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源自泰国的“塑胶油炸法”在全马各地流传已久,据说这种黑心煮食方式能让油炸小食更松脆爽口,而且长时间存放,仍能够保持松脆的口感。《光明日报》记者亲自做实验,发现用塑胶油炸出的食物会更加爽脆、香味也维持更久,但爽脆程度不会维持太久、顏色偏黑、残余塑胶会粘附在食物上。
所谓的“塑胶油炸法”,是將塑胶袋、吸管或矿泉水塑罐等塑胶製品放进高温的油锅內,当塑胶溶化在热油中,再用来炸食物,食物会变得更香脆,即使长时间存放,也能保持酥脆度。 营养师吴舒豪告诉记者,他曾亲眼看过厨师贪图方便,直接將塑胶包装食油一角放进热锅,当塑胶袋溶化,让食油流进锅內,也看过小贩將连油带包装一起放进锅內。 他说,塑胶加入热油,煎炸出来的食物会更加脆口,因为塑胶遇热会溶化,冷却后会变硬,连带食物也更脆。 民间流传偏方 炸香蕉、炸木薯、炸鸡、炸虾饼及炸鱼条等,都是大马各族人民最喜欢的小食,炸出来的小食越香脆,越能吸引消费者光顾,最奇怪的是,消费者想在家中亲手製作煎炸小食,怎么也比不上街头小贩炸得好吃。 本报记者亲做实验 多年以来,不少民眾向媒体投诉,黑心小贩使用塑胶油炸法,可惜只是绘声绘影的传言,无人证实这个黑心作业方式真的存在。迄今也无科学研究显示消费者吃进肚子,会否致癌、慢性中毒或马上致命。 因此本报记者亲做实验,以求证塑胶油炸法是否如此神奇。这项实验是分別以普通油炸方式、塑胶油炸法来炸薯条,將塑胶吸管放入热油溶化之后,才倒入薯条,结果发现塑胶油炸的食物的確更加爽脆,但只能维持约20分钟,香味则能维持40分钟。 连油带包装放热锅 溶化后的吸管看起来像是水煮蛋白,浮在热油中,久久无法分解,而且还粘著薯条表面。 原本光亮洁净的食油,放进吸管后马上变成乳白色、浓稠,仿彿发酸的炼奶般。 反观普通油炸的薯条是金黄色的,脆度能维持至40分钟,但香味则在10分钟后慢慢变淡。 营养师吴舒豪说,他曾亲眼看过厨师直接將塑胶包装食油一角放进热锅,当塑胶袋溶化,让食油流进锅內,也看过小贩將连油带包装一起放进锅內。 他相信塑胶混入热油,煎炸出来的食物更加脆口。 他说:“虽然我们不曾化验过加入塑胶的食油毒性,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人类消化系统无法分解塑胶或塑胶遇热產生的化学成份。” 他解释,塑胶由石油提炼,加入热油会氧化,一旦吃进肚子,就会一直滯留在体內,有致癌的可能性,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无法將塑胶排出体外。 传塑胶油炸法源自泰国 一封有关“塑胶油炸法”的电邮从多年前一直在网络流传至今,来自新山的24岁工厂工人劳夫声称,他曾见炸香蕉小贩將塑胶瓶及吸管放进热油中,炸出来的香蕉放了好几小时,依然“香脆可口”。 “当我询问小贩原因,他说从来没有顾客投诉过,所有小贩都用这个‘秘方’炸香蕉。” 传言“塑胶油炸法”源自泰国,当地人常用这个方法来炸江鱼仔、炸葱,之后传到北马地区,如吉打及玻璃市,一直传到全马。 更有网友在电邮中写到,住在玻璃市的叔叔曾看见炸香蕉小贩將塑胶吸管放进油锅;也有人说,金马崙有人將5公升装的矿泉水塑胶瓶放进油锅,然后不停搅拌,直到溶化为止。 小贩公会主席:用脆粉食物品质好 吉隆坡流动小贩公会主席林瑞財指出,要將食物炸得香脆,不必把塑胶放进热油,只需使用俗称“Kentucky粉”的脆粉即可。 关於“塑胶油炸法”的传言,在蕉赖区巴剎,从事小贩17年的林瑞財已听闻多年,但是他未曾亲眼见过。 他说,小贩或普通家庭只要使用脆粉就能炸出香脆的小食,根本不需要其他偏方。 “如果熟食小贩有在热油放进吸管,档口应该有存放吸管,其他人应该很容易发现,但是我没看过。” 他听说一些本地的友族小贩使用“塑胶油炸法”,大受消费者欢迎,虽然炸出来的食物十分香脆,也卖得便宜,但是顏色偏黑。 他指出,许多华裔小贩都选用脆粉,炸出来的效果及品质比较好,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食物也卖得比较贵,所以许多消费者都嫌贵而不买。 Q & A Q.花生油是否含有大量胆固醇? A.此为坊间谬误:花生油其实並不含胆固醇。反之,它跟橄欖油和芥花籽油一样,含有大量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体內的低密度胆固醇,亦即坏胆固醇;同时不会影响体內高密度胆固醇,即俗称的好胆固醇的含量。 Q.既然橄欖油不適宜用於高温煮食,那橄欖芥花籽油又怎样? A.衹有初榨及纯正橄欖油的水份及果酸偏高不適宜高温煮食,市面上的清淡橄欖油是適宜高温煮炸的。而橄欖芥花籽油更是特別为迎合高温煮炸而配製。 读者爆料 罗惹店煎炸物黏有塑料 《光明日报》於2009年接获多宗读者报料,指称巴生市出现“黑心小贩”將塑料放进热锅中一起油炸,罔顾食客中癌的危机。 巴生市民向《光明日报》爆料,区內至少有5个食档被指使用塑料进行煎炸事件。 据他们所知,小贩相信在热油中加入塑料油炸食物,可令食物更香脆,脆度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被指是“黑心小贩”的5个食档,包括中路一带夜市的炸鸡档、高阳苑和直落玻璃的马来小食档、巴生市区的一间罗惹(Rojak)店。令人咋舌的是某小学食堂业者也被指以同样手法来油炸食物。 陈姓读者(32岁)致电《光明日报》投诉,她早前与友人到高阳苑街边一个马来小食档用餐,当时小贩正进行准备工夫,她发现油锅內浮现一些吸管,当她打算趋前探看清楚时,却遭小贩怒瞪谩骂。 “我原本以为是吸管不小心掉进油锅,但依照小贩的反应和没及时拿走吸管的动作看来,我有理由相信小贩是刻意这样做的。” 读者陈先生(25岁)指出,他早前到巴生市一间罗惹店用餐时,惊见食物与塑胶料已“融为一体”,令他非常反胃,遂决定不再光顾这间罗惹店。 一名油条小贩戴女士披露,她聘请一名曾在某小学食堂当助手的马来女工时,对方第一天来工作时,就询问她:“要用塑胶来炸吗?”,令她大吃一惊。
本帖最后由 ooibuiang 于 29-12-2012 01:41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