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8|回复: 6

分享:潮汕传统婚姻礼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4-2005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汕传统婚姻礼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 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
    一、定亲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 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 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 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 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 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 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05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 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 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 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名》给婚姻下定义说:“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如果是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又迟迟不就,做父母的当然心里焦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家要来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门口念念有词地说:“阿奴个姻星浮了。”   
     男方给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礼之后,女方应该回赠一块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名曰“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新娘于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浴毕,让新娘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二、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 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沐浴时,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 站在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大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 穿上结婚礼服。打扮好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门口, 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 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新 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过去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过去隆重的陪嫁,就是“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物品,如 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等。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 担挑着,随着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报复)。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 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例如:       
                新郎踢轿门歌
                姜叶红,就请娘仔过君旁。
                今日就是好日子,二人相惜心相同。
               
               “开轿门,跨火烟”歌二首
                手牵阿娘跨火烟,夫妻偕老二百春。
                金马上堂玉堂客,五代同堂公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轻轻迈步入房边。
                梦得明年得贵子,双双贵子读书诗。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娘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进厅歌
                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进房歌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5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婚宴举行的过程中,新娘照规矩是不能出来坐席的,只能在洞房里头,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一点东西进来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时,就由婆婆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茶,或者敬槟榔。以前,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 但现在就简化了,只需一桌敬完再敬一桌。敬茶的时候,婆婆要在旁边挨 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 红包,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第三天,新娘还要举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司命帝君,并举行“开井”、“舂米豆”、“搅潘缸”等仪式。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但未见娘家晚饭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新娘出嫁那天要与兄弟分钱米。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 放上钱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普宁人在回赠男方送来的聘礼中,除糖果外,还送上春草二棵,谓之草头结发;猪心一个,谓之同心;五样种子(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甜糖乌豆球,谓之拿给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还要邀同辈姐妹吃“厚合”甜菜,并一起睡在下垫稻草上铺草席的灶前。为什么有这习俗呢?传说以前有一继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残酷,即使是姑娘临嫁日子,也不给她好脸色,反而喝令她在灶前席地而睡。没想到这姑娘嫁过去后,夫家立即发迹。 因此,人们纷纷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传一首“出嫁歌”,其词曰:
                       正月荆春箩,四娘欲嫁物哩无,
                       也无剪刀共鞋尺,也无梳仔好梳毛。
                       急急寄字分大哥,大哥赠伊金被箱,
                       二哥赠伊金鸳鸯,三哥赠伊金交椅,
                       四哥做官未返圆;大嫂赠姑头上钗,
                       二嫂赠姑脚下鞋,三嫂赠姑龙凤髻,
                       四嫂赠姑鬓脚钗;外公外妈赠耳钩,
                       内公内妈赠枕头,同寅姐妹赠雨伞,
                       雨伞挈起遮娘头。
      这反映了澄海的婚礼习俗:姑娘将要当上新娘时,亲朋好友都会纷纷向她送礼,这叫“送花粉”。新娘将嫁妆和亲朋所送礼物带过夫家后,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让人观看。嗣后,从嫁妆布料中,找出合适的布料分赠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礼貌。观看新娘的人要给新娘“赏面钱”(见面礼)。新娘将这些赏面钱敛在一起后,送还家公家婆。实际上,家公家婆过目后,一般分文不取,送回给新娘做私房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5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如:
                        良辰吉日来安床,东西南北向四方。
                        月老仙翁童子到,明年公妈来抱孙。
                        一盘大桔放落房,新娘进房教新郎。
                        明年双生两贵子,一个尚书一侍郎。
                        大被来牵四角头,千子万孙发齐齐。
                        招财进宝童子到,寿比南山福禄高。
      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的条联以及事先请到的神符贴在床 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忌床刚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还要祭拜祖先,告诉家中又有人成家立业,并做“四句” 云:
                        点起喜烛照万庭,满堂光辉大光明;
                        金龙飞舞真富贵,欢喜鸾凤共和鸣。
      潮阳女子出嫁,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如“吊猪朥”。过去,新郎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挂一块肥猪肉。传说此俗始于明代。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 陵说此日是“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轿已经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朥。如果遇“罗猴”,猪膀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邻人照办,果然无事。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朥”,以避煞驱邪, 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仍然有人将一块肥猪肉挂在载新娘的自行车把上。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 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 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喂之,各自吃半碗饭后,交换剩余的吃下。合卺时,夫妇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仍由“好命人”喂之,也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新房的床头要放置一对油上漆的枕头,暗喻夫妻感情“如胶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对漆过敏,可改用竹制枕头,则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语“竹”与“德”同音)。有的眠床的纱橱顶上还放上一支竹扁担,意味夫妻俩将共同肩负新家庭生活担子。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三、闹洞房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青娘母”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敬摈榔,并赠送上绣祥禽瑞 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潮汕闹洞房之习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顺口溜。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 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说了不三不四的活,那么青娘就不让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气地敬烟、敬茶,请他再作佳句。也有一些生性诙谐 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像“新娘面似桃花红,在家上会交错(cag4)人。”这“交错人”三字, 潮俗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联系人,团结人,属褒义;一是与人搞不正当关系,属贬义,当青娘听到这种歧义句时,立即警惕起来,准备作四句回击,忽又听唱道:“所错同寅好姐妹,学文学武学针工。”于是,喜娘便笑脸相迎,敬茶敬烟。又有的唱:“新娘娶进来,十年生九个。”这两句对于重视子嗣的潮汕人来说是吉祥的,没有想到调皮的闹洞房者接下去却唱道:“五个抽鸦片,四个赌纸牌。”这就大煞风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5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少人懂这些习俗了,大多数是由送嫁娘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06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哗...还有这么多的law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5-2006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多数很少跟从以前旧的LA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4:11 PM , Processed in 0.0567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