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ypor

佛教法音系列-淨空法師講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1. 在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常有小疑問,沒有善知識開導,所以疑慮愈來愈多,應如何解決,是否該求佛菩薩感應開示?
沒有必要,這些疑慮都是妄想、邪念,把它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就好。若有機緣,遇到善知識可以向他請教;遇不到沒有關係,老實念佛就好。問題多了,就是不老實,老實人沒有問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聽經能夠深解義趣,這些問題自然都消除了,所以讀經、念佛可以幫助你。



192. 為了不掃興,而陪朋友去賭博,是否犯戒?希望中六合彩為佛教事業捐款,是否如法?
為了人情去賭博,確實是錯誤。古德常教我們,不把佛事當人情。你要是有能力把這些賭博的朋友,統統轉過來學佛,這是你的善巧方便,是你度眾生的一套本事,這可以。若你度不了他,就決定不隨緣;能夠度得了,可以隨緣,這是四攝法裡的「同事攝」。怕的是你度不了他,反而被他度了,這就壞了,所以最好不陪朋友做這些事情。
希望中六合彩來幫助佛教,這是妄想,佛教的事業自然有佛菩薩加持。念佛希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有這個妄想夾雜其中,你的功夫不能成就。我們有信心、願心,佛菩薩自然加持。達拉斯這個道場,是佛菩薩建立的,我們沒有向外化緣,我們並沒有希望中六合彩來建道場。清淨心自然就有感應,只要我們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



193. 平常工作中,偶爾不知不覺的提起佛號,但是在專修念佛時就有很多妄想,此現象是否修行混亂,應該如何調整?
這個問題很好。這是你在修學時,意志不能集中,才會發生這個現象。日常工作不知不覺會提起佛號,這說明你心裡還是有佛。與大眾共修時,心定不下來,是你妄想習氣還很重,尤其是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誘惑,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你自己要認真、努力,放下萬緣,功夫成片是可以得到的。



194. 古德教我們要愛惜字紙,可是現在廣告報紙氾濫,而且登的也不是從前文以載道的道德禮儀之言,可否再拿來利用包東西、擦玻璃?若不行,再用新紙,是否符合環保精神?
這個問題很現實。以前的字紙確實是文以載道,非常珍貴,我們要愛惜,不能任意糟蹋,這屬於積功累德。可是現在確實不一樣。若你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有益於世道人心的這些文字,可以剪下來,不是這一類的文字就沒必要,拿去擦桌子、包東西都可以。但是不要包吃的東西,因為報紙油墨有污染。我們要通權達變,現在的生活環境與古代不同。



195. 別人對我們有誤解,該不該解釋,保持沉默好像是默認。
沉默跟默認不一樣,沉默是不與理會,事實讓時間去證明。佛對於別人一切誤會、毀謗,一概置之不理,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時間久了,事情自然澄清,這不是默認。古代的讀書人、聖賢人,聽人家說他的過失,有一個很好的態度,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若自己真有這個過失則稱謝,因自己有過失,往往不知道。若自己沒有這個過失,則用沉默來答覆他。一切誤會、謠言就可以置之不理,讓事實答覆他,不要用言語答辯,這是很笨拙的方法。



196. 為何跟念佛機念佛時妄念少,跟大眾共修,敲法器有快慢、音調變化時,妄念反而特別多?
各人根性不相同,若你跟念佛機念佛,功夫得力,妄念少,你就一直跟念佛機念,對你有好處。在大眾當中念佛,可以隨喜結緣,做法會的影響眾,這是一樁功德。法會人多,能使初學人生起信心,生歡喜心。法會裡不要計較,隨緣與大眾結緣就好。
修學一定要懂得做一個轉變,這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第一、轉惡為善,第二、轉迷成悟,第三、轉凡成聖。轉惡為善,我們在六道裡決定不失人身,不會墮三惡道;轉迷成悟,你就是菩薩,你就能行菩薩道,你的知見正、行為正;轉凡成聖,就證果了。這樁事情難,但是我們走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門路來證果,每個人都有希望。障礙是你有妄想執著,所以妄想、執著、分別放下得愈多愈好,徹底放下就是法身大士。凡夫跟佛菩薩不同之處,就是諸佛菩薩放下,凡夫不肯放下,差別在此地。這是我們要反省、要明白,要認真努力去做的。



197. 關於小乘退轉的問題。三果稱為不來,若三果會退到初果,初果還會到欲界,這如何解釋?而四果稱為無學,見思煩惱斷盡了,若還有退轉,他的思惑是否時斷時生、出離三界是否時出時入、滅盡定是否也有失掉之時?若是如此,阿羅漢與凡夫又有何不同?【退轉的原因】
疑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障礙了智慧,障礙了禪定,所以決定要斷疑生信。為何會退轉?證得聖果之人,知見不會退轉,行持會退轉;譬如我們舉師子覺菩薩的例子,他禁不起五欲六塵的誘惑,所以退轉了。大、小乘的聖人,若不到世間來度化眾生,決定不會退轉,而到世間來是應化而來的。佛法講的「四攝法」,有利行、同事,「同事」要是自己沒有甚深的定功,把持不住就會退轉。因此,佛才說:「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真的是不進則退。經上說:八地菩薩才不退轉。聖人與凡夫有何不同?凡夫會退到阿鼻地獄,而小乘初果決定不會退墮到三惡道。譬如,他上學有留級、降級,但是不會被開除;而凡夫是根本就沒有入學,沒有入聖者之流,這是不同之處。
而他的退轉,不是我們的境界能看得出來的,有時他的退是示現的,不是真的。眾生根性非常複雜,諸佛菩薩的示現是隨機應化,應以正面的方法教導,他就示現正面;應以負面的方法教導,他就示現負面。我們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看到,菩薩用貪瞋痴的方法來度眾生,而貪瞋痴是墮落的,所以《華嚴經》才稱為「大不思議經」。可是凡夫煩惱習氣非常深重,貪瞋痴若不能從內心拔除,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凡夫的心是動的,上根利智與下愚之人的心是定的;下愚之人不求甚解,不想知道太多事情,所以念佛雖時日不多,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有希有的瑞相。而最難度化的是當中這一階層,今天稱知識分子,疑惑很多,思想很複雜,成見很深,這是最難度的。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華嚴經》說,佛講經說法從來沒有間斷,塵說、剎說、無間斷說,就是為這群知識分子,這是一切諸佛菩薩最難度化的眾生。



198. 關於小乘退轉的問題。三果稱為不來,若三果會退到初果,初果還會到欲界,這如何解釋?而四果稱為無學,見思煩惱斷盡了,若還有退轉,他的思惑是否時斷時生、出離三界是否時出時入、滅盡定是否也有失掉之時?若是如此,阿羅漢與凡夫又有何不同?【功德之保持】
佛在許多經論中都說,勇猛精進,決定不會退轉;懈怠懶散,必定會退轉。我們在經論中也常看到,功德不容易保持,福德容易保持。修福決定有福報,除了地獄道裡沒有福報外,無論在哪一道都能享福。而功德很容易失掉,所謂是「火燒功德林」。火是煩惱,煩惱一現行,功德就沒有了。功德是定慧,慧是自性真實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煩惱一現行,清淨心、平等心沒有了,定慧就失去了。所以成就功德很難,如果要說一生中修積多少功德,那就得問,你從何時不生煩惱,也就是煩惱沒有起現行,這段期間保持著就是功德。若一天不生煩惱,你有一天的功德;兩天不生煩惱,你有兩天的功德;修行一輩子,到臨命終時一發脾氣,功德就全完了。福報沒關係,有煩惱還是有福報。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佛在經論上都說得很清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在現前這個階段,唯有「忍讓」,才能保持不退、不失。歡歡喜喜的忍讓,人家要我們的命,也忍讓,歡喜把命給他,絕不生一念瞋恚、貪愛之心,功德就能保持不退轉。佛經裡有一段舍利弗尊者發心行菩薩道的公案。有一天,仙人去試驗他,說家裡有病人需要藥引,而藥引是修行人的眼睛。他為了行菩薩道,就把眼睛挖給他。但仙人說:「你挖錯了,我要的是左眼,而你挖的是右眼。」舍利弗尊者說:「你為何不早說?」但為了行菩薩道,他就又挖了左眼給他。仙人拿在手上聞一聞,很腥羶不要了,丟到地上。舍利弗尊者馬上就退心了,覺得菩薩道難行,還是當小乘好了。要曉得,境界現前時,能否忍讓是關鍵,忍讓才會有精進,不能忍讓決定就退轉。這是一個淺顯的例子,說明精進波羅蜜不容易,但是這是我們成敗的關鍵。沒有精進,決定沒有禪定、般若;禪定、般若是建立在精進的基礎上,而精進則是建立在忍辱的基礎上,若不能忍,就沒有成就。



199. 關於小乘退轉的問題。三果稱為不來,若三果會退到初果,初果還會到欲界,這如何解釋?而四果稱為無學,見思煩惱斷盡了,若還有退轉,他的思惑是否時斷時生、出離三界是否時出時入、滅盡定是否也有失掉之時?若是如此,阿羅漢與凡夫又有何不同?【捨身命】
我們現在有沒有精進?很難。我們的障礙很多、很重,原因是不能放下這個色身。無論何時、何處,第一個念頭是「怎樣保護這個色身」。念頭不在道上,而在色相上,這是很大的障礙。西方人普遍的觀念,就是保護自己的隱私權,保護自己,這個觀念就是保護自己不會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堅固的我執。破我執才能出離三界,這種堅固我執的觀念,不但不能出三界,連往生都是障礙。誰修行能夠成就?能夠捨身、捨命,就是捨六道輪迴,做得到就成就了。
佛菩薩教我們覺悟,就是覺悟這個生命是假的,不是真的。《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生命,知道生命是空的、假的,知道世界也是空的、假的,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我們天天讀經都知道,雖知道卻做不到,還是把生命看作第一重要,沒有將阿彌陀佛看作第一重要,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
《地藏經》裡,婆羅門女念佛一天一夜得一心不亂,經中雖沒有說得一心,但是若不是得一心,她不可能到地獄去。能到地獄去的,一是受罪墮地獄的,一是菩薩;無毒鬼王稱她菩薩,所以她得一心。她能念得一心,因為她不要命了。我們今天念佛念了幾十年,念了一輩子,不但一心沒得到,功夫成片也沒得到,往生一點把握都沒有,原因就是沒有能捨生命。對於生命、我、我所,過分的貪戀,這就障礙功夫的成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要繼續不斷搞六道輪迴?還是要在這一生中永脫輪迴,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要做一個決定。果然能將生命放下、捨棄了,念佛法門不難成就,真正是易行道。
《往生傳》、《淨土聖賢錄》中,有許多念佛不滿三年往生之人。曾經有人問:「是否他們的壽命到了?」不是壽命到了,是功夫成熟了。功夫成熟了,這個世間的壽命不要了,要提早去,這就是自在往生。有能力自在往生而不往生,還要在世間多住幾年,這是什麼原因?他有化緣,他可以多幫助一些眾生,有些眾生願意聽他的教導,他就應該多住幾年;自己到極樂世界去,也應當多帶幾個人去,這是自行化他。若沒有緣分,住世就沒有意義,也沒有理由。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幫助眾生的,沒有緣分就是你講經說法、種種示現,眾生不能接受,不生信心,這樣住在世間就毫無利益。既沒有利益,留在世間受苦,這是沒有利益的苦。諸佛菩薩示現受這些苦是有意義的,能幫助眾生覺悟,所以是應當要做的。



200. 關於小乘退轉的問題。三果稱為不來,若三果會退到初果,初果還會到欲界,這如何解釋?而四果稱為無學,見思煩惱斷盡了,若還有退轉,他的思惑是否時斷時生、出離三界是否時出時入、滅盡定是否也有失掉之時?若是如此,阿羅漢與凡夫又有何不同?【如何處事待人接物】
我們所接觸的人物當中,決定有諸佛菩薩應化在其中,我們是肉眼凡夫,沒有智慧、沒有功夫,覺察不出來。古時候有,現在更多,愈是眾生苦難的時候,諸佛菩薩愈慈悲。我們應當以何種態度,來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誠、清淨、平等心,看一切人事物,都是諸佛如來慈悲示現的,我們的性德就能引發出來。性德裡第一條就是一切恭敬,普賢十願裡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此心就油然而生,不需人勸。大乘佛法特別強調「修觀」,這是總原則、總綱領。修觀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我們過去將一切眾生都看作凡夫,此觀念是錯誤的。我們能將此觀念轉過來,不再輕慢任何一個眾生,無論他是善人、惡人,順境、逆境,都要以至誠恭敬心,像對佛菩薩一樣來看待,這對於自己修學有決定的好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 『東西佛誠實語,南北佛誠實語,上下佛誠實語,為我護念見此佛。』此首偈如何解釋。
前三句是《彌陀經》上講的六方佛;「此佛」指的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這個法門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修學,實在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都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淨土法門的殊勝。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牟尼佛的讚歎,即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讚歎。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足以堅定我們的信願。
蕅益大師說,念佛人能否往生極樂世界,完全在信願之有無。「有無」二字是關鍵,往往我們自以為有信、有願,最後不能往生,原因都是自以為有,事實上沒有。「有無」的意思很深、很廣,千萬不能有誤會。「有」是真有,許多人念佛,有是若有若無,不是真有;要緊的是真有,才能起作用。真正相信,真正有願,這才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於念佛功夫之淺深。這個「念」不是口頭上念,而是我們常講的「心裡頭的掛念」,就是你對於阿彌陀佛,心裡想念的程度有淺深不同。


        
202.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此首偈如何解釋。
這是禪宗的公案。三心不可得,出自《金剛經》,心是妄心、妄想。



203. 深信因果之道,是否為學佛之門?
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世法裡面,古往今來是一個因果的循環,種善因得善果是一定之理。佛法還是講因果,《法華經》的「一乘因果」,《華嚴經》的「五周因果」,淨土經論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若能明白這些道理,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這個原理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來源,是一念自性所現的,自性是我們的真心。佛說十法界的現象,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就是解釋「唯識所變」。所以心裡常想佛,就是造成佛之因,佛的境界、佛的果報當然會現前,這是定律、真理。天天想貪瞋痴慢、是非人我,是造六道三途的業因,六道三途的境界自然就現前。世間人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隨順煩惱造業。我們的煩惱習氣很重,周邊又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若根塵接觸能不受誘惑,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中國古代的修行人、出家人,居住的道場是男女眾分開的,最近的距離是三里以外(三里即現在的一公里半)。因為雖然出家了,還是凡夫,男女常接近,容易動感情,容易生煩惱,好心出家最後墮落三途,這是大錯特錯。半個世紀以前,社會的風俗比現在淳樸,社會誘惑的層面沒有現在這麼大,誘惑的程度也沒有現在這麼深,那時的人心是安定的,現在社會的人心是漂浮的。以前人有樂受,現在人是苦受,身心都不安穩,生活在憂慮、恐懼之中,五欲六塵無非是麻醉而已。現代五欲六塵之樂,性質就像吸毒、打嗎啡。
這種現象怎麼造成的?經濟、科技發達產生的副作用,所以經濟與科技不是好事情,不是善因。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節儉、樸實,尤其道家主張「返璞歸真」,佛家教導我們要捨棄五欲六塵,放下名聞利養,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在今日社會修行,自己要保持高度警覺,步步都是火坑,步步都是阿鼻地獄,能夠不墮落太難了。佛勸導我們,不但不可以墮落,還勸導我們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這才真正得到究竟的果報。我們能否做到?答案是肯定的,問題就在於自己肯不肯做。
怎麼作法?依照佛陀的教誨。利根、鈍根之人容易成就,諺語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利根是上智,鈍根是下愚,這兩種人好度,沒有疑惑、夾雜,也能做到不間斷。念佛有成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屬於這兩類人。而中等根性之人難度,半信半疑,一遇到境界的誘惑,自己不能把持,所以很容易墮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導,就是為了當中這個階層的人,我們就屬於此階層。我們要想得度,唯一的方法要緊跟著佛菩薩,一步都不能離開。佛菩薩在哪裡?經典就是佛菩薩。我們從早到晚,所思所想不離經典的教誨,所說所做不離經典的教訓,這樣才能在這個時代保住自己。
所以學佛要深信因果,《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三福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是發覺悟之心,不再迷惑。諸位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在學佛,為何無量劫的修行,還落得今天這種地步?原因就是不覺,智慧抵不過煩惱,定功壓不住習氣,遇到惡緣依舊還要造業,甚至於明知故犯。總算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這個殊勝的法門,我們這一生會不會空過,就在於自己能否抓住這個機會,捨棄名聞利養。
昨晚,有一位同修請我寫一個寺院的招牌,我看了笑笑!建寺院、建道場是不是好事?未必是好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世尊一生不建寺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心地清淨,什麼事都沒有。建了一個道場,事就來了,心如何能得清淨?如何能離開是非人我?所以什麼人可以建寺院?只有諸佛菩薩再來人,確實不受外界誘惑;我們還會受外界誘惑,這個事情不能做,這不是好事情。
古來祖師大德修行是建茅篷,我也是主張建茅篷,不主張建寺院。茅篷建多大?自己夠住就行了,丟掉容易,一點牽掛都沒有。沒有絲毫貪戀之心,往生才不會有障礙。對於世間法有一絲毫貪戀之心,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又錯過了,這多可惜!這一生錯過了,下一次再遇到,又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劫,不可能每一生都遇到,我們應該要警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是決定往生的條件。



204. 念佛是口念、心念,是念自、還是念他?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講得很清楚,口念、心念、念自、念他、念事、念理、念因、念果,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具足,不要在當中又分自分他。


        
205. 何時才是實相念佛?
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念佛是實相念佛;沒有到極樂世界以前,都不是實相念佛。實相是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念佛都稱作實相念佛;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只是事念、理念,現在講的持名念、觀像念、觀想念。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做到實相念佛很不容易。證得「實相」,即《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已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為何還沒往生?那是慈悲心乘願再來廣度眾生,已不是生死凡夫,是屬於再來人,他們的念佛是實相念佛。持名也是實相,觀像也是實相,觀想也是實相;換句話說,沒有見性,就與實相不相干。



206. 開始素食之後,記憶力與理解力顯著減退,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此情形已持續多年,這種體質是否不適合素食?
過去是肉食的習慣,現在要改變,生理上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所以會有體重減輕的情形。我是二十六歲開始素食,體重下降,面黃肌瘦的情形,約有兩、三年的時間;但是記憶力、理解力,精神與工作上,沒有絲毫影響。一般吃長素的人都會有身體瘦弱、體重減輕的經驗,這是因為體質在改變,但會逐漸恢復正常。若是記憶力、理解力衰退,這是不正常的現象,自己要好好反省,要請教醫生,可能與體質也有關係。
素食對身體有決定的好處,特別在現前時代。在台灣,豬六個月就被殺,雞六個星期就被宰,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要讓牠從出生到長成,必須餵養化學飼料,這些飼料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肉裡含有毒素。肉食會產生許多疾病,這些常識我們應當能理解。以前的肉食,與現在迥然不同,滋味、養分都不一樣。在過去,無論是家畜,或是大規模畜牧,這些動物都是養在廣大的空間,自由的覓食,所以牠的心情是開朗的、舒暢的,情緒是穩定的。現在飼養家畜,一出生就關在籠子裡,每天用種種方法來餵牠,促進牠的發育,讓牠很快長大。所以牠從生到死,終身監禁,一絲毫活動的空間都沒有。我們知道情緒能影響生理,動物亦不例外,牠的情緒不好,肉怎麼會好吃!
我在二、三十年前,曾經向方東美夫人請教,三十年前吃的豬肉、雞肉,與現在的豬肉、雞肉,味道一樣嗎?她想了很久,告訴我「不一樣」。為何不一樣?這些動物的情緒不一樣。過去的肉食是健康的,現在的肉食是帶病菌的,怎麼能吃?在澳洲、紐西蘭、美國、或加拿大,都有廣大的牧場,動物自由自在,過著大自然的生活。所以澳洲、紐西蘭的牛肉、羊肉,全世界的人都喜歡,決定沒有用人工去促化,完全是自然在原野裡生長。台灣的面積很小,飼養的動物都關在籠子裡,這種肉食最好還是不吃。
現代人確實很苦,連蔬菜都有農藥,而且農藥的分量很重,必須要多次的清洗,才能洗乾淨。菜色看起來很漂亮,吃起來不是味道,這就說明農藥破壞了植物。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現在人很可憐,三餐不是在吃飯,而是在服毒。
素食的好處,第一、「衛生」,保衛生理;第二、「衛性」,保衛善良的心情;第三、「衛心」,保衛自己的慈悲心。世間人對於飲食只知道衛生,忽略了衛性跟衛心。佛家的飲食確實是最善、最好的,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採取素食。我現在七十多歲了,素食近五十年,身體都很好,記憶力、理解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增長。素食要有毅力、決心,體質改變到完全適應,至少需要三年,有信心就能度過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7. 如何將佛號念好,將來真正有把握往生?
念佛是否就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人」。念佛何以不能往生,其原因就是心行與經中所說的條件不相符。《無量壽經》中「三輩往生」和「往生正因」兩品經文,所說的條件,我們沒做到,單單只是念佛,心行都達不到標準,怎能往生!而世尊對我們的開示,最重要的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仔細反省,佛是念了,「一向專」沒做到,「發菩提心」更沒有做到。佛說了八個字,你只做到「念」一個字,當然不能往生。雖然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個好緣。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跟阿彌陀佛結緣,這一生若也只是結個緣,還是要六道輪迴。倘若這一生決定往生,就要將這八個字都做到。
何謂「發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說,第一是至誠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迴向發願心。「三心圓發」,圓是圓滿,才是發菩提心。此三心,至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真誠到極處。從體起用,一是自受用,一是他受用;也就是說,你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對自己的作用是深心,對別人的作用是迴向發願心。我們只做到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這是往生最重要的核心條件、基本條件。我們沒有用真誠心對自己,也沒有用真誠心對別人,用的是自欺欺人之心,這是凡夫。
念佛也造惡業,起心動念都不善,所以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一段講到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念佛人墮阿鼻地獄。所以心行不善,口善無濟於事。果然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搞清楚、搞明白,並且做到了,念佛一定往生。
現在有些人提倡「本願念佛」,連經都不要讀了,就靠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句、十句就能往生。經上講得沒錯,這是斷章取義,不能怪佛,怪自己愚痴蒙昧,存僥倖、投機取巧的心。往生之人都是真誠心,你是僥倖、投機取巧之心,佛怎麼會來接引?所以斷章取義很容易誤事。若將全經參透了,才真正懂得十八願的精義。全經的意思沒有參透,容易產生誤解,錯會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曲解如來真實義,誤會如來真實義。
過去,確實有臨命終一念、十念往生的。在《往生傳》裡,唐朝張善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民國初年,諦閑法師的鍋漏匠徒弟,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他不識字,沒有聽過經,出家之後也沒有受戒。諦老慈悲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此人老實,老實就是至誠心、真心,依教奉行。這句佛號將他的妄想、習氣、煩惱、分別、執著統統都念掉,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在往生。我們同修當中有念佛三十年、四十年,消息都沒有,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夾雜在佛號當中,從來沒有斷過;不但沒有斷,妄想分別執著還天天在增長,所以念佛不起作用。
佛法的修學要如理如法,念佛法門亦不例外。為何念佛堂每天還要聽經兩小時,就是念佛人要明白道理,念佛才管用;不明道理,念佛還是搞六道輪迴。古人所感嘆的「袈裟之下失人身」,失人身就是三惡道,出家人搞六道輪迴,這是多悲哀的事。所以淨宗經論不能不認真的去參究,不能不認真去細講,講經、參究,聽的人得益少,講的人得利益多。講經也要用真誠心,用深心,用迴向發願心,才有悟處。每天都有悟處,每星期都有悟處,境界天天不一樣。縱然做不到這樣的功夫,至少也要月月有進步,我們的業障才能消得了,災難才能夠避免。每個月都有悟處,功夫就得力了。有悟處,功夫得力了,行持上決定是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同學們還達不到這個境界,最大的障礙就是自私、我執。
佛法的修學,成就最低,是小乘須陀洹,稱為「入流」;大乘是初信位菩薩,身見破了,四相破了。《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過去我以為大乘菩薩才破四相,原來小乘須陀洹也要破四相,才知破四相的功夫有淺深不同。《華嚴經》,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破四相的程度就有五十一種,淺深廣狹不同。若真能離四相,雖然功夫很淺,但念佛就得力。四相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自私自利的念頭決定要捨棄,起心動念利益一切眾生,否則很難往生。
想利益一切眾生,沒有機會沒關係,那是緣不足,不是你沒有心。常言:「心有餘而力不足」,「心有餘而緣不足」也是一樣。緣有淺深廣狹不同,縱然沒有緣分去幫助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的少數人也要發心去幫助,一個都不捨棄,以真誠心勸導,這是能做到的。能做而不肯做,過失就在自己;能做,對方不接受,不接受也要做,要用「善巧方便」。他完全不能接受,合掌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不想聽也聽進去了,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就是慈悲度眾。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沒有佛種的給他下佛種;有善根的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的,幫助他這一生決定往生。這一生決定往生是善根成熟的人,成熟是具足「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所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菩提心是真心、是佛心,所以佛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非常重要,其含義無盡深廣。
經教深入得愈深,對這兩句話,解得愈深刻、愈廣。以為自己明白、懂得,其實全是誤會,所以世尊叮嚀我們要「深解義趣」。這八個字,就是等覺菩薩解得還不夠圓滿,到如來果地才徹底圓滿,我們怎麼能說懂得了、明白了?念佛之所以不能往生,就錯在這裡。



208. 有些念佛人生病了,執著病是業障,說念佛能消業障,於是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引起家人與親戚朋友們的恐慌、反感。
果然有功夫,用念佛的方法消除業障,病就能好,身體也恢復健康,這個行!能讓你的家人與親戚朋友,生起信心。倘若功夫不到家,念佛消不了業障,這就起了反作用,讓許多人看到你的樣子,不敢學佛。你做得雖然沒錯,這是如理,但不見得如法,因為對別人沒有利益。佛法著重在自利利他,自他不二。經中,也有不少諸佛菩薩示現「病行」。佛菩薩業障都消盡了,還做這種示現,無非是給眾生做個樣子。有功夫者,念佛能消業障,這是治病之本;請醫生用藥物是治末,本末兼治,豈不是更好?
疾病的來源,不外乎三種:第一是生理疾病,傷風感冒,吃東西吃壞了,這種疾病一定要找醫生。現在人講求衛生,保衛生理,能免除受這些冤枉的疾病。諺語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飲食起居要留意,能減少生理上的疾病。
第二是冤業病,所謂的「冤鬼附身」。這一類的病,醫藥沒有效果,但能起一點小作用,減少病痛,可是決定治不好。冤親債主找上門,就像《慈悲三昧水懺》裡,悟達國師的情形。悟達國師是皇帝的老師,他得了人面瘡,請了天下一流的名醫都治不好。因為他的病不是生理的,需要調解。他遇到迦諾迦尊者為他調解,冤家接受之後離開了,病就好了。佛門裡有許多懺儀,誦經、拜懺、念佛、迴向,都是調解之法。迴向偈裡,「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是將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希望化解過去的冤仇,道理在此地。
第三種是業障病,既不屬於生理,也不屬於冤鬼附身,是自己過去世,或者是這一生,造作了深重的罪業,這是一種罪報。這種病,醫藥無法治療,求神拜佛也不能調解,這是最難治的。但是並不是沒有方法,佛教給我們,此病唯一的辦法是要懺除業障。因為這是造作罪業感得的報應,要真正從內心裡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病才能好。
所以病有三種原因,生病時,就要好好想一想,原因何在,應以何種方法來對治。不要讓家人疑惑,讓別人看到起反感。他們勸你看醫生、吃藥,都是好意,也不必過分拒絕,佛教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讓一切大眾生歡喜心就好。學佛人一家人歡喜和睦,最為重要,若是一家不和,這就錯了。



209. 念佛人要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但有些人斷章取義,理解不透,於是將工作辭掉,家庭也不要了。
此影響非常不好,這是真的錯了,確實是斷章取義。萬緣放下是指心理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應該放下什麼?本分以外的事情,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要放下;本分之內的事情要做好,做得比別人更好。《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大修行人,都是大菩薩。他們示現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每個人都有工作,有國王、大臣,有家庭主婦,也有童男、童女,這是作學生的。他們兢兢業業,認真努力,沒有把工作辭掉,而且修行證果。所以佛家講放下,是放下心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念佛,「心淨則佛土淨。」
諸佛菩薩要為一切眾生服務,若把工作統統放下,用什麼為社會服務?我要是把工作放下,就不要講經,也不必幫助大家修行。李木源居士要是把工作放下,把職務辭掉,也不必去管理居士林,也不必去建立彌陀村。我們在此地辦培訓班,學生要是放下了,也不要去念書;老師放下了,也不要去教學。佛教就在放下當中滅掉了。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是錯解、曲解如來真實義。做出種種悖逆之事,還以為自己是真修行,還要毀謗別人的修行有錯誤,這是造極重的罪業。
講經說法不容易,要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聽法亦不容易,要善聽,要善學,這樣才能得佛法真實利益。所以,一個真正佛弟子,在工作崗位上,決定做得比別人都好,因為他是菩薩。一般人工作總是為自己的利益;菩薩工作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不為自己,所以做得比為自己工作的人還要好。希望同修們要多讀經、多聽經,有疑惑一定要求解,才不至於產生誤會。



210. 《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記載許多念佛人,三年、五年功夫成就,往生淨土。有些人聽了這些話,於是將自己往生的期限定好,而且還告訴別人,自己何時往生。人家問他,你是否真的預知時至?他說不是,這只是一個願望而已。
願望不是事實,願望與事實往往有極大的差距。我敢斷定他不能往生,什麼原因?真正念佛往生之人,預知時至也不會告訴人。真正在往生前告訴家親眷屬的,頂多是在一個月前、或一個星期前,這是預知時至。更多人是在臨走前的一兩天曉得;在一個月前曉得的,這是相當的功夫。《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大師是一年前預知時至,但他也不是很明白的告訴人,他派徒弟到國恩寺去修塔,那個塔是預備自己的後事。從此跡象上判斷,他是一年前就預知時至,但沒有說出來。
而自己毫無功夫,跟別人說自己何時往生,這是大妄語,大妄語要墮三惡道。佛教導我們不妄語,說此妄語去戲弄別人,讓別人對於三寶、對於佛法產生疑惑,這是嚴重的過失。三年、五年之後,你不能往生,豈不是變成大笑話,使許多人對佛法產生懷疑,甚至於不能接受,這是斷眾生的法身慧命,此罪過重矣!所以,這種想法、說法、作法是決定錯誤的。自己有這個期望,不必跟人說,要認真努力去修學。
《往生傳》、《淨土聖賢錄》這類的書籍,目的是增長我們的信心,教導我們見賢思齊。這些人念佛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到極樂世界作佛了。他們能有成就,我們應當發憤努力跟進,默默去修行,不必宣揚。喜歡對外宣揚之人,不會有成就。東晉時代的慧遠大師,在廬山辦了一個蓮社,有一百二十三個志同道合的在一起共修。他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但從未告訴任何一個人,到他往生時才說出來,這種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
現在人見到一點瑞相,唯恐別人不曉得,大肆宣傳,讓人家來讚歎,自己很得意,這哪是修行人?我們聽到這些話,一笑置之。真正見到瑞相的,見如不見,絕對不會隨便對人講。這些地方我們要留意,不要引起別人的誤會,也不要障礙自己的清淨心,破壞自己的功夫,這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1. 希望法師能常住世間。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壽命是一定的。一切眾生都是乘業力而生在世間,若願力不能超過業力,壽命就無法改變。但造作大善大惡,命運也能稍作改變;做大善之人,壽命會延長;造大惡之人,壽命往往因之折損。這些事情,古人書籍裡記載很多,而現實環境裡更多,只要稍微留意去觀察,就能看出來。學佛人一定要有願力,願力是幫助眾生,弘揚正法。至於壽命的長短,不必放在心上,只要認真努力去做,有一天命光,就好好做一天,佛家常講:「作一日和尚,撞一日鐘」。因為鐘聲能夠警覺人,能夠提醒自己,使頭腦清新,所以用鐘聲做比喻。這就是說,我們應當把本分的事情做好。
佛菩薩雖然是大願無窮,還得眾生有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照理至少要活一百歲,為何提前二十年就走了?這當中有個道理。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住世長久在化緣,即教化眾生的緣分;有緣就多住幾天,無緣就少住幾天。住世時間的長短,不是業力支配,是願力與度化眾生的緣分。有人願意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認真努力,依教奉行,佛菩薩就常住世間。若眾生學習的態度不認真,陽奉陰違,佛菩薩雖然有願,也不能常住世間。我們要明瞭一個道理,佛菩薩住不住世,都是大慈大悲。不住世,往往使一些人更能提高警覺,更能珍惜佛法,這是逆增上緣。使這些人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大用無方,慈悲濟世」。
所以住世時間長短,我們不必在意,應當記住佛的教誨。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尤其在現前時代,整個世界動盪不安;我們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要將自己穩定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定得下來?最要緊的就是修清淨心。心清淨就能定下來,就能不受外界影響,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修行功夫才會得力,所希求的果報才能現前。
特別要提醒自己,幫助志同道合的同修,決定要以真誠心。我們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看到大地眾生一片真誠。我們以清淨心看世間,世間清淨無比。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認真努力去修學,才能不受大環境的影響。《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首先不被境界轉,站穩腳跟,再向上一層,就能夠轉境界。其中的事實真相,要自己去體驗,這是說不出來的,希望大家用心去參究。



212. 有些大陸的同修,很希望有機會到新加坡來參學,想和我見見面。
此地的道場是個大家庭,突破許多的障礙、隔閡,不分國家、種族,不分宗教信仰,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都非常歡迎。來到此地,都會受到熱忱的接待。到新加坡來參學,或是到培訓班來學習,都要向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新加坡淨宗學會的李木源居士聯繫,他們會安排接待的工作。我在此地是作客,不是主人,若大家直接與我聯繫,我就變成喧賓奪主,這在世間禮法上說不過去。我一生沒有自己的道場,處處作客。此地的主人與我很投緣,護持、照顧得很周到,我就多住一段時期;若緣分薄,就少住幾天。釋迦牟尼佛一生沒作過主,都是作客。祖師大德所示現的是「雲水僧」,也是作客。作客沒有煩惱,作主就有煩惱;主人很辛苦,客人很自在。
至於許多同修想跟我見面,我也很樂意,將來有機緣,我會到中國各處去走走,看看學佛的同修們,也看看廣大的父老同胞們;他們的生活狀況,我非常關心。他們對我熱愛,我對他們也同樣熱愛。



213. 如何與修學其他法門的同修互相勉勵,並做好弘護工作。
李木源居士是弘護的好榜樣,我曾經請他做了兩天的專題講演,報告他多年來弘護的心得,錄成兩卷錄影帶,可以提供給同修們做參考。
與修學不同法門的同修互相勉勵,這非常重要。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就是「法法平等,無有差別」。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尊敬別人、讚歎別人,《華嚴經》的五十三參,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所修學的法門不相同,他們都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讚歎別人,這是正確的態度;不僅如此,還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對待修學不同法門的同修,要用這種心態;再擴大一層,對待不同的宗教、信仰,也要用這種心態。因為一切眾生的根性、遇緣不同,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什麼身。所以不能有分別、執著,以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第一,其他宗教都不如我們,甚至於說他們是邪教,此觀念是錯誤的。
《普門品》上觀世音菩薩說得好,「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身。」如果這個眾生應以基督教而得度,菩薩就現牧師身,此牧師是佛菩薩,不是凡人,怎麼可以輕慢?《華嚴經》上,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長老、領袖,也是佛的化身。婆羅門教在此地稱為興都教,中國人稱為印度教。所以,我們就曉得佛門廣大,真的是普度一切眾生。佛菩薩度化眾生,確實展現了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婆羅門教,你就在婆羅門教得度,得度就是開悟證果。你喜歡基督教,你就在基督教得度。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覺悟就是佛法,迷惑就不是佛法,學佛學迷了就錯了。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一念自性所變現,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是同一體。若我們對此不能認識、不能肯定,修學自然就有障礙,障礙重重,很不容易突破,決定是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而且是堅固的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迷惑,都是不覺。近代弘一大師教人學佛,從《華嚴疏鈔》下手,非常有道理,其好處就是認清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不會再堅持自己錯誤的觀念,會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才真正得清淨心,才真正恢復自己的心量。我們本來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的心量變得很小,連一個人都容納不下,還會有何成就?天天念佛也不能往生。
所以,弘法與護法,此地都做出一個好樣子。我們在此地,不僅與佛門的同參道友融成一片,也與新加坡九大宗教融成一片,這是《華嚴》教誨的落實。我們的心才真正得清淨、平等,得自在無礙,希望同修共同勉勵。



214. 何以《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冷靜觀察現代社會,經上所說的確是事實。眾生起心動念,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心行就是罪業。這種說法,一般人很難接受,諺語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一個人不為自己?外國人也講「隱私權」,與中國人的觀念完全相同。
佛為何說這是罪業?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變成凡夫,這就是罪業。為何會變成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苦惱凡夫。由此可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罪。凡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三樁事情相應,所以「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六道輪迴,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都是我們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的。若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能脫離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生如來家,與一切諸佛如來同一知見。千經萬論,無非就是要說出此事實真相。
無始劫來,我們受煩惱習氣的薰習太深了,所以古人常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煩惱是貪瞋痴慢,對治的方法,必須要捨棄自私自利,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與佔有的妄念。控制與佔有,是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煩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是學來的。若讓煩惱習氣繼續增長,必然造作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一般人總認為損人可以利己,實際上損人決定害己,害自己墮三途,害自己墮地獄。
可是這種煩惱習氣已經根深蒂固,不容易斷,起心動念就起現行,就想管別人的事,就想控制別人,希望一切人都聽自己的。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也是三途地獄的根,佛教我們要將此病根拔除。只要念頭轉過來,念念為眾生、為社會、為世界,為別人著想,決不想自己,這些毛病習氣自然就斷了。所以,我們每天讀經、聽經、拜佛,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轉念頭。我們要想救自己,要想在這一生往生不退作佛,一定要依教奉行。



215. 為何說大乘學人唯一的善根是精進?
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小乘人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大乘菩薩已具足。《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菩薩的最低水平。菩薩已經斷四相,沒有我、我執、我所,沒有貪瞋痴慢。因此,菩薩要作佛,就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精進,才能成功,所以「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
六波羅蜜裡特別提出「精進」,「精」是純而不雜,即「一門深入」;「進」是不退轉,其意思很深。不退轉有三:「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作凡夫;「行不退」,絕對不會退轉作小乘;「念不退」,只有一個目標,求無上菩提的果證。這也是淨土宗所講的「圓證三不退」。
《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五十三位修行的榜樣。這五十三位菩薩在無量無邊的法門中,只採取一門,認真努力修學,都成無上道。不僅《華嚴經》為我們做此示範,《楞嚴經》亦復如是。《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章」,每位菩薩修學的法門不同,個個都證無上菩提。我們這才明瞭每個法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所以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那是精進;若什麼都修,就不能成就。華嚴、楞嚴會上這些菩薩,就是告訴我們唯有「精進」才能成就。
精進必須要以「三善根」為基礎,三善根就是五戒十善的圓滿,決定不能輕忽,要時時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十條都做到,才算是善人,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十條有一條做不到,善就不圓滿;完全沒有做到,學佛不會有成就。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皆以十善為基礎。若我們的行業還與十惡相應,學佛還是搞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就是最好的榜樣,他最大的長處,就是沒有私心,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真正是做救苦救難的工作。日夜都為別人著想,從未為自己、為家庭想過,一心向道,世出世法都不容易,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不僅在家居士應做在家學佛的好榜樣,出家人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要做一切道場的好榜樣。我們對於任何人的批評指教,不管是善意、惡意,都要真誠感激,都看作是真善知識,認真檢討改進,才會天天有進步。一個人修行會有進步,道場會興旺,決定在改過自新。「改進」,改是改過,進是進步;不改過,怎麼會有進步?
有智慧沒有福報,做事障礙重重,不容易成功。有福報沒有智慧,往往把事情做錯。福與慧,經上比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所以,《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住真實慧」,這是智慧;「惠以真實利益」,這是福報。佛勸勉我們要福慧雙修,對自己、對社會、對一切眾生,才能做出真實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常見問答
一九九五年八月講於達拉斯僑教中心
回到 一九九三年對醫院同修答問
前往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講於休士頓僑教中心


1. 要如何做到不著相?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相有,體無」。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因為相有,不能著空;因為體無,不能著有。因此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應無所住」就是不執著。心裡要清淨,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心清淨,這是不著相。雖不著有,但也不能著空。所以,要用我們的精神、智慧、體力為一切眾生服務,修圓滿的六波羅密。要福慧雙修,空、有兩邊都不著。凡夫的錯誤是著有,所以他煩惱重重,輪迴無盡。聲聞緣覺著空,雖不著相,也不修善。佛說他「墮無為坑」,不起作用,對眾生沒有好處,對自己也有障礙,不能明心見性。因為心性是兩邊不著的,著任一邊,都不能見性。
佛教大乘菩薩,也是「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道理就在此。因為心無住,做任何工作,就像《行願品》裡說的「無有疲厭」,你做得再多,不疲勞,做得也不厭倦。因為心裡沒有執著,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才得自在,才得大圓滿。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2. 如何修清淨心,讓青春永駐?
這是應當要問的。實在講這是每一個人都想要明瞭的。佛教導我們,離一切虛妄相,我們的心就清淨。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現象,我們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心裡不能有;心裡有,就不清淨。心不清淨,生活得不到美滿,道業不能成就。無論修那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淨土法門,是大家公認的「易行道」,帶業往生。如果心裡有牽掛,就不能往生。所以,心裡有牽掛,有憂慮,沒有辦法超出六道輪迴。在輪迴裡(老修應該清楚,初學的未必理解),決定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我們一定要覺悟!念佛求生淨土,所謂「心淨則土淨」,就是一切牽掛都要放下。
剛才我們講到「孝道」。我學佛之後,唯一牽掛的事,就是還有一位老母親,今年九十一歲,一定要幫助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香港和她見面之後,就勸她念佛。她已經念了十年。前些年她牽掛兒子,牽掛孫子。這麻煩大了!所以每一次見面,和她打電話,就是勸她放下、放下。大概最近一年,她沒有牽掛了,真的放下。她說見過兩次阿彌陀佛,見過一次觀音菩薩。今年農曆五月初一往生,瑞相非常好,是真的往生。她走了之後第八天開弔,身體還是軟的,全身都是軟的,面色如生,放光、放香。火化之後,撿到三百多顆舍利,這是真的往生。我對得起她,所以我現在沒牽掛,沒憂慮,什麼都沒有。這樣才自在,絲毫的憂慮都不可以有。
人真正到沒有牽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生死自在!道理在這裡。願意在這世界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也無所謂。人人都做得到,懂得理論、方法,就做得到。心身清淨、平等、慈悲,就不容易衰老。



3. 「韭菜」為何是葷菜?
往常講解《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所說的「五葷菜」,諸位要曉得,「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肉食是腥,葷、腥要分開。葷跟腥不一樣,葷是植物,腥是動物。五葷是大蒜、小蒜、蔥、韭菜、興蕖。從前中國沒有興蕖,所以就用梵文翻譯。現在曉得興蕖就是洋蔥,性質是相同的。佛講這些是對初學人,修學功夫尚未成就的人,是有妨礙的。真正有功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如果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就有障礙。但是初學的人,真的是處處都有障礙。
這五葷菜吃了,會使生理起反應。生吃容易動肝火;熟吃容易產生賀爾蒙,引起性衝動,妨礙清淨心,妨礙修定。不食的道理就在此。但是要吃到相當的分量,才會起作用。如果家裡燒菜,做為香料來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樣,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點點不醉的話,不起作用。所以,我們懂得佛制定戒條的真正用意,就知道如何受持,如何做。
現在的社會,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不同。如果佛出現在今天的社會,一定勸大家天天吃大蒜。因為現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夠治療,特別是對於肺病。二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山上只有一棟房子-東方佛教學院。當時有我跟唐一玄、方倫、會性法師,幾個人在那裡教學生。山上學生有二十多個生肺病的,唐一玄是個大夫,他的醫道很不錯。他講從前北京協和醫院一個肺病的例子。
有一個人得了第三期肺病,很嚴重。醫生跟他講,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叫家裡人和他隔離。他想吃什麼東西,儘量給他吃。家人就把他送到菜園,菜園裡有個菜寮,叫他住在那邊。三餐送飯給他。他在菜園裡,也無聊!菜園種了很多大蒜,他每天吃大蒜,就像吃水果一樣。大概他吃得很舒服,過了三個月也沒死;又過三個月,身體愈來愈健康。家裡人就很奇怪,認為醫生診斷不可靠,再把他送到協和醫院。醫生看到這個人,非常驚訝,馬上成立一個專案小組調查原因,查他的飲食、生活起居,都查不到。最後問他,你還吃什麼?他說,我吃大蒜!以後就從大蒜裡化驗出來。現在治肺病的藥就是從大蒜裡提煉出來的。是從這個例子發現對治肺病的藥物。
當時唐老居士就對星雲法師講,勸這些學生吃大蒜。這些學生們一定要堅持持戒,星雲法師就搖頭說,沒有法子,只好算了。肺病還怕傳染別人,麻煩不麻煩!所以一定要通權達理。要懂得,現在我們三餐是服毒。肉裡有毒,吃肉多的,生奇奇怪怪的病。
我是很多年不吃肉了。在台灣,我曾問方東美的夫人。我問他二十年前,吃的肉,跟現在吃的肉,無論是豬肉、雞肉,味道一不一樣?她想了大概五分鐘,然後回答我說,「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二十年前,豬、雞都養在外面,野生的。在沒有被殺之前,生活得很自在,很快樂,身心愉快,所以肉的味道不一樣。現在的雞跟豬,一生下來就坐牢,小小的圈子,動都不能動。牠是什麼樣的心情?坐監牢獄的心情,那肉還有什麼味道?現在我們了解,台灣的豬,六個月就殺,打荷爾蒙讓牠長胖;雞只有六個星期,小雞一孵出來,先打三針,讓牠長得快。這種肉,怎麼能吃,吃了怎能不生病?奇奇怪怪的病到處都有。「病從口入」,是這麼來的。蔬菜有農藥,米摻化石粉,李老師講,什麼都有毒。所以,我們天天是三餐服毒,那裡是過人的日子。這些道理,要明白。蒜對人來講,除了對眼睛不太好,對於身體每個部門都有好處。但是不能吃太多,吃太多也不好。



4. 佛法說不殺生,對於蚊蠅等小蟲應該怎麼處理?
這是很大也是很嚴肅的問題。佛不但教我們愛護一切動物,連植物都愛護。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淨比丘不踏青草。草長得活潑,你從上面走過,對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有路一定要從路上走過去,除非這地方沒有路,非從這裡走過不可,這是有開緣的。
至於動物、植物,從前出家人住在山上,蓋個茅篷,就地取材砍樹,搭茅篷。但是在砍樹的前三天,要去祭祀它,供養它,為它念經、念咒,告訴它,我三天之後要取這棵樹作材料,是不得已的。樹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要請他搬家。
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家裡有這些蚊蟲螞蟻小動物,你要噴殺蟲劑,或者整理房子,三天之前,若家裡有佛像,在佛菩薩面前,告訴這些小動物,請牠趕快搬家;三天之後有人來殺你,我己經三天前通知你了,通知你,你不走,那沒有辦法。這很有效果!有許多同修這樣做,來告訴我,果然沒有了,真有效果。誠心誠意,誠則靈,誠心能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也可以跟這些小動物感應道交。以真誠心告知,實在不得已,為保護一家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彼此分開,你在房子外面,我在房子裡面。房子外面,決定不殺害;房子裡,每個星期,固定的時間要噴藥物殺蟲,以保持整潔。這樣就很好,如果不預先通知,就做得太過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常見問答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講於休士頓僑教中心
回到 一九九五年八月講於達拉斯僑教中心


1. 家庭主婦,天天燒飯、洗衣,如何才能不起煩惱心?
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許多人都覺得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麼替他們做,愈想煩惱就愈多。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要普度眾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羅蜜」。主婦菩薩在家庭裡為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一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為一家人服務。在家事裡做出圓滿的三種布施。你將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這是「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即是「禪定波羅蜜」。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是「般若波羅蜜」。於是覺了,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即從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這就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你將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這就能度鄰里,推展開就能影響社會、國家、世界,乃至盡虛空遍法界。這才曉得菩薩在家裡掃地、擦桌子、煮飯、洗衣,原來是在做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大願大行。這是學佛、是正念、是諸法實相。若能如是觀,則法喜充滿,如何會起煩惱!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不落實在生活中則沒用。若明白這一點,以此類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羅蜜。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身分,修學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沒有第二。



2. 信基督教及別的宗教以後,有機會了解佛法,這樣子會不會違背耶穌基督?
決定不會。耶穌基督見到你學佛行菩薩道,必然也非常歡喜,因為你的生活更充實、更圓滿。早年我在多瑪斯修道院教學,學院安排我講授佛教精神生活。學生皆是神父與修女,程度都很高。他們是研究生,必須是大學畢業,然後讀三年神學院,才被選進這個研究所。那時我為他們講授佛學課程,我覺得機緣可惜,如果聘請我講他們的經典,我想學生得的受用就更大。佛法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若真正有智慧,心地清淨,無有一法不是佛法。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智慧之法,所以不要將佛法看成宗教。
上帝也是佛,佛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上帝是眾生,上帝有佛性,當然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問:現代生活步調非常快,如何將步調減緩?如何減少煩惱?答: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問題就少了。最具體的方法是不看電視、報紙、雜誌,你在家修行六波羅蜜。與自己生活行業有關的資訊,可以知道,可以接受;與工作沒有關係的事,不須操心。這樣就日日天下太平,自在快樂!因此必須放下與自己生活不相干的事物。中國古人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身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當別人向你請教時,有智慧則能為人解答疑難。



3. 初學者對於不同的宗派,應抱何種態度?
原則上說,所有一切宗派皆可涉獵,但只求解;然後必須依照自己的願望、愛好,與生活環境,選擇一個法門,這樣修學就更快樂自在。其成功關鍵在親近一位好老師,如佛在經上常講的,要求「明師教誨」。真正心地光明、有智慧的老師,你接受他的指導,很快就能得利益。佛法的修學,我自己親身的體驗,三個月應有與往日不一樣的感受,六個月當有很顯著的進步,但是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才能獲得。



4. 家中配偶是虔誠的基督徒,他非常慈悲,希望把家裡的佛教徒都變成基督徒,他說不希望我下地獄,我應該如何處理?
你可以讓他先認識佛教。一九五八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時,遇到一樁事,可供參考。台中佛教慈光圖書館,是李炳老建立的。每逢星期三,老師在此處講經。當時李老師命我作圖書館的管理員。有一天早晨來了一位客人,在閱覽室看書。他是對面教堂裡虔誠的基督徒,談起來還是同鄉,自然就格外親切,他就想度我,覺得我很可憐,拜偶像,將來都要墮地獄。我了解他的動機,為他泡了一杯好茶,恭敬的聽他教訓。他講,我都點頭;他講了兩個鐘點,我點兩個鐘點的頭。我們館內的同事還有很多在看書、看報的人,看了我們談話模樣,好像佛教徒一句話都不能對答,總讓這位基督徒在佛門指責批評。所以,他愈講愈高興,似乎得意忘形。
講了兩個鐘點,他也很累了,我就請他休息一下,接著我向他請教一個問題,他允許了。我說,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這篇文章仔細看過再批評?他說是的。我說,你在此批評佛教兩個鐘點,你有沒有看過佛經?有沒有來聽過佛教的講經?他說沒有。我說,你未免太大膽,太過分了一點,你的兩個鐘點批評,是對佛教嚴重誤會與曲解,不怕在座的人笑話你!我這麼一說,他滿面通紅,轉頭就走了。
這個人不錯,第二天他帶牧師來看我,態度也很恭敬。我送了一些佛書給他們,並說歡迎你們批評,你們精神可佩,佛教徒太多了,墮地獄的人太多了,你們若度這麼多的人,功德無量。但是想救這麼多人,你們必須要研究佛經,要認真來聽經。若不把佛經明瞭透徹,知己知彼,而後才能百戰百勝,否則對於佛法一無所知,這樣的批評只是被人見笑而已。他還能接受,我也很佩服他們。
先讓他認識佛教,了解佛教,然後再批評佛教,才說得過去。佛教是智慧,連上帝都歡迎。異教徒學佛,你要幫助他,學佛決定不影響宗教信仰。他是基督徒,如果佛教要拉他,而改信仰佛教,這樣就違背佛教的精神,違背倫理。譬如,教你背叛父母而尊重老師,世出世間皆無這種道理。佛教對於上帝非常的尊敬,上帝如一國的元首。佛陀是大眾的導師,辦教育的人士,所以任何宗教徒都應該學佛。
不學佛就是不求智慧,修學佛法與信仰宗教沒有抵觸。明白這個道理,家人要是勸你到基督教堂去,你就歡歡喜喜去上他的教堂,去受洗。你在教會裡作菩薩,把真實智慧介紹給教友,讓基督教友都有智慧,如此則可化解許多誤會爭論,致力於世界和平,這正是菩薩普度眾生的大事因緣。



5. 如何修清淨心及保持青春美麗?
這是大家迫切需要的課題,清淨心很重要。修清淨心最重要的是「看得破,放得下」。你的心為何不清淨?放不下。為何放不下?看不破。佛法所說宇宙人生的真相,與現代科學所發現的,可說是完全相同。
現代科學家已經明瞭沒有物質存在,所謂物質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佛法講物質現象是從那裡來?由不覺心動而來。這是心波的現象,比電波、光波更微細,比電波傳達的速度更快。電波與光波,一秒鐘的速度是三十萬公里。而心的波動,一念即是盡虛空遍法界,確實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不可思議。現代科學家尚未發現心波,但已經知道物質是波動的現象。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動的相續相,它確實是剎那生滅,生滅同時。
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這種說法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一剎那是不思議的生滅。佛經講「不生不滅」,其實是生滅的。因為生滅的速度太快,幾乎是同時,無法覺察,所以說不生不滅。佛說八地以上菩薩的定力,他們的清淨心能見到心波的波動現象。佛經裡說「阿賴耶識的生滅」,就是心波的波動。這是事實真相。
般若經上講,「一切諸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後面的總結論,也是《大般若》的總結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宇宙人生是一場夢。夢是總喻。幻比喻空,虛空不是真的。夢中有虛空,醒了之後,夢中的虛空也沒有了。虛空是幻。世界是泡,像水泡一樣脆弱。世界指星球,是很脆弱的。身體如影,影非真實。「夢幻泡影」,每一字比喻一樣東西。
「如電、如露」比喻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早晨露水存在片刻時間,比喻現象的相續相。如我們身體現象相續,可以保持數十年,這是現象的相續相,「如露」。其真相乃剎那生滅之波動,如「閃電」一樣。若明瞭此道理與事實真相,自然就會放下。放下之後,身心清淨,智慧增長。放下不是指的放下工作、生活,而是指觀念轉變,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如此工作會做得更好,生活美滿,自在安樂,法喜充滿,遠離煩惱憂慮畏怖。只要懂得如何看破放下,問題就解決了。
宇宙生命的起源與變化,這是高深的學問,《楞嚴經》上講得很好、很妙,經典上都有答案。讀經確實能幫助你解決問題,但是讀經一定要從教育的角度去看,不能當作宗教去看,不能當作神明的指示。



6.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何淨土法門是非常究竟圓滿的大乘佛法,請慈悲開示。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事實,而且此「法門」是廣義的。不僅限於佛法,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這才是真正的平等,才是究竟無有高下。如果佛法與基督教比,說佛教高,基督教低,這就不平等,心就不清淨。甚至與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這才真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一切法的不平等是從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假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佛法與所有宗教、學說,與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不平等的,這才是大圓滿。佛法說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同一法性所現,絕對沒有抵觸,皆是圓融具德。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
《金剛經》上說得非常具體,「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有這些觀念在,就有高下;離開四相,就沒有高下。我們雖知理上平等,事上平等,現在要離開四相,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卻做不到。這是事實。如果佛一說,我們立即做到,豈不是個個人皆成佛,皆證得大圓滿了。這一關太難,因此,在一切法門裡,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學。「念佛法門」在一切法門中修學最方便,因為它不講求儀式,也不講求規矩,行住坐臥都可以念,比其他法門方便多了。淨土經論數量少,容易涉獵、讀誦。雖然文字少,其義理也是圓滿的。現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壓力都很大,有此方便法門,對我們而言就容易修學,這是選擇此法門的理由。
其實,選擇念佛法門,也是遵守老師的教誨。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他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共有一萬兩千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正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一個一千年),眾生真正能守法、持戒,就能得定,就能開悟證果。像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差了,妄想、煩惱比正法時期的人多,靠持戒就無法成就,必須修定。佛教傳入中國,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後,「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遠超過印度,且由中國傳到韓國,又傳到日本、越南,都是禪定成就的。佛滅度後二千年以後,就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依照中國的歷史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三年。虛雲和尚、印光大師皆依此說。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所以,選擇淨土法門,也是遵佛遺教。
末法時期的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比從前更嚴重,修學其他法門,修斷除煩惱習氣很困難。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不需要高度的清淨心,只要達到清淨的邊緣(功夫成片),就有辦法超越三界,往生、不退、證果,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這是佛對末世眾生的慈悲教誨。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聽從佛的教導,選擇淨土,這是很如法的。
修學淨土,對於教義要明瞭。如果理論、方法、境界、因果不明,這句名號念得還是不相應,所以我常勸同修們先從讀經下手。經要讀熟,在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能立刻想起佛經的教訓。凡是佛不准我們起的念頭,不准我們做的事,我們決定不去做。佛教導我們應當要發心,應當要發願,教導我們要做的事,我們就要認真努力去做。經若不念熟,則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依此為標準。經典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接物的標準。如果把經典中的教訓與理論完全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沒有問題。
經教是要實行的,不是光念的。如果沒有做到,念了也沒有用處。必須將經典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你就成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常見問答
一九九三年對醫院同修答問
回到 佛學問答
前往 一九九五年八月講於達拉斯僑教中心


1. 對於病重的患者,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
最重要是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可以用簡單的言詞介紹極樂世界。



2. 有的病人我們不清楚他是否願意接受佛法、願意接受極樂世界,怎麼辦呢?
先透露一、兩句,如果他不能接受淨土法門、極樂世界,就不要再講。只勸他心地清淨,放下憂慮、牽掛,身體就能很快恢復健康。如果病人仍然拒絕,就應妥善照顧、專心醫治,取得病人信任之後,有機會再向他介紹佛法。



3. 如果病人昏迷的時候怎麼辦?
此時最好幫助他念佛,不管他知不知道,我們總希望給病人最好的幫助。



4. 請問法師「加持」的涵義,到底有沒有用?
加持確實是有,有沒有用就要看自己。就像人家送禮,接不接受全在你自己。被加持的人要真正相信、發願、依教奉行,就能產生力量。加持是教學,教你怎麼作。對病人加持就是勸他心要清淨,放下妄想執著,一心念佛。先得到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就恢復得很快。



5. 病危的時候念地藏菩薩或是阿彌陀佛?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諸佛代表我們的性德,菩薩代表我們的修德,一切經典都是圓圓滿滿、互相含攝,這是佛法。你念觀音、他念地藏,一切諸佛都護念。佛法貴在專一,專一才能清淨,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念地藏菩薩,地藏是主,其他佛菩薩是「伴」。所以一切都是「主」,一切也都是「伴」,圓圓滿滿。但是一定要一門深入,遵照經典教訓修行。「無量壽經」十方諸佛共同宣揚,「地藏經」也是十方諸佛共同宣揚,它是師道與孝道之結合,十方諸佛成佛的大根大本。



6. 聽師父在「印光大師法語」的錄音帶中,似乎非常強調因果。
因果是真理,任何人都沒辦法超越真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人能夠改變。即使是佛菩薩、大聖人都不能超越因果,所以佛還要受三個月的「馬麥之報」,忍受飢餓,這是因為過去生曾經種下惡因。聖人與凡夫不一樣的,是對於因果道理非常明瞭,所以在承受苦報的時候,心地清淨自在。



7. 我們是凡夫,又不曉得自己過去生曾經種過什麼因,那要怎麼修?
雖然不清楚過去所造的因,但是只要深信因果道理,對於人、事、物起心動念就會很小心,即使還債也還得很自在。



8. 我們情緒起伏,算不算果報?
是果報,也是煩惱。「修行」就是要修正錯誤的行為。



9. 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把毛病改掉了,可是還有一些現象,還要再改嗎?
這些現象就是「習氣」,還要再修正。譬如對治瞋恚習氣,面對外來的逆緣,就要懂得逆來順受,不跟別人結冤仇。因為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最是可怖!年輕人吃點虧沒關係,要盡心盡力照顧老病,常常想到自己也會老,種善因必得善果,自己老的時候也會有人照顧。



10. 有煩惱的時候怎麼辦?
集中力量讀經、念佛,把煩惱、憂慮統統放下。如果再深入一層,了知「一切法性空,覓煩惱了不可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常見問答
一九九三年對醫院同修答問
回到 佛學問答
前往 一九九五年八月講於達拉斯僑教中心

        
11. 師父常說對一切事物都要看淡,那麼對工作呢?
什麼事情看淡一點,不認真計較;是說對於閒言閒語、人我是非等等;或者是受長官的責備,不要太在意,即使是自己很有理、受冤枉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但是對於工作,態度一定要認真,負責盡職,日新又新。



12. 醫院的工作很忙碌,要怎樣修行呢?
要用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對待病人,就是真正修行。



13. 醫院的工作量很大,有時候甚至超過自己的負荷量,常常會克制不住、發脾氣,於是就想要「充電」,也就是去培養清淨、平等心等等。
如果你的心真正清淨平等,精力就永遠用不完,如果充一下電,沒多久就全燒光了,這個清淨心是假的。心地時常保持清淨平等,就永遠不疲不厭。讀誦大乘,就會明白其中道理。



14. 有時候明明曉得不要生氣,卻又忍不住,事後就很懊惱。是不是遺傳呢?
「習氣」不屬遺傳,是生生世世帶來的。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在改毛病、斷習氣。不過功夫還沒到家。做事知道錯誤,這就是覺悟。只要有毅力、有決心,力求改過自新,一定能成功。



15. 在醫院的工作,實在沒有辦法抽出時間讀經。
如果沒有時間,就專讀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對治自己的毛病、習氣。



16. 如果修行與自己的習氣衝突,比如喜歡逛街,心裡知道修行不能這樣,卻又無法捨棄自己的嗜好,於是修行會造成對自己的一種壓力。這時候是要「苦修」呢?或是可以依自己的嗜好?
小乘人遠離外境,培養自己的清淨心,外面的環境很容易帶來煩惱。大乘菩薩是在紅塵裡修禪定:「禪」是不受外境誘惑,「定」是不動心、不生喜怒哀樂。我們想想自己,如果能夠不受外境影響,就沒有太大關係。



17. 身為都市人免不了要與朋友應酬,還有許多人事上的週旋,要如何才能兼顧修行,而跟自己的朋友相處呢?
佛法修學只要抓住綱領就不難。古德教我們「內養五德,外修六和」,五德是溫厚、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是自己的涵養;與人相處要依「六和」、「六度」的教訓,這樣就是修行。有福要與人共享,才是真正有福。佛法就是教我們如何達成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18. 佛法是不能離開人群了?
每一個修行人都不能離開人群,因為一切錯誤的行為都是在對人、對事、對物的起心動念上發生。真正修行人不重形式,我們以五德的修養去實踐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一直到十大願王圓滿。



19. 常聽人說「業障病」,如果醫生把病人的業障病醫好了,會不會落因果?
不可能。業障必須要自己有定慧功夫才能夠消除,醫生如果醫得好業障病,佛菩薩都甘拜下風。醫生只能醫治生理上的疾病。



20. 如果病人命該絕,醫生把他醫好了,會不會落因果?
那還是他命不該絕。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8-2005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常見問答
一九九三年對醫院同修答問
回到 佛學問答
前往 一九九五年八月講於達拉斯僑教中心


21. 什麼是「命、運」呢?是不是可以改造?它是一定的嗎?
「命」,是生死定數,「運」,是人一生中的起伏,兩種都可以改。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心地清淨光明,積功累德,自行化他,才能夠改造命運。



22. 什麼是「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家術語,佛學辭典中可以查得。一句佛號圓修、圓具一切德。再想,就是妄想。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知道一切虛妄,就應當老實,一句佛號念到底。



23. 在醫院照顧病人,會不會跟他們的冤親債主有什麼瓜葛?
認真照顧病人就跟他們結善緣,不認真照顧就結惡緣。





如有問題,請寄電郵 amtbmy@amtb-m.org.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13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法會生疲厭之心,是沒有契入箇中三昧,果然契入了,妙味無窮。
現在人的心量都太小,所以造成許多災難。對個人而言,心量窄小造成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煩惱,使自己的身心失去了健康,這是個人的損害;不但害自己,而且還害社會、害眾生。凡是真正的善事,都被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被狹小的心量障礙了。善事不能成就,惡事很容易成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將來如何能免受果報?現前所發生的災難是屬於花報,果報決定在三途。所以,供養諸佛如來,第一要緊的,就是有廣大心,廣大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淨心。我勸勉同修們,平常讀經、聽經、念佛為誰?若是為自己,心量就太小了,與「華嚴」不相應。應當為一切眾生,「華嚴」境界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心量多大!真心流露在日常生活當中,流露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我們一定要學習,要拓開自己的心量。這十句都有連帶關係,一句比一句殊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02:17 PM , Processed in 0.0656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