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17|回复: 3

人生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10-2011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自然有大自然的原点,这原点就表现在,即使一切自然现象或变化都“不住地旋转”(6后节),但也是“地永远长存(4后节)。。。。。海却不满(7前节)”;同样,人生也有人生的归回之处(3节)。劳碌,是人一生的起点,但也是人生的【最后的原点】。这种起点如同原点的方式及其内在联系,是神的创造也是神的约束,正如同样既是神的约束也是神的创造;因为从神的眼光来说,神将人的人生与大自然的变化一起安置在“日光之下”,神这样的约束也是为了他那日光之下所要筹算的【无尽的创造】,有点类似于诗人所说的“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诗3310前节,11前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道书所说的“虚空”并不是指人的生命毫无意义或毫无价值;从属灵眼光来说,严格地默想,所谓的【虚空】实际上主要指也就是“专指”【日光之下】的整体又总体含义。换句话说,当一切创造被神完全约束在“日光之下”时,这种以一个“大的”创造物“统管”(类似地)一切其他大小的创造(包括日光本身也是在【日光之下】),这就是神所说的“虚空”,也就是人的肉眼在心灵内所观察到的【反复的无尽】


但另外一方面,从人的悖逆本质更深刻地说:人虚空的日子都是从他藐视智慧开始时所形成的——人对智慧的藐视因他心中没有了完整的智慧而使他的全人本质【陷入了】一种根本性的死亡象征,称之为“变化的心灵困乏”;这种困乏在人心里面,就是箴言17节所说的【愚妄人】。人的愚妄根本性,使他那“重复的虚空”方式构成了他的【始终的出发点】,亦即(人的灵里的)【无尽的原点】。而人的劳碌,也就是在日光之下的“他的无尽”,他的原点,也亦即他自身的日光之下的循环。因为他的心虽然筹算自己的道路,但他因为信靠自己的肉体的情欲而使他的肉体不但受制于自己的情欲或私欲,也受制于不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自身所“酝酿”的历史环境;以至于人的一切筹算到最后仍然被【局限】在天地内的劳碌之中;这种局限,实际上就是人在自身之“筹算行动”上的原点归回——从属灵眼光来说,也是人一生的生活行为在属灵因素上的【无尽归回】。


于是,当传道书以自然界的原点来暗示着人生而劳碌的原点时,就是在点出一个属灵奥秘:原点就是出发点,出发点也是原点,以至以上两者都共同指向一个基础也就是秘密,即“反复的原点”就是【循环的出发点】——而更深地说,以上这种人的肉身【奠基】在自然之中的相互牵连的内在关系,实际上有一个共同含义,即都是指向了一个属灵发现:“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7前节)。人与人之间的进进出出,这种有形无形的交流方式就如同江河与海之间的涌流;但人即使相互交流了,他的心与灵从来就是【不满的】——人的不满就是人的不满足——因为他的灵和生命从来就没有安息过,也就是不晓得平安的路在何处。人与人间关系上的这种“却不满”状态及其方式,就是传道书所说的“万事令人厌烦”中之【厌烦】的属灵含义,从而见证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属灵现象——还有,万事令人厌烦中的【厌烦】,实际上就是第三节所说的“有什么益处呢?”的实质含义。这里所说的“有什么益处呢?”!!并不指没有益处,乃是反面说明“根本找不着任何益处”这种生命本位,以及这种灵里的本相;这种“找不着”就表现在,在日光之下已有的再有,已行的再行,以至于并无新事(9节)。因为所有的新事仍然会以【付出的益处】这种困乏形式来衡量的。


于是,既然找不到任何与生命相关的益处,那么人即使说了等于没有说“出”(真相),这就是经上所说的“人不能说尽”之深层含义,也就是其总体实质的含义。人既然无法说尽真正的真相,那么一切万事在人“说”的份上就更加让人厌烦,因为连人自己所说的事也厌烦了自己的言语——而人自身的厌烦就表现在:看不饱,听不足(8后节),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看等于没有看,听也听不清楚的方式及其心态。这种“无人记念”的真相,就是万事万物本身的厌烦关键以及困乏之处——简单地说:万事的厌烦,找不着益处,不能说尽,并无新事,无人记念,以上五者都是相互牵制,相互管制的——于是,当箴言提到“通达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箴148节)这句话时,如果将它放在传道书的背景来诠释,我们就会更深地明白生命或智慧的深层含义。这句话并不是像我们所说所想的那样,以为箴言只是教导我们要尽做人的本分,或者说走自己的路。。。。不!!!所谓的智慧,所谓的明白己道,这种明白实际上就是指“超越”(即“远离”)人生的悲剧,也就是所谓的虚空人生,寻找人的灵或生命的创造本位,亦即【灵魂的突破口】,一个脱离一切虚空困乏的突破口;箴言所说的【智慧人的己道】,实际上就是指这个突破口后的生命道路——在那里有智慧的泉源,也就是有人的灵魂本相;只有上帝生命的智慧,才能解开人的灵里的内在本位以及(亦即)丰盛合一,这种【合一的丰盛】并不是所谓的多元性或多元融合。


于是传道书所谈的虚空,不仅是叫人在虚空中得智慧而从智慧内看透虚空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本质(正如前些文章所揭示的那样),实际上也是叫人明白智慧并叫人寻找智慧,使人得着灵里的智慧时在自己的通达上【明白己道】——也就是崔逼人【回归】到心灵的原点,并不是指人生的封闭状态或循环状态,而其实暗示着“原点就是突破口”(从人生而忙碌来说这里的原点就是指自己筹算的出发点),也就是从而“启示”了生命关卡的内在进深——个人若能晓得这样的暗示或亮光时,他就基本上能领会到生命或心灵的内在深度,也即人生原点的实质重点(也就是一般思想史所谓的【得道关键】);如果人将自己的原点当作是人生的出发点,那他的原点就会使他虚空并陷入虚空,但是相反地,如果人将原点当作向神自卑的【亮光】或“领域”,那么人就必然会走向神丰盛生命所预备给他的智慧深度,也就是人在被创造时所隐藏着的创造本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出生的原点就是人生命的智慧泉源,这就是传道者所说的“神。。。。。。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311中节)之实质属灵含义。于是,远离虚空实际上就是【亲近】智慧的泉源——这远离不是叫我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内,而是叫我们在神的安息里用神的智慧去“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13前节),从上帝所赐给人的【极重的劳苦】中(13后节)去查究箴言中点出的“追随虚浮的,就是无知”和“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这两种智慧的更深内涵——因为万事的厌烦,是神使人所经炼的,以至使人知道劳苦本身的“极重的”这种份量与其深刻性。这是由于,追随虚浮就是追求邪恶,这是人(活在)虚空的根基,根源及其内在联系和内在本质。而当人用神的智慧去【仅仅观察】也就是查究天下事的时候,他从神所领受的智慧反而使他“多有愁烦。。。。加增忧伤”——这是因为他根本不晓得虚空的内在本质并其深层属灵含义;他用错了神的智慧,只是拿“所领受的智慧”来服务自己的野性即狂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0-2011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希望您不要删除我这篇文章
我主要并不是传教
我只是希望用哲学形式来解释传道书的虚空含义

希望您能够谅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11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道书第三章

万事万务的定时,就是万事万务的定律。把万物的本质规律,与万事的定律混为一谈,本是一大错误。当神将万物受造时“各归其类”,每一类都已经有一定的本质规律,这是神赐每一类“万物”的【创造律】,使万物之间既相互独立但也相互配合;但是万事万务的定律,却是神在受造的“时间”内的【隐秘创造】,这创造是神使万物之间“发生”某种事之联系的【时间律】——时间律与创造律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也不可以绝对分隔。因为神造万物的秘密,就是将万物从时间【内】发生出来的;如果说永恒是上帝的时间,那么当神起初创造天地时,这个“创造的起初”就是神自身时间的起点亦是原点,而上帝造万物就是从这样的【时间的原点】内按照上帝自己创造内的时间性计划而使不同的时间【内】引发出“不同类的”万物,以至于有不同类的万物被神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神而言,万物本身就是创造本身的“某事”及其定时,可说是万物的起点(时间)——但万物在创造中的本位,从各从其类的【受造意义】上来说,就不是一切万事万务的【始终的原点】,从而不可也不能将创造律“归类于”时间律之内。也就是说,不能将万物在创造时间内,所显明的【作为“同一件事”之受造意义】的万事起点,视之为【一切】万事或万务本身的【最终的原点】;因为万事从来就不从万物本身的【不同归类的】不同创造律之本身的本质性而决定其万事万务自身的“定时”或定期


神在万物之间作某【事】时,总是会将自己“隐藏”在万物的【总体时间内】;万物的生生不息,都是被安置在时间的限制或约束之下,时间的(上帝)奥秘决定了万物的不息。但这不是说,万物由时间来控制其存亡,只不过是暗示着万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从以上的秘密揭示我们就能领会一件属灵事件:万物之所以能不断地变化,关键就在于决定凡事发生的那一个“有时”,是(神的)“有时”决定了万事的变化。但这不是说:自然是变化无常的,只有变化本身是不变的;错错错,我讲的不是哲学而是【属灵含义】。我自身要说的是:万物的变化原因,即使是在自身内变化,从总体上说主要还是万事的(神)“定时”这种【变化性装置】之固定意义来主导的——也就是说,上帝在创造万物时就已经“思念”(诗3311后节)一个永远的定律:由万事的“有时”变化来主导万物之间的【事件变化形式】这种由变化来【限制】变化,使一切的变化都【限制在】(神)“有时”之内而没有偏离神的法度,这样的【限制过程】(而非其功效或功能)也就是这样的【微妙平衡的大能管理】,才真的是属灵意义上所说的“不变”含义。因为真正的不变不是指变化本身,乃是从万事万务的隐藏秘密也就是其【有时性】来说的。从而脱离了不变本身的肉眼观看及其哲学总结而单单【指向】神的奇妙管理或安排。当上帝将万事万务都隐藏在他心中的思念时,也实际上就是已经【牵制】了万物与万物本身之间的各种变化形式,使万物都离不开时间本身的永远秘密——因为万物的时间就是神的时间,但是神的时间却不能完全对应于万物创造律的时间意义。


于是,人所经炼的(10后节)并不是自己的变化,也不是万物本身的本质规律的变化,而是万事从【有时】之定律之内在万物之间所引发出来的“万事互相效力的变化”意义——人在万事中所感受到的不论是哭笑或福祸,都还是被紧紧【约束】在自己的劳苦之中,并归属于自己的劳苦之内,如此【最后的归属】就是人从万事中在自己的劳苦上所得【不变意义】,也是人生自身的单纯意义人不论是贫是富,人最起码的吃与喝都是神的恩赐,也就是人在一切劳碌中所能【掌握】的享福,这也就是耶稣所说的“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节)这句话的真实全面含义——因为不论人是否相信上帝,或是否专心信靠上帝,人一切的饮食都是“神的话而有”的;神的恩赐就是神口里的话,也就是神的法度12节;参出164节)——人在【定时】中所掌握到的劳苦享福,既是神的恩赐,也是上帝所要审判的(9节,17节),这也是人在上帝的事上所得以经炼的【最终的劳苦意义】;即使人想透过“懒惰”来挑战这种【神的事】,但他的肚腹也会催逼着他去享福,甚至他因懒惰而脱水以至于死,整个过程作为一种对上帝的挑战形式来说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劳苦中】的享福——所以这是上帝的怜悯,也是上帝的审判。所以万事万务的【定时】的属灵真谛就在于“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神要实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18节);兽又可爱又野性,又要出去【按时】找食,这跟“人”的存活方式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1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會很幸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12:00 AM , Processed in 0.17446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