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19|回复: 22

我是谁,我何为存在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2-2014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在思维我是谁,我何为存在时,为什么我有忧悲苦恼,有欲望,有五蕴等等。。。

我的思想突然间会停顿,头脑一片空白,非常短暂(一刹那吧),有点类似发呆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2014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你把人生目標設定在這種程度 ,"苦" ,就不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贱猪头 + 5 收藏家级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4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25-2-2014 12:00 AM
當你把人生目標設定在這種程度 ,"苦" ,就不見了.

这还是无明阶段,止息不了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4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最后的遗言,句句都是精华,经典。。。

佛遺教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阬;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墬於阬埳。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阬。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瞋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已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增長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是故汝等,宜當端心,以質直為本。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者,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是名智慧。

汝等比丘,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是故比丘,當急捨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於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閒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有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時阿[少/免]樓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於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阿樓馱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

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2014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思想突然间会停顿,头脑一片空白,非常短暂(一刹那吧),有点类似发呆的现象。。。


--歇即菩提,放下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2014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如果在想我自己不懂的答案的问题,我也会一片空白。因为,根本都不懂答案,怎么样想也想不出来的。
在这个时候,我不会继续想下去。而会去翻书或者去google一下,或者去问问别人。

学佛不是钻牛角尖,答案也不会自动从脑袋跑出来。(除非是已经觉悟的圣人)
还是老老实实地,看经文,参加法会,听师傅开示,修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2-2014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肚皮豚 发表于 25-2-2014 09:56 PM
我如果在想我自己不懂的答案的问题,我也会一片空白。因为,根本都不懂答案,怎么样想也想不出来的。
在这 ...

那你学佛学到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14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想:“这个想我是谁的,本身就是我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2014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力 发表于 26-2-2014 05:28 PM
那你学佛学到啥呀?

烦心事好多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不学无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14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肚皮豚 发表于 26-2-2014 07:46 PM
烦心事好多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不学无术

你当然还是有学,努力吧。愿你早日成为无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4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我会觉得我自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偶尔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在看外面的世界

自己像空气一样,漂浮于这个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4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omocko1414 发表于 27-2-2014 07:16 PM
偶尔我会觉得我自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偶尔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在看外面的世界

当别人遇到逆境or顺境时,你能像个旁观者。

当你自己遇到逆境or顺境时,你还能像个旁观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4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常这样地问比丘们:「比丘们!身体、感受、记忆、思行与意识这(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无常的吗?

比丘们回答:它们是无常的。无常是否就是苦呢?

比丘们回答:是苦。如此说来这种无常的、苦的与不断变迁的身心五蕴,可以说它们就是我(me)吗?或说是我的(mine)吗?

比丘们回答:这些无常的、苦的与不断变迁的身心五蕴,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

佛於是告诉他们说:「比丘们!只要这样地观察无常、无我,就可以获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014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你在想,而是想来了。
不是你发呆,而是呆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014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1-3-2014 12:39 PM
不是你在想,而是想来了。
不是你发呆,而是呆来了。

哇,这么深奥,那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014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力 发表于 1-3-2014 12:48 PM
哇,这么深奥,那是什么。。

那是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2014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太多,走火入魔了。 想到了又有何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014 0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1-3-2014 12:39 PM
不是你在想,而是想来了。
不是你发呆,而是呆来了。

没有身心的生灭(就是没有五蕴的状态),就是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3-2014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2-3-2014 02:07 AM
没有身心的生灭(就是没有五蕴的状态),就是涅槃。。。。。

如何知道没有五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3-2014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2-3-2014 02:07 AM
没有身心的生灭(就是没有五蕴的状态),就是涅槃。。。。。

正确来说,“不再有五蕴”是“无余涅槃”(阿罗汉去世圆寂后)的状态。

阿罗汉在世时,已断灭无明、我慢及爱染,但依然保有五蕴,只是没有“五取蕴”(五取蕴=对五蕴的执取之心),这个状态,称为“有余涅槃”。

关键在于断无明、我慢及爱染,达到了这目标之后,自然就不会有来世的五蕴,而今世的剩下的五蕴则是“最后身”,会在圆寂时才“随四大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12:04 AM , Processed in 0.08320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