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66|回复: 5
|
福布斯发布全球富豪榜 盖茨首富地位无人能撼!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2-3-2005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郭鹤年...我傻看了半天还没想到呢~~~~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Robert Kuok)
年龄:81岁
个人资产:42亿美元,列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111位
家庭状况:结过两次婚,有8个孩子
受教育程度: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
没有提到是否移民香港啊~~~~~~大半生在大马奋斗,如果真是移民香港,也可以说是大马首富~~~
[ Last edited by liciece on 12-3-2005 at 11:41 A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3-2005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亿万富翁们怎样挥霍 只为炫耀和图新奇
很多人一生都做着成为大富翁的梦想,不过那些有幸真正成为亿万的人又是如何花他们那些看起来取之不尽的金钱呢?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新推出的富人榜出炉后,人们又给那些一掷千金的富翁们列了个“富翁挥霍榜”,能在这个榜上排个靠前的位置,还真不那么容易。
“挥霍冠军”非俄罗斯大亨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莫属。这位38岁的新生代富豪在上世纪90年代靠石油出口贸易发家,并参与医药品和重工业经营,目前共有133亿美元资产,世界排名第21位。大概是钱来得太容易,孤儿出身的罗曼大手大脚得令人咂嘴,仅在过去两年内,他就花掉7亿美元,平均每天挥霍97万美元。他花了2.9亿美元购买“英超切尔西俱乐部”,另外还花了2.2亿美元购买了两艘游艇,其中一艘还带着直升机停机坪。他还把自己购买的飞机改造成豪华餐厅。
世界排名第三、亚洲位居首富的印度大亨拉克希米.米塔尔花钱也是如流水。这位钢铁大亨因印度钢铁需求猛增,个人资产一下子从2004年的188亿美元跃升到250亿美元。米塔尔花了1.2亿美元购买了伦敦肯辛顿宫附近的一栋豪宅,创下了全球单座房屋交易额的最高纪录。他女儿去年的婚礼也为米塔尔提供了“烧钱”的机会。在为期5天的婚礼中,一共花了6000万美元,承包了拥有600个房间的巴黎五星级大酒店,邀请1000名客人入住,婚宴更是租用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新人的传统礼服上,还镶满了各式珠宝。
相比之下,以21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世界富豪榜第七的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的花钱方式显得更有意义。他花了2000万美元建造全球首架私人航天器“太空一号”,在2004年6月成功上天,自娱自乐的同时,还为他赢回了1000万美元的安萨利奖金,被誉为“开创了人类太空旅行的新时代”;他斥资2000多万美元修建的一座“外星人博物馆”也在2004年6月开幕。几年前,他还曾花费2.4亿美元修建了一座“体验音乐博物馆”,以纪念和他同是西雅图人的摇滚巨星杰米.亨得里克斯。 尚京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4-2005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简介
郭鹤年:男,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市,祖籍中国福建,40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曾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1949年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除在本国拥有众多企业外,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是他的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拥有数10亿美元的资产,是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一九四八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这是郭鹤年创业之始。之后,郭鹤年涉及大马船运业,可说与此息息相关。创立公司翌年,父亲郭钦监逝世。郭家经过开会后,议决由他领导家族事业,并组织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经理。当时,只有廿五岁的郭鹤年便接过重担,正式执掌家族事业,并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一九六七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一九六八年,他创立了旗舰公司玻璃市种植,大量种植甘蔗以供炼糖厂做原料用途。一九七○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一九七一年开始,他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却是他事业的低潮期。当时,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他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马币左右。
八十年代末期,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钜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九十年代,郭鹤年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也使他的业务版图跨入影视业。 后来,他在中国北京投资四亿八千万美元,建造世界贸易中心,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投资。从九十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皆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根据〈澳洲人报〉在今年三月公布的亚洲富豪排行榜,郭鹤年以四十亿美元的身家高居大马富豪榜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4-2005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里集团董事长“糖王”郭鹤年

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国际社会认识的马来西亚人。从白糖、酒店、地产、船务、保险到媒体,郭鹤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异常低调的作风,也为他的事业抹上许多传奇色彩。
基本上,人们习惯将他定位为“马来西亚糖王”及马来西亚首富;事实上,自廿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郭氏已将商业王国扩展至香港,他不单是香港著名英文报业〈南华早报
〉的老板,也是八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作为一个国际企业家,郭鹤年虽长期在外国营商生活,却以身为马来西亚人为荣。他拥有香港居留权,也在中国享有祟高的声誉,但他仍然心系大马。毕竟,这是孕育他的土地,也是他事业的起点。
他在一九九三年接受香港〈大公报〉的访谈中表示:“我的心分成两瓣,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他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他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认为“人生九十古来稀”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出生于柔佛州新山的郭鹤年﹐现年七十六岁。尽管已到了含贻弄孙的年龄,但他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郭鹤年从未正式介绍他的接班人,但他其实早已将权力下放,由专业人士打理集团内的各家公司。
许多时候,他仅以股东身份在董事会发言,并没有参与实际业务,但他对事业的热诚与投入,从未稍减。
今日的网络时代,知识型经济使到许多廿余岁的年轻人坐拥百万身家;然而,在马来亚还未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结束三年的四十年代,郭鹤年便先拔头筹,郭鹤年是马来西亚企业家当中,在卅岁之前便创立自己事业的先行者。
一九四八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这是郭鹤年创业之始。之后,郭鹤年涉及大马船运业,可说与此息息相关。
郭鹤年在四十年代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在富裕家庭,以及受过高等教育有关。然而,他个人的胆识、经商手腕及判断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创立公司翌年,父亲郭钦监逝世。郭家经过开会后,议决由他领导家族事业,并组织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经理。当时,只有廿五岁的郭鹤年便接过重担,正式执掌家族事业,并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功劳甚大。”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女士,在他的事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受过高等教育,独具慧眼,在众多子女中选中排行第三的郭鹤年,并委以重任,使他挑起振兴家族事业的担子。
而郭鹤年也没令她失望,他不仅把家族事业发展成为一家备受尊敬的国际大企业,便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为国家经济作出重要的贡献。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郭鹤年说。
实际上,郑女士在郭兄弟有限公司成立初期,在决策上也提供了许多意见,郭氏兄弟对母亲的意见也非常尊重。
郭家一早便经营白糖及米粮生意,到郭鹤年接手后,更成立了“马来亚糖厂”,把版图扩大,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九六六年,中国外贸部策划把中国生产的白糖输入马来西亚,使郭鹤年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国的强力压阵下,他从印度大量入口白糖,成功击败中国。经此一役,郭鹤年声名鹊起,赢得亚洲糖王的美誉。
翌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一九六八年,他创立了旗舰公司玻璃市种植,大量种植甘蔗以供炼糖厂做原料用途。一九七○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
至此,他已控制了八十巴仙的大马原糖市场,并在世界白糖市场占有百分之十的份额。
在白糖市场取得支配性优势后,郭鹤年再把事业多元化发展。他除了在面粉、船务、保险均占有领导地位外,他另一项广为人知的投资,便是酒店业。
郭氏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享有祟高的荣誉。
一九七一年开始,他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却是他事业的低潮期。当时,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他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马币左右。
所幸,郭鹤年也表现出壮士断臂的决心,通过各种途径套现,包括出售一部份玻璃市种植、联邦面粉及香格里拉酒店的股份等,终于渡过船运及地产业的风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4-2005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获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也使他获得一九八五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
八十年代末期,中国与英国针对香港九七年回归问题争持不下,使外资不敢放胆投资中国。稍后再发生“六四事件”,更是风声鹤唳。郭鹤年却反其道而行,决定大举投资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钜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
郭鹤年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九十年代,郭鹤年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也使他的业务版图跨入影视业。
后来,他在中国北京投资四亿八千万美元,建造世界贸易中心,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投资。
从九十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皆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根据〈澳洲人报〉在今年三月公布的亚洲富豪排行榜,郭鹤年以四十亿美元的身家高居大马富豪榜首。
和其它成功的企业家一样,郭鹤年的勤奋是出了名的。
“如果你要和别人做生意,必须站在前线领导,而不是坐在数百里外的营帐。我相信成吉思汗在巅峰时期,也是和士兵在前线分享胜利的成果。”
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
除了像成吉思汗一样建立了事业的版图,郭鹤年对领导之道,也有他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有三: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
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
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雇主本身是否有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他以集团属下的公司为例,表示公司除了给予员工可观的花红外,对表现出色的员工,也提供百分之廿五至卅的折扣,让员工享有公司股权,让他们觉得有耕耘,必有收获。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因为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
郭鹤年年近八十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日日惜分秒经营重素质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眼光及胆识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以及懂得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郭鹤年透露了他如何结识丹斯里曹文锦,并一起发起组织马国际船务的经过。当时,曹文锦在香港是著名的船运业巨子。
“我对船运一窍不通,但是,曹文锦在船运界却享有祟高的声誉。我要求他协助搞船运,经过数次会谈后,我们开始合作。在遇到他之前,我自认是很勤劳的人,但是遇到他之后,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他不分日夜的工作,而我告诉他,我的格言是:只要有一丝阳光,我就继续工作,夜晚则停止。”
企业不能停永远争上游
郭氏兄弟集团进入廿一世纪,将会面对怎样的挑战?郭鹤年早已有了盘算。
他指出,为了让企业得以永远经营,他虽没有对接班人做了最后的安排,但是,已和资深的事业伙伴细心讨论。目前,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已接掌部份集团的酒店业务。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需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十公尺。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需不断向前、不断的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说明。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产业、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高的成就。
一九九六年十月,他在第二电视接受亚洲策略及领导研究院副主席杨元庆的专访时表示:“小时候学习中文时,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也是孙中山经常引用的名言。不过,我却喜欢倒过来讲,即是:成功是失败的导因。因为成功会引起更大的贪婪、更大的野心,这都能导致一个集团的倒闭。”因此,他事事谨慎。
郭鹤年尽管达到事业的顶峰,但他仍然对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及审慎,这种精神,绝对是其它年轻企业家所应仿效的。对未来的前景,他也充满信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