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3|回复: 0

读《庄子•达生篇》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3-2014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柙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柙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这段文字出自《庄子•达生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也就是老君所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名誉和身体,谁于我更亲近?身体和财货,哪个更应该去珍惜?道家是主张贵生的,“圣人不以天下易其身”,所以《逍遥游》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典型的道教形象——许由。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说:“归休乎君,吾无所用天下为。”郭象以为尧治天下,是以不治治之,所以天下安和。许由隐于山林,不过是偏照之举,其去尧远矣!这是郭象有意调和有为和无为之间的矛盾,所以才有此论。然郭注究竟不合原文之旨意也,细读原文,其贬尧而崇许由之意甚为明显,盖以发明圣人无名之义也。
然而人生在世,又怎么能真正做到这么旷达呢?人生的追求,果然就在于是宝生爱身么?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固然可重,但是所重有逾于生者,就是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乐之伦。故儒家之去取,乃在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在庄子看来,追逐仁义和追逐财货一样,这些其实都是害生的,道家圣人不取也。“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耶?诚不善耶?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若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对待是否该舍生取义的问题上,庄子显然也有些纠结。那么富贵之人,又怎么样呢?“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远矣!”富贵之人,忙忙碌碌,苦身劳形,其离养生之道远矣!
然而是不是,人们就可以不追求富贵呢?如果在上古之世,民风淳朴,百姓雍熙,固然不存在追求富贵的说法。但是自三代以后,知识渐开,则不免为富贵之风所惑,于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啦。是以苏秦学于鬼谷子,无所成就而回,妻子不下堂,父母不做饭给他吃。等到他佩六国相印,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则父母妻子郊迎十里。于是苏秦感叹,“人生于世,荣华富贵岂可忽乎哉?!”我想这也是许多人有的感叹,世态炎凉,有钱有权,在人面前说话分量都重一些,是以古人云:“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有说:“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若非有颜闵一样的涵养,见此情形,又怎么能不动容呢?
所以世上很多人,为了得到别人的钦敬,追求人生的价值,削尖脑袋往钱眼里钻。有了钱啥都有了,房子、车子、妻子、儿子,还可以三妻四妾,大享齐人之乐,好不惬意!庄子说:“养形必先之以物。”要保养好形体,必须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都是空谈。不仅仅是养形要有物质基础,就是一些风雅的事情,比如鼓琴、饮酒、绘画、赏花、骑驴过小桥等等,都是要钱的。否则的话,纵然风雅、难免穷酸,哪里能够深夜笙歌散,红烛下楼台呢?更有甚者,恐怕要像伯夷叔齐那样,饿死首阳山了。人不是神仙,都要吃饭,所以不免为生计操心。如果有家室之后,又得为妻儿着想,责任压在身上,洒脱的气味就少了。如果有钱,不需为生计操心,哪还是可以潇洒的,李白就是。而像姜夔那样落魄的人,则不免长吁短叹了。明末的钱谦益,满清来了,带头领着本部官员降清,做了贰臣。谦益固然不是为了钱财而降清,或许是为了名利?或许是其他?后来想想不对,于是又做一些反清复明的工作,但终究不能抹去他身上的污点,于是又学佛,通过佛法来宽慰自己。庾信《哀江南赋》云:“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其矛盾之心情,溢于言表。
所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求名求仁的也好,追逐富贵的也罢,虽然事业不同,但是都丢失了自己的“本性。”“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有的人为了名而迷失了本性,有的人为了利而障蔽了本心。贫穷之人,固然要为生计发愁;富贵之人,财货有余,也会有其他的一些烦恼。
不追求富贵是苦恼的,适当的收入水平是应当的。所以道家反对贫富悬殊的社会分配,认为是不公平的,也是动乱的根源。老君曰:“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谓之道夸,非道也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又教导统治者对待百姓能够做到,“甘其食,安其居,美其服,乐其俗。”这里的甘、安、美、乐,应当做使动用法,即使其食甘,使其居安,使其服美,使其俗乐。
道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并不是单独的。他反对人们过分的追求富贵,这是有前提的,即是社会的贫富不是太大,所谓“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但是当今天下嚣嚣,所以人们就不免以身殉利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中年之后,用钱换健康。甚至有人为了一两宝马车的使用权,摸着那车子几天几夜,乃至于晕厥。现在的小孩,性启蒙也越来越早,有的女孩高中就堕胎多次,这些都是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现在信息传播快,贫富差距大,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情绪,所以老君一方面反对统治者的过分敛税,反对社会氛围的躁动。一方面也希望人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体会自然的馈赠。
人和猪,肯定是有区别的。因为人有思想、有感情,会攀比、会骄傲、会沮丧、会执着。庄子的时候,社会已经陷于有为的不可救了,所以他主张每个人自己的解脱。不要受外物的干扰,而求得内心的宁静。在物欲和内心的宁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过分的追逐外在的那些。这并不是简单的动物的无欲无求,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思无虑。庄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主张守其太和,不以外物易其本心,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如果换做现在的人,听到有使者来请做官,估计早就弹冠相庆了,哪里还会拒绝?成玄英说:“庄子保高尚之遐志,贵山海之逸心,类泽鵻之养性,同泥龟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无为也。”成玄英所说的“全我之无为”,就是全我之“真”也,不以外物而乱其“真”也。《庄子•知北游》中被衣说出了道家修养的方法,就是“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潼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大抵在于收视反听,虚极静笃,而达到与道冥合,忘却外物,而独养其天真之境界也。
因此,我认为在当今物欲纷繁之世界,学习、弘扬道家精神,对于维护社会之安定,人心之宁静,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2-2024 11:02 PM , Processed in 0.12422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