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errycomic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2014漫画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6-2020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无比殊胜.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20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通信息.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20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8-2020 09:02 PM 编辑

來佛三聖永思集-海賢老和尚生平紀實

上淨下空老和尚慈悲開示:每天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三次,看作是《無量壽經》的總結。

海賢老和尚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我們非常尊重他、禮敬他。

他走,去年走的,一百一十二歲。一生修苦行,持戒念佛,沒有讀過書,出家之後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像鍋漏匠一樣,這句阿彌陀佛沒有任何障礙,工作的時候可以念。

他的工作是苦工,開墾耕地,他一生開墾耕地有一百多畝,每天都在田裡面工作,所以一面挖土一面耕種一面念佛,他說於念佛不妨礙。

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爬到樹上 去摘柿子。有信徒到他的小廟來,他就取水果,自己用個小樓梯爬到樹頂上,一百一十二歲 。

一生沒有人照顧,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自己照顧自己,一百一十二歲。對這個世間絲毫不沾染,吃的是苦,穿的是補,那衣服都是補丁補出來的,一般人不能忍受他的生活,他過了一輩子。


走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自在往生。往生之後,給他入殮的時候全身柔軟,比活的時候還要柔軟。

看了這個光碟,就曉得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老人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也不知道。

一句佛號原來就是一切諸佛的名號,一句佛號也就是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教,全在這一句佛號中。這句佛號必定得生淨剎,圓滿無上菩提,真正不可思議。


他是我們現代人,給我們做模範的、做榜樣的,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

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他表現在外面一副歡喜相、喜悅相。他的勞作一天不休息,相是歡喜相,沒有覺得很累,沒有覺得很痛苦。

為什麼?工作的時候他沒有我,忘我、無我。有我就累;無我,工作再多誰累?沒有人累。所以他工作再多,工作量再大,時間再長,絕對沒有疲倦。

人家讚歎他身體好,從外表看,不知道身體為什麼好,不知道,那個好就是萬緣都放下就好。你的身體不好,你萬緣一樣也沒放下,道理在此地。

老和尚一生沒有特別保養,沒有吃補的東西,沒有 ,所吃的都是自己種的。我們要細心觀察,要多多的去看,慢慢你就會覺悟,你會體會到。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示現,給淨宗學人做最好的榜樣,給誰?給我,不是給別人,我們看了直下承當,這就是教我的,與別人不相干。誰看到誰能夠直下承當,他就得利益。

我不想別的,我只想往生。世間生活苦一點好,為什麼?沒有留戀,如果生活太好了不想走。情執很重,財色名利都能夠留住眾生在娑婆世界、在六道輪迴,你能夠擺脫你才能夠離開,你才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在這光碟上看到信息,我們得到很大的安慰,從這個光碟上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固我們的願心。這個碟要看,跟普通往生的人不一樣,別人往生都有病,都有助念,他是什麼都沒有。

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

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

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

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

經有沒有聽懂?沒有聽懂,聽的遍數不夠。為什麼不夠?是用散亂心來聽的,佛是用散亂心去念的,所以聽經、念佛得不到效果。

我們現在改個方法,把海賢老和尚這片光碟看作是《 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總結。

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看一年。看你們華藏衛視肯不肯發心做這點好事,一天播三遍,早晨播一遍,中午播一遍,晚上播一遍。

提倡一年,一天看三遍,一年就一千遍;一天能念一萬聲佛號,那就三百六十五萬聲佛號,這一年下來決定不一樣,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如果三年不斷你決定得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20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会圣贤.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20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身金刚舍利.jpeg

一生一句阿弥陀佛.jpe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20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护口业.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0-2020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根普被.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11-2020 10:11 PM 编辑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录自慈光半月刊

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


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

楞严佛问修行之法,二十五大士相继应对,势至为其中之一。此等大士,皆是证果位者。证果位即为圆通。

汝等不知如何念佛,实由不圆通故也。圆者无偏,通者无碍也。

例如无念而念一语,凡夫无能解之者,‘ 无念 ’一词易解,‘ 而念 ’一词亦易解,合之则难矣。然若圆其理,自无矛盾之感。

证圆通之法,就根尘识修之皆可,大势至菩萨以念佛而得圆通,所念何佛,不敢断定,而念佛之法,可以相通。

汝等皆修弥陀净土,学此章后,自知如何念佛,否则纵然念之,实为唱佛耳。

此章详述,需时甚久,今限于五小时,仅发其要义而已。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2020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经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佛为法王,继佛弘化者为法王子,等觉以上菩萨,皆当此称。


同伦,指大势至菩萨之法侣。

五十二者,表位也。自十信至十地,为五十位,加等觉妙觉,则为五十二位。

十地最后一地,为法云地,尘沙惑尽。等觉断根本无明。至妙觉位,谓彻证妙明觉心,即已成佛矣。

大势至菩萨,堪领妙觉,其地位之高,不言可喻。


【 经文:‘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恒河沙表数字之位,非不可数也,惟凡夫智力所不及耳。

佛为度众生,常住世间,此云出世,乃方便语。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又名十二光如来。故此处之十二如来,有解为一尊佛者,即阿弥陀佛也。


然下文既曰相继一劫,可见为十二尊佛。惟佛佛道同,谓为弥陀,亦无碍也。

相继一劫,为一大劫,其中有十二尊佛出世。古注列有十二尊如来名,兹略之。


经云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是佛接引众生之方便语,实需无数之阿僧祇劫。

大势至菩萨,经恒河沙劫之修行,又经一大劫,亲近十二如来,犹未成佛,至最后之超日月光佛,始学念佛三昧。

今人学佛三五年,何足道哉。

汝等今尚为门内外道,成佛不知何劫,能无惧乎?

余学佛,先唯识,次禅密,自视皆不成,遂学净土。

净宗非谓往生即是成佛,惟出轮回,入不退地耳。而往生之资具,须念佛得一心。

此曰念佛三昧,乃大势至所得之境界,汝等未得一心,何由知夫三昧。

三昧是正定,一念不起之谓也。

欲得此定,法门殊多,如三十七道品,极乐莲花放光。

念佛不得理一心,往生极乐世界,仍须继续修持,如在七宝池上观青莲,则开眼闭眼皆不见他物,惟见一片青光。观黄赤白光亦然。如是速成其定。

此定修于娑婆世界,不知苦修何许劫,始能得之。

而在极乐世界,随观即成。此定既成,即得三昧。故须念佛求生极乐。

然念佛之法,汝等皆未得,惟可忆佛而已。念之与忆,相距甚达。

念者念兹在兹,相续不绝也。忆者忽忘忽忆,不相续也。

忆由第六识,此识攀缘不息,忽缘尘欲,忽缘佛名,故忆不如念之恒也。

然汝等果能忆佛,即入佳境。

超日月光佛,教大势至念佛三昧,重在之一字,以三昧是果,念佛是因也。因行圆满,果自得之。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11-2020 09:41 PM 编辑



【 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此为取譬。专忆,属第六识。


第六识生灭无常,故须专也。专忘之意亦然。

逢不逢有二解,一为虽逢犹如不逢,如某甲为专忆者,必有寻求之行为,而某乙为专忘者,无寻求之行为。

二人若逢于途,甲识而呼之,乙则障而不知。

二为如是二人不得相逢。

见非见句法,同上解,然见与逢,义有深浅之别。

佛问以何得证圆通,势至对以念佛。

此段喻以是一人,是一人。

一人专忆者,喻佛专忆众生。因众生是佛之心,为度众生,始得成佛也。

一人专忘者,即喻众生也。

无量无边众生皆在佛之心中,佛念念不忘,必欲救出轮回而后已。

然众生竟有几人念佛?外道甚至谤佛为魔,佛仍悯之救之。

众生不信佛者,固不忆佛。纵受三皈五戒者,亦不忆佛。故云一专为忆,一人专忘也。

逢不逢,乃喻佛之法身遍一切处,而众生不之见也。是如二镜,一垢一明故也。

又如梦,梦境如众生,梦者如佛。梦者之忆梦境,如捕风捉影,不相感应也。

今人念佛,有口无心,何能往生。

若舍此而修他法,且察大势至菩萨,未遇超日月光佛教以念佛,其修行已历恒河沙劫,所修法门,不知其数,皆未圆通,于此可省焉。

今当末法,戒禅皆非其时,惟净可以成就。

即以参禅而论,必须开悟,始可与言修持,悟而不修,则生死宛然。

而欲开悟,必须明师指引,师生二人问对,旁人闻之,如聋如哑。从无当众讲禅者也。

参禅一法,原为观心,末法时期,人多钝根,不能契机。

近世曾有倡观心者,虚云老和尚特加诃斥,故今之宗门,已落参话头之方便法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经文:‘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段不曰忆,而曰,是更进一步矣,即念兹在兹也。


且念之深。此字至为重要,必由乎深,始能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是就力道而言,念之既深,则生生相感,是谓志同道合。

道即心,二心印合,如形影相随。

经云佛佛道同,又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即此之谓也。

此与前段之不逢不见相对。

前段言佛忆众生,而众生不忆佛。此段言佛与众生互忆。

既然互忆,即有感应。且由忆而念,由念而深。

佛无时不深念众生,若众生亦深念佛,断无不成之理。

此章并非专言极乐净土,故一切法门,不离此法,而净宗念佛亦不离此法。

净宗求往极乐修成佛果,他法则在娑婆断惑证真,此其不同之处。

故若就净宗言,一经往生,即了生死,则不谓从生至生矣。

然生死有分段与变易之别,往生极乐,未至补处,仍有变易生死,故亦可云从生至生。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经文:‘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此喻最足感人,母之于子,不择优劣,一旦远离,无不忆念。佛忆众生,亦犹是也。


此映前段之一专为,一人专


【 经文:‘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此段映前二人相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经文:‘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此段释前比喻。


必定见佛,尚未见佛也,此佛约净宗言,即是弥陀,约楞严,即是见心。

不假方便者,一切法门无非方便,惟念佛一法,非方便也。

忆佛念佛,佛即心,以心印心,方便云乎哉。

香光庄严者,香表清净,光表智慧,念佛之人,其心在佛。

在佛身者染佛身,在佛心者染佛心,在佛名者染佛名,一切与佛同气,故得佛之香光庄严。

修他法者,如云庭前柏子树,则不如是直截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20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11-2020 10:09 PM 编辑

【 经文:‘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此段对问圆通。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入无生法忍,念佛为因,无生法忍为果。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是上求。今于此界摄念佛人,是下化。

佛问圆通,大势至菩萨对以不择他法,惟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众生识心有八,六根既摄,六识不行,七识但执八识见分为我,虚无自体,惟余第八识之精明前六识皆据此一精明体,而起其用,故云元以一精明,分为六和合。

今既摄六根,是证即以此一精明念佛,然如来藏有见、相二分,究以见分念欤?抑以相分念欤?余竟应以见分念。然尚须征于古注。

净念相继,行之最困难,即第八识不起他念,唯有净念,亦即八识所含无始业种,皆不现行,惟知念佛。

古德所云无念而念,应如何解,可于此处会其意。

无念者即第八识无他念也。而者,惟有佛之一念也。此为大势至念佛之境界,汝等尚未入道,但知有第六识,即以第六识念佛,可谓善矣。

念佛,即是忆佛,六识虽审而不恒,然可转为妙观察智

六识果能忆佛,即染佛之香光,久之六识不起分别,则第八识动辄佛念,斯得念佛三昧矣。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20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2020 09:36 PM 编辑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灵峰蕅益大师著

—录楞严经文句卷五—


【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七大次第,先,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众生,须依念佛得度。


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能摄一切三昧故也。

十六观经云:‘ 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释此圆通,亦为三意 :明境通别者,明观有盈缩,明证有本迹。


一明境通别者:别则随举一根,皆得为所观境;如那律等五人,及下文观音大士是也。

今云‘ 都摄六根 ’,其境则通。依此六根而修念佛三昧,复有三种不同:一者、惟念自佛,二者、惟念他佛,三者、自他俱念。


若惟念自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是同,惟须一重能所,所谓: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为能观。

如央掘经云:‘ 所谓彼眼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见。’乃至‘ 彼意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知 ’等。此则该摄一切诸教,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惟念他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有别,须知两重能所。所谓:妙观察智为能观,六根为所观;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

由第六识夹持六根,专注佛境,俾眼所见、无非佛色,耳所闻、无非佛声,鼻所嗅、无非佛香,舌所宣、无非佛号,身所对、无非佛境,意所缘、无非佛法。

此则该摄:弥陀、药师、上生、等经,及莲社事想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自他俱念,则与二十四圣圆通同而复别;先须开圆顿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 ;乃托他佛以显本性。

故应佛显,知本性明,托外义成,唯心观立。此则开圆解处,与诸圣同;托他佛处,与诸圣异。

十六观经所谓‘ 胜异方便 ’,今文所谓‘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由其方便最为胜异,故更不假余方便也。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11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20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观盈缩者:通途教观,具如前文五根中说。

今明念佛三昧,亦有四教不同,一一教中,亦复各有念自、念他、自他俱念、三种差别。

藏教三者:观此六根,无我、我所、证入灭谛涅槃,名念自佛。


以此六根,缘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灭罪生福,成出世因,名念他佛。

缘想佛境,摄我六根,为欲净诸戒品,生定发慧,现证果故,名自他俱念也。


通教三者:观此六根,当体即空,非灭故空,名念自佛。


六根如幻,佛身亦然;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乃至得证如幻涅槃,名念他佛。

所念、能念,无二幻故,托如幻境,成如幻观,名自他俱念也。


别教三者:观此六根,依无明有,断无明故,九界六根得灭,佛界六根得成,名念自佛。


正因佛性,虽复理同,我无缘了,诸佛已具,缘念诸佛果中胜德,不生疲厌,名念他佛。

我与诸佛三因平等,诸佛圆证,我今在迷,先念化身佛,助我缘因;次念报身佛,助我了因;后念法身佛。显我正因;名自他俱念也。


圆教三者:六根皆如来藏,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闻、嗅;觉、知、亦复如是,妙德莹然,周遍法界,是念自佛。


观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之身;观一相好,即是一切相好之海;称一佛名,即是一切诸佛之名;观一法门,即是一切微妙法门;观于佛土一尘、一法,即是一切诸尘诸法;见一色身,即是圆见法、报、化身;瞻一影像,即是如来三身实相;名念他佛。

诸佛、乃众生心内之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全由性具三德,成彼诸佛果上三身;观彼诸佛果上三身,即发自心本有三智;名自他俱念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2020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2020 10:03 PM 编辑

三明证本迹者:自行、则本迹俱圆;化他、则四教俱用。

还须先约三种念佛以释今文,次明四种净土以彰能摄。


念他佛释今文者:一专为忆,即指十方如来。一人专忘,即指迷倒众生。


佛常逢见众生,众生常不逢见诸佛,故云: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次喻佛忆众生,更与寻常忆念不同,直如慈母忆子;子今忆母,亦须如母忆子,方得历生不相违远。

忆者、恒审思量。念者、注心一境。忆念若深,则有现前即见佛者。如远公三见圣相之类是也。

亦有当来乃见佛者,如临终佛迎,乃至华开见佛之类是也。

不惟得见果佛,亦去果佛不远,如经所明不退菩提,多有一生补处是也。

不假方便,谓即以念佛为第一胜异方便,非余一切方便所可及也。

香、喻诸佛果德。染香人、身有香气等,喻揽果成因,因能克果也。


念自佛释今文者:一专为忆,以喻本觉之性,随诸众生流转五道,不相暂离。


一人专忘,以喻始觉在无明时,念念背觉合尘。

始本不离,故若逢。始本不合,故不逢。

本即在始,故或见。始恒迷本,故非见也。

十方如来,即指众生本觉之性,元自竖穷横遍。

能生始觉,喻之如母。始觉在无明时,全体从本觉起,而违背本觉,喻以如子逃逝也。

现前见佛,是圆初住。亲见本觉法身。

当来见佛,是圆五品、六根,相似见于本觉。

去佛不远,谓去自心妙觉极果不远。

不假方便,谓不假诸余方便,非谓念自心佛不是胜妙方便也。

香、喻本觉理性。染香人,身有香气,喻无明熏,变成始觉也。


自他俱念,例此可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20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2020 10:16 PM 编辑

次明四种净土以彰能摄者:

所谓: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无障碍净土,常寂光净土也。


今以藏、通、二教念他佛、念自他佛、二种三昧,摄归同居、方便、二种净土。

谓藏七贤,通干慧性地,皆归同居净;藏四果,通见地已上,皆归方便净也。


别教二种念佛三昧,摄归同居、方便、实报、三种净土;十信位,归同居净;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归方便净;十地证道同圆,由念他佛之力,归实报净也。


圆教二种念佛三昧,摄归四种净土:五品位,归同居净;十信位,归方便净。初住去,归实报净,亦复分证寂光;妙觉位,归于究竟寂光净也。


若夫单念自佛,则通教已办地上,能归方便净土;干慧性地,不能归同居净土。
藏教一总不能。

圆教能归实报、寂光、二种净土。别教不能。

又、圆教但念自佛者,但能竖入上三净土,不能横超西方净土。

又、单念自佛,则是诸圣所同,不显此门独妙。

又单被四教利根,不能普被四教三根,故非势至化他之本旨也。


问曰:但念他佛。得非心外取境耶?

答曰:圆人炽然但念他佛,了知他佛不离自心。权乘纵未了达自心,究竟心外决无别佛。故此念佛三昧,若迷、若悟,皆可共遵。


迷者遵之,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悟者遵之,则自他不二,始觉合本矣。名为三昧中王,不亦宜乎!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11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21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节因缘.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21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杖佛力.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4-2024 12:09 AM , Processed in 0.0714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