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6|回复: 8

果煜法師:<< 從烏龜脫殼到「金蟬脫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8-2012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從烏龜脫殼講起:
1.     命終之後因「四大分解」,而有如「烏龜脫殼」的痛苦。既傳言已久,乃形成兩種障礙:

a.一般人本就貪生怕死,為此而更貪生怕死。
b.更形成「器官捐贈.移植」的障礙。如為此而起瞋心,以致下墮惡道,豈非行善反墮呢?

記得,繼程法師曾為此而請教印順長老。長教的答覆竟是:命終之後,五識即不再作用矣!

相信,慈濟醫院之所以敢鼓勵「器官捐贈.移植」者,必是由此而得確認也。

2.     其次,從很多命終後,再還陽者的經歷與報告中,都未提及有「烏龜脫殼」的痛苦階段。

a.在佛教中有《影塵回憶錄》一書,中有倓虛大師述說他年輕時命終後,再還陽者的經歷。

b.電銲工人的瀟灑告白:十八年後又是條好漢。
算命不如轉命。
法師,你的本分事已辦了了嗎?
有本分事者,即非出家人也。

大致而言,都說:命終後不久,即像一陣湮飄出去了,身心輕安自在。

3.     再從「四大分解」來剖析:
大概是為望文生義,而把四大分解錯認為將四大─地.水、火、風。細細剖開,各自成推。故有如「烏龜脫殼」的痛苦。

a.事實上,命終之後最快的反應是:「風大」不起作用矣!
何以故?風者,動也。既不再呼吸,也不再心跳。甚至神經的傳導作用全停矣!如電腦,電力既盡,還能傳輸檔案嗎?

這用現代的醫學,即名之為「腦死」也。

以此對照前之「命終之後,五識即不再作用矣」,乃能前後輝映也。

或問:既命終之後,五識即不再作用矣!則再為之開示或助念,有用嗎?

答云:雖五識即不再作用,然第六識、第七識仍有作用。故開示或助念,得以由「感應」的方式,而對亡者有助益也。

b.其次是「火大」不起作用。
身體慢慢由溫變冷。這時間多長,也不一定。

有的人很快變冷;有的幾天後,身體猶溫也。

c.第三是「水大」的分離:
身體從浮腫,到瀾壞。

這時間就更長,尤其會因季節.地區,而有更大的差異。

d.最後才是「地大」的分解:
筋斷.骨散,以致化為塵土。

這時間就更漫長了,一般當在幾年之後。

甚至,於西藏、於兩極,乃百年之後,猶見不化的屍體。

以上,從四大分解來剖析,便知:因「四大分解」,而有如「烏龜脫殼」的痛苦。唯無稽之談而已!

4.     再參照密宗的說法:
人命終後,其氣脈即漸向內攝,以歸於「中脈」。

可能在重病,甚至在衰老時,即已漸內攝矣!

而氣脈漸向內攝,以歸於「中脈」的過程。即類似禪者,修禪入定的過程。

事實上,不要說禪定,氣得向內攝;就是夜間的睡眠,氣也得向內攝。否則,若憂心掛慮.氣積頭部,便會失眠也。

因此修禪定,氣脈當攝得比睡眠深;於死亡後,氣脈又能攝得比禪定深。

或有人問:「能否在生前,氣脈就能攝得比死亡深?」

答曰:如在生前,氣脈就能攝得比死亡深,即能「生死自在,去來無礙」矣!

於是乎,既於命終後,氣脈能攝得比禪定深;當知死亡後,比禪修時還輕安自在、還禪悅心喜。云何有如「烏龜脫殼」的痛苦呢?

問曰:前既說命終之後,風大即不再作用;則氣脈又如何能內攝至「中脈」?
答云:所謂「命終後,其氣脈即漸向內攝,以歸於『中脈』。」殆是指「細身」之分離也。

這也就如密宗所說:人於生前,即有粗身與細身。粗身者,即四大和合的身體,細身則蘊於身中。待命終後,細身即帶著業識出竅,而變成「中陰身」矣!

如何確認有「細身」的存在?以無形的業識,必寄託在有形的質體中,故業識離身時,必有其寄託的有形質體。且這有形的質體,必在生前即已存在;並與業識不斷地在互動也。

然雖有細身,卻不會有「觸覺」的痛苦!

小結:命終之後,不會因「四大分解」,而有如「烏龜脫殼」的痛苦。

5.     然而我也非完全否定,有如「烏龜脫殼」之痛苦。何以故?因為如此之痛苦者,當是在生前,尤其是在「臨命終」時,而非在命終之後。
6.     云何在「臨命終」時,會有如「烏龜脫殼」之痛苦?乃為「放不下」,而拼命掙扎、對抗也。且這「放不下」,又可分為眷屬和亡者。
7.     如眷屬於亡者「臨命終」時,悲泣哀嚎:『你走了,留下我們該怎麼辦?』則亡者當更「放不下」爾!或眷屬忙著持咒、誦經,祈求「臨命終」人,能消災免厄.延年益壽。則也會對應於亡者的「放不下」。
當然是否「放不下」?主要在於亡者的知見與心態,而非眷屬們。然世間人,多是彼此眷念牽掛的!
8.     所以是孝順?非孝順?不能用「世俗」的標準,而是當用「解脫」的知見!否則那些悲泣哀嚎者.持咒誦經者,還會自以為很孝順。然從「解脫」的知見來看,不只是愚痴,且更殘忍。
9.     故就眷屬而言,當一方面規勸亡者,早點放下。一方面承諾:我們不只當「自求多福」地活下去;且你未竟的志業,願儘心儘力地去繼承.光大。
你愈早承諾,他才能愈早放下。
當然也得看承諾者,有沒有這個能耐?
否則雖阿斗再三承諾,而未得孔明之輔佐,劉備還將死不瞑目也。

如何能「金蟬脫殼」:
1.     至於亡者的「放不下」,云何對治?

這可分「戒.定.慧」來研討:
a.慧者,首先從研經習論或聽聞佛法中,肯定「諸行無常.生死如幻」。

次者,乃知「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不必太操心。

三者,此生已儘心儘力。未來者,唯歸諸「法界因緣」。

b.定者,最好在生前,就已有將氣攝入中脈的體驗。則命終後,乃如老馬識途,輕鬆到家。

就算雖修禪定,而未有將氣攝入中脈之體驗者。亦離家不遠,而能歸去來兮,輕鬆上路。

c.戒者,在平日即應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不要事事施延,甚至尾大不掉。

如果是短時間不能完成者,亦得作好「隨時交接」的準備。最好是能交接者,即作交接。而非等到臨命終時,再一起交接。

若是更大的事業體,則最好是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來經營管理。且團隊中的成員,更能於權力、資訊和技術中,互通有無。則任何人走了,團隊中其他人,皆能隨時遞補,而不必擔心會有「青黃不接」的困境。

事實上,一般人的待人處世,即非如此。或小事施延,或大權獨攬,或當交待者不及時交待,或能交接者不趕快交接。

或怕財產分光了,即變成乞丐;或恐權力轉移後,即變成平民。或懼技術公開後,即一邊涼快去也。故都有「留一手」的習慣。於是到臨命終時,云何能說放就放呢?

不只當事人放不下,他周邊的眷屬.員工也都放不下。最後唯有以悲泣哀嚎或持咒誦經,來增加臨終者如「烏龜脫殼」之痛苦。

2.     因此要如「金蟬脫殼」的飄逸.爽快,絕非待臨命終時,再來努力,即可證得;而是要在平日就作好準備的功夫。
3.     至於臨命終時,則以氣脈漸向內攝,以歸於「中脈」的力勢。乃更能幫助亡者,去放下、去修觀。(修觀的方法,下次再談。)
4.     於是乎,心法的捨離與脈向的趨勢,乃相得益彰。不只於內攝的過程中,能過關斬將,且如順水行舟般地迅捷了當。
5.     這迅捷了當的程度,用「金蟬脫殼」還不足以形容之。我且用「飛龍在天」來形容吧!不信,請看禪宗史上那些「坐脫立亡」的公案:
《天童正覺禪師》

    師住持以來,受無貪而施無厭。歲艱食,竭己有及贍眾之餘,賴全活者數萬。日常過午不食。紹興丁丑九月,謁郡僚及檀度,次謁越帥趙公,與之言別。十月七日還山,翌日辰巳間,沐浴更衣,端坐告眾。顧侍僧索筆作書遺育王大慧禪師,請主後事。仍書偈曰:「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擲筆而逝。
《五臺隱峰禪師》

    將於金剛窟前將示滅,先問眾曰:「諸方遷化,坐去臥去,吾嘗見之,還有立化也無?」曰:「有。」師曰:「還有倒立者否?」曰:「未嘗見有。」師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順體。時眾議舁就荼毗,屹然不動,遠近瞻睹,驚歎無已。師有妹為尼,時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疇昔不循法律,死更熒惑於人?」於是以手推之,僨然而踣,遂就闍維,收舍利建塔。
6.     如虛雲老和尚於雲門事變中,轉念即到「兜率天」。
7.     總結:我們既學佛,又修禪;當以「龍的傳人」而自期許。就算臨命終時,猶不能證得「飛龍在天」;至少也得似「金蟬脫殼」般地飄逸.爽快。
8.     其實,我的意思不是說:大修行人,才能似「金蟬脫殼」般地飄逸.爽快。而是「放得下」者,即能也。至於大修行人,乃「飛龍在天」也。
9.     然多數人,竟以龜子龜孫而失志喪氣,並擔心會有如「烏龜脫殼」之痛苦。然而這不是想想、說說,即可了得;而是當於日常生活間,即去努力修行.證得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12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12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2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时有人转贴果煜法师的文章,我也是很推崇他的,即使遇到看过的文章,还会重看一遍。我看到你签名栏上有这么一句: ‘宁为真罗汉,勿为泥菩萨’ ,先完成自觉的基楚。然后不操心、不强求,而能随缘任运于弘化的道业中。
所以,想请教一个小问题:
你这次的‘分享’,是属于真罗汉抑或是泥菩萨的作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2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宁为真罗汉,勿为泥菩萨’ ,先完成自觉的基楚。然后不操心、不强求,而能随缘任运于弘化的道业中 - - 这是果煜法師的自勉语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2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gAnn 发表于 28-10-2012 10:05 PM
‘宁为真罗汉,勿为泥菩萨’ ,先完成自觉的基楚。然后不操心、不强求,而能随缘任运于弘化 ...

法师说得好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10-2012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冰王 发表于 31-10-2012 03:58 PM
法师说得好 . . . .

你可以看看法师的〈立十众弟子,建万人僧团〉,可以发现其实他也并不是坚持‘先完成自觉的基础,才随缘度众。’ 他提到出家人的‘三番淬炼’,不同程度的咨询人员、讲师等,是以不同的资格做不同等级的教化,比较合理。
他的自勉语,或许跟他拒绝师父要求他出来协助法鼓山的大业有关。
再说,大家在这里分享他的大作,也是一种法的布施,属菩萨法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12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的姑妈是老死的,之前并没什么病。
她死之前,连碰一碰她的身体或震动一下都痛苦万分,特地在此和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1-2012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榴莲 发表于 8-11-2012 03:56 PM
本人的姑妈是老死的,之前并没什么病。
她死之前,连碰一碰她的身体或震动一下都痛苦万分,特地在此和大家 ...

是的,我也听过有的人没什么病,就是老朽了,身体坐久也痛,站久也痛,躺久也痛。
其实即使很有修行的人,他们有的临终也会有痛苦,主要是身体的痛苦,而越有修行的越能让心的苦减到最低,甚至没有心的苦。
果煜法师所说,主要是死后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死后八个小时不要去动遗体。他从不同角度指出死后的身体根本没有触觉,不会痛,所以没有‘乌龟脱壳’的问题。
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就因为‘死后八个小时不能动’,所以不同意死后进行‘器官捐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1-2025 03:03 AM , Processed in 0.14189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