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38|回复: 1

纳兰容若的忧郁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2014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珅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曾有很大的一个流派断言“明珠家事说”,而乾隆的这段话就是他们观点的重要源头。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明珠的长子纳兰容若。

除了曹植以外,纳兰容若可能是整个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贵公子。他的词作曾一度被人忽略,但在道光年间又再度流行,推尊为一代大家。然后他的声望越来越大,二十世纪时已有人说他是清代第一词人。王国维在《人家词话》更推崇他说是“北宋一来,一人而已”。到了现代,在安意如苏樱等人笔下,他更从词人而至文学明星,由文学明星而至玛丽苏们的偶像,飘飘然若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一个才子,而况又英俊多金,而况又相门贵胄,如果他再是贾宝玉的原型,那就更凑趣了。

可惜他不是。“明珠家事说”已经被红学考据彻底否定掉了。纳兰容若不是贾宝玉。而且即便没有那些考据,纳兰容若也不该是贾宝玉,虽然他们有些地方确实很像,比如他们都细腻、多感、阴柔、善良。可是他们性格有一点本质的不同。至少在被抄家之前,贾宝玉是个快乐的人。红楼梦是部悲伤的书但贾宝玉是个快乐的人,喜欢热闹、享受生活。但是纳兰容若则似乎始终怀着一份忧郁。

翩翩相府佳公子,金堂玉马,轩车广厦,纳兰容若该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但他却好像很少真正快乐过。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他生于公元1655年,名纳兰成德,(后因避太子讳,一度改为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容若是他的字。他与康熙皇帝同年出生,论宗族则是叶赫那拉氏,跟慈禧太后属于一系。所谓纳兰,其实就是“那拉”二字的不同叫法。

纳兰容若的父亲是一代权臣明珠,极其精明狡狯,属于那种眼前飞过苍蝇都要辩个公母的人。在当时的满洲权贵里,明珠是最汉化的一个。他非常重视让孩子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纳兰容若学的也快,如海绵吸水一般。这一点他跟贾宝玉也不同。贾宝玉有叛逆情绪,不愿意学四书五经,还经常私下发表一些发动言论。纳兰容若却是一个乖孩子,他一辈子也没有真正叛逆过。虽然他在灵性上更容易接受佛教,但他从没有真正质疑过儒家传统,也没有真正质疑过自己所处的社会。他只是觉得不舒服。在诗词的才情上,他胜贾宝玉十倍,在思想的勇气上,贾宝玉则远远胜过了他。

纳兰容若属于满洲贵胄,按照惯例,他不需要参加科举也能找到仕进的路子。但科举毕竟是正途,以后进入官场跟人家说起来“下官是个进士”,也比“下官是个官二代”听着要好得多。所以明珠就一心想让孩子走科举之路。科举对纳兰来说也很容易。一方面这跟当时科举制度有关,清朝科举满汉待遇不同,纳兰本身就比汉族生员占便宜,何况他天生聪颖,结果十八岁就考上了顺天府举人。在二十二岁时,纳兰又考中了进士,二甲第七名,也就是全体考生中的第十名。

纳兰容若骨子里是文人,他就像几乎所有传统文人一样,做过“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功业梦。那一年,纳兰也雄心勃勃,一会想进翰林院,一会又想去参军平三藩打吴三桂,“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洒荆江水!”但是翰林院他也没去,英雄血他也没洒。考中进士等了几个月,一道圣旨下来,任命他为三等侍卫,入宫伴驾!

满洲贵族子弟当侍卫,也算是个传统。明珠就当过侍卫,纳兰容若的弟弟后来也当了侍卫。但问题是:要当侍卫,何必费这么大力气考什么进士?原来大家普遍推测他会进翰林院,这一来都大为吃惊。康熙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了纳兰的命运。从此他开始九年的侍卫生涯。这九年里,他扈驾出巡,陪着皇帝狩猎、避暑、祭祀,“升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他做过同事,还专门写过为他一首诗:“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纳兰容若并不文弱,能骑马射箭,据说是“上马驰猎,拓弓做霹雳声,无不中”,就连小说《七剑下天山》里梁羽生都让他和“七剑之一桂仲明对过一掌,所以干侍卫这行倒也不难。但问题在于纳兰容若不是《鹿鼎记》里的多隆,干侍卫这种工作完全违背他的天性,而且毫无成就感。

他像干苦役一样当着侍卫,一直到死也没能摆脱。而且皇帝还有没有提拔他的意思。明珠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当了内务府大臣,纳兰的弟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转行当了侍读,后来一直官运亨通。而纳兰混了九年,只从三等侍卫混成了一等侍卫。康熙对他挺不错,得病的时候还嘘寒问暖送药,但就是不重用他。我觉得这里面透露出某些信息。康熙喜欢他,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纳兰容若,但康熙似乎并不认为他是个大臣的苗子。从纳兰容若的性格判断,也许康熙的眼光毕竟是对的。

九年里,纳兰干的最得意的一件事就受命“觇梭龙诸羌”,到东北为康熙考察形势。这次谍报活动进行的很圆满,得到了皇帝表扬。很多人都议论说这次纳兰容若要大用了。谁知道最后还是毫无动静。纳兰还是接着干他的侍卫,整个事情无声无息地结束了,只留下了一首优美的词《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渌水亭主人

二十二岁那年是纳兰容若转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他中了进士,当了侍卫,还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顾贞观写了一首《金缕曲》。这首词在纳兰容若的作品里并不算第一流的,但却轰动了京城,使纳兰名声大振。他借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首词集《侧帽集》,也即《秋水词》的前身。一夜之间,他成了北京城崛起的文化新星,而且他和其他文化新星不一样,他有钱。明珠为他修筑了一座渌水亭做会客之所,这里旁依清波,雕梁画栋,极其雅致,很快就成了当时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各种文人雅士马上蜂拥而来。这里头固然也有本来就混得不错、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更多的是落魄文人。翻建一下这些才子的简历,往往当时都是“窘甚”“贫甚”“仅一布袍”“生计无着”“困顿”,现在他们就像尿急的人望见麦当劳,一头扎了进来。何况纳兰的父亲明珠是顶级权臣,要是攀上这个关系,马上就能飞黄腾达——用他们文雅的话来说,这就叫“涸鱼出水”,而且明珠似乎也有意通过儿子的关系网罗人才做心腹。

纳兰容若帮助过真正的“涸鱼”。顾贞观是纳兰一生中最重要的挚友,他有个朋友叫吴兆骞,因为被科场案牵连,受了不白之冤,流放到了东北宁古塔。一个江南文弱才子,在那地方实在是度日如年,而且能不能熬着活下来都是问题。顾贞观发誓一定要救他回来。他找到了纳兰容若,给他看了自己写给吴兆骞的词,也叫《金缕曲》,这首词是清代词中的经典: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纳兰容若看了以后哭了。他说你不用说了,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的朋友。他带着顾贞观见父亲明珠。这个事情非常难办,因为那个科场案是朝廷重案,吴兆骞是在康熙那里都挂了号的。

但顾贞观向明珠下跪求情,明珠总算勉强答应了。后来明珠父子二人费了不少周折,还花了很多钱,终于把吴兆骞弄回来了。但是吴兆骞不清楚其中的原委,顾贞观也没向他提这件事,他只知道是明珠救的自己,回京后居然因为小事和顾贞观闹翻,见人就痛骂顾贞观。等他到明珠府拜谢,明珠就领着他到一间屋子,指着墙上的一行题字给他看:“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吴兆骞楞了片刻后,嚎啕大哭。
顾贞观是纳兰容若第一知己。

也只有这样的人,也才配得上纳兰的友谊。纳兰容若对友情极其看重,每次送别朋友离开的时候都非常难过。文人是不好相处的,自尊心还特别敏感,但在几乎所有文人的回忆里,纳兰都没有半点贵胄的架子,从没有过倚势凌人的时候。朋友在渌水亭里踞坐狂叫、谩骂世事,纳兰容若也只是静静听着,不以为杵。富贵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大多数富贵的人多少都难免有点志得意满的骄横,但也有一类天性温良的人,如果他们生于贫贱,也许不免会沾染上一些世俗的东西,但正因为他们生于富贵,所以才保持住了一份天真的赤子之心。李煜是这样,贾宝玉是这样,纳兰容若也是这样。
纳兰死后那些铺天盖地的伤痛怀念,也许只是文人固习,不能全当真。但是在他死了多年以后,朋友聚会谈起他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失声痛苦。这样的哭声,比所有的文字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被他们怀念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曾经有过一个梦中情人。这个人到底是谁,现在已不可考。有人说是他的侍女,后来出家了;有的说是她小姨子,后来嫁人了;有人说是他表妹,后来进宫做宫女了。甚至越说越奇,甚至说为了见表妹,纳兰容若化妆成喇嘛,混进后宫云云,这些说法只能姑妄听之。但很明显,这个女子是纳兰爱过的第一个人,这是少年的青涩之爱,因为没有得到显得更加美好。为了这段感情,纳兰写下了伤感的词: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这可能是北宋之后写初恋的最好的词。但是这样的初恋更适合伤感的怀旧,让一个人缅怀自己错过了多么美好的事物。它并不会在生命中刻下真正破肉见骨的伤痕。

只有卢氏给他留下过这样的伤痕。纳兰容若二十岁的时候娶了卢氏。卢氏是两广总督的女儿,文化修养很不错,和纳兰容若感情非常好。纳兰甚至还为她破天荒地写了艳词。但是三年后,卢氏难产,母子俱亡。这一次打击对纳兰容若创巨痛深。他忽忽如狂,将妻子的灵柩停放在双林禅院,不时过去守着棺材陪灵。直到一年多之后,才在父亲坚持下给妻子下了葬。他反复回忆,反复咀嚼,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回忆妻子的词。这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排遣悲伤的办法,让悲伤离开身体,流到纸上,慢慢地消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每个句子看着都很平常,可是在苏轼的《江城子》之后,再没有人写过这么让人悲伤的悼亡词了。不过纳兰和苏轼存在着一个区别。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只在想起悲伤的时候才悲伤,而纳兰容若是个放不开的人,他会被悲伤淹没。

魏晋时代有位名士叫荀粲。他的妻子发了高烧,荀粲把衣服脱掉,大冬天跑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得浑身冰凉,然后再回去抱着妻子给她降温。在悲伤中,纳兰容若想起了这个千年前的古人,写下了一句词: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样的词就像张任政评论的那样,“声泪俱随,令人不能卒读”。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纳兰续娶了一个妻子官氏。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官氏和他感情说不上有多不好,但也说不上有多好。他们的感情世界好像不太合拍,有点貌合神离。纳兰婚后还是一首接一首地写着悼念卢氏的词。他死后官氏很快就改嫁,在当时社会风气里也是反常的事情,这多少也暗示了两人的夫妻关系。

后来,他和一个叫沈宛的女人发生过短暂的恋情。沈宛是江南才女,写过一本词集《选梦词》,但她的身份相当模糊,据推测最有可能的是一名歌妓,就像柳如是、董小宛一样。这段恋情是顾贞观搭的桥,纳兰容若陪同康熙南巡的时候,和沈宛陷入热恋,同居在一起。后来又托顾贞观将沈宛若带至北京。本来按纳兰容若的身份,娶位妾室也属正常,但当时规定满汉不通婚(汉军旗人不在汉人之列),明珠坚决不同意接纳沈宛。几个月后,纳兰容若屈服了,将沈宛送回江南。俩人分手了。纳兰容若对此内疚不已,据说他最著名的那首词就是用沈宛的口气责备自己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那一年,纳兰容若三十岁。在别人眼里看来,他是幸运的。他是内阁大学士的儿子,他是渌水亭的主人,他有妻室,有子女,有钱,有地位,有才名,而且即便康熙暂时没有重用他,按资历他也早晚会成为一位高官。但只有读过《秋水词》的人,才知道这个幸运儿的心里充斥着潮水一样的忧伤。这里有丧妻之痛,有失恋之哀,但又不仅是这样。纳兰容若更多的忧伤是无名的,是没有具体因由的,它背后是对整个世界的厌倦。他就像《麦田守望者》里的那个衣食无忧的霍尔顿,站在灯火辉煌的纽约街头,面对这个光亮温暖然却又空空荡荡的世界,忽然迸发出莫名的泪水,在心中对着死去的家人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曲终

纳兰容若的基因也许有问题。他的子女没有一个长寿的,纳兰容若本人也在三十一岁的时候走到了生命尽头。1685年五月,纳兰容若和朋友们聚会饮酒,每人都写了《夜合花》一诗。八天之后纳兰容若去世了。一年后,顾贞观从北京回到了故乡,在自己屋子里挂上纳兰容若的小像,过了三十年隐居的日子。

在纳兰去世十年的时候,顾贞观在在曹寅的画轴上题了一首诗: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一篇旧文,当时是写给《国家人文历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2014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納蘭容若,這個名字很好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025 02:38 AM , Processed in 0.09874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