调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人权待遇,却忽略死亡的品质,也不在乎人生到底有没有找到真正的意义。事实上,对一个追求圆满人生的人而言,生活、生命与死亡的品质都应该并进提高,相互连绵,人生存在的意义才算完备。

有一首歌唱得好:好头不如好尾,一个好的临终比起周全的诞生来得更为重要啊!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的自然真相是:一个凡人死亡后并不是一切都归灭,什么也没有。只要还有渴爱[2]和无明
[3],生命会在某一处延续[4],就像烛火一样,虽然蜡烛的芯快要烧尽了,渴爱和无明之手还会继续在另一支新的蜡烛把火燃起。未来是快乐或痛苦,就有赖于临终时的表现了。所以,了解到生命的真相后,一个正确的临终关怀显得特别重要了。

通过正确的临终关怀也让家属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理与亡者最后的告别方式,使到双方都能在吉祥的气氛中互道别离。透过对死亡的理解,由死看生,让人们更积极的了解生命的可贵,知福惜福,活在当下,积极向善,使得人生素质更完整化。另一方面,也让活着的人能够认真正视和省思这个对自己非常切身的课题:总有一天,当死神向我招手说声‘Hello!’时,我会以一个怎么样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说再见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自己的尺短寸长,看透死亡的面面观,再整装上终极考场就战无不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三种渴爱:欲爱(kāma ta&#7751;hā)、有爱(bhava ta&#7751;hā)及非有爱(vibhava ta&#7751;hā)。欲爱是欲乐的追求;有爱是对生存的渴望;非有爱是渴望断灭。

[3]无明(avijjā)是心的盲目和闇惑,让众生无法透彻知见自然界的真相。渴爱和无明是我们无始以来生死轮回真正的原因。

[4]生命的延续是一堆错综复杂的因因果果轮转过程。有五个原因导致众生一世又一世无止尽地投生轮回,它们是无明(avijjā)、爱(ta&#7751;hā)、取(upādāna)、行(sa&#7749;khārā)与业(kamma)。这五种过去因产生现在世五种果,这五种果是:识(vi&#241;&#241;a&#7751;a)、名色(nāma-rūpa)、六处(sa&#7735;āyatana)、触(phassa)受(vedanā),再因为贪爱和执取而造作诸善恶业导致未来生命的有(bhava)。因为有而导致未来的投生(jāti)和老死愁悲苦忧恼的一切苦蕴集起,如此形成一个环环相扣,没有始终的十二缘起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14 04: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正确的临终关怀

所谓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生命予以生活照护之各种模式之总称。很多人以为临终关怀只属于出家人、宗教师、医生、临床心理师、社会义工或心理及精神科等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做的事,实则不然。只要我们还是生死轮回的旅人,在这迢远的生命旅途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承受来自四方八方的老、病、死的撞击,尤其是来自我们最亲近的身边人。在伦理和情义上,当我们身边的亲人在面对生命中最难捱的阶段时,正是他们最需要我们的辅助和关怀的时候,因为彼此的血缘情感比较深厚亲昵,而且只有我们才是能够长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不离不弃、不厌不怨、无私无悔的人。所以,为了亲朋戚友们长远的福利和幸福,每个人都有义务学习正确的临终关怀。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2-11-2014 07:3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0-2014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1-2015 06:48 PM 编辑

1.1 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在面对心爱的亲人即将逝去,除了修行境界高深的修行人能有如如不动的安稳情绪,一般人难免激动伤怀,这乃人之常情。在如此哀痛难熬的情结下,临终关怀首先需要克服的第一关卡是先调整好自己。我们不可能以一颗波动的心来抚恤另一颗忧郁的心。我们应当尝试如理作意[5],平复心情。只有当我们稳定了自己的心律,才能有效率地对临终者伸出积极和正面的援手。

有些临终者或是受到化疗或电疗的摧残,或是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会显得非常不稳定,脾气也容易暴躁。这时他们会对饮食、空气、冷热、光线等极其敏感,对一些小细节也会特别的挑剔与拘泥,有时会无理取闹,甚至把怨气和不满发泄在照护者身上,给人一种难以服侍的负面印象。

其实这是一般人常有的表现。对平时不讲究修养的普通人是不容易在如此煎迫的折腾下仍持有高度的操行的。我们必须要有逆来顺受的心理准备。尝试多站在他们的处境设想,若换成自己的话会是怎么样?那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事。我们应该要怀着一颗体谅的心去倾听抱怨牢骚,抱着一颗谦卑低下的心接受呼来喝去,并以内心最崇高的善法去承接一切委屈和不合理的回报。

在这里有必要厘清因果关系。在自然界法则里,善待他人会带来善果乃亘古不变的,只是成就善行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就像我们把跌进粪坑的小狗救起来时,我们不会说:是因为救了小狗才会遭到身体沾到粪便的果报一样;身体沾粪臭只是成就护生的善行所需要付出的一点代价而已。也就是因为有些代价的付出是需要更多精进和努力,因此善行的果报也相对的会更殊胜丰泽。如果能够在面对种种刁难和辛苦时还不失热衷和涵养的话,那么我们所造的善业必定比起在平顺时造的善业来得更殊胜。

我们要感恩病人提供如此难得的因缘让我们磨练自己的人格涵养,让我们有机会把平时学习到的佛法、慈悲喜舍、同理心、柔软、谅解、忍耐、谦虚、无我等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在艰苦的处境中依然持守我们的美德,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否则,即使学了再多的佛法也只是纸上论兵,数着别人的牛[6]而已。其实到后来我们会发现,在我们人生的最后关头,当那些坐而论道的哲理玄学在抱头缩项时,真正能够挺身而出挽救我们一命的,正是那份曾经经得起考验和磨练的美德。

无论如何,应该怀着一颗慈悲、无私、真诚的心对临终者表示鼓励、关怀和祝福,并一同携手并肩织造一个温馨、宁静、舒服的环境,以便让临终者能够安详、从容、毫无遗憾的做好死亡准备,坦然度过生命的最后旅程,迈向光明的新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意 (manasikāra)是心造业之前发生的一个阶段,能决定往后心的造善或不善业,就如船的方向舵和汽车的方向盘。若如理作意是对的、如法的、有智慧的、带来清净与增长善法的注意方式,能使心对窘境困境都能生起善心;反之,不如理作意则使心对任何好或不好的遭遇都生起不善心。

[6]佛陀在《小部&#8226;法句经&#8226;19偈》说:「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然而并不依法实行,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没得分享佛法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4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楼主,有pdf或doc文件可以让我们下载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4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4 03: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eMory... 发表于 18-10-2014 08:14 AM
Sadhu, Sadhu, Sadhu
楼主,有pdf或doc文件可以让我们下载的吗?

不好意思,MeMory贤友,暂时还不是很方便开放供大众下载电子稿,因为此稿还未真正finalize,还需要修改补充当中。顺便分享一点感想,有时只有当书在出版后亲手拿在手中重看时,我们才会发现更多在电脑编辑时看不到的错误和误差,不知道有出过书经验的朋友们有此同感?难怪在商业出版界在为一本新书做校对时都会使用纸副本为低,而非在电脑荧幕上做校对的,一定有他们的理由。而这本《吉祥的选择》属非商业书籍,我们当然也请不起专业人士帮忙做校对,再加上出版时间急促,所以当你们在未来有机会拿到这本书时,你会发现初版的内容会与在论坛发布的内容稍微有些不同的。

当然,到时第二修正版的定型后,我们当然不会吝啬开放供贤友们下载收藏或流传分享,请放心。届时我们会在这里发布下载电子稿的链接,稍微耐心等待哦。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9-10-2014 05:4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4 03: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2 了解临终者的身心阶段

良好的临终关怀牵涉到两个基本的重要内外面向。

内在面向是临终者本身在面临死亡时的内在素质。根据一名精神科医生兼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8226;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多年来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经验和对临终病人的心理研究,她观察到临终病人面对死亡时会有着不同的反应,她把这些反应划分为五个独立阶段,也被后人称为‘库伯勒-罗丝模型’(Kübler-Ross model)。这个模型所划分的阶段后来广泛流传,被称作‘哀伤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

(一)        否认期:“不会吧,可能是搞错了。”
(二)        愤怒期:“这不公平啊!为什么会是我?这怎么能让人接受!”
(三)        讨价还价期:“求求你,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什么都愿意做。等我康复后,我会好好奉献。”
(四)        抑郁期:“唉,我好难过,干嘛还要努力做些善事?反正我都要死了,做什么也没有意义了。”
(五)        接受期:“既然已经是事实了,就让我好好准备吧。”

她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全部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多年来,她把这种模型应用到许多不幸的案例上,事实证明了这些阶段不只适用于面对死亡,也同样适用于面对生命历程中的各种逆境,如失去工作,离婚、丧亲、车祸、遭遇灾难等。

一般临终者的心理会经历不同阶段的转变。在前四个阶段里,临终者的心理都在疑惑、暴怒、烦躁、埋怨、焦虑、爱恋、牵挂、执著、懊悔、痛苦、忧虑、悲吟、恐惧、失望、绝望、自暴自弃、无奈等不善心中打转,而长期处在这四个阶段对临终者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临终者无法顺利转移到接受期,通常会在不善心中结束生命,下一世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库伯勒-罗丝得到的结论是:只有当临终者‘接受死亡’的事实之后,一个人才能有尊严地死去。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临终者的心理素质能够转化到第五接受期的阶段时,临终关怀才会真正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临终者也能够摊开心胸接受临终关怀者的善意带引,全心全意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

当然,平时已经做好准备的临终者如大多数的佛教徒就比较容易进入接受期,在自助或他助的互动过程中也相当有默契。但一般临终者不容易做到,他们需要接受善巧的带引。因此,一个有效率的临终关怀也要有能力引导临终者顺利进入接受期,而且能越快自然越好,如此可以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临终准备。在这方面牵涉到关怀者对临终者个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开导者本身的善巧。但也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变得弄巧反拙,一切只能随顺当时的机缘。最重要的是在不失慈悲、爱语、耐心、柔和、无私和真心的前提之下,尽己所能地协助临终者从黑暗低落的心境转向光明向上。

适当地了解临终者的心理、性格和信仰能让临终关怀进行得更有效率。根据上述的‘哀伤的五个阶段’,在这五段心理转型期间,参与临终关怀的亲属善友们应尝试了解临终者正处在何种阶段,并在关怀与陪伴过程中多付出一份耐心、柔和、体谅、慈悲和真诚的心,让临终者能够多感受到正能量的挈持。

通过适当的临终关怀,能帮助临终者克服面对死亡时所生起的不善心,减轻他们的无助和孤独感,并给予他心理上正向的导引、激励和关怀,这样就可以帮助临终者以更短的时间摆脱四个不善心的心理阶段,带着一颗积极无畏的心迎面生命最重大的事。

至于外在面向则是所有影响到临终者的人事物。在这方面可以给予身体上的照护和环境的安排,借助外面的环境因缘以提升临终者投生善趣的机会。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2-11-2014 07:3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4 04: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嘆。。這種事也要看因緣,你願意說他未必要聽。他要聽你未必能正確引導。
一顆心在世間遊蕩了幾十年,種種陋習,不是一時三刻可以開導。
進了年紀的老人,如果業力重者,會在那些日子顯現出來,業力輕者也看得出。
如果他願意聽你說,也就是善力的引導。
佛法是學會如何死,死的幹乾淨淨。
佛陀多次在對臨終者說法,都以重點解開臨終者心結得法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4 04: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lam 发表于 19-10-2014 04:10 AM
嘆。。這種事也要看因緣,你願意說他未必要聽。他要聽你未必能正確引導。
一顆心在世間遊蕩了幾十年,種種 ...

是的,朋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善终难得啊,要获得善终,临终者本身的业也不能太差的,否则再好的善巧引导也很难起作用。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尽我们的能力去帮忙,不需要消极的。

其实很多临终者来到生命的尾端时,很少说是不愿意接受善友的善意引导的,人之将死的前段往往是人们最渴望获得别人的相助、陪伴和关怀的时刻。可能真的有少数的人是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的,然而不愿意听也是有很多因素,可能不是出自他本身的因素,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方面。也许是时机不对,因缘不契机,也许是我们还不够耐心和善巧,也许是他还没有心理准备,未进入“接受期”,所以我们要知道他目前是处在哪一种阶段,也要学习正确的临终关怀来让自己更具备善引导他人的能力,哪怕对“正确”只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也好,学起来也不会损失什么。若他已经愿意接受临终引导时,至少我们已经准备好一双援手带引他。因为未来的生命轮转里,我们总会遇到能接受我们引导的临终者。即使真的没有,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每一个人肯定也会成为芸芸的临终者之一,对吧?届时我们还是需要懂得如何正确的引导我们这个“临终者”,这也是我们撰写本篇的目的之一。共勉之,朋友。

嗯,认同,佛陀的确是一切众生最好的临终关怀者,我们还是要多多借用佛陀的智慧和善巧来自助与助他。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9-10-2014 09:4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4 03: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1-2015 06:52 PM 编辑

1.3 死亡的尊严与传统观念的抉择

尽管现代医学和科技发达,但很多时候对待生命的方式只是重‘量’不重‘质’。在这情况下,对于临终的处理方式和手段对临终者往往是非常不利的。医疗手段的介入应该是尽可帮助病人满足各方面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减轻身体的痛楚,纾缓症状等。然而,许多临终病人更是在临死时还要承受插管、电击等折腾,连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得不到应有的尊严,导致许多临终者在剧痛和心烦意乱中离开人世。

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省思,也许我们也不能完全只把责任推卸在医疗组员上。因为华人传统的孝道观念认为子女应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父母的生命,否则会被亲人冠上不孝的罪名。即便已经不可救药,许多做子女的都不愿意让病人转向安宁疗护病房,而宁可强塞患者一顿‘CPR歹死配套’:戴上呼吸机、插管、心脏按压、电击、注射药物,搞到病人牙齿脱落、胸肤焦害、筋骨断裂、内脏出血、七孔流血、面貌凄凉、死不瞑目,人就这样摧残得不像人样。医生不需要对病人有没有好死或死得是否像人样作交代,最重要的是在面对忧心如焚的家属质问时能够交代:我们已经尽全力去‘拼’了。

由于要顺应传统社会的孝道价值观,结果不但亲属要承担更沉重的医药费用,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气息奄奄的病人更无法在平静中逝去。家属若有机会亲眼目睹死者被抢救过的最后一眼,其‘惨死相’会让家属痛上加痛,丧亲阴霾将如影随行般毕生挥之难去。

有一位日本外科医生说道:“对于濒死的癌症末期病人做复苏术,乃是在对一个毫无力气的肉体进行迫害。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对死者是全无体贴、敬畏与哀悼可言的。他们心中存有的,只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洗礼下的延命至上主义——即使是一分一秒,也要延长病人的性命——为主的义务感摆了,其实,医生本身也晓得那样的复苏术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已经进入倒数的末期病症,毫无意义的急救治疗不仅只是拉长病人的痛苦,也让亲属们永远错失了与亡者最后相处的珍贵光阴,造成生亡两者长久的遗憾。也许,临终者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希求:希望能够在残留的余光里好好与亲人相聚,表达最后心声,留下最后遗言,并带着应有的尊严离开这个世界而已。很多坚持抢救到底的丧亲家属,以后回想起来往往都对自己当时非理性的坚持和固执感到无比懊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很多亲属都希望让亡者能自然的离开,就像树叶一样,自然的发芽生长,也自然的枯萎凋谢。

基于上述情况,很多国家对末期病人的医疗原则开始有了安宁疗护
[7]的观念。只要符合:①高龄的老人家;②末期癌症病人;③多重器官系统哀竭者;④目前其他医疗仍无法治疗的疾病等情况者,都可以优先考虑转到安宁疗护病房,以免除更多无谓的挣扎和遗憾,让这些末期病人有另一种选择,可以更有尊严、无遗憾且安详的坐看生命的夕阳落下。

设使病人或亲属选择了安宁缓和治疗,接下来就是铺开临终关怀的任务了。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8]称为临死速行心路过程[9]。当这段心路过程结束,死亡心[10]就紧接生起,表示他的生命正式宣告结束。心[11]都有个识知的目标,临死速行心的心路过程也不列外。若出现的目标是善的就会投生善趣[12];反之,出现不善的就会投生恶趣。佛教临终关怀的起码要求,是在临终者面临生命最关键性的转折点时能够助其一臂之力,让他能够投生到善趣。为了这个美好的目的,亲属朋友或临终关怀者有必要设法让临终者在临终一念生起并保持善心。已生恶令断之,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得生,已生善令增长;这就是整个佛教临终关怀的精华主干。在下面的篇幅里,我们解释如何运用业果法则[13]来进行临终关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定义安宁疗护(Hospice Care)为:当疾病已无法治愈时,对病人作积极完整的照顾、疼痛与其他症状的控制,以及协助病人精神、社会和灵性上问题,使临终病人和其家属能够达到最佳的生活品质,并帮助病人安详的走完人生的旅程。

[8]心路过程乃俗语所称思路或思想,是心的运作以识知目标的思想过程。心路过程一共有六种,即眼、耳、鼻、舌、身的五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每一种心路过程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心。一切心路过程也必须具足所需要的因缘条件才能够发生,在思想的背后并没有一个‘造作者’或‘自我’在运作。当诸心于根门或意门生起以便识知目标时,它们不会杂乱无章或单独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识知过程阶段,依照有条有理的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这次序名为‘心之定法’,也是心运作的法则。

[9]临死的心路过程也称为离心路过程,是众生整个生命期最后一段心路过程,也是最具关键性的时刻,因为众生下一生的生命状态都决定于此阶段。当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灭去后,生命就快宣告结束,接着新的生命又在另一个生命界转起。

[10]死亡心是有情这一世最后生起的心识,象征着一期生命的终结。死亡心在有情一生当中只是出现一次,那就是在临终一刻执行死亡,把命根截断。

[11]我们的‘心’,或称心识,是存在于宇宙自然界里的一种最基本、无法再分割的元素或单位之一,它的特性是识知目标或对目标的觉知。心也是由因缘和合而存在,无法独立运作,并且不能单独生起,必须依靠其他因缘如物质现象生起。心认知目标的活动是依照心的规律运行,本质是极速生灭无常,非永恒不变的。一念心生起灭去后就紧跟着另一念心生起,在一眨眼间,已经有几百千万亿兆的心识生灭过去了。一个心识刹那只能识知一个目标,这说明了一心并不能二用:当我们在看到时,我们并没有听到、尝到、嗅到、触到和想;当我们在听时,我们并没有在看、尝、嗅......当我们在想东西时,我们并没有在看、听、尝……,如此推及其他感官识知活动。但由于心的速度极快,让我们错以为同时间在看、听、尝、嗅和触。除了识知活动之外,它并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没有一个自我或本体在实行识知的活动,没有灵魂、造物主、主宰者。

[12]在自然界里生存着六种生命的状态:即天人、人类、阿修罗、鬼、畜生和地狱众生。从他们生命的情况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善趣和恶趣。善趣也可以称为善道,是属于众生体验到比较多快乐成分的生命状态;恶趣则也可称为恶道、苦界或堕处,是众生体验比较多痛苦的生命状态。天人和人类属于善趣众生,其余都是归类为恶趣众生。六道的众生一般都是由物质(色法)和精神现象(名法,或称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简称五蕴众生,蕴是组合体的意思。只有一些梵天神只是纯粹由物质或精神一种现象组合而成,他们分别简称为一蕴众生和四蕴众生。一般肉眼可以看到的众生是畜生,有少部分的人可以以肉眼看得鬼道众生。其他众生虽然也是有物质的身体,但他们的物质比较微细,非一般肉眼可以看到。虽然目前的科学界还没有任何可靠的仪器可以探测到人和畜生界以外的众生,但这些看不到的众生是确实存在于这个世间的,上座部佛教的修行法门里还完整保存着两千多年前佛陀教导的原始方法,人们可以通过佛陀的教法有系统与次第的修行止观禅法来亲自看到六道众生,印证因果轮回、业力法则的真实存在。

[
13]业果法则是自然界的规律之一。简单来说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有他们各自依靠的因缘和关系:有如此的事物生起,才有如此的事物存在;有如此的因缘,就会有如此的结果。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现代的物理学和科学只是局部涵盖和印证了物质现象的业果法则,至于精神领域方面还相当欠缺,然而业果法则是可以通过系统的修行来印证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0-2014 06: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临终概况与舒缓

当病人濒死时,身心都会开始出现变化。在身体方面:病人会显得羸弱无力、说话喑哑、呼吸与吞咽困难、厌食恶心呕吐、面容憔悴、体温改变、循环减当病人濒死时,身心都会开始出现变化。在身体方面:病人会显得羸弱无力、说话喑哑、呼吸与吞咽困难、厌食恶心呕吐、面容憔悴、体温改变、循环减慢,脉搏快不规则、肤色变化、便秘或腹泻、大小便失禁、肌张力逐渐降低等等。在心理方面,病人会反应混沌、嗜睡、木僵、坐立不安、昏迷、失去方向感和时间观念、分不清昼夜、注意力变差、失去现实感、胡言乱语、无法认人,开始出现只有临终者才可以看到的‘死亡之相’。所谓的‘死亡之相’是什么呢?下面会继续提到。

亲属应以缓解病人症状和维持舒适为主。如果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必要依赖医疗护理,则配合医院的治疗用药来缓解病人的不适。尽可照着病人的意愿来决定一切疗护方式和生活结构,因为很多时候家属的一意孤行会给病人带来很多苦恼,所以,应该让病人有自主权选择自己想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倘若病人有意回家安度最后的时光,而病人的身体条件也允许的话,则应依病人所愿的居家环境和方式来安排。

在大马有几所由政府卫生部和民办组织的安宁疗护,专门提供住院和居家的安宁照顾。来自这些单位的专业安宁疗护团队会教导家属一些基本医疗和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让选择回家疗养的病人也能够得到全面的身心疗护,帮助缓解病人和家属的身心之苦。他们专业护理的服务也很称职,对于很多护理病人的细节可以参考市面上的安宁疗护手册或网上的相关资料,在此不多赘叙,本书内容比较着重在一些被忽略和未被涵盖的层面。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2-11-2014 07: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0-2014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1-2015 06:54 PM 编辑

1.5 良好的磁场[14]

周周遭的磁场对临终者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亲属朋友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临终者的心境尽量处在平静安详之中。无论是选择在安宁疗护病房或在自家安疗都好,都要以舒适、温馨、恬静、祥和、清洁、素雅为守则,地点应该是方便亲人们全天候守护陪伴为考量。室内的空气要舒适与流通,建议室温应控制在21℃到23℃之间,可减低不适气味。室内光线应柔和适中,不要太光亮或阴沉沉。为了提携病人心中的善法,可以在病人视线内摆放对他有具有意义的物品如佛像或善行纪念照等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大自然界里存有许多各种不同形态的能量。所谓磁场就是某种个别能量的凝聚,若用比较接近的意思来形容是‘气氛’。磁场是由物质所产生的现象,佛陀解释有四种可以产生物质的原因:业、心、温度和食物。在大自然界里有地球的磁场、电波的磁场、树林山河的磁场等,这些都是由业和温度所产生的。由于我们的心也可以产生物质,因此人也有特有的磁场,由这些磁场产生的能量则被称为‘生物物理场’或‘光环场’。现在的科学仪器不仅可以测量到这些能量磁场,甚至还可以摄下照片。当一群拥有相同心频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周围就会出现与该心频率相关的特殊磁场。比如:我们可以轻易地感受到在赌场、屠杀场、葬礼、酒吧、医院、宗教圣地、修行道场等等它们之间不同的磁场。一般定心不强的人很容易被周遭的磁场所牵引和带动。如在愤怒激昂的人群里会感到焦虑不安的气氛;在悲痛忧伤的人群里会感到低沉的气氛;在充满爱心的人群里会感到平静祥和的气氛;修行道场也普遍善用集体共修的力量和大自然的磁场能量来辅助整体的提升净化。所以佛陀在《吉祥经》说能居住在适宜的地方(patirūpa desa vāso)是一种吉祥,因为周遭的磁场环境多多少少会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佛陀也说有阿罗汉所住之处是令人愉悦的。(《小部&#8226;法句经&#8226;98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14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者,书中有没有提及家属让父母安乐死非自然死亡的探讨?

皆因国外有数多类似案例剧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4 04: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21-10-2014 05:59 PM
尊者,书中有没有提及家属让父母安乐死非自然死亡的探讨?

皆因国外有数多类似案例剧增

有的,moon_boy贤友,在下面会提及,不过篇幅不多,因为很简单,无论病患是谁,佛教皆不认同安乐死的。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2-10-2014 04:2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1-2025 09:11 PM , Processed in 0.157389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